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

合集下载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复习课件)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复习课件)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一典型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 境特征,以及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事例
北方地区
红松之乡——小兴安岭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 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条 优势产品 存在问 件(城市特 (产业) 题 色) 林业发展迅 速,是我国 重要的木材 基地;交通 便利 森林资源丰 富(林业发 达);风光 秀丽,有利 于发展旅游 业 森林资 源急剧 减少, 生态环 境破坏 严重 过度开 发,植 被遭到 严重破 坏,水 土流失 严重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社会经济 优势产品 存在问题 条件(城 (产业) 市特色)
启示
南 方 地 区
台湾岛西 隔台湾海 峡与大陆 相望,北 濒东海, 台湾 东临太平 (包括 洋,南濒 台湾岛、 南海,处 澎湖列 于亚欧大 岛、钓 陆与太平 鱼岛、 洋的连接 赤尾屿 地带,地 等) 理位置独 特,具有 重要的战 略和交通 作用
煤炭资源丰 富;土质疏 松,有利于 种植玉米等 旱地作物
发展经济 的同时必 须保护好 环境
西部和北 华北 部为丘陵 北京 平原 山地,中 北部 南部为平 原
是我国古老而现代的首 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 中心;有天安门广场、 国家博物馆、故宫等建 筑
南方地区
富庶的四川盆地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宝岛台湾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云南元阳梯田
我国南北方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1.南北方的划分: 人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 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 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秦 岭
2.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多样的国家。

其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地理差异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帕米尔高原,南临南海,北界蒙古、俄罗斯、朝鲜。

其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西部高原与盆地和南部丘陵、山地等。

具体来说,中国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主要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其中,华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2. 西部高原与盆地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巴蜀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是中国的水源保护区。

巴蜀盆地地势低洼,盛产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景观壮丽。

3. 南部丘陵、山地中国南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华南丘陵、云贵高原等。

这些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包括珠穆朗玛峰等多座世界最高峰。

以上所述,中国的地形地貌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纬度、地形地貌和季风等方面。

具体来说,中国的气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2.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3. 干旱气候中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雨较少,气候干燥,土地肥沃。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省份+直辖市发展潜力。

其中气泡大小表示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气泡越大,增量越大,空心气泡表示人口减少。

灰色气泡表示人口规模较大居全国前列,但老龄化现象却较突出,城镇化率并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的省份。

(1)分析灰色气泡表示的省市老龄化现象突出的主要原因。

(2)推测空心气泡表示的省区2017年人口转为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3)说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显著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⑴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厉害。

⑵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⑶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争雄之时,蜀丞相诸葛亮挥师南下擒孟获后,见攀枝花悬崖峭壁,草木不生,仰天叹曰:此地粮草无补,屯兵险矣!急忙撤兵而返。

如今,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二十余万人。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_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_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C
D
B
8.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C
)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④城市化程度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2012· 黑龙江哈尔滨)春节期间,哈尔滨冰天雪地,广州
却鲜花盛开,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B. 海陆因素 D. 人类活动
A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的交 流合作项目 B A 西电东送 B 北煤南运 C 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D 西气东送 16.中国政府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制 定和实施了 c A改革开放政策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2温州)材料一:根据水分和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可以将 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读图一: A代表 浙江 (填省级行政区名称)。B代表 秦岭 (填山 脉名称),C代表 淮河 (填河流名称),两者共同构成了我 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2)图二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第 幅图(填 序号)符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1、识别:能在图上找到南北方的界限;知道西部地区 的范围与省份。 2、区分:能区分南北方、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差异 的表现 3、推断:能根据不同的生产生活特色推断所处的自然 环境;并知道造成地区特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4、扩展: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能进行信 息整理。 5、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民居特色
传统运输方式
东、西部的范围
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① ⑿ ⑤ ④ ⑥ ⑦ ⑨ ③
① ②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运输 方式
人口
陆路、陆路、 水路、航空运 航空 输,线 交织 路单一 成网 少多
经济 落后 发达
要点突破二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特点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东 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和苏皖的北部,东临渤 海和黄海。
黄土 高原 地区
肃宁夏陕、、高沟横原壑,纵 西、

