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1-06 收稿日期 2023-08-21摘 要 “大十字”是贵阳市商业区的中心,承载着贵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商业空间的变迁。

借鉴城市形态学理论,把贵阳市“大十字”地块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地图,对其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街道系统、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地块循环等形态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和特征。

发掘贵阳城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加深对城市系统时空发展的理解,以期对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形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Abstract The Dashizi district is the center of Guiyang commercial district, carrying the changes in Guiyang'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venue space.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morphology for refere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of Guiyang's Dashizi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p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street system, building functions, building bases, building heights, plot circulation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are analyzed,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Explor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uiyang,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urban renewal.Keywords Urban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patial pattern, Central urban area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 Process:A Case Study of the Dashizi District in Guiyang黄 蕊 | Huang Rui 张建涛 | Zhang Jiantao贵阳市“大十字”地块(简称“大十字”地块)作为贵阳市老城区的发展起源,承载了贵阳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记忆,是贵阳市历史发展的地区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

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

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内容提要: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正在成为中国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整体版图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随着“十四五”规划第一次提出“儿童友好”的目标及内容,对应的理论研究要及时跟进。

本研究以“公共空间—邻里关系”为解析框架,推导出探索参与型、交往聚集型、空间吸纳型、周边离散型这四类型态的儿童友好社区,并以T市H区4个社区为典型案例来呈现每一型态的现状特质。

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社区的三大施策路径包括:增设或改造儿童情感化的社区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儿童游戏化参与的社区文化供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的组织协同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邻里关系社区建设一、导论:迈向儿童友好的社区场景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显著提升社区生态的儿童友好度和亲近度,正在成为中国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整体版图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学理论证方面,各类研究作品对儿童友好社区之于儿童权益、家庭生活、社区场景、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及丰富的论据。

在实践推动方面,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6月发起的首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项目为代表,全国近百个城市各自在探索儿童友好社区的多样化模式。

儿童友好之于社会治理绩效尤其是民众生活幸福感的巨大提升效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关治理主体都在倡导并力推相关政策方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于1996年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2018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儿童为重点发布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强调城市规划首先应关注儿童所需要的相关概念、依据和技术策略。

2020年9月,基于长期以来儿童和弱势群体在获得卫生、福祉和营养等服务方面的巨大缺口以及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这一双重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新的合作框架,提出加快以最边缘化和最弱势人群为优先的公共卫生努力;与此同时,双方还签署了新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及发展联合规划。

城市形态理论

城市形态理论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作者:谷凯(原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摘要】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虽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城市形态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方探索全面与理形态的理法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还未有共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尝试建立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在强调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理论的体系内,“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analysis)与“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behavior)被强调作为主要的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这一动态与开放的研究框架,将抽象的政治与社会经济因素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局部的建筑环境与整体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城市形态研究更趋于理性与客观。

同时阐述了建立系统与全面的城市形态研究框架对充实城市规划方法及建立和完善城市设计基础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形态的概念(morphological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of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

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

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morphology、urbanform或urbanlandscape表达。

基于“类型学”研究的苏式小楼建筑群改造设计

基于“类型学”研究的苏式小楼建筑群改造设计

42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图1 苏式小楼改造前实景
43
2020.07 |
用征方性,况用地培补流程方方式的丰富性之外,仍然需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一同努力,设身处地的为农民们着想,保证补偿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妥善落实好征收征用土地补偿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琛. 探究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8, No.531(02):899-900.
[2]丁彦斌. 论述土地征收制度和征收补偿程序改革[J]. 房地产导刊, 2018, 25(002):914-915.
[3]孟勤国, 肖楚钢. 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重点问题与立法建议[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 34(02):206-308.。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江阴市长泾镇“一河两岸”片区保护与更新项目分析研究,尝试通过城市形态类型学总结关于历史街区改造的思路与方法。

标签: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设计历史街区江阴市长泾镇Abstract:By the analysis approach of Changjing Town urban design, the thesis tries to sum up the method of historic district modification.Keywords:Urban typological morphology, Urban Design, historic district, Changjing1城市形态类型学简介1.1 城市形态学“形态学”(Morphology)早期被广泛应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分析城市问题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学包括城市的物质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中的物质要素。

对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尺度层面:“建筑与基地(buildings and plots)、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城市(town or city)、区域(region)”。

其中前两者属于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城市”属于中观尺度上的研究,“区域”属于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街道及街廓(street and block)”。

其中街廓形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又可以细分为“建筑形态”和“景观形态”。

1.2 城市类型学“类型学”(typological)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體系。

在城市和建筑研究领域,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历史的内涵;二是抽象的特性。

其实际操作方法可以总结为“具体—抽象—具体”。

1.3 城市形态类型学城市形态类型学便结合了形态学和类型学两个理论的特点和长处,用来分析理解城市形态演变发展。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英 国城市地理 学家的
城 市 形 态 学理 论和 意 大 利 的 建 筑 类 型 学理 论 是 很
好 的学习对 象。要解 决的关键问题是 中国城市的 各类 “ 城市形态单元”和 “ 建筑 类型过程”的观察
确 定方 法 。相 关 的城 市 形 态研 究 结 果 可 直接 服 务 于城 市 历 史保 护 规 划 。
实 施 ,随 后 又 相 继 制 订 了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文 物 保 护 法 实 施 细 则 》 (9 2 、《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规 19 ) 历
【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历 史保护 ;形态单元 ;
建 筑 类 型过 程
ABS TRACT: ec n e to r a op o o yi Th o c p fub nm r h lg s
城 市 形 态研 究 与城 市历 史 保 护 规 划
UR N M0RP OL BA H OGYAND C ONSER I ANNI G 、 ON PL N田银生 谷 凯 陶 伟
T AN Yi s e g GU Ka; AO W e I nh n ; iT i
【 摘要】城市形态 高度概括和表达 了城市的物质形 式及其人 文 内涵。城市形态 分析是认知城 市并进 行城市历史保 护规划所必需 的理论 工作 。吸取 国 外城市形态研 究的先进理论 ,结合我 国的学术传 统和 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 中国的城市形 态
分析 方 法 并 尝 试运 用 于 城 市 历 史 文 化 的 保 护 规 划

1 城市历史保护是 当今中国城市建设 中的 项 重要 任务
中国城市在过去 3 年的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 0
经历了巨大 的变化 在取得非凡的建设成就的同时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

