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有关问题探讨
建筑类型学应用的探索

建筑类型学应用的探索阐述了建筑类型学的概念及发展,对建筑类型学的分类方式和设计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类型学在实践领域的开展。
标签:类型学;文脉;原型;类型转换一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必要性在目前全球建筑风格日趋匀质化,地方建筑文脉迅速丧失这一大的背景下,地域建筑与地方文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关注,对全球化与地域性的讨论也进入新的阶段。
建筑师为发掘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地方文脉传统,努力捕捉地域建筑的特色,各种设计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建筑创作领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类型学作为众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日趋成熟,这些特质,使得它在今天的建筑创作中依然被广泛的使用。
二建筑类型学的内涵与来源要了解类型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类型,按照《大英百科全书》条目载:“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统称为类型。
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
这些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现今人们对类型学的讨论基本上坚持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学者的主张,即类型学可以被定义为按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类型学的发现和应用并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法国启蒙运动时代就有了关于类型学的探索。
类型学最早源于自然科学,18世纪欧洲生物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积累的丰富的资料,对资料的整理和分类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类型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逐渐拓展到建筑学的研究领域,从建筑历史领域的分类来说属于以自然为类型的第一支类型学。
19世纪二次从业革命爆发,由机器进行大量生产的要求日趋强烈,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20世纪初期发展的新的类型学来自工业革命,体现了大量性标准化的特点,成为了第二支类型学,也可成为“范型”类型学。
本世纪60年代,人们感受到了现代主义的缺陷,开始关注建筑历史的研究,形成了第三支类型学,也就是当代类型学,当代类型学关注的并非只是对建筑历史的归纳和总结,而是将历史的建筑放在其他学科的研究背景下来考察和应用,通过超历史的历史建筑形式的利用来解决历史建筑的形式和当代社会的需求形式之间的矛盾。
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一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研究

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一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类型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名词短语可及性与关系化现象进行深入对比研究。
我们将探讨两种语言在处理名词短语时的共性与差异,特别是它们在构建和表达复杂语义关系时的不同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英汉语言的本质特点,也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界定名词短语可及性与关系化的概念,并阐述这两种现象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回顾以往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语料来源、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工具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短语可及性与关系化方面的异同,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英汉语言的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关系化(Relationalization)是语言学中两个核心概念,尤其在类型学视野下,对于不同语言的名词短语结构和功能差异具有重要的解释力。
本文旨在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名词短语可及性与关系化现象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
名词短语的可及性通常指的是在语言中名词短语被识别、提取和加工的难易程度。
这一概念与句法结构、语义关系以及认知心理等多个方面紧密相关。
在汉语和英语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词序、修饰语的位置和类型、以及名词短语内部的层级结构等。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短语可及性方面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关系化则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将名词短语转化为从句的过程。
关系化现象在不同语言中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反映了语言类型学的多样性。
在汉语中,关系化通常通过“的”字结构来实现;而在英语中,则主要依赖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关系化手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功能和信息组织方面的差异。
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范文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俞伟超一“考古类型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概况“类型学”是一种方法论.这是本世纪才发生的外来名词,英文为typology,源于古希腊文typos和logy的结合.typos的本义是多数个体的共有的性质或特征,所以typology的直接意思是一种研究物品所具共有显著特征的学问。
typos在希腊文中演变为typo,英文为type.近年编的许多英汉字典往往把type释为样式、类型,把typology称为类型学。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论对生物进行分类,后来考古学也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论。
我国的考古学界,过去有很多人亦曾把它叫做形态学或标型学。
这是研究物品(包括遗迹和遗物)外部形态演化顺序的方法论。
由于许多物品的形成变化,需要在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和型别以后,各自的发展序列才能清楚,所以把它称作类型学,似乎更妥贴些。
近代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类古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同它发生联系的学科极为广泛,研究考古资料所需要使用的方法是多科性的。
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独有的方法论,否则这个学科就不会独立出来。
这就是说,研究考古资料虽然会涉及到许许多多学科,却不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都算作考古学方法论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考古发现的花粉孢子、农作物种籽、动物骨骼来研究人类古代栽培农作物和驯养动物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方法,主要使用的是农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等方法。