温带大 陆性气 候,冬 季干燥 寒冷, 夏季湿 润炎热
黄土土 质疏松, 便于开 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如信天 垦,发 游、腰鼓;窑洞,是主要民居 展农业;形式 煤炭资 源丰富
西
腰鼓
陕北民居——窑洞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14、我国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
主。关于此山脉的走向正确的叙述是( A 南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C 东西走向 D 东西-西南走向
D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国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是北方地区 B.②表示的是西北地区 C.③表示的是南方地区 D.④表示的是青藏地区
A 2.以下气温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确的是②地区1月平均气温的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B 8. 右图所示民居为( )
A. 北方民居 B. 南方民居 C. 西北民居 D. 青藏高原民居
C 9.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④城市化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B. 中国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考点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4.北方地区的农作物耕作制度一般是( D )
A.一年两熟
B.一年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B A、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B、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D、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
6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B
A、高温多雨 B、干旱 C、寒冷
制造业、航运业发达;
展优势
④政策支持: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 产业
略,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浦东成
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也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高原,盆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西北地区
丝路明向珠西—开—放新的草疆门原户风—情——乌—鲁内木蒙齐古牧区
区域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地形

剧、川菜等
区域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社会经
济条件 优势产品 资源 (城市 (产业)
特色)
启示
广东东南 南 珠 部、珠江 方 江 下游,毗 地 三 邻港澳地 区 角 区,与东
洲 南亚地区
隔海相望
亚热带季 平原辽 风气候, 阔,地 热量充足, 势平坦,降水丰沛, 水网密 适宜农作 布 物全年生
长。
原山地气候,终年低温,分旱 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随着青藏铁路
雨两季,具有高寒、缺氧、低 开通,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迅速发
气压等高原环境特点,成为我 展。牧民们穿藏袍,住帐篷,喝青棵
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昼夜 酒、酥油茶、奶茶,吃糌粑、牛羊肉;
温差大,太阳光强烈,牧草营 靠天养畜,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
原因:①自然条件(位置、地形、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

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矿产资源D.交通运输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

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小值的分布区在()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较多,关联性最小的是()A.纬度位置B.城镇分布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

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A.美国B.刚果(金)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8.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D.植被条件下图为2019年我国中西部某省份某山区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当地20-40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10.该村落年龄结构对当地的影响是()A.劳动力充足B.经济发展加速C.留守儿童问题突出D.环境压力增大11.该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内蒙古C.江苏D.四川农民工一般指进城务工人员。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

南方
北方
注意
气温 气 候 降水 特 征
气候类型
地形特点
水文特征

人 文
农业
环 生产

PPT文档演模板
耕地类型 农作物 耕作制度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PPT文档演模板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4. 同学们暑假到以下地方去旅游,能看到雪山美景的是
( •B)
A. 中国最北的地方——黑龙江漠河 B. 中国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C. 中国最东的地方——黑瞎子岛 D. 中国最南的地方——曾母暗沙
•A 因此,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 )
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因地制宜,海陆互补 ④增加资源总量,扩大海域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PPT文档演模板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B 8. 右图所示民居为( )
A. 北方民居 B. 南方民居 C. 西北民居 D. 青藏高原民居
•2、拉萨位置?特色?宗教文化?
•五、温馨提示:1, 2
PPT文档演模板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古 称 西 域
PPT文档演模板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塔里木盆地 •昆 仑 山 脉
•3000米以上
•500---1000 •200---500 ••0洼--地-200
PPT文档演模板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 产、生活的影响1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1、四大地理区域?•南北方分界线? •2、我国南北方的人文环境比较?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3: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3: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一、必背知识点1、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

2、四大地理区域界线:①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气候②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3.秦岭——淮河线:3.1、秦岭山脉东西走向,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南部,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

3.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1)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是我国河流冬季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7)是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二、专题训练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环境描述不可信的是()A.北方地区的“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B.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不存在环境保护问题C.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扩大D.青藏地区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草场退化,生态脆弱2.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4.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①─B─南方地区 B.②─A─南方地区C.④─C─青藏地区 D.③─D─西北地区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6~8题。

【上课单】东西部差异

【上课单】东西部差异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之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一、东部西部我知道观察西部范围示意图5-36,明确西部和东部范围,写出它们的省级行政单位。

西部范围:东部范围:二、东部西部大比较请你结合《历史与社会》图册、资料、图片,从以下角度分析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完成表格。

