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案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
前言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代表人物。

孔子追求礼,重视个人品德,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则强调“无为而治,以德报怨”。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旨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提出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这句话的含义有两个部分。

首先,要以直报怨,即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要直接向对方表明自己的不满,维护自己的尊严。

其次,要以德报德,即对于别人的好意和好处,要用同等的好意和好处回报对方。

孔子主张用以德报德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冲突,而不是以怨报怨。

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互信,有利于解决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考虑对方的立场和利益,并且要注意在价值观和道德认知方面的差异,以免产生误解和矛盾。

以德报怨
老子提出了“以德报怨”的观点。

德是指人的品德和修养,没有德的人无法处事理事。

老子讲述了一个优秀的君主的形象,他可以不以暴力镇压,而是使用“以德报怨”来处理问题。

用德来处理问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节约成本,避免损伤关系和产生新的矛盾。

以德报怨可以用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避免产生新的冲突和矛盾。

老子认为,如果能够保持内心平静和自律,以寡行众就可以化危为安。

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老子的”以德报怨”这两种思想方法的实质是相通的,都在强调以德制人,以和解决问题。

在理解和运用中,我们需要区分两者的差异和特点,在合适的时候运用适当的方法,化解矛盾和冲突,达到和谐的效果。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是两种不同的对待怨恨和冤屈的态度和方式。

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人生哲学。

“以直报怨”是指对待怨恨和冤屈的时候以直接的方式进行报复或回应。

在面对他人的恶意、冷漠或不公时,人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对方,用同样的手段还以颜色。

这种方式强调了正义感、自尊心和个人权益的维护。

当个人感到被冤屈或受到不公对待时,他们会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这种方式可能包括单纯的报复行为,也可能是通过法律手段追求正义。

以直报怨是早期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它强调了个人主义和权利。

与之相对立的是“报怨以德”,这是一种善待他人的方式,对待怨恨和冤屈时以友善和宽容为主导。

在遇到不公对待和怨恨时,个人会选择回报对方以善意和宽容,用积极的行为来消除冲突和化解矛盾。

这种方式重视和平、宽容和和谐,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相互依存。

人们相信,通过宽容和善良的行为,可以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直报怨”和“报怨以德”都有其优点和限制。

以直报怨能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利益,保护个人权益。

这种方式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导致更多的冲突和暴力。

而且,以直报怨往往意味着用伤害对待对方,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

相反,“报怨以德”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升级。

这种方式可能让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冤屈,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也会让人感到无力和被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如果是一些小的冤屈和不公对待,我们可以选择以宽容和善意回应,以避免冲突和争吵。

如果遇到严重的不公正待遇,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通过法律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摘要】“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是两种不同的应对怨恨与冲突的方式。

前者直接以怨恨还怨,后者则以善意回应他人的怨恨。

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含义、特点、区别及适用场景进行辨析,探讨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虽然“以直报怨”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而“报怨以德”则能够化解矛盾,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是明智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应对怨恨与冲突。

最终,对“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以直报怨”、“报怨以德”、辨析、含义、特点、区别、适用场景、怨恨、冲突、优劣、选择、明智。

1. 引言1.1 什么是“以直报怨”?“以直报怨”是一种直接回应别人怨恨或冲突的方式。

当一个人感到被冒犯或受到伤害时,他会直接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不加掩饰或避讳。

这种方式通常是直截了当的,没有藏着掖着,直面问题,展示出自己的立场和立场的坚定性。

以直报怨的人往往认为只有直面冲突,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让对方知道他们的立场和底线。

以直报怨的方式可能会给对方造成直接的伤害或冲突升级的风险,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这种方式强调坦诚、直接和果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态度。

以直报怨是一种直来直去的处理冲突的方式,强调直面问题和坚定立场。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方式可能有效,但也需要注意处理方式和场合的选择。

1.2 什么是“报怨以德”?报怨以德,是指以善良和慈悲的态度来回应他人的怨恨和冲突。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通过善意和理解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简单地还以怨恨。

报怨以德的核心理念是“以德报怨”,即用自己的善行和宽容来化解他人的怀恨和愤怒。

在面对冲突和不满时,报怨以德能够打破恶性循环,让双方都能够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从而最终达成和解和谅解。

