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稿)
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分级和分类管理
试论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分级和分类管理摘要:近几年,由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属性与货币属性被广泛应用,一方面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运营所承受的风险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控制与遏制风险,成为了银行业内人士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如今,新的监督体系出台,将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首先进行分类管理,再进行分级,按级次去明确责任,从管理机制上去解决业务运营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运营风险;分类管理;监督体系一、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种类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银行内部出现了差错需要对客户进行经济赔偿,或者是由于其他外界因素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大幅度低于预期收益,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不是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一种操作行为风险,它涉及到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业务办理流程的监管,银行内部专用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业务审核过程是否存在欺诈,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
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种类:①操作风险:指银行内部专用系统与内部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失灵,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差错,银行外部人员欺诈,黑客入侵等风险;②信用风险:指借款人在申请批款成功后出现信用问题或意外事件导致无能力偿还借款,而造成了呆账、死账的风险;③流动性风险:指因无法为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的增加提供相应的资金,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而导致经济损失甚至是破产的风险;④人员风险:指银行内部的就职人员利用自身职位的特殊性,动用银行资金、操作性违规、造假手续等监守自盗的行为,造成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失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的特性1.内生性。
根据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运营行为对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几乎都发生在银行的内部,尚且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信用风险,基本属于外生性风险。
2.复杂性。
中国工商银行品牌金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工商银行品牌金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拓展我行品牌金条业务,规范品牌金条买卖操作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实物黄金交易业务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8号,附件1)、《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工商银行寄售业务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品牌金条指我行在银监会批准的黄金业务经营范围内,自行设计的带有“中国工商银行”标识、经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的黄金指定加工企业铸造、成色为AU99.99的条块黄金,规格有20克、50克、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五种。
第三条品牌金条业务采用黄金借贷的模式运作。
黄金借贷由总行与境外行签订借贷协议,交易行通过黄金寄售业务平台进口借入一定数量和期限的黄金,转借给开办品牌金条业务的一级(直属)分行(以下简称经办行)用于加工金条。
品牌金条售出后,以资金形式归还借贷的黄金。
第四条总行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总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为品牌金条业务的牵头部门,负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运作,负责确定品牌金条的加工企业、调运公司等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负责品牌金条的销售管理、品牌金条的号码管理、质量证书的设计、业务宣传方案策划及品牌金条成本价格的监督;金融市场部负责黄金借贷协议的签署、黄金借贷业务授权、品牌金条基准价格及还款价格的监督;运行管理部负责品牌金条业务的资金清算和品牌金条实物的辖1页内调拨及保管;财务会计部负责品牌金条业务的税收管理和核算管理;营业部根据寄售业务的相关规定负责品牌金条业务的购付汇及核销手续。
全行具有营销职能的部门负责向对口客户进行品牌金条营销。
第五条交易行负责与境外黄金寄售银行(以下简称境外行)办理品牌金条原料的借贷,负责转借贷和归还, 品牌金条的报价、交易、平盘及风险控制操作;寄售业务的口岸行负责办理原料黄金移存、提取出库、与调运公司交接原料黄金;清算行负责品牌金条业务涉及的资金清算;经办行指定品牌金条的销售网点(以下称销售网点),销售网点负责品牌金条业务的营销和销售。
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的通知-工银办[1997]273号
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的通知(1997年12月28日工银办[1997]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我行开办保管箱业务。
现将人民银行核准的《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保管箱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各行对此应予充分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保管箱业务。
各行开展此项业务时,要严格执行《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关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但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不得与章程规定相悖。
二、保管箱业务由各级行出纳部门统一管理。
保管箱库房与金库库房一样,执行总行关于金库管理的各项规定。
三、保管箱业务的收费标准暂由各省级分行制订,报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同意后执行。
四、各级行开办保管箱业务,必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备案。
附:中国工商银行保管箱业务章程(试行)第一条为了满足个人和单位保管贵重财物的需求,完善工商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保管箱业务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保管箱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按照业务章程和约定的条件,以出租保管箱的形式代客户保管贵重物品、有价证券及文件等财物的服务项目。