如果把这些研究工作当作单独的学科来看待,应当叫做考古农学、考古植物学(或古植物学)、考古动物学和考古环境学、古气候学等等。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曾流行过的水文考古、地震考古这些名称,其实还是叫考古水文学、考古地震学才准确些。
当然,这些利用考古资料来研究农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时期水文变化和地震现象等工作,就人们的日常概念来说,把它们叫作农业考古、水文考古、地震考古,亦未尝不可。
浅谈类型学

建筑设计方法课程论文——关于类型学的几点认识班级:建筑二班姓名:华懿学号:20080910205关于类型学的几点认识摘要:本文简本要介绍了类型学的定义、特征以及建筑类型学中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和当代类型学的基本特征。
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可变性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当代类型学Abstract:This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ology, and thebasic featuresof the prototype typology, paradigmtypology andcontemporary typology in architecture .It willbegreat convenient if weuse the methord of whenwe areconducting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urban design .Keywords:Typology Prototype VariabilityPrototypetypolo gy Paradigmtypology Contemporarytypology在开始建筑设计的学习时,我们总是从资料搜集与案例分析入手。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了解过去案例的知识是有必要的。
“创造是从过去的需求或美学意识型态中所发展出适应当前需求的形式的一种过程,"这即为类型学在设计过程中一正面的贡献。
在资料整理与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要点,这些要点在不同的案例中都会有所体现,它们组成的基本构架即为原型。
比如,在居住区规划中,不管被规划的地块在哪里,规模如何,但居住区用地组成都包含了住宅用地、公共服务实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
由此可以得出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构成了居住区的原型。
考古类型学诞生的几个问题

48History考古学史考古类型学诞生的几个问题文图/何文竞吴玲“Typology(类型学)”是近代考古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通过“对遗迹和遗物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结合地层学对年代的判断,找出其先后演变的规律,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其所反映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
可以说"三期论”的提出宣示了科学考古的诞生,而"类型学"的创立、应用与推广则是考古这门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因此,有前辈学者曾说过"如果把近代考古学比喻成一部车子的话,地层学与类型学则是这车子的两轮”,足见其重要程度。
起源戈罗佐夫"Typology”并不完全是近代科学工作者创造出来的词汇,其在宗教学(神学)中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
在宗教学术语中"Typology"是一种关于《圣经》研究的神学理论,表示"预表论”,是在《圣经•旧约》与《圣经•新约》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法。
"预表论”认为,《旧约》与《新约》都来自于上帝的默示,《旧约》中有些内容并不适用于基督徒,对《旧约》的内容不能只简单的作字面理解,而应作为《新约》事件的预示或寓言,特别是《旧约》的事迹被看作是耶稣生平事迹的预示等等。
由此可知宗教学术语中"Typology”的意义与考古学中的“类49型学”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苏联考古学家戈罗佐夫-瓦西里•阿列克谢维奇(PopoAUOB,Bacnjinft.AjieKceeBMH)认为法国动物学家布兰维尔(Blenwell)于19世纪初最早将"Typology”一词用于生物学分类研究中,表达"类型学”的含义。
但此时"类型学”的概念并没有在学术界得以推广其作为学术语言应用于考古学中还要等到半个多世纪之后。
古钱币学硏亦的伶纺虽然**Typology"的词根"type"〜词很早便出现在考古学研究中,但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考古学者们更喜欢用"form”来表达"类型”的含义,如奥斯卡•蒙特柳斯(Oscar Montelius)早年的学术研究-直使用"form",直到187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改用“type”。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类型学作为一门研究物种分类与分类方法的学科,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与归纳,类型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本文将介绍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探讨其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类型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趋势。
通过对类型学的深入了解,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掐头去尾地探讨类型学的基本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类型学进行简要概述,并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深入讨论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以及类型学在语言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探讨类型学的未来发展,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类型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类型学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类型学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类型学这一概念。
此外,本文也旨在展望类型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和讨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是一门研究事物分类和归类的学科,也被称为分类学或系统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进行观察和比较,将它们按照共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构建出一个分类系统。
类型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也可以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语言等各种事物。
类型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复杂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世界。
考古类型学诞生的几个问题

03
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论
考古类型学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目标
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为后续的类型学分析提供方向
。
收集样本
根据研究目标,收集具有代表 性的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和可靠性。
定义特征