报怨以德与以直报怨相比,更强调心平气和的处理方式,追求长久的和解和友好关系。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是两种对待怨恨的不同方式,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待不满和委屈的不同态度。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满和委屈,如何处理这些不满和委屈,是一个考验人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辨析“以直报怨”和“报怨以德”,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以直报怨”是指直接回击怨恨,采取报复的方式来对抗怨恨。

当人们受到伤害或委屈时,很容易产生愤恨和愤怒情绪,此时很多人会选择“以直报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报复来平衡内心的不满。

这种方式往往是一种冲动的行为,容易使矛盾升级,甚至造成更大的伤害。

有些人认为“以直报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对而言,“报怨以德”则是一种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处理怨恨的方式。

在遇到不满和委屈时,选择“报怨以德”意味着能够冷静下来,理性地对待问题,寻求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以善意和宽容回应他人的怨恨,试图通过理性的沟通和妥协来解决矛盾,而不是通过报复和仇恨来延续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报怨以德”更加符合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的精神追求,因此也更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以直报怨”常常会导致矛盾的不断升级,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而“报怨以德”则更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帮助矛盾得到更好的化解。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不愉快的情况,选择“报怨以德”能够更好地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以直报怨”往往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压力和伤害。

因为报复的过程需要面对持续的愤恨和仇恨情绪,这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负担。

而“报怨以德”则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和解。

也并不是说“以直报怨”就是完全错误的,有时候对于一些恶意和不可原谅的行为,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对抗来守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在真正受到伤害和委屈的时候采取对抗,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采取报复的行为。

任务驱动型作文评讲——何以抱怨 公开课 优质课

任务驱动型作文评讲——何以抱怨 公开课 优质课

• 考场佳作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昔老子曰:“报怨以德”,而 孔子却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两者态度不同,而笔者以为后者更 佳。以直报怨体现了公平正直,以 德报德,体现了互温互暖。两者平 衡所至,实为极致之举。 (56分)
• 考场佳作
报怨以德诚可贵,以直报怨价 更高。 老子曰:“报怨以德。”孔子 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 我却认为,报怨以德诚可贵,以直 报怨价更高。 (58分)
审题指导:
(一)题型:驱动型材料作文(多则材料审 题) (二)文体驱动:倾向于议论文 对象驱动:对待“怨”的不同态度 内容驱动:他们两人谁说的更有道理 思维驱动:综合两则名言内容及含义,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立意角度: 题中材料分别来自老子和孔子,谈论的共同 的话题是:何以抱怨 《老子》的话是要以德报怨,孔子的话要点在 于“以直报怨”,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怨 我们既可以赞成以德报怨,也可以赞成以直 报怨,亦可二者兼之。要综合两则名言内容及 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要 进行辩证分析,有一个比较的过程,通过分析 表明自己的态度。
何以抱怨老子的话是要以德报怨孔子的话要点在于以直报怨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我们既可以赞成以德报怨也可以赞成以直报怨亦可二者兼之
高三一模大考作文评讲 ———“何以报怨”
• 题目: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报怨以德。(《老子》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 读了上面老子和孔子对待‚怨‛的不同态度 的两则名言,你认为他们两人谁说的更有道 理?请综合这两则名言内容及含义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一、原题再现老子曰“以德报怨”,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审题立意这是由两种不同观点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这种材料训练的是我们整体把握材料以及思辨的能力。

当然我们首先得读懂这两句话的意思,“以德报怨”是指用恩德回报仇怨,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指用公平正直回报仇怨,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用恩德回报恩德,这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的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观点的成立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我们需要厘清各自观点产生的前提,或是找到他们各自的角度。

怨是多种多样的,有故意而为的仇怨,有无意而生的嫌怨。

有人与人之间的小怨,有国与国之间大仇。

那么如何对待仇怨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小仇小怨,不妨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

而在国与国之间的大是大非面前,则因以直报怨。

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立意如,“老子曰以德报怨。

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于如何报怨的问题,两位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老子认为要用品德来感化,而孔子认为用正直来回报怨恨,恩德回报恩德。

在我看来,两者各有其妙,只看报的是何人,何怨。

”当然,立意还不能止步于此,花开两朵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各表一枝。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两种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是否可以转化。

