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在新生儿期,儿科医生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瘫、新生儿感染等。

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代谢不足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第二章: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生理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

在体格发育方面,医生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生长曲线,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

在生理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反射、大运动、小运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在认知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感知、认知、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关怀。

第三章: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少年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期的生理发育、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在预防方面,医生需要做好疫苗免疫、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对儿童疾病进行精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康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第五章:儿童营养和饮食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一、儿科常见疾病1. 儿童感冒咳嗽忌食冰,多喝水不危害。

2. 小儿发热畏寒退,观察尿液称体温。

3. 腹泻症状需留意,补水补盐缓解快。

4. 婴幼儿疹足球了,避免抓挠加入妙。

二、儿童营养1. 宝宝辅食照月龄,慢慢加进食。

2. 三餐石榴补铁元素,孩子们长高个。

3. 饭后不让下床,减低胃突风险。

4. 巧妈多动手,让孩子爱吃饭。

三、儿童免疫1. 饮食起居讲卫生,培养孩子注意卫生。

2. 疫苗接种预防病,保护孩子健康命。

3. 干湿分离居家里,减少传染最可靠。

4. 注意接触患病人,保护孩子远离病源。

四、儿童生长发育1. 宝宝侧头能扶站,小步慢慢自己迈。

2. 老大别急气,宝贝发育每个不同。

3. 早产儿生长速,迟缓情况要关注。

4. 身高和体重一起看,每年生长曲线比。

五、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 宝宝哭闹心要平,多陪伴多安抚。

2. 孩子内心容易怕,适当表扬让勇气大。

3. 成绩好成绩坏,家长都要给予肯定。

4. 孩子性向及兴趣,多了解多尊重。

六、儿童常见外伤1. 宝宝自由活动,地方危险要注意。

2. 孩子跑跳易摔倒,平时避免伤害。

3. 孩子眼睛耳朵嘴,外来物切勿乱尝试摘。

4. 小心婴幼儿烫伤切,迅速处理预防发。

口诀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复习,更是一种缩影和概括。

这些儿科口诀简明易懂,涵盖了儿科常见疾病、营养、免疫、生长发育、心理问题和外伤等方面的知识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清洁、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婴儿的护理包括洗澡、洗头、指甲修剪、塞耳、清理口腔、接种、预防接种、发育评估等内容。

2. 儿童发育儿童发育是关于儿童自出生进入成年前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正常的发育规律,以及异常发育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营养、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管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保持健康。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儿童慢性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慢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哮喘、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6. 儿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顺序、接种禁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向父母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接种建议。

