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阿尔山考察报告范文
![阿尔山考察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c154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1.png)
阿尔山考察报告范文一、引言阿尔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考察,了解阿尔山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状况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情况。
二、地理环境阿尔山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心地带。
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较为崎岖,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阿尔山周围环绕着原始森林,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景色秀丽。
三、自然资源阿尔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著名。
这里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考察中,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
在当地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湿地,为多种珍稀鸟类提供了天堂。
同时,阿尔山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四、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阿尔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大力倡导生态保护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他们注重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
通过这些努力,阿尔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也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
五、旅游开发阿尔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不断推动旅游项目的开发。
我们在考察中看到了一些已经开发的旅游项目,如阿尔山风景名胜区、阿尔山滑雪场等。
这些项目提供了各种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我们也发现,阿尔山的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交通、酒店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合理,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
六、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阿尔山的旅游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区的交通、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 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合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引进更多的旅游企业,促进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当地经济的收入水平。
赴蒙古国考察教育报告
![赴蒙古国考察教育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e38751fe4733687f21aa1e.png)
赴蒙古国考察教育报告按照包头市达茂旗与蒙古国东戈壁省达成的合作协议,达茂旗人民政府组织教育考察团,于2017年5月23日至28日赴蒙古国东戈壁省及乌兰巴托市进行了考察。
为期4天的教育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
现将本次教育考察情况及思考陈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东戈壁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国南部,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
该省与我国的边境线长达580公里,其中与包头市达茂联合旗接壤的边境线达88.6公里。
东戈壁省西与南戈壁省、北与肯特省和中央省、东与苏赫巴托省相邻。
下辖15个县,全省人口有5.86万,省会赛音山达市(人口约1万),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463公里,距离包头市达茂联合旗满都拉口岸258公里,是贯穿蒙古国南北铁路沿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教育发展概况东戈壁省人口的60%为劳动人口,每5人之中即有1人为在校生,在校生(包括学龄前幼儿)总数约1.2万人,各类学校(幼儿园)共计33所。
3岁―49岁的人群中90%以上受过小学教育,40%受过大中专教育。
该省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校(幼儿园)数量较多,相对集中在县城和省会赛音山达市。
二是全部实施了从学前到高中(包括职业教育)的免费教育。
三是普遍实行“十二年”(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学校办学。
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由于学校教室等公共场所以及师资等资源的不足,学校普遍实行两部制或三部学制,即:“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同一时间安排,小初高阶段学生轮替进入教室上课。
此期间不上课的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自由活动或接受职业教育。
例如:我们参观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全校有小初高学生2300多人,教师100余名,采用三部学制教学。
四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从初中开始渗透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多为劳动技术型专业。
五是乌兰巴托市相对于赛音山达市学校教育办学条件较好,大部分学校采取两部制教学,幼儿园办学规模较小,但数量较多,大多分布在居民住宅小区内,幼儿就近入园十分便利。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df1d90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近期,我参与了一次去蒙古国进行地质勘探的任务,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具有广阔的地质勘探潜力,因此,这次勘探任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蒙古国的地质条件非常有利于勘探工作。
蒙古国地处中亚高原的北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在勘探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地质钻探等多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质特征,确定了勘探区域的潜力。
这些勘探方法的应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原理和技术。
蒙古国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在勘探任务的间隙,我们有幸游览了蒙古国的一些著名景点,比如著名的戈壁沙漠、呼伦贝尔草原等。
这些美丽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蒙古国的文化和民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善良、勤劳,并且对待客人非常友好。
