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类型学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历史街区研究—以广州市状元坊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历史街区研究—以广州市状元坊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历史街区研究—以广州市状元坊历史街区为例摘要:本文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对状元坊街区的城市形态进行实证研究,追溯状元坊街区在古代、近现代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从形态要素中的街道系统、地块划分、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类型等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探究其物质形态演变与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状元坊;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演化1、引言状元坊街区位于广州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知名商业内街,与“高第街”齐名,其所在区域有多种传统商业街区、居住街区的历史遗存,研究样本丰富。

状元坊街区位于越秀区,本文划定的研究范围为:在人民南路以东、海珠南路以西、大德路以南、一德路以北的区域,研究面积约16.1公顷。

本文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平面单元三要素建立形态框架,并结合其它基本要素,以状元坊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形态的演变特征及动因,对把握城市形态演变的动态过程进行全面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分析城市形态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城市空间构成形式和特征的发展演变规律。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的核心主要是对城镇平面格局的分析,将各类形态要素划分为街道、用地、建筑及其平面组织等,认为应在规划单元(plan unit)、建筑结构(building fabric)、土地利用(land use)三个层面上分析城镇景观,以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城市物质形态与结构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形态区域的划分,以此分析城市物质环境和人文历史演变的过程。

在对状元坊街区的研究实践中,由于完整的城市历史地图有限,因此,采用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收集分析作为信息补充,将状元坊的历史街区形态演化从三个时期、四个维度对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进行梳理总结。

3、状元坊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形态演化分析3.1古代街区城市形态分析状元坊原名泰通坊,是广州一条古老的内街巷,曾被誉为“戏服一条街”和“刺绣一条街”。

为适应商业贸易向西南一带发展,顺治时期,在广州城增筑了东翼城和西翼城,状元坊即位于西翼城内。

(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建筑整治分类图
分类1:保护修缮类
问题1:主体破坏严重 对策:落架重修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问题2:局部结构性构建残损 对策:揭顶修缮,替换构件、墩接等方式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孙家巷18号
大桥街34号
孙家巷12号
孙家巷12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17号
大桥街17号问题3:主体结构较 Nhomakorabea,屋顶破损 对策:翻新屋顶,做防水等处理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
• 特色街巷格局
(1)明清时期城墙范围内传统街巷 (2)民国时期拆墙建路形成的街巷 (3)近代形成的方格网街巷格局 (4)与历史水系相关的街巷格局
• 历史城区历史水系
传统竹筒屋居住建筑肌理 花园别墅居住建筑肌理
沙面地区建筑肌理
工业码头仓库建筑肌理
风格各异的传统建筑类型
鼓楼公园路
1994年影像图
2011年影像图
风貌改造类历史文化街区
郁家巷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灵应庙 李氏宗祠 盛氏花厅 杨坊旧居 陈鱼门故居
类别
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表4-2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保护点信息汇总表
各地 商帮
钱庄 老板
学者
码头工人 手工艺人 卖艺者
民 国
苍 霞
商人 别苑

日命 商业仓储 本 志
人士
民 国 至 抗 战
工人学生
太 平 汀 洲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保护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保护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方城的历史沿革,现状特点等,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指出方城保护现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方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前言“历史街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诸方面,包含着城市历史特色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

沈阳方城地区是由东南西北顺城路围合而成的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沈阳老城区,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

方城保持了盛京都城时期形成的城池格局,拥有独特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

城内遍布明清、民国、伪满多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历史遗迹,以及包括沈阳故宫、张氏帅府、长安寺等在内的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

方城是研究满清文化和近代史重要所在,也是沈阳城市历史的缩影。

沈阳方城的现状概况2.1.人口及建筑分布上个世纪后期,过度的旧城开发加之缺乏有效的容积率控制手段,导致了老城内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密度过于集中。

目前方城现状人口为 4.6万人,人口密度为 2.7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呈从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增的趋势,以东西顺城街沿线为最高。

旧城的盲目改造也导致了6一8层居住建筑成为方城内部分区域的建筑主体。

这些多层住宅楼通常存在居住条件差,与传统建筑外观反差明显,对区域建筑、空间景观影响较大的问题。

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正阳街、朝阳街两侧以及北中街地区,以办公建筑和传统民居为主。

单体文物建筑广泛分布在老城的各个区域,文物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南部。

商业建筑以中街路沿线最为集中。

此外,还有部分文化旅游类建筑位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上,少量高层建筑集中在中街北部地区。

方城内现状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7。

2.2.文物概况沈阳方城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家,跨越明﹑清﹑伪满﹑民国等多个时期,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文化生态学解析——以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文化生态学解析——以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文化生态学解析——以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李和平,吴骞摘要:山地城市历史街区由于同时具有“山地”与“城市”两方面的区域特征,使其受到了与其他地区历史街区相比,更加强势的区域环境影响,体现出了剧烈的土地开发威胁与城市发展隔离两方面的问题。