7. 儿童急救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急救知识,包括窒息、溺水、休克、中毒、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8.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婴幼儿期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营养知识,以及儿童期适宜的膳食结构、微量元素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9.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10. 儿童常见皮肤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各年龄分期】最初8周为胚胎期胎儿期精卵结合→小儿出生,约40周新生儿期出生→28天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围生期:胎龄28周→7天死亡率最高婴儿期出生→一周岁生长发育迅速幼儿期1→3周岁智能发育较快学龄前期3-6→7岁易患免疫性疾病学龄期6-7岁→青春期青春期男孩:13~14→18~20岁女孩:11~12→17~18岁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规律·是连续过程:两个高峰(出生后前半年和青春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先快后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存在个体差异体格生长【常用指标】1.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到最低,7-10日内恢复;下降3%-9%·体重计算公式:3~12月:(月龄+10)/21~12岁:月龄*2+8·正常体重:出生(3kg)、3个月(6kg)、12个月(9kg)、24个月(12kg);波动10%异常2.身高:·身高计算公式:2-12岁:年龄*7+70·正常身高:出生(50cm)、12个月(75cm)、24个月(86cm);低于30%异常·生后第一年头部最快·初生婴儿上部量>下部量;2岁中点在脐下;12岁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3.头围(&胸围):·出生33-34cm(比胸围小1-2cm)·1岁时43cm(头围=胸围)·胸围(>1岁):头围+(年龄-1)【各系统的生长发育】1.骨骼发育:·颅骨:前囟闭合:1-1.5岁;后囟闭合:6-8周·脊柱:三个生理弯曲(头、胸、腰):3、6、12月时形成·骨化中心:10岁时出全,共10个;1~9岁=年龄+12.牙齿发育:·乳牙:4~10月萌出、30个月内出齐;月龄-(4~6)·恒牙:6岁出第一颗【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出生时脑重370g;占体重的1/9;占成人脑重1/4;7岁时脑重接近成人·吸吮反射: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拥抱反射:3~4个月消失·3~4个月:兴奋、抑制性条件反射形成·1岁以前巴氏征(+)2.感觉发育:3个月听声转头、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3.运动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5个月可以伸手取物·11-12个月可指自己的手、眼等部位4.语言发育:·8个月会叫爸爸妈妈·12个月可懂得一些物体的名称5.应人能、应物能:18个月会表示大小便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计划免疫·卡介苗:生后·脊髓灰质炎疫苗:2、3、4月·乙肝:1天、1月、6月·百白破:3-6月、1.5-2岁、7岁·麻疹:8月、7岁体格检查1.生命体征:·新生儿期呼吸:脉搏=1:3·37-37.5℃;肛温<35℃为体温不升、>39.5为高热初生十天内、体重1kg的早产儿中性温度为35℃2.消化系统:·婴儿腹部可见蠕动波和肠型·肋下1-2cm可扪及肝脏·肠道较长,易套叠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液体平衡特点】1.液体重量和分布:·血浆约占5%·新生儿液体总量80%,一岁时70%2.电解质组成:出生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碳酸氢盐偏低3.水代谢特点:每日需水120-150ml/100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脱水:·轻度脱水<5%、中度5-10%、重度>10%·低渗性脱水易休克、口渴明显;高渗性循坏障碍的脱水症状较轻、口渴明显【小儿液体疗法特点】1.等张液:0.9%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混合液:生理盐水:葡萄糖:含钠液3.口服补液盐:WHO推荐ORS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液体疗法】1.补充累积损失量:·等渗性补1/2张、高渗性补1/3张、低渗性补2/3张·末梢循环障碍、休克应补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min内输入·8-12h内2.补充继续损失量:12-16h内3.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6h内均匀补给4.原则:·定量、定性、定速·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抽搐补钙镁第四章小儿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营养基础【能量】·糖类供能4kcal/g、蛋白质供能4cal/g、脂肪供能9cal/g·供能比:蛋白质15%、脂肪35%糖类50%·小儿所需能量特点:基础代谢占比最高(60%)、有生长发育所需能量·3岁以内需110kcal/(kg·d),以后每增加三岁减少10 kcal/(kg·d);15岁时60 kcal/(kg·d) 【矿物质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占体重<1/10000·缺乏V A易导致夜盲、干眼、脱皮(鸡皮)婴儿喂养【母乳喂养】·全母乳喂养:生后4-6个月·母乳100ml产热70kcal1.母乳成分:·初乳:4天以内;脂肪少蛋白质多(SIgA)·过渡乳:5-10天;含脂肪最多·成熟乳:11天-9月;量最多·酪蛋白含量少;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多,利于脑发育·糖类以乙型乳糖为主(β-双糖);利于乳酸菌生长·蛋白质:脂肪:糖=1.2:3.8:6.8(牛乳为3.5:3.7:4.6);钙磷比例2:1·乳铁蛋白多,非特异性防御因子3.要点:·生后半小时开奶;4-5个月添加辅食;10-12个月断奶·需另补充V C、V D【部分母乳喂养】·每日喂母乳≥3次【人工喂养】1.牛乳特点:·首选牛乳·乳糖含量低、主要为甲型乳糖,利于大肠杆菌生长·满月前应稀释,满月后可用全奶2.常用乳制品和代乳品:·全脂奶粉:按照重量1:8、体积1:4加开水冲调·酸奶:鲜牛乳加乳酸杆菌或稀盐酸、乳酸制成·婴儿配方奶粉:加入植物油代替牛乳脂肪·羊乳:叶酸、V B12含量少【辅食添加】1.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2.添加步骤:·生后就添加V C、V D·1-3个月:鱼肝油·4-6个月:米糊、蛋黄、菜泥·7-9个月:肉末营养性V D缺乏性佝偻病·体内V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主要特征是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VD的来源和代谢】·内源性:VD3,即胆骨化醇;外源性:VD2,即麦角固醇·评估VD状况的畅通检测指标:25-羟胆骨化醇【临床表现】常见于3个月-2岁的婴幼儿1.初期:主要是精神症状,常无骨骼改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2.激期:·6个月以内以颅骨改变为主,5-9个月有方颅·6个月以上可出现四肢畸形(手足镯)·1岁左右可出现鸡胸、哈氏沟和肋骨串珠·1岁以后可出现X、O型腿·活动期可见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毛刷样、杯口样改变3.恢复期【诊断】·早期诊断:血清25-(OH)2D·鉴别诊断:·V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有脱发【治疗】1.VD制剂:·每日2000-4000U,持续一个月后改预防量400U·大剂量冲击:20w~30wVD一次肌注;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2.适当补充钙剂【预防】·2周-2岁补充VD营养性V 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月婴儿【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原因为血清钙离子降低;且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不能代偿性分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惊厥为最常见症状,多为无热性抽搐且无意识障碍·可有面神经征、腓反射和打气征(陶氏征)·主要死因为喉痉挛,但相对少见【诊断】·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正常2.5)【治疗】1.控制惊厥和喉痉挛:安定、保持呼吸道通畅2.钙剂治疗,严重者静注3.补充VD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水盐代谢异常:脂肪消耗→总水分↑、细胞外液容量↑、外液相对低渗→低渗性脱水,可伴低钾、低钙、低镁和代酸·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最早出现皮下脂肪减少:分度重要指标;二度<0.4;减少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并发症:以VA缺乏最常见·治疗:调整饮食:轻度每日60-80kcal;中重度40-60kcal药物: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持续2-3周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分类·足月儿:37-42周·正常出生体重儿:2.5-4kg·适于月龄儿:体重在10%-90%之间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1.胎儿缺氧:·兴奋期: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min·抑制期:胎动减少,胎心率<100次/min甚至消失;羊水混有胎粪2.程度判定:Apgar评分·体征:-皮肤颜色(全身红、四肢青紫、全身青紫苍白);-心率(>100、<100、无);-反射(哭或喷嚏、有些动作或皱眉、无);-肌张力(四肢活动、四肢略微屈曲、无);-呼吸(正常、慢、无)·1min反应严重程度,5min、10min还反映抢救效果及预后【治疗】复苏:1.