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在三个教学阶段教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浅谈阅读教学在三个教学阶段教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浅谈阅读教学在三个教学阶段教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中发挥着奠基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这一能力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除此之外,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阅读量的支撑,以课本为主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课外阅读的支撑。在阅读教学中,三个阶段都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创设情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会基于文本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阅读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和对知识认知的不同,每个学段对于教学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例如:就拿课外阅读来说吧,每个学段对于课外阅读量又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再拿阅读方法来说吧:第一学段:提出“默读”的要求,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的要求,第四学段,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还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精读,略读,浏览,阅读,诵读,默读,方法多样,学生有权自己选择,当然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摘要:读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灵魂,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阅 读方式与方法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合理的运用每一种阅读方式,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语文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读”则恰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棒一样,不同的挥洒会变幻出不同的奇幻世界。 读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灵魂。在一节成功的语文阅读课上,学 生的读不但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要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就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但这对话绝不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而是让学生去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而通过文本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把文本中的营养内化为学生自身成长的动力,更进一步的有可能的去影响他人,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即《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用的发挥。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学生通过反复的体验与品读,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拨开罩在文本之外的层层面纱。

语文课堂上读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默读、齐读、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要合理的安排各种阅读方式方法的阶段与时间。做到每一时间段的每一种读都有他的目的性。这样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做到利用课堂的短暂时间去更有效的完成与作者的对话。 朗读,语文课堂上一般采用的方式是自由朗读和指名朗读,虽同是朗读,二者运用的时机却不相同,自由朗读一般用在学生初读课文上,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对文章很陌生,所以初读就是让学生初步的去扫除字、词、句的障碍,初步的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自由的出声朗读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正确断句;指名朗读有时是用在教师检验学生对课文的初读程度上,这往往是在初读之后。但大多数的指名朗读是用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是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大家分享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对文章的一种内化阶段。 还有一种朗读方式――同桌互读或小组互读、分角色朗读,这是有种交流阅读,它和指名朗读是“最佳拍档”。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名同学都有指名朗读与全班交流的机会,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指名朗读过后做到与他人的交流互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及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及关系 济南章丘圣井李福小学 蒋国成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方能全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环节提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成为写作的源泉,把写作理解为阅读的升华。而这两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常很难被把握,其中关键原因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因其人文感悟色彩浓厚,而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提供客观的唯一答案;加上教学对象处于稚幼年龄阶段的特定性,主体没有完全被激活,使得阅读与写作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样导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薄弱环节,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事实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的范式文本提供给教学对象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探讨粹取范式文本、巧得仿写文本。不利于学生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变化,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我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阐述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近些年,课堂教学大量引人多媒体教学,提前制作了精美课件。背景资料、文章结构、段落分析等,逐一在投影屏幕上亮相,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整堂课下来,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唯独少了学生的读书声。我则认为: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创新,教师都不应忘记引导学生能力的

