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这一节主要讲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进一步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直线、圆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能够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圆,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解释其答案。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理解直线与圆之间有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位置关系.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及相应的数量关系.1.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2.在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相关数量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2.通过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相关数量间的关系.【难点】数形结合思想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导入一: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为类比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好基础导入二:(课件展示)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轮廓就像一个运动的圆,从地平线下渐渐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太阳轮廓与地平线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太阳升起的动画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后小组内交流,共同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各问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动手操作、动画演示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直观地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去.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轻松地归纳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过渡语]通过观察和操作,我们可以发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如何用数量关系来描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共同探究思考:1.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可分为几种情况?2.什么是直线与圆相交、相离、相切?什么叫做圆的切线?3.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5,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点评归纳.(课件展示)直线l与☉O相交、相切和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相交: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称直线与圆相交.相切:当直线与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切,此时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相离: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离.[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用几何图形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为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观察与思考[过渡语]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用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思路一1.动手操作:画出直线l和☉O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作出圆心O到直线l的垂线段.2.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思考:你能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揭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交流,学生代表展示后,教师点评归纳.(课件展示)(1)直线l与☉O相交⇔d<r.(2)直线l与☉O相切⇔d=r.(3)直线l与☉O相离⇔d>r.思路二(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思考:1.当直线l与☉O相交、相切或相离时,r与d分别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当d<r,d=r或d>r时,l与☉O分别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归纳,课件展示.(课件展示)(1)直线l与☉O相交⇔d<r.(2)直线l与☉O相切⇔d=r.(3)直线l与☉O相离⇔d>r.追加提问: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两种: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关系.)2.完成下列表格: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公共点的名称直线的名称【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表格.[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的探究过程,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相关数量之间关系的互相转化,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追加提问,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例题讲解(课件展示)(教材第6页例)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3 cm,BC=4 cm.以点C为圆心,2 cm,2.4 cm,3 cm分别为半径画☉C,斜边AB分别与☉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教师引导思考:1.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比较可得.)2.已知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如何求斜边上的高?(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斜边上的高.)3.圆心C到直线AB的距离与2 cm,2.4 cm,3 cm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2 cm,2.4 cm,3 cm比较大小.)【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板书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归纳.(板书)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在Rt△ABC中,AB===5(c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整理,得:AC·BC=AB·CD.从而CD===2.4(cm).即圆心C到斜边AB的距离d=2.4 cm.当r=2 cm时,d>r,斜边AB与☉C相离.当r=2.4 cm时,d=r,斜边AB与☉C相切.当r=3 cm时,d<r,斜边AB与☉C相交.[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进一步体会通过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1.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离、相切,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反过来,已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二是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相交相切相离关系公共点的个数 2 1 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d=r d>r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公共点的名称交点切点无直线的名称割线切线无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l与☉O相交⇔d<r.(2)直线l与☉O相切⇔d=r.(3)直线l与☉O相离⇔d>r.1.已知☉O的半径是6,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则直线l 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无法判断解析:因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5,圆的半径r=6,满足d<r,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选C.2.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当d=r 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相离D.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r.故选B.3.已知☉O的半径为5 cm,圆心O到直线a的距离为3 cm,则☉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直线a与☉O的公共点个数是.解析:圆心O到直线a的距离d<r,所以直线和圆相交.当直线与圆相交时,公共点的个数为两个.答案:相交两个4.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60°,BC=4 cm,以点C为圆心,3 cm长为半径作圆,则☉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解析:作CD⊥AB于D,则CD=BC=×4=2(cm),由3>2知☉C与直线AB相交.故填相交.29.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例题讲解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习题A组的1,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B组的1,2题.九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情分析圆作为基本的平面图形,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级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此,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圆一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页共1页。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4.通过数形结合、分类、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教学难点:(1)利用d与r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回顾旧知;1、复习:我们已经学过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1),rd=点在圆上(3),rd<点在圆内.d>点在圆外(2),r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动手操作动手画一个圆与一条直线,观察他们的公共点的个数。

3、观察三幅太阳日出的动画,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从直线与圆交点个数这一角度,如何对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1)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2)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3)直线和圆没有交点.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切;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离.(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尝试练习:●O ●O●O如果,公共点的个数不好判断,该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生成)2.数量关系d表示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r表示⊙O的半径当d>r时,直线L与⊙O相离当d=r时,直线L与⊙O相切当d<r时,直线L与⊙O相交对应练习:归纳概括:如果⊙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 d<r;(2)直线l和⊙O相切 d=r;(3)直线l和⊙O相离 d>r.应用: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AB有何种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指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解:(图形略)过C点作CD⊥AB于D,在Rt△ABC中,∠C=90°,AB=,∵,∴AB·CD=AC·BC,∴(cm),(1)当r =2cm时 CD>r,∴圆C与AB相离;(2)当r=2.4cm时,CD=r,∴圆C与AB相切;(3)当r=3cm时,CD<r,∴圆C与AB相交.拓展练习:思考: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图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的桌面、地球仪等,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并学习了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能够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实例图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3.练习题:挑选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自行车的轮子、太阳的位置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展示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直线与圆的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讲解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和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线和圆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和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直线和圆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例如画出给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或者找出给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第2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既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圆的切线以及高中学习圆作铺垫,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两种方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视图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会判断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学生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情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几何课程,在七、八年级的几何学习基础上,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数学思想。