清理呼吸道:吸出口腔、鼻腔粘液2.建立呼吸:指征:<100次或无规律呼吸时正压通气,频率40-60次/min;吸呼比1:2;压力20-40mmH2030s内无改善需插管正压通气3.恢复循坏:指征:心率<60次或60-80次无增加者120次;按压通气比3: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病因为PS缺乏:10-20周产生,35周迅速增加【临床表现】·多在6h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呼吸呻吟常最早出现·泡沫实验+·PS测定:卵磷脂/鞘磷脂<2提示可疑;<1.5提示肺未成熟·X线检查:-毛玻璃样改变:两肺透过性普遍↓,可见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征-白肺·血气分析常见混合性酸中毒(呼酸+代酸)【治疗】·持续气道正压:4-6cmH20;压力过大会导致PaCO2↑,发生肺气肿和气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1.生成过多:·红细胞数量多、破坏多·红细胞寿命短2.联结胆红素能力不足3.肝细胞处理能力差:·摄取胆红素能力差,受体Y、Z蛋白含量低·转化胆红素能力差: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和活性均↓·特殊的肠肝循坏:肠腔特有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新生儿黄疸分类】1.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3天;高峰时间为4-6天;最迟2w消退·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dl·d)2.病理性黄疸:·病因:溶血、感染、胆道畸形、新生儿肝炎·出现早:生后24h之内出现·程度重:足月儿>222μmol/d l,早产儿>257μmol/dl·加重快:升高>85μmol/(dl·d)·持续长:足月儿>2w;早产儿>4w·质变: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dl·d)·退而复现新生儿溶血病1.ABO溶血:·我国常见,我国新生儿溶血病应首先考虑·多在2-3天内出现2.Rh溶血:·抗原强弱一次为D>E>C>c>e·指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多在24h内出现,越早病情越重【治疗】1.产前治疗:孕妇预产期前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2.新生儿治疗:·光照:波长425-475的蓝光;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惊厥和颅高压的神经症状新生儿颅内缺血·常见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B超诊断灵敏·常用辅助检查为CT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硬肿症)【病因】·体温调节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寒冷耐受差·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易凝固·严重感染和颅脑疾病耗能·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反应低下:拒乳不哭不动·低体温:<35℃;轻症30-35℃;重症<30℃·皮肤硬肿:下肢(小腿外侧)→臀部→面颊→上肢→全身·重症可并发休克、DIC、急性肾衰和肺出血【诊断】·重度硬肿:低温<30℃、硬肿范围>50%新生儿败血症·我国常见金葡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无特异性症状(常有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黄疸:有时可为唯一表现·肝脾肿大、休克、呼吸窘迫及暂停·常合并脑膜炎【治疗】·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有耳毒性故不宜使用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杆菌:G+菌;抵抗力强,煮沸30min可消灭·潜伏期多为4-7天第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智能低下: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特殊面容:头小圆、表情呆滞、陆丰款、前囟大、眼距宽、鼻梁低、张口伸舌等·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先天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皮肤纹理学改变:贯通手苯丙酮尿症·典型机制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第七章小儿免疫与免疫性疾病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及特点·补体系统胎儿期即存在·IgG: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脐血中≥母体水平支气管哮喘·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阵发性的喘息发作,发作时咳嗽咳痰伴呼气性的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见吸气性三凹征,满肺哮鸣音;重症时寂静胸·治疗:一经确诊立刻使用糖皮;可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风湿热·风湿热性心肌炎心电图变化:最常见Ⅰ度房室传导阻滞,ST下移和T波平坦倒置·抗链球菌抗体:大多数ASO(抗透明质酸)和ASK(抗链球菌激酶)>500U·风湿热活动期实验室指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黏蛋白↑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可有关节肿痛和腹痛·紫癜多见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可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可有肾脏症状,程度决定预后川崎病(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动脉·可有发热;皮肤黏膜麻疹→水肿→脱屑;草莓舌→杨梅舌;冠状动脉炎等·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常因冠状动脉和动脉瘤发生心梗猝死【诊断】·持续发热·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手足硬肿、多形红斑、皮疹颈淋巴结肿大【治疗】·阿司匹林:首选药物,与血沉恢复后停药第八章感染性疾病麻疹【流行病学】·高峰在2-5月份·出疹前后五天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潜伏期6-18天·前驱期可见Koplik斑(早期确诊)·出疹顺序为头→躯干→四肢;为不伴痒感的玫瑰色斑丘疹;出疹期发热加重·恢复期疹退后可见糠麸状脱屑和色素沉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预防】·麻疹疫苗:8个月、7岁时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意识障碍、谵妄躁动,可有频繁抽搐和惊厥持续状态神志昏迷·肠道症状不明显,可无腹痛腹泻·外周血象示白细胞10-20*108/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核左移猩红热·有溶血链球菌(产红疹毒素A族)引起结核病·迟发型变态反应:4-8W发病·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5单位PPD后48-72h观察结果<5mm(-);[5,10)(+);[10,20)(++);≥20(+++);还伴其他症状(++++)迟发变态反应前期(4-8W内)可阴性【治疗】异烟肼肝毒性全杀菌药利福平肝肾毒性链霉素耳神经损伤半杀菌药丙嗪酰胺肝毒性、高尿酸血症乙胺丁醇视神经炎抑菌药【预防】·卡介苗:灭毒活牛型·预防性化疗:异烟肼6~9个月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灶+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病变【临床表现】·有结核中毒症状(特点)·高敏小儿可见眼部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和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结核脑膜炎·脑底部结合结节常明显: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池聚集·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典型改变·集合酶联反应可准确检测出脑脊液中的结核菌DN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难治者可用要穿减压及鞘内注药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水的排空时间为1.5-2h;母乳2-3h;牛乳3-4h·小儿胃略水平位,开始行走后变为垂直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表现】·喂奶后立即或不久吐,逐渐变为喷射状;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胃蠕动波:左季肋下到右上腹部移动·右上腹可触及枣核-橄榄大小肿物·可伴黄疸肠套叠·3个月-6岁见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小儿腹泻【病因】1.易感因素:·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活性低·生长发育迅速,胃肠负担重·胃内酸度、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型IgA均较低·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2.