对样本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 定义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 将成为类型学分析的基础。
类型学的数据收集
详细记录
01
案例二:陶器类型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总结词
陶器是古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 其类型与古代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详细描述
陶器的类型和制作工艺与古代文明的发展 密切相关。例如,在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 ,陶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 精美的陶器,这些陶器的类型和制作工艺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 。同时,通过对陶器的类型和制作工艺的 研究,还可以揭示出古代文明的交流和演 变。
类型学在考古学中的前景
类型学在考古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考古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 展和深入,类型学研究也将更加成熟和丰富。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类型学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应用于考古学中,为 考古学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和研究方向。
类型学对考古学的影响与贡献
类型学研究需要广泛涉及各种学科领域,例如人类学、历史学、地质学等。未来,类型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 交流,以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开展。
深化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类型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将进一步深化。未来,类型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对理论和方法的研 究,以推动类型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考古学断代与编年
类型学在考古学断代和编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物质文化 的分类和比较,推断其年代和演变过程。
浅谈建筑类型学分析

浅谈建筑类型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艺术类型学的进一步探讨,深化人们对建筑艺术类型学的认识,进而运用类型学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并对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国建筑艺术提出理论分析,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新时代建筑艺术的前进。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理论分析引言:我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这种文化在历史中沉淀,并存在于我们的城市和建筑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同时,传统文化如何创新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每一位中国的建设者和设计者。
几十年来,我们提倡过、批评过,也肯定过、否定过。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广博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也将走上类型学这条道路?让类型学在关于继承和创新的争论上提出科学的信息。
1.建筑类型学的概念1.1类型选择以类型选择为依据的类型学的设计必须依据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1.2类型处理首先是对已选取的类型进行几何简化还原,这是可以直接运功用在具体的建筑刑事处理上的。
同时,为了避免单调我们可以进行类型转换研究。
1.3类型学与城市形态类型的选择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类型的处理取得城市形态的连续。
城市的最终形态是建筑和建筑群,而建筑和建筑群之间的关系则要由类型与形态的研究来联系。
到目前为止,对建筑类型学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但是简单的说类型学就是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
建筑类型学为人们认识建筑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因此,类型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
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于多样性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原理建筑学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
类型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又不只是方法论,还以一定的哲学观为依托。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现代汉语中,动补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由动词和补语组成,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本文将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考察,通过探讨其语法功能和在不同句子中的使用情况,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结构。
动补结构根据其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基本的是动词+形容词补语,例如“他唱得很好听”。
还有动词+名词补语、动词+动词补语、动词+副词补语等。
这些类型的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都非常常见,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补结构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例如,“他唱得很好听”中,“很好听”是对“唱”这个动作的补充说明,表达了唱歌的效果非常好。
再比如,“他跑得很快”中,“很快”是对“跑”这个动作的补充说明,表达了跑步的速度非常快。
在不同的句子中,动补结构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在“他哭红了眼睛”这个句子中,动词“哭”后面接的是形容词“红”作为补语,表达了哭泣导致眼睛变红的结果。
而在“他画了一个美丽的画”中,动词“画”后面接的是形容词“美丽”作为补语,表达了画的美丽程度。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它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广泛的运用。
不同种类的动补结构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够有效地补充和说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语法学家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对动补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可以探究不同类型动补结构的认知基础、语义特征、语用功能等方面,以便更全面地揭示其本质特征。
