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问题(不传播)

合集下载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龙勃罗梭: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

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3.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4.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5.转处: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违法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6.被害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7.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的时起起伏,波浪式的发展趋势。

8.犯罪高峰年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段。

9.犯罪暗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10.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11. 犯罪治安预防: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12. 犯罪后预防: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罚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正,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13.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刺激和暗示而发生类似的行为。

是研究人依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14.犯罪的时空条件: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
2、犯罪人
3、被害人
4、犯罪场
5、犯罪预测
6、犯罪预防
二、填空题。

1、犯罪学的基本特质是()
2、四因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犯罪的原因是由()、不良需要、社会环境和()构成。

3、()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

4、犯罪场的构成包括四种因素:时间因素、()、犯罪侵害对象和()
5、()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6、我国对法人犯罪的处罚实行()原则。

7、以侵害对象划分,暴力犯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为主要
侵害对象;一是以()为主要侵害对象。

8、我国处理犯罪的总方针是()
三、简答题。

1、犯罪学的任务有那些?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怎样?
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有那些?
4、惯犯的种类?
5、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四、论述题
试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1 犯罪学的作用?(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2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观点?(1)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我国法律学科中的独立学科,是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2)社会学观点 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而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是揭示犯罪原因和进行犯罪预防的根本方法与途径,犯罪学应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3)社会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法学和社会学这两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4)生物学观点 犯罪学视为生物学的一部分(5)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观点 犯罪学是一门以危害社会行为的现象,原因,控制的整体过程为对象,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的综合科学.3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区别(1)性质的区别 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学科,他以刑法规范为依据,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和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犯罪学是一门事实性或陈述性的学科,他着眼于犯罪的动态过程从犯罪事实解释犯罪原因及防控的对策和方法(2)内容的区别 两门学科研究犯罪行为的外延不同,行法学研究刑事法律制定的犯罪,犯罪学研究一切事实上的犯罪。

在犯罪原因和防控对策方面,刑法学之研究刑事违法的原因和刑罚的对策。

犯罪学则研究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等广泛因素,在防控犯罪对策方面则强调针对上述原因的各种对策。

;(3)研究方法的区别 刑法学采用规范分析法 犯罪学则主要采用事实分析法即经验性研究方法 联系:(1)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刑法学研究所运用。

4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区别 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不同 形式政策学主要研究各种刑事政策,犯罪学则通过全面揭示犯罪原因研究制定各种防控犯罪社会政策内容较刑事政策学广泛 联系(1)二者所用的犯罪行为概念是一致的(2)犯罪学对于犯罪的认识是制定和实施政策及刑事政策研究的基础、5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区别(1)研究问题的区别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条件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等多种社会问题。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

犯罪学问答题1.P5犯罪学与刑法学在“犯罪观”上的了解和区别:(1)了解:两者互为基础。

犯罪学中的犯罪为刑法学的法定犯罪的确定奠定了基础,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对犯罪学所研究的犯罪的法律认可。

(2)区别: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比刑法学的要广,内涵比刑法学的更丰富。

犯罪学是以探讨犯罪发生及演变规律,寻求预防、减少犯罪途径为目的,因此,在研究范围上,犯罪学把以定罪量刑为目的的刑法学中的法定犯罪当做主要的犯罪典型形态,同时并不排除对与法定犯罪相接近的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研究。

犯罪学上的犯罪包括绝大多数法定犯罪,以及那些未被法定为犯罪但带有犯罪性的准犯罪行为和其他各种具有明显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第37页一三四点对古典犯罪学派的评价——进步意义: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罪刑法定不足: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狭隘的自由意志论;忽略犯罪的社会本质;片面的犯罪预防观。

实证犯罪学派:以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研究犯罪人,通过对其生理、心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考察来说明犯罪的因果关系,并探求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实证犯罪学派的评价——研究对象方面:从犯罪行为转向犯罪人研究方法方面:实证研究方法犯罪原因论方面:从自由意志论转向个体、自然、社会环境等多因素论犯罪预防论方面:主张社会预防;提倡个别化的犯罪对策3.P155~158农村社区的犯罪类型: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流氓、强奸犯罪;伤害、杀人、投毒犯罪;拐卖人口犯罪;农村干部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封建迷信活动。

农村社区特征与犯罪:地广人稀;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低;农村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市场经济建设对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民精神世界的影响。