而文化生态学,作为一门运用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并对对文化源起、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注重环境与文化相互影响,强调文化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研究思维特征,恰好迎合了山地城市历史街区的现实状态,并能够在山地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本文尝试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在山地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辨识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维护、内外协调与动态活化三个阶段实现对文化生态系统控制,以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的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山地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控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及从“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到“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再到“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1]。

然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建设性破坏”与“破坏性建设”仍有增无减,有的学者称现在的形势是“空前重视,空前破坏”[2]。

而山地城市在跟随全国快速城市化脚步的同时,由于自身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其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其中提出了“文化传承,彰显特色”○1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原则,并且在2015年4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都强调了历史街区保护在当前我国规划事业中的重要性与时效性。

因此对于山地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意义重大。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格林威治
村历史街区为例
左力;曾星星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24(39)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类型。

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

研究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总页数】7页(P91-97)
【作者】左力;曾星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韧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为例
2.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以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
3.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以赣州市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4.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对策——以王若飞历史街区为例5.城市更新视域下历史街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保护与更新项目分析研究,尝试通过城市形态类型学总结关于历史街区改造的思路与方法。

标签: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设计历史街区江阴市长泾镇Abstract:By the analysis approach of Changjing Town urban design, the thesis tries to sum up the method of historic district modification.Keywords:Urban typological morphology, Urban Design, historic district, Changjing1城市形态类型学简介1.1 城市形态学“形态学”(Morphology)早期被广泛应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分析城市问题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学包括城市的物质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中的物质要素。

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尺度层面:“建筑与基地(buildings and plots)、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城市(town or city)、区域(region)”。

其中前两者属于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城市”属于中观尺度上的研究,“区域”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

其中街廓形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又可以细分为“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

1.2 城市类型学“类型学”(typological)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體系。

在城市和建筑研究领域,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历史的内涵;二是抽象的特性。

其实际操作方法可以总结为“具体—抽象—具体”。

1.3 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形态类型学便结合了形态学和类型学两个理论的特点和长处,用来分析理解城市形态演变发展。

类型学视野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类型学视野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相互补 充交叉 , 开辟 出 了新 的学科 研究方 向。在历
史街 区 、 史建 筑保 护 与更 新 的方 法 中 , 历 有城 市 地 理 信 息 系统 G S在 历 史 街 区 控 制 性 详 规 中 的 应 I 用、 引人 民俗学 的城市 旧 区的改 造更 新 、 言 学 符 语
次 的终 端 形式 .这种 思 想导 致 了城 市建 筑 ( ra Ubn ac i c r) rht t e 的产 生。 eu 在城 市领域 , 型学 的问题是 类 理论 的焦 点 ,类 型学 的形式 分 析使 城 市争 论 从消 极保 护到综 合 的城 市更新 。
筑 及规 划领 域 内一种 分 类组 合 的方 法理论 ,具 有
深 刻 的 哲 学 基 础 和 丰 富 多 彩 的 方 法 体 系 .是 一 种
的过 程 ,需 要将 具 有相似 结 构特 征 的形式 还 原归 类 , 复 和再现 特定 的文化_ 恢 l 1 。
2 类 型 学理 论
类 型 学属 于现 代 主义之 后更 为 广泛 地对 建 筑 “ 意义 ” 的追求 的一 部分 。2 0世 纪 6 0年代 , 人们 已

市 和建筑 的构 成要素 及 其构 成原 则 ,分 别 于 17 99
3 8・ 20 08年 第 4期
维普资讯
堪 市 舰 捌 年 和 18 9 3年 出版 了《 市 空 间 》 《 筑 构 成 》 城 和 建 两 书 ,书 中试 图探索 城 市 和建 筑 中 的类 型学型 掌 视 野 中 的 历 史 街 区 保 护 与 更 新
赵 钧
( 阳 建 筑 大 学 建 筑 与 规 划 学 院 , 阳 10 6 ) 沈 沈 1 18
[ 摘
要】 针对 历 史 街 区保 护 与 更 新 的 问题 , 通过 对 类型 学 理 论 的 解 析 , 图探 索 在 类 型学 方 法 上 解 决 历 史街 区 中历 史 、 在 与 试 现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

城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历史文化街区是城乡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居民的情感寄托。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许多城乡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遗忘甚至消失的危机。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一、保护原则1、整体性保护原则将历史文化街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其物质环境(建筑、街道、空间格局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社会网络等),进行全面保护。

2、原真性保护原则尽可能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征,不随意篡改或拆除原有建筑和设施,保留其历史的真实性。

3、可持续性保护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注重街区的功能更新和活力激发,使历史文化街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保护的合力。

二、现状调研与评估1、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梳理其在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2、物质空间现状对街区的建筑、街巷、空间布局等进行详细测绘和调查,分析其保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了解街区内的人口结构、居民生活状况、经济活动类型等,评估其对保护工作的影响。

4、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街区内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口述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其传承现状和保护需求。

