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0课《学会看病》同步练习B卷

合集下载

第20课《六国论》第2课时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20课《六国论》第2课时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 想要,追求,动词 愿望,名词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苟:如果。 以:凭借。 从:追随。
故事:旧例。 是:这。 译文: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 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第五段译文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 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 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 国灭亡的前例宋的情况作对照?
日:一天天,名作状。
月:一月月,名作状
以:而。
为1:治理。
无:通“勿”,不要
为2:被。 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 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 威势所胁迫啊!
第四段译文
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 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 也不能咽下咽喉去。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 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 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 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 国苏 论洵
第二课时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及特殊语法现象。
2.理清文章在语言、结构和论证方法 上的特点。
本课件设计宜先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第 4、5自然段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及特殊语法现象,在正确译文的基础上体 会苏洵明达而精深的政治见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 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 边。‛ (母亲开始谴责自己的做法,因为母亲 是在担心、后悔、自责中等待,从她的 自责中,足见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勇气回升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 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 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 验。)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 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 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 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 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 的有关‚母爱‛的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 微不至的。可是有一位母 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 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 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 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 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 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 又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学 会看病》。
2. 2. 读文中最后一段,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文中找到相应内容。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 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 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 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 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 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 会 到 ,作 为 父母 , 应该 对 孩子 ‚ 口授 ‛ 更多 的 ‚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 这是父母的责任,负责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喋 ( dié ) (喋喋不休)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 独自上医院,后来儿子学会了看病的 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 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 深深的爱。)

2019(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doc

2019(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doc

20、学会看病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都包含了浓浓的父母之爱,它们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老师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妈妈的爱》2、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呢?3、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究竟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会看病》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调集孩子潜在的知识和道德情感,把孩子带入了浓浓的母爱氛围中,从而创设一个学习本课的最佳情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就会有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

3、齐读词语。

火车开读词语。

4、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设计意图:本课是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积淀道德情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20课《景阳冈》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20课《景阳冈》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20课《景阳冈》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41分)1. (6分)填空细细的________ 五彩的________ 蓝蓝的________机灵的________ 勇敢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2. (11分)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行写写自己的发现。

________起舞 ________不舍 ________大火专________致________ ________而不________ ________精________神我发现其中第________行都是________。

3. (8分)换部首,变新字,并组词:抽——________ ________ 浇——________ ________惋——________ ________ 拐——________ ________4. (4分)给多音字组词。

铺:pū________pù________行:xíng________háng________5. (4分)给加线字注上正确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吓唬诡计迸出酥软6. (5分)填空(1)每当看到兄弟相争,朋友相残,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曹植的《七步诗》中的诗句“1,2 ?”(2)晚报上对股票形势的分析一点也不具体,让人看了1——摸不着头脑。

(3)燕子去了,1;杨柳枯了,2;桃花谢了,3。

(4)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环境中仍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真是1,2。

(5)春天,是个让人神往的季节,漫步河边,微风轻浮,突然发现头顶的柳树已吐出新绿,真可谓“1,2”;放眼望去,小鸭子早已在乍暖还寒的水中嬉戏,你怎能不感叹:“3,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母爱及自强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说五年级的同学很聪明,脑筋动得很快,今天我们就直接进入第6单元的学习。

有没有自信心上好它?生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有个好方法,课文之前有个课文导读。

自由读读,想一下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会什么?指名回答,明确学习任务。

【这样单刀直入,简洁明快,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时效性强,体现语文学习的高效,符合本色语文课题研究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在书中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内一一展示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理解了"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学会看病》一文,讲的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练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出示:古会意字“愛”2.师:这是爱字的繁体写法,看到它你想到什么?生:爱字中间有心,应该用心爱。

生:感觉温暖。

生:想到母爱。

3.师: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受到母爱?生: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饭。

生: 生病的时候,妈妈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师:可有位母亲,在儿子生病的时候,却儿子独自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二、检查预习,整体了解课文师:根据你的预习,完成课文填空一天,我看儿子有点(打蔫),知道他在发烧,(喋喋不休)的指教儿子独自看病,儿子出门起,母亲开始(后悔),谴责自己不帮助他,还(雪上加霜),应该领他一道去医院,以后再(按图索骥),母亲的心里十分(忐忑不安)。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 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 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 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 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3.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 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 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 哪一句?为什么?
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 作品也具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了现实, 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因为政局黑暗,奸 臣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山林,诗作多是 描绘田园山水,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 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静闲适的乐趣,以及 做人处事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 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 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
20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 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 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工诗善画,又 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 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 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 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 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 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 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讨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 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