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更为理性的思考。

如,“不管是老子的‘以德报怨’还是孔子的‘以直报怨’,都不主张以怨抱怨,都是以化解怨恨,和谐共生为最终追求。

因此,面对仇怨,先施以德,如果这不能让对方产生悔过羞恶之心,再报怨以直。

三、典型问题审题1、不能正确理解“以直报怨”,错解为“以怨报怨”。

且偷换概念,将“以德报怨”换成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逆境。

换成宽容大度、舍己为人等。

2、不能辨析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的区别,将二者杂糅在一起。

3、不能全面把握材料,抛开以直报怨,只谈以德报怨、以德报德的问题。

论证4、举例不当。

如,“魏征多次出言反对唐太宗的主张,可是唐太宗以德报怨,才使他多了一面明镜。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写作指导)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写作指导)
考场优秀例文
以教育家孔子和思想家老子分别提出了“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这两种观点。老子认为要用仁德来处理“怨”,毕竟别人做错的事,自己没有理由再效仿;而孔子认为,面对“怨”,要用正直和坚毅的态度来处理。而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对于“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取舍,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一把标尺。
由此观之,我们应该以德报怨。以德报怨能使对方因自己的宽容和让步感到羞愧,从而修正错误。不仅如此,以德报怨还能使对方对自己心存感激,从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改善了原本糟糕的人际关系。
将相和的故事是一段千古佳话,讲述的是廉颇因不满蔺相如身无军功,仅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便位列自己之上,而不断找他的麻烦。而蔺相如却选择视而不见,能躲则躲,甚至为了避开廉颇而不上早朝。最终,廉颇知道了蔺相如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宽容和让步,从而感到羞愧,主动负荆请罪,意欲弥补过失。而蔺相如也选择了原谅。最后,两人结成了刎颈之交。正是蔺相如的不断的宽容和让步,才使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从而修正了错误。同时,由于廉颇的心存感激和对蔺相如的这种以德报怨的精神的敬佩,才使得他愿意亲近蔺相如,拉近了和他的距离,改善了原本糟糕的人际关系,促成了一段佳话。
材料作文“何以报怨”写作指导
一、原题再现
老子曰“以德报怨”,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审题立意
这是由两种不同观点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这种材料训练的是我们整体把握材料以及思辨的能力。当然我们首先得读懂这两句话的意思,“以德报怨”是指用恩德回报仇怨,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指用公平正直回报仇怨,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用恩德回报恩德,这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的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观点的成立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我们需要厘清各自观点产生的前提,或是找到他们各自的角度。怨是多种多样的,有故意而为的仇怨,有无意而生的嫌怨。有人与人之间的小怨,有国与国之间大仇。那么如何对待仇怨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小仇小怨,不妨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而在国与国之间的大是大非面前,则因以直报怨。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正确的立意如,“老子曰以德报怨。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于如何报怨的问题,两位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老子认为要用品德来感化,而孔子认为用正直来回报怨恨,恩德回报恩德。在我看来,两者各有其妙,只看报的是何人,何怨。”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是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

在面对他人的怨恨时,人们可以选择以同样的怨恨回报,也可以选择以善意和宽容对待,两种方式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本文将就这两种处世态度进行辨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首先来说“以直报怨”,这种哲学理念强调的是直接回应和还击。

在面对他人的怨恨时,选择“以直报怨”意味着以相同的怨恨回应对方,用同样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他人。

这种方式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显得威严和坚定,但也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和恶化周围的人际关系。

当双方都选择“以直报怨”时,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怨恨之战,往往难以化解矛盾和冲突。

“以直报怨”虽然显得果断和强势,但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

相对而言,“报怨以德”则是一种更为包容和理性的处世哲学。

在面对他人的怨恨时,选择“报怨以德”意味着以善意和宽容对待他人,用理性的方式来化解矛盾,以温和的态度面对对方的怨恨。

这种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但往往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友好关系的建立,从而最终改善整个人际关系网。

“报怨以德”虽然显得温和和有修养,但往往是更明智和长远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怨恨和纷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应对的方式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

“以直报怨”可能适用于某些需要坚决立场和果断回应的情况下,比如面对恶意的攻击和侵害时,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坚定的态度来对抗对方。

“报怨以德”更适用于大多数的人际矛盾和纷争。

在这些情况下,以温和的态度和善意的行为来回应对方的怨恨,往往能够带来更积极的结果。

我们需要考虑自身的修养和潜力。

“以直报怨”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果断,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而“报怨以德”需要更多的忍耐和智慧,有些人可能在冲突面前很难保持冷静和清醒。

