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1. 教材整体概述九年级数学下册通常涵盖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数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教材的整体设计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结构分析该教材的知识结构清晰,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复杂的概念和应用。
各章节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重点内容解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常包括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圆与扇形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4. 难点内容解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几何证明题等可能是难点。
教材通过逐步引导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建立信心。
5. 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授本册教材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结合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学习本册教材时,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典型例题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例题的解析过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 章节复习要点每个章节结束后,教材通常会提供复习要点,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复习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总体来说,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简介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进行分析,评估其教学内容
和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全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涵
盖了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
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
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实践、互动和合作研究等。
通过讲授,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通过互动和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提
高数学研究的效果。
优势
- 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满足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教材案例分析和题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
- 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辅导。
- 教材中的题数量较多,有时可能导致学生应付不过来。
结论
综合评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具有较多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
然而,仍需教师的辅助和指导,同时需要注意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单元)
简介
本文档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的某一单元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单元的内容,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研究。
单元名称
待分析的单元名称
教材结构
该单元教材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教学目标:针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说明,包括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等。
2. 研究内容:介绍该单元的研究内容,包括概念、定理、公式等。
3. 研究方法:探讨该单元适用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 例题分析: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分析,包括解题思路、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5. 题推荐:给出一些题,供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6. 总结与评价:对该单元进行总结,评价该单元的教学效果和
研究成果。
教学特点
该单元的教学特点主要包括:
1. 理论和实践结合:该单元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启发式教学:该单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强化练:教学中设置大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
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建议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教师应提前准备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积极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课后应花时间复和做题,巩固已学的知识。
总结
通过本文档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的某一单元有更清晰的了解,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以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进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
重点难点
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特征;掌 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 题。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和讨论学生已经 学过的相关概念和技能, 为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 础。
教学策略多样化
02
0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对称性、取值范围等性质,进一 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04
02
知识结构与特点
知识结构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01
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单调性等基本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02
涉及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的建立、模型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
。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 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等,使教 学更加直观、生动。
小组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 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 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
材分析简介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教材背景与目标 • 知识结构与特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01
教材背景与目标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是本套教材中的最后一册。
这册书包括4章,约需48课时,供九年级下学期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第26章二次函数(约12课时)第27章相似(约13课时)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约12课时)第29章投影与视图(约11课时)一、内容分析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
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
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学情分析 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和单元学
情分析全册
本篇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并对各单元学情进行总结。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涉及到代数、几何、函数、统计等多个方面。
其中,各单元内容的安排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知识点的讲解和练方面,教材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的应用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
各单元学情如下:
- 第一单元有理数与运算:此单元主要介绍有理数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并在简单实用的应用问题中进行练。
- 第二单元整式与因式分解:此单元主要介绍整式的概念和因
式分解方法,并在各种形式的应用问题中进行实际应用。
- 第三单元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此单元主要介绍一次函数
和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 第四单元二次根式和二次方程:此单元主要介绍二次根式和
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在各种形式的应用问题中进行实际
应用。
- 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此单元主要介绍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并在相应的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 第六单元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此单元主要介绍数据的统计分
析方法,并在各种形式的应用问题中进行实际应用。
- 第七单元角度与三角函数:此单元主要介绍角度和三角函数
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在各种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 第八单元几何变换与坐标系:此单元主要介绍几何变换和坐
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知识点扎实,实用性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37216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真诚为您服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1604点击:时间:2008-02-24 发布人:数学》九年级下册,是本套教材中的最后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时,供九年级下学期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章,约需48册。
这册书包括4 12(约课时)章二次函数第26 13课时)相似(约第27章课时)(约12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课时)(约1129第章投影与视图一、内容分析二次函数第26章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第26.1节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
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节2.26第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材教法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材教法分析一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后,对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研究、学习.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准备,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前后各部分知识起到纽带的作用.本节内容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运用,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而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都相等,理解了相似比的意义,为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学会定理的证明方法。
2、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积与线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教学策略:教学中通过充分的计算来验证学生的猜想,结合具体的实例,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内在联系,得出“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结论,然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最后通过变式应用,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
1、本节课从一个较为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课件共62张
(2016年)2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 y2若P、Q为 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Q 的 “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这三道题没有涉及相似的知识,但都是在坐标系中给 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
(1)当⊙O的半径为2时,
出图形新定义,然后按着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研究相关 ①在点P1( ,0),P2( , ),P3( ,0)中,⊙O的关联点是;
②点P在直线y = - x上,若P为⊙O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材分析
《相似》教材分析 一、看要求 二、品教材
三、说教法 四、谈落实
看要求
1.课标对图形的相似的具体要求: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变化
图形的相似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含义。
基本实践活动:测物体的高度(课本39页,54页),测河宽 (课本40页),制作艺术字(课本54页)等.
