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一、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A点的经纬度是()A.60°W 20°N B.30W° 10°N C.30°E 10°S2.B点所在的半球是()A.西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C.东半球、北半球3.东西半球的分界是()A.20W°、160E°B.0°、180 °C.20°E、160W°4.C点所在温度带的特征是()A.有极昼极夜现象B.四季分明C.有阳光直射5.D点所处的地区属于()A.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6.A点位于D点的方向()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7.2019年4月9日23时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

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地处()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D.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8.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A.山谷B.鞍部C.山脊D.盆地底部9.晓红观察到,不仅一天中自己的影子长短有变化,而且冬季和夏季中午的影长也有不同。

下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如果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A.甲、乙B.乙、甲C.甲、甲D.乙、乙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小勇在图中甲地遇到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勇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1.地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相吻合的是()A.赤道附近B.回归线C.极圈D.极点13.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那两个大洋()A.印度洋和大西洋B.北冰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大西洋D.印度洋和太平洋14.地球上最大的圆圈是A.南极圈B.北回归线C.南纬80纬线D.赤道15.关于经线、纬线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是长度都相等且平行的圆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从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16.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与跨经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A.太平洋、非洲B.北冰洋、亚洲C.北冰洋、南极洲D.大西洋、南极洲17.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18.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A.北美洲B.欧洲C.南极洲D.亚洲19.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20.下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600米B.900米C.1 000米D.1 200米下图是东南亚某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烟雾分布图。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A. 71%B. 29%C. 50%D. 39%【答案】A【解析】地球上海洋占71% 陆地占29%故选A2.(1)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正确的是()2.(2)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在图示地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A. ①——陡崖B. ②——鞍部C. ③——山顶D. ④——山谷【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 海洋B. 植被C. 云区D. 陆地【答案】D【解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故答案选择D4.(1)湖面至湖心岛最高处的最大高差可能是()4.(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A. 99米B. 100米C. 199米D. 201米【答案】C【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为50米则可得出湖面的海拔高度为500米因此湖心岛中最高等值线为600米则湖心岛的最高点海拔范围为600~650米湖面海拔范围为450~500米所以湖面至湖心岛最高处的最大高差可能是199米故选B【答案】B【解析】(2)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 A 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 B 错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 C 对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 D对故选B5.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从图中看蔚蓝色的地球非常漂亮叫“水球”更合适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关系是()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C. 一半海洋一半陆地D. 八分海洋二分陆地【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选B6.下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B.C.D.【答案】A【解析】A等高线由高向低凸为山脊 A正确B等高线闭合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B错误C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为山谷 C错误D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错误故选A.7.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B.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C. 七大洲中北美洲是唯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D.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答案】A【解析】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 A正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B错误七大洲中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C错误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北美洲 D错误8.图示四地中最适宜开展户外攀岩运动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9.图中()A. 珠穆朗玛峰比章子峰高出了1500米B. 突击营地到珠峰的垂直高度小于400米C. 前进营地地势较平坦开阔D. 北坳营地的海拔最低【答案】C【解析】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章子峰海拔7543米珠穆朗玛峰比章子峰高出了1301.43米图中等高距是400米突击营地海拔在8000﹣﹣8400米之间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两地的垂直高度大于400米前进营地的地势平坦开阔图中前进营地的海拔最低10.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A. 山谷B. 鞍部C. 山顶D. 山脊【答案】D【解析】1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Q两坡中 Q坡为缓坡B. A地与B地的高差一定超过400米C. 图中小溪大致自东南流向西北D. C位于D的正西方向【答案】A【解析】12.下列表示山谷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 A是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 B是闭合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 C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 D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根据题意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丁 ________【答案】times【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读图分析可知甲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乙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丙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题意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10分共计170分)14.(1)读出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①________③________ 14.(2)试判断沿②、③两条线 ________线更陡些判断理由是 ________14.(3)甲和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 A点海拔应该大于________米【答案】山顶, 山谷, 山脊【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①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③,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可判定沿②、③两条线③线更陡些【答案】100, 800【解析】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甲和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400-300=10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 A点海拔应该大于800米15.(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EF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15.(2)G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15.(3)D点在B的________方向15.(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哪条线路更轻松理由是________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答案】(1)山脊, 山谷, 陡崖, 山峰【解析】(1)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处等高线向海拔地处凸出为山脊EF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C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 D处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为山峰【答案】(2)100【解析】(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 G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H地的海拔是300米故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300米-200米=100米【答案】(3)西南【解析】(3)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故D点在B的西南方向【答案】(4)①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解析】(4)如果从山脚沿①②线路爬到D地选择①线路更轻松理由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节省体力16.(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16.(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16.(3)C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16.(4)C地小河其流向是自________方向流向________方向【答案】山顶, 陡崖, 山谷, 山脊【解析】读图可得 A是山顶 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答案】570【解析】D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A与D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答案】西北, 2【解析】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times 1.2=2.4千米【答案】西北, 东南【解析】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得 C地小河其流向是自西北方向流向东南方向17.(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17.(2)图中甲村在乙村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村图上距离是2.5厘米两村实际距离是________17.(3)B处的海拔高度最大不超过________米最小不低于________米17.(4)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答案】山脊, 山顶, 鞍部, 山谷, 陡崖【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C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E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答案】西北, 2500米【解析】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两村实际距离是2500米【答案】800, 700【解析】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答案】B【解析】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18.(1)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 E.________18.(2)图中周庄的海拔在________米到________米之间18.(3)此地图辨认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 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18.(4)图中还有哪一处可能形成小溪流?请用虚线(﹣﹣﹣﹣)画出其位置18.(5)图中最适合修建水库的是哪一处()【答案】山脊, 陡崖【解析】读图可得 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部位是山脊 E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答案】100, 200【解析】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周庄的海拔在100米到200米之间【答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南【解析】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此地图辨认方向的依据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周庄位于李庄的东南方向【答案】【解析】小溪多分布在山谷的部位图中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该部位有小溪【答案】B【解析】图中最适合修建水库的是D部位该部位位于盆地的出口处容易蓄水且施工量较小19.(1)将图中的字母填入对应的地形名称中山谷________ 鞍部________ 山顶________ 悬崖________19.(2)图中E处与F处比较哪处地势比较平缓?并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19.(3)小明认为B处虚线代表河流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________【答案】B, G, A, D【解析】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G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处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答案】E E处比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解析】图中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F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E处比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答案】对 B处为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解析】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小明认为B处虚线代表河流是对的20.