在勘探任务期间,我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我还有幸品尝到了蒙古国的传统美食,比如烤全羊和奶茶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
此次蒙古国地质勘探任务的收获不仅仅是地质数据和勘探成果,更重要的是对于地质勘探工作的认识和对于蒙古国这个国家的了解。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勘探的技术和方法,还深入了解了蒙古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总的来说,这次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和难得的经历。
通过这次勘探任务,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深切感受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这次宝贵的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蒙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内蒙考察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55a2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b.png)
内蒙考察心得体会前言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内蒙考察团,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在此次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和宝贵资源。
我想通过这篇文档,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了解内蒙古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方边疆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地广人稀,气候干燥,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景观类型。
内蒙古素有“草原之国”的美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辽阔的草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的自然景观内蒙古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在考察团中,我们游览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这片草原几乎没有边界的延伸至天际。
我们可以欣赏到无垠的草海,有时甚至会看到远处奔腾的野马。
还有坐落于贝尔湖畔的那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的石头和黄土层积砌而成,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河、额济纳旗的大漠、海拉尔海等。
这些地方都展现出了荒漠之美和河流之灵动。
在这里,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内蒙古的民族风情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有蒙古族、汉族、满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和民俗传统,充分展示了内蒙古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品尝了正宗的蒙古特色美食,如烤羊肉和奶茶。
同时,我们还观看了羊皮鼓舞、马头琴演奏等传统表演,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独特艺术魅力。
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也体现在其传统节日上,如那达慕大会、蒙古包节等。
这些节日是内蒙古人民举办的盛大庆典,不仅吸引了内蒙古的居民,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总结内蒙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
我对于内蒙古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向往这片草原的美丽。
希望有一天我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继续体验内蒙古的魅力与风情。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f7fb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f.png)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
蒙古国以其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蒙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开发情况以及当地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
二、经济发展状况蒙古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能源和制造业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其次,蒙古国的土地干旱缺水,限制了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
此外,蒙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开发情况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牧草、矿产、水资源等。
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了许多外资和国际公司的投资。
蒙古国的铜、煤炭和稀土等矿产资源具有世界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品质,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此外,蒙古国的牧草资源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之一,为蒙古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自然资源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土壤水源的被破坏以及空气质量的下降等。
其次,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
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蒙古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蒙古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国家,被誉为“蓝天白云的国度”。
蒙古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深受牧民的影响。
牧民居住在传统的蒙古包中,以畜牧业为生,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
蒙古国的传统服饰和音乐舞蹈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象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蒙古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
首都乌兰巴托是蒙古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乌兰巴托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和投资。
然而,蒙古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是蒙古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非常有限,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许多居民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边境旅游调研报告