城市社区与犯罪城市社区犯罪态势:我国城市的犯罪率高于农村,但属于农村人口的犯罪人占大多数。

城市社区特征影响犯罪:人口高度密集;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功利性强;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化严重;复杂的城市区位结构和空间环境结构,导致人流、物流规模大的地方或偏僻幽静的地方为犯罪提供条件和机会。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分名词解释: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10. 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1. 犯罪治安预防:即犯罪控制,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12. 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13. 犯罪的刑罚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简答:1.体系犯罪学的特性: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对的逻辑起点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位置;2.犯罪学的功用:1.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2.导向功能——指导形式政策;3.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3. 犯罪学研究的系统观两条法则:1.整体法则要求研究者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和全部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结构和功能2.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4. 古典犯罪学的预防犯罪思想: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5.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1.科际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2.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3.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4.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6. 犯罪现象的特性:1.直观性2.综合性3.因果性4.相关性5.饱和性7.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8被害人特征:1.被害性首要的、基本的、本质的特征,包括北海的倾向性、被害的受容性、被害的敏感性;2.互动性,包括四种模式:单向性的加害行为由犯罪人主导、单项诱发模式被害人的引诱、相向加害冲突模式、敌对变融洽模式;3.可责性:是指被害人因自身的某些原因,如轻佻、疏忽甚至引诱、挑衅、刺激和推动等态度与行为,而促使了被害的发生,从而对自身的被害负有一定的伦理或者法律责任,并应受到一定的谴责;书P125,重点内容,自己看清楚并理解9. 犯罪原因的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犯罪原因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对犯罪原因的主要认识:1.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现实的;2.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3.犯罪原因是一个过程;10. 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1.原生性2.间接性3.具象性11. 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特性:1.决定性2.普遍性3.系统性4.间接性5.可控制性12. 犯罪的个体原因的特性:1.综合性2.个体性3.终极原因性13.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1、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相同步的原理2.社会控制适度原理3.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4.成本——效益原理14. 社会预防的功能:1.社会建设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化功能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15.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1.人格的塑造和养成2.心理调节3.主观激励4.推动社会进步5.社会控制功能16. 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1.针对性2.专门性3.有效性17. 犯罪的技术预防手段:1.监测手段2.抗阻手段3.自救手段P380,要会区别这三种手段和相应的装置,也有可能出选择题论述:每套卷子,原因论与预防论各出一道题,要求答出:核心概念、要点及自己的展开论述原因论:1. 经济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02: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其中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给社会治安造成的威胁,是最主要的负面效应之一;首先,大量的流动中的人口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大量的人口流动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流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再次,大量的流动人口是犯罪分子犯罪后理想的藏身之处;因为这些原因,侦破难度也很大;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一方面是不正当的竞争引发的犯罪1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侵害他人权益;2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3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政策即地方保护主义4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5经营者利用广告户其他手段,进行虚假宣传6经营者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7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8经营者销售商平,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9经营者从事非法的有奖销售10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1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在于企业破产倒闭时,精神崩溃,抱怨对方,进而实施的犯罪,如焚烧对方厂房、民宅,有的伤害竞争对手,等等3.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2极端个人主义,为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4.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和漏洞:1经济管理中的漏洞2治安管理中的漏洞5.贫困与犯罪:城镇人口的失业导致的绝对贫困以及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相对贫困,与犯罪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己能展开说一些就行2. 政治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2:1.政治冲突与犯罪:最简单的说法是阶级斗争,是犯罪人与现存的政府、现行的法律有矛盾而谋求另一个政府或国家与以取代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1权力过于集中2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3权力行使缺乏监督,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包括,党内监督有时难以真正到位、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主动性不强、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群众监督难以形成合力;4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理顺,即党的纪检部门、政府的监察部门和人民检察院的三家协作体质尚未理顺5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其主要包括,一、干部选用机制仍沿用委任制,本质要求是自上而下的对上负责,自上而下的任免;二、干部使用制度僵化,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三、干部任用考察漏洞多;四、干部提拔年龄界限过于严格;3. 教育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7:1.学校教育因素与犯罪:其包括,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2基础教育不够普及,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中小学生不正常的“择校热”,片面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是农村贫困地区居高不下的“辍学率”;3教育方式陈旧,一方面是教育内容脱离当今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陈旧,如体罚等;2.家庭教育的因素与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不当,1溺爱型,导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2虐待型,这极容易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诱发谎言,导致子女与父母的对立,或使孩子“破罐子破摔”,甘愿沉沦;3放任型,即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使孩子极易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染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且善于模仿,并且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家庭成员的影响;预防论:1. 综合治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重点,P310:1.模式的框架与特征:1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全社会的统一行动来预防犯罪2综合治理是一种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犯罪预防模式,它虽然也注意对具体的犯罪人、犯罪行为和微观环境的控制,但更注重对宏观环境的改造和社会自身的完善;3综合治理模式的提出和确立,是基于一种明确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对治理犯罪的乐观主义态度,因而它强调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预防犯罪姿态;2.模式的形成:11979年6月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较为清晰的综合治理思想21981年综合治理作为犯罪预防的方针和实践模式被明确提出;3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已经成熟;3.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法治原则4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4.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1是实行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专门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2综合治理委员会,是综合治理工作专门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并对同级政府以及党委负责;5.综合治理的力量体系:1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机关2地方党委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政协机关3国家政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武警部队、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监狱4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性自治组织5公民6.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1社会预防2心理预防3治安预防4刑罚预防2.“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德国,重点,P325,为什么:1.与刑法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社会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和治本措施;它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社会原因与条件,而不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事后惩罚和强制;2.社会预防力图把犯罪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化解于社会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与刑罚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无需额外投入,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效益更优;3. 犯罪的刑罚预防重点,出大题,P390:1.概念: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主要理解:1主体是专门的国家机关2工具是刑罚3对象包括犯了罪的人和没犯罪的人4目标是遏止犯罪和防止犯罪再发生2.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达刑法的禁令,规范公民行为2引导社会心理,制止犯罪冲动3减少再犯机遇,改善罪犯心理;3.刑罚功能的局限性:1受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限制2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灭犯罪3刑罚只能对受它影响的人产生预防犯罪的功效,不能对所有人有用;4刑罚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具体人对刑罚的认识;4.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1明示刑罚适用的对象2具体适用裁量刑罚3实际执行刑罚5.影响刑罚预防效果的因素就在书P396,自己看一下具体内容:1刑法规定的不合理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2刑罚适用中的不公平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3刑罚执行中的某些弊端也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6.刑罚预防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刑罚适用的必然性2刑罚适用的及时性3刑罚适用的教育性7.对犯罪人的矫治:P401,自己看综合论述:自己自由发挥,可能关于犯罪学、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其他给的重点:有可能是选择题或论述题,最好看一遍,能记住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了解2.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及着作:自己看书P27,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贝卡利亚意大利、犯罪学之父论犯罪与刑罚2.边沁英国道德与立法原理宪法论司法证据原理,最大贡献之一:监狱设计,圆形开放式监狱3.费尔巴哈德国、近代刑法学之祖、哲学费尔巴哈的父亲3.实证犯罪学派代表人物:自己看书P30,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龙勃罗梭意大利犯罪人论,其主要观点:1天生犯罪人理论2罪犯控制理论2.菲力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其主要观点:1三因素说: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犯罪饱和法则3犯罪控制理论4刑罚替代措施的概念3.加罗法洛意大利其主要观点:1犯罪类型包括自然犯罪真正的犯罪和法定犯罪不是真正的犯罪2自然犯罪的原因是心理或道德方面的异常4.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2.犯罪原因论的差异3.刑事责任论的差异4.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5.刑罚目的论的差异5.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要能区别1和2,并能简单陈述理论,书P371.社会结构理论:1文化冲突理论 2紧张理论 3亚文化理论 4社会生态学理论 5激进派犯罪学1、2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社会化过程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2社会控制理论3标签理论4整合理论其中1、3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6.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重点,书P46,7.犯罪学现象的内容:1.犯罪状况2.犯罪特点3.犯罪规律重点为2、3,要会别并简单陈述8.犯罪现象的状况1.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1新犯罪形态:白领犯罪、环境犯罪、智能犯罪、游戏型犯罪、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犯罪2犯罪人构成: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率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女性犯罪比例上升、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升2.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书P88,看一遍,自己会说会区分9.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书P99,会自己简述10.被害现象:书P141,自己看一遍11.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P151,了解是什么,并会区分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在此互动模式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2.冲突模式,在此模式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3.被害人催化模式,由于被害人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犯罪,在此模式中,被害人负有相当程度的责任;4.斯德哥尔摩模式,在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12.第五章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自己看一遍,重点是第一节第二部分13.时间与犯罪:书P184,读一遍,了解就可以;14犯罪亚文化重点,P249:1.概念: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2.特征与功能:1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2联结性与同化功能3畸异性与自卫功能3.诸现象:1反社会意识2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3犯罪的非语言符号4犯罪技巧5罪犯特征6文身。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犯罪现象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原因分析B. 犯罪行为模式C. 犯罪者心理分析D. 犯罪者家庭背景答案:D3. 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惩罚犯罪者B. 预防犯罪C. 研究犯罪心理D. 制定法律答案:B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C5. 犯罪学中,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手段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A6.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有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7. 犯罪学理论中,强调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理论是()。