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潜力来选择合适的处世哲学,以便更好地应对周围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需要考虑最终的目标和价值。

“以直报怨”往往能够立即化解矛盾,但也容易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尊严。

材料作文《以德报怨》

材料作文《以德报怨》

材料作文《以德报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意思是说,他人对我不好,我反而给他恩德,这样做怎么样?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他人给了你恩德,你用什么回报?应该用对等的手段回复他人的不好,用恩德回报他人的恩德。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两种做法孰是孰非,历来见仁见智。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也让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以德报怨生活中,我们经常存在着与他人的竞争。

在竞争中,难免会有摩擦与冲突。

这时我们就应该像梁国县令宋就所做的那样,以德报怨,最终使梁国受到楚国的尊敬,使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由此可见,心胸宽阔,以德报怨,最后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当他人对你无理指责或伤害时,你只须毫不在意地笑笑,千万不能以牙还牙。

如果这样,两方的争斗将会是无休无止的,因为每个人对对方的打击对都是加倍的,长此以往,定会两败俱伤。

反之,我们若是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想一下,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一时愤怒。

我们以宽阔的心胸面对他们,不计自我得失,他们便会感到愧疚。

在他们危难时,我们再怀着一颗仁德之心倾囊相助同,会令对方在惊讶的同时对我们产生无比的敬仰。

因为这种高尚的行为是他们难以启及的,在他们感到自愧不如时,我们也会轻而易举地赢得别人的尊重。

回想古今,有多少人以德报怨,最终成为道德的典范。

春秋时期,廉颇对蔺相如得到的赏赐不满,每一次上朝时都用车队拦住蔺相如。

有一次,赵王听说此事,质问廉颇,蔺相如不但不落井下石,还为廉颇辩解。

自此有了“将相和”的美谈。

IBM在微软刚成立时渺视它并拒绝合作。

而IBM在面临经济危机时,微软并不袖手旁观,反而主动相助,自此赢得了IBM 的信任与认真合作的态度。

假如蔺相如与微软不留情面,大力反击,对果便会是两败俱伤。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矫正那些对你恶劣的人的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让事情回归常理的范围(即可),那对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报他们了。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白话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

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

”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

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论语·宪问》为古代文学作品。

宪问篇出自《论语》,共计44章。

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

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不争而善胜”。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争,而是说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后要学会以德报怨,用宽容和谅解的心态去化解冲突。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

我们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非常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孔融非常喜欢吃梨,有一天他在树下等着吃梨时,发现地上躺了一个梨。

孔融就对他弟弟说:“你吃吧。

”于是弟弟在旁边笑着说:“这一定是个梨子,我先吃这个。

”孔融就开始吃了起来。

等他们俩都吃完后,孔家大老爷才发现自己掉到地上的梨是个梨子。

孔融很开心地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梨就大口地吃起来,而弟弟却不小心掉到地上了。

这时候父亲又说:”孩子不要吃这么多梨,会肚子疼的。

”孔融很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呢?”哥哥回答说:”你把这个梨给弟弟就好了呀!"于是兄弟俩又大口地吃起来……1宽容大度宽容大度的人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阳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子犹道之不辞,何自而不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说司马迁对历史的了解还没有达到极致,而不作其他任何事情。

所以我觉得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宽容大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也能够提升自己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宽容大度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能力。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人的尊重与喜爱,那么首先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当别人做错了事情时不要斤斤计较、一味地指责或抱怨。

2以德报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以德报怨,毕竟有些时候你和别人发生争执后,如果你的态度是那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那么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很不平易近人,甚至会出现冷嘲热讽,甚至会觉得你是个不学无术的伪君子。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在我面前一直贬低她曾经的上司。

有一次我们两个一起出去吃饭,到了中午吃饭时候他突然给我说了一句:“老板啊!”我当时就不高兴了,说:“凭什么呀?”他又说:“因为那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换成我给你提个建议。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文立意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文立意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文立意【篇一:以德报怨】余月渟有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何也?与之不同的是,张弛有度与进退有礼都是度。

此度非彼度。

以君子之德报小人之怨是体现君子之腹的张与进最好诠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时候与伙伴们玩耍,一不小心打起来了,对方妈妈与自己的妈妈都会说:让着点别人,别非得打回去。