![边境旅游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9035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f.png)
边境旅游调研报告边境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边境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吸引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边境旅游的发展情况,了解边境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发展边境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等途径了解有关边境旅游的信息;2. 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典型的边境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中越边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越南河内市,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市。
三、调研结果1. 边境旅游的发展情况通过网络调研得知,目前边境旅游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边境旅游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跨国文化的融合成为热门旅游趋势。
2. 边境旅游的影响边境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发展:边境旅游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2)促进文化交流:边境旅游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机会互相了解、交流,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
(3)增加临境地区的知名度:边境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边境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临境地区的整体发展。
3. 发展边境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边境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边境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能够吸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此外,边境旅游还可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得知,边境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边境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收入,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临境地区的知名度。
因此,应该加大对边境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积极引导投资者和游客前往边境旅游景点参观和观光,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建议1. 加大对边境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提升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2. 加强边境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提高边境地区的知名度;3. 加强与邻国的合作,深化边境旅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4. 完善边境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边境旅游的管理水平。
草原探险蒙古国草原文化研学之旅
![草原探险蒙古国草原文化研学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fe0cd8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c.png)
草原探险蒙古国草原文化研学之旅【正文】蒙古国草原文化研学之旅在广袤的蒙古国草原上,满载着草原文化的魅力等待着我们的探险之旅。
踏上这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我们将领略到草原的壮丽景色,深入了解草原文化的底蕴。
本次草原探险,我们将带您亲身体验蒙古国的独特之旅。
第一天:领略草原风情首先,我们将登上坐落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飞机,抵达草原的入口。
乘坐着豪华巴士,我们来到辽阔的草原地带。
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原芳香。
我们换上传统的蒙古族服装,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们将参观当地的牧民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亲手动手体验乳品加工,骑马和奔跑在草原上,与牧民们一起品尝正宗的蒙古美食。
他们的淳朴和热情将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暖与宽广。
第二天:追寻草原文化的印记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蒙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我们参观位于乌兰巴托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现了蒙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当地的马刺厂,亲眼目睹蒙古族特色的马匹驯养和训练技巧。
我们还有机会亲自驾驭这些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这一体验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蒙古国的草原文化。
第三天:领略草原之美最后一天的行程中,我们将前往蒙古国著名的国家公园——戈壁沙漠。
在这片辽阔的沙漠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与草原大不相同的景象和氛围。
我们将登上沙漠上最高的沙丘,俯瞰戈壁的壮丽景色。
在戈壁沙漠中,我们将参观当地的民俗村落,亲近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手工艺。
参与民俗活动,并亲手制作一些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旅程结束,我们将乘坐飞机返回乌兰巴托,带着对蒙古国草原文化的深深烙印和美好的回忆,结束这次难忘的草原探险之旅。
结语:草原探险蒙古国草原文化研学之旅带领我们深入草原之中,感受到广袤无垠的壮美景色,体验蒙古族的淳朴和热情。
我们将通过参观博物馆、与当地牧民互动、参与马匹驯养以及探访戈壁沙漠等活动,全面了解蒙古国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品文档】社会实践走进蒙古大草原调查报告-word范文 (6页)
![【精品文档】社会实践走进蒙古大草原调查报告-word范文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b1540732650e52ea55189844.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社会实践走进蒙古大草原调查报告篇一:内蒙古社会实践个人心得内蒙古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今年暑假,我和我宿舍的同学参加了暑期实践活动,虽然烈日炎炎,但是在酷暑下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还是让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其实说烈日炎炎好像有点过了,因为我们去的是内蒙古,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北端,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的确是一项艰苦的实践活动啊。
