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训练题库之14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下面是一个古诗词的节选,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寒食生烟杨柳岸,杜鹃啼血湘江畔。

A. 春花秋月何时了B. 青山绿水继续跳动C. 红颜白发互相悲伤D. 人生自古谁无死答案:A解析:寒食、杨柳、杜鹃、湘江等诗句中的描写,与“春花秋月何时了”最为符合,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之情。

二、下面是一首作者不详的古诗,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青玉案前谁家子,十七八岁忍心儿。

A. 初恋的泪水曾洒过这里B. 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C. 高山流水思红颜,映日荷花别样鲜D. 谁无母夜叫门,是草萤还是萤答案:B解析:诗句中的“青玉案前”“子”和“忍心儿”等都是写青年少年的形象,与“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最为吻合,表达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三、下面是一首杜甫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A. 非关草泽无容客B. 出使持節振威翰C. 离亭宇照离宫,维扬州罗刹掉头冠D. 轩辕极,传圣绪,青冥梦觉曾无感。

答案:B解析:杜甫的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杜少府出使蜀州的情景,选项B“出使持節振威翰”恰当地表达了送别的主旨和祝愿。

四、下面是一首白居易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与太原汾阳龙王谢之有水仙辞见说良人我,即欲仙亦欲飞。

A. 红楼梦里才子佳人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C. 我自岂求王侯富贵D. 博古通今万卷书,雄图为与众人同答案:C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我自岂求王侯富贵”的主旨,选项C 最为贴切。

五、下面是一首李白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D解析:李白的这首诗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为开头,选项D 与之最为契合,抒发了春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诗词赏析训练题与答案

诗词赏析训练题与答案

诗词赏析训练题4.28目录一、《赤壁》训练题二、《归园田居》训练题三、《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训练题四、《行路难》训练题)五、《春望》训练题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训练题七、《饮酒(其五)》训练题八、《江城子密州出猎》训练题九、《渔家傲秋思》训练题十、《水调歌头》训练题十一、《渡荆门送别》训练题十二、《饮酒(其五)》训练题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训练题十四、《过零丁洋》训练题十五、《次北固山下》训练题十六、《归园田居(其三)》训练题十七、《春望》训练题十八、《观沧海》训练题十九、《归园田居(其三)》训练题二十、《武陵春》训练题二十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训练题二十二、《赤壁》训练题二十三、《水调歌头》训练题一、《赤壁》训练题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__ ____,后两句______,表现了_____ _________之气。

2、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1、兴感之由发议论感慨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这两句是说,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归园田居》训练题1、诗中形象描绘一天农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世间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三、《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训练题1、这是古代诗中的名篇,“酬”的意思是。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首联中的“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分别交代了作者被贬的,和,在这两句中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

3.前四句基调是,后四句是。

4.两个典故各指什么?表达什么感情?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古诗词鉴赏考点:考点一文学常识填空考点二划分朗读节奏考点三词句理解与赏析考点四意境与画面描绘考点五主旨与情感把握考点六写作方法分析考点七体会语言特点三、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

熟练记忆古诗词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诗词朗读节奏划分法。

诗词句子一般可按意义或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时要兼顾意义,不可把表达完整意思的词语生硬地划分开。

阅读方法解密:①四言诗一般是“二二”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②五言诗一般是“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划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七言诗还有很典型的“四三”式,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词句理解与赏析阅读方法解密:(1)理解词义、句意。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句子的含义。

(2)赏析词语。

①解释词语,中考侧重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应从词性、情感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

②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或作用。

③点出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怎样的情形等。

(3)赏析句子。

①准确指出句子用了何种手法:修辞的角度(如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对偶等),写景的角度(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结合语境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③点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给人怎样的启示、感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等。

【答题模板】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4.意境与画面描绘阅读方法解密:(1)可景物特点概括法:首先要整体感知写景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从诗句中找出能突出表现所写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来概括。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8.“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0“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1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附:参考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

关关和鸣的睢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文静美好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这四句诗以“雎鸠”相向和鸣起兴,引出男女相思之情,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2.“溯洄从之”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写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溯洄从之”是指道着水流去追寻心上人。

用了重章叠句(或反复)的手有回环往复的美感,表现了主人公不畏道路艰难,对思念的姑娘执着追求的精神。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箱。

古诗鉴赏练习及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练习及参考答案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⑴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⑵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4分)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1)这首诗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写出其中两种。

(4分)(2)颔联如何借月抒怀?(3分)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⑴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⑵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査慎行(清)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②缫,煮茧抽丝。

丝缫,即蚕丝。

(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白帝城③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谪居:贬官的地方。

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③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及答案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_________【参考答案】:12(1)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陆_________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答案:(1)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集附答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古诗词鉴赏题,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古诗词鉴赏,本文特准备了一套题集,并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每道题目,思考并作答。

答案解析部分会提供相应诗句的注解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之美。

题目一:《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唐代诗人。

2.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山河壮丽的美景。

而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寓意了人们对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向往和努力。

诗人通过叙述自然景色,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题目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之一。

2.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思乡之情。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投射在床前,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题目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题目要求:1.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简要解释每句诗的意境和寓意。

答案解析: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唐代诗人之一。

2.这首诗通过描绘原野上的草木生长情景,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大自然生命循环的规律,草木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

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生命的意志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渔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重点赏析:这首词“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两句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抒发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实例赏析:1.本词重点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古诗文赏析试题 (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赏析试题 (含参考答案)

古诗文赏析试题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江清月近人。

1. 补充完成诗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题目中“宿”的意思是___________3.诗中“客”是指_____________ “愁”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4. 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属于( )A. 五言绝句B. 五言律诗C. 七言绝句D. 古体诗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幕色的唐人五绝诗。