第三条保管箱租用人(以下简称租用人)申请办理租用保管箱业务时,应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填写保管箱租用申请表,经办理行审阅同意后,方可签定租约。
运行管理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运行管理操作风险防范提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经济运行中积累的风险隐患逐步向金融领域传导,加之同业竞争愈演愈烈,给运营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运行安全面临了极大的考验,为确保日常运营安全,对重要业务和重点环节作以下风险提示。
一、事中风险控制方面应充分发挥日常现场监督机制的效能,对重大风险环节的业务应落实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发现重大问题的,应追究当事人及管理人员责任,严肃日常业务处理纪律,提升日常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严控运营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一)网点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时,必须到业务办理现场对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远程授权人员应认真履行对授权业务合规性和完整性的审核职责,严格控制经现场审核和远程授权后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对网点人员动态管理,不但需对8小时内,还需对8小时外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管理;同时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对网点业务处理情况管理,对特殊、重要业务做好审核签批工作。
(三)运行督导员应加大检查力度和深度,依托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数据对高风险机构、高风险柜员开展有针对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充分暴露和揭示,并对问题的整改做好跟踪检查,确保发现的问题彻底整改。
二、重要业务环节方面所有业务的办理必须严格按照总分行要求进行严格审核、规范操作,不得出现走捷径、图方便、无视制度要求的情况发生,对存在疑问的业务必须按照“有疑必查、一查到底”的原则执行,确保业务办理过程合规、合法。
(一)核算要素管理核算要素是实施业务核算的要件,是所有业务开办的基础,印、押、证共同构成了支付要件,因此空白重要凭证、会计核算专用印章等必须做到专人使用、专人负责;营业期间离开柜台做到“人离章收”;非营业时间入箱保管;对构成支付要件的印、押、证必须做到岗位分离。
(二)现金业务管理办理现金业务必须坚持“一笔一清”、“日清日结”,做到账款、账实、账账相符;现场管理人员在营业结束时必须对现金实物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现金金库必须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现金实物安全。
《中国工商银行综合业务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业务操作篇(试行稿)》
第一部分业务基础知识第一章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简介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是我行在综合业务系统(CB2000)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应用系统布局,改善网络体系结构,规范业务处理模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而设计开发的,集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全功能、综合性业务处理系统。
第一节系统组成全功能银行系统由若干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由一个或多个应用组成。
系统和应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
各系统、应用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核心银行系统(CBANK)核心银行系统......是集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国际业务、银行卡为一体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全功能银行系统的核心。
该系统由客户信息(F-CIS)、会计核算(F-NASE)、财务管理(F-FMAS)、出纳管理(F-TMAS)、个人金融业务(F-PRAS)、理财金账户(F-PIAS)、个人贷款综合账户(F-PILAS)、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业务(F-HACS)、个人住房贷款(F-PHL)、银行卡业务(F-BCAS)、综合业务批量处理(F-CBBS)、代理业务(F-BABS)、主机历史数据清理(F-MHDM)、应付未付利息计提(F-BAFS)、外汇汇款暨清算(F-RFC)、实时清算(F-RTCS)、外围主控(F-PECE)等17个应用组成。
二、其他系统除核心银行系统外,全功能银行系统还包括以下几个系统:(一)柜面服务系统(CSS),由终端脚本(F-TSAS)、字符终端仿真(F-CITE)、理财终端(F-FATE)等应用组成。
(二)中间业务系统(MAPS),中间业务平台(F-MAPS)、跨行支付(F-IBPS)、实时票据监控(F-BCAF)、代理保险(F-IAAS)、代理网通(F-CACNC)、外汇账户管理(F-FEAM)、住房公积金委托业务处理(F-HACS)、代理财政支付(F-FPA)等应用组成。
(三)自助设备服务系统(SHPS),由综合前置平台(F-BIFS)、自动柜员机(F-ATMC)、销售终端(F-POS)等应用组成。
2《中国工商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中国工商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维护和提升我行的声誉和形象,依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国工商银行并表管理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风险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声誉风险是指由各种因素引发,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我行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对我行声誉产生损害的风险。
声誉风险事件是指可能或已经对我行声誉造成损害的相关行为、事件或情形。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指声誉风险管理,是指根据声誉风险管理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日常声誉风险管理和对声誉风险事件的妥善处置,为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一)预防第一原则。
声誉风险管理首先是事前管理,必须树立预防第一的原则,随时注意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存在的各种声誉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二)积极主动原则。
应当按照声誉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创建、维护、巩固和提升我行的良好声誉。
处置声誉风险事件时应当迅速反应,果断作为,争取主动。
(三)全局利益原则。
在管理声誉风险和处置声誉风险事件时,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将声誉风险和声誉风险事件对我行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目标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四)及时报告原则。
对于各类声誉风险事件,各当事机构和员工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行直至总行如实报告,严格禁止各类拖延和瞒报行为。
(五)全员参与原则。
声誉风险管理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全行每个机构、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负有维护我行声誉的责任,都应该积极防范声誉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总行直属机构、境内外分支机构和按《中国工商银行并表管理办法》应当纳入并表范围的机构(以下简称并表机构)。