2023年最新的学会看病课文原文9篇

2023年最新的学会看病课文原文9篇

2023年最新的学会看病课文原文9篇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3.情感目标: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四、说设计理念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五、说教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六、说学法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七、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设计的1.自学生字新词。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43页)【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43页)【精品】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下面的句子: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 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鼓励, 这是获得成功的源泉;同时需要爱的警告, 这是健康成长的航标灯;“我”明白了父母 的这两种爱,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自卑和 自傲,两种不同方式的爱让我健康成长。
四、你的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请你以“我 的爸爸妈妈”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写吧。
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 有新的认识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 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 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 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 新写的短篇小说。“写的不怎么样, 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 评,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 十二岁。
承认父亲 是对的
坚持写作
提高水平
双重否定句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力度更强?
几年后,当我再拿 起那首诗,承认父 亲是对的,那的确 是一首相当糟糕的 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 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 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 相当糟糕的诗。
双重否定表示肯 定,语气更强烈。
当巴迪成人后,面对父母的不同态度,他 感悟到了什么?找一找有关他的感悟的句 子,说一说。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 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语言 神态
巴迪
兴奋 不已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
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
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
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
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
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
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
父亲的位置上。
动作
心理
巴迪 自豪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20课《学会看病》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体会亲情学情分析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正面引导学生的亲情关系。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儿子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回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词语: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同学互相帮助理解,教师给于指导。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一)出示自学提示。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情感有什么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学会看病)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指导,小组评价,全班互评。

教学反思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她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读与说”、“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枫桥夜泊》教案(2019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枫桥夜泊》教案(2019最新版)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识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四、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录音机。

2、歌曲《涛声依旧》、《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

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

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

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

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

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

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

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

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

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 (8)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 (8)

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王孟山水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 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 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 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 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 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 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 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名家赏析P5-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 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 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 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 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 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 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 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 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 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 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 般人所能学到。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 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 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 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 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 来。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P3-2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 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 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流。”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如 何欣赏这幅美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 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 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 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 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 的完整画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6单元第20课 学会看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6单元第20课 学会看病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 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难点)(重点).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山东文登人。

1969年起在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9年毕淑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的她专注于写作,很多作品都和医学有关。

主要作品:《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

.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

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毕淑敏《剥豆》(节选)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几乎(jī jǐ) 怔住(zhèng lèng)√√••拖沓(tà tā) 坠入(zhuì duò )√√••按图索骥(jì yì) 打蔫儿(niān yān)√√••艰涩(sè shè) √•.埋mán(埋怨)mái(埋藏)不要埋(mán)怨社会埋(mái)没了你的才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左右结构:2.上下结构:噢、怔、喋、艰、涩、倚蔫、坠、忐、忑、沓.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艰涩:谴责:雪上加霜:本文是缓慢的意思。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 (7)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 (7)

欣赏练习
1.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 “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 掩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 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 枝, 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
欣赏练习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旧诗 (古典
近体诗
七言
诗 诗歌) (格律诗)排律 五言

词曲
律诗 七言
新诗(现代诗歌)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
山居秋暝王维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首 联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 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呢?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1: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 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 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 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 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名家赏析《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部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词三首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

部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词三首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
15
思考
如何理解词人幽苦的“乡心”?
二、 词人虽为皇帝侍卫,却向往自由清静的生活,
对陪侍出游的生活早已厌倦,却又无法改变,因而 内心十分矛盾。这首词所写的幽苦的“乡心”,正 是对扈 ① 从侍卫生涯的厌弃之心。
①扈从:随从,扈hù
16
长相思 ①
作者:纳兰性德
①:“长相思”是词牌名。
1
认识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喇氏,原 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 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 ① 并称“清词三大 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 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 《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 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 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本文就选自《纳兰词》。
①桂区林分话::戍“s雾hù数”戊与w“ù 戊戌戍xū”音戎相ró近ng 11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 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 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 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 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 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 有道理的。
12
关于作者(附加)
早年经历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 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后为避太子“保成”名讳,改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 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 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 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 进士出身。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0课六国论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0课六国论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国论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关系角度欣赏古代散文,通过提要钩玄、沉思力索与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文气、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散文与诗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散,或缓或急,而以“散”为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不是散漫杂乱,既无章法,又无生气和血脉,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中,有充沛的思想情感贯注其中。

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不见经营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与情感逻辑,值得欣赏玩味。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

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

而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以下途径:一是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从而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

二是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张裕钊《与吴至甫书》)。

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

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

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

快读,把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受来得迅速集中,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规模体势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