B. 诗人以舟泊幕宿抒发自己内心的羁旅之思。

C. “移舟泊烟渚”交代事件,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准备。

D. “江清月近人”写月亮很近,诗人的心情也就愉快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②。

1.这首诗所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晴的景象。

2.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和“乱”的妙处。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的妙处。

4.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 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5.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B. “黄河入海流”一句,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

C. “欲穷千里目”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望远,开阔视野的愿望。

D. “更上一层楼”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站在楼的最高层,准备下山。

答案:D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下列赏析正确的是()A. 诗人赞美了春雨的及时,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B. 诗人批评了春雨的不合时宜,表达了对春天的厌恶。

C.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无感,认为它无关紧要。

D.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厌恶,认为它破坏了春天的美景。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国破家亡4.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豪情。

答案:登高望远三、简答题5. 简述《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寂静景象,千山之中听不到鸟鸣,万径之上不见人迹。

这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下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营造了背景,突出了诗人孤独、清高的形象。

四、论述题6. 论述《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边塞将士的同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通过“秦时”和“汉时”两个时间节点,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边关的古老,同时也暗示了边关战事的频繁和持续。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9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杨继盛②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西曹月满幽人榻③,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④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①谳狱,审问案情。

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

②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③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

④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解答】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说法错误。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月色实写,星光虚写。

故选:C。

【点评】诗词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句子,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词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桂州腊夜戎昱①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错,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

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基调凄苦。

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

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白诗尾句“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写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既有对自然界风雨带给人的悲苦寒凉,也有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的忧虑,更有政治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古诗赏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是一些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供老师和学生参考。

试题一: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诗中的“鹳雀楼”是怎样的一座建筑物?2. 诗人要表达什么寓意?答案:1. “鹳雀楼”是一座在山上的高楼。

鹳是一种鸟,雀是小鸟的意思,因此鹳雀楼是比喻高楼。

2. 诗人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登高远望的情感,表达对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人类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试题二: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什么情境下写下这首诗?2. 诗人的思绪纷飞,他在念念思乡的同时,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答案:1. 诗人在夜晚,床前明月的光线下写下这首诗。

2. 除了思乡之外,诗人还感受到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试题三: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1. 诗人通过描绘原野上的草,表达了什么寓意?2. 古原草的生长和凋零与人生有何类似之处?答案:1. 诗人通过描绘原野上的草,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往复,一年四季轮回无穷,寓意着人类的生生不息。

2. 古原草的生长和凋零与人生的起伏和变迁相似,草的生长和枯萎象征着人生的成长和衰老,以及人类的来去无常。

这些试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并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艺术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诗歌的赏析,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哲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选择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春天的赞美B. 对国破家亡的哀痛C. 对自然的欣赏D. 对战争的厌恶(答案:B)三、判断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突破视野限制,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志向。

)五、赏析题1. 阅读以下古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景象,山中无鸟,路上无人,只有一位老翁在江上独自垂钓。

)(2)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自享受宁静与孤独的心境。

)六、创作题1. 根据你对《春夜喜雨》的理解,创作一首描写春雨的现代诗。

(答案:[学生创作的答案])七、连线题1. 将下列诗人与他们的作品进行连线。

A. 孟浩然 a. 《望岳》B. 杜甫 b. 《春夜喜雨》C. 王维 c. 《过故人庄》D. 李白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A-c, B-a, C-b, D-d)。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解析版)

第14练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诗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案】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古诗鉴赏与理解练习题

古诗鉴赏与理解练习题

古诗鉴赏与理解练习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古诗的鉴赏与理解,我们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以下是一些古诗鉴赏与理解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诗中的“疑”字用得好在哪里?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代的诗人。

2、“疑”字用得非常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恍惚中把地上的月光误以为是霜,表现了诗人旅居他乡时的孤独和寂寞。

3、整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诗中“花落知多少”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诗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啼叫声。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的画面。

2、“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3、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通俗易懂。

全诗四句,两两对仗,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中的“绝”“灭”二字有何作用?2、诗人塑造的“蓑笠翁”形象有何特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绝”“灭”二字写出了环境的极度寂静和寒冷,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冷的氛围。

2、“蓑笠翁”是一个孤独、坚毅的形象,他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体现了他的超脱和坚韧。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清高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无奈。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20篇(有答案)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20篇(有答案)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三、《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深度解读习题十四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深度解读习题十四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深度解读习题十四首含答案一、填空题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

答案:李白;诗人2.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

答案:王湾;诗人3. 《虽有嘉肴》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____也。

”的空缺处应填入“____”。

答案:美;味二、选择题4. 以下哪句诗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5. 以下哪句诗出自《次北固山下》?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 长安不见使人愁,只在东篱花下愁。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A三、简答题6. 请简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题思想。

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担忧和劝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政治理想。

7. 请简述《次北固山下》的意境特点。

答案:《次北固山下》描绘了作者在北固山下的旅行所见,诗中以壮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信心,意境宏大、开朗、清新。

四、解析题8. 请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把自己的忧愁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关心和问候随风传达到远方的友人王昌龄那里。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9. 请解析《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海上日出和江边春天的景象,寓意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诗人以自然景观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翻译题10. 请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直到那遥远的夜郎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赏析训练题库之14《观书有感》
(原作、译文、作家作品、赏析、主题、训练题库)
预习、听讲、复习、考试,有此题库,还愁什么?
初中语文课内及附录的诗歌赏析训练,一网打尽!
七年级上册课后附录诗歌赏析训练题库(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编者:诺言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

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作家作品】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婺源(今属江西)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弄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在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然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示,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主题】
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练习】
1.“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2.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人要心灵澄澈,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识的心得体会。

3.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方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答: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A.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澈,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

B.人们也用这两句话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C.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