还可以从跨语言的角度出发,对比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探讨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语法现象。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激发他们对相关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汉语类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类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摘要:目前,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对汉语语法展开类型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由于传统汉语研究素来缺少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兴趣,且汉语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方言等原因,在采用类型学方法研究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对其中一些重要命题,比如研究策略、语言样本的选取等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类型学研究汉语策略语言样本一般认为,当代语言类型学是由J.H.Greenberg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
作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学有自然语言的类型划分、语言模式的跨语言研究和功能类型方法等多种取向,其研究对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不过,“类型学研究”多指跨语言研究,本文探讨的“类型学”只涉及语言模式的跨语言研究。
这种研究模式,在试图揭示纷繁复杂的人类语言背后隐藏的共同规律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审视并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且涉及到情形各异的多种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理论目前还不够完善。
在此,本文拟对汉语类型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一、类型学研究的策略和步骤类型学所要找寻的语言共性,是在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类似之处以后,把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和类似的现象归类而成的系统。
这些不同和类似之处,都要基于不同语言要素之间跨语言的相关性。
至于类型学的研究策略,Croft的总结是: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特定语用结构或情景类型;然后考察用于表达该功能的词句法结构;最后寻找用于该情景的结构和其他语言因素(即其他结构特点、该结构所表示的其他外在功能,或二者兼有)之间的依存关系。
而Palmer提出的策略则为两步法:第一步,在不同语言中找出某类语法范畴;第二步,确定这些范畴虽属不同语言但具有同质性。
可以看到,二人的研究策略步骤恰恰相反,Croft是针对某种语用现象寻找语言结构,而Palmer则是试探性地找出语法范畴,然后确定它们的同质。
除顺序的差异之外,两者的实质其实是相同的。
类型学

类型学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得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相互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疑,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因为一个类型只需研究一种属性,所以类型学可以用于各种变量和转变中的各种情势的研究,类型学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和所要研究的现象,可以引出一种特殊的次序,而这种次序能对解释各种数据的方法有所限制,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类型学体系可以建筑在人工制品、绘画、建筑、埋葬风俗、社会制度或思想意识的各种变化因素的基础之上。
关于类型学的论争类型学在当代建筑论争中是十分活跃的中心词汇之一,在当代西方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建筑上的类型学理论,其初步还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操作,它首先是一种认识和思考的方式。
在十八世纪,把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系统作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建筑类型学。
此理论与领域内的主要学者与学派,若针对建筑内外在为切入观点来做区分,则陆吉尔(MALaugier )的原始茅舍理论即属于以外观为切入点的分类法,而迪朗(JNDurand )为内在结构构造形式的分类法,另外按照M. 班狄尼的归类,类型学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城市阅读方法,主要是威尼斯学派和法国城市学派,有 A. 罗西(Aldo Rossi )、R. 门诺(Raphel Meno )等,他们强调城市的综合性质及对城市型态学和建筑类型上的探讨。
二、在文化的意义上视类型学为建筑风格构成的方法,以G. 阿甘(G.Argan )为代表。
三、视类型学为建筑生产的理论与工具,这是导自Q. 迪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 其代表有翁格尔司(OMUngers) 等人。
在建筑议题上的角色与意义类型学在建筑议题上的角色与意义将分别从以下各角度来简单说明之:类型学与结构学有些相似性,二者均先寻求秩序再分类,有发展的过程,但类型学是另外赋予类别而结构主义是寻求既有的结构。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新思考

历史关于考古类型学的新思考文/赵丛苍曾丽以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古类型学,对器物的分期 和谱系的研究是神奇而复杂的。
器物形态随时间的演进而 呈现一定的规律,是类型学对器物划分的依据,而其规律 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技术传承乃至文化崇尚、政治和宗教 信仰诸因素的作用。
新时期考古类型学应当重视揭示器物 型式划分所蕴含的内在原因,即重在探讨物与人、物与社 会、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考古类型学的发展考古类型学是借鉴了生物学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而 进行的考古类型分期,中国的考古类型学是在奥斯卡•蒙 特留斯(Oscar Montelius)考古类型学的影响下,经苏秉 琦等学者的不断研究完善,从而被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
其为我国考古遗迹、遗物的分期研究,考古学文化时空框 架的建立贡献巨大。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东方和欧洲的古代 文化诸时期》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类型学理论。
1935年中 国学者郑师许、胡肇春以及滕因分別翻译了此书,考古类 型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在蒙特留斯考古类型学的启发下,中国学者在20世 纪30年代已开始运用类型学对遗迹、遗物进行研究。
梁思 永先生1930年对山西西阴村史前陶器的纹饰、质地、颜色 等进行划分,开始了对类型学的初步探索。
李济先生运用 序数法对安阳殷墟铜器分类。
苏秉琉先生通过宝鸡斗鸡台 的发掘,于1948年发表《瓦鬲的研究》,运用型、式划分 的方法理清各鬲的演变关系,标志着中国考古类型学的产 生。
20世纪50年代,苏秉请在洛阳中州路东周墓葬的发掘 与研究中,对遗物进行类、型、式划分,并确定年代的早 晚关系,是类型学方法的成熟。
20世纪60年代,苏秉琦又对仰韶文化进行区系类型划 分,将其划分为庙底沟类型和半坡类型。
2()世纪80年代,苏秉琦正式提出了区系类型学说,指出区是块块、系是条 条、类型则是分支,并将中国史前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根据共存器物组合的类型来 划分考古学文化,是考古类型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俞伟超一“考古类型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概况“类型学”是一种方法论.这是本世纪才发生的外来名词,英文为typology,源于古希腊文typos和logy的结合.typos的本义是多数个体的共有的性质或特征,所以typology的直接意思是一种研究物品所具共有显著特征的学问。