不过,在这里,我们也目睹了大自然的神奇,大片的草原,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大家都知道,内蒙古是一大片大片的草原,我们对在草原上居住的房子首先会想到的是蒙古包。
这也是我们此行目的的重中之重。
对于蒙古包,我对它的最初印象就是里面先用木材搭好结构,然后再在外层绑上一层布,蒙古包顾名思义就是像包子一样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啦。
当然,经过调研,我们肯定了解了它更多特点,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上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
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
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其实,说实话我们也不怎么看到过蒙古包,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蒙古包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内蒙我们看的最多的是还是像我们这儿这样的平房,还有的就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了,这种俄罗斯式的小木屋是收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毕竟内蒙与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市接壤在一起的,还有就是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都促使了这种建筑的形成。
蒙古包建筑具有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和谐的特征,它们通常坐落在环境十分优美的大草原上。
蒙古族建筑的自然美体现在与自然的共生方面。
共生不仅指外在形式上的融洽,更重要的是建筑本身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即建筑借助自然的力量获得持续的生命力,而自然也可以从建筑中吸取旺盛的活力与动力,这一点在蒙古包与自然的环境上得到了体现。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7e56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d.png)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背景介绍蒙古国是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内陆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
南戈壁省是蒙古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其中的罕博格德县以其特有的地质景观和文化风情而著名,成为蒙古国南部旅游的热门地点之一。
本文就是笔者于xxxx 年在罕博格德县进行的一次旅游考察报告。
行程规划我们一行5人从乌兰巴托出发,乘坐长途客车约10小时到达罕博格德县,在当地住宿两晚,全程4天3夜。
考察中,我们主要分别了解了以下3个方面:1. 地质自然景观罕博格德县地处南戈壁省的中央,拥有许多特殊的地质景观。
我们在此次旅行中主要考察了雅鲁藏布盆地和格尔木湖(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 Lake Gurvan Saikhan)两个地方。
雅鲁藏布盆地是一个地球南北两极之一的喜马拉雅山脉贡布斯脉(Gongga Shan)的起源地,以封闭式盆地和独特的岩石地貌日益成为全球地质学家进行科考和研究的康庄大道,也是一个绝佳的探险生态旅游目的地。
我们在雅鲁藏布盆地进行了地质游览,领略了盆地内的壮美景观。
格尔木湖则是蒙古国最大的内陆盐湖,地质特征明显,湖水颜色多为蓝色或者绿色,景色十分壮观。
2. 罕博格德县文化特色罕博格德县是地处蒙古国的一个著名的草原牧区,这里有浓郁的蒙古民俗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藏医文化,我们主要在考察中了解到了当地的牧民文化与藏医文化。
首先是牧民文化,我们去了当地的牧民家庭,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养殖方式等,还了解了骏马、驼鹿等特色养殖方式。
其次是藏医文化,罕博格德县是蒙古国最大的藏医药基地之一,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藏医药市场和滨湖藏文化博物馆,了解了藏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文化。
3. 其他特色旅游除了地质和文化风情,罕博格德县还有其他特色旅游景点。
我们主要参观了玛尼峰国家自然保护区(Mani Mointain National Nature Protection Area)和鹰巢山(Eagle’s Nest Mountain)两个地方。
参观蒙藏旧址心得
![参观蒙藏旧址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6886f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7.png)
参观蒙藏旧址心得
今天有幸参观了蒙藏旧址,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蒙藏旧址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见证了蒙古和藏族两个民族的辉煌过去。
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车轮在身边缓缓转动。
进入旧址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都是以传统的藏式和蒙古式建筑风格为主,雄伟壮观。
走在独特的石板路上,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世界。
在旧址内部,我看到了许多展览,介绍了蒙古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生动地展现了两个民族的传统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特色。
通过观看这些展览,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蒙古和藏族两个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旧址内部还有一些模拟的场景,让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蒙古和藏族的生活。
我参与了一个蒙古包的搭建活动,学习了如何用毡子和木材搭建一个蒙古包。
这个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蒙古包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也让我更加欣赏蒙古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除了参观展览和参与活动,我还有幸见到了一位藏族的长者。
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他告诉我关于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些故事。
听着他的讲述,我仿佛能看到藏族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这位长者的讲述非常生动,他用丰富的手势和表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参观蒙藏旧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蒙藏旧址是一座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瑰宝。
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来到这里,感受蒙藏文化的魅力。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b3c9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e.png)
蒙古国考察报告引言本文是对蒙古国进行考察的报告。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考察主要关注蒙古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蒙古国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北临俄罗斯,南接中国,东西宽约2400公里,南北长约1250公里。
蒙古国地势辽阔,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与山地,同时还有广阔的草原和沙漠。