说教法
(一)重视知识间联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起着指导作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 体现,是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工具.下面就相似 中涉及的常见数学思想作如下总结:
M
ABCD 面积的1/9 ?
DN
A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了二次函数、圆、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点,内容丰富,难度较大。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函数、圆、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编排上,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
2.讲解与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促进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个性化学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特色与亮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色与亮点:1.知识点丰富:本册教材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结构清晰:本册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3.实用性强:本册教材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习题丰富:本册教材配备了大量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互动性强: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如探究活动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_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准备: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过程:一、探索研讨【活动1】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
【活动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吗?(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似,我们将在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题型灵活多变,有填空题、选择题,还有解答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难点】1.利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性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本章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找出函数之间的异同点,从中体会数学中的类比、化归思想的作用.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量)与形(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体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所以解决有关反比例函数问题时,可以把函数图象与解析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更直观,而且更容易解决.课时计划26.1 反比例函数 3课时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课时第二十七章相似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成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内容是对三角形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在学习过程中,按照研究对象的“一般→特殊→特殊位置关系”的顺序展开研究.教科书先由生活实例认识了相似图形,并了解了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后,再重点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利用相似的知识研究了位似图形的特征.图形的相似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对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面积比、周长比的关系考查较多,由于考查的知识点单一,所以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应用是考查的重点,常与方程、圆、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相结合,进行有关计算或证明.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相似多边形的有关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位似图形的性质及画法.【本章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注意类比思想的运用.图形相似与图形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个全等图形可以看成是相似比为1的两个相似图形,可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来认识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有关性质,知道位似变化是特殊的相似变化.2.体会建立“中间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比例线段问题时,可借助“中间量”牵线搭桥(即通过等式的传递性解题).常见的中间量有“中间比”“中间线段”“中间等积式”等.3.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中,常因为对应边、对应角或其他因素的不确定性而需要分类讨论,防止漏解.4.体会化归和转化思想的应用.本章把相似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把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从而转化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来解决.课时计划27.1 图形的相似 2课时27.2 相似三角形 5课时27.3 位似 2课时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在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是中学几何的重点与难点.本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指导【本章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本章难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边角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理解和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即需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寻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2.体会转化思想.如:(1)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的情境转化为几何图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2)把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3.体会方程思想.如: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中,经常设出未知数来表示某一个量,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建立方程,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解.课时计划28.1 锐角三角函数 4课时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3课时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本章的主要内容有:(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和简单应用以及正投影的成像规律;(2)三视图的概念、画法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以及根据平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本章内容在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初步知识”“图形和变换”等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继续研究“投影与视图”,它是反映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也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作了铺垫.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简单应用.2.会画简单图形的三视图.3.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的原型.【本章难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联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在本章的学习中,把立体图形的问题通过三视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实物的投影也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这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同时还要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2.体会方程思想.在根据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建立比例式构造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时,体现了方程思想的应用.课时计划29.1 投影 2课时29.2 三视图 3课时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课时。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二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圆。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认识、研究函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学习,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领会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探究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特性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数学的其他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关注用从函数的角度考察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领悟函数的应用价值。
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思想奠定基础。
在研究解直角三角形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作好理论准备。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
关注圆与直线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
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2.教材设计与内容组织的考虑(1)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它的讨论是从最简单的二次幂函数开始的,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可通过配方变形做出解释,对图象的研究则是从最简情形的图象出发,经平移或轴对称变换(a﹤0时)得到(以顶点坐标为标志)一般情形下的函数图象。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体现了“数学多重表示和多种意义”的特征,便于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的觉察和从不同角度的整合中对二次函数形成整体性认识。