typos在希腊文中演变为typo,英文为type.近年编的许多英汉字典往往把type释为样式、类型,把typology称为类型学。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论对生物进行分类,后来考古学也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论。
我国的考古学界,过去有很多人亦曾把它叫做形态学或标型学。
这是研究物品(包括遗迹和遗物)外部形态演化顺序的方法论。
由于许多物品的形成变化,需要在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和型别以后,各自的发展序列才能清楚,所以把它称作类型学,似乎更妥贴些。
近代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类古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同它发生联系的学科极为广泛,研究考古资料所需要使用的方法是多科性的。
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独有的方法论,否则这个学科就不会独立出来。
这就是说,研究考古资料虽然会涉及到许许多多学科,却不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都算作考古学方法论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考古发现的花粉孢子、农作物种籽、动物骨骼来研究人类古代栽培农作物和驯养动物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方法,主要使用的是农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等方法。
如果把这些研究工作当作单独的学科来看待,应当叫做考古农学、考古植物学(或古植物学)、考古动物学和考古环境学、古气候学等等。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曾流行过的水文考古、地震考古这些名称,其实还是叫考古水文学、考古地震学才准确些。
当然,这些利用考古资料来研究农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时期水文变化和地震现象等工作,就人们的日常概念来说,把它们叫作农业考古、水文考古、地震考古,亦未尝不可。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为北京大学七七至七九级青海湖北考古实习同学而讲俞伟超一“考古类型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概况“类型学”是一种方法论.这是本世纪才发生的外来名词,英文为typology,源于古希腊文typos和logy的结合.typos的本义是多数个体的共有的性质或特征,所以typology的直接意思是一种研究物品所具共有显著特征的学问。
typos在希腊文中演变为typo,英文为type.近年编的许多英汉字典往往把type释为样式、类型,把typology称为类型学。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论对生物进行分类,后来考古学也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论。
我国的考古学界,过去有很多人亦曾把它叫做形态学或标型学。
这是研究物品(包括遗迹和遗物)外部形态演化顺序的方法论。
由于许多物品的形成变化,需要在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和型别以后,各自的发展序列才能清楚,所以把它称作类型学,似乎更妥贴些。
近代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类古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同它发生联系的学科极为广泛,研究考古资料所需要使用的方法是多科性的。
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独有的方法论,否则这个学科就不会独立出来。
这就是说,研究考古资料虽然会涉及到许许多多学科,却不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都算作考古学方法论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考古发现的花粉孢子、农作物种籽、动物骨骼来研究人类古代栽培农作物和驯养动物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方法,主要使用的是农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等方法。
如果把这些研究工作当作单独的学科来看待,应当叫做考古农学、考古植物学(或古植物学)、考古动物学和考古环境学、古气候学等等。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曾流行过的水文考古、地震考古这些名称,其实还是叫考古水文学、考古地震学才准确些。
当然,这些利用考古资料来研究农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时期水文变化和地震现象等工作,就人们的日常概念来说,把它们叫作农业考古、水文考古、地震考古,亦未尝不可。
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探析

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探析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下面是一篇关于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研究的,欢迎前来阅读查看。
一、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什么是语言类型学?Beard Comrie指出:“语言类型学是根据那些并非由于共同的亲属来源或区域性接触而共享的结构特征来给语言分类。
”伍铁平先生指出:“语言类型学研究同一语系或不同语系的语言和方言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对这些语言进行类型上的分类。
”由此,我们认为,语言类型学研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比较分析,考察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与差异,如对汉语与藏、彝、哈尼、景颇、苗、瑶、壮、侗、布依、瑶等语言的比较研究;二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结构、形态、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由于认知的相似性或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相似特点,如对汉语与英、日、俄、维吾尔、蒙古、朝鲜、佤、布朗、阿眉斯等语言的比较研究。
“语言对比又称语言比较,通常是指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对比或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相对而言的,必须通过与别的事物的比较才能显示出来。
孤立地看一个事物,难以说准这个事物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也不可能揭示其本质特征。
对语言的认识也是如此。
176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William Jones)通过语言比较,发现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之间存在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认为它们同出一源,从而认识到亲属语言关系的存在,开创了语言比较研究的先河。
没有语言比较,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还只能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语言上,只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正因为如此,语言比较才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语言学中才有了比较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
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包括亲属语言和非亲属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普遍性,包括语言结构、语言演变、语言认知、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关于类型学及其应用的思考