(1)图中甲山峰的海拔不会超过()米20.(2)每年雨季 A和B两地中容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地20.(3)E地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F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E、F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某日测得山脚F地的气温约为20℃此时E地气温约为________℃20.(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主要沿________分布其中C居民点位于D居民点的________方向A. 1100米B. 1200米C. 1300米D. 1400米【答案】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1200, 1000, 14【解析】【答案】河流, 东方【解析】21.(1)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 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21.(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1.(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东南, 332, 1.1【解析】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山峰B位于乙村的东南方向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C地海拔高度为300米山峰A的海拔高度为632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632米-300米=332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2.2厘米\times 50000=1.1千米【答案】陡崖, 山脊【解析】D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E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HI,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析】FG与HI两河段中 HI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为湍急22.(1)判断图中相应的地形名称乙________ 丙________22.(2)山顶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向________流22.(3)若丙、丁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答案】陡崖, 山脊【解析】依据位置图中乙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答案】570, 西北【解析】山顶甲地和丁地的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答案】2【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丁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23.(1)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___米23.(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 B ________ C ________23.(3)①~②河段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 该河段的流向是自________往________流动23.(4)一户外运动俱乐部欲举办攀岩活动 A、B、C、D四地最适合的地点是________地【答案】350【解析】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不高于350米【答案】鞍部, 山脊【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B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答案】240米, 西北, 东南【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则该河段的实际长度是240米、左西右东”确定方向【答案】D【解析】A、B、C、D四地原因在于D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4.(1)从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前进营地、北坳营地、突击营地三个营地其中一个营地由于地处谷地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该营地是________营地24.(2)沿登山路线从北坳营地到突击营地途径的地形部位主要为________ 突击营地位于北坳营地的________方向单从地形因素考虑突击营地比北坳营地气温大约降低________℃24.(3)前进营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24.(4)从北坳营地向珠峰攀登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坡度和气温两方面作答)________24.(5)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量时地球运动至图2中的________之间(填字母即可)宣布新高程当日滨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_【答案】前进【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前进营地位于山谷北坳营地位于鞍部突击营地位于山脊由此可判定三个营地中前进营地由于地处谷地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答案】山脊, 东南, 4.8﹣9.6【解析】沿登山路线从北坳营地到突击营地途径的地形部位主要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突击营地位于北坳营地的东南方向图示等高距为400米突击营地海拔位于8000﹣8400米之间北坳营地海拔位于6800﹣7200米之间两地高差位于800﹣1600米之间温差位于4.8﹣9.6℃之间【答案】D【解析】图示等高距为400米可判定前进营地的海拔高度位于6400﹣6800米之间可能为6500米【答案】坡度陡峻登山难度大气温低高寒等【解析】从北坳营地向珠峰攀登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坡度陡峻登山难度大气温低高寒等【答案】C﹣B, 昼短夜长【解析】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量时(5月27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地球运动至图2中的C﹣B之间宣布新高程当日(12月8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滨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昼短夜长25.(1)图中A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__ 海拔高度可能是________至________米25.(2)观测点②位于A的________方向四个观测点中位于山脊的是________25.(3)某小组同学测得④观测点的气温是25℃海拔为________米此时接近山顶的B 地气温大致为________℃25.(4)图中的记录卡片是在________观测点记录的该地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25.(5)某小组同学计划在①地看日出你认为能否看到并说明理由观点 ________ 理由 ________【答案】山顶(山峰), 450, 500【解析】图中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山峰)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A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450至500米【答案】东南, ④【解析】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观测点②位于A的东南方向四个观测点中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100, 22.9【解析】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④观测点的气温是25℃海拔为100米 B地的海拔是450米 B地气温是 25℃﹣(450米﹣100米)÷100米×0.6℃=22.9℃【答案】②, 西北, 东南【解析】图中的记录卡片是在②观测点记录的②位于山峰A的东南方向海拔约为180米依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答案】不能, 因为①地位于山谷中视线受到阻挡【解析】①地不能看到日出理由因为①地位于山谷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视线受到阻挡26.(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26.(2)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26.(3)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26.(4)A处为________ G处为________ EF处为________ DC处为________26.(5)从H处爬山省力的原因是 ________【答案】6, 东北【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div 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div 比例尺量的甲、乙两山顶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6千米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山在乙山的东北方向【答案】1150, 170【解析】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的海拔为1320米甲山比乙山低1320-1150=170米【答案】H【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 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H【答案】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解析】图中A处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G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E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D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H处等高线稀疏坡缓【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H处爬山省力的原因是 H处等高线稀疏坡缓27.(1)本图所示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27.(2)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李庄在等高线上)27.(3)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甲河的流向是________ 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7.(4)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________千米27.(5)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山地【解析】本图所示地区地形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以山地为主【答案】山谷, 660【解析】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1160﹣500=660米【答案】山谷, 自东向西, 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山谷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陡崖判断依据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答案】4【解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4千米【答案】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解析】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28.(1)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从村庄出发,第一站来到了甲地,甲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其海拔高度最高不超过米________(选填“700米”或“800米”),同学们发现视野相当开阔,美景尽收眼底28.(2)第二站来到了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并在①②河段体验了漂流活动,感受到流速较快的河段是________28.(3)第三站来到了丙地,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 同学们发现由于和村庄之间被地形阻挡,已经完全看不到出发地了【答案】(1)山峰(或山顶), 800【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由该图等高距为100米可知甲地外围邻近的等高线海拔为700米所以甲地的海拔范围在700—800米之间不超过800米【答案】(2)山谷, ①【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谷在图中①②河段中①河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河流流速较快【答案】(3)鞍部【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两座山峰之间海拔相对较低对应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29.(1)写出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G________ CD________ EF________ 29.(2)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________方向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29.(3)如果有河流存在那么最有可能存在于图中CD或EF处中的________(CD、EF)处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29.(4)从B处和H处登甲山较吃力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答案】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地形部位A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G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C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EF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答案】东北, 170【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东北方向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答案】EF, 自西向东【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处为集水线易形成河流由此可判定如果有河流存在那么最有可能存在于图中CD或EF处中的EF 该处为山谷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答案】B, 等高线密集、坡陡【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B处和H处登甲山较吃力的是B处30.(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30.(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将同一时间测得的A、D两地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30.(3)C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向若图中两地距离为2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30.(4)图中有一条小溪其流向为________ 社团在回程中迷路便沿着该小溪向下游方向前进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请解释原因 ________A. 山顶B. 陡崖 D.山脊【答案】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解析】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示地形部位名称为 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答案】570, D【解析】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依据海拔与温度的关系、D两地气温相比原因在于D海拔低于A地【答案】西北, 2千米【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答案】自西北流向东南, 小溪的最下游是平原往往有人类居住【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小溪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便沿着该小溪向下游方向前进原因在于小溪的最下游是平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含答案)1.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是在学校走安全通道,而不是在商场快速搭电梯下楼、在大街上抱住电线杆或在野外躲到大树下。