感染因素:感染因素肠内感染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大肠杆菌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肠外感染肠胃蠕动↑、消化酶分泌↓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过多过少、换食气候因素:冷、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常见,主要侵犯婴幼儿的近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临床表现】·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轮状病毒秋冬易发;婴幼儿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长并发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产毒性菌蛋花汤或水样便侵袭性菌粘液脓血便,有腥臭出血性菌稀便、水样便→血水便抗生素诱发金葡菌黄色或暗绿色海水样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也称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真菌带粘液的黄色稀便,可见豆腐渣样的菌落稀块隐孢子虫【治疗】1.饮食:由米汤、粥、面条等过渡到正常饮食2.补液:·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种类、速度-第一阶段-改善循环:中重度脱水现予等张含钠液(2:1)20ml/kg、30-60min滴入-第二阶段-继续纠正:8-10ml/kg、8-12h-第三阶段-维持输液:5ml/(kg·h)、12-1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3.对症治疗:·一般不用止泻剂·腹胀:常与缺钾有关,可补充钾盐;可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生理特点·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小儿鼻咽腔:鼻道狭窄,无鼻毛·新生儿呼吸:40-44次/min,年龄越小频率越快·小儿肺活量50-70ml/hg;潮气量10-15ml/kg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咽腺结膜热)、柯萨奇A病毒(咽峡炎) ·常有SIgA和IgA↓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常表现为伴哮鸣音及少量粗湿罗音·镇咳药少用异丙嗪(非那根),可使痰液干燥不易排出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基本改变为低氧血症,可在缺氧的基础上发生CO2潴留和呼衰·代谢紊乱可有混合性酸中毒及低钠血症·重症肺炎的表现:常伴其他系统的障碍;常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还可呕吐咖啡渣样物·抗生素治疗:一般症状体征消失后3日停药;支原体总疗程至少2-3周;葡球菌正常后至少2-3周停药第十一章循坏系统疾病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心尖搏动:正常范围不超过2-3cm2·心脏发育:胚胎时期第2-8w完成四腔心·胎儿血液循坏出生后改变:胎儿期血氧浓度最高的器官是肝脏(脐静脉→门脉血流)出生后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下降脐血管在血流停止后6-8周闭锁,形成韧带卵圆孔闭合时间5-7个月;动脉导管闭合时间不超过12月【先心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肺循环血量↑时诱发青紫;如室缺房缺·右向左分流: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及分流,临床上持续青紫;如法四·不分流:左右心之间无异常通道及分流,如肺狭主缩【手术】·指征:动力性肺高压前(左向右分流)·禁忌症:梗阻性肺高压·时机:学龄前常见先心病房缺·右心血流量↑→右房右室增大、肺血增多→梗阻性肺高压·右房含氧量常较上下腔静脉高1.9%以上·听诊可见肺动脉段听诊区轻柔、喷射状、收缩期杂音;P2亢进,可有固定分裂室缺·肺动脉扩张、左房左室扩大→右室扩大(以左右心室扩大为主)·听诊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粗糙、Ⅲ级、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动脉导管未闭·听诊可见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有股动脉枪击声法四·特征表现为持续性青紫和蹲踞·可有阵发性缺氧发作:活动+肺狭加重缺氧导致肺动脉肌部痉挛,出现一过性肺动脉梗阻·听诊可建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Ⅱ-Ⅲ级、粗糙喷射状、收缩期杂音,P2减弱·常见并发症为脑血栓、脑脓肿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常见柯萨奇B组(和A组)感染【临床表现】·肌肉痛(有提示作用)·心脏受累症状:胸闷乏力、面色苍白、心电图异常等·早搏为常见后遗症【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LDH1):LDH1>LDH2>LDH3>LDH4>LDH5特异性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充血性心衰·诊断依据:呼吸加快>60次/min、安静无缓解心率增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肝肿大至肋下3cm以上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和发灰;少尿或下肢浮肿·治疗:洋地黄类地高辛<0.05-0.06mg/kg;西地兰<0.03-0.04mg/kg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肾脏:位置低(L1-4),分叶状·输尿管:长、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差·膀胱:位置高、容积小·尿道:女婴尿道短,约1cm、靠近肛门【生理特点】·出生时肾小球平均直径仅为成人的1/2·肾小球滤过率低;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正常尿量】·婴儿每日排尿400-500ml;每日15-16次·最初数月表现为反射性排尿【肾功检查】·肾小管功能:常用酚红排泄实验(P.S.P.实验)判断近端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和肾血流量·肾活检:禁忌症有囊肿、脓肿、孤立肾、肾盂积水、肾肿瘤及全身状况低下等【肾小球病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孤立性血尿/蛋白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紫癜性、狼疮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弥漫性毛细血管内渗出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特征性改变: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方电子致密物”驼峰样”沉积【临床表现】·多见于3-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血尿:最常见、最晚消失;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先累及颜面部,晨起明显·重症病例可见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肾衰【实验室检查】·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透明、颗粒、RBC管型)·早期即出现总补体和C3↓【治疗】·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抗生素:主要目的为清除体内的感染灶肾病综合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常见)、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生理】·选择性蛋白尿:微小型中由于滤膜静电屏障的破坏导致小蛋白进入原尿·非选择性蛋白尿:其他类型肾病中,滤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诊断】·大量蛋白尿;定量每日>50mg/kg,定性3+~4+·白蛋白<30g/L·胆固醇>5.72mmol/L·血沉增快·不同程度的水肿【治疗】·首选糖皮:激素敏感服用8周内尿蛋白转阴激素耐药服用8周内尿蛋白无减少或减少未转阴激素依赖减量过程或停药2周后尿蛋白再次转阳维持阶段:隔日顿服,以减轻肾上腺抑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注意碱化和水化,以防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小儿尿感常见大肠杆菌·尿培养中菌落计数≥105/ml者可诊断尿感·急性尿感的抗菌治疗疗程约为1~2W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小儿造血系统特点·髓外造血:小儿造血代偿不足,可出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故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生理性贫血:因适应外界环境,生后2-3月出现的轻度贫血·小儿白细胞较高,约8岁以后降至成人水平·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目相等两次:4-6天和4-6岁;婴儿期淋巴细胞始终占多·小儿血小板与成人想死·小儿出生时血红蛋白HbF占0.70;HbA占0.30;一岁时HbF不超过0.05·小儿血容量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10%(300ml)小儿贫血轻度中度重度小儿Hb <90 <60 <30新生儿Hb <120 <90 <6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正常男性总铁量50mg/kg(女性35mg/kg);新生儿75mg/kg·缺铁过程:骨髓铁↓→血清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RBC↓·游离缘铁卟啉增高(>0.9μmol/l)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的典型表现·铁剂治疗可在两餐之间同服V C,可减少肠粘膜的刺激且利于吸收·预防:足月儿3-4月开始;早产儿1-2月开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于脾脏破坏)·多见于2-8岁小儿·慢性病程超过6个月,多见于学龄期年长儿·治疗可用大剂量丙球,0.4g/kg持续5天急性白血病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常见·中危急淋:外周白细胞≥50*109/L,但<100*109/L·重危急淋:外周白细胞>100*109/L;小于12个月;染色体核型t(9:22);激素诱导不佳。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对儿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动态指标。

