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类型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类型学

第一节类型学研究:学术史问题

一、定义

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

其研究目标在于突破时间、地域、语言、文化的界限,去寻觅客观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所内在地共通的“诗心”与“文心”。,去发现那些诗学“通律”。

二、研究史

1、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对“类型学”比较关照表现出“开放意识”,如艾田伯P206

2、德国:比较学者的“类型学”思想堪称一种理论的自觉,如W·威茨P208

3、俄苏:“类型学”思想不仅拥拥有理论自觉,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最有成就。

主要观点及代表作:

1、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

他在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类型学的关照视角的偏爱。他毕生致力于构建一种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理论基石—历史诗学,试图把文学理论建立在对一切文学中重复的、可靠的现象的概括上。因而,他广泛运用了相似的文学现象的类型对比法,在比较关照中,必然会发现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他认为找到相似点更有价值,正是相似点表现着某种共通的、可重复出现的东西,更接近事务的规律性。在相似点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实质性的东西。

他在“历史诗学”领域的比较关照中推重“类型学”视界,对诸种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历史-类型学相似”的寻觅,作为一种带有方法论意义的价值取向,对日后的苏联比较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维·日尔蒙斯基(主攻西欧文学)

他在30年代就倾心于比较文艺学的方法论建设,在1936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一文中,批评西欧同行们把比较文学研究局限在“有直接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上,而倡导“无历史接触”的“类型学研究”。

他还认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他强调后者是文学比较研究中的重要角色。

而且,他还从“类型学”视界考察了作为国际现象的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学史进程中的这些文学流派进行了“历史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关照。

总之,他在理论范畴和实际操作上,都对类型学比较作出了执著的开拓,奠定了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在方法论取向上的思想基础。

3、康拉德(主攻东方文学:中国、日本、中亚各国文学)

相对而言,他对“类型学”视界的理论阐发,要比日尔蒙斯基更为集中、具体。他将其“比较类型学”理论运用于“古代文学的类型学”与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类型比较,完成了两部著作-《西方与东方》、《古代世界诸文学的相互联系与类型学》。

把东方文学纳入研究体系的原因:

a.俄国文明构成欧亚大陆,文化身份兼东西方所致;

b.为了突出对抗西方文化而有意识加强对东方文化研究。

如康拉德《东方与西方》渗透着强烈的反西方中心论意识,把中国唐代称之为文艺复兴,讨论“三位诗人”(王维、李白、杜甫)、韩愈与中国文艺复兴之始、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等,显然是充满抬高东方文学意识的。

4、赫拉普钦科

原本对“比较文学”或“比较文艺学”无多大兴趣、并不热心,但在探讨“历史诗学”的发展前景时,也与“类型学”比较视界不期而遇。

他在其《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的发展》一书中,单辟“文学的类型学研究”专章,就“类型学研究”的对象与目标、原则与意义发表了一家之说:

①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否认类型学研究的价值的观点;

②强调了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是要揭示一些原则和原理,而非文学现象的个别的独特

性或文学现象的相似特征。

③他认为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拥有各种水平……

总之,他提出的关于文学历史进程的类型学理论,对当时苏联文艺界正在筹划编写的《世界文学》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5、帕·格林采尔

提出了“文学时代”的类型学,将类型学的思想运用于世界文学进程的宏观考察。他在《比较文艺学与历史诗学》的专论中,针对那种传统的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文学时代”的划分运用到东方与西方比较研究中甚不合适这一现状,提出在“历史诗学”语境中以艺术意识类型来切分“文学时代”。依他之见,整个世界文学的历史进程可切分为三种“大时代”。

①远古时代,艺术意识属神话类型;

②恪守规范的时代——拘泥传统型;

③“历史主义”的时代——个性化创作型

总之,苏联学者追求对各民族文学诸多现象给予“类型学”比较关照,正是要使比较文学行进于注重内在联系、推重理论概括的航道上。

第二节类型学研究方法论

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借用”与“影响”(杨书P234)

类型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来自于俄国比较文学所提出的“借用”与“影响”。

1、“借用”说:指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是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

这一概念本是德国语文学家宾非提出的,维谢洛夫斯基做了补充、深化:

a.首先,他认为借用不是毫无根据的,总是以借用一方的特殊需要为基础的;前提不是接受者方面的空缺,而是相近的思想流派和类似的艺术形象的汇流。

b.其次,借用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在创造的过程。外来的被借用的材料要想融入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需要进行一番重新理解和加工改造。这里所说的“借用”相当于一般比较文学所说的接受与影响。

2、影响说:指有些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存在有间接或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维氏认为:处于人类社会同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民族,由于“心理过程的一致性”,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尽管他们在时间及空间地域上并无任何关系。例:杨书P235 日尔蒙斯基关于类型学研究的的基本理念:社会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依次演进的,这种规律是普遍有效的,而文学作为一定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必然有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因此必然也按一定的规律演进。例证杨书P236

二、形成类型的两种途径(杨书P238)

1、历史性的“开拓”

这是文学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方式。一定的文学类型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按人类历史进步的规律,世界上所有民族都要经历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不同民族在其发展的相同或相似的阶段,便形成了一定的文学类型。

2、文学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文学类型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