2.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哪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最低是10°N,而不是50°N、20°S或80°S。

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赤道、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或任一经线圈。

4.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南极圈,而不是南纬80°纬线。

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而不是6357平方千米、6317千米或4万千米。

6.被a、b、c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大西洋,而不是北冰洋、太平洋或印度洋。

7.正确的关于大洲的叙述是:a大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b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e大洲北部主要为白色人种,巴拿马运河是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

8.c大洲的主要地形是山地,而不是丘陵、平原或高原。

9.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而不是天圆地方或圆。

10.不能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是月球的形状,而不是地球卫星照片或___环球航行。

11.能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160°E,而不是20°W、0°C或160°W。

12.A点的地理坐标是40°S,40°W,而不是40°S,40°E 或40°N,40°E。

13.图中各点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在B的正西,而不是A在C的东北或B在D的西北。

1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点位于东半球,B 点位于南半球,C点位于低纬度,D点位于北半球。

15.正确的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面积的叙述是丙>乙>甲,而不是乙>丙>甲或甲>乙>丙。

16.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越往东越大是东经,所有纬线都等长是错误的。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符合纬线特征的是()A. 是圆,长度相等 B. 半圆,长度不等 C. 指示南北方向 D. 指示东西方向2.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 五带的划分B. 时差C. 二分二至日的产生D. 四季交替3.(2019•荆州)如图是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影响两地作息时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球自转B. 地形地势C. 纬度位置D. 海陆位置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地球仪的形状应做成()A.B.C.D.5.下列说法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人们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A. 南极洲大陆B. 非洲大陆C. 美洲大陆D. 亚欧大陆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B. 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C. 甲在乙的西南方D. 乙在甲的正东方向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2019年1月21日至6月22日,十堰市的白天会越来越()、气温会越来越()A. 短、高B. 短、低C. 长、高D. 长、低9.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 位于板块交界处B. 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 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 位于板块挤压部位10.北回归线所指的纬线是()A. 23.5°SB. 23.5°NC. 66.5°ND. 66.5°S11.当伦敦市是10月16日上午10点时,北京时间是几点?()A. 10月16日凌晨2点 B. 10月16日18点 C. 10月16日凌晨1点 D. 10月17日18点12.下列海洋面积最大的是:()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13.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14.俗语说:“找不着北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新版湘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新版湘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新版湘教版:第2章单元试卷一、选择题(共29小题)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B.板块构造学说C.斯科特的南极探险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2.如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A.海平面上升B.郑和下西洋C.地球是个球体D.观察视野扩大3.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4.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证实()A.地球自西向东转B.地球是一个球体C.地球的自转D.地球的公转5.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沧海桑田”的变化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C.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圆形B.天圆地方C.球体D.圆柱体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8.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A.7万千米B.6万千米C.5万千米D.4万千米9.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分别为()A.5.1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B.6371千米 4万千米C.6371千米 5.1亿平方千米D.4万千米 6371千米10.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绕太阳公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是个球体D.海平面上升1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可以确定位置,观察地球仪,回答12﹣13题.下列表述,能够最科学最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站得越高看得越远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C.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12.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B.赤道周长6371千米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表面积约5.2亿平方千米1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_《地球的面貌》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_《地球的面貌》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33.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
34.亚洲的范围图,回答: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①________山;②________河;③________海;④________山脉;⑤________海;⑥________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⑦是________;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⑧________.
12.
【答案】
D
【解析】
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13.
【答案】
A
【解析】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A.产生的地理现象
B.周期
C.绕转中心
D.方向
25.地球仪(如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
B.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C.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D.正常放置在桌面上的地球仪,距离桌面最近的点是南极点
5.
【答案】
C
【解析】
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6.
【答案】
D
C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内容后,同学们就地球及地球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玲:通过观察海上远航的帆船可以判断地球表面是曲面B.小贝:人造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C.小明: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纬线也互相等长D.小芳:根据经纬度就可以确定地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2.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4万千米B.6 371千米C.5.1亿千米D.6 357千米下图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的形状是()A.椭圆B.圆弧C.球体D.方形4.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能正确反映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是()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B.乙、丙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D.丙地位于最大的纬线圈上7.图中甲地的坐标是()A.(30°N,90°W)B.(30°S,90°W)C.(30°N,90°E)D.(30°S,90°E)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都位于高纬度B.乙、丙两地四季变化都比较明显C.甲、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D.甲、乙、丙三地都位于东半球根据图中提示,完成下面小题。

9.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A.aB.bC.cD.d10.对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说法是()①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②每条经线的长度相等③赤道是最大的经线圈④经纬网可以准确定位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图中M地的经纬度是()A.(30°N,60°W)B.(40°N,30°E)C.(23.5°N,60°E)D.(45°N,30°W)12.某日上午11时,辽阳的中学生在教室上课,此时美国纽约的中学生却在深夜熟睡,原因是()A.地球的公转B.作息时间不同C.地球的自转D.纬度差异大下图是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9小题每题3分共计87分)1.读下图最能反映人类认识地球的先后过程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③①④②D. 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2.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表面积是5.1平方千米B. 地球的最大周长是6371千米C. 地球表面七分陆地三分海洋D.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A错误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B错误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错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故D正确3.(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2)根据地球大小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组是()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③→①→②【答案】D【解析】(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③→①→② 地球实际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所以给地球缝制一件外套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故A不符合题意赤道为0°纬线长约4万千米即8万里由此可知“八万里”实际上指的是赤道的周长故B不符合题意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故C 符合题意通过人造卫星能够看到地球的真实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一个南北对称的球体B. 是一个扁球体C. 是一个正球体D. 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答案】D【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故选D5.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B. 地球的表面积为5.1平方千米C. 地球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D. 地球是圆形的【答案】A【解析】6.有一天灰太狼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喜羊羊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并穿越地心来到喜羊羊的家灰太狼“遁地”前行的距离约()A. 6578千米B. 6371千米C. 40000千米D. 12742千米【答案】D【解析】7.地球的最南端是()A. 北极点B. 南极点C. 赤道D. 0°经线【答案】B【解析】8.如图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是个球体B. 地球是个圆C. 地方如棋局D. 天圆如张盖【答案】A【解析】图中所示从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9.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 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选D10.有关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下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 正圆球体C.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 半球体【答案】C【解析】人类认识地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经过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11.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 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D. 日食【答案】C【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其中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人造地球卫星照片12.率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B. 哥伦布C. 马可波罗D. 郑和【答案】A【解析】解 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 A.1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列三个阶段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②—③—①【答案】D【解析】14.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天圆地方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D. 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浑天说→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15.有关地球的正确叙述是()A. 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地有四方浮在水面上B. 很规则的正圆球体C. 一个赤道部位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 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16.以下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半圆的斗笠B. 倒扣的锅C. 球体D. 圆形【答案】C【解析】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椭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故选 C.17.地理老师在网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下面是学生们的留言请判断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 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 贝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C. 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D. 芳芳只用纬度就能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B正确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故C正确在地球表面上确定某一点位置时应查它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必须知晓经度和纬度才能确定位置故D错误18.李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传了《地球和地图》的课件他的学生们浏览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 玲玲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B. 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 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D. 芳芳说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解析】19.地球的形状是一个()A. 圆B. 正方体C. 球体D. 圆柱体【答案】C【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C20.根据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千米=2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A. 4万千米B. 8万千米C. 4千米D. 8千米【答案】A【解析】根据一千米=2里计算可知地球赤道的长度是8万里÷2=4万千米故选A21.(1)从太空中看的地球形状下列比较接近的是()21.(2)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数量共有()21.(3)静止轨道卫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A. 橄榄球B. 乒乓球C. 苹果D. 柑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棋盘似的正方体B. 倒扣的盘子C. 圆形D.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答案】D【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A. 地球形状是个球体B. 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C. 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D. 麦哲伦航行环绕地球一周【答案】B【解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到卫星照片的成功拍摄人们最终确证到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B2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A. 昼夜交替现象B.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C. 水往低处流D. 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 6371千米B. 6357千米C. 6378千米D. 6317千米【答案】A【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6.图为“地球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A. 平均半径6371千米B. 平均半径4万千米C.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7.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圆地方B. 正方形C. 球体D. 圆形【答案】C【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8.下列对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 天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B. 地球是椭圆形的C. 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稍凸的不规则球体D. 地方如棋局天圆如张盖【答案】C【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9.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B. 板块构造学说C. 斯科特的南极探险D.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ABC不符合题意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30.(1)图中A是________洲 B是________洲C是________洲30.(2)图中③点的经度是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 图中③点在哪一个大洋(________)30.(3)找出图中经纬度为(66.5°S、60°E )的地点是(________)30.(4)地点④位于(________)30.(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A大陆是________(季节)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________夜________ 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答案】(1)大洋, 亚, 南美【解析】(1)如图 A是大洋洲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B是亚洲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C是南美洲【答案】(2)180°, 23.5°N, B【解析】(2)读图三点位于位于180°和北回归线交叉点因此③点的经度是180°纬度是北纬23.5°或(23.5°N)图中的③点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上故选B.【答案】B【解析】(3)读图①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 60°E)②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 60°E)③点的地理坐标是(23.5°N 180°)四④的地理坐标是0° 120°W)故选B【答案】B【解析】(4)从图可以看出④位于赤道上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160°E以东是西半球 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④点的经度是120°W 位于西半球故选B.【答案】(5)夏季, 长, 短, 极夜【解析】(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A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是夏季此时该地昼长夜短 D是北美洲冬至日时该洲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答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图表示的地形类型是()A.山地B.盆地C.山谷D.山脊2.如图示意遵义某地等高线地形,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坡度最缓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甲、乙两点间建立索道(不考虑索道支架高度),其相对高度可能是()A.400米B.420米C.550米D.630米3.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A.土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D.英吉利海峡4.读世界某海峡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所示海峡名称是()A.马六甲海峡B.白令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土耳其海峡(2)图中A所在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加拿大(3)图中大洋B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4)下列有关该海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分界线穿过B.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C.世界上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D.欧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5.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表示的是山顶,虚线表示的是山谷B.B和C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50米C.C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D.如果在D坡和E坡选择一处开垦梯田,应该选择D坡6.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B.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C.红海在不断缩小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7.《最强大脑》节目中,“一眼见山”这个项目用的是等高线知识辨识庐山实景图定位。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部位表示()A.山脊B.山谷C.陡崖(2)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甲”的海拔是()A.400米B.400~500米C.500米(3)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8.在暗室里,用电灯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回答下列各题。