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有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

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针对不同生长类型的儿童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干预措施。

二、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给予家长预防和保健的建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身体系统疾病儿童身体系统疾病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消化不良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癫痫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四、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是儿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这些障碍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交流、进行心理评估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障碍给予特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对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是儿科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脑瘫等。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遗传学和遗传咨询的知识,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疾病和畸形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学基本知识1.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2. 儿童发育与生长的特点3. 儿童生理与病理的特点4. 儿科疾病的分类与特点5. 儿科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二、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科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科肾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8.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 儿科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1. 儿科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2. 儿科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3.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4. 儿童营养不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三、儿童保健相关知识1.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及干预2.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3. 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问题4. 儿童营养与饮食5. 儿童运动与体能发育6. 婴幼儿安全与保护知识7. 儿童卫生与预防接种8. 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与调理四、儿科护理与体格检查知识1. 儿童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技能2. 新生儿护理与常见问题3. 婴幼儿喂养与保健4.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5. 儿童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五、儿童药物知识1. 儿童用药的特点与原则2. 儿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3. 儿科抗感染药物的应用4.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5. 儿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6. 儿科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7. 儿科止痛药物的应用8. 儿科抗过敏药物的应用9. 儿科抗炎药物的应用10. 儿科抗发热药物的应用六、儿科典型病历分析与处理1. 新生儿窒息的救治与护理2. 婴幼儿肺炎的诊治3. 儿童肾炎的临床处理4. 儿童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处理5. 儿童肠套叠的处理6. 儿童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7. 儿童外伤的护理与处理8. 婴幼儿拉肚子的处理与护理9. 儿童哮喘的治疗与护理10. 儿童骨折的处理与护理七、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儿童智力障碍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癫痫的诊断与护理3. 儿童脑部肿瘤的诊断与护理4. 儿童脑炎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脑瘫的诊断与护理6. 儿童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与护理八、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先心病的诊断与护理2.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护理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护理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护理5.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护理6. 心包炎的诊断与护理九、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婴幼儿胃肠炎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胃肠道异物的处理与护理3. 婴幼儿腹泻的诊断与护理4. 婴幼儿便秘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胆囊炎的诊断与护理以上所列的知识点是儿科中级考试涵盖的主要知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其重点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

婴儿期是指0-1岁的婴儿,主要发育特点是体重和身长迅速增长,其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前6个月。

幼儿期是指1-6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体重增长放缓而身高继续增长,孩子开始进行精细运动和语言发展。

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身高增长速度减缓,但体重仍在增长,孩子开始进一步的认知和社交发展。

2.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保持室内外通风、勤洗手、预防犬瘟热等方法预防。

对于儿童发热,可以用物理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等。

对于腹泻,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控制饮食和注意卫生等方式治疗。

3.儿童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包括贫血、维生素缺乏和钙缺乏等。

为了保证儿童营养均衡,应鼓励多样化的食物摄入,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乳制品等。

4.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在儿科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儿童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焦虑等常见。

为了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亲子关系,并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变化。

5.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儿童应完成相应的预防接种程序,如百日咳、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等。

6.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流感、腹泻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

总之,儿科学的重点知识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学是研究儿童发育、生长、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掌握许多儿科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新生儿期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氧,导致缺氧的一种情况。

医生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气道开放、呼吸支持等。

2.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黄疸。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输血等。

3.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感染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感染。

医生应该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二、儿童期1.儿童肺炎:儿童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2.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喘息。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

医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和预防措施,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三、预防接种1.乙肝疫苗: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肝脏疾病,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2.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是一种由百日咳、破伤风和白喉三种疾病引起的混合感染,百白破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3.麻风腮风疫苗:麻风腮风是一种由麻疹、风疹和腮腺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麻风腮风联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

四、其他知识点1.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

医生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营养建议,如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等。