三、保护内容与措施1、物质环境保护(1)建筑保护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对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重点修缮和维护,对于一般性建筑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与整体风貌相协调。

同时,加强对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街巷空间保护保持街巷的原有格局和尺度,修复破损的路面和排水设施,改善交通条件,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

(3)景观环境整治加强对街区内绿化、小品、标识等景观元素的设计和管理,提升街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分析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分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课程结课论文题目: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研究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年级2010姓名袁园学号30102061322014年6 月20 日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研究【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是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的重要命题。

如何应对在快速发展中保留历史文化的精华,如何面临人们对快速变化的渴求与街区缓慢更新的挑战。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为主,在保护中赋予历史建筑新的使命,在时代的潮流中处变不惊,是值得研究的典范。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空间营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置换【正文】1天津泰安道泰安道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景观道路,东西走向,东到海河西岸的台儿庄路,西到南京路,全长930米,中间与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浙江路、建设路、湖北路等道路交汇,南北两侧分别与曲阜道和烟台道平行。

泰安道原名咪哆士道(Meadours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的核心地带,沿街有利顺德大饭店、解放北园(原维多利亚花园)、天津市委(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安立甘教堂等景观。

中国政府接收天津英租界后,将其改为泰安道。

2005年,天津市政府整修泰安道,拆除沿街搭盖的违章建筑,增建绿地,改建通透式围墙,试图恢复其历史风貌。

2泰安道保护规划简介2012年5月,天津市规划局对泰安道街区做了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该规划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对街区的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该规划对在界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有指导作用。

2.1现状简介与“意式风情区”、“五大道”等历史文化街区不同,泰安道地区的街巷格局保存基本完好,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连续的界面。

因此不适合采用完全保护或者恢复性保护等传统的保护模式。

除此之外,由于保护措施不完善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老建筑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片区内部已有部分建筑与历史风貌不相符合,街区内原有的活力分图 1 泰安道范围为在见见消退,具体可划分为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现其最大化的经济价值为导向,或全盘拆除重建,或陷入僵化保护,难以真正实现保护与发展间的合理平衡。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品质的创升不仅有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城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以大连市西岗区凤鸣街历史街区为例,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分析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基于对其现状的总结,提出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及建筑类型学1.1研究对象概述大连市凤鸣街,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是一个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居住型历史地段,见证了大连百余年的历史与城市化发展进程。

凤鸣街全长约1 200 m,宽约6 m,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见图1)。

街面两侧多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兴建的“和式洋风”类型的宅院,曾为日本驻连民众所居。

如今的凤鸣街及其周边街巷仍沿袭着当年规致严整的“网格式”空间布局形制。

作为该历史地段的中轴线,凤鸣街既同南侧的高尔基路、北侧的新华街相平行,又自西向东分别与拥警街、正仁街、东北路、民运街、对山街、大同街相交,将整片住区分割为九处小型地块。

凤鸣街所在住区始建于1930年,为彼时驻连日本人所建造的中产阶级居住区。

受二战期间国际建筑思潮的影响,整片街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日式与欧式建筑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式洋风”类型建筑传承至今,摘要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关系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文章以大连市凤鸣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历史街区的现状,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街区内既有建筑设施进行形式及功能上的解构与重组,使其在保留厚重的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契合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提升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助于地方性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更新策略;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凤鸣街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0.11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protectionconsciousness, historic block is a crucial cultural symbol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is related to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paper takes Fengming historical block of Dali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o deconstruct and reorganize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al facilities on the street in terms of form and function,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roduction and life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heavy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t improv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of local residents and foreign visitors, and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historical contex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renewal strategy; urban renewal; historic block; Fengming block历史街区的更新及保护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延续的根本。