关于类型学及其应用的思考——读Aldo Rossi:The Idea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Modena Cemetery所想到的I. 引言- 引入类型学的概念- 介绍Aldo Rossi及其作品The Idea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Modena CemeteryII. 理论基础:类型学的思想- 类型学的定义和发展- 类型学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类型学的理论支撑:建筑形式和功能互为关联的原则III. Aldo Rossi的作品- Aldo Rossi的建筑风格与理念- The Idea of Architecture:回归传统,探索现代性- The Modena Cemetery:以类型学的思想诠释建筑的本质IV. 应用与反思:类型学的意义及局限性- 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类型学的优点:在建筑理念和形态上提供指导- 类型学的局限性:忽略了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V. 结论-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和限制- 展望未来:如何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创造更加多样化、适应性更好的建筑形态注:本篇论文可以提供参考和启示,但请勿抄袭。
第一章:引言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演进,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场所和文化的载体,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建筑发展的历史中,类型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思想和方法,通过对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分类和归纳,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建筑的本质和实质。
而Aldo Rossi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将类型学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以相对稳定且符合传统的建筑形式,表达对现代性的回归和思考。
本篇论文通过对Aldo Rossi的作品The Idea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Modena Cemetery的解读与分析,探讨类型学在建筑实践中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二章:理论基础:类型学的思想类型学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育中,成为一种对建筑形式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建筑设计中类型学方法

建筑设计中类型学方法初探摘要:类型学,简单地说是按具有相同形式结构及具有特征地一组对象进行结构及具有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
建筑类型学除了历史描述和科学分析之外,最有实践意义的目的是企图从以往多种多样的排列中发现建筑的普遍原则,当这些原则回到实践中时,必将产生新的形式以答复新的、发展了的环境和语境。
关键词:类型学;文化;建筑设计abstract:typology, simply by having the same form structur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f objects is structur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f object description theory. architectural typology, in addition to the historical description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bjective was attempted from the previous varied arrangement was found in the building of a general principle, when these principles to practice, will produce new form in response to the new,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context.key words:typology; cul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类型学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类型”概念的第一次定义是由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卡勒梅而·德·坎西在《建筑百科辞典》中描述的。
关于类型学及其应用的思考_读AldoRos_省略_theModenaCemete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这种“类型”的设计 方法可以使建筑与城市获得连续性呢? 罗西最初思
考的问题可能是: 怎样使建筑既与原有的城市和谐, 又是全新的,和以往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不同。这 使他试图在过去的建筑与城市中寻找一种内在的、 连续的原则和线索,只要把握了这种线索,即使建筑 形象是全新的,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它与原有城 市内在的统一。而这种线索恰好与德·昆西所描述 的“类型”的概念不谋而合,它可以使建筑与城市获 得本质上的连续性。
然而,应该以怎样一种方式来获得这种建筑与 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呢? 是这个问题使罗 西转向类型学的思考。对他来说,类型学并不是一 种分类的方法,而是更趋向一种方法论原则。他从 德·昆西( Quatremere de Quincy) 的角度来理解“类 型”的涵义: “‘类型’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复制和模仿 某种具体的 形 象,那 是‘模 型 ’的 概 念。 模 型,从 艺 术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必须完全复制的那种事 物; 而与此相反,类型,是指那些可以以它们为根据 来进行设计,但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结果的事物。” 也就是说,罗 西 的“类 型 ”不 是 具 体 的 事 物,而 是 抽 象的原则,是一种无形的骨架。它处于不同的地点, 被赋予不同的血肉,就会呈现不同的形象。与此同 时,藏于这些 形 象 之 中 的“类 型 ”仍 可 以 被 感 知、被 情感和精神所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考古学家。1934年 发表《半山及马厂随葬陶器》,用类型学方法 分析。在没有地层关系的情况下,以器物局部特征分类(口沿和颈部有 无),以形态特征和纹饰进行对比排序,得出半山早于马厂的正确结论。 巴氏的这篇文章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的第一篇类型学应用文章,影响 较大。
原 理
1、特征有别
不同时间、地点的文化产物特征有别。
2、渐变进化
器物风格特征演变是有固定的规律的,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渐变、进化的 。
“人类制造一切物品,自往古迄于今日,都是遵循发展的法则,往后 下去,亦复不变,这是何等可惊叹的事。难道人类的自由竟被束缚到 不能够制作自己所爱好的形式吗?又难道我们真正被限制得一件一件 的东西纵使是有少许不同的地方,也还只能是从某一形式向他一形式 一步一步地缓缓推移,而绝不许有飞跃的蜕变吗?”《方法论》二八 页
人类
男人
女人
汉代男
唐代男
明代男
汉代女
唐代女
明代女
类 大量复杂敏感
型 横的关系
式 纵的关系
一般过程
举例:人类3
人类
小孩
大人
男孩
女孩
男人
女人
类 大量复杂敏感
型 纵的关系
式 横的关系
类型学与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类型学的应用结果。 考古学文化:“指考古发现中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
同地区、并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共同特征其实就是遗存的形态特征,也就是物的外在特征。这是以类
张忠培:通过对遗存形态的排比,以确定遗存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基本理论、方法。 (过于抽象。)
问题:研究形态变化规律是研究目的还是手段? 科学以手段还是目的来定义?