后出现了不同的建筑类型。 那些构成城市环境的
综合体乃至新区。这些建设在城市中构筑了一个
普通的建筑类型是与社会生活模式相关的。以达
个不相联系的片断,人们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
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现代功能主义简单地把建筑
“城市危机”。正如法国哲学家H·莱佛维尔指出
与城市视为经济和技术的产物是非常片面的。新
的那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双重性的危机,因
(2004)12-0047-06
【中图分类号】T U 9 8 4 【文献标识码】A
1980 年代
2003 年 图 1 泉城路肌理的变化 Fig.1 Tissues of Quancheng road
【作者简介】 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翔宇,清华大学建筑学 院博士研究生。 袁路平,清华大学建筑学 院研究生。
改变着古城几百年来形成的城市肌理。从1990年
代初到2002年,在济南古城2.6km2的范围内,新
建了十几处1万m2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这些建
筑体量高大,不但在高度上阻断了视线联系,而
且在环境上侵蚀着古城的肌理。传统肌理的丧
47
失,意味着与之相联的小规模的城市商业和公共
设施的消失,进而导致富有活力的城市场所环境
理几乎丧失殆尽。今天上海市4000多栋高层建筑
展区已成为全世界19世纪最成功的城市(图4)。
构成的城市环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城市规
划和建筑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多半是在努力寻求不
2.2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
同的新的形态来满足各种大量的建设项目和开发
不同的时代为了满足不同的社会生活要求先
的需求,小到各种住宅户型,大到各类公共建筑
开发以来,大规模的改造迅速改变着城市肌理和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第44卷第6期2024年3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4,No.6Mar.,20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300)收稿日期:2023⁃04⁃14;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3⁃12⁃22∗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lntang@iue.ac.cnDOI:10.20103/j.stxb.202304140767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厦门市为例.生态学报,2024,44(6):2284⁃2294.LiQY,TangLN,QiuQY,LiST,XuY.Constructionofurb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basedonMSPAandMCRModel:acasestudyofXiamen.ActaEcologicaSinica,2024,44(6):2284⁃2294.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李倩瑜1,2,3,唐立娜1,∗,邱全毅1,李寿跳1,2,3,徐㊀烨1,2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㊀36102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㊀1000493福建农林大学,福州㊀350002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㊂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㊁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㊂以厦门市为例,基于 生态源地识别 阻力面构建 生态廊道提取 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㊂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㊂选取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㊂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㊂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㊁21条生态廊道㊁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㊂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km2㊂生态廊道长约159.40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㊂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㊂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㊂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㊂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㊁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Constructionofurb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basedonMSPAandMCRModel:acasestudyofXiamenLIQianyu1,2,3,TANGLina1,∗,QIUQuanyi1,LIShoutiao1,2,3,XUYe1,21KeyLaboratoryofUrbanEnvironmentandHealth,InstituteofUrbanEnvironm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Xiamen361021,China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aggravatesthedegradationofecosystem.Howtoreversethedegradationofecosystemandmeettheincreasingdemandforecosystemserviceshasbecomeahotresearchtopic.Tosomeextent,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canbala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developmentand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ensuring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andpromotingecosystemfunction.Inthisstudy,weusedXiamenasanexample,andtheframeworkof ecologicalsourceidentification⁃constructionof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extractionofecologicalcorridors wasadoptedtoconstructth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oflandarea.Theassessmentoftheecosystemservicesimportanceand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werecombinedtoidentifytheecologicalsource.Thismethodtookbothecologicalstructuresandfunctionsintoaccount,makingtheidentifiedecologicalsourcemorecomprehensive.Theecologicalcomprehensiveresistancesurfacewasconstructedbylandusetype,elevationandslope,andcorrectedbyhumansettlementindextoreducetheinfluenceofsubjectiveassignments,identifythedifferenceswithineachlandusetype,andmak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morereasonable.Onthisbasis,the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wasusedtoextractecologicalcorridors,andthegravitymodelwasusedtoquantifytherelativeimportanceofpotentialecologicalcorridors,andthentoclassifytheimportanceofecologicalcorridors.TheresultsshowedthattheecologicalsafetypatternofXiamencityconsistedof14ecologicalsources,21ecologicalcorridors,15ecologicalnodes,andseveralsteppingstones.The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mainlyconcentratedinthewestandnorthofthestudyarea,dominatedbywoodlandandgrassland,andthetotalareawas558.64km2.Thelengthoftheecologicalcorridorwereabout159.40km,ofwhich9werekeyecologicalcorridorsand12weregeneralecologicalcorridors,whichhadthecharacteristicsofcloseconnectionbetweeneastandwestandinsufficientconnectioninnorth⁃southdirection.Accordingtothecontributiontothe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the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wasdividedintothreecontrolzonesforhierarchicalcontrol.ComparingthefindingswiththecurrentimplementationplanofXiamen,althoughtheresultsweredifferent,theywererelativelyconsistentoverall,andthemainreasonforthedifferencewasthedifferentresearchdataandmethodsusedinthetwostudies.Therefore,thisstudyconcludedthatthecombinationofecosystemserviceimportanceassessmentwith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odel,andgravitymodelcould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KeyWords: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ecologicalsources;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ecologicalcorridor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得生态系统日益遭受损坏,生态系统退化越来越呈现出大面积㊁成片蔓延的特点[1],既造成了生态系统质量下降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威胁了生态安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㊂生态安全格局是以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识别并保护潜在的生态关键要素,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3],被视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 5]㊂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已成为研究热点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具有多元化,最为常见的是由俞孔坚提出的 生态源地识别 阻力面构建 廊道提取 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式㊂然而,在生态源地识别和阻力面构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具体表现为:(1)现有研究在生态源地的选取中侧重考虑生境斑块的内在功能属性,对斑块在景观中的空间结构较少关注,忽视了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6],个别研究则直接将自然保护区等特定的生态功能区视为生态源地,该方法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和主观性,缺乏定量分析㊂(2)构建生态阻力面选取的阻力因子大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同一土地利用类型无差别的赋值方式疏忽了其内部自然属性的差异,也无法体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人类活动有差别的干扰[4]㊂生态源地提取㊁生态阻力面构建作为生态廊道构建的两个重要前提,影响了生态廊道的数量和走向,进而影响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㊂因此,本研究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源地识别和生态阻力面构建,从而使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更具有合理性㊂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历经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围海造地与城市新区发展㊁旧区改造并行,建成区由岛内向岛外逐渐蔓延扩张,导致大量耕地㊁林地㊁湿地㊁滩涂等生态空间转变为城市用地㊂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影响叠加,部分区域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厦门市已开展了生态修复项目㊂本研究拟优化和完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厦门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㊂5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68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1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㊀研究区概况㊀㊀厦门市(24.23ʎ 