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中的形态类型学方法

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中的形态类型学方法

四、结论
要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使居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这 样,才能实现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发展。
一、背景
一、背景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代表着这座城市或地区的 历史、文化和传统。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历史街区正面临着消失 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又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历史 街区保护与更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类型学方法在历 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背景
背景
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长 期缺乏和保护,地段内许多建筑、景观等元素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为了保护这一 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提升地段环境品质,当地政府决定采用形态类型学方法 进行保护与再生工作。
保护
保护
在保护阶段,形态类型学方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态保护:通过对地段内建筑进行分类,对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建筑采取分级保护措施。同时,对建筑外观进行修 缮,以恢复其历史风貌。
三、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的反 思与展望
三、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的反思与展望
1、反思: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资金不足、保护与 开发的矛盾以及居民参与度低。这与法国历史地段保护经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 距。借鉴法国经验,南京在历史城区保护过程中可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工作,同时注重规划和管理的整体性原则,鼓励居民参与 保护工作。
本次演示通过对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出类 型学方法在全面、系统分析历史街区问题、科学制定保护与更新方案等方面具有 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然而,类型学方法也存在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和深入研究 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保 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策略,同时加强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以推动历史街区 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年龄 ( K i mb e r l y ,2 0 1 1)、街 区功 能 、 生 活环 境 ( Y u — p i n g C h u n g ,2 0 1 1) 等 。 尽 管 影 响 评 估 的 因 素 繁 多 ,但很 少 有学 者 对 这 些 影 响 因素 进 行 系统 研 究。
值 以及其 实现所面 临的机遇 与挑 战,譬如产业价值 ;还有学
者认 为历史街 区应该根据 自己的传统特 色,结合特定 的产业 类型来 实现 自身价值 ,应该 从产 业集群 所带来 的集 聚经济
对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进 行 提 升 、 扩 展 ( F o r d e,1 9 9 7; J o h n ,
定 影响的项 目或决策 ,如历史街 区的土地产权 归属 、地段功 能区置换 等 ,中央政府对历史街 区保护仍然发挥着 宏观调控 作 用 ,决定着街区 的发展 方向。 因此 ,不 少学 者认 为政府在 促使 历史街区保护 内容 的转变、立法程序 的确定 以及街 区的
复兴 中 的作 用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二 、 历史 街 区 的价 值 评 估 研 究 确 定 了历 史 街 区是 遗 产 保 护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后 ,不 少 学
性 , 同 时也 说 明要 解 决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评 价 问题 还 应 该 具 备 国 际视 角。 ( 二) 价 值 评 价 方法 研 究
在历 史街 区的价值体 系中 ,文化价值 占其 价值体 系中
方也要针对所在 区域 的情况 ,制定详 细的保 护区规划方案 ,
明确 保护区 内建筑 的利用 方式。例如 ,英 国的历史街 区保护 规 划 管理 主 要 是 由地 方政 府 的规 划 管 理 部 门 负 责 :美 国 各 个 州也都具有地 方对历史街 区规划 的控 制权 力。伴随着保护思

HUL视野下非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以营平片区为例

HUL视野下非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以营平片区为例

建筑设计266产 城HUL 视野下非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以营平片区为例李荣城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原本的城市格局等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和历史文化城市走向世界的旅游需求。

许多历史城市的传统风貌在更新改造中逐渐瓦解,成为一片片的传统风貌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加以保护,还有一些片区成为风貌混杂的传统城市碎片。

这类街区遗存零散、风貌混杂,相对于以成片传统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属于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

这类街区在许多历史城市中普遍存在,如何重新认定其价值,制订保护更新策略,对保护城市遗产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以厦门营平片区为例,借用历史性城市景观(HUL )的视角,充分认识其承载不同历史时期风貌、反映城市层积的价值,探讨这类街区的保护更新方法。

关键词:历史性城市景观;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历史层积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历史街区认定的法定标准,许多历史城区中尚存在一些传统街区片段,离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但仍然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反映城市特征且有一定数量的历史遗存,属于“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

这类街区尽管不如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那般遗存丰富、风貌良好,但对于当下的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来说,这类街区是重要的载体,也是许多城市“最后的遗存”,探讨这类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现状特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层次,1994年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概念,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的正式成立。

从1982年的历史城市保护,到 1986年的历史文化区保护,再到1994年的历史街区保护,实际上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城市从古城整体逐步到古城碎片演化的过程。

历史文化名城的街区保护实际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历史城市找不出符合标准的历史街区,历史城市保护缺少可实施的空间载体 ;二是按照当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标准,很多街区都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的研究案例就属于后者。

类型学研究简评及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应用

类型学研究简评及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应用
贾建东 ( 州科技学 院 苏 摘 王佳祥 景 晓磊 251) 10 1 江苏苏州
要 : 于 国外 类 型 学 的研 究 , 文 归纳 了 国外 类 型 学 的研 究 内容 和发 展 过 程 , 对 本 并对 这 些研 究 的 可借 鉴 之处 进 行 评述 , 以对 历 史
街 区 更新 的研 究和 实 践 有 所 启 示 。
JaJa d n W a ixa g Jn a li i in o g nJa in igXioe
( uh uUnv ri f c n e n eh oo y S zo 2 5 1 ) S zo ies yo i c dT c n l u h u 1 0 1 t Se a g
tc s ie .
K e wo d Ty oo y Th p aeo so ia lc s y r s: p lg eU d t fHit r lbo k c
0 前 言
在 城 市 化 的 背 景 下 , 市 中原 有 的 建 筑 被 拆 除 , 建 筑 产 城 新 生 。传 统 的建 筑 类 型 在 短 时 间 内 就 被 新 的 建 筑 类 型 所 取 代 。 不 少 充 满 历 史 积 淀 的 城 市 逐 渐 失 去 了 原 有 的 城 市 特 征 。 如 何
1 2 模 型 与类 型 . Q ・ ・ 西 ( ・ ・ ic@) 《 筑 百 科 辞 典 》 D 昆 Q D Quny 在 建 中通 过 辨 析 了类 型 与 模 型 , 次 正 式 提 出 “ 型 ” 念 。类 型 是 不 可 复 首 类 概
1 建筑类 型 学的研 究
1 1 建 筑 类 型 说 .
Abs r c : e p p r s mma i s t e t p l g e e r h c n e t n h e eo m e t p o e s f r f r i n t p l g t d e ,a d t a t Th a e u r e h y o o y r s a c o t n s a d t e d v l p n r c s o o eg y o o y su is n z