是人都会不愤,为什么要我去宽容别人?越长大越知道,宽容是体现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基本素质。

但愤愤不平终究会让自己受伤,何不如放宽心,秉着美德之心,报怨以德。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有德也要有废。

并不是一味去原谅,去宽容就是德。

当今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日关系,由于中日两国之间有段不幸的历史,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友好和平。

众人皆知,历史是用来借鉴的。

今非昔比,过去的已然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与日本的合作之间有着长远的利益关系,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不与过去的日本斤斤计较,在公平正直的基础上合作,处理好中日关系,体现大国风范,弘扬中华美德让世界看见。

善德以抱怨。

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但公平正直谁能把握其中的度呢?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因此以直报怨不切实际友善的德行既方便他人,又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内心修养,何乐而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

其一便是畏圣人,请问君子,为何会畏圣人,而小人不会呢?因为君子有谦卑之心,也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小人只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子以德报怨,小人便以怨报德,若再以直报德,小人心里只怕更不愤,唯恐天下不乱了。

善德的度可以把握而公平正直无法把握度,每个人心中的公平秤,各有千秋,善德以报怨,实乃上上之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提到友善且以君子之德报小人之怨。

如此,善德以报怨,完美诠释君子之腹。

【篇二:德并不能处理一切怨】杨茗棉我赞同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

世上许多恩怨,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

若是让我以德报怨的话,我想我不是圣人,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写作指导)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何以报怨”写作指导一、原题再现老子曰“以德报怨”,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审题立意这是由两种不同观点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这种材料训练的是我们整体把握材料以及思辨的能力。

当然我们首先得读懂这两句话的意思,“以德报怨”是指用恩德回报仇怨,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指用公平正直回报仇怨,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用恩德回报恩德,这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的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观点的成立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我们需要厘清各自观点产生的前提,或是找到他们各自的角度。

怨是多种多样的,有故意而为的仇怨,有无意而生的嫌怨。

有人与人之间的小怨,有国与国之间大仇。

那么如何对待仇怨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小仇小怨,不妨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

而在国与国之间的大是大非面前,则因以直报怨。

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立意如,“老子曰以德报怨。

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于如何报怨的问题,两位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老子认为要用品德来感化,而孔子认为用正直来回报怨恨,恩德回报恩德。

在我看来,两者各有其妙,只看报的是何人,何怨。

”当然,立意还不能止步于此,花开两朵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各表一枝。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两种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是否可以转化。

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更为理性的思考。

如,“不管是老子的‘以德报怨’还是孔子的‘以直报怨’,都不主以怨抱怨,都是以化解怨恨,和谐共生为最终追求。

因此,面对仇怨,先施以德,如果这不能让对方产生悔过羞恶之心,再报怨以直。

三、典型问题审题1、不能正确理解“以直报怨”,错解为“以怨报怨”。

且偷换概念,将“以德报怨”换成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逆境。

换成宽容大度、舍己为人等。

2、不能辨析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的区别,将二者杂糅在一起。

3、不能全面把握材料,抛开以直报怨,只谈以德报怨、以德报德的问题。

论证4、举例不当。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以直报怨”和“报怨以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处世态度。

虽然二者都是对待怨恨和冤屈的哲学立场,但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方式。

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内涵解析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辨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思想。

一、概念界定“以直报怨”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态度,即当受到冤屈或不公时,立即以直言相告,寻求还原真相和平反正义,不隐忍耐。