(1)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变迁B.四季更替C.昼夜更替D.气温变化(2)通过演示我们还能看到世界上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南极点周围是一片海洋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D.71%是海洋,29%是陆地9.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的海洋是()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北冰洋10.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11.读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我们生活的大洲是()1.(2)图中大洲按面积由小到大依次为()1.(3)下列河流属于①和③分界线的是()A. ①洲B. ②洲C. ③洲D. ④洲【答案】A【解析】(1)读图可得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我们生活的大洲是亚洲故选A【答案】B【解析】(2)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图中大洲按面积由小到大依次为④大洋洲、③欧洲、②北美洲、①亚洲故选B【答案】C【解析】(3)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③是欧洲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故选C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 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 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D. 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答案】D【解析】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最终到达北极点故A错误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南北极点除外故B错误经线的长度相等故C错误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故D正确故选D3.(1)丁所代表的大洲是()3.(2)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的是()A. 欧洲B. 亚洲C. 北美洲D. 南美洲【答案】C【解析】(1)读图可得甲是亚洲乙是欧洲丙是非洲丁是北美洲故选C【答案】B【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甲为亚洲丙为非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故选B4.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子午线就是0°经线B. 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C.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 60°W与60°E是两条对应经线【答案】C【解析】经线就是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故A错误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之一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B错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C正确60°W与120°E是两条对应经线 120°W与60°E是两条对应经线故D错误故选C5.(1)漫画反映的是()5.(2)该学说的提出者是()5.(3)图中两个大洲分别是()A. 盖天说B. 大陆漂移说C. 浑天说D. 日心说【答案】B【解析】(1)图中所示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位和非洲西岸凹进的部位遥相对应该漫画反映了大陆漂移假说该学说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故选C【答案】A【解析】(3)依据大洲轮廓可以看出图示是非洲和南美洲南美洲的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呼应故选A6.在我们手里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浅紫色表示()A. 湖泊、海洋B. 高原、山地C. 丘陵、低山D. 积雪、冰川【答案】D【解析】观察我们手里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看出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故选项D 符合题意故选D7.(1)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7.(2)玲玲测得田径场到教学楼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她从田径场到教学楼大约要走()A. 西南B. 西北C. 东北D. 东南【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平移指向标到升旗台上确定该点的东西南北方向连接升旗台和教学楼可知教学楼在升旗台的东北方向故选C【答案】C【解析】(2)根据数字式比例尺1:12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0米测得田径场到教学楼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她从田径场到教学楼大约要走360米故选C8.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答案】C【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C9.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A. 布鲁纳B. 魏格纳C. 哥白尼D. 哥伦布【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故选B10.(1)本地区的主要是地形是()10.(2)②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10.(3)根据指向标判读图中②河的流向()A. 平原和高原B. 平原和盆地C. 平原和山地D. 丘陵和平原【答案】C【解析】(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故选C【答案】C【解析】(2)②所在的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应该指的是山谷地形故选C【答案】C【解析】(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且水往低处流②河大致从西向东流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1.(1)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是________山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图中的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写字母)11.(2)红海面积不断的扩张是由非洲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11.(3)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________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________洲11.(4)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海洋”或“陆地”)11.(5)材料一、二共同说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会造成________ 材料三说明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答案】(1)喜马拉雅, 欧亚, 印度洋, A【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图中的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答案】(2)印度洋【解析】(2)红海面积不断的扩张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答案】(3)印度洋, 亚【解析】(3)读图可知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印度洋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亚洲【答案】(4)海洋【解析】(4)结合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知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答案】(5)海陆变迁, 人类【解析】(5)结合材料“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可知地壳抬升和海平面的升降会造成海陆变迁结合材料三“人类填海造陆工程”可知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12.(1)大洲 A为________洲12.(2)大洋 B为________洋12.(3)分界线 C是________海峡 D是________山脉12.(4)F半岛宗教色彩浓厚在那里随处可见的宗教建筑是乙图中的________图(填序号)12.(5)图中G大洲主要是________人种12.(6)H区域的主要语言是________语12.(7)图中H、D均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板块________板块上12.(8)K附近的气候与丙图中的()图相符12.(9)H地比E地降水更多的主要原因是()【答案】南美【解析】读图可得 A为南美洲【答案】太平【解析】B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答案】白令, 乌拉尔【解析】C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D是乌拉尔山脉位于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答案】②【解析】阿拉伯半岛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乙图中的②图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答案】白色【解析】欧洲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答案】汉【解析】中国主要语言是汉语【答案】欧亚【解析】图中H、D均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板块即欧亚板块上【答案】K位于马来群岛附近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图中的D图所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解析】K位于马来群岛附近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丙图中的D图所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答案】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H地比E地降水更多 E地位于亚洲内部 H地位于沿海地区【解析】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H地比E地降水更多 E地位于亚洲内部 H地位于沿海地区13.(1)平均半径________千米13.(2)最大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13.(3)表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答案】(1)6371【解析】(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答案】(2)4万【解析】(2)地球最大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3)5.1亿【解析】(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14.(1)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该点位于________(东或西)半球14.(2)图中面积最大国家大部分国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带属于纬度带中的________14.(3)图中A、B、C三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 海拔最低的是________14.(4)D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 它的南部是________和________(农作物)产区14.(5)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部(填方位)从资源种类看________和________等矿产资源丰富从交通方面看________(交通方式)便利【答案】(1)纬度0°西经60°, 西【解析】(1)由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纬度为0°经度向西变大为西经 A点位于西经60°上由经纬度可知 A点位于西半球【答案】(2)热, 低纬度地区【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面积最大国家是巴西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属于低纬度地区【答案】(3)B, C【解析】(3)读图可知 A点位于亚马孙河平原与圭亚那高原交界处 B点位于巴西高原C点位于亚马孙河平原所以B点海拔最高 C点海拔最低【答案】(4)咖啡, 玉米, 大豆【解析】(4)读图可知 D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咖啡该点南部是玉米和大豆产区【答案】(5)东南部, 煤矿, 铁矿, 海上航运【解析】(5)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东南部读图可知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从交通看巴西海岸线长海上航运便利15.(1)为了把乒乓球装在支架上而且又能自转要在乒乓球上N、S两处钻两个相对的小孔把铁丝插进去 N、S分别表示地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穿过N、S的假想直线表示________15.(2)制作地球仪往往把穿过N、S的假想直线和水平面做成倾斜的原因是地球在________(公转、自转)过程中 ________倾斜的15.(3)把图中表示公转轨道的四个字母按照地球公转方向的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4)画在乒乓球上的线中连接N、S的是________ 大小不等的圆圈是________ 15.(5)当地球运行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淄博处在________季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答案】(1)北极, 南极, 地轴【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把乒乓球装在支架上而且又能自转要在乒乓球上N、S两处钻两个相对的小孔把铁丝插进去 N、S分别表示地球的北极和南极穿过N、S的假想直线表示地轴【答案】(2)公转, 地轴【解析】(2)制作地球仪往往把穿过N、S的假想直线和水平面做成倾斜的原因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答案】(3)d, a, b, c【解析】(3)根据所学可知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把图中表示公转轨道的四个字母按照地球公转方向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d、a、b、c【答案】(4)经线, 纬线【解析】(4)根据所学可知画在乒乓球上的线中连接N、S的是经线大小不等的圆圈是纬线【答案】(5)夏, 夏至日【解析】(5)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淄博处在夏季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_地球的面貌_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二章_地球的面貌_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60分,)1.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壮举的人是()A.哥伦布B.麦哲伦C.加加林D.杨利伟2. 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3. 下列地图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是()A.等高线图B.平面图C.地形剖面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4. 某种地形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米以内.这种地形是()A.洋盆B.大陆架C.大陆坡D.海沟5. 关于海陆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不会再发生变化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D.由于板块的张裂,喜马拉雅山的海拔在不断升高6. 结合图,回答题.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①裂谷②山脉③火山④海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 洲际弹道导弹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威慑作用的战略武器之一,其以超远的射程和超强杀伤力而独步天下,若我国要研制一种可以从地球的一端发射,攻击地球另一端的洲际弹道导弹,那么这枚导弹的射程最少要达到多远()A.万公里B.万公里C.万公里D.万公里8. 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经线和经线B.,C.经线和纬线D.,9.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图中、两地的相对高度为()A.米B.米C.米D.米(2)图中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A.山顶B.鞍部C.陡崖D.山脊10.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丹霞地貌B.岩溶地貌C.峡谷地貌D.雅丹地貌11.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12. 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A.荒漠草原B.高寒草场C.河口三角洲D.雅丹地貌13.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B.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C.都围绕太阳转D.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14.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1)~(2)题.(1)根据图中海陆分布特点判断,该图表示()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图中处附近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地处()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A.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15. 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丘陵B.山地C.平原D.高原16. 读图,回答题:我国五种陆地地形,如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A.高原B.丘陵C.平原D.盆地17.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万多米的海底地形是()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海沟18. 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人也把它称为“水球”,支持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C.地球被水汽包围D.地球被冰雪覆盖19.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中心相同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D.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个月20. 下列关于世界之最说法正确的是()A.里海–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B.贝加尔湖–世界最低点C.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D.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21. 世界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是由()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22. 读“亚洲主要大河示意图”,回答(1)~(4)题.(1)下列各组河流中,流入同一大洋的是()A.恒河、长江B.黄河、黑龙江C.恒河、鄂毕河D.勒拿河、黑龙江(2)影响亚洲大河流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地势因素D.海陆位置(3)关于亚洲地势、地形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起伏很大B.中部高,四周低C.以平原为主D.地形类型多样(4)图中区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是()A.青藏高原B.德干高原C.伊朗高原D.帕米尔高原2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B.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C.地球表面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D.全球大划分为七大板块24.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线的长度是()A.千米B.万千米C.万千米D.万千米(2)图中线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它是划分五带的分界线,这条线的纬度是()A. B. C. D.(3)关于图中点的半球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5. 地球仪上,下列圆周长度最长的是()A.东、西半球界线B.中、高纬度界线C.北回归线D.南极圈26. 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A.里海B.黑海C.地中海D.红海27. 地形图中,“海拔一般在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地形()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28. 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日照作用D.冰川作用29.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学说能解释很多地理现象。

