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区地质调查报告-最终版
巢湖地质研究报告

巢湖地质研究报告
巢湖地质研究报告
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和湖北省的交界处,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座淡水湖。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巢湖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巢湖地质构造主要为盆地沉降,被认为是构造构造 - 幕(巢湖盆地第四纪)的一部分。
巢湖盆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的淮河三角洲南缘。
盆地受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控制,斜坡发育,南北两岸高,湖区低。
研究发现,盆地的沉积厚度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加厚的趋势。
巢湖地质年代主要为第四纪,包括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和人类活动时期。
巢湖盆地沉积物主要为沉积物和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主要是砂砾岩和泥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石。
巢湖地质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更新世晚期,随着爪哇减退,长江下游隆起,湖北段从原来的海湾转变为淡水湖泊。
全新世以来,巢湖地质环境逐渐稳定,水域逐渐扩大,沉积物沉积加速。
人类活动时期,人类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对巢湖地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河岸冲刷、水土流失等。
巢湖地质对周边经济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地质资源方面,巢湖盆地存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周边地区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潜在可能。
地质灾害方面,巢湖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容易
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下陷、滑坡等。
此外,巢湖湖泊自身的生态环境对周边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总结来说,巢湖地质主要受到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
巢湖地质对周边经济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同时也需要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巢湖地区地质调查报告-最终版

巢湖地区地质调查报告-最终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巢湖北部地区地质调查实习报告姓名:季林学号:2012213013班级:勘查2012级1班指导教师:施小平钱家忠严小三马雷刘国生时间:2014.12.25—2015.1.7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实习任务 (1)二、实习目的 (1)第二章实习区概况 (2)第三章地质条件分析 (4)一、地层 (4)二、矿产 (14)三、岩浆岩 (15)四、构造 (15)(1)褶皱 (15)(2)断层 (18)(3)节理 (20)第四章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 (22)一、地貌 (22)二、水文地质 (24)三、工程地质 (24)第五章结语 (26)一、实习的见闻和思考 (26)二、实习感想 (26)参考文献 (28)第一章前言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勘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更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调查而获得。
开始本专业的学习以来,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测量学》、《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岩体力学与工程》、《矿物岩石学》等基础地质勘查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学习以及大一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小学期的工地实地观摩,我们对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认识。
本次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诸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我们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训练。
学院组织本次实习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之前所学的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水文及地质工程现象,从而在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安徽巢湖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层分布等地质现象,巩固和提升我们在地质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安徽巢湖地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28日至7月2日。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习内容(1)观察和学习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了解不同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构造变动历史。
(2)研究巢湖地区的地貌类型,分析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3)掌握巢湖地区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4)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5)编写文字报告,对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实习成果(1)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识别了不同地层的岩性特征,分析了沉积环境和构造变动历史。
(2)我们研究了巢湖地区的地貌类型,了解了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对巢湖地区的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巢湖地区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4)我们绘制了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使我们对巢湖地区的地质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5)通过编写文字报告,我们对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加深了对巢湖地区地质特征的理解。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
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也使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在地质学领域的专业素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巢湖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地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此次巢湖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时间为2023年8月15日至8月20日,实习地点位于安徽省巢湖市。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工程地质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巢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实习内容1. 巢湖地区工程地质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巢湖,总面积为9423平方公里。
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巢湖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2. 野外实地考察(1)地层与岩性:巢湖地区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砾岩为主。
(2)地质构造: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逆断层、正断层、挤压带等。
(3)水文地质条件:巢湖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多样,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等。
3.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1)地基承载力问题:巢湖地区地层松散,地基承载力较差,需采取地基处理措施。
(2)边坡稳定性问题: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边坡稳定性较差,需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3)岩溶问题:巢湖地区岩溶发育,岩溶洞穴、溶洞等地貌现象较多,需进行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2. 编制巢湖地区工程地质简图,标注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3. 分析巢湖地区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实习体会1. 工程地质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工程地质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2. 野外实地考察让我掌握了实地观察、记录、分析地质现象的方法。
3.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
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
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
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
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
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
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报告主要介绍我参加的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活动,包括实习地点的概况、实习过程的情况和我的收获以及体验。
一、实习地点概况巢湖地处中国中部,是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湖泊呈半南北走向。
巢湖周边的地貌十分丰富,承载着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玉石、花岗岩等。
实习地点位于巢湖南部,我所到的地方是巢湖较为著名的一个景点--铜陵华山,是我这次实习的重点。
二、实习过程1.第一天第一天我们到达实习地点后进行了简单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向导给我们介绍了铜陵华山的历史和地貌变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貌变迁和历史非常有帮助。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华山的山形结构,认识到华山是一个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峰,由于熔岩和火山灰的覆盖,使得山峰表面光滑华丽。
下午我们前往山脚下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亲眼观看了巢湖的玉石资源、花岗岩资源以及附近的農商业资源,得以亲手磨制出一个只有手掌大小的美玉作品。
体验了一把采石场喧嚣的生活,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2.第二天第二天我们去了历史文化古迹-云升寺,认识到巢湖还有许多神奇而漂亮的景观。
3.第三天第三天我们去了沙河铺,了解了当地的制瓷技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认知周边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三、我的收获和体验在本次巢湖地质地貌实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育。