而“报怨以德”则是一种消极的回应方式,即当受到冤屈或不公时,选择保持宽容与谅解,不以怨报怨,倡导用善行消解他人的怨恨。

二、内涵解析1. “以直报怨”强调的是秉持真实的态度,直面冤屈和不公,不忍忍耐。

其内涵体现了对事实的诉求和对正义的追求,具有坚决不屈和果敢勇毅的特征。

在《左传》中有“报怨,以直折,不苟塞,不强谏”之说,强调了对待怨恨时要坚持真实,不得违背事实和良知。

2. “报怨以德”注重的是化解矛盾,释放怨恨,倡导以德报怨,通过善行感化对方。

其内涵体现了对情感的宽容和对人性的理解,具有柔软圆融和智慧善解的特质。

在《论语》中有“报怨以德,遇怨则柔”之说,提倡了以德报怨的处事原则。

三、应用场景1. 当遭受冤屈或不公时,“以直报怨”更适合于抗争和辩解。

在法庭上面对冤假错案,被告人应当以直言相告,维护真实和正义,争取公平公正的审判结果。

2. 当面对他人的怨恨和冤情时,“报怨以德”更适合于修复和化解。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际关系出现矛盾时,我们可以选择以德报怨,通过善行和宽容来化解怨恨,实现和解和和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思想理念,既要有勇气坚持真实和正义,又要有智慧化解矛盾和释放怨恨,使得自我成长、他人理解、社会和谐,共同促进良好的互动发展。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案.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案.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学目标: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3、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4、作文题目的提炼5、明晰主要的作文问题教学重难点: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教学课时: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星期【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圣经·旧约·申命记》的第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

他发布法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新约》中则有这样的记载:“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指导这个作文题有多则材料,每一个材料有一个观点,即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以德报怨。

看似这三个观点各不相同,但又是同是遇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公时的态度。

因此审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态度进行论证;也可以从辩证的选择态度的角度,将三种观点统摄在一起来写。

当然单纯的写赞同以怨报怨,虽然再一些情况下以怨报怨也是可以,但总体来说,让人觉得境界不高,所以慎选。

二、主要问题1、作文现场感不强,不懂得转换,套作痕迹明显。

例如:立意“宽容”,虽然“以直报怨,以德报怨”都需要一个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的品性,但是毕竟这是两个概念。

又如:写“以德报德”的立意,选择对他人的慈善和感恩。

2、缺少对中心观点的定义,对观点的内涵外延不清晰。

例如:“以直报怨”,什么是以直报怨?错把“以直报怨”等同于“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教案

以德报怨教案

以德报怨教案教案标题:以德报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以德报怨”的含义,明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待他人不友善行为时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式;3.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宽容和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以德报怨”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以德报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学生手册或复印资料;3. 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境,引发学生对于以德报怨的思考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否曾经遇到过别人对你不友善的行为?你是如何应对的?你认为以德报怨的意义是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以德报怨”的含义和重要性;2. 分析“以德报怨”的好处,如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等;3. 介绍一些以德报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保持冷静、换位思考、善意回应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德报怨,解决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冲突;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角色扮演: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常见的冲突情境;2.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以德报怨的过程和效果;3. 分享角色扮演的经验和感悟,让学生总结以德报怨的重要性和优势。

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德报怨的要点;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你认为以德报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为什么?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撰写一篇以德报怨的解决方案,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通过引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

“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辨析“以直报怨”和“报怨以德”都是处理人际关系中一种策略,但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辨析。

一、策略形式和效果“以直报怨”顾名思义,是指在面对他人的冷遇、诋毁、侮辱等不公正待遇时,以直接的方式进行反击,揭露对方的错误和不当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和不满足。

该策略属于“攻击性复仇”类型,希望通过反击来减少受到的伤害。

但是,该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发对方的反感和更激烈的反击,甚至加深矛盾和裂痕。

相反,“报怨以德”则是指在面对被人诋毁、排斥、忽视等压力时,采用一种理智、有策略的方式,处理这些不满。

这种策略通常通过谈判、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打破僵局,表达自己的需要,缓解紧张关系,增强团结。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重视“忍耐”的力量,更注重整体的考虑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目标。

二、思维方式和态度“以直报怨”主要关注个人感受的权益和无形收益,着眼于个体差异和标榜个性,“以我为中心”,偏重表面、短期效果,存在进一步恶性循环的风险。

该策略特别适合那些自我价值感强,刻意维护权威和地位,情绪波动大的人,但很容易成为冲动、失控和不理解的对象。

“报怨以德”则更注重理性、协作和长期效果,从事实出发,从根本上追求付出和回报的平衡。

该策略更适用于具有领导能力、开放性和自我意识的人,能够在矛盾中找到变革和成长的契机,达到整体优化的好处。

三、心理效应和影响“以直报怨”可能会带来短暂的解脱,但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阻碍,导致个人感情的疲劳和疲惫。

如果长时间这样做,很容易失去信任和友情。

“报怨以德”更注重长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资本。

通过理性的沟通和反思,它可以增加个人的自信和信心。

它能够带来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回报,提高个人抗压能力和组织竞争力。

综上所述,“以直报怨”和“报怨以德”虽然都是处理人际关系及冲突的策略,但是它们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个体。