传统类型学一般操作过程
准备工作
确定器物共存关系
田野发掘地层关系(离开地层也可进行,但有地层关系更可 靠。)
共存关系情况出现4-5次即可确定。 制作时间、使用时间、抛弃时间。不同性质的物品、共存单位
2、比较
相似原则。根据遗存的相似程度排列顺序。越相似,年代越接近。相似程度大,年代接近;相似程度小, 年代较远。
类比思维。是把不同的两类或几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已知的相似性,来推论其他属性的相似,从已知 事物的特征看到未知事物的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 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举例:如果某地的陶鬲A具有a\b\c\d四种特征,属于M年代,那么另一地的B同样具有这四种特征,那 么也应属于M年代。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 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态和纹饰的演变序列上去考察先后关系。
早期对中国考古类型学影响较大的三位人物。
蒙特留斯
19世纪末根据北欧和地中海沿岸青铜时代的器物的类型学相对年代研究, 发现形态越简单时代越早,并得到地层学的验证。蒙特留斯将这些观点 运用到时空范围中,研究一个区域的器物如何影响到相邻地区,建立起 整个欧洲青铜时代工具和武器的年表。 蒙特留斯的《东方和欧洲古代文化诸时期》第一卷《方法论》在30年代 在中国出过两个汉译版本,在理论、方法上提供了范例。
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类型学有关问题探讨
内容
类型学发展史 原理与方法问题 地位和作用问题
类型学
传统类型学typology(Stylistic seriation)
序列法seriation
皮特里的共存关系序列法Contextual seriation 频率序列法(战舰曲线)Frequency seriation 概率序列法(incidence Seriation) 充分序列法(Abundance seriation)
型学的划分为依据的。 类型学区分考古学文化的前提条件:
1. 一个遗址或文化内的陶器是这个遗址\文化的人群生产的。 2. 考古学文化性质可以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器物决定。 3. 如果文化等于族群,不同族群的器物的基本组合不同,同一种族群的器
物基本组合相同。
问题:三个前提条件有没有问题?
区系类型
某一区
文化1
战舰曲线 James F. Deetz
应用2
通过不同陶 器种类的频 率序列,划 分出墨西哥 Tehuacan文 化的三个发 展阶段,已 经碳14测年 证实。
问题:1、陶片如何统计?
类型学的作用和地位1
考古学基本方法
整理: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分类与描述: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不可缺 少的。考古学尤其需要分类。因为考古要靠材料说 话。大量不同种类的器物需要分类整理才能进行下 一步研究。
因此考古学的研究过程就是:
获得并进行初步分析整理不完整信息资料→阐释信息资料→不完整的历 史片断。其中阐释信息资料就是信息资料和历史片断之间的一座桥梁。 类型学居于什么阶段?类型学属于初步分析整理不完整信息资料(有限 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断代和初步获得考古学文化的基本信息,还可 以为下一步研究阐释提供信息资料(基础工作)。
形态变化规律
苏秉琦:器物形态学:又称标型学或型式学,是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的 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器物就其形态进行排比,探索其变化规律。
严文明:标型学(类型学),研究考古遗迹遗物和花纹等的形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俞伟超:研究物品(包括遗迹和遗物)外部形态演变顺序的方法论。
时空关系?