24.25ʎN㊁117.53ʎ 118.26ʎE)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由思明㊁湖里㊁集美㊁海沧㊁同安和翔安6个行政区组成,陆地总面积1700.61km2(图1)㊂北邻泉州,南接漳州,东临台湾海峡,是闽南 金三角 的中心, 一带一路 的海陆交通枢纽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ħ左右,年均降雨量为1200mm左右,常年气候温暖,雨热同期,雨量充沛㊂地势西北高㊁东南低,以滨海平原㊁山地和丘陵为主㊂图1㊀厦门市区位图Fig.1㊀LocationoftheXiamen1.2㊀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㊁数字高程模型㊁月平均气温㊁月平均降水量㊁土壤质地㊁土地利用数据㊁夜间灯光数据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来源详见表1㊂为减小数据误差,保障空间参考的一致性,将坐标统一为GCS_WGS_1984,并将栅格数据重采样为30m的分辨率㊂表1㊀数据来源Table1㊀Datasource数据类型Datatypes数据来源DataaccuracyDatasources数据精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2001 2020年500m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理空间数据云30m月平均气温Monthlymeantemperature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01 2020年1km月平均降水Monthlymeanprecipitation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01 2020年1km土壤质地Soiltexture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的中国土壤数据集(v1.1)1km土地利用LanduseGlobeLand3030m夜间灯光Nightlight科罗拉多矿业大学https://eogdata.mines.edu/products/vnl/2020年500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理空间数据云2020年30m㊀㊀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2㊀研究方法2.1㊀生态源地识别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第一环节,生态源地能否准确识别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生态廊道构建和生态修复空间识别的结果[7]㊂本研究拟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提高生态源地识别的准确性㊂2.1.1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效益,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8]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根据研究区特点,选择水源涵养㊁水土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这3个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厦门市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提供的NPP定量指标法进行评价㊂为避免主观赋值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偏倚,默认3种服务同等重要,即权重一致[9]㊂运用分位数法(Quantiles)进行分级再等权叠加,得到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能力指数,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㊂2.1.2㊀MSPA分析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MSPA)是2007年由Vogt等提出的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原理对二值化的栅格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法[10 11]㊂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快速地识别景观类型,且不受研究尺度的限制㊂本研究选取受人类干扰较大的耕地㊁建设用地作为背景,选取林地㊁草地㊁灌木地㊁湿地㊁水体等自然生态要素作为前景㊂基于GuidosToolbox软件,采用默认的八领域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到厦门市的7类景观类型,即核心区(core)㊁孤岛(islet)㊁边缘区(edge)㊁孔隙(perforation)㊁桥接区(bridge)㊁环道区(loop)以及支线(branch),进而提取生境斑块最大的核心区作为潜在的生态源地[6]㊂2.1.3㊀生态源地提取将生态系统服务中度及以上重要性区域与潜在的生态源地进行叠加分析,提取面积大于1km2的重叠的核心区斑块作为生态源地㊂进而基于Conefor和ConeforInputsforArcGIS10.x插件对其进行景观连通性计算㊂根据输出结果,斑块重要性指数(thedeltavaluesforprobabilityofconnectivity,dPC)的值越大,说明该斑块对维持较高的景观连通性发挥的作用越大㊂2.2㊀生态阻力面构建物种在生态源地之间的迁移和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土地覆被状态和人类活动的阻扰[12]㊂作为生态廊道能否准确识别的关键,构建生态阻力面模拟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至关重要㊂本研究选取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这3个影响较大且较常使用的自然因子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分级和赋值[13 14](表2)㊂为弱化主观赋值的影响,以人类居住合成指数(HumanSettlementIndex,HSI)表征人类活动对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干扰,对生态综合阻力面进行修正[15 16](公式1 3)㊂NTLnor=NTL-NTLminNTLmax-NTLmin㊀㊀㊀㊀㊀㊀(1)HSI=1-NDVImax()+NTLnor1-NTLnor()+NDVImaxˑNTLnorˑNDVImax(2)式中,NTL㊁NTLmax㊁NTLmin分别为原始的夜间灯光数据及其最大值和最小值;NTLnor为归一化的夜间灯光数据;NDVImax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最大值;HSI为人类居住合成指数㊂Ri=HSIiHSIaˑR(3)式中,Ri为基于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的生态阻力系数;HSIi为栅格i的人类居住合成指数;HSIa为栅格i对7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应的景观类型a的平均人类居住合成指数;R为栅格i的景观类型的综合生态阻力系数㊂表2㊀生态阻力系数2.3㊀生态廊道提取2.3.1㊀MCR模型生态廊道作为生态要素在生态源地之间流动和传递的重要途径[17],具有维持生态系统运转㊁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18],也是生态修复中最有可能改善和提高连通性的关键区域[19]㊂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包括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CumulativeResistance,MCR)[20 21]㊁蚁群算法[22]㊁电路理论[23 24]㊁小波变换[25]等㊂其中,MCR模型是俞孔坚在Knaapen等提出的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5]㊂相较于其他模型,该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和量化物种㊁能量和信息在生态源地之间流动的最小成本路径,已被广为采用[26 27]㊂因此,本研究采用MCR模型,基于ArcGIS提取每一个生态源地的中心点为生态源点,以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为成本,通过成本路径工具,模拟每一个生态源点到其他n-1个生态源点的最小成本路径,构建两两之间的潜在生态廊道,共计C2n条㊂计算方法[17]如公式4:MCR=fminði=mj=nDijˑRi()(4)式中,MCR为物种从生态源地扩散到其他生态源地的最小累积阻力值;Dij为物种从生态源地j到景观单元i的空间距离;Ri为景观单元i对应的生态阻力系数,即前文所述的基于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后的生态阻力系数㊂2.3.2㊀重力模型基于重力模型构建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矩阵,以此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㊂相互作用力越大说明生态源地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越频繁,生态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重要性等级越高,计算方法[28]如公式5:Gij=L2maxlnSi()lnSj()L2ijPiPj(5)式中,Gij为斑块i和斑块j之间的相互作用力;Pi和Pj分别为斑块i和斑块j的阻力值;Si和Sj分别为斑块i和斑块j的面积;Lij为斑块i和斑块j之间潜在生态廊道的累积阻力值;Lmax为研究区所有潜在生态廊道的最大累积阻力值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生态源地识别3.1.1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水源涵养㊁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等级大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图2)㊂由这三者88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等权叠加得到的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等级也呈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㊂中度及以上重要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面积合计为753.25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71%㊂中部和南部耕地和建成区较为密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等级较低,主要为不重要区和轻度重要区,面积分别为406.84km2和418.68km2㊂图2㊀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空间分布Fig.2㊀Spatialdistributionofimportanceassessmentresultsofecosystemservices3.1.2㊀MSPA分析基于MSPA分析得到7类生态景观的面积和占比(表3)㊂7类生态景观的总面积约为692.60km2㊂核心区的面积最大,约为635.19km2,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91.71%㊂边缘区为核心区的外部边界,是核心区与其外部的非生态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区域;孔隙为核心区与其内部存在的非生态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区域㊂两者分别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5.82%和1.45%㊂孤岛零星散布在研究区域中,约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17%㊂支线㊁桥接区和环道区均具有连通作用,数量越少意味着连通性越差,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阻扰越大,越不利于生物多样性[29]㊂其中,支线作为连通核心区与其他生态景观之间的条带状区域,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65%,说明生态要素在核心区与其他生态景观之间流动和传递受到较大的阻扰,连通性较差;桥接区是连通各核心区之间的条带状区域,约占生态景观总面积的0.15%;环道区为核心区内物种迁徙的捷径,面积最小,仅为0.33km2,占比为0.05%㊂表4㊀景观类型分类统计由图3可知,核心区在西北部连片聚集,整体性较好,而在其他地区则呈零散分布,破碎化较为严重㊂在98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研究区西北部的核心区,虽然面积大且连片分布,但其间也具有多个孔隙,孔隙的范围越大,表明非生态景观类型占据的面积越多,或者意味着核心区生态系统退化的范围扩大,从而使生态要素在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㊂孤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物种迁徙的踏脚石,既减小生境斑块之间的成本距离,又可间接提高生境斑块之间的连通性[29 