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和学习,我对巢湖和华山的火山形成、花岗岩和玉石资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领悟到了地貌变化对我们生存的影响,加强了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此外,实习中我们也体验了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了巢湖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也促进了我们学科和社会分组的交流。
最后,此次巢湖地质地貌实习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我未来的学业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前言地质地貌实习是我大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活动,我能够亲身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对于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我选择了巢湖地区作为实地考察的地点,探索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二、巢湖地理位置与地质背景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东临长江,西接皖江,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千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巢湖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构造较为活跃的地区,地层多为第四纪大陆沉积物和第三纪老地层。
巢湖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地形交替分布的地区,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丘陵地区位于巢湖北部,地势较高,山峰起伏不平,坡度陡峭,表现出典型的坡沟地貌。
平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巢湖南部,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冲积平原和河湖平原。
三、地质地貌实地考察1.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考虑到巢湖地区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我选择了巢湖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和巢湖南部的冲积平原进行实地考察。
2.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坐落在巢湖北部山脚下,地势较高,气候干燥,土壤呈现黄色,故称为黄土高原。
在实地考察中,我观察到黄土高原上的坡地地貌非常典型,坡度陡峭,地表被黄土所覆盖。
由于雨水的侵蚀和流动,坡地上形成了一条条纵向的沟壑,形成了坡沟地貌。
此外,由于黄土层的特殊性,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遗迹,对于我研究古生物演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3. 冲积平原地区冲积平原地区位于巢湖南部,地势较低,气候湿润,土壤富含养分,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在实地考察中,我发现冲积平原地区主要由冲积物沉积而成,土壤质地较为肥沃,适合作物生长。
冲积平原地区的地形相对平坦,几乎没有明显的丘陵和山脉,地势倾斜较陡的地方存在河流袭夺现象,形成了一些河湖平原地貌。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巢湖地区地质地貌多样,且地层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有发生。
在巢湖地区,地质灾害评估和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实地考察,我发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坡沟地貌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冲积平原地区则容易发生地震。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英文回答: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Internship Report on Chaohu Lake。
Introduction。
As part of my academic journey, I embarked on an enthralling internship at Chaohu Lake, a mesmerizing natural wonder renowned for it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out this immersive experience, I delved into the intricate tapestry of Chaohu Lake's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present-day characteristics.Methodology。
To unravel the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mysteries of Chaohu Lake, I employed a comprehensive suiteof methodologies, including:Field observa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I conducted meticulous field surveys, meticulously documenting geological formations, landforms, and other pertinent features.Analysis of geological samples: I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ock samples to determine their composition, age, and origin.Remote sensing and GIS applications: I utilized satellite imagery and GIS software to map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identify geomorphological patterns.Resul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区交通条件优越,铁路(淮南线)、高速公路(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高速公路主干线连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市。
图 2-2巢湖地区交通图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为15.7℃—16.2℃,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m/s。
(7)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8)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学会1:2.5万实际材料图的读图以及填图方法,掌握1:5万地质图的填图和彩绘方法。
(9)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撰写实习报告。
总之,地学实习,尤其是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我们专业学生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涉及众多的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大学阶段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训练过程。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会有很有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于这次地学实习应该全身心的投入,认真完成任务,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
(4)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6)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
开始本专业的学习以来,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测量学》、《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岩体力学与工程》、《矿物岩石学》等基础地质勘查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学习以及大一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小学期的工地实地观摩,我们对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认识。本次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诸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我们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训练。
二、前人研究成果
1) 实习区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最早对巢湖北部山区进行地质调查的当推巢湖人徐克勤(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1:5万)》。
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矿业学院地质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就将巢湖市北部山区作为地学教学实习基地。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任务1
二、实习目的1
第一章 前言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勘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更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调查而获得。
3) 解放后不久,原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做过1:1万煤田普查,于1956年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4) 1956年,罗庆坤、郑成等老师对巢北山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著有《巢县北部地质纲要》。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实习区概况
一、巢北地区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城合肥的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182公里,芜湖长江大桥和铜陵长江大桥横跨长江天堑,是巢湖市连接江南的跨江通道。
巢湖北部地质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郊,距合肥66km,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 ′,北纬31°36′—31°42 ′,面积33km2,山脉走向北东向10°—40°,平面“M”型展布,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一麒麟山一大尖山、柜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100-300m。最低处20m。实习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南西向展布。南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亿立方米。
学院组织本次实习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之前所学的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水文及地质工程现象,从而在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其次就是引导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实习区的地质现象,即从专业的角度认识我们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再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本次实习能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让我们掌握野外地质路线踏勘、地层标准剖面测量、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些野外的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建立地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勘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