第二章组织架构及相应职责第六条董事会是全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通过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协助,负责制定与我行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并监督战略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概述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环境。
风险管理成为银行业务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一直致力于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的预见、评估、遏制和应对工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监测和报告以及危机应对四个方面。
1.风险管理策略工商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银行进行稳健经营。
银行将风险管理纳入整个业务决策过程中,并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中去,建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规章制度意识。
2.风险评估和控制工商银行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
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3.风险监测和报告工商银行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通过对风险指标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银行的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实时性和全面性,可以准确捕捉到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和法律等各种风险。
4.危机应对工商银行建立了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对各种可能的危机进行预见和规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定运行。
银行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危机应对预案,并通过不断演练和应急演练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工商银行的主要风险类型工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
工商银行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等金融工具价格风险等。
银行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和系统,进行市场风险的测量和管理。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时履约或违约的风险。
工商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信用担保业务和证券交易等。
银行通过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加强信用审查和风险控制,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
专访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白涛
专访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总经理白涛中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趋势,相信这次金融危机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今后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企业如何少出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本期做客嘉宾: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白涛图片1白涛经济学博士。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曾担任工行多家分行领导职务,既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又有宏观层面对经济金融情况的了解和整体把握。
近几年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推动并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报告制度、风险评价制度,启动了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信息支持平台的建设等多项开拓性工作。
目前正全力推进风险量化在工商银行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危害已大大超出预期,而国际协同救市的作用仍有待观察。
今天,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白涛博士做客《首席观点》。
白涛提出,次贷危机彻底改变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构架。
就长期而言,次贷危机的深入发展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对国际货币体系和贸易格局形成不确定的消极影响,美国和世界范围的金融结构、监管体系以及国际间协调等都将有一个比较长的调整适应阶段。
◎ 是什么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不断升级天下金融网:从单一的信贷市场风波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请您从现代风险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破坏力一再升级?白涛:我认为关键是信用风险的大爆发,动摇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
此次危机是因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引发的,但其基础却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导火索和根源都是贷款这个基础资产的风险集中爆发。
首先,信用社会的基础要求当事人有足够的动力来履约,但这一基础被削弱了。
当代经济是基于契约和信用基础上的,这对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尤其如此。
美国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是基于大量合同契约能够有效履行这一前提,美国的企业和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处在契约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上。
这个网络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破产制度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外部条件。
中国工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中国工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号:工银技[1995]7号颁布日期:1995-03-01 执行日期:1995-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技术改造信贷处:为适应我行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总行下发的《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总行技术改造信贷部在对试点行进行调查研究,在全国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抽样测算,并征求各分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固定资产贷款特点,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现将此文下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试行。