30]㊂例如,位于同安区南部的核心区,其右侧间隔分布着多个孤岛,呈弧形状处于该核心区与其他两个较小的核心区之间,可使生态要素在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中能够短暂栖息㊂图3㊀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景观类型空间分布Fig.3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landscapetypesbasedon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3.1.3㊀生态源地提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MSPA的分析结果,共有14个面积大于1km2的核心区斑块与中度及以上生态系统综合服务重要性区域重叠,面积合计为558.64km2,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87.95%㊂表明多数核心区拥有较好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可为生物生存提供较好的栖息条件㊂因此,选取这14个重叠的核心区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图4)㊂生态源地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㊁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涵盖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㊁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区域㊂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态源地数量较少且较为分散㊂图4㊀生态源地空间分布Fig.4㊀Spatialdistributionofecologicalsources根据景观连通性分析结果(表5)可知,14个生态源地的斑块重要性(dPC)差距较大,仅有3个生态源地09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的斑块重要性大于1,分别为10号㊁7号和6号生态源地,其余的11个生态源地的斑块重要性均小于1㊂其中,10号生态源地面积最大,约占14个生态源地总面积的82.71%,其斑块重要性也最大,说明该生态源地对于维持较高的景观连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㊂表5㊀景观连通性计算结果3.2㊀生态阻力面构建由土地利用类型㊁高程和坡度这三个自然环境因子所构建的生态综合阻力面(图5),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异质性㊂东南部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阻力系数明显高于西北部,但高阻力系数零星分布在西北部㊂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单因子阻力系数为 两高 或 三高 ,从而使得其综合阻力系数相对于周边地区呈现出较高的趋势㊂经HSI修正后的生态综合阻力面,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阻力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㊂高阻力值由西北部转移至中部和南部,且高阻力区域具备一定的规模㊂尤其是湖里区和思明区,因开发建设早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受区域面积的限制,人类活动区域高度聚集,对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干扰明显增强㊂图5㊀生态阻力面空间分布Fig.5㊀Spatialdistributionoftheecologicalresistancesurface3.3㊀生态廊道构建通过MCR模型提取研究区潜在的生态廊道㊂剔除重复路径和经过生态源地内部的无效路径,最终得到21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59.40km㊂其中,生态源地14在地理位置上与其他生态源地存在海域的阻隔,彼此之间未能构筑起生态廊道㊂因本研究的生态阻力系数设置比较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各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较大(表6)㊂参考相关文献[6],以10为临界值对生态廊道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大于10的视为关键生态廊道,小于10的则为一般生态廊道,共得到关键生态廊道9条,长度为83.11km,一般生态廊道19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12条,长度为76.29km(图6)㊂表6㊀基于重力模型的生态源地相互作用矩阵Table6㊀EcologicalsourcesinteractionmatrixbasedonGravityModel源地Source1234567891011121314166.5019.3143.582.6212.180.843.563.481.161.190.720.60-279.2988.0814.1617.582.274.985.302.841.470.910.77-31365.278.8391.452.1111.6410.462.922.501.471.22-45.063.325.292.053.574.560.850.560.49-541.540.9014.7211.081.511.831.020.82-61.030.731.1736.820.400.280.26-76.0150.251.503.541.701.24-85.291.872.811.381.05-92.060.730.500.45-101.911.130.94-1119.187.34-1231.01-13-图6㊀生态廊道空间分布Fig.6㊀Spatialdistributionofecologicalcorridors结合景观连通性与重力模型分析结果(表5与表6)可知,对景观连通性具有重大贡献的10号和6号生态源地,两者之间距离较远,但相互作用力较大,表明其间的生态廊道是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可能性较大的路径,相对重要性较高㊂7号生态源地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较高,与9号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其次为8号生态源地,与南北方向的生态源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体偏弱,表明7号生态源地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主要在于连通东西方向的生态源地,特别是与之距离较远的9号生态源地㊂由此本研究认为,生态源地之间距离越近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远距离的生态源地之间也存在频繁的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㊂2号㊁3号和4号生态源地面积均较小,斑块重要性(dPC)也较差,特别是4号生态源地,其dPC值几乎为0,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表明对景观连通性贡献度不高的生态源地之间生态要素的流动和传递也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其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意义㊂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以往研究根据斑块重要性(dPC)的大小筛选生态源地,可能导致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斑块被排除在外,从而影响生态廊道的提取㊂因此,本研究保留斑块重要性较差的生态源地,可使生态安全格局更具有完整性㊂3.4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区管控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研究区共有生态源地14个,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39%,呈现出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特征,基本涵盖了多个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㊁水源保护区等㊂其中,西北部连片的生态源地为研究区筑起了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有利于维护研究区的生态安全㊂研究区的生态廊道共21条,总长为159.40km㊂关键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纵横交错,将各个生态源地串联起来,是研究区生态安全网络至关重要的组成292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图7㊀生态安全格局分区管控Fig.7㊀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zoningcontrol部分,保障了水源涵养㊁水体保持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发挥㊂叠加MSPA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属于生态源地的核心区中,有15个处于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之间㊁生态廊道与生态廊道之间的交汇处,是生态要素流动和传递的重要节点;有23个处于生态廊道的沿线,可与孤岛共同发挥踏脚石的作用㊂基于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分区管控(图7)㊂将生态源地划为一级管控区;将关键生态廊道及其沿线的一般核心区和孤岛列为二级管控区,关键生态廊道长度为83.11km,一般核心区面积为11.29km2,孤岛面积为0.16km2;将一般生态廊道及其沿线的一般核心区和孤岛列为三级管控区,一般生态廊道长度为76.29km,一般核心区面积为10.98km2,孤岛面积为0.06km2㊂4㊀讨论本研究基于生态源地识别一阻力面构建一生态廊道构建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厦门市的陆域生态安全格局㊂‘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的生态修复项目分布图也是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进行识别的㊂何子张等对‘计划“所采用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和结果进行了介绍[31]㊂通过对比可知本研究与‘计划“所识别的生态源地较为一致,但也存在些许不同:(1)‘计划“所识别的生态源地面积明显大于本研究的识别结果,特别是西北部的生态源地,‘计划“的识别结果范围更广,斑块整体性更好㊂主要原因在于‘计划“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为 三调 数据,数据更加真实可信㊂此外,‘计划“将耕地纳为生态源地,而本研究则将耕地视为背景未进行分析㊂前景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出适宜生物栖息和活动的区域,多数学者在进行前景分析时也大多选择生态功能较好且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32 33],耕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一般不作考虑㊂(2)‘计划“兼顾了陆域和海域,本研究因数据获取有限,且海域与陆域评价方法不同,因此未考虑海域范围㊂(3)‘计划“将风景名胜区㊁自然保护区㊁生态红线区等直接识别为生态源地,而根据本研究的分析,鼓浪屿不属于生态系统服务中度及以上重要区域,因此未列为生态源地㊂在生态阻力面构建过程中,‘计划“所构建的生态阻力面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阻力系数较为均等㊂本研究为进一步识别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各生态阻力系数的差异,以HSI修正生态阻力面㊂相比单一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HSI综合考虑了夜间灯光数据和NDVI数据,可弥补夜间灯光指数过度饱和的缺陷,更能精细地刻画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修正效果更好[34 35]㊂因生态源地和生态阻力面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本研究和‘计划“基于MCR模型构建的生态廊道也有所不同,但生态廊道的走向大致相同,且本研究所识别的生态廊道既包含了‘计划“基于MCR模型所构建的潜在生态廊道,也包括部分山脊廊道,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生态廊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㊂本研究虽然构建了生态廊道,但因各生态要素对生态廊道的宽度要求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定标准㊂因此,本研究未对生态廊道的宽度做进一步分析,今后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㊂厦门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海域也占据一定的面积,本研究仅考虑陆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统筹考虑陆域和海域,更加全面地构建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㊂5㊀结论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MSPA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兼顾了生态功能和结构,定量分析的3922㊀6期㊀㊀㊀李倩瑜㊀等: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㊀。