2019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选择题1.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A.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 各占二分之一C. 四分之一是海洋D. 三分之二是陆地2.()带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并证明是一个球体.A. 哥伦布B. 魏格纳C. 麦哲伦D. 加加林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 四季的变化B. 昼夜长短C. 昼夜更替D. 昼夜4.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B.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C.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D.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A. B. C. D.6. 如图为“某地区局部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聚落的海拔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B. 甲>乙>丙C. 乙<甲<丙D. 乙>甲>丙(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①河流流速大于②河流B. ③处不可能形成河流C. 该图显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地区D. 丙处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明显好于甲处7.下列哪个不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A. 乌拉尔尔山和乌拉尔河B. 大高加索山C. 土耳其海峡D. 苏伊士运河8.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相吻合的地方是()A. 赤道B. 北极圈C. 南极圈D. 南回归线9.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该地区位于()A. 160°E,纬度0°B. 20°W,纬度0°C. 160°W,纬度0°D. 20°E,纬度0°10.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乘汽车逃命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④应站着不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11.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 10ºN,165ºEB. 0ºS,10ºWC. 40ºS,165ºED. 30ºN,10ºW12.右图所反映的半球是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1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B. 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 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 位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14.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平均半径6371千米C. 表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D. 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15.读下边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处可能有河流经过B. ②处为鞍部C. 甲地海拔低于乙地D. ③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16.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③17.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原因是我国地处()A. 亚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B.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 亚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D.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大西洋板块交界处18.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A. 北美洲B. 亚洲C. 南美洲D. 大洋州19.关于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 0°纬线就是赤道B. 经线最终相交于南北两极C. 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D.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20.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而成的。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解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A.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B.球体C.圆D.正球体2.以下最接近经线长度的是( )A.4万千米B.3万千米C.2万千米D.1万千米3.同学们在收看宇航员的太空课堂后,进行了相关讨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从太空看地球,应当称地球为“水球”更符合实际B.从太空可以看见地球表面布满经纬网C.宇航员在北极上空可观察到地球运动方向呈顺时针D.在太空肉眼可观察到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4.下列对非洲大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东半球、兼跨南北半球B.西半球、兼跨南北半球C.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D.南半球、兼跨东西半球5.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6.读图,A点的经度是30°W,问B点的经度是( )A.120°WB.60°EC.120°ED.60°W7.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

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8.符合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