2.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态。

医生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3.儿童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是指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特别是准备从事儿科医疗工作的同学,对于儿科的必考知识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掌握意义。

儿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儿科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一、新生儿期1.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迅速呼吸,导致氧缺乏和生命危险。

学习者需要了解窒息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人工正压呼吸、气管插管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不良而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

学习者需要了解黄疸的原因、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治疗黄疸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

3. 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脓毒症、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各种感染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 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脑损伤是指新生儿由于缺氧、颅内出血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学习者需要了解脑损伤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婴幼儿期1. 婴幼儿常见疾病: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发热惊厥、喷射性呕吐等。

2. 婴儿生长发育: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儿的生长曲线、发育阶段和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生长迟缓、发育迟缓、早产儿的管理等。

3. 婴幼儿饮食营养: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的合理营养需求、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方法、进食障碍的处理等。

4. 婴幼儿行为心理: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的正常行为心理发展,以及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幼儿期1. 幼儿常见疾病: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期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感冒、手足口病、水痘、腹泻等。

2. 幼儿生长发育: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的生长曲线、发育阶段和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肥胖、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等。

3. 幼儿饮食营养: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期的合理营养需求、饮食结构建议、进食障碍的处理等。

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生长发育1. 出生后体重下降5-10%2. 3个月内体重恢复出生体重,6个月体重加倍,1岁体重增加至3倍3.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特别关注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4. 生长曲线可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5. 骨骼发育包括软骨骨化和骨化两阶段二、喂养与营养1. 奶嘴可导致婴儿乳头深陷,应使用适合的奶嘴和奶瓶2. 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儿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3. 固体食物首次添加时间以6个月为宜4. 营养不良表现包括:体重增长不良、生长迟缓、消瘦、发育迟缓等5. 食物过敏常见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大豆、麦类、花生、坚果等三、传染病预防1.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2. 预防传染病可采取隔离、消毒、禁止外游等措施3. 儿童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行性感冒等4. 发热是传染病常见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5. 手足口病的首发征兆为嘴角疮,潜伏期为3-7天,传染性强四、呼吸系统疾病1. 婴幼儿遭感冒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 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3. 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避免接触气体刺激4. 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包括气短、呼吸困难等5. 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发热等五、消化系统疾病1.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2. 小腹部压痛是典型的阑尾炎症状3.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肠梗阻疾病,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4. 胃食管反流是食物和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症状,需避免过饱和仰卧5. 慢性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需连续治疗六、心血管系统疾病1.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3. 结缔组织疾病可引起心包炎和心肌炎4. 应注意避免二尖瓣脱垂、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诱因5. 心肌炎可导致心脏功能损害,需及时就医治疗七、泌尿系统疾病1. 先天性肾脏疾病包括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梗阻等2. 小儿尿道感染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3. 包皮过长可导致包茎和包皮炎,需及时治疗4. 小儿膀胱上皮瘤是常见的尿道出血原因5. 过度饮水可导致尿崩症,需注意饮水量控制八、神经系统疾病1. 婴幼儿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表现为发热、昏迷、抽搐等2. 小儿痉挛性癫痫是最常见的癫痫类型3. 癫痫药物治疗应遵医生嘱咐服用,不得自行停药4.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多动症5. 自闭症的早期症状包括社交能力差、语言发育迟缓等九、免疫性疾病1. 儿童风湿热是风湿热病变的特殊类型,表现为高热、关节炎2.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炎等症状3. 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源包括尘螨、农药、抗生素等4. 免疫缺陷症状包括反复感染、发育迟缓、消瘦等5. 霍奇金病是多个淋巴结肿胀病变,需规范治疗及随访十、皮肤疾病1. 婴幼儿尿布皮炎常见于女婴,男婴的尿道口部也易发生皮炎2. 儿童湿疹多见于面部、颈部、手掌、足底、外阴周围等3. 皮肤瘙痒可引起强迫性搔抓,导致皮肤感染4. 生理性色素斑(雀斑、黄褐斑)不需要治疗5. 毛发白斑需及时治疗,避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以上为儿科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2。

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3。

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

7,身高=50+月龄×2。

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

25,身高=65+(月龄—6)×1。

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

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

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9。

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

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

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医儿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又易于传变,病情变化迅速。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高。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

此期小儿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智能发育较快,但易发生意外事故。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减慢,但智力发育更趋完善。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 青春期:女孩从11 - 12岁开始到17 - 18岁,男孩从13 - 14岁开始到18 - 20岁。

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也明显加速。

二、儿科诊法概要。

1. 望诊。

- 望神色:- 神: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

有神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反应灵敏等;无神则表现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等。

- 色:主要观察面部气色。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光泽。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面色苍白多为虚寒证或失血证;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证;面色青灰多为惊风或寒证;面色晦暗多为病重。

儿科知识点医生总结

儿科知识点医生总结

儿科知识点医生总结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儿科知识,对各种儿童疾病有着深入的了解。

下面将从新生儿健康、常见儿童疾病、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等方面总结儿科知识点。

一、新生儿健康1.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和心律紊乱的情况。

处理窒息的基本步骤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输氧等。

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病症,多数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

严重的黄疸会导致 Kernicterus(核黄疸),儿科医生需要及时诊断并治疗。

3. 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常见的新生儿感染包括脓毒症、败血症等。

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4. 新生儿护理:包括科学的喂养、洗浴、睡眠、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医生需要指导孩子的家长合理地照顾新生儿。

二、常见儿童疾病1. 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儿科医生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2. 儿童生殖器官疾病:例如包皮过长、生殖器炎症、遗尿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综合分析,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3. 儿童传染病:例如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