《2024年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对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与解析》范文

《2024年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对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与解析》范文

《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对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与解析》篇一一、引言在建筑学领域,类型学研究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加深,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为类型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与解析,探讨广义建筑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广义建筑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广义建筑类型学是一种以类型学方法为基础,对建筑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强调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视角,对建筑形态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剖析。

这种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三、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一)功能主义与现代主义建筑形态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重要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建筑形态注重功能性和理性设计,追求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其中,功能主义建筑以实用为主导,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现代主义建筑则以创新为核心,追求建筑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二)后现代主义与地域性建筑形态后现代主义和地域性建筑形态是当代西方建筑的另一重要类型。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历史、文化和符号的融入;地域性建筑则以地域文化和环境为出发点,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

四、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类型学解析(一)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当代西方建筑形态在形式与功能上呈现出紧密的结合。

设计师在追求创新和美观的同时,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例如,许多商业建筑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还考虑了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形成了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西方建筑形态在技术上呈现出极高的创新性。

许多建筑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例如,采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计的建筑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及其特点分析------- 上海近代法租界城市形态的塑造一摘要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汲取古今中外重要的城市形态的丰富理论和经验,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位置生态学城市意象相互关系三城市形态概念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形态”,英文为“Morphology”,来源于希腊语言Morphe(形)和Logos (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因而有的学者将城市形态概括为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

武进将它进一步论述为:“由结构、形状和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美国著名的城市学专家凯文·林奇则从城市形态的运作机制出发,提出任何一般的城市形态理论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强调指出,城市形态“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城市形态形而上的概括。

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

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

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四城市形态理论追溯城市形态理论最早产生于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浅谈建筑类型学分析

浅谈建筑类型学分析

浅谈建筑类型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艺术类型学的进一步探讨,深化人们对建筑艺术类型学的认识,进而运用类型学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并对现在以及未来的中国建筑艺术提出理论分析,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新时代建筑艺术的前进。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理论分析引言:我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这种文化在历史中沉淀,并存在于我们的城市和建筑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同时,传统文化如何创新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每一位中国的建设者和设计者。

几十年来,我们提倡过、批评过,也肯定过、否定过。

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广博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也将走上类型学这条道路?让类型学在关于继承和创新的争论上提出科学的信息。

1.建筑类型学的概念1.1类型选择以类型选择为依据的类型学的设计必须依据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1.2类型处理首先是对已选取的类型进行几何简化还原,这是可以直接运功用在具体的建筑刑事处理上的。

同时,为了避免单调我们可以进行类型转换研究。

1.3类型学与城市形态类型的选择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类型的处理取得城市形态的连续。

城市的最终形态是建筑和建筑群,而建筑和建筑群之间的关系则要由类型与形态的研究来联系。

到目前为止,对建筑类型学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但是简单的说类型学就是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

建筑类型学为人们认识建筑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因此,类型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

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于多样性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原理建筑学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

类型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又不只是方法论,还以一定的哲学观为依托。

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建 筑理论 与 设计
囝四圈 』
类型学在 建筑设 计 中的运用和影 响
摘要: 当代 建 筑 设 计形 式 的 国 际化使 得 建 筑缺 少 了应 有 的特 色, 类型 学 的 出现 可 以很 好 的解 决这 一 问题, 关 注地 域 性 与人 情 化 找 到 生于 环境 的建 筑 , 发 现 建 筑 的历 史性 与场 所 性, 是 建 筑的 设计 形 式更加 丰 富。 关 键词 : 类 型学 地 域性 历 史性 国际化


类 型是 历 史文 化 的延 续表 现
二、 典 型 案例
莫 奈 奥认 为 , 如 果 不源 于历 史源 于 传统 , 要 建 立 一个 保证 人 类 可 持续 发 展 的 文化 是不 可 能 的 。 在《 有 关 类 型学 》 一 文 中写 出 : “ 对 于科 特 米瑞 的那个 时 刻 的 隐喻 性 的联 系 。 换句话蜕, 类 型解 释 了建筑 背 后 的原 因 , 而 这个 原 因从 占 至 今都 没 有 变化 。类 型通过 它 的连 续性 来 强化 那 永恒 的最初 时刻 , 在 那一 时 刻里 , 形 式 和实 物 本质 问 的联 系 被 人们 所 理 解 , 并且 , 从古至今 , 每 一个 建 筑
言。
第 四章

类型 学在建 筑设 计 中表现 出的场所性 历史 性

场 所性 、 历 史性
类型学理论的特征是阐述了建筑的城市型,它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 认 为 城市 构 成 了建筑 存 在的 场所 , 而建 筑 是构 成 的 片段 , 作为 城市 有 机 阿尔 多 . 罗西 为代 表 的新 理 性 主 义设 计 方 法 , 关注 着 历史 与场 所 , 这种 设 中心 , 任 何 建筑 的 创作 都 不 应该 脱 离 其 母体 , 应 当与城 市 现 存 空 间形 态 计 方 法 以类 型 学 为核 心 , 提 出来 源 原 型 , 超越原型 , 最 终 达 到 历 史 与现 实 , 个 体 的部 分 , 人 与 社会 , 特殊 与 普遍 的 结合 。 相 结 合 。类 型学 的最 终 目的 是要 以类 型 的处 理取 得 城 市形 态 的连 续 , 类 型 思 想将城市形体环境的秩序结构作为具有意义的实体来感知 , 它是城市形体环 第 二章 建筑 类型 学 的一些 观点 境组 织 的法 则 , 这 种法 则 不是 认为 规 定 的 , 是在 城市 历史 发 展 中 自然形成 的。

urban_network_analysis_与空间句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urban_network_analysis_与空间句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urban network analysis 与空间句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在迅速增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空间结构,Urban Network Analysis(城市网络分析)和空间句法(Spatial Syntax)作为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涌现出来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Urban Network Analysis 是一种定量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它通过识别和分析交通网络、轨道系统、社交网络等在城市中形成的各种联系与关联,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内部的连接模式、节点重要性以及整体流动性。