A. 经典理论B. 标签理论C. 社会控制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8.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依据()。

A. 预防措施的成本B. 预防措施的实施难度C. 预防措施的效果D. 预防措施的普及程度答案:C9.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行为的预测主要依据()。

A. 犯罪者的年龄B. 犯罪者的性别C.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D.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答案:D10.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无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犯罪者的基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治理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研究中,影响犯罪行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法律因素答案:ABC3. 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ABD4. 犯罪学理论中,以下哪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A. 标签理论B. 社会控制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经典理论答案:BC5.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学的鼻祖是(贝卡利亚阿)。

2.菲利是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犯罪原因最重要的理论是(B三因素犯罪论)。

3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 A.犯罪与刑罚>〉的诞生为标志.4.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的是(C.萨瑟兰)。

5.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犯法少年》中提出了(C。

亚文化)概念。

6.犯罪人类学的鼻祖是(C。

龙勃罗梭).7.犯罪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D.莫顿).8.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

门德尔松).9.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犯罪,以(A。

政治犯罪)为主。

10.从根本上讲,犯罪的产生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A、犯罪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至四个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犯罪学历史上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龙勃罗梭C。

菲利D。

加罗法洛)。

2.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主要有(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C。

矛盾冲突理论D。

综合动因论。

3.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制(A。

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

治安预防D。

刑罚预防)。

4.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机关是(A。

党中央 B.全国人大常委会).5.犯罪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是由(B、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E、犯罪对策)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止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社会犯罪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3.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1956年发表的论文《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学科》为标志它是研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分类和法律地位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

《犯罪学》练习题二

《犯罪学》练习题二

《犯罪学》练习题二简答1、简述犯罪学犯罪分类结构。

(1)犯罪主体性质类型,基于主体性质的特殊特征,展开犯罪分类。

(2)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基于行为性质的特殊特征,包括行为方式、行为对象、行为附随情况等的特殊表现。

(3)犯罪特殊类型。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有哪些?(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2)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3)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预防和化解上狠下功夫3、财产犯罪的社会原因有哪些?(1)贫富差距,贫富差距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根源,是财产犯罪滋生的重要原因。