城市历史古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历史古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历史古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了现今国内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采用正确的保护性利用模式。

历史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是城市中需要保护的重要部分。

结合景德镇三闾庙历史街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提出历史街区更新发展设计依据和方法研究。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历史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93-02景德镇因陶瓷兴市,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作为千年瓷都古镇,这里的瓷器如数家珍。

然而,千年瓷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只有三闾庙古街,这也是千年瓷都最后的历史文化遗存。

三闾庙古街,位于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城区西北的昌江之畔,昌江河两岸的山嘴上,与镇上“里市渡”隔河相望,由明街、清街和古码头三部分组成,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古街口,有一座由窑砖砌成的拱型街门,街门高约4.5米,宽约3米,门楣青石上刻有”三闾古栅”四个大字,为光绪三十四年六月所刻。

明街长84.7米,为明朝中晚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有历时500年仍保存完好的青砖街面,路面呈拱形,两侧有排水明沟,整条街道不如清街保存完整,平时的气氛也比较冷清,明街有9幢为一组的明中期和明晚期建筑群落;清街长231米,由清代店铺和各类作坊组成,清街两旁为各式商铺和民宅,曾是清代时期十分繁华的商贸街,经1998年修复后,古朴中透露这一丝现代气息。

一条宽约3米的青石板路两侧,矗立着大量保存完好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

现存明清民居建筑面积4824平方米。

千百年来,无数商贾和工匠们在古街中穿行,青石板上留下了他们数不清的足迹,独轮车在青石路中央留下一道深深的车辙数百块两米长的青条石砌成的台阶由昌江河边直接街口;古码头则是用青石条垒成的,共三层,以适应不同水位的要求,非常科学,作为明清之际景德镇最重要的货运码头,当年景德镇瓷器从这里装船启航,经鄱阳湖入长江,再扬帆出海,运往世界各地。

类型学视角下的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类型学视角下的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

类型学视角下的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设计一、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概述1、类型选择从大量历史上存在的建筑形式中提取、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建筑模式。

从大量同类建筑中提取类型模式的过程便是“元设计”的过程,即类型选择的过程,类型成为描述这类建筑的工具。

而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则进入“对象设计”的层次,它们在类型概念指导下生成具体形态不同的建筑。

2、类型转换转换的最常见方法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

由于这种变换是在深层结构基本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所进行的不同组合,因此又称为“基本转换”或“类型转换”。

二、五台古镇关中特色商业街整体形象策划旨在打造一条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关中特色步行街区——(1)体现乡土田野风貌的绿色生态街区(2)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的特色文化街区(3)展现宗教朝圣文化的历史街区(4)开展市郊绿色旅游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街区二、核心问题及构思在以往的图底关系研究中,力图证明是好的城市设计,能够确保有相对完善的室外与室内空间。

图底关系的方法,应用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控制并保证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完整,积极。

但用图底关系分析中国的民居聚落,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建筑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平面外形,而街巷呈现较为零乱松散的形式。

这样的形态很大的成因是由于对于没有规划的城市来言,私宅的户主会出于生活习俗、禁忌、迷信等方面的考虑,将自己的房屋建的尽可能规整、舒适。

而不太注意街巷空间的完整性。

这样,街道空间曲曲折折,变化颇多。

又由于每家每户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地形的适应,对道路的避让,整体上建筑在朝向、体形等方面会形成自己的规律。

街道空间因此在大体上也会保持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宽度。

综合以上因素,街道“大曲小直”,变化中蕴含着规律。

利用图底关系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这样的传统街巷的城市设计应该采取以下的设计方法:1.从实体入手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建筑的实体出发来进行城市设计,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从城市公共空间入手,先思考单体的可能行与基本特点,然后考虑组合后的群体关系。

对老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规划的一些探讨

对老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规划的一些探讨

对老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规划的一些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旅游风情小镇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策略,探讨老街区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老街区;更新;保护;改造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浪潮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普遍增多。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给旅游业、房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房地产项目和民间自由建设量如雨后春笋。

一些城镇的未利用地和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被短时间用于建设。

城镇土地被过量耗尽,挤占了城镇升级建设的空间。

一些城镇的老街区,由于居民自古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保存着原有的独特居住方式和街道。

这些构成其独特的城市机理,它是城市的无形资产。

但是这些老街区由于它单一的结构以及利用用途,居住环境极差,同时在生产用地减少、土地创收微弱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收入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需求水平。

因此,这些老街区面临要改造,提高居住环境,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改造,改变经济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笔者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老镇区的五龙街区为例,谈一谈老街区改造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发展模式。