蒙古国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锁定区,是全球少数没有直接通往海洋的内陆国家之一。
二、经济发展1. 农业蒙古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畜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
草原面积广阔,适合放牧和畜牧业的发展。
蒙古国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马、绵羊和山羊为主,产品包括牛肉、羊肉、马肉和奶制品。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畜牧业产出较为不稳定,蒙古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技术改进。
2. 矿产资源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铁、金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增加,蒙古国矿业发展迅猛。
蒙古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矿业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环保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3. 旅游业蒙古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蒙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如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
此外,蒙古国还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蒙古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质量,并加强营销推广。
三、社会文化1. 牧民文化。
蒙古旅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蒙古旅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928e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8.png)
第1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去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而我,也不例外。
在2019年的暑假,我有幸踏上了蒙古国的土地,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
这段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草原的壮美与辽阔,以及大自然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次蒙古旅行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蒙古族人民以热情好客著称,这是我此次旅行中最深刻的印象。
从抵达蒙古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友好与真诚。
在乌兰巴托市区,我们住进了一家蒙古包酒店。
酒店老板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亲自为我们端上了奶茶和奶皮,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蒙古包的搭建方式和草原文化。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蒙古族朋友,他们乐于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和善良。
二、壮美辽阔的草原风光蒙古国的草原面积辽阔,被誉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我们欣赏到了壮美的日出日落、浩瀚的星空、奔腾的骏马、悠闲的牛羊。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躺在草原上,仰望星空,仿佛置身于宇宙的怀抱。
草原上的风景如画,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三、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此次旅行中,我们参观了蒙古包、草原牧民的家、蒙古族博物馆等地方,深入了解到了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古族的摔跤比赛。
这是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勇敢、坚韧的精神。
四、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蒙古国的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湖泊、茂密的森林。
这些自然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责任。
五、对生活的感悟此次蒙古之旅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草原上,我们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76fe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f.png)
蒙古国考察报告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处中亚和东亚的交汇点,被誉为“蓝天白云国度”。
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化,对蒙古国进行考察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考察蒙古国的经验和收获,为深化中蒙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蒙古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境内草原广阔,资源丰富。
同时,蒙古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金等。
这些优势使蒙古国在外贸和经济发展方面具备巨大潜力。
此外,中蒙两国在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有较大合作空间。
因此,我们选择蒙古国作为考察对象,旨在进一步了解蒙古国的发展现状和合作机会。
三、考察内容1.政治和经济状况我们首先考察了蒙古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蒙古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权实行总统制。
经济上,蒙古国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畜牧业和矿业,并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
然而,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金融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2.交通和基础设施我们还考察了蒙古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
蒙古国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蒙古国在交通运输方面正加大投入,修建和改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便利国内外贸易。
此外,蒙古国还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多个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有望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
3.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蒙古国的农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蒙古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农牧业。