右图所示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在“枕面地图”中未能示意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10.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极圈D.南回归线11.下图中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大洲是( )根据地球表面海陆相对集中的程度,可以将地球划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图中②地的经纬度是()1.(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 40°S 20°WB. 40°S 20°EC. 40°N 20°WD. 40°N 20°E【答案】D【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②地位于20°E经线上位于40°N纬线上故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④地位于60°N纬线上没有有极昼极夜现象 A错误③地位于0°经线上位于东半球 B错误从⑤地出发一直沿正东方向走可回到原点 C正确⑤地位于40°N纬线上①地位于20°N纬线上⑤地纬线比①地纬线短 D错误故选C2.关于亚洲世界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A. 跨纬度最广的洲B. 跨经度最广的洲C. 面积最大的洲D. 东西距离最长的洲【答案】B【解析】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更是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故ACD正确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 B符合题意选B3.“地表起伏小但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峻”所描述的地形是()A. 平原B. 山地C. 丘陵D. 高原【答案】D【解析】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地表起伏小边缘比较陡峻故选D4.(1)邮票背景有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4.(2)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A. 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圆球体D. 圆柱体【答案】B【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描述的是地球大小而地表海洋深度和陆地平均海拔描述的不是地球大小故选D5.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A. 等高线地形图B. 地形剖面图C. 平面示意图D. 分层设色地形图【答案】B【解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6.袁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上传了《地球和地图》的课件他的学生们浏览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 玲玲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B. 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 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D. 芳芳说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A正确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B正确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C正确在地球表面上确定某一点位置时应查它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必须知晓经度和纬度才能确定位置 D错误故选D7.(1)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7.(2)③与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 地球表面71%为陆地 29%为海洋B. 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 ③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D. 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答案】D【解析】(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71% 故A错误从南北半球看海洋集中在南半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故B错误③是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故C错误②大陆是亚欧大陆该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故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读图可得①是印度洋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故选C8.如图中数字代号表示正确的是()A. ①海洋②半岛③大陆④岛屿B. ①半岛②海洋③大陆④岛屿C. ①大陆②半岛③岛屿④海洋D. ①岛屿②半岛③大陆④海洋【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陆地伸向海洋的部位叫半岛读图可得①是大陆②是半岛③是岛屿④是海洋故选C9.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A. 这里地震频繁B. 这里火山活跃剧烈C. 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D. 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答案】C【解析】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带板块挤压形成山脉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 C10.关于地球上大洲、大洋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A. 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面积最小B. 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海水也最深C. 四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水体七大洲是彼此不相连的陆地D.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答案】B【解析】11.(1)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11.(2)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11.(3)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答案】C【解析】(1)等高线由低凸向高为山谷由高凸向低为山脊鞍部位于两山之间的低洼部位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从珠峰山顶到1号营地等高线由高凸向低途经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由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向上为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一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3)由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图中等高距为500米前进营地所在海拔为6500米珠峰山顶海拔为8844.43米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顶的相对高度最接近2350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这描述的地理事物是()A. 大陆坡B. 海沟C. 洋D. 海【答案】C【解析】解“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这描述的地理事物是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故选 C.13.如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数字和海底地形的搭配正确的是()A. ①—大陆坡B. ②—大洋中脊C. ③—海沟D. ④—大陆架【答案】C【解析】读图可得①所示的是大陆架②是大陆坡③是海沟④是大洋中脊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4.(1)该区域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地形部位名称 C是________ D是________ 14.(2)小清河流向大致为________ 图中A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14.(3)若测得E处的气温为12.8℃只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则B处的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____℃14.(4)DE间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________千米14.(5)两个研学小组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沿廊道①、②前往观景台其中沿途地表比较平缓的廊道是________(序号)在观景台用望远镜可看到的出发地是________(甲、乙)地14.(6)乙地兴建度假村有利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地, 鞍部, 山谷【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海拔较高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为山地地形 C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 D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答案】(2)自西南向东北, 200~400【解析】(2)读图结合指向标可知小清河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A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合计算可得陡崖的相对高度是200~400米【答案】(3)11【解析】(3)B处为山峰周围等高线数值应是800 E处海拔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可得 B处的气温最低不低于11℃【答案】(4)2.5【解析】(4)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00000 计算可得 DE间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2.5千米【答案】(5)①, 乙【解析】(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等高线比②地稀疏坡度较缓观景台与甲之间有山峰阻挡与乙之间基本没有阻挡故在观景台用望远镜可看到的出发地是乙地【答案】(6)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靠近东湖、风景优美【解析】(6)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湖边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风景优美15.(1)由图中等高线判断山体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 C________15.(2)图中铁路为________走向图中DE为铁路穿过山体时所挖掘的隧道隧道口D 点与E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量得图上D与E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则隧道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米15.(3)山峰B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至________米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台在A、B选址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 (A或B选一个合适的地点)15.(4)图示地区大部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当中的哪一种________15.(5)他们在探究时发现G坡比F坡更适合开辟成梯田仅从地形角度考虑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顶, 鞍部【解析】(1)读图可得 A、B都是山顶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是鞍部【答案】(2)南北, 0, 300【解析】(2)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铁路为南北走向图中隧道口D点与E点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其相对高度是0米量得图上D与E的直线距离为1.5厘米则隧道的实际长度应为1.5×200=300米【答案】(3)300, 350, A【解析】(3)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B的海拔范围是300至350米若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台在A、B选址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A 因为A的海拔高于B【答案】(4)丘陵【解析】(4)图示地区海拔高度都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小多为丘陵地形【答案】(5)G坡等高线较F坡稀疏坡度平缓【解析】(5)仅从地形角度考虑比较适合开辟成梯田的是G坡因为G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利于耕种16.(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了六大板块 A是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的是D________板块16.(2)由图中板块运动预测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________(扩张或缩小)是由于A 板块与B________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红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或缩小)16.(3)板块内部稳定而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带因为这里地壳比较________16.(4)图中E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16.(5)图中F板块上的陆地为________洲【答案】(1)亚欧, 太平洋【解析】(1)读图可知 A为亚欧板块 D为太平洋板块【答案】(2)缩小, 非洲, 扩张【解析】(2)因为A亚欧板块和B非洲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会不断缩小红海在不断扩张【答案】(3)板块交界处, 活跃【解析】(3)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因为这里板块运动较活跃火山地震频发【答案】(4)北美, 南美【解析】(4)E为美洲板块陆地板块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答案】(5)南极【解析】(5)F板块为南极洲板块其板块陆地为南极洲17.(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17.(2)图中A、B两点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点 B点位于A点的________方向17.(3)A点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南/北半球)17.(4)A点所在的纬线圈比B点所在的纬线圈要________(长/短) A、B所在的经线长度________(相等/不相等)17.(5)如果有人沿A点朝正北方向行驶沿B点朝正东方向行驶能回到原地的是________点【答案】(1)(40°N 60°E), (20°N 100°E)【解析】(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N 60°E) B点的经纬度是(20°N 100°E)【答案】(2)B, 东南【解析】(2)纬度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B两点中 A位于中纬度地区 B位于低纬度地区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 B 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答案】(3)东半球, 北半球【解析】(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 A点属于东半球、北半球【答案】(4)短, 相等【解析】(4)纬线圈的长度不都相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知 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所以A、B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答案】(5)B【解析】(5)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由此可判定有人如果沿A点朝正北方向行驶只能到达北极点沿B点朝正东方向行驶能回到原地18.(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18.(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①处目前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18.(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18.(4)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其目的是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免自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的损失当地震发生时你有哪些自我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解析】(1)读图可知 A是美洲板块 B是南极洲板块 C是印度洋板块【答案】(2)扩张, 活跃【解析】(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①处目前在不断扩张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答案】(3)亚欧, 印度洋【解析】(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后形成【答案】(4)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护住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切不可乘电梯逃生避免发生危险【解析】(4)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护住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切不可乘电梯逃生避免发生危险(言之有理即可)。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A. 丘陵B. 平原C. 山地D. 高原【答案】C【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 C2.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A. B海峡的面积将来会缩小B. A海峡的面积将来会扩大C. E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D. C、D两大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答案】C【解析】A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不符合题意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故不符合题意E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符合题意C印度半岛、D阿拉伯半岛两大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故不符合题意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B. 麦哲伦C. 魏格纳D. 哥伦布【答案】C【解析】魏格纳是一位德国科学家 1910年的一天他正望着世界地图出神突然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刚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得猜测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个整块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的呢?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些决不是巧合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并经过实地考察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4.(1)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中包括()4.(2)关于图示位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②③B. ①③C. ④⑤D. ③⑤【答案】B【解析】(1)根据海陆轮廓可知①为白令海峡为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②为直布罗陀海峡为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③为苏伊士运河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④为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⑤为马六甲海峡不是洲界线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根据海陆轮廓可知①为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③为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④为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⑤为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故选C5.