培养加强朗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又是难点。通过课文分析,探究,运用语言方式与语言沟通这一规律。把语言训练放在语文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训练的理念,语言训练的目标,语言训练的方法。 2、摹仿,化用,融合,创新。 3、白话文书面词和口语的相互转化,文言文词和普通话的相互转化, 普通话和方言词的相互转化。口语和书面语的要素的相互转化。 4、体会作者的感觉表现力,审视作者的心理倾向,理解作者的感情抒发。 5、感觉的沟通,心理间的沟通,感情的沟通,感觉、心理和感情的相互沟通。 6、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学生的语言的实践和素养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正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语文教学无论是在理念、模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语言训练的削弱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一味追求阅读的形式,而忽略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师引领学生学词炼句,进行默念、复述、背诵等训练等等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如今的课堂上已经很难看到,又或者过于重视自主性、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使训练不达效果,缺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逐渐淡化了,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眼下,在一些公开课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能获得好评,用表演、说唱、课件等形式来代替诵读、感悟、理解,抛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忽略语句的鉴赏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甚至变味。造成学生听不明白,说不得体,读不出感情,写不畅达,学生的语文素养严重滑坡。正如厨师名家,烹饪菜肴突出菜香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突出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19-12-12T15:19:40.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作者:谢海蓉[导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比重,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完文章后的提问是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到文章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针对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提问能否发挥它的引导性作用。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结合文章以及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起到辅助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升有着很大帮助。而本文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了较为浅显的讨 论。 谢海蓉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洙中心长丰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比重,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完文章后的提问是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到文章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针对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提问能否发挥它的引导性作用。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结合文章以及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起到辅助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升有着很大帮助。而本文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了较为浅显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06-01 学生的阅读文章能力并不是单纯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培养起来的,更多情况下是要靠教师的提问引导以及讲解答疑来起辅助作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上,教师的有效提问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对于文章更深层次的思考。而教师的提问要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度,更多的是一种提问技巧。 一、提问可以有层次感 小学语文在阅读层面的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就能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更多的是能够培养出他们阅读文章的能力,能够品读出文章的含义所在以及作者的基本思想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一篇文章时,必然会表现出较为困惑的表情,而这时候,教师的提问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教师的提问需要拥有一个层次感,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内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针对课文的难易点设计出的提问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入文章,在这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慢慢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对于课文的难易点进行掌握,然后设计出一系列有层次感的提问,然后,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给予一个简单的提问,比如:我想象中的闰土是怎样的形象。待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再继续提问:我和闰土一起做过些什么。最后提出一个较为有深度且富有思考的问题:闰土和“我”的区别在哪里。如此,一篇《少年闰土》,在这样子的有层次感的提问引导下,学生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但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向学生们提问:闰土和“我”的区别在哪里?学生的思维必然会产生一瞬间的停顿,会怀疑自己跟不上课堂,并且他们要花较长的时间反应过来并找出正确答案,这显然达不到教学目的以及课堂效果。所以设计一个有层次感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技巧。 二、提问可以源自生活 语文是一门离不开生活的学科,文章的创作灵感也大部分来源于生活,所以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是不能脱离生活的,而教师的提问更是如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源自生活,更多的是与生活挂钩,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更能引起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营造出一种欢快,自然的课堂氛围,更好地走进文章内部,揣摩作者的内心。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更加的多元化,这篇文章本身对于北京的春节就有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对学生提问: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是怎么样的。由此,引出课文的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而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又可提问:北京的春节和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有什么区别,以生活情况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可提问:作者对于本文倾注了什么情感。以这个有着更大思考空间的提问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这样,一篇文章下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更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作者在文章里倾注的情感,而且更是加深了他们对于家乡春节的印象,并对此充满了骄傲与喜爱。所以,这种结合生活而设计出的提问更是可以帮助学生贴近文章,同时也不失为是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和技巧之一。 三、提问可以开创思维 教师要想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那必然不能单纯地设计一些简单到可在课文上找到答案的提问,必须要设计一些有思维深度,能够让学生独立地,开放性地思考的提问。这类型的提问是最能锻炼学生理解和阅读文章能力的提问,往往对于一些有着一定内涵的文章,学生阅读碰到障碍,这时教师抛出一个这种类型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思维误区,达到一个更好的文章理解效果,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文章多阅读几遍,让他们对于故事情节都能了然于心,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都没能在中尉手里拿到烛台,而杰奎琳拿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篇文章,也将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义概括了出来,如果,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都能给出一个他们内心并且合理的回答,那么他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但是要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需要充分去剖析文章中每个主人公的心理,再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才能给出较为正确的答案。这样子的提问方式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起着促进作用,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并不简单,教师不仅仅需要对课文有着一个更好的理解能力,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一个具备层次感,贴近生活,开创思维的提问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走进文章的内部,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起语文课堂的氛围,引导学生踏入真正快乐的语文学习。参考文献 (1)潘晓 .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7). (2)孙芽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J]. 新课程, 2014,(9).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郭秀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郭秀娟 发表时间:2018-11-08T11:30:31.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郭秀娟[导读]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7311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识字少、生活经验不足等问题,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首先要从激趣入手。 一、提前阅读,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里的《大画家的第一步》,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学生阅读得流畅还是结结巴巴,只要他们有兴趣就行。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的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设下疑点,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意志是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很不稳定,学习主要是凭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才会积极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设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选择设疑之点。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从课题处设疑: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呢?3.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吗?怎么找的?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以在字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就能真真正正让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胡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53。 [2]王小红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4),00093-00093。 [3]庞天吉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2)。 [4]王金凤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 ,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 (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____ ,变成了___ ,为我们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为我们_____ 。”,引导 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热闹,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领悟到其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这段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动笔写作,真实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 。仔细看同学们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同时又加上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020052112261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金土完小冯新元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 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 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 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 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 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 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 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 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 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 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浅谈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设计装帧,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手段为图画书的表现模式,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图画书中,使之弥漫着浓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本里,以国外的经典绘本为主,这些绘本题材丰富多样,有关于友情的、亲情的,也有关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严的、自然和环境等等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节的有机结合。 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问、议、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儿童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二、猜测——扩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猜测,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想正文,然后把正文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读了开头,猜测文章的结尾;读了上段,猜测下段。想象是图画书的一大特点,儿童的想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最富想象的部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绘本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不同的绘本,我们可寻找不同的猜测点,让学生在自由猜测中,赠送给他们一对想象的翅膀。 三、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我们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张凤英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结合,揣摩人物的心理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再读课文,读之后,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熊和松鼠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呢?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同时,也说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的想象最贴近课文的内容。就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二是种葫芦人