我们了解到蒙古国在畜牧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农牧业合作。
我们认为,中蒙两国在农牧业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市场开拓。
4.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铜、金等是其重要矿产资源。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环境保护措施。
蒙古国正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挑战。
内蒙古旅游感想心得
![内蒙古旅游感想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35db86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e.png)
内蒙古旅游感想心得我一直向往着那片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地,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哇,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门。
一到内蒙古,那蓝天白云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头顶铺开。
天是那种纯净的蓝,蓝得让人心醉,就像最深邃的海洋被搬到了天上。
云呢,白得像棉花糖,一朵一朵的,感觉伸手就能揪下来一块。
我和当地的牧民大哥聊天,他笑着对我说:“我们这儿的天呀,那可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我深以为然。
在城市里待久了,哪见过这么干净、这么美的天空呢?这天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的目光紧紧吸住,怎么都挪不开。
草原更是美得不像话。
那草地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绒毯,一直延伸到天边,似乎和天边的蓝天连成了一体。
我兴奋地在草原上奔跑起来,就像一个撒欢的孩子。
风呼呼地吹过,草儿们就像一群听话的孩子,整齐地向一边弯腰。
我躺在草地上,感受着大地的脉搏,仿佛能听到草原在低声诉说着它的故事。
这时候,一位蒙古族的大姐骑着马过来,她那矫健的身姿就像草原上的女英雄。
她问我:“远方来的朋友,我们这儿的草原美不美?”我激动地回答:“大姐,这简直是人间仙境啊,我都不想走了。
”说到内蒙古,就不得不说马。
马可是草原的精灵。
我看到一群马在草原上奔腾的时候,心都快跳出来了。
那些马鬃毛飞扬,马蹄有力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就像敲在我的心上。
它们跑起来的时候,就像一阵旋风,眨眼间就跑出好远。
我在牧民大哥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骑上了一匹马。
刚开始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出汗,马稍微一动我就吓得不行。
牧民大哥笑着说:“别怕,就像跟自己的好朋友相处一样。
”慢慢地,我放松下来,跟着马的节奏摇晃着身体。
那感觉,就像是我和马融为了一体,我们一起在这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驰骋。
蒙古包也是内蒙古的一大特色。
远远看去,那些白色的蒙古包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
走进蒙古包,里面布置得特别温馨。
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中间有个小火炉,周围摆放着各种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物件。
我好奇地拿起一个小物件,问主人这是什么。
蒙古国之行之三
![蒙古国之行之三](https://img.taocdn.com/s3/m/0d25c33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6.png)
蒙古国之行之三
边境小城二连浩特市,这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安静美丽的城市,城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7万。
二连浩特位于内蒙古正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的扎门鸟德市隔界相望,两市相距只4点5公里。
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古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距离北京最近
的陆路口岸城市。
二连浩特是锡林浩特市(盟)代管的一个准地级的县级市,是全国13个对外开放陆路口岸之一。
二连浩特是寻茶路,泊驿站,赏恐龙的地方。
三年前我来参观国门,中蒙商品一条街,伊林驿站遗址,恐龙博物馆,地质公园,综合博物馆,走访中蒙边境牧民家,体验内蒙蒙族民族民俗风情,生活状况及在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感受……
去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镇)的国际汽车马上发车了,4点5公里的路,十几分钟就到。
这是我离开祖国前最后一个说说。
进入蒙古国界后,就看蒙古国的手机信号了?
对,二连浩特好凉爽,正中午才22度。
游内蒙古翁牛特旗蒙古王城博物馆心得体会
![游内蒙古翁牛特旗蒙古王城博物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db2907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2.png)
游内蒙古翁牛特旗蒙古王城博物馆心得体会我今天来到了蒙古王城,参观了蒙古文化的博物馆,见证了蒙古文化的繁荣昌盛。
进入博物馆,我首先看到了蒙古族在重大场合时所穿的三套礼服。
我瞬间觉得蒙古族人的文化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在往里走,我看见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勒勒车轴、蒙古喇叭、灯壶、香盒、马鞍、宝剑......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宝物,让我又一次被蒙古的文化惊呆了。
其工艺品的精美与殷商的宝物相媲美,其文化的丰富不亚于当初的大汉,所拥有的昌盛不输给曾经的盛唐。
看着看着,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穿越回了曾经的元朝,尽情得欣赏它的文化丰富、手工的精美、经济的繁荣。
在博物馆里,有几件东西我十分喜欢:一个精美的马鞍,上面有玉和白银制成的的花来做装饰,上等的皮革做鞍,最好的铁做脚蹬;一把名贵的短剑,全身由白银铸成,剑柄用皮革包上,上面精美的雕刻了白龙;还有一双靴子,由皮革缝成,上面装饰着金条状的云,在天地中间还有一只盘踞着的金龙。
就这样,我陷入了幻想之中:我的千里马,戴着这样的的马鞍,我穿着这样的靴子,戴着这样的短剑,穿着名贵的铠甲,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我在幻想中往前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幅地图前—这是元朝的疆域图。
旁边的大屏上一直燃烧着熊熊烈火,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仔细一想,元朝的疆土多么宽广!“剑锋所及之处,都是疆土。
”成吉思汗的话语子孙们已经完成。
可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软弱,导致领土越来越小。
这屏幕上的火是战场上燃烧的炮火,是百姓家园中的烈火,是中华儿女心中的怒火。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书写未来。
要让中国在我们手中变大、变强。
用我们的知识改变这个国家,成为辉煌的新一代。
hulunbeier五日游
![hulunbeier五日游](https://img.taocdn.com/s3/m/7379dd04a216147917112858.png)
呼伦贝尔北线之游记这次的呼伦贝尔之行,比料想的要充实,有意义的多。
除了欣赏陶醉在大内蒙草原水草肥美,人杰地灵的人文景观之中以外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附带导游技能的司机哥哥;活泼机灵的小不和瑞瑞,还有各种摆pose超有范的舅舅舅妈;还有极其可爱的姨姥姥。
这次的经历着实叫我感觉这儿人真是热情实在。
这次旅行,纠结了半天还是采用的包车的方式,事实证明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时间自己掌握,不必伴随着跟团游的压力催促着赶来赶去,该看的美景也一个不落,重点是可以尽量挑免费的景去观赏,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小的开支,还有了许多计划外的经历比如爬山,骑马,赶羊。