这样阅读比专靠分析研究,在感受上跟作品会契合得更深一些。

第20课六国论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3.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枫桥夜泊-学案(2019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枫桥夜泊-学案(2019最新版)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学案
导案
预习导学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小组互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朝_______,作者看到的景物有霜天、()、()、()、(),听到的有()和()。
合作研讨
1、默读一、二句,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怎样?
(2)理解“啼”“江枫”“对”“愁”的含义。
(3)小组内讨论一、二句的意思。
2、默”在什么地方?
(3)小组讨论三、四句的意思。
展示点拨
1、小组开火车读古诗。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训练反馈
我来闯关:
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停泊( )湖泊()
写出下列字的近义词。
啼()眠()停()
反思延伸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推荐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
20.《枫桥夜泊》导学稿
班级:五年级科目:语文
课题:枫桥夜泊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4、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自读古诗解决问题(7分钟)
小组交流汇报(5分钟)

最新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最新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枫桥夜泊》课堂实录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师: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枫桥在哪儿?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还有谁要问什么?生: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小船停泊在岸边。

师: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生读诗)师: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

学生自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师:读得还不错,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

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

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 (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生跟读,声音短促)师:月落,夜半,城外。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0课《学会看
病》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
1.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mán yuàn mó liàn cán rěn tuō t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ālòu jiān sètǎn tè bù 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他一定不来”和“他不一定来”这两句话意思相同 ________
②“你太聪明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解释。

________
③“我要炒猪肝”有两种意思:一是我要吃炒猪肝;二是我要做这道菜。

________
3. (6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聊胜________________不休震耳________失________落________
4. (8分)写出近义词。

磨练—________ 埋怨—________
普通—________ 熟悉—________
5. (2分)选词填空。

准确正确
①红方的回答________ ,评委十分欣赏。

②我根据记忆中的路线图,也许不那么________ ,但是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6. (4分)下面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打蔫(niān)怔(zhēn)住喋(dié)喋不休
B . 艰涩(shè)忐忑(tè)拖沓(tà)
C . 倚(yǐ)靠沙漏(lòu)瞬(shùn)间
D . 坠(zuì)落谴(qiǎn)责磨炼(niàn)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 (15分)课外阅读。

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头戴白帽子,身穿白大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充满着温暖,嘴角上总挂着一丝恬静的微笑。

每当我一想到她,就感到格外的亲切。

记得前年夏天,我因病住进了医院小儿科。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住院,感到很拘束。

这时,一个护士阿姨来到我的床前,笑吟吟地说:“小朋友,肚子饿了吧?想吃点什么呢?”这短短的一句话,像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房。

我不好意思,就说不饿。

她出去了,过了好大一会儿,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到我跟前说:“吃吧,吃吧。

往后有什么事,就到办公室来找我。

”说完就走了。

还有一次,我洗完澡后,准备把换下的脏衣服放到柜子里去,等妈妈来了,好让她带回去洗。

那位护士阿姨看出了我的用意,拿过我手中的衣服,就往洗衣间走去。

一会儿,我就看见她在平台上为我晾衣服呢。

我在医院里住了9天,她也精心地照顾了我9天。

在这短短的9天里,我们成了好朋友。

每次轮到她值夜班,看我夜里睡不着时,就给我作伴。

回想起来,这令人留恋的9天,是多么幸福啊!
我出院的那天,那位护士阿姨把我送到院门口,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朋友,再见了!希望你今后好好学习,注意锻炼身体,患病会影响学习的。

”我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从眼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1)下面是给这篇短文起的几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最适合?()
A . 护士阿姨
B . 温暖
C . 在医院里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3)在文中找分别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句子。

(4)这篇短文举了哪三个事例来突出中心?
(5)你认为这篇短文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路上
清晨,妈妈把我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拉起来:“小功,你姥姥病了,快叫你舅舅来!”
舅舅住在离我家3里多的小村里,为了赶时间,我顾不得穿戴整齐就出了门。

出门没几步,就到了农贸市场。

这里的商品丰富极了,有银光闪闪的带鱼、肥壮的公鸡和母鸡,还有鲜嫩的蔬菜。

顾客很多,熙(xī)熙攘(rǎng)攘。

我正赶着路,突然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子一步三颤地走着。

我忙上前帮她提篮子,一步一步地扶着她回家。

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哆!”我说:“没关系。

”时间已经6点了,我赶紧奔跑起来。

由于心急,我竟和一辆自行车相撞。

骑自行车的哥哥没有责怪我,反而说:“小朋友,看样子你有什么急事。

快上车吧,我送你去。


(1)照样子,写词语。

暖烘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写出表示“手”和“脚”的动作的词语。

表示“手”的动词如: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表示“脚”的动词如: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写出和“清晨”以及“赶紧”意思相近的词。

“清晨”:的近义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赶紧”:的近义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本文写了“我”在路中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件事,反映了人们之间________的新风尚。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3分)
7-1、
7-2、
7-3、7-4、7-5、
8-1、8-2、
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