(1)俗话说“找不着北”了李老师途径甲乙丙丁四地时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是在()5.(2)李老师从乙地出发到达丙地出行的方向是()5.(3)李老师到达日本后计划骑行游览富士山用手机导航骑行路线则用到的地图属于()A. 甲位置B. 乙位置C. 丙位置D. 丁位置【答案】A【解析】(1)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会出现“找不着北”的现象图中甲位于北极点站在甲位置会有“找不着北”故选A【答案】B【解析】(2)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从经度看丙位于乙的东方从纬度看丙位于乙的北方由此可判定李老师从乙地出发到达丙地出行的方向是向东北故选B【答案】C【解析】(3)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用手机导航骑行路线用到的地图属于电子地图在外出学习或旅行时可以查找出行路线方便快捷故选C6.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 地方时的差异C. 二分二至日的产生D. 四季交替【答案】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故选B7.地球自转、公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B.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C. 地球绕地轴自转且每小时自转15°D. 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答案】A【解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着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8.用地球仪不能直观演示的是()A. 地球的公转运动B. 昼夜的更替C. 地球的自转运动D. 地表形态的变化【答案】D【解析】解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的工具利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和昼夜的更替结合选项.故选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9.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公转周期为________【答案】自西向东, 一年【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10.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是________洲 C是________洲②是________洋④是________洋【答案】欧, 北美, 大西, 太平【解析】根据图中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可知 A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欧洲 C是北冰洋、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北美洲②是位于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大西洋④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11.(1)图一中地中海面积不断________ 图一中红海面积不断________11.(2)图一中红海西南侧的板块名称是________ 东北侧的板块名称是________ 11.(3)图二中中国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 (填序号)该板块东面的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11.(4)图二中A点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 B点位于________ 火山地震带上【答案】(1)缩小, 扩大【解析】(1)图一中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面积不断缩小图一中红海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扩大【答案】(2)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解析】(2)图一中红海西南侧的板块名称是非洲板块东北侧的板块名称是亚欧板块【答案】(3)①, 太平洋板块【解析】(3)图二中中国所在的板块是①亚欧板块该板块东面的板块的名称是太平洋板块【答案】(4)地中海—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解析】(4)图二中A点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B点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12.(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12.(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填稳定或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填稳定或活跃)12.(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12.(4)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答案】(4)【解析】(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兴趣小组提出重点开发峡谷漂流项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其选址在有河流的山谷________(填①或②)13.(2)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13.(3)水库具备蓄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兴趣小组还提出兴修水利拟在________处修建水库大坝13.(4)同学们还提出了帮助该乡村脱贫致富的一系列建议合理的是()①自然环境优美可大力发展旅游业②过度开采③种植经济林木扩展增收渠道④利用互联网了解市场信息、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市场【答案】(1)②【解析】(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不会发育成河流②处位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有河流发育可以开发漂流项目【答案】(2)自西向东【解析】(2)读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流【答案】(3)a【解析】(3)读图可知 a位于盆地出口处的峡谷地带在此处修大坝积水多而且工程量小【答案】D【解析】(4)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种植经济林木扩展增收渠道该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可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互联网了解市场信息、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市场过度开采不符合生态发展理念14.(1)填出图中字母所在大洲或大洋的名称 A________洲 C________洲 E________洋F________洋14.(2)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_洲与________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________洲与________洲的分界线(填名称)14.(3)B大洲西部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洋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洲(填名称)14.(4)图中F点的经度是________ 纬度是________【答案】南美, 非, 印度, 大西【解析】图中字母A是南美洲 C是非洲 E是印度洋 F是大西洋【答案】亚, 非, 南美, 北美【解析】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答案】太平, 南极【解析】B是北美洲其西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答案】20°W, 0°【解析】图中F点所在的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位于非洲西侧其经度是20°W F点的纬度是0°15.(1)图中Ⅰ、Ⅱ分别是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半球图15.(2)四大洋 A为太平洋、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北冰洋15.(3)七大洲①大洲东部和东南部、南部人口________(填“稠密”或“稀疏”)②大洲西部是__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聚集区人口稠密陆地严重不足有些国家填海造陆造成________变化③大洲所在的板块叫做________板块④、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15.(4)回归线、极圈是地球上划分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界限①②③④⑤五个大洲中没有热带气候的是________(先写出代码再写出大洲名称)【答案】(1)西, 东【解析】(1)依据大洲大洋的分布可判定图Ⅰ、Ⅱ分别是西半球和东半球【答案】(2)大西洋, 印度洋【解析】(2)全球共四大洋依据位置图中A为太平洋、B为大西洋、C为印度洋、D为北冰洋【答案】(3)稠密, 发达, 海陆, 非洲, 巴拿马运河【解析】(3)依据位置图中①为亚洲其东部和东南部、南部人口稠密②为欧洲其西部是发达国家聚集区人口稠密陆地严重不足有些国家填海造陆造成海陆变化③为非洲其所在的板块叫做非洲板块④为北美洲、⑤为南美洲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答案】(4)②欧洲【解析】(4)回归线、极圈是地球上划分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分界线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五个大洲中没有热带气候的是②欧洲16.(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地球的____________运动造成的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其转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16.(2)当地球处于图二B时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___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福建正处于_____季16.(3)图一所示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 正午“我的影子”朝向______ 影子长度最________ 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太阳直射在_______(纬线)地球位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位置【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 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说明了()1.(2)甲大洲位于()A. 大陆漂移说B. 海底扩张说C. 地质力学D. 板块构造学说【答案】A【解析】(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非洲和南美洲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A【答案】D【解析】(2)读图可知甲大洲为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故选D2.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图是西半球B. 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C. 丙点的经度是110°wD. 丁点的经度是120°E【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乙是位于160°E以西的东半球故A错误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位于20°W以东的乙东半球故B正确丙点的经度是155°w 故C错误丁地的经度是115°E 故D错误故选B.3.小明将地球仪放到桌面上向右转动地球仪同时让小亮打开灯泡开关让小菲观察地球仪的变化(如图)关于上述实验的目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B. 演示地球昼夜更替C.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D. 演示地球四季更替【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出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4.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A. 大陆架B. 大陆坡C. 大洋中脊D. 海沟【答案】C【解析】解海底地形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大洋中脊组成.坡度最缓的是大陆架最深的地方是海沟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大洋中脊.5.如图的经纬网中关于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点的经纬度是(60°N 0°)B. 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C. c点的经纬度是(60°N 170°W)D. c点在d点的西北方向【答案】D【解析】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6.(2)从地球大小数据可推测地球实际上是一个()A. 地球表面积约5.1万平方千米B.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C. 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D.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7.(1)可爱的动物企鹅主要生活在下面哪个大洲()7.(2)对以上四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A.B.C.D.【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8.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的旋转运动叫自转B.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C.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D. 昼夜更替是地球公转形成的【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故AC错误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八万里故B正确昼夜更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9.(1)世界四大洋中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9.(2)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四个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冰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太平洋【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地跨东西半球印度洋位于东半球故选项C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A【解析】读图可得①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故A正确②亚洲东临太平洋故B错误非洲被赤道穿过有阳光直射现象故C错误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其夏季是12、1、2月故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0.(1)第一小组根据非洲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一)判断非洲的整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10.(2)第二小组根据台湾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二)判断台湾岛的整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10.(3)第三小组根据江西省的河流分布图(图三)判断江西省的整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10.(4)查找资料时学生发现还有一类地形图可以判断区域的地势特征该类地形图是______________【答案】(1)东南高西北低【解析】(1)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从第一小组根据非洲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一)看非洲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答案】(2)东高西低【解析】(2)我国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西部沿海为平原从第二小组根据台湾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二)看台湾岛的整体地势特征是东高西低【答案】(3)南高北低【解析】(3)江西省的河流大多数自南向北流从第三小组根据江西省的河流分布图(图三)看江西省的整体地势特征是南高北低【答案】(4)地形剖面图【解析】(4)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反应地理事物的高低起伏11.(2015·全国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 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图中等高线和山峰高程可知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山上多积雪冰川夏季融雪易出现雪崩、落石等灾害该地海拔高缺氧可能发生高原反应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山高谷深人烟稀少原始森林茂密可能迷路且该季节蚊虫多12.(1)写出图中B、D两点的经度和纬度B点经度________ 纬度________D点经度________ 纬度________12.(2)图中A、B、C、D、E五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________ 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是________12.(3)图中A、B、C、D、E五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12.(4)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这幅图表示的是太阳光照射情况 E是地球的自转轴叫________ 它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表示是地球上的最北点13.(2)图中D点位于________(白天或黑夜) B点处于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________线上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 B点与D点相比较谁先看见日出?是________点13.(3)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答案】地轴, 北极点, N【解析】这幅图表示的是太阳光照射情况 E是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点用字母N表示是地球上的最北点【答案】黑夜, 晨, B【解析】图中D点位于黑夜 B点处于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晨线上根据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B点与D点相比 B点先看见日出【答案】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14.(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________ ________14.(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点 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14.(3)B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 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____半球14.(4)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C地处于________季(季节)此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出现了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答案】150°E, 0°【解析】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150°E【答案】A, 东南【解析】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可判定、B、C三地中、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A点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A点在C点的东南方向【答案】南温带, 西【解析】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4°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160°E 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 B点(经纬度约为180°、东西半球的西半球【答案】北回归线, 夏, 极昼【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自测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2.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长6357千米B.极半径是6378千米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赤道直径约4万千米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读图完成第4、5小题。