九年级学生对图形很敏感,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能力较强,但是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思想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方法分析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将采取观察、类比、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动态和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半径r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较为复杂的问题能简单化。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6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并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直线和圆的性质,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交点性质。

但对于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能力尚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

2.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直线和圆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5分钟)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直线和圆相切、相交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位置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理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请学生上台演示刚才的操作,并讲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互相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共安排了4个课时,这节是第三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由交点个数来判断,也可以利用d和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实际上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的另一种说法,也是切线性质的逆定理。

教材首先设计了一组旋转探索直线和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相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出当∠1=90度时d=r,直线和圆相切。

例1和例2针对两种不同方法设计,得出两种辅助线作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辅助线的添加对解题的作用。

学习目标:1.经历切线判别方法的探索,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别方法。

2.学会选择合适的判别方法,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

学习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别方法的探索。

学习难点:灵活选择判别方法进行切线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一) 知识回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2.什么叫相切?3.你能得到哪些切线的判别方法?(二)思维提升:已知⊙o和圆上一点A1.过⊙O内一点作直线,这条直线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2.过半径OA上一点(A点除外),能作圆的切线吗?过A呢?3.过A点的直线满足什么条件时与⊙O相切?二.探索新知:(一) 动手操作:(两人一组)OA是⊙O半径,直线l经过A点,l与OA的夹角为∠1,当l绕A点旋转时,观察:1.当∠1为锐角时,比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此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当∠1为钝角时,比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此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3.当∠1=_____时,O 到直线的距离d 等于半径r ?此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二) 判定定理:1.根据操作直线l 满足两个条件 : (1) ______ (2)_____________就是圆的切线。

判断: 1 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2 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3 过半径的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2.定理:经过半径_______且__________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与圆相切、相交两种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相关结论。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形、实例分析、数学推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以及相关数学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数学推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直线与圆的例子,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表面的经纬线等,引导学生关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对圆的进一步研究,它体现了类比的思想和运动的观点,也为后面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灵活应用性质和判定方法去解决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得到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用数量关系来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形成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难点:用数量关系来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灵活应用判定方法。

四、教法学法1、教法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问题情景——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小结”的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学法本节课以生活的例子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亲自亲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参与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体验数学的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1、新课导入;2、合作探究3、方法总结4、知识检测与拓展5、反思 6、作业一、新课导入1、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如何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抓住哪两个关键量来判定?(设计意图:由旧引新,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起点低,让全体同学都参与,也为类比探索新课做好准备。

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b、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

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

3.教材的重点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4.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解决重点的方法主要是:(1)由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提出问题,能不能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展示出来(让学生尝试通过日出的情境画出几种情况),(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4章24.2.3的一节内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初一、初二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习材料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②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②通过观察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②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前面学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忆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生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生2]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圆内的部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的外部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因此.也可以把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作比较,若距离大于半径在圆外,等于半径在圆上,小于半径在圆内.[师]本节课我们将类比地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新课讲解①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生]从已知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已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如下图,C为直线AB外一点,从C向AB引垂线,D为垂足,则线段CD即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②.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出示日出的图片),观察图中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怎样?[生]把太阳看作圆,地平线看作直线,则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相应的性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观念。

但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相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相关的实例,以便于分析和讲解。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思考。

例如,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10cm,一条直线通过圆心,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同时,讲解相应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总结出相应的性质。

初中数学_第二节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第二节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切线长定理》所在的第24章《圆》,是整个初中几何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是圆的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最后一课时,主要内容有:切线长的概念;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等。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它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之后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学习正多边形和圆做准备,且难度适中,中考考点较多,正因为如此,本节课教学时常常能足够引起教师的重视。

但是我认为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圆的各种特性,能很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建立起学生学习圆的知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生学习几何困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理顺几何知识学习的良好思路,为以后升入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要重视本节的教学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就已经接触过圆的切线内容并且对这类现象很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画两条切线,然后折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利用轴对称研究两切线的问题,从而发现切线长定理。

而本节课的重点是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难点是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与计算。

本节课我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身边的事例的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增加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动展开教学。

四、渗透科技、校训、德育或环保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2、了解三角形内切圆、内心的概念,会作三角形内切圆。

(二)过程与方法1、在折叠、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再次体现圆的轴对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列方程,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分析
本节课研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其本质在于研究事物间的关系,并且教学过程从实际生活中抽出实例,用运动的观点观察解决问题,充分的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的心理体验。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及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等辩论唯物主义观点。

圆的学习是平面几何学习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是在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在这一章中,主要研究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正多边形和圆等内容,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从知识的循序渐进角度可知,它既可以巩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又是圆和圆、正多边形和圆这两阶段内容的基础,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等这些重要的内容都与这节课接受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节的内容紧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体现了运动的观点,研究了有关性质及判定,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也为今后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作铺垫。

圆的有关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学好本章内容,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因此,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圆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