医生需要对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充分的了解。

4. 儿童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

医生需要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了解。

5.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等。

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6. 其他常见疾病:包括糖尿病、癫痫、多动症、唐氏综合症等。

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三、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1. 儿童营养需求: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医生需要指导家长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

2.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生长迟缓。

儿科学重点笔记

儿科学重点笔记

儿科学重点笔记第1节:绪论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这段时期,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为胚胎(还没有成形),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胎儿期是没有肺循环的。

二、围生期(围产期)怀孕7个月到出生后7天这段时间为围生期。

这个时间小儿开始接触外界,所以这个时间,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是最高的。

三、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的时期。

这段时间当爸的很辛苦。

这段时间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也很高,仅次于围生期。

(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有围生期首选,没有就选新生儿期。

)四、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要妈妈抱着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五、幼儿期自1岁至满3岁之前为幼儿期,快上幼儿园了,会跑会跳,这个时候容易发生意外。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在幼儿园这段时期,此期重要特点为智力发育非常快。

六、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在小学这段时期七、青春期青春期:女童12-18岁,男童14-20岁这是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这个时期形成第二性征。

儿科学重点笔记第2节: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1..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2.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3.体格发育--快慢快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为由上到下(小儿出生后先哭,哭是上面)、由近到远(先胳膊动)、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1.体重是反映儿童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超过9%,其它状况良好。

无需处理。

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双10),那就要处理了。

出生时体重3kg三个月体重6kg1岁时体重9kg2岁时体重12kg3、6、9、12 四个阶段每次增加3新生儿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g6~12个月每月增长300~400g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1岁~12岁体重(kg)=年龄×2+8这里记住,不管身高、体重、头围都是:生后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如:出生时体重为3kg,到3个月为6kg,长了3kg,到1岁为9kg,也长了3kg2.身高(长)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出生时身长为50cm1岁时身长为75cm2岁时身长为87cm(50、75、87一定要记住)2~12岁身高公式:年龄×7+75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

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

主要症状有: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

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多控制腹泻的药物。

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④将病人隔离。

⑤勤换尿布,观察病情,做好呕吐及腹泻的处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偏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引起,三岁以婴幼儿多见。

主要症状有: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重症者皮包骨。

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臂、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

②肌肉不同程度松驰,重症者萎缩,毛发干枯或黄色。

③轻症者的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后出现烦躁或哭闹,重症者呆滞。

三岁以下小儿易出现便秘,食欲减退。

④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治疗:①婴幼儿营养不良,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②年长儿禁止吃零食,特别是糖。

可用鸡蛋和面作面片或面条,并加瘦肉、鱼、肝等,营养多样化,营养成分应为蛋白质占18.8%,脂肪占4.4%,碳水化合物占71.8%,每克产热42卡。

③病情为中、重度者,应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婴儿要尽量以母乳喂养,根据病情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食量逐渐增加,适当添加米面、菜汤、果汁等辅食。

②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豆浆、鸡蛋、瘦肉等。

新生儿颅出血新生儿颅出血由缺氧及产伤引起。

出血部位多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主要症状有:①出生后嗜睡、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

②随病情出现烦躁、尖声哭叫的现象。

③严重者出现惊厥、脖子硬、呼吸不规律、前胸饱满或凸起、瞳孔改变等。

治疗:新生儿凡怀疑为颅出血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护理:①保持室安静,抬高患儿的头部,并尽量减少搬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呕吐时,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后二周。

主要症状有:拒食、反应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口周发绀、不哭或哭声微弱、呕吐、腹胀、腹泻、惊厥、呼吸不规律、发热或体温不高、肝脾肿大、有黄疸及出血倾向,一般由脐炎、脓疱疮、肺炎等引起。

诊断:本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主要有注射抗生素、涂消炎药膏及中药治疗等。

护理:①体温低应注意保暖。

②呕吐时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百日咳百日咳的突出症状是Hcd1a02;阵咳H,小儿颜面和颈部出现血点,甚至白眼珠上有出血现象。

这些都是阵咳引起浅表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

治疗:注意保持室空气清新,不在室吸烟;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病儿怕咳嗽、怕呕吐的恐惧心理。

预防:①家长要及早发现,早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②在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

根据天气的冷暖,给孩子增减衣服。

③6个月以上的小儿要去打预防针。

孕妇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的心脏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和三尖瓣闭锁等。

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明显Hcd1a07;青紫H、眼结膜充血、走路不远就气促、手指(或足趾)成鼓槌状、喜欢蹲踞片刻再起立行走等。

治疗:除到医院进行合理、适时的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

父母应根据医生要求,让病儿坚持药物治疗。

护理:要搞好饮食调养。

手术后的饮食,要少食多餐,多吃些清淡、易于消化的乳类、鱼、虾、瘦肉等,也可吃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但油腻食物不可吃;注意病儿休养,半年不让其参加剧烈的运动,半年后可依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是一种婴儿常见皮肤病,多发于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岁左右的婴儿。

既有遗传性因素也有非遗传性因素,有变应性原因,也有非变应性原因。

此病多在头面部出现皮疹,重症者可扩大波及其他部位,容易反复发作。

有部分孩子有吐奶和消化不良症状,大部分患儿常在一岁左右断乳后逐渐自愈。

预防:采用食物排除法寻找确定过敏的食物,哺乳的母亲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因为有些饮食中过敏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