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升华对读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吗?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说结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看雪》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打雪帐,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

浅谈阅读与课堂教学

浅谈阅读与课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书面交际的形式即阅读是一种广泛而更有效的交际形式.本文着重阐述了书面交际与口头的交际的不同,说明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标签:书面交际口头交际阅读能力课堂教学 随着语言学及教学法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八上世纪末对改进外语教学起了推动作 用的交际法现在已暴露出了它的片面性过度强调口头而忽视书面交际,事实上书面交际的形式即阅读是更为广泛、大量而更有效的一种交际形式。 一、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的不同点 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是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者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杠杆和条件。显然,阅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教学中抓阅读已成为必要的趋势,当然重点,主攻方向。 阅读不同于口头交际,传授信息时间灵活,与别人交往时不能由自己一方决定,但阅读却不受此限制。 阅读不同于口头交际,受距离因素影响大。离听学语言国家越远,就越需要依赖于书报、杂志等书面信息的传递。而口头交际则相反,距离越近,口头交往越方便。 阅读不同于口头交际,读者可以与无限量的内容各异、体裁多样、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宗教、习俗、科学、文学等各种文化知识、背景知识的文章接触。所以信息量之大,内容之广,体裁之多,范围之大是口头交际所不能比拟的。 二、阅读是读出来的,而不是教不出来的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过程。它好比游泳,学习者必须到水里练习,才懂得怎样使手脚配合,如何抬起头部进行换气。在岸上,理论讲得再多,不通过到水中去游也是学不会的。 阅读能力是一种技能,没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这种技能是培养不出来的。那就是为什么大纲规定要阅读约20万词,包括精读和泛读的依据,量少了是完不成这一任务的。阅读过程是读者个人进行一整套思考和联系的过程,是他对语言进行加工、组织、猜测、想像、构思、分析、判断、甚至推理的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复杂的过程决不是教师细讲或逐句分析、翻译所能代替的。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 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实践 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 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 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 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这就是读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 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 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 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 技能。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 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仍以《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为例来谈。如:“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读这些语句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低, 语音要轻,语速可慢些。对描写老板摧残折磨凡卡的动词“挨、揪、拖、揍”等要重读。这样 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进一步再现了老板的狠毒和伙计对他的捉弄。又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读时则要用迫切请求的语气读。语调要高一些,语速稍快,逗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停顿短一些,而且语速由慢变快,声音由强变弱,最后几乎只用气流而不出声。这样就可读出小凡卡 哭泣着向爷爷诉说受苦的情景和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心情。更能激起学生对凡卡的同情 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痛恨。最后达到了读的要求,同时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欣赏性的读和理解性的读的技巧 1、欣赏性的读重在“赏”。就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通过读欣赏所描绘的优美景物、秀丽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和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语句。如写漓江水特点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何教学生品味欣赏这段话达到赏的目的。首先,注意三个“啊” 发生音变后的不同读法。前两个“啊”应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后应读[nga](汉字写作啊)。第三个“啊”发生音变可读作[ya](汉字写作呀)。其次,注意朗读技巧 的指导。读这组排比句时,语调要低,声音要轻,逗号和分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稍长,语速 稍慢。对“静、清、绿”可重音轻读,并适当拖长字音。最后,分析作者在语法上的妙用。文