试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总行技术改造信贷部反映。
附:中国工商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行资产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行多年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经验,并参照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惯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制定本实施细则的基本宗旨是:具体落实《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对资产实行风险量化管理,分专业考核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三条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系统由贷款风险评价、贷款的风险控制、贷款质量监测与考核、风险贷款处置及贷款安全保障机制组成。
第四条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遵循量化管理、防范为主、努力转化、及时补偿的原则,对增量重在风险的事前防范,对存量重在风险的转移消化,对已有的损失重在及时补偿。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外币业务可参照我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的办法执行。
第二章贷款风险评价第六条贷款风险是指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风险贷款资产是指那些银行难以清收本息的贷款资产。
第七条申请我行固定资产贷款的企业,必须由我行(或我行认可的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对其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工商银行风险管理措施工商银行(ICBC)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为了保障业务的稳定和客户的利益,工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内部控制体系工商银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工商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各项专业委员会,全面负责风险管理。
这些委员会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决策和规定,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工商银行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风险辨识、量化和控制。
这个部门通过建立风险分类和评估模型,对每一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另外,工商银行还实施了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审计,确保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各项业务和流程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和修正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工商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依靠委员会、部门和员工的配合和监督,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保护客户的利益。
2. 风险管理框架工商银行建立了基于国际标准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四个环节。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
工商银行通过对内外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辨识出可能对银行业务造成影响的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风险评估是分析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确定其优先级的过程。
工商银行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量化指标和风险评级,为风险的控制和应对提供依据。
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的跟踪和监测,并通过建立风险指标和风险报告机制,及时预警和预防风险的发生。
工商银行通过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系统,及时获取和分析风险相关数据,并及时报告给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
风险应对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工商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风险限额、启动风险救助和转移机制等,以降低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4 工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分析4.1 工行简介工行成立于1984 年。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8 年末总市值1739.18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
2009 年,全年实现税后利润1111.51 亿元,较上年增长35.6%,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这已经是该自2003 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实现高增长,六年中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7.5%,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之一。
工行始终将公司治理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围绕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和卓越股东回报的经营目标,积极借鉴公司治理国际领先实践和原则,构建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修订完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运作效率,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具体如图4-1 所示)。
办法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各级资产风险管理专业部门也在这一阶段建立。
但是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侧重信贷风险的管理。
不良资产的下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非信贷风险资产处置尚未全面启动,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管理还未纳入议事日程。
(具体的时间进程见表4-2)作风险报告,了解财务重组后资产质量状况和公司客户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情况,形成了“与该行战略相一致的整体、全程、量化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及“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的风险管理文化。