一、天涯镇老镇区五龙街区的概况天涯镇是三亚市南部的一个滨海小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6万人,主要以黎族为主。

汉族人口集中在老镇区五龙街。

老镇区自古以来是黎汉两个民族文化往来频繁的地区,其毗邻天涯海角风景区,自古有“文门古道”“天涯若比邻”的流传。

老镇区距离三亚中心城区约22公里。

处于天涯镇镇域的南部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发财岭,北为布山岭),南部面向南海。

区内整体地势较平坦。

225国道(东西向)从五龙街北侧经过,与省道S314(南北向)正交在黑龙街路口。

镇区的现状建筑主要集中在海榆西线和S314相交位置。

主要有行政办公、教育、卫生所、旅馆等,大部分建筑的功能是底商上住的形式。

五龙街位于老镇区225国道南侧,其用地范围为:海域西线以南至海边进深约200米,宽约250米围合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曾经接触过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设计,积累一定的经验。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实际操作的案例为基础,探讨了保护修缮、维修、改善、改造四种更新方法,尤其重点探讨了改善和改造中的多种实践手法。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设计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种类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一般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更新方法。

1 保护与修缮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整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

2 维修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于此类建筑在更新时,对其立面造型以维修为主,对于内部空间保持建筑原有的格局和空间肌理,为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可以增加相应的设备,例如照明设备、供水设备、采暖设备等等。

3 改善针对街区内部分历史建筑和与历史街区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采用外部整修,内部改造,简化结构等措施。

大部分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其立面采用现代材料,结构多为砖混或框架体系。

与传统建筑相比,这部分建筑使用方便,设施完善、结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这部分建筑的高度一般在二到四层,尺度适宜,如果仔细分析还是可以找到和传统建筑可对话关系。

在建筑更新的过程中,如果将这部分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从建筑使用价值角度来说。

这部分建筑多数建成时间短,结构稳定,它们的出现对街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已有资源,可以对其进行改造。

从街区居民的情感上来说,这些建筑多是由自己主持建造的,如果仅由于建筑风格等问题就要进行拆除,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使他们接受。

因此,可以对这部分建筑进行改善,在避免浪费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_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_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崔婧琦 陆明 邢军摘要: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以及自身环境的恶化,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衰落。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因其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保护更新面临很多的难题。

本文从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入手,以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实例,在全球经济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分析道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合理地保护更新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目的是协调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物质环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兼顾社会公平,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模式 哈尔滨 小规模渐进式当今,国内外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但是仍然面对很大的困难。

全球经济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要接受新竞争、现代文化的挑战。

目前,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地成果,并且在保护更新理念上也达成一定的共识。

然而,商住混合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因其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经济的发展、物质环境的保护、社会安定之间的矛盾因素更为突出。

这导致已有的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理念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1.1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其职能和特点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包括以工业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民居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商市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居住和商业混合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以宗教活动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以红色长征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等等。

类型学理论下的长春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类型学理论下的长春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DC STUDIES类型学理论下的长春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Pre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of Changchun Historical Buildings Guided by Typology Theory文/刘璐 王春晖(通讯作者) 郭学源 徐天莹 LIU Lu WANG Chunhui GUO Xueyuan & XU Tianying刘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王春晖/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郭学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徐天莹/长春市领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B摘要:长春作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及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内有类型和数量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

随着社会目光对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的逐渐关注,利用类型学理论对现存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更新,传承并延续集体记忆具有研究与实践价值。

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梳理与分析,探讨类型学理论在历史建筑与集体记忆关系的实际研究中具有的实践可行性。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改建、类型学、集体记忆Abstract: As 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 in China, changchun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With the gradual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o the protection and activ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t 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value to protect and update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by using typology theory, and to inherit and continue the collective mem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typology theory in the pract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col-lective memory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several cases.Keywords: historic building, preservation, typology, collec-tive, memory 引言历史建筑正像小说中的插叙、倒叙和夹叙夹议,人们因此加深了对似水流年中经历的珍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年第 6 期 总第 142 期
57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类型学方法研究