4.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5.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就越长C.经线纬线长度相等D.纬线指向南北方向7.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A.东欧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亚马孙平原8.赤道横穿的大洲是()A.亚洲、欧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北美洲C.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D.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9.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的是()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D.土耳其海峡,台湾海峡10.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合在一起的地形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是:()A.山顶、山谷B.山脊、鞍部C.陡崖、山脊D.山谷、鞍部13.A所在地区的地形是:()A.丘陵B.高原C.盆地D.平原14.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A. C地B. E地C. A地D.B地15.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16.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A.区分东西半球B.定位C.区分南北半球D.美化地球1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90°E和90°WB.20°E和160°WC.0°和180°D.20°W和160°E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

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19.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A. ①地B. ②地C.④地D.⑤地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20、21题。

20.综合考虑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图中较适合老年人登山的线路是()A.①B.②C.③D.④21.图中公路选线的特点是()A.通往主峰B.多沿山谷穿行C.多与等高线平行D.与聚落相距较远读下图,回善22—24 题.22.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3.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苏伊土运河D.乌拉尔山24.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A.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C.世界海陆均匀分布D.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25.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在②的东北方 B.③在④的西北方C.②在④的东方 D.③在①的东南方二、综合题:26.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共5分)(1)呈“S”型的大洋乙是_________。

(2)A洲和B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3)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字母)。

(4)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丙是_________。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

(填字母)27.读水半球与陆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4分)(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洲:①是___________洲,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大洋:A是___________洋,此大洋形状略呈“S”形。

(2)七大洲中,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3)④与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没有()A. 乌拉尔河B. 大高加索山脉C. 巴拿马运河D. 乌拉尔山脉28.图4为“世界东西半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分)(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码所表示的大洲与大洋的名称。

B 洲,C 洲,③洋,④洋。

(2)南回归线穿过个大洲。

D、E大洲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29.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分)材料一:某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1250E,250N),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材料二: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1)如图,台风中心所在海域为图中(A或B)处海域。

(2)某船正在(1300E,300N)附近的海域作业,小明说该船必须驶离该海域以躲避台风袭击,他说的对吗?为什么?(3)③处的纬度是,④处的经度是。

(4)②处位于③处的方向。

(5)⑸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30.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6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2)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3)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原因是__ _。

3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

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

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分)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洋、B 运河、C 洋、D 洲、E 运河、F 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1: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

(3)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①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②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③D大洲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为“南北对话”。

()④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32.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示区域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最大温差不高于________℃。

(2)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

(3)说出图示区城内的主体地形类型及判断依据。

(4)与其它三村镇相比,甲村镇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丙村落位于乙村落的方向。

(6)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C处两个选择方案。

你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方面来确定坝址的位置。

(至少答出三点)(3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自测题答案一、单项选择:(共50分)1.B2.C3.D4.B5.A6.B7.D8.D9.A 10.D 11.D 12.B 13.C 14.C 15.C 16.B 17.D 18.C 19.C 20.B 21.B 22.A 23.C 24.A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1)大西洋(2)苏伊士运河(3)C(4)印度洋(5)E27.(1)大洋大西(2)②(3) C28.(1)欧非印度北冰(2)三巴拿马运河(3)东29.(1)A(2)不对。

因为该船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方,而台风中心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

(3)40°N 120°W(4)西南(5)②③④30(1)鞍部山谷陡崖(2)1200(3)B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1.(1)印度洋苏伊士大西洋南美洲巴拿马太平洋(2)印度尼西亚位于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相互碰撞挤压导致面积不断缩小。

(3)×√×√32.(1)8.4(2)自西向东(自西南向东北)(3)盆地地形等高线数值四周大,中间小(等高线数值由四周向中间递减)(2分)(4)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运便利(2分)(5)东北(6)库区面积;蓄水量;淹没土地;人口迁移规模;建坝工程量等方面(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