(2)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从社会问题的角度看,失业是犯罪滋长的重要诱因。

(3)文化冲突,现代文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和,以及在交流融和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突。

4、暴力犯罪的对策有哪些?(1)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2)发展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净化大众传媒,杜绝暴力渲染(4)加强社会帮教和人民调解等早期干预工作(5)加大打击力度,遏制严重暴力犯罪的发展势头(6)加强针对暴力犯罪人的预防(7)加强亲职教育,健全家庭功能(8)加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5、犯罪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哪些特征?6、犯罪现象的社会预测方法有哪些?7、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哪几种因素?8、针对性犯罪的对策有哪些?案例分析一题小东是一名外地来京打工的未成年人,初中没有毕业就步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北京找不到他希望的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后来,一位副食品商店的老板同情他的遭遇,让他在自己开的副食商店卖肉。

卖肉也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小东不是弄错斤两就是搞错肉的品种,给顾客造成了许多不便,影响了商店的生意,于是老板扣了他三个月的工资。

小东心里很不服气,一心想报复商店,拿回自己应得的工资。

一天深夜,在商店其他人都下班后,小东从商店后窗爬进来,凭着自己对商店的熟悉,迅速找到钱箱,偷走了里面积累的钱财,又顺手拿走了一些食品。

自考本科犯罪学试题

自考本科犯罪学试题

自考本科犯罪学试题以下是一篇关于自考本科犯罪学试题的答案,共计1000字。

试题一:请简述犯罪学的定义和目标。

答案: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规律以及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其目标是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探寻犯罪的原因和动机,并提出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犯罪学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结合法学、统计学等学科,通过对犯罪的分析和研究,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试题二:请简述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答案: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犯罪现象和行为,分析犯罪规律和特点。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模拟犯罪情境,研究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犯罪数据和被调查者的意见和看法。

对比法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犯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犯罪原因和规律。

犯罪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学方法论、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研究和犯罪学预防与控制。

犯罪学方法论主要研究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犯罪学理论主要研究犯罪的原因、动机和心理过程,包括经济学解释、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等。

犯罪学研究主要将犯罪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对犯罪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解读。

犯罪学预防与控制主要针对犯罪现象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刑事政策和刑事法律的制定和改革。

试题三:犯罪学与刑事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案:犯罪学和刑事学都是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控制的学科,但二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分析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主要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刑事学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刑事责任,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学领域。

其次,犯罪学强调对犯罪现象和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旨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刑事学强调对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和刑法制裁,重点在于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和法律程序。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犯罪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 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菲利 C .保罗·托皮纳尔 D.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预防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 )(p9)A.社会科学B.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p19)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5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p49)A.犯罪二原因论B. 犯罪三原因论C. 犯罪四原因论D. 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p51)A.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D )(p61)A.消失B.上升C.下降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p41)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p114)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着名的()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3.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 )(p63)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p114)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17. 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35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麻痹理论B.生活方式暴露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19.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岁阶段(p67)—25 —25 —25 —25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p232)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1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p265)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p260)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p51)A.被害人B.刑罚C.犯罪情境D.犯罪人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A.违法性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D.社会危害性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B)(p16)A.规范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C.概念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人类学B.生物学C.社会学D.心理学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A.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A )(p63)A.发案数B.立案数C.判决数D.绝对数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立案率B.破案率C.人犯率D.犯罪率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P3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思想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A.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C.复合性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40.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 B )(p256)A.惩治犯罪B.控制和减少犯罪C.消除犯罪诱因D.消除犯罪41.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D )(p49)A.刑罚个别化理论B.社会防卫论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D.犯罪三原因论42.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A.非必然的B.非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4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4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 )(p16)A.事实分析法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A.菲利B.托皮纳尔C.塔尔德D.加洛法罗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A.法律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D.刑罚59. 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动机B.情绪C.需要 D.性格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发案数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恒比数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D.基础作用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D.人格障碍的表现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着名学者()提出的观点A.野田鸠夫B.宫泽浩一C.小野正南D.宫本一雄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暴露理论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35 —35 —35 —35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D.重点预防71.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25 —25 —25 —25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82.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转化律8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8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87.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88.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99.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10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102.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等人创立的A.斯帕克思B.克劳福德C.亨德兰D.谢尔顿10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05.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106.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107.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着名的()A.文化冲突论B.标签论C.遏制论D.挫折攻击理论108.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不良行为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109.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于( )A.社会性的属性B.政治性的属性C.历史性的属性D.文化性的属性1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115.()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116.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12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长远措施121.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2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24.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26.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28.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A.法学观点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独立学科观点131.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13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36.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的着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40.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14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46.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151.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152.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1. 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A.思辩的研究方法B.经验的研究方法C.实证的研究方法D.辩证的研究方法 E.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3.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烟毒灾害B.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经济犯罪E.赌博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犯罪预防B.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预防为主原则B.人治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E.分散原则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C.犯罪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E.消极的心理状态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A.遏制论B.标签论C.中性化说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A.犯罪形式预测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13.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A.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B.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D.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A.时代背景的区别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 )【p65】A.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D.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E.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A.现实性B.示导性C.结果的可变性D.科学性E.复杂性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 )【p26】A.选题阶段B.研究设计阶段C.收集资料阶段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E.归档阶段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 BCDE )【p60】A.相对性B.历史性C.政治性D.社会性E.文化性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A.传染性B.违法性C.违规性D.社会性E.形式多样性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A.因素的释能性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C.因素的多重性D.因素的可变性E.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A.沉默B.激烈反抗C.顺应D.配合E.巧妙应对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 ACD )【p21】A.方法论B.社会调查法C.研究方式D.具体方法及技术E.基本步骤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BCE )【p38】A.托马斯·莫尔B.贝卡里亚C.边沁D.孟德斯鸠E.费尔巴哈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犯罪学试题