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作文讲评教学目标: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3、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4、作文题目的提炼5、明晰主要的作文问题教学重难点:1、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2、掌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及段落层次教学课时: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星期【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圣经·旧约·申命记》的第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

他发布法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新约》中则有这样的记载:“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指导这个作文题有多则材料,每一个材料有一个观点,即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以德报怨。

看似这三个观点各不相同,但又是同是遇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公时的态度。

因此审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态度进行论证;也可以从辩证的选择态度的角度,将三种观点统摄在一起来写。

当然单纯的写赞同以怨报怨,虽然再一些情况下以怨报怨也是可以,但总体来说,让人觉得境界不高,所以慎选。

二、主要问题1、作文现场感不强,不懂得转换,套作痕迹明显。

例如:立意“宽容”,虽然“以直报怨,以德报怨”都需要一个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的品性,但是毕竟这是两个概念。

又如:写“以德报德”的立意,选择对他人的慈善和感恩。

2、缺少对中心观点的定义,对观点的内涵外延不清晰。

例如:“以直报怨”,什么是以直报怨?错把“以直报怨”等同于“以德报怨”。

直即:公正、公平、正直、理性;以直报怨,就是当别人对你施以不公的时候,对你带来伤害的时候,你对待他,心中没有怨愤,而是一如既往的用公正公平的态度理性地对待他。

从境界上来说,“以德报怨”精神境界比“一直报怨”更高。

3、开头段落啰嗦繁复,缺少亮点。

大多数同学引述材料大篇幅的照抄材料,缺乏概括,入题慢,观点不鲜明。

4、分论点的句子,句式单一,缺乏文采。

在主体论证的段落里,缺少对分论点的道理分析与诠释。

例如:以直报怨,那是一颗宽厚、包容的心。

为何“以直报怨”就是宽厚、包容的心了呢?在分论点后应该做必要的诠释:在别人的辱骂、侵害时,只有拥有一颗宽厚、包容的心的人,才会放下怨愤,化解怨恨,没有愤怒与仇恨理智公正的对待。

5、材料的选择不典型,或不注重角度,大多角度雷同。

随之表现出来的是分论点难以提炼出三个来,或者分论点之间的顺序杂乱无章。

例如:①以德报怨,可保国家安定,②以德报怨,可促邻里和谐,③以德报怨,可消心灵的浮躁。

这样三个分论点由国家到邻里再到个人,完全就是一个递退关系。

常规的认知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国家民族的递进顺序。

6、不关注社会,不关注现实,所选的材料常常是几千年以前的陈谷子、烂芝麻。

在论述某一观点是,却反辩证的看问题的态度。

例如:谈“以德报怨”时,也要在论述其意义之后,看到一味的“以德报怨”是不可行的。

7、材料的叙述重点把握不好。

一则材料可以运用与多个观点的证明,证明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表述侧重。

在这次作文里,我们所选择的材料需要在引用时需要表述清楚三点,①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怨”,②又是如何“以直”“以德”来对待的,③其意义又如何。

如果照搬“宽容”等作文的材料或语段,就会缺乏作文的现场感,有套作的嫌疑。

三、优秀作文题1、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2、投我以怨恨,报之以德行3、以德报怨,善存人间4、当怨恨来敲门5、冤冤相报何时了四、【议论文段落结构】是什么第1段: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结合材料引出中心观点)(3行以内)第2段: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比喻论证或联系现实阐述必要性、危害性)(3-4) Array第3段:分论点一(分论点包含中心关键字眼,放段首)第4段:分论点二(三个分论点句式尽量相同,每个分论点两个事例,最好一正一第5段:分论点三(如果实在找不到第三个分论点,就从反面论证)怎么办第6段:客观论述实现中心论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总述或反面举例阐述第7段:结尾(回点中心)五、【段落的层次安排示例】下面以“目标”为话题的文章《识时务者为俊杰》中的一个段落的层次安排。

只有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带领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一层:观点语句)║所谓切合实际,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浮夸,不空想。

只有定立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支使我们的思想,放出我们的活力,鼓舞我们的希望,从而引领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二层:对观点语句的解说)面对着经济贫穷落后、国人思想麻木的旧中国,鲁迅定下了唤醒国人的目标,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被后人誉为“民族魂”。