提 要

本文从城市设计过程中类型学的应用特点出发 , 通过对杭州大井巷传统街巷 群落保护区城市 设计过程的分 析研究 , 尝 试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 , 探索关于历史街区保护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历史街区保护 城市设计 类型学 中图分类号 TU 984. 2 文献标识码 A
关 键 词 文章编号
1000- 3363( 2002) 06- 0057- 04
1 研究背景
为特定时间内起作用的文化影响 , 通过建筑类型的比较重新 发掘并运用曾经存在并起作用的文化影响。意大利建筑师阿 尔多!罗西 ( A. Rossi) 则在发 展类型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在罗西看来 , 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 , 是交织着历 史的和个人的记录的所在 , 类型学是研究构成都市、 城市 , 或建筑的元素之中揭示永恒关注主题的原型 , 应建立起建 筑的类型以确定城市的形态结构 ∀ 。 在类型学中, 历史性传统建筑要素形成了人们在建筑文 化上的 集体无意识 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无论城市形态 如何发展变化 , 一旦人们的记忆被某些类似性城市片段所触 发 , 传统就能在个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来。通常居住在同一社 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和对传统的记忆 具有共同点和相似之 处 , 至于如何去触发人们的这种思绪, 就与类型学研究的两个 重要方面 # # # 类型选择和类型处理息息相关了。建筑的深层 结构 # # # 类型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社会文化积累, 只有通过对 建筑类型的研究, 才能探询到建筑现象的根源, 并进而将之反 映到建筑的表层结构 # # # 形式上。同样, 通过研究城市的深 层结构 # # # 集体记忆 , 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在城市的表层结 构 # # # 街区及建筑的组织或结构中将之表现出来, 既能满足 传统建筑现象存在的重要 , 同时也能考虑新的生活方式的不 断产生, 更注重了两者间的承袭。 当前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也正是为了激起人们对本地历史 的生动记忆以及认同感、 归属感。历史街区中无论新建筑、 新 格局的产生 , 还是传统建筑、 群落的更新, 都应被视为是有生 命的客观存在 , 是老的街区生长繁殖的结果。保护与更新的 过程也需要一种归类分组的方法体系 , 才能够 去伪存真 , 把 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形式归结分类, 恢复和再呈现特定的文 化和传统形象。 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研 究和判断 , 不可能形成一种普遍的推广模式 ∃ 。但如果运用 类型学的策略建立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的整体思想 , 将 有利于保持传统街区的 记忆 , 有利于传统风貌特色的传承 , 有利于加强保护的深度 , 提高设计的可操作性, 有利于满足人 们的心理需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这种对历史过程的保 护意味着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而非消极的保护。 3 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 , 使用类型学设计方法首先是发现类型 , 经过合 理 简化还原后提炼原型 , 再根据原型运用语言学或形态学进
着我国经济转型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大环境 , 对
58
行设计。在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中运用类型学方法 , 同 样要经过对传统城市形态的阅读与分析 , 对传统城市结构要 素的造型与还原以及对传统空间环境的恢复与设计等过程。 这里 , 对类型分析与处理 可以借鉴阿尔甘 ( G. C. Argan) 的观 点 , 按照下列等级组织进行: ∀ 城市的尺度和它的建筑组织, 具体可反映在建筑群、 街道空间与城市形态等的研究上 ; ∃ 建 筑的尺度和它的大的组合元 素, 例如室外公共空 间、 院落空 间、 建筑类型等形式构成; % 细部比例、 构造以及它的装饰部 分 , 例如传统形式的屋顶、 梁架、 开间、 进深、 山墙、 门、 窗、 栏杆 等细部处理。而与之对应的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具体设 计过程则包括: 现状调查 & 分析研究 & 策略制定 & 设计操作 & 成果表现。其中, 前两个阶段是分析的过程 , 研究城市的过 程 , 也是去除变化、 还原原型的过程 ; 接下来的两个阶段 , 则是 创造的过程 , 城市设计的过程, 是在原型的基础上研究可变性 与过渡性, 并在此过程中接纳并呈现特定的传统文化和人们 脑海中固有的形象。下文将以杭州市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保 护区城市设计为例对上述过程加以阐明。 3. 1 研究城市的过程 首先是对该街区结构模式的演变规律进行历史的研究, 希望能从城市传统的空间构成中, 分析其基本关系和稳定因 素。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保护区位于杭州市吴山地区 , 集中 体现了自五代吴越以来的杭州历史, 该街区的发展与吴山寺 院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保护区还是杭州近代城市史的 一个缩影, 反映了近百年中西文化的融合。20 世纪初, 各种古 典、 折衷式样的西洋或中西混合的建筑形式在当时最为繁华 的中山中路一带建造。这些建筑为该地区的商业发展注入了 新的因素。相应地, 20 世纪初相邻的中山路、 河坊街等街道也 陆续进行了一定的更新改造 , 其中光复路部分由填河而成 , 从 而形成了具有自然景观特色的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格局。而在 尔后一段时期内 , 该地区的区位条件日益重要 , 它将是城市商 业中心与新的城市 CBD 之间的连接点。 从城市空间方面理 解 , 这里作 为西 湖 - 凤 凰山 - 吴山风景区的东 麓插入未来城市的核心 地 带, 并形 成以 山林为 中心的新的城市空间结 构。大井巷传统街巷群 落保护区本身也将形成 一 个具有 强烈 历史感、 多 元化、 多 功能 的集旅 游、 娱 乐、 休闲、 购 物为 一体的重要场所。而通 过对大井巷传统街巷群 落保护区街区空间的形 态 的分析 , 表明 该街区 既不是中轴对称的棋盘 式 分布 , 也 不似 江南水 乡小 桥 流 水 人 家 的 布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年第 6 期 总第 142 期