犯罪学试题

犯罪学试题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及犯罪控制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犯罪原因的探讨、犯罪预防的策略以及犯罪控制的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犯罪的定义在不同法域和学科中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根据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犯罪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

每种类型的犯罪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特征。

探讨犯罪原因,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上,犯罪者可能因为心理障碍、道德缺失、教育不足等原因而走向犯罪。

社会层面上,贫困、不平等、社会压力、文化冲突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犯罪的诱因。

此外,犯罪学还关注犯罪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群体的犯罪倾向性。

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有效的预防策略应当从源头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包括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减少贫困和不公;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社区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建立也是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

犯罪控制则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管理和惩罚。

这涉及到刑事司法系统的运作,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环节。

为了提高犯罪控制的效率和公正性,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犯罪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犯罪的原因和规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未来的犯罪学研究应当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和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犯罪形势的新挑战。

犯罪学复习题集锦

犯罪学复习题集锦

判断题一、1、犯罪学的体系是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系统的整体。

(R )2、《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边沁。

(W )3、白领犯罪是由杰出的美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教授提出的。

(R )4、1997年刑法修订后,将犯罪分为八大类。

(W )5、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

(R )6、我国的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

(W )7、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

(W )8、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

(W )9、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W )10、近代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一步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便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

(R )11、刑法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但它们的视角和重心不同。

(R )12、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R )13、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主张自由意志说。

(W )14、把染色体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R )15、早在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杰明·门德尔松应予被害人以适当补偿。

(R )16、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

(W )17、犯罪学在我国得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W )18、刑罚预防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W )19、刑罚规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

(W )20、风俗犯罪,即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犯罪行为,如贪污、盗窃等犯罪。