面对着选民平静的表情和缺乏热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学习中文的目标,他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终于凭着中文演讲引起选民共鸣而当选为新加坡总理。

面对着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处境,勾践定下了复仇雪耻的目标,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成为春秋霸主。

(举例)如果鲁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唤醒国人的目标,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能写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吗?如果李光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学习中文的目标,而是盲目竞选,他能成为受人敬仰的总理吗?如果勾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复仇雪耻的目标,而是苟且偷生,他能成为一代霸主吗?(说理)║(第三层:正反论证)可见,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固然要有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目标,因为这才是成败的关键。

(第四层:照应段首观点句,总结全段)六、素材补充【以德报怨】:1.“若不能把怨恨留在身后其实我仍在狱中”南非著名黑人总统曼德拉,在狱中度过了27年。

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

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用宽容与和解征服世界。

他率先放下了仇恨。

让之前的政府的白人官员继续留任,自己的保镖也是白人。

他还邀请了南非前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担任自己的副总统,与他合作治国。

1993年曼德拉与曾经监禁过他的人——前总统德克勒克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有句名言:“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用他的悲悯和宽容,消除了种族隔离的壁障。

他的内心像岩石一样刚强,同时又像青草一样柔软。

而无论坚强还是柔软,都共同构成了他内心大海一样的博大和深邃。

他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曼德拉的这句经典语录,正是他最宝贵的品质。

2.管鲍之交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他看成贪心汉;管仲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却不认为他愚笨一直很好地待他。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3.诸葛亮与孟获三国鼎立时期,孟获的叛乱严重危害了蜀国的稳定,但诸葛亮在讨伐南中时,却一次次放走对手孟获,最后使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从此效忠蜀汉,听命于诸葛亮的调遣,成为蜀国巩固后方的基石……4.齐桓公与管仲他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应该说齐桓公与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政治家的敏锐,桓公意识到齐国的发展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才,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劝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

由于齐桓公以毫无芥蒂的重用回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从此,管仲便尽心效力国事,鞠躬尽瘁,最终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

5.李斯特义收学员李斯特,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6. 希拉里的宽容2003年6月,希拉里出版了自传——《鲜活的历史》,一版印数100万册。

但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脱口秀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卡尔森,就曾对希拉里的这部自传作过极为辛辣的评价,甚至扬言:“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这本书如果能卖出50万册,我就将鞋子吃下去。

”可是,希拉里的《鲜活的历史》一书,上市第一天就创下了销售纪录,卖出了20万册,随后,没过几个星期,这100万册书竟然销售一空,以致出版商不得不迅速加印。

这时,卡尔森别提有多尴尬了,但是希拉里并没有对之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报怨,特意找人精心订做了一块鞋子形状的蛋糕送给卡尔森,卡尔森吃完之后激动地说:“味道棒极了!”“因为我深知,它里面藏有一种特殊的作料——宽容。

”希拉里不仅宽容了卡尔森的冒犯,而且还给他台阶下,维护了他的面子。

7、沈阳大爷王福顺2013年12月19日沈阳大龄保安王福顺,被一辆电动车撞飞。

他不是干部,月薪只有1750元,却谎称自己有医保,宽容了肇事的车主,让他尽快赶到医院的亲人旁。

【以直报怨】:1. 韩信与“胯男”秦汉时期,功成名就的韩信没有杀掉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这人感激涕零,愿意终生为他效劳。

2. 昂山素季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全国民主联盟的创办人之一、主席兼总书记。

1947年7月19日,其父昂山将军被缅甸爱国党人刺杀,昂山素季时年2岁。

1988年3月,昂山素季之母中风病危,当她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回到仰光照顾因中风病危的母亲时,正值缅甸人民发起反抗军政权的游行示威,遭到军队和警察的残酷镇压,共有两百多名无辜民众死难,举国弥漫着恐怖气氛。

身受暴力残害的她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民主政治,一个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民主政治,我们不应羞于在政治上谈论同情和爱心,同情和爱的价值应成为政治的一部分,因为正义需要宽恕来缓和。

接着,她用余下来的一生再缅甸推行非暴力民主,推动了缅甸的民主进程。

3、蔺相如与廉颇蔺相如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镇国之宝和氏璧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功盖朝廷;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