浅谈阅读教学的建议

浅谈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 (1)查阅字典,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爱。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要求制定。在新课标下,语文的教学要遵循语言的应用规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要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仅靠讲述与演示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借助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产生主观上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时情绪的新动

向、新思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此外,阅读课文的内涵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只有让学生走进设定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情境是,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审美发展现状。 三、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体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往往好动,难以静下心来安静阅读,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发展情况,推荐适当的阅读刊物和书籍; (2)学生阅读后,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但又缺乏表达技巧,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也能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3)布置教室环境,如墙壁张贴卡通、自然画卷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浅谈低年级阅读课教学

浅谈低年级阅读课教学 一、识字教学,基础之石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要掌握书面语言,能说会写,必须打好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一、二年级的课本都安排了随文识字、写字的方法,但应该说,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是在阅读课中进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这一重点,我的体会是: 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对听说读能力、理解字词句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在阅 读教学中提出阅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特别是生字所在的句子要反复读。 2、牢记字形。在教学生字时用图画法、联系法、歌谣法、猜谜法、演示法、比较法、故事 法等帮助学生牢记字形。如教“日、月、山、水”等象形字时,通过画图与原来造字的形状形象地重叠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尖”字时,利用“上小下大就是尖”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右”时可以让学生找找形近字“右、石”等字,通过比较帮助区分、记忆,教“鸟”字时,联系鸟的眼睛大都长在头顶这一现象,来引导学生不要把点忘记。 3、精静心书写。字词教学要体现先识后写、识写分流、动静协调的层次感,在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中,学生所识的字得到巩固,指导学生平心静气的写字。对于难写易错的字,教师要认真的范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与更多的关爱,甚至于手把手的教,将“面对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朗读训练,培养情感 俗话说:“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容自身的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述之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和理解。如《自己去吧》这一课,文中有小鸭、鸭妈妈、小鹰的对话,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这些动物的语气进行朗读;又如《三个小学生》,文中三个小学生对没关好的水龙头的三种态度早已令学生爱憎分明。让学生带着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把感情读出来,让老师听听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使他们在惟妙惟肖的诵读中,把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三、背诵积累,丰富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思考、讨论、交流培养语感和读的能力。”如果说明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那么背诵就是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的最终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片、课文越来越多,特别是低年级,一半以上要求背诵。由此可见,背诵以上升为一项基本功的高度,既然是基本功,就要加强训练。指导背诵的方法很多,其中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师生共同背诵法。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师生共同背诵课文,可以给学生树立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从而积累更多的佳句范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比个输赢。老师与他们一起背,他们总想抢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老师先背给学生听,让他们找出老师背错的地方,学生会十分专心的听,每个字都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有的还默默地跟老师一起背。当老师背完后他们会欣喜若狂,跃跃欲试。兴趣激发出来了,效果会更好! 阅读教学是一块广阔地天地,要想驰骋其中,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更新技能与技巧,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而必须做到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