归纳:东西部的差异表现为的差异和的差异。

【问题探究】一、东西部大考察请你结合课本资料,总结东西部各自的优劣情况,完成调查报告。

1、东部地区优势:劣势:2、西部地区优势:劣势:二、东西部共发展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需要区域之间进行和,以达到、、的目的。

1、为了加快西部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战略。

国家和政府为了调配地区间的资源和能源,正在规划和实施的重大工程有哪些?2、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最缺什么?应该怎么办?3、东部能为西部发展做些什么?援助西部,对于东部自身的发展有何益处?4、当前东部和西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共同问题是()A矿产和能源短缺 B交通和通讯落后C环境问题 D人才资源极其缺乏5、东西部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既有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

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则主要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结果。

2、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

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边中心城市。

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引进外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在全国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4、有利于加快西南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西南区兼有"沿海"、沿江与沿边及距东南亚与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口,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0年内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1、拉动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2、促进了大西南资源优势与南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的结合,使西南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A、利于西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利于促进西南与沿海地区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经济发展。4、西南内部有处于沿海开发地带的广西,还有通过长江沿岸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贯通的成渝地区,因此有实施这一方针的良好地域条件。

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400mm
东部地区
西北地区
阴山山脉
北方地区
秦岭
淮河
南方地区
阅读P46后,试 分析我国南、北 方自然环境有哪 些具体的差异?
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对比表
自然环境 地区
主要地 形类型
平原、丘陵
年降 水量
800 mm 以上 800 mm 以下
主要气 候类型
热带、亚 热带季风 气候
河湖 状况
数量多 水量大 数量较少 水量较少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并比较它们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
400mm
西部地区
阴山山脉
东部地区
阅读P45后,试 分析我国东、西 部地区自然环境 有哪些具体的差 异?
阴山山脉东部地区西部地区400mm阅读p45后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有哪些具体的差自然环境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水量主要气候类型状况水资源数量地区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3钟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400mm以上400mm以下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数量多水量大数量少水量少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对比表
自然环境 地区
主要地 形类型
平原、丘陵
年降 水量
400 mm 以上 400 mm 以下
主要气 候类型
热带、亚 热带、温 带3钟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高原高山 气候
河湖 状况
数量多 水量大
水资源 数量

东部地区高原、盆地西部地区高原
盆地
数量少 水量少

形成这样地域差 试着分析形成 说一说你发现 异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规律的根 了什么规律? 什么? 本原因? 海陆位置影响, 距离海洋的远 也称经度地带性 近,降水多少

从东到西的气候差异大吗?

从东到西的气候差异大吗?

从东到西的气候差异大吗?一、东至西气候的经度差异在地理学的角度上,地球被纵向划分为西半球和东半球,而纵向的气候差异主要由经度引起。

东经0度为本初子午线,这意味着东经数值越大,表示所处的位置越西。

1. 东部气候东部地区一般指近海地区,其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和影响。

因此,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

例如,中国的上海位于东经121度,夏季温暖而潮湿,冬季凉爽但温度较为稳定。

2. 中部气候中部地区包括中国的内陆省份和美国的大陆中部州。

由于缺乏海洋调节,这些地区的气候较为极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刺骨。

纽约位于西经74度,酷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是该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3. 西部气候西部地区指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和美国的内华达山脉。

这些地区通常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夏季温暖而炎热,冬季严寒而干燥。

比如,中国的西安位于西经108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二、纬度对东至西气候的影响纬度是地球表面划分为南北半球的线条,纬度越高,距离地球赤道越远。

纬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候。

1. 低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较近,阳光直射量充足,因此气温较高。

例如,中国的广州位于北纬23度,全年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

2. 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较远,阳光直射量减少,因此气温较低。

例如,俄罗斯的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冬季严寒而漫长。

3. 赤道附近地区赤道附近地区的气候通常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充沛。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位于赤道附近,天气炎热湿润,气候宜人。

三、其他因素对东至西气候的影响除了经度和纬度,东至西气候差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1. 地形地貌地球上的山脉、高原、河流等地形地貌对气候有显著影响。

例如,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大大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气,导致该地区气候干燥。

2. 洋流洋流对气候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日本位于东北亚,受到赤道洋流和寒流的影响,导致气候多变和降雨充沛。