局 , 而是根据吴山的山形自由伸展 , 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多元化 城市活动空间和极富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在利用街区现状图 进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网络的图底分析中, 人们就可以 清晰地看出建筑实体、 院落和道路、 山体之间的关系。( 图 1) 3. 2 研究建筑的过程 首先 , 通过对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类型的分析, 可以发现商 业活动的发展必须与文化活动互为补充, 才能使两者保持经 常的活力。自大井巷登吴山 , 便可见伍公祠、 东岳庙、 药王庙、 府城隍庙、 文昌庙等十余座大小庙宇在山顶自东向西沿山势 走向一字排开 , 形成规模相当的寺庙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包 含的药文化、 茶文化与民俗文化同大井巷、 河坊街商业街区上 下呼应, 形成传统文化与商业互补之势。 其次 , 通过对建筑形态类型的分析, 可以发现不同形态的 建筑类型是与适当的商业规模与合理 的居住结构密相关 的。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 即使是相邻的街巷都有 可能逐渐发展形成不同形态的组团。例如, 大井巷内设有胡 庆余堂、 朱养心膏药店、 保大参号、 张小泉剪刀大井记、 王老娘 木梳店等老字号商铺, 除了胡庆余堂、 朱养心膏药店等有一定 经营规模的大店号外 , 大多为临街一个开间, 面阔较窄、 进深 较深的前店后宅式的小型店铺。而相邻的河坊街沿街一般为 民国时期开设的店铺, 多为三至五开间的店面 , 上宅下店。尤 其是河坊街与后市街、 太平巷、 祠堂巷等小巷交叉口转角处 , 店面呈扇形, 颇有特色。还有一些典型的多进院落在院落空 间上则保留着 口 字型平面结构和 门 字型传统结构 , 被用 于制茶或传统手工艺作 坊, 集商业、 生产、 居住功 能为一体。 变化更明显的是中山中路、 河坊街 四拐角 等外围地段, 以近 代西方古典建筑文化、 折衷式样的西洋或中西混合的建筑形 式为多 , 其中兴业银行表现出最为地道的西洋古典形式, 万隆 火腿店及典当拍卖行等建筑为西洋折衷形式, 而作为住宅的 河坊街 170 号则是中西混合式样。
图 1 大井巷传统街巷现状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年第 6 期 总第 142 期
59
庆余堂、 回春堂、 朱养心膏药店等 , 也是杭州传统墙门式建筑 的代表。这种墙门式建筑的重点主要在于入口部位 , 其门面 均采用高大青砖石库门和装饰丰富精细的门楼, 是典型的皖 式建筑。建筑内部的主要装饰为由各种题材生动的图案组成 的精致细腻的木雕 , 被雕镂在木结构的柱枋额檐, 与门窗、 隔扇 相呼应, 颇具特色。其它传统居住建筑的外观多为硬山 , 粉墙黛 瓦 , 沿街每隔若干间或主要院落之间都有封火墙, 为墀口多叠、 檐口斜撑。而沿街店面类型的建筑则稍有不同, 底层多采用排 门式门面 , 其门面装饰较少, 排门内即为柜台, 顾客可邻街购物; 二层有装饰木栏杆, 雕刻得十分细致, 由几何纹, 植物纹或动物 纹组成, 有的还有传统典故, 多以红色漆木传统装修。 4 实际操作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过程, 在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 保护区城市设计中引入的类型学方法, 着重突出该地段的功 能在城市历史演变过程及空间结构中的唯一性和特殊性 , 使 其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能够自我调整、 不断完善, 从而达到可持 续发展的目的。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引入是将历史遗产保护与 城市更新视为城市自然变迁过程中的 一体两面 , 既保护了 那些能够反映出地方历史文脉、 体现地方传统商业文化和民 俗文化的街道、 建筑和活动的典型方面和传统历史街区的历 史真实性 , 同时又将旧的部分融入新的功能 , 使其在新的城市 结构和新的社会需求中发挥新的作用。这种按照不同等级展 开的类型学研究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以下三种设计层次的划分 ( 图 3、 4) 。 首先, 针对研究城市的 过程, 应首要保护山体 # # # 绿地 # # # 街道 # # # 建筑 # # # 河道 的群体关系。保 护的方法宜采 取整体保护的方式 , 保护这里起伏逶迤、 自然伸展的山形山势 及其高低错落、 随山就势的山地民居和穿插其间的绿地道路 系统。相关的城市设计策略包括保护吴山 # 鼓楼自然景观轴 线 , 恢复山顶宗教文化区 , 修复东岳庙、 伍公祠等历史上对该 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庙宇建筑 , 部分恢复山顶商业街, 令吴 山与大井巷街区形成一个完整空间网络; 保护部分依山而建 的传统民居, 保持其原有空间格局等。 其次 , 针对研究建筑的过程, 还要保护自然生长的街巷网 络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适应的传统商业活动。保护的方法是 采取整体保护 , 片断整治 , 局部改造相结合的方式。相关的城 市 设计策略包括保存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现状结构 , 对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