(W )答案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7、错误8、错误9、错误10、正确11、正确12、正确13、错误14、正确15、正确16、错误17、错误18、错误19、错误20、错误二、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与刑法学的概念一致。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一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一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犯罪类型2、犯罪动机3、业务过失犯罪4、犯罪行为5、预防犯罪6、青少年犯罪7、犯罪人8、社会帮教9、犯罪场10、被害人11、经济犯罪12、犯罪学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行为D、罪错行为E、过误行为F、不道德行为2、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A、暴力型犯罪B、淫乱型犯罪C、经济型犯罪D、政治型犯罪3、绝大多数犯罪都离不开的三大要素是()A、犯罪环境B、犯罪行为C、犯罪人D、被害人4、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感情结构特征是()A、情感的低级性B、情感的非社会性C、情感的变异和偏执性D、情感的丰富性5、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基本含义,主要明确了以下面的问题()A、领导问题B、力量问题C、手段问题D、对象问题E、目的问题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是()A、群众预防B、道德预防C、社会预防D、心理预防E、治安预防F、刑罚预防7、根据我国刑法,刑事惩罚包括的五种主刑是()A、剥夺政治权利B、管制C、拘役D、有期徒刑E、无期徒刑F、死刑8、我国暴力犯罪的类型是()A、危害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B、危害公共安全C、侵犯公民人身权利D、侵犯财产E、妨害社会管理F、妨害婚姻家庭9、业务过失犯罪的客观条件是()A、技术因素B、业务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C、业务活动规则和法规方面的因素D、其他客观因素10、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是()A、纠合性B、偶发性C、野蛮性D、反复性E、报复心理F、好奇性11、犯罪学与哪些学科有着紧密联系()A、刑法学B、犯罪心理学C、教育学D、伦理学12、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13、常见的犯罪人分类有()A、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B、初犯与再犯C、常态犯和精神病犯罪人D、暴力犯与智能犯E、男犯与女犯14、犯罪场的构成内容包含的因素是()A、时间因素B、空间因素C、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D、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15、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的最基本环节是()A、犯罪预测B、犯罪预防C、犯罪处理D、犯罪改造16、特殊学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教育()A、政治教育B、劳动教育C、文化教育D、技术教育17、累犯和惯犯实施的犯罪最多的是()A、诈骗罪B、盗窃罪C、流氓罪D、强奸罪18、产生暴力犯罪的心里动因是()A、反社会的动机B、满足穷奢极欲的动机C、报复的动机D、对暴力的模仿和情绪易于激动的动机19、处罚经济犯罪的原则是()A、综合治理的原则B、突出打击重点C、严格依法办事D、决不让经济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20、从行为特征上划分,女性流氓犯罪主要的类型是()A、享乐型B、淫乱性C、依附型D、报复型四、简答题1、在阶级社会里犯罪能否消灭?2、犯罪学的任务是什么?3、犯罪人利用被害人心理和行为的弱点作案有哪些情形?4、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犯罪预防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7、8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8、犯罪学研究再犯和累犯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犯罪的社会原因。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试题库犯罪学一、单项选择题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C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莫尔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C )A.3—5人组成B.3—7人组成C.3—9人组成D.3—6人组成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A.抑制犯罪动机B.抑制犯罪目的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C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 )A.改造B.教育C.挽救D.感化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B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B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D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C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C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15.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16.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 A )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社会控制论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 D )A.生理方面的因素B.心理方面的因素C.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D.个人方面的因素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C )A.向东北倾斜现象B.向西北倾斜现象C.向东南倾斜现象D.向西南倾斜现象19.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之后20.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 A )A.18—25岁B.25—35岁C.35—45岁D.45—60岁21.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D )A.60%B.70%C.80%D.90%22.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B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B.以警方统计为主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23.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恒比定律”( D )A.阿克斯B.安倍淳C.塔尔德D.阿道夫·雅克·科特勒24.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D )A.法学观点B.生物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25.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C )A.问卷法B.比较法C.统计法D.分析法26.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C )A.康德B.黑格尔C.贝卡利亚D.边沁27.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 C )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的诞生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的诞生28.被视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德洛D.保罗·费尔巴哈29.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B )A.加罗法洛B.菲利C.萨瑟兰D.弗洛伊德30.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D )A.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B.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C.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D.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二、多项选择题1.在体质生物学理论观点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BCD )A.天生犯罪论B.体格性格分型说C.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D.脑组织损伤说E.染色体畸变说2.依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特点的不同,犯罪调查可分为( ABCD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E.立体调查3.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有( ABC )A.比较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C.心理分析法D.观察分析法E.文献分析法4.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DE )A.财产犯罪B.暴力犯罪C.智能犯罪D.风俗犯罪E.破坏犯罪5.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是( ABD )A.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B.暴力发展向恶性化发展C.青少年犯罪增多D.新型犯罪不断出现E.集团犯罪突出6.现阶段,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弱化的因素有( CDE )A.静态管理B.动态管理C.城乡人口流动D.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E.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7.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DE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一般预防E.重点预防8.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E.临床诊断法9.80年代前,中国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 CE )A.成本论B.代价论C.残余论D.经济论E.外来论10.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 AB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D.生物学E.经济学1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ABCD )A.犯罪现象属性B.犯罪的基本状况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E.犯罪对策效果1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BCDE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C.发案数剧增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1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BCDE )A.犯罪预防B.犯罪学学科的发展C.治理犯罪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1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ADE )A.平等原则B.强制原则C.真诚原则D.区别对待原则E.联系实际原则1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BCE )A.实际效果B.平行性C.具体性D.抽象性E.操作性三、名词解释1.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行为的处罚D. 犯罪行为的统计分析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D. 案例研究法答案:C3.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A. 犯罪行为的法律定义B.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C.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D. 犯罪行为的预防策略答案:B4. 犯罪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犯罪率B. 预测犯罪趋势C. 制定犯罪政策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犯罪学的理论?A. 社会控制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社会交换理论D. 标签理论答案: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学的区别。

答案:犯罪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及其原因、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犯罪现象的广泛社会背景和个体心理因素。

而刑事司法学则专注于犯罪行为的法律处理过程,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和矫正等环节。

2. 描述犯罪预防的三种主要策略。

答案:犯罪预防的三种主要策略包括:一级预防,旨在通过教育和社会化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二级预防,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来减少犯罪行为的持续和加剧;三级预防,通过法律制裁和矫正措施减少犯罪行为的再犯。

3. 解释标签理论在犯罪学中的应用。

答案:标签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标签化过程是个体被社会标记为“犯罪者”的过程。

这种标签可能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改变,进而增加其再犯的可能性。

标签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个体对标签的反应在犯罪行为的形成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社会控制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犯罪预防的意义。

答案: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是防止犯罪行为的关键。

社会联系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等。

当这些联系弱化或断裂时,个体更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诱惑。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尔)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刑法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古典犯罪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自然犯罪概念)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犯罪饱和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社会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相对暗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再犯的可能性)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研究犯罪原因)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制贩毒品)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集群犯罪严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文革”期间)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犯罪行为)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犯罪工具)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犯罪条件)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受容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犯罪预测的内容)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犯罪现象属性.犯罪的基本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发案数剧增.流动人口犯罪突出.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犯罪预防.治理犯罪.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犯罪人的改造)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平行性.具体性.操作性)三、填空1、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

《犯罪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犯罪学》试题班级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试题说明:本页为试题纸,请自附答题纸于本页后面。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共2题,每题50分,要求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试题正文一、论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与区别?(50分)答: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犯罪学与刑法学由它们的目的、也包括研究对象紧紧地联系起来。

为了防止和减少犯罪而与犯罪作斗争是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

犯罪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学也不能说不研究犯罪。

但是,它们却是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上各自发展。

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是从终极意义上说的,实际上两个学科的直接目的是有区别的。

犯罪学的直接目的是,探讨犯罪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犯罪对策,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集中研究一定国家的现行的刑法规范,分析犯罪的法定构成条件,以便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定的刑罚。

注释刑法学的直接目的是,刑法的准确适用,刑法学是在准确适用刑法惩罚犯罪的前提下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的科学,所以,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犯罪学与刑法的关系。