吃饭什么的自己决定,想吃什么就是什么。
而且就自己人在其乐融融不必有拘束。
下面就进入正题吧7月17日旅行第一天,由海拉尔出发前往金帐汗部落景区,这是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厉兵秣马,与各部落争雄的地方。
但我们选择了旁边的一个大同小异而且还是免费的景点参观,这里的景色一点也不逊色于金帐汗部落。
每年呼伦贝尔旅游的旺季正是油菜花疯长的季节,于是我们岂能错过了和它们的亲密接触到达第二站白桦林的前夕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整个人都变得清凉许多。
这种天气清爽宜人正适合徜徉在林木茂密的森林中。
一定是我们足够幸运了还看见了到处乱窜根本停不下来的小松鼠。
经过一路车马劳顿经过了恩和小镇,看到了俄罗斯族人民,最终落脚室韦。
见识到了室韦真真是水资源匮乏,不过街道相当热闹还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热闹的篝火晚会,感觉什么都是值得的了。
7月18日,吃过早饭,收拾好东西一行人又要继续开始HAPPY了。
先是去了边境河—额尔古纳河眺望着河对岸的俄罗斯领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不如此?接着又开了好久抵达莫尔道嘎原始森林公园,门票贵不贵的就这意思吧╮(╯▽╰)╭得亏开车进去哈,不然走这一圈整个人一定都不好了。
我们又再次沉迷于美景无法自拔了。
在里边多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感觉都赚了。
这里的“一目九岭”让我不自觉想到那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c8ab2a8bd63186bcebbcf8.png)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应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邀请,由巴市人民政府组织,委托巴市旅游局牵头承办,具体由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主办,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团于4月15日至18日进行了考察。
此次旅游考察由巴市旅游局副局长菅江左为旅游考察团团长,各旗县旅游局局(副局)长为成员,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作了出境跨国旅游考察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为期三天的旅游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将旅游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罕博格德县隶属蒙古国南戈壁省,人口3000多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人们大部分居住蒙古包,轻工业和商业不发达。
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很高,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该县地形地貌与中旗、后旗荒漠草原没有两样,草原植被的稀疏程度、植物的种类也基本相同。
沙尘暴频发,丘陵起伏不断。
二、旅游业发展形状罕博格德县主要依靠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如发财洞、蛤蟆石、成吉思汗拴马桩等奇山大石发展旅游业。
2005年7月12日开通的中国—蒙古跨国旅游线路,主要是三个重要旅游景点。
一是发财洞。
传说是一位叫柴乌嘎喇嘛在位于发财洞的这座山修行,后来修行成活佛,直至圆寂。
人们对他苦心修佛,普度众生的毅力和精神非常敬佩。
来发财洞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蓝色的哈达挂满了发财,各种钱币摆满了发财洞。
二是蛤蟆石。
传说是造水的使者,是蒙古民族心中的“龙王”,是千年的风蚀景观,极目远眺酷似朝天哇哇喊叫的蛤蟆。
三是成吉思汗栓马桩。
传说成吉思汗远征欧亚大陆,驰骋沙场,来到这里将套马杆用力一戳,足足在大石头上戳下三米多深的石洞。
人们来这里观赏成吉思汗的力大无比。
同时,开发挖掘人文旅游资源。
蒙古国1921年建国,是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7年爆发了类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一场蒙古革命,导致大量藏传佛教寺庙被毁,僧人被杀,只留下了残垣断壁的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
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应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邀请,由巴市人民政府组织,委托巴市旅游局牵头承办,具体由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主办,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团于4月15日至18日进行了考察。
此次旅游考察由巴市旅游局副局长菅江左为旅游考察团团长,各旗县旅游局局(副局)长为成员,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作了出境跨国旅游考察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为期三天的旅游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将旅游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罕博格德县隶属蒙古国南戈壁省,人口3000多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人们大部分居住蒙古包,轻工业和商业不发达。
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很高,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该县地形地貌与中旗、后旗荒漠草原没有两样,草原植被的稀疏程度、植物的种类也基本相同。
沙尘暴频发,丘陵起伏不断。
二、旅游业发展形状
罕博格德县主要依靠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如发财洞、蛤蟆石、成吉思汗拴马桩等奇山大石发展旅游业。
2005年7月12日开通的中国—蒙古跨国旅游线路,主要是三个重要旅游景点。
一是发财洞。
传说是一位叫柴乌嘎喇嘛在位于发财洞的这座山修行,后来修行成活佛,直至圆寂。
人们对他苦心修佛,普度众生的毅力和精神非常敬佩。
来发财洞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蓝色的哈达挂满了发财,各种钱币摆满了发财洞。
二是蛤蟆石。
传说是造水的使者,是蒙古民族心中的“龙王”,是千年的风蚀景观,极目远眺酷似朝天哇哇喊叫的蛤蟆。
三是成吉思汗栓马桩。
传说成吉思汗远征欧亚大陆,驰骋沙场,来到这里将套马杆用力一戳,足足在大石头上戳下三米多深的石洞。
人们来这里观赏成吉思汗的力大无比。
同时,开发挖掘人文旅游资源。
蒙古国1921年建国,是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7年爆发了类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一场蒙古革命,导致大量藏传佛教寺庙被毁,僧人被杀,只留下了残垣断壁
的遗址。
从分布广大的遗址可窥见一斑当年寺庙的香火缭绕。
有一座叫朝格吉勒的寺庙,1937年被毁,现正恢复重建。
我们看到驻扎的几顶给重建工人搭建的蒙古包。
寺庙石基已建起。
陪同我们旅游考察的15位蒙古客人便向寺庙遗址顶礼膜拜,虔诚地向神灵祈祷保佑,口中还念念有词。
并把脸颊贴在寺庙废墟上默默向神灵祈祷。
然后,他们男男女女又向一座酷似“人根”的山峰攀岩。
传说这座山峰会给人以兴奋以力量之源。
他们爬在半山腰向敖包祭祀一样祭奠一番。
蓝色的哈达随处可见,可见游客经常光顾这里祭奠。
随后他们齐声唱起了高吭、雄浑的歌谣,歌声在山谷中回荡,每人手指做着表示胜利的手势,一副悠闲自得、踌躇满志,甚至是凯旋而归的神态。
我们几个从巴市过去的客人则想观赏一下蒙古国异国蒙古包的一番情景。
其实,他们的蒙古包与我国蒙古包没有什么两样,点着酥油灯,还有蓄电池照明,供奉着神灵,摆放着古色古香、画着蒙古民族吉祥图案的生活用具,睡着蒙古式床,蒙古包墙壁吊着挂毯。
对来的客人热情招待,虽然翻译说我们是来自异国他乡,主人也一样热情的给倒上了热气腾腾的奶茶,端出了奶酪、茶食、方糖等食品。
不分地域、国度的游牧民族热情好客的纯朴风情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回到了久别重逢的草原故乡…….