而空间句法是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和其对社会行为影响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物、街区、道路等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他们对行人活动和互动产生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urban network analysis 和空间句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深入探讨Urban Network Analysis 的定义、概念以及相关方法工具和应用领域;然后详细介绍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与模型以及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urban network analysis 和空间句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和应用案例,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文章将总结研究发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除了引言部分外,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Urban Network Analysis 的定义与概念、研究方法与工具以及应用领域;第三部分将着重讨论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与模型以及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第四部分将探讨urban network analysis 与空间句法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作用原理、应用案例分析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本文内容并展望urban network analysis 和空间句法未来发展的方向。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等多学科的交叉作用下,运用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国外城市群的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积累和成果。

(一)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出版了题为《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论著,针对当时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问题,提出关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的设想,后被称作“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裘丽岚摘 要:本文对城市群的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做了概括性的回顾和梳理。

重点叙述了国外的圈层结构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规划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大都市带理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国内的点轴系统理论和双核(港城)模式,还对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城市群 理论 实践【中图分类号】K90目前,联合国人类聚落中心将城市聚集区(Urban Agglomeration)用作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是指一群密集、连续的城镇所形成的人口居住区。

现在城市群的英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8)的定义,城市群(Agglomera-tion)是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国外城市群理论综述在地理、人口、交通、社会、经济、政治【基金项目】成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1年项目《成都平原城市群产业分工转移和空间布局协调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SR11-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年项目《成都平原城市群功能结构及区际协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SZYQN17。

类型学视角下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

类型学视角下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

类型学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建筑形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摘要:行政办公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类型,它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等变化息息相关,集中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和风貌,其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应体现当地的本土文化和特色。

而当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界限,建筑的地域性越来越模糊,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与商品化致使地方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我们看到大同小异的街道和广场,人们奔走在相似的城市中,城市的整体地域风貌和特色愈发消失和隐没。

关键词:建筑设计;类型学视角;行政办公楼;形体表达;设计理念;空间形态;色彩配置1引言行政办公建筑是从古延续至今的一种特殊建筑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行政办公建筑几乎与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同步。

它的发展过程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等变化息息相关;它的建筑形态也因所处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民俗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设计原则建筑记载着城市的记忆,它是联系传统与现代的载体,反映着城市的历史。

罗西提出城市能够分解成其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他坚持城市应该从历史的和社会文化意义的角度进行研究。

对于城市建筑,罗西发展了三个不同的概念:①城市发展有个时间尺度;②城市有某种空间延续性;③在城市环境中有一些具有特别性质的主要因素,它们有能力加速或延缓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双重进程的产物:一是为制造城市建筑的短暂时间标志,二是城市的”持久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城市中的集体和单体建筑体施加影响。

罗西认为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表达了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在时间进程中,对变化着的理想和观念做出反应。

这样城市设计意义只有通过其地理、文化和历史文脉方能理解辩识。

建筑类型学需要宏观上整体考虑城市与建筑、环境、及与传统、现代之间的关系。

概括起来就是:①城市和建筑同构的整体观;②传统与现代联系的历史观;③城市、建筑和自然合一的生态观。

类型学视角下的城市建筑形态设计需要从城市尺度上把握行政办公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空间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类型学的阐述

城市类型学的阐述

建筑类型学的阐述什么是城市类型学,似乎是一个模糊而又难以定义的名词,甚至偏于哲学思想,但既然有人提出这个论点,就说明建筑学又多了一个新的理论发展方向,经过几代建筑人对于建筑类型这一名词的阐述,大致完善了这一理论的具体解释。

后面我们就要说到几位著名建筑师对于建筑类型学的理解,希望对于学习建筑学的学生能有一点启发性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融入此类思想,让我们的建筑更加多变。

著名建筑理论学家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阐述了建筑类型学这一观点,书中写到类型不是指被精确复制或模仿的形象,也不是一种作为原则规则的元素,从实际制作角度看,原型是一种被依样复制的物体,而类型则正好相反,人们根据它去构想出完全不同的作品。

原型中的一切是精确和给定的,而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却多少是模糊的。

我们因此看到,对类型的模仿需要情感和精神。

他还说到:一切发明创造尽管在以后会出现变化,但却始终明确保留和表现了自身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讨论是为了明确地认识以隐喻形式出现在许多研究之中的类型一词的含义,同时也想指出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类型不是原型而被忽视,二是把原型那种对应复制的严格性强加给类型。

在建筑中有一种扮演自身角色的元素,它不是建筑实体所要服从的元素,而是存在于原型之中的某种东西。

这就是规则,建筑的组织原则。

事实上,这个原则可以认为是永恒的。

这种观点的前提是视建筑为一种结构,而建筑物本身可以表现和揭示这种结构。

这个永恒的原则可以称为典型元素,或简称为类型,它存在于所有的建筑物中。

类型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物加以研究。

类型学因而称为分析建筑的要素,也是分析城市建筑物的要素。

类型学所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

但它却与技术、功能、风格以及建筑物的集合特征和个性有着某种辩证的关系。

例如集中式布局显然是宗教建筑中一种固定不变的类型,尽管如此,每当人们选定集中式布局后,教堂建筑的功能与建造技术,以及参与教堂活动的集体便会相互影响和作用。

建筑类型学研究

建筑类型学研究

建筑类型学研究一、本文概述《建筑类型学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建筑类型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理论,其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索建筑形式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为建筑设计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型和模式。

本文将首先回顾建筑类型学的发展历程,梳理其重要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启示和影响。

文章还将讨论建筑类型学在当代建筑语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的建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建筑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深入探索建筑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基本理论主要围绕“类型”这一概念展开。

类型,作为普遍存在的抽象概念,是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在建筑领域,类型不仅指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更涵盖了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建筑类型学的基本理论主张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筑类型的形成、演变和传承。

它强调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因此,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包括形式分析、功能分析和空间分析,还涉及文化分析、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

在建筑类型学看来,建筑类型是经过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类型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这种演变并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模仿或复制,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变革和创新。

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中,建筑师需要深入理解建筑类型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把握其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既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又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建筑类型学的基本理论是一种基于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揭示建筑类型的本质特征和演变规律,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建筑类型学的历史演变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深入探索建筑本质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论,其历史演变可追溯至古代的建筑实践与哲学思想,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逐渐丰富和发展。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是一部对空间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将空间与社会、历史紧密地在一起,深化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