犯罪学可以为刑法指明方向,而刑法为犯罪学框定了研究的有效范围。

刑法对犯罪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逻辑点;法律所定义的犯罪始终是犯罪学所研究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对象;刑法和刑法学为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提供了最充分、最明确的刑事法律对策及其实践。

犯罪学对刑法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犯罪学对刑法和刑法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犯罪学对刑法立法、司法和执行都具有全面的影响。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的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依据,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侧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准确地惩治犯罪。

犯罪学从犯罪发生的过程入手,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方法,以制定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2)研究对象不同。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犯罪的“标签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K·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泽尔**答案:B**3. 犯罪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结构中的哪些因素导致的?()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道德沦丧C. 社会文化冲突D. 社会经济危机**答案:A**4.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A. 遗传B. 模仿C. 环境影响**答案:B**5. 犯罪学中的“犯罪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因为()。

A. 犯罪动机B. 犯罪机会C. 犯罪能力D. 犯罪倾向**答案:B**6.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作用。

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答案:A**7. 犯罪学中,犯罪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的结果。

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冲突C. 社会矛盾D. 社会压力**答案:B**8.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生物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有关。

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心理因素D. 文化背景**答案:A**9.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的冲突。

A. 意识与潜意识B. 自我与超我C. 本我与超我D. 本我与自我**答案:C**10.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文化偏差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

A. 社会文化差异B. 社会文化冲突C. 社会文化认同D. 社会文化适应**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控制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包括哪些要素?()A. 观察学习B. 模仿行为C. 强化机制D. 惩罚机制**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包括哪些因素?()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D. 社会舆论**答案:ABCD**4. 犯罪学中,犯罪的“生物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 遗传因素B. 生物化学因素C. 神经生理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BC**5.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涉及哪些心理结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2学期《犯罪学》总复习思考题1、简述犯罪现象的主要特征。

P47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所决定的有关犯罪、犯罪人及其被害人形态的诸客观事实的总和。

非理性、直观性:犯罪现象是具体而浅显、无需理性思维的基本客观事实。

因果性:由一定犯罪原因引发犯罪现象。

综合性:犯罪、犯罪人和被害人三者共同组成。

负价值性:犯罪现象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表现,不利于社会安康,有一定负面影响。

隐蔽性、被忽视性:犯罪心理是主观内在隐蔽的,相应的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也是隐蔽、容易被忽视。

2、简述极端暴力犯罪的特征。

P62;P284突发性:极端暴力犯罪属于激情犯罪、临时起意等。

凶残性(犯罪手段复杂多变、危害后果严重):利用现代科技谋取杀伤力强的武器,造成恶性事件,甚至牵连无辜,与社会为敌。

纠合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的(团伙、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犯罪))交错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伴随着其他犯罪行为(抢劫、强奸、杀人等)由民事纠纷转化而成的暴力犯罪比例上升: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发生频繁:恐怖组织繁多、活动猖獗:攻击对象与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以革命危害社会、以民族分裂、宗教主义威胁世界和平3、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P73犯罪时间、犯罪时空、人(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工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工具是犯罪行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行为方式:自由选择(主要情况下)、被迫采取(特殊情况下)、秘密、欺诈、暴力、威胁4、从性别比较角度简述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

P83;P113;P163在犯罪人数上,男性犯罪远多于女性犯罪,但当今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大部分属于非暴力犯罪,且具有依附性,如卖淫、偷窃、欺诈、伪造等财产犯罪;女性犯罪具有较难悔改的特点,特别是性犯罪具有顽固性、持久性、恶劣性;女性暴力犯罪一般是杀婴、因婚姻家庭纠纷发生的奸情杀人案件,这是女性嫉妒、烦躁、焦虑、恐惧等强烈情感积累的表现;根据体型性格理论,女性偏于体格弱小、情绪较为感性,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相应的男性体格强健、情绪较为理性,倾向高科技、暴力犯罪。

5、简述犯罪被害人化的五个阶段。

P98被害人化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导致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过程。

第一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过程。

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因素,预防被害是关键。

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或其亲属在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或在被害后没有说到社会(刑事司法机关)的公正对待,或没有得到外界的感情支持,这些来自外界不良的反映会加深被害后果,即再次被害。

被害者的亲属也会由于社会援助的缺失感到压力,成为被害人。

第三次被害化是指经过两次被害化的被害人,自我消沉产生极端心理,转向犯罪人的过程。

这是被害人自身性格、生活态度和外界压力造成的报复犯罪行为。

被害者的亲属也会由于社会压力和被害人的带动,与被害人一起报复社会,成为犯罪人。

6、简述犯罪的综合动因论。

P100;P103犯罪的综合动因论指出人之所以犯罪,是多种主体内外因素综合的互为动力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包括犯罪的根源、一般原因和条件。

A主体(生理、心理、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生理因素提供物质基础,心理因素有支配和调节作用,行为因素反作用于心理因素(强化或弱化)。

B主体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情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可分为大、小社会环境,大社会环境决定小社会环境,但前者依赖于后者,使小社会环境具有能动性。

同时,三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影响主体犯罪心理的形成。

C主体内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主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主体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