不要用热水、香皂、肥皂、药皂清洗婴儿皮肤。

婴儿衣着应宽大松轻,吸湿性好,舒适,棉织品最合适,合成纤维、毛织品或深色衣着对皮肤有时有刺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婴儿衣要勤换,婴儿所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婴儿的生活要有规律,有充足睡眠,切忌搔抓、磨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增加感染和过敏的机会。

婴儿的臂部出现一块红红的斑块,这就是婴儿尿布疹。

它是婴儿大便中的氨产生的细菌引起的。

治疗:对于轻微的尿布疹,不必到医院诊治,只需在换尿布时用热毛巾擦拭,再涂上含抗生素的软膏即可。

至于较重的或时间较长的尿布疹,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诊治,以防恶化感染,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里治疗。

护理:主要是保持尿布垫的干燥,尿布和尿布垫经常进行消毒以及经常拿到日光下翻晒,采用一次性尿布,预防效果较好。

每天用热毛巾擦拭婴儿臀部2~3次。

春末夏初时节,有部分小孩感到厌食、食欲差,饮食一进胃就感饱胀。

但对冷饮,凉开水却特别喜爱,直到深秋才会逐渐好转,这种病就称为“疳热”。

其症状特点为:①喜冷饮、瓜果,厌米饭面食。

②每日午后低热,一般在37℃~38℃左右。

③睡醒后自汗淋漓,上身特多。

④玩耍后跟平常一样,但可见逐渐消瘦。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①饮食失常,消化吸收不良,积滞生热,热灼津液,津耗必频饮,饮多饱满,水泄以渴,喜饮厌食,如此反复,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日趋消瘦。

②泄泻日久,津伤过多,时间一长,形成疳热。

③肠道寄生虫导致消化紊乱、营养不良,虽经常服用补药,却不肯饮食,造成虫积的疳热。

④各种高热疾病之后,精神损耗未予弥补,气血久衰,脾肺虚弱,则出现自汗,食少饮多,造成病后不能复原的疳热。

治疗: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针对不同病根治疗本病。

护理:①饮食要多样化、防止单调,并且饮食要定时定量。

②强壮身体要靠体育锻炼。

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一些助消化药。

新生儿喂养须知一、保暖:刚出生的新生儿对寒冷刺激很敏感,所以必须积极注意保暖。

在换尿布、沐浴时动作都应轻柔、迅速。

用于保暖的被要适量,不要将新生儿包得太紧、太多,尤其是夏天,易发生脱水热。

二、喂养:(1)一般出生后6小时就可喂糖水或温开水10~20毫升。

(2)12小时开始喂稀释的奶水,24小时开始母乳喂养,每隔2~3小时哺乳1次,每次15~20分钟。

吸吮能力弱者,可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3)若无母乳可用稀释一倍的牛乳加少许糖。

若用全脂奶粉则应按1∶8的重量比例配制,即50克奶粉加入400毫升水,喂时再往此奶中加入一半水。

(4)每次哺乳前,母亲均应洗手,用湿毛巾擦净乳头。

(5)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均应煮沸消毒。

喂奶时婴儿头稍抬高,喂奶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

(6)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免引起呕吐。

三、注意大便的性状:(1)换尿布时要注意大便的性状,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

(2)奶中糖多时大便泡沫多,有酸味。

(3)奶中水少时大便呈块状,粪臭味较浓。

(4)奶量不足时大便呈绿色,每次大便量少次数多。

(5)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水样或带粘液,腥臭大便次数增多。

四、注意口腔卫生:喂养时奶瓶、奶头要干净,以防口腔感染。

若发现舌或两颊粘膜有奶样白膜,不要擦去,应涂0.5%甲紫或撒入冰硼散。

五、新生儿沐浴(1)正常新生儿8~12小时即可沐浴。

沐浴时室温要在28℃左右,水温要在37℃。

先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腹部及下肢,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压住双耳,以免水流入耳,发生感染。

右手将干净的毛巾湿透,轻轻擦脸,然后用香皂洗头、颈部及上肢,用水冲洗后擦干,再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上肢及胸部,清洗下肢。

(2)清洗时要注意腹股沟及臀部,适当多用些香皂,冲洗后擦干,之后可给新生儿撒痱子粉并盖好被。

撒时用左手盖住新生儿脸部,以免把粉撒入小儿眼、鼻、口,右手将粉撒于颈下、颈后、腋下、腹股沟、背、臀部,皱褶处应多撒些痱子粉,以防皮肤糜烂,然后包好,如眼睛发红可涂金霉素眼膏,臀部发红可涂紫草油。

1;0;0;tName$,1,Line,L93;0;0;要使小儿麻痹症患儿康复得更好,必须在患儿得病时避免刺激。

避免乱打针、乱用药。

要尽量使患儿安静舒适,如不要搬动肢体、推拿和针灸等。

要保持适当的温度,被装应轻软清洁。

避免强光和躁音。

必要时,给予解痉镇痛药,适当补液和用维生素、激素,以减少脊髓水肿,加速毒素从体排泄。

如果发现肌力不平衡有出现畸形倾向时,应尽早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体位,以防畸形的产生和发展。

在恢复期,可用推拿、理疗、体疗、水疗等治疗,以防止肌肉萎缩。

应用加兰他命、维生素B$_{1}27;$、维生素B$_{12}27;$、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促进脊髓神经细胞恢复。

还可用针灸、电兴奋、穴位刺激、羊肠线埋藏、当归液穴位注射和服活血化淤中药等,以促进瘫痪肌肉恢复。

在这段时间,仍需用塑料板或辅助器保持肢体的功能体位,并在有保护措施下进行锻炼,防止骨与关节变形。

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鼓励患儿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总之,避免刺激,适当治疗,积极活动,就会使您的孩子康复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