用图象法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主要目的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了解研究一般方程解的基本方法,发展估算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从函数的角度认识方程的解的含义,这些都有重要教育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2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掌握几何体的分类及其特征。
-学会通过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能够运用三视图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利用互动式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视图猜谜”、“几何体拼图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探索欲望。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当他们能够成功解决复杂问题时,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困难。
-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分工不均或交流不畅的情况。
应对策略包括:
-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和期望,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即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几何体的分类,包括柱体、锥体、球体等。
3.通过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方法,包括视图的对应关系、几何体的特征等。
4.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即如何从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的真实形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三视图的基本概念,掌握通过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绘制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具体目标如下:
-互动软件: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绘制和观察几何体的三视图,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初中数学_数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7.3位似一节包括位似图形和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位似一节相关内容提出的要求是: 1.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个边在横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二、课标解读 1.课标定位于让学生知道位似是一种变换,一种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强化了图形变换的意识,在学习位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轴对称三种变换,变换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在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后,还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初等几何变换还有相似变换,其中最简单的是位似变换,它是可以把图形放大缩小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在生活中的例子除了在放映机、照相机等成像过程中常见外,还可以用位似变换来设计艺术字. 几何图形的直观,为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研究图形性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并确认图形的一些性质,有助于学生发展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提高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体会研究图形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和简单特性,体现了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对于图形的概念学习,尤其要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和基本含义,并且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2.学生已经学过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如用坐标描述点的位置、刻画一个简单图形的位置等.之后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图形的运动,并描述运动后图形的位置及其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如把一个多边形沿坐标轴平移、或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进行轴对称变换后,能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并体会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并且变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这实际上是图形的位似变换,有助于学生体会如何在坐标系中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经过这种变换,“对应顶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显然的,但给出的多边形的顶点坐标以整数为宜,以避免给画图带来不便. 本节内容是在平面直角坐系下研究位似图形的点的坐标的变化特点及应用这个特点画图,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研究相似变换的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平移、轴对称和旋转(中心对称),由于一般的相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描述比较复杂,所以只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位似变换,而且是位似中心在原点的特殊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在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利用位似(特别是利用平面直角坐系下的位似)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本节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探究规律──归纳规律──解释应用”的基本模式,在探究归纳部分,由于要画的图较多,学生画图然后总结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老师可以通过画板演示(利用画板可以很方便地让图形动起来,有利于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平面直坐标系下位似图形的点的坐标变化特点及利用这个特点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位似图形,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7.1图形的位似”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7章的内容,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
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的系统⒈本册内容结构⑴本册内容分属几何、代数、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具体牵涉到:几何:图形的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代数:函数——二次函数;统计与概率: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做一个总结、提升。
⑵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逻辑框架与方法):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圆,在探索图形性质的方法方面有一致性;其余部分基本上没有确定的逻辑与方法方面的密切联系。
⒉本册内容与教材其他各册相关内容的联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三角形、相似在知识方面的联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等在方法方面的联系;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方法方面的联系;统计与概率和各册的统计、概率内容在知识与方法方面的联系。
⒊各部分内容的设计要点第一章:内容处理的基本定位是: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处理,基本内容是三角学,而不是三角函数;以正切作为研究边角关系的起源(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则是在正切的基础上、利用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说理得到的);随后是引入计算器处理有关三角的计算问题、和应用三角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在研究和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三种边角关系时,教材先引入一个角的正切,而后给出正弦和余弦,这样的安排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常常用到正切,对学生来讲用正切刻画倾斜程度也是很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因此,教材在本章一开始就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借助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山坡等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正切的概念,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应用。
在此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再引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使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研究自然展开。
P2、7:体现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处理的想法,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三角学,而且以正切作为研究边角关系的起源。
整章内容均表现出知识与应用是密切相联系的。
问题教材上称“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此处是从函数的角度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吗?教材上虽然称正弦、余弦和正切为三角函数,但实际上并没有从函数的角度研究它们,也就是说没有研究随着角的变化,其正切值的变化规律如何?而是研究当角一定时,相应的边的比值是什么?那么,之所以又引入三角函数的名词,一方面可以与后面高中的学习相衔接,同时也没有必要再用其他的称呼为之命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章节安排与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共分为XX章,各章内容各有侧重,但均围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1.代数部分: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掌握其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
2.几何部分:学习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掌握相关性质和定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概率与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初步知识与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知识点深度与广度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深度适中,广度较为宽泛。