7、简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犯罪的基本影响。

P21;P32;P35;P38;P135 关于经济与犯罪二者关系上有正比论、同步论、代价论、反比论四种说法,总的来说,经济增长的速度对犯罪率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发展带来的犯罪增长问题,只是在经济最初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起飞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失衡需重新整合,新的矛盾不断产生,最终以犯罪途径来解决(大部分犯罪是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有能力采取各种福利政策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为阻止犯罪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所以随着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段发展,经济发展状况稳定良好,社会越来越和谐,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减少,犯罪就会随之下降,直至彻底根除。

8、简述个人经济状况对犯罪的基本影响。

P21;P32;P35;P38;P135中产阶级: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良好,收支平衡时,其犯罪的可能性比较小。

下层社会财产犯罪可能性高: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入不敷出时,因为在社会的压力下,个人需要通过财产犯罪来实现基本的物质生活。

上层社会政治犯罪可能性高: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较好,支出远少于收入时,其犯罪的可能性也较高,因为有了余钱,就想追求更好的享受,更容易用犯罪形式来获得权力、名誉等精神财富。

社会需要个人经济带动发展,但每个人的机会是不同的,贫富差距等对比会激起个人的动力,但是压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个人的矛盾,当个人无法在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时,就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9、简要评述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

P117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结构对社会中的某些人产生一种犯罪的压力,从而使社会中的某些人们产生犯罪行为。

其从实证和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默顿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目标和手段间的矛盾,但社会制度没有根本解决这个压力,导致了下层社会财产犯罪率偏高。

由此我们可以有所启发:宏观上完善社会结构、公共政策和加强教育教化;微观上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预防。

以此将社会紧张最小化。

另外,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完全摒弃个人心理是其缺陷之一。

在同等压力下,个体心理紧张、个性特征也是个体主观犯罪的一个原因。

所以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指出了犯罪原因中的社会原因,但忽视了犯罪心理原因,有其先进性和其局限性。

10、简要评述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

P123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认为人有内外遏制系统,人自身抵抗力(内):自我意识、解释和态度;社会、国家、部落、村庄、家庭的约束力(外)。

人类行为应当通过遏制手段加以约束,而犯罪是“缺乏遏制”以致各种诱发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为什么大部分人不犯罪的角度解释了犯罪原因。

遏制理论吸收了犯罪原因的心理学、社会学观点的优点,分析了犯罪的内部因素(人格力量)和外部因素(个人动机),为其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中内外遏制因素存在相互遏制的关系,当外部遏制减弱时,内部遏制必须加强,否则出现犯罪行为。

反之亦然,所以遏制理论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简要评述赫希的社会结合力论。

P124赫希的社会结合力论指出人们的守法意志存在程度差别,人们越是相信他们不应该服从法律,就越可能以身试法,破坏法律。

个人和社会结合力(对社会的依恋、奉献、参与、规范)受到削弱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丧失是导致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种结合力被破坏的程度,同一个人违背社会规范程度大致成正比。

结合力被削弱、被破坏的程度是衡量人民违法犯罪的尺度,即犯罪行为随着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削弱而趋向于更加可能发生。

社会结合力论的优势在于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强化,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加强人们对社会的依恋,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影响,学会三思而行,减少激情犯罪)。

12、简要评述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

P129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探索犯罪者的冲动同环境的有效刺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示犯罪者同社会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揭示了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指出犯罪与社会变迁有一定联系。

社会变迁引起规范和观念的冲突、一些人失去社会适应能力、导致社会控制系统失效和社会解体。

所以根据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预防犯罪需要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和谐地建立新秩序以控制新局面。

13、简述犯罪的社会责任说。

P134;P117;P121;P123经济财产类的犯罪是经济、教育落后的结果。

当人的合法生存能力较差,用非法的手段来追求富裕。

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是社会的任务,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

政治类犯罪是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缺陷,无法保障民主自由、实现权利合理分配和有效制约,是社会或者政府的责任。

文化类犯罪伴随着各类文化的冲突和宗教等影响,也是社会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引起的,也是社会的责任。

犯罪社会原因具有普遍性、系统性、间接性和可控制性,即社会制度、保障等立法、行政、司法的角度上的漏洞,社会压力和社会控制的失调,导致文化、思想的差异,形成犯罪的社会责任。

14、简述公共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从公共环境的特点看公共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P155公共环境主要是城市死角和流动空间。

城市死角便于隐匿,人际关系比较疏远,社会控制力低,为犯罪提供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已发生打斗、强奸、绑架、抢劫等犯罪活动;流动空间具有地域狭小,人口密集混杂、活动集中且防御功能弱、来往频繁且疏于管理、文化和利益矛盾容易产生摩擦等特点,有利于进行偷盗、抢夺、扒窃等犯罪活动。

所以公共环境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设施、经济水平、文化氛围、道德风气以及成员结构都会影响犯罪的社会原因,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是预防犯罪的前提。

注:①通读教材,并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适当查阅相关资料;②围绕有关问题进行概括提炼,要求语言顺畅,条理清楚,概括准确,分析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考;③题后标明的页码多为教材中可参考内容的起始页码;④要求简述题字数300字以下,论述题字数1000字以上。

15、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文化冲突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P120;P121P144;P212;P28816、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P146;P212;P253;P31817、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家庭问题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P148;P212;P245 P124;P126;P127;P12818、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学校问题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P152;P212;P245 P122;P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