2018人教版八级下册地理教学内容

2018人教版八级下册地理教学内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重点图幅:图5.51、地理差异表现(1)自然环境差异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河流冬季结冰有无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汛期短长人文差异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名称: D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A青藏地区。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秦岭---淮河一线。

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 温带落叶 温 阔叶林带 带 荒 漠 亚热带常绿 带 阔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 候 候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 温带落叶 温 阔叶林带 带 荒 漠 亚热带常绿 带 阔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 候 候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思考:
南坡复杂,原因:纬度低,从山路到山顶的 热量差异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 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大;相对高度大,从山麓 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大。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发育程度 有何差异?为什么?
2.穆朗玛峰南、北坡的雪线那边低?为什么
南低,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
自主讨论
1.读图,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 极的主要自然带,体会其变化规律 性。 2.比较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 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试着寻找陆地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 的联系。
南坡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带。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哪些因素有 关?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复习课件)

考点6  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复习课件)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 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 陵交错候 环 境 1月 均温 年降 水量 低于0℃ 800毫米以下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 结冰,不利于航运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都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普遍高温 比较湿润
我国南北方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1.南北方的划分: 人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 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 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秦 岭
2.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②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③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基本一致;
2.中国东西部自然、人文差异比较
东部地区 自然条 件(地 形、 气候) 资源、 环境 人口 经济发 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较差,高原,山地面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 积广大,地势崎岖,土地贫瘠;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 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地处内 于季风区,靠近海洋,气 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 候湿润,雨热同期 候干旱 水资源、人力资源丰富; 但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水资源缺乏,草场资源、矿产 和能源资源丰富,水土流失和 沙漠化严重
西部
①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草场资源 丰富,牧业生产发达。②拥有广袤 的土地、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发展潜力很大。③拥有壮美的山川、 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等
发展农耕的自然条件较差;在资金、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劣势 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 环境污染严重等 济条件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 必须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部地区要为西部发展提供
温带季风 有利于树 以山地、 气候,夏 木生长, 丘陵为主, 季高温多 是著名林 山区面积 雨,冬季 区,被称 广大 寒冷干燥,为“红松 雨热同期 之乡”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地图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环境差异(东西部)
北京市华大附中喻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际上,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教学方法的改变,恰恰是教学理念和教材改变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从新旧教材的对比来看,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自己分析和观察,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为学习方法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现在,我就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一章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资源和废弃物
第四章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第五章位于世界东方的大国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 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差异造成两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人文差异。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和河湖概况在地区上的总结,同时也为后面所学的农业及地方文化特色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设计思路:
导言:播放景观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新课——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东西部地区的划分界线。

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读景观图使学生直观感受东西部地区的差异,进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原因。

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填出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东西部地区人文差异:采用小组的讨论,说出东西部地区在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景观图片,初步体会东西部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特点的差异。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汇报结果等活动,深刻体会到: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存在的差异,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体会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
习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东西部区域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学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我国东西部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差异。

【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6. 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7. 学生情况分析: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对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感兴趣,因而教材中加入大量的想一想和做一做的内容,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

讨论的话题要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让学生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后,他们就可以“有话”说。

话题的难度应符合维果茨基的“最后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就够着苹果。

因此,在学生个人力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

三、教学资源
课前教师搜索相关的资料、图片、录像。

如果这节课没有多媒体的设备支持,大量的图片翻阅困难,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本身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如果没有一个相关环境的支持,学生只能在枯燥的文字中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转变,克服了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少,形式单一的问题,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帮助。

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再现知识应用过程,强化学生记忆,多元化高容量,加快反馈。

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利于发挥课堂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过程
五、评价建议
本节课评价分为课上和课下两个部分。

课上设计相应的闯关练习进行学习反馈教师询问学生收获和感受,学生谈体会。

课下评价主要通过量表来完成,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师和学生。

同时教师和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自评、他评和评价教师。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合作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自评和他评,结合组员在上课的情况,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等级。

通过这些评价表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参与活动的过程状况和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从教学过程设计、语言、板书、课堂氛围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在最后一栏进行补充,便于教师进行改进,与学生进行更好地沟通。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小组量表:
(等级为:A 优 B 较好 C 一般 D 有待提高)
2. 学生评价量表:
(1)学生个人评价表
(自评或他评等级为:A 优 B 较好 C 一般 D 有待提高)
(等级为:A 非常好 B 较好 C 一般 D 不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