在深度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解题技巧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广度方面,教材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几何、代数、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习题配置与难度本册教材的习题配置丰富多样,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
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习题的难度设置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实际应用与数学建模本册教材注重实际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结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测量、调查等,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预览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 强调反比例函数是描述具有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函数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和数学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章引言中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26.1 反比例函数”通过“思考”中的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发现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询问这两个变量具有什么关系,得出变量之间的表达式,指出它们的表达式具有相同形式,具有这类相同表达式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26. 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四个典型的实例,我们先把它们抽象为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它刻画了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然后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它们.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我们再次经历了概念学习的几个过程:(1)概念的引入——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反比例关系和函数的概念,引出反比例函数;(2)概念属性的归纳——对教科书中的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形式;(3)概念的明确与表示——指出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并给出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表示;(4)概念的辨析——在练习中,以实例为载体分析概念,并恰当使用反例,如“26.1.1 反比例函数”中的练习2和练习3;(5)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如“26.1.1 反比例函数”的例1;(6)概念的“精致”——通过概念的综合应用,如“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2. 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是本套教材中的最后一册。
这册书包括4章,约需48课时,供九年级下学期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第26章二次函数(约12课时)第27章相似(约13课时)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约12课时)第29章投影与视图(约11课时)一、内容分析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
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
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本册书后面的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讨论的则属于超越函数。
第27章相似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
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本套教材从第八章“全等三角形”开始,在学习要求上已进入推理证明阶段。
本章的学习应在前面已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必要的推理证明,但要把握问题的难度,不宜证明难度较大的题目,而把证明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定理的合理性之上。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材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
教材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
接着,教材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
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
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
教材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
本套教材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顾。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是本套教材中唯一出现过的初等超越函数,出现过的其他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都是代数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概念的产生和应用都与图形分不开。
锐角三角函数具有鲜明的几何意义,其自变量是角,函数值是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
学习本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更全面,而且可以对用变化和对应的观点讨论几何图形问题的方法认识得更深入。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材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
教材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接着教材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材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
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材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
接着教材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投影与视图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
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
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
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第29.3节“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
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
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与本套教材其他章相比较,本章内容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与直观图形的关系密切,需要在图形形状方面进行想象和判断,要完成的题目多是识图、画图、制作模型等类型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定量的计算。
第二,它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角度讨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二、教学建议1.温故知新,与时俱进,加强新旧所学内容的联系,在新的高度上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本册书是本套教科书中的最后一册,学习其中各章时应关注它们与此前已经学知识的联系,既要温故知新,又要与时俱进,在新的高度上对所学内容加以梳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第26章“二次函数”,是本套教科书继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后以基本代数函数为研究对象的又一章。
它的编写思路、内容结构等与前面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反映了“变化与对应”的基本观点,都体现了函数是解决变量间存在单值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都渗透了综合运用函数解析式和函数图象的数形结合研究方法。
本章的教学应注意在前面已学内容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同时应继续加深对函数的一般性认识。
第27章“相似”中的27 .3节“位似”讲的是本套书中的第四种图形变换,此前先后已经学习的三种图形变换为平移、轴对称、旋转。
对于这一节的教学,除要紧紧抓住相似形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在学生对图形变换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渗透图形变换的本质(即点到点的映射)的观点,将图形变换与其坐标变换联系起来,并对四种图形变换进行综述与比较。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注意将此前学习的三角形、相似等几何知识与函数知识结合起来,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本质,即以锐角为自变量,直角三角形中相应边的比为因变量(函数)的初等函数。
第29章“投影与视图”的教学中中,应注意将重点放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在学生已有的有关投影和视图投影和视图投影和视图的初步感性认识(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感觉等)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归纳正投影的基本规律,借助直观模型说明问题,结合实际例子讨论问题,作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着重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两者的联系与转化,并揭示出这些联系与转化的基础是投影规律。
综上分析,本册书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适当复习,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同时应注意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加深和完善对初中阶段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2.直观实验与逻辑证明相结合,适度地培养推理能力本套教科书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即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
本册书是九年级下学期的用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推理能力的要求,应在前面已有高度的基础上以“一以贯之”的精神来处理,即保持已有水平并适度地使之发展。
另一方面,本册书的知识内容的难度和综合性较前面几册要高,例如相似要比全等复杂,锐角三角函数要以相似三角形为基础,投影与视图不仅与平面图形相关,而且要涉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简称线线)、直线与平面(简称线面)、平面与平面(简称面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垂直和平行),因此对本册书中问题的推理要求应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