1. 一个遗址或文化内的陶器是这个遗址\文化的人群生产的。
2. 考古学文化性质可以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器物决定。
3. 如果文化等于族群,不同族群的器物的基本组合不同,同一种族群的器物基本组合相同。
三个问题全部都不是必然的。
1、陶器交换在史前应当存在。
2、在类型学意义上,考古学文化是器物、房屋、葬俗等遗物、遗迹的总和。
3、同一种族群的器物组合未必相同。
总结
人类为何需要考古学? 动机:人类希望了解自己的过去以便能够启发现
在和将来。 历史不能重演,时间不可倒流。 因此需要历史考古学来试图还原过去。 但是过去不能重演,遗留下来的文字、物品、遗
迹只是保留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因此历史考古学 永远不能恢复完整的历史。 考古学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取得过去的破碎的信 息,从中重新阐释过去的历史。
作用有限
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
类型学可以探讨:
1.同一考古文化或同一谱系诸考古文化遗存的扬弃及其规律; 2.同时期诸考古文化遗存的异同及由此体现的相互关系; 3.不同时期、不同谱系诸考古文化遗存的区别; 4.由上述所能见到的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及组织、社会生活、习俗信仰、文化传统
能否卷土重来?
前景1、研究器物、房子和墓葬形态的演变规律,有没有意义?
能否从中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情况?社会制度变化?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变?人群的改变?艺术考古? 商周陶鬲变化规律揭示了文化上什么样的变化? 炊具的变化能否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
前景2、功能分类的可行性பைடு நூலகம்
考古类型学与考古学文化问题
已是过气明星。
随着聚落考古方法和科技测年手段的进步,以及研究目的的不断深入,这个曾被誉为两轮马车 的一个轮子的类型学在判断相对年代和考古学文化性质方面只起到微末的配角作用。在多数情 况下,逐渐回到仅仅分形定式和根据地层关系排序的原始阶段,很少见到真正用类型学方法进 行研究的文章。显然他曾经所扮演的主角被聚落考古和科技考古方法取代了。
有所不同。墓葬、灰坑。玉器、陶器。
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分出大类)
先考虑器别的共同性,再考虑形态的共同性。
按层次初分各组别得早晚
因为总的说来物品的演化顺序,与其层位关系基本是一致的。
据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分型定式
1、选择典型器(标型器)
大量的、敏感的、复杂的、属于某文化的基本 组合
安特生
安特生对中国考古类型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表现有三: 1、正确划分了基本的器类。如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鼎、陶鬲、陶碗; 石刀、石斧、石锛;印纹、绳纹…… 2、用类型学确立仰韶文化为中国的史前文化; 3、用类型学方法对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和文化性质进行划分。文化性 质的判断时基本正确的,文化分期虽然有误很大原因是所用材料很多是采 购的,缺乏地层的参照。
3、类型学的发展过程
也是遵循从“分类”到“比较”的过程。最早把器物分成石器、铜器、铁器,之后不断细分,来进行下 一步研究。又如美国考古学,早期是分类-描述期,后来是分类-编年期,再后来是分类-功能研究期。
研究目的与定义
谱系
蒙特留斯:“为欲认识发展的行程——即谱系学,为欲明了各种体制就其特有标准判 断时是依着怎样的顺序排列,于是我将武器、用具、装饰品、容器等物,连同它们的 纹饰,依我自定的顺序,逐一编排出几个重要的联类。”
及关系诸方面的变异与发展。
确定相对年代
蒙特留斯的时代;科技测年
确定文化性质,谱系,文化间关系。
如前所述,文化性质不仅仅是典型相同器物的组合。相同族群可能有不同的文化 传统。不同族群可能有相同的器物的基本组合。
相对年代相差不远的两种文化可能被看作是同期的,可以进行交流。
其他作用
现状和展望
第三标准:高宽比率等。
标本①
I式(或Ia亚式)
标本②
高领联裆
鬲
标本③
Ⅱ式(或Ⅱa亚式) 标本④
联裆鬲
矮领联裆鬲
I式(或Ia亚式)
标本⑤ 标本⑥
Ⅱ式(或Ⅱa亚式) 标本⑦ 标本⑧
一般过程
举例:人类1
人类
男人
女人
小孩
大人
老人
小孩
大人
老人
类 大量复杂敏感
型 横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