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地图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环境差异(东西部)

北京市华大附中喻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际上,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教学方法的改变,恰恰是教学理念和教材改变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从新旧教材的对比来看,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自己分析和观察,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为学习方法的改变提供了可能。现在,我就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一章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资源和废弃物

第四章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第五章位于世界东方的大国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 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差异造成两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人文差异。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和河湖概况在地区上的总结,同时也为后面所学的农业及地方文化特色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设计思路:

导言:播放景观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新课——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东西部地区的划分界线。

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读景观图使学生直观感受东西部地区的差异,进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原因。

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填出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东西部地区人文差异:采用小组的讨论,说出东西部地区在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景观图片,初步体会东西部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特点的差异。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汇报结果等活动,深刻体会到: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存在的差异,体现在东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体会因地制宜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

习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东西部区域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学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我国东西部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差异。

【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6. 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7. 学生情况分析: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对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感兴趣,因而教材中加入大量的想一想和做一做的内容,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讨论的话题要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让学生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后,他们就可以“有话”说。话题的难度应符合维果茨基的“最后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就够着苹果。因此,在学生个人力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

三、教学资源

课前教师搜索相关的资料、图片、录像。如果这节课没有多媒体的设备支持,大量的图片翻阅困难,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本身这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如果没有一个相关环境的支持,学生只能在枯燥的文字中完成学习任务。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转变,克服了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少,形式单一的问题,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帮助。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再现知识应用过程,强化学生记忆,多元化高容量,加快反馈。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利于发挥课堂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过程

五、评价建议

本节课评价分为课上和课下两个部分。

课上设计相应的闯关练习进行学习反馈教师询问学生收获和感受,学生谈体会。

课下评价主要通过量表来完成,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师和学生。同时教师和学生进行互评。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评价。学生评价包括自评、他评和评价教师。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合作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结合组员在上课的情况,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等级。通过这些评价表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参与活动的过程状况和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从教学过程设计、语言、板书、课堂氛围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在最后一栏进行补充,便于教师进行改进,与学生进行更好地沟通。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小组量表:

(等级为:A 优 B 较好 C 一般 D 有待提高)

2. 学生评价量表:

(1)学生个人评价表

(自评或他评等级为:A 优 B 较好 C 一般 D 有待提高)

(等级为:A 非常好 B 较好 C 一般 D 不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