我们又来到哈布其旅游度假村。
沿途看到四五只黄羊在飞速地奔跑,深棕色的骆驼膘肥体壮,悠闲地吃着草。
被游客称之为“樱桃滩”的樱桃花竟相开放,姹紫嫣红,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不时引来天上飞来的候鸟过来栖息觅食嬉戏。
来到度假村首先耀入眼帘的是七八顶洁白色移动式蒙古包(是蒙古国当地制作的)。
与我国的蒙古包一样。
而惊奇的是,这里从我们包头市进口了先进的淋浴、卫生间设施,还有用来接待游客做饭的厨房,是蒙古包餐厅的附属设施。
设施制作精美,干净卫生,白色墙体蓝色封顶,与蓝天白云天然合成,遥相呼应,让游客眼睛为之一亮。
在荒漠草原能看到这样的度假村,可见经营者的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真正见证了“荒漠戈壁处,又见炊烟起”的田野生活。
让游客既享受了游牧民族住蒙古包、吃野餐的风味,又在荒漠草原体验了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生活设施,巧妙地将游牧生活与现代都市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既回归了大自然的怀抱,又领略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风采,给游客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让游客产生了返璞归真的奇思妙想。
随行考察的巴市旅游局的副局长菅江左兴趣盎然地说,这条线路实现了跨国旅游,一睹了异国风情,实现了旅游六大要素“行、游、玩、吃、购、娱”的四大要素功
能。
如何能在“玩、娱”上作文章,如开生日PT、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将跨国旅游向更深层次延伸和拓展......
哈布其度假村经理普日布给我们介绍说,根据旅游度假村发展的现状和规模,逐步将在购买和娱乐方面扩大规模,让旅客玩得开心,住得满意,推动度假村旅游业的发展。
陪同我们旅游考察的蒙古国南戈壁省客人在省计委主任及工商会主席的带领下,携同该省各大旅游景区负责人15人,前来我们巴市乌中旗旅游考察。
这也是我们旅游考察的回访。
两地旅游考察团在乌中旗签定了开发旅游业的合作意向书。
意向书中规定,双方共同促进两地旅游业发展,共同为实现跨国旅游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懈努力。
尽快实现甘其毛道口岸常年通关,让第三国进入两国旅游观光。
三、旅游考察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旅游考察,感觉到蒙古国南戈壁省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重点表现在被毁寺庙的恢复重建上,展现其人文景观的历史全貌。
全省各大旅游景区的宣传画册、光碟等旅游宣传促销资料齐全,这些宣传资料图文并茂,印制精美,颇具一定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景区景点重点突出特色旅游,如蒙古骆驼沙漠探险、梭梭林神秘游、成吉思汗古战场演绎与传说以及寺庙建筑等自然特色旅游景观。
其次,感受到蒙古人民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表现在不乱扔杂物,乱丢废弃物。
即使是在荒芜人烟的奇山大石上也书写着“爱护大自然,不准破坏自然旅游资源”的标语,不准乱动一草一木旅游资源。
再次,在餐饮上,可以说是蒙西合壁。
既有分餐制的西方饮食文化,吃甜点、饮红酒的嗜好;也有以吃肉食为主的蒙餐习俗。
亲身感受到了蒙古人民节约、俭朴、不奢侈浪费,一切源于自然的良好饮食习惯。
不酗酒,不强行劝酒,少吸烟(特别是在用餐当中更讲究很少吸烟)。
生存环境恶劣并没湮灭蒙古人民求文明、求发展的信心、勇气和本性!他们良好的文明习俗让我们考察团一行肃然起敬,这些良好的生活习俗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另外,感受到宏伟壮丽的国门以及正在兴建的甘其毛道口岸办公大楼的肃穆与庄严。
站在国门前,有一种祖国强大富强的自豪感,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感油然而生。
尽管我们考察团是以商务洽谈的身份赴蒙古国考察,因旅游线路尚未开通。
但口岸过关手续繁锁,商务流通不畅且有故意设关卡,导致人流、物流被堵的现象时有发生。
被堵车辆只能就地在车上露宿(主要是蒙方没有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及管理混乱,导致办公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商务流通和人员往来。
跨国旅游观光,口岸、国门是重要的旅游观赏地之一。
但我们观赏到的是过境秩序的混乱不堪和不文明现象的时有发生(蒙古国口岸公职人员用铁棍子维持出入境人流秩序),如果是作为旅游景区真是大煞风景!
最后,此次旅游考察,亲身体验了荒漠探险旅游的意境,体验了与两国游客共在野外就餐,虽然语言不同,但心灵互动的跨国旅游心路历程,体验了跨国旅游的庄严和神圣,领略了异域风情与生活习俗。
体会到我们巴市乌后旗与南戈壁省地形地貌完全一样,在这种自然旅游资源条件下,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巴格毛道口岸复关,拓展和延伸跨国旅游将会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同时,尝试探索荒漠草原、丘陵起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辟跨国汽车拉力赛体育竟技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