列斐伏尔将空间视为社会的产物,强调了空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他认为,空间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是被社会和历史所建构的。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西方认识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将空间视为一种静态的、无限的、无属性的存在。

列斐伏尔则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建构性,使我们重新审视空间的社会意义。

列斐伏尔通过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

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社会和历史的反映,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将空间视为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社会和历史得以相互影响和作用。

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概念,强调了社会——历史——空间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一观点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独创性,也为后来的空间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

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以及空间与社会和历史的相互关系。

这种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和历史的脉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我们的空间。

在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中,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社会空间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空间、生产、空间、限制、历史、社会、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空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古代的村庄到现代的城市,人类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空间。

然而,列斐伏尔指出,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空间的塑造,而是社会空间的生产。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视角下住区研究的启示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视角下住区研究的启示

【 关键词 】 康 泽恩 ; 城 市形态学 ; 住 区; 形态特征 ; 塑造者
【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9 8 4 .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0 前 言
我 国对 住 区( 住 宅 区) 的定 义 是住 宅 、 公建 、 道 路
上 拥有 着更 高 的统 一 性 , 表 现 出均 质 和 紧 凑 的 空 间 特 征 。在这 种认 知 下 , 形 态 学 学 者 发 现 了住 区更 多 的物质 空 间特 征 , 及 其 与 社会 经 济 的对 应 关 系 。本 文将介 绍这 些研 究 成 果 , 希 望 藉 此 总 结 出 一些 有益 于我 国城镇 住 区研 究 的启示 。
和绿地 等要素 , 通 过 一 定规 划结 构 组织 起 来 的 , 相对
独立 的各 种类 型与 规 模 的生 活 居 住 用 地 的统 称 ‘ 。 而且 , 住 区是居 民 间邻 里交 往 的 主要 空 间载 体 , 具 有
重要 的社 会意义 。然而 , 住 区作为 人类 聚 居 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其本 身 会有 更 复 杂 的特 征 。在城 镇 中 , 由
a r y s t i a n @ s c a t . e d u . C n
C o m p l e x ) 。在 空 间层 面 上 , 地 平 面 会 以 形 态 框 架
(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F r a m e ) 形 式约束 着 建筑 类 型 , 而 建筑 类 型也 会制 约着 建 筑 的功 能 用 途 。在 时 间层 面 上 , 早 期形 成 的形态 更 会 约 束 着 新 的形 态 , 通 过对 比研 究 就能 找 到前 者 的“ 痕迹 ” 。 在 这种研究框 架 的基础 上 , 形态学 学者 展开更 为

大学社会学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社会学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61)

大学社会学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61)1.[单选题]社会保障属于( ),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A)分配范畴B)再分配范畴C)公共范畴D)生产力范畴答案:A解析:2.[单选题]涂尔干(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事实B)社会行动C)社会规范D)社会问题答案:A解析:3.[单选题]( )也叫成就角色,指依赖社会成员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开放性角色答案:B解析:4.[单选题]通过对市容卫生的观察,来侧面了解人们的精神风貌,属于()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参与观察D)非参与观察答案:D解析:5.[单选题]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 】A)散村和乡镇B)散村和集村C)乡镇和村落D)集村和乡镇6.[单选题]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的社会学家是( )A)斯宾塞B)涂尔干C)韦伯D)孔德答案:A解析:7.[单选题]孔德主张应当用( )的方法来研宄人类社会。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辩证方法D)历史法答案:B解析:8.[单选题]战国思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始终说”最早见于()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吕氏春秋》答案:D解析:9.[单选题]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的支柱”的是A)问卷B)实地调查C)分析D)询问答案:A解析:10.[单选题]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答案:A11.[单选题]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A)3大类B)4大类C)5大类D)6大类答案:A解析:12.[单选题]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下列属于学龄初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是( )A)与同性朋友建立浓厚的友谊B)获得亲密感C)避免孤独D)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语言学习的过渡答案:D解析:13.[单选题]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对当代社会的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 p177上A)芝加哥学派B)牛津学派C)冲突学派D)功能学派答案:A解析:14.[单选题]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 特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ven
a new

cily elemsnls fo
lypomorphologtaIstudyofChinese alanofthe
speci“eilydIheChInes删em
ciJieswilh…{dbr
lhe
方形态学和粪型学部把形态的历史演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它 们在欧洲的应用证明形意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和历史有若 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证明膨巷粪型学的方法是否可以僻决中国 城市面I临的问题首先有必要建立针对中国城市的形态类型学 的方法论为实践铺平道路本文首先将简略讨论西方形态学 粪型学以及缘含的形态类型学的理论依据和在中国的发展不足 重点解释在西方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一个适台中国城市研究和 对城市设计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框架展示这个新方法的优点和 适应性 并提倡把该框架运用到城市设计实践中去
Chinese cilia5 and benefits urban design p∞ctiee sign controlandmanagemeRl
KEYWORDS/Typomo rphology,MethOdolOgy,Cultural
Identily,U rban Design
2西方形态学,类型学和综合的形态类型学 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地理学科英国城市形巷学是派基 于康泽恩(Conzen)的理论和研究建立起米靡洚恩通过对英国 很多小城镇城市肌理发展演变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偏 重{8c念和分析的方法和术语例如他认为对于形巷的分析要包 括3个主要的对象规划平面(town plan)“建筑脬枣(building form)和土地使用(1and utilizationl他还提出了很多关于形枣现 蒙的定义 形态区域(mo rphologIcal reglon) 形态框架
CITY
STUDIES城市研究I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 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
陈飞
擅●/}自目前日*”夺女■学4镕&十目的&用i 接月拯口方日究方§以“a提m+*≈中目#m 的“的*i《*l;*A《*H*^《§女■{Ⅱ* 为基Ⅻ《&十目#¥的m患扮威特^■被舟f% 导÷目#自竣H口lf拉“∞#m管4 关键目/#m形§娄■学日究方*女m特ⅡH
居民的生产生;i有积极的影响继承自己的传统是居民的自觉 行为第二传统形态是对地域特定地貌气候材料和技术 的最好响应因此是最其有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形态第三 传统形悫作为一种建筑语言代表了地域文化和居民的社会价
值 然而传统不是个静态的系统
在传统的中
而是个交化曲过稃

架2,i为城市形巷的发展根本中国古代的建城思想对于街道 网络有着严格的控制街道的宽窄压映看使用者的社会等级 锚道不仅为城市解决空通的问题而Ⅱ容纳7人们的日常生活 商业和休闲活动成为人与^交往的场所之一街区