同时,该行总行各部门加快了资本管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贷款十二级分类、表外业务五级分类、贷款大户风险监测、重点行业信贷风险控制、小企业贷款政策、不良贷款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制度建设的步伐。
4.2.5 工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发展小结该行成立以来的风险管理发展实践是一个单一品种到综合业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工商银行•【公布日期】1993.06.18•【文号】工银发[1993]51号•【施行日期】1993.06.18•【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汇管理正文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993年6月18日工银发[199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长春、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现将《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有关外汇资产负债测算数据来源略)印发给你们,请据此执行,并接在执行中遇到的情况、问题及建议报总行。
附: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我行外汇资金的管理,促进外汇业务的健康发展,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外汇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行外汇业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我行已开办外汇业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经济特区分行(以下简称各分行),都应认真执行本办法。
各分行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在外汇业务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
第三条外汇信贷实行双向目标管理。
在下达和考核年度外汇信贷计划的同时,制定和下达外汇信贷资产负债管理比例。
各分行在这两项指标的控制范围及管理权限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外汇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章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范围第四条外汇信贷计划及资产负债管理的范围为经营外汇业务分行的全部外汇资产与负债。
其内容包括:(一)外汇资产1.短期外汇贷款。
包括各种外汇流动资金贷款,以及进出口押汇、票据贴现等。
2.中长期外汇贷款。
指境内各项外汇固定资产贷款,包括现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外国政府转贷转(包括买方信贷、外方出口信贷、国外政府混合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转贷款及委托贷款。
试论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风险分级和分类管理
试论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分级和分类管理2019-06-04摘要:近⼏年,由于商业银⾏的⾦融属性与货币属性被⼴泛应⽤,⼀⽅⾯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商业银⾏业务运营所承受的风险也为商业银⾏带来了⼀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的发展。
控制与遏制风险,成为了银⾏业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如今,新的监督体系出台,将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先进⾏分类管理,再进⾏分级,按级次去明确责任,从管理机制上去解决业务运营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业务运营风险;分类管理;监督体系⼀、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种类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是指商业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银⾏内部出现了差错需要对客户进⾏经济赔偿,或者是由于其他外界因素⽽导致商业银⾏的实际收益⼤幅度低于预期收益,遭受巨⼤的经济损失。
⽽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不是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种操作⾏为风险,它涉及到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业务办理流程的监管,银⾏内部专⽤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业务审核过程是否存在欺诈,以及⾃然灾害等诸多因素。
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种类:①操作风险:指银⾏内部专⽤系统与内部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失灵,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差错,银⾏外部⼈员欺诈,⿊客⼊侵等风险;②信⽤风险:指借款⼈在申请批款成功后出现信⽤问题或意外事件导致⽆能⼒偿还借款,⽽造成了呆账、死账的风险;③流动性风险:指因⽆法为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的增加提供相应的资⾦,也就是说没有⾜够的流动资⾦⽽导致经济损失甚⾄是破产的风险;④⼈员风险:指银⾏内部的就职⼈员利⽤⾃⾝职位的特殊性,动⽤银⾏资⾦、操作性违规、造假⼿续等监守⾃盗的⾏为,造成了商业银⾏资⾦流失的风险。
⼆、商业银⾏业务运营风险的特性1.内⽣性。
根据商业银⾏的⽇常业务运营⾏为对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商业银⾏的业务运营风险⼏乎都发⽣在银⾏的内部,尚且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信⽤风险,基本属于外⽣性风险。
银行营业网点运营标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完善对策
银行营业网点运营标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完善对策作者:熊建钢汪志勇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5年第4期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熊建钢汪志勇营业网点作为银行最基本的经营单元,对业务发展起着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是同业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网点自身的服务品质、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各级银行管理人员不断探索的问题。
2014年工商银行启动网点运营标准化管理改革,围绕“资源配置有标准、岗位设置有规范、内部管理有秩序、效率评价有依据”的总体目标,打造网点运营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网点内部物品摆放、网点岗位设置、人员柜口配置和网点设备调配”标准,以及优化“高低柜口配比、柜面分流引导、柜员综合素质和运营考核机制”,即建立“四个标准”和实现“四个优化”,为推动网点由操作型向服务营销型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一、网点运营标准化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员工角色转换难题网点运营的标准化管理是岗位整合、资源优化和流程重组的综合性改革,势必要将网点的一部分人转化为营销人员或是将每个员工的工作时间划分出一部分或是大部分用来营销,这种转变对员工的要求由原先服务型网点模式的“只要满足每一项业务有人会处理,能处理”提高到“每一项业务每人都会处理,快速处理”。
为了一定程度上照顾年龄偏大员工,大部分行处以往在人员结构紧缺、老龄化的现状下,尽可能将年长员工安置在不需要处理现金业务的低柜区域,而高低柜分离改革后却需要低柜区配置素质更高的柜员去处理复杂业务,凸显阵地营销优势,而短时间内年龄偏大员工无法快速适应这种考验和磨炼,角色转换不到位将导致改革成效难以在阵地营销能力和网点功能转型上得以充分体现。