个要豪这7大要素的单体在同一尺度下的相互关系祁与上~ 层级要素单体之间的包台关系组成了中国城市的复杂系统按 照城市形态类型学的理论太尺度下的要素比小尺度的要幕更 加难以发生变化伊』如建筑类型总是}E街区类型变化的仕。但 正因为变化速度的不一致使城市形态的总体演化成为一个连 环发展的过程 由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作用力共同推动形痊的变化 通常不是匀质的在历史上某些时间点某种或者某几种作用 力促进了城市形态发生快速巨大的变化从速些时间点就可以 把整个城市形老的发展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普遍来说中国 城市从产生到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总体变化缓慢城市多 有防御的城墙和反映传统的自然观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筑和街 道从19世纪晚期开始中国城市大都开始受到西方影响开 始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改造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全国范围的 建造活动大多遵循了苏维埃共产社会主义的思潮影响出现单 位大院等巨型封匍街区再到1978年改革开放审国城市形态 受经济力量的影响开始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当 然每个城市的形态变化时间段都或多或少有新不同应该根 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划分。 4.3地图分析和形态区域(Plan Region) 在城市形态学理论中
(mo巾bological frame)城市边缘带(fringe belt)等,这些概念 和方击被证明对欧洲城市形态构成和发展的解读十分有效并 为城市将来的历史保护规划和景观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这 一学派近年来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该学派的英国学 者怀特汉德教授亲自对中国古城形态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 另一方面很多中国学者棱派往英国学习直接参与该理论的发 展和实践活动但目前为止研究还处在照搬形态学的方法阶 段对中国城市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未涉及
非常有效而船读结果又对界定城市僳护区针埘不同保护区 制定特定保护策略以殛景观管理有现文意义1“但这些都未 在中国城市中得到证明打档保护传统的口号类型学的方法 矗国内成为创造商业价值的手段而忽视传统区域社会关系的 延续使很多建筑有着传统的表皮却失去T内在的价值”。为 了中国城市能在囊正尊重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保持住文化 特征使形忽类型学的理论能够直接作用到城市设计实践中 笔者提出了这个新的研究框架它不是对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否 定而是对其方法论的改造和对中国城市现实状况的适应
如何建立靳形态与传统形态的联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西
scho胁workOnme
effhe r replicat Jons

hilhe帅am
or
based oninsufficient unde
standing ofItaliantypology.This pape rproposes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Typological
Morphological School或
者ConzenianSch001)的理论被逐渐传^中国“4随蔷第16届 国际城市形态论坛(InternationalSeminaronUrban Forrn)2009 年9月在广州召开更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这个西方理论在中国 的解读和运用其代表有怀特汉德教授(Jeremy Whitehand)和 答凯博士为主的研究小组运用城市形态学方法对平堰古城i 1广 州和北京的形鸯研究东南大学段进教授”c主编的《国外城市形 老学概论》的出版发行.还有意大利类型学瓣的重要学术著作 和论文的译著即将面世”.这些学术活动无疑将推动西方形恋学 和类型学对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影响但是西方理论是否可以 直接在中国运用以厦运用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近30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剧中国城市发 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传统建筑的大量折除和毫无地域特征的 新建筑广泛出现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城逐渐失去了自身的文化 特征地域z间逐渐趋同。如何在快速发展中继承传统的精华
潮文化来源于传统中人们特定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以传 统是文化立足的基石也是文化特异性的保障保护和缝承好一 个地域的传统可以使当地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控到自己的位 置使居民拭到自己的文化定位保护和继承传统的必要性体 现在3十方面第一传统已经浑浑植根干居民的集体记忆 (collective
memo ry】中对自己的传统和传统形态的深女I理解对
4 I
7十城市要?l(Seven Elements) 为了使形恋分析更有针对性中国传统城市作为一个形台
的整体由7大要亲组成城市总平面天际线街道踊持和街 道街区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和住宅这7大要雾不仪在中 国城市里r泛存在而且在城市形态的研究中经常出现7大要 素的提出与中国箕他学者提出的城市构威要豪有差异但并不矛 盾譬如武进提出城市空间系统由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
面为第一大研究要素另外城市天际线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向 外界展示了区域居民的社会价擅是城市的标志之一。17 街道天际线的建筑屋堪被称为建筑的第5立面 国城市中其象征蔷建筑的社会等级 街道网络和街道也是城市开,恋的重要组威部分西方学者 对于街道网络类型的研究旱在维特篙威的时代已蛙开姑到现 在已经是硕果掣累””街道系坑梭中国学者称为城市的骨 组成
3传统和城市文化特征 传统对于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20世纪末期反对现代主 义的;&湖中得以强调出现了传统主义(Iraditionalism)自3地域主
义(regionalism.critical regionalism)等诸多注重传统交脉的思
用地和发展轴构成”岍这个差异是为了适应城市形态类型学中
对形恋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要求这个将在下一小节详连 城市总平面记录了城市的重要信息如区位地理条件太 小形状轴线城市建成区街区分界建筑体量以及功能 分布这些信息对于凸显和维护城市特色不可或缺城市形巷 学把城市规划平面作为最土要的于,析对象而传统古城平面中 记录的中国城市与自然环瑰的差系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社舍礼 制和哲学的发展高度有 些还具有象征意义所斟城市总平
in orderIO
Sustainlhe cuiluqIidentilyofChineseI radilional cities and the
newf…o^cancreIequa rity urban spaces The paper arguesthat beappliedlo va rioustraditional de
万方数据
城市研究CITY STUDIES
基于19世纪早期理性主义的类掣学受到意大利建筑师和 学者的关注并南卢斤发展1950年代以后意走利学者穆拉托瑞
(Murato ri)和他的助手卡尼基亚(Caniggia)建立了意大利粪型学 派9J。这学派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学士要建i在对意太利古城缓
护区威为失去社会活力的孤岛如何在醍订中反映与维护当地 传统又顺应变化是形志类型学枉中国的一个发展方向
块在传统西方城市中扮演若基本空间蛆织单元的角色城市形 盘学和类型学都把街区作为主要的研究埘象是理解建筑形态 和城市总体彤卷的个媒介舒B在自国传统城市中也早就形 威从严格按照礼刮规划的l坊到建国钥期出现的封闭的单
万方数据
位大院都是中国城市形态中根独特的街区。 城市公共空间在西方城韦设计的众多理论中一直是被*注 的主体也是西方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很多传统的西方城 市之所以成为城市设计的典范都是因为它们奇尺度和谐人 性化美现且为多种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的公共空间虽然传 统中国城市中公共空间主要用来进行贸易活动且+分有限但 是后来根据』、们的需要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一十城市最有活 力的场所,在当代公共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对 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中国第一个建筑研究组织。营造学社建立雌来很多 学者的差注焦点都集中在古公共建筑之上传统的官式建筑通 循了一系刊严格的建造模式反映了每个朝代建筑的特点.对 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在20世纪晚辫得到重视。居住建筑被认为 畿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对自然的适应和奉土文 化的忠实载体,在当代城市中居住建筑也是数量最多规模 最大的组成部分粪型学的理论认为传统睦居的类型是最摹本 的建筑类型(BasicBuilding Types)嚣应该干以重视。 综上所速这7犬城市要亲普遍存在于中国城市中且在 中西方的形态研究中部占有一定的地位所瞳中国城市形态可 以看做是这7太要素的息台和相互作用对这7太要事演变的 研究便可以阐明整个城市彤态的历时演变另外对它们的设 计指导和控制也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