2. 功能分区布局优化难题现有营业网点内部运营区域物理布局上的共同特点是:面向客户最直接的中心区域往往是高柜服务区且柜口数量众多,低柜往往处在角落;而且考虑到网点业务发展,原始装修时往往设计柜口较多,导致网点实际开柜数小于物理环境柜口数的情况基本已是常态。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工银发[1998]226号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的通知(1998年12月21日工银发〔1998〕226号)各一级分行、准一级分行、直属学院:现将《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附: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全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工商银行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风险,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牵制和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工商银行所辖各级经营机构、管理部门及全体员工,所称业务包括本、外币业务。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结构和要求第四条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全行建立一个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内控体系。
具体如下:一、保证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的贯彻落实;二、保证全行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三、预防各类违法、违规及违章行为,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四、保证会计记录、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五、保障内部授权、授信责任的全面落实及相关责任人员履行其职责。
第五条全行要按照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要求,制定明确的经营方针,完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
运行管理基本制度
更正通知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各直属学院,各直属机构,各内审分局,各境外机构:经查,2007年10月29日印发的《关于印发<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的通知》(工银发[2007]137号)有误,请以此件为准,原件自行销毁。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工银发〔2007〕137号关于印发《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的通知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各直属学院,各直属机构,各内审分局,各境外机构:为适应全行机构改革需要,构建运营集约化、管理一体化和创新型、价值型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管理体系,明确运行管理职能,规范运行管理行为,防范操作风险,确保全行业务安全运行,总行制定了《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国工商银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编写说明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此件发至二级分行)-1-附件一:中国工商银行运行管理基本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规范业务核算行为,防范业务运行风险,构建运营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管理体系,促进全行各项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运行管理,是对全行各项业务进行组织核算和对业务运行流程进行规划、设计、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各行网点前台、业务集中处理后台等处理的各项业务、产品及其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凡涉及业务核算的组织管理、操作流程、核算要素、资金清算、参数管理及其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事项均属于运行管理的范畴。
第三条运行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管理职能、流程管理职能、风险管理职能和服务支持职能。
核算管理职能,指对本行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和控制。
流程管理职能,指以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业务核算流程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
风险管理职能,指对业务核算过程和业务运行流程中的操作-2-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
省分行业务运营中心管理办法
省分行业务运营支持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全行经营和业务发展,建立集约、高效的集业务集中处理、远程授权、运营风险监控职能于一体的业务运营支持服务中心。
根据总行《运营改革实施方案》(工银发[2009]62号)、《深入推进业务集中处理改革实施意见》(工银发〔2011〕116号)、《中国工商银行远程授权管理办法(2013版)》、《中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监控管理办法》(工银办发[2011]878号)、《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暂行办法》(工银发[2007]78号)、及省分行《关于组建成立业务运营支持服务中心的通知》(工银甘发[2012]444号)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省分行业务运营支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的总体管理目标、管理原则、工作职责、业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内控检查及安全控制、会议例会、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考核通报、公文管理及重要事项准核报备等工作制度明确。
第三条运营中心总体管理目标是:紧紧围绕全行经营改革发展目标,认真落实总省行运行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扎实推动中心建设和发展,着力推进运营改革步伐,实施业务集中、远程授权、运营风险监控等业务的集中处理,全面构建集约、安全、高效、有序的业务运营支持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条运营中心应遵循原则如下:(一)统一管理,分工指导。
应依据总省行经营发展目标和运营工作总体部署,统一组织运营中心建设和业务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和各分中心职责分工,在省分行运行管理部的指导下,实施业务集中处理、远程授权、运行风险监控等的集中处理和风险监测,通过业务组织管理与推动,深刻理解经营发展内涵,提升运营中心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集约高效,服务客户。
应以创新工作措施,科学引领团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防范业务处理风险、改善客户服务为目标,科学规划和组织业务,合理布局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考核与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提升对全行各业务部门、各产品线、各级机构及对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