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孟子课件ppt
合集下载
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贰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处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肆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处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孟子三则ppt课件
孟子三则中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 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竞争力。
THANK YOU
他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 、义、礼、智等美德,但需要通过内省 和外求来发扬光大。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人民 利益为重,实行宽政,以德治国。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 扬,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05
孟子三则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孟子三则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强化社会道德体系
孟子三则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道德规范,有助于强化社会 道德体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引导个人行为
孟子三则中的道德观念对个人行 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人 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
规。
促进社会和谐
孟子三则所强调的尊重、关爱他 人,宽容、礼让等道德观念有助 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
孟子三则ppt课件
• 孟子简介 • 孟子三则的背景与意义 • 孟子三则的内容解析 • 孟子三则的启示与思考 • 孟子三则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与背景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因躲避战乱,迁居鲁国 。
实行王道的根本
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根本在于实行“仁政”,即对内要关注民生, 对外要尊重别国,同时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
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
孟子提出了君主治理国家的三个方法,一是要勤政爱民,二是要选 贤任能,三是要以身作则。
THANK YOU
他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 、义、礼、智等美德,但需要通过内省 和外求来发扬光大。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人民 利益为重,实行宽政,以德治国。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 扬,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05
孟子三则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孟子三则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
强化社会道德体系
孟子三则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道德规范,有助于强化社会 道德体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引导个人行为
孟子三则中的道德观念对个人行 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人 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
规。
促进社会和谐
孟子三则所强调的尊重、关爱他 人,宽容、礼让等道德观念有助 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
孟子三则ppt课件
• 孟子简介 • 孟子三则的背景与意义 • 孟子三则的内容解析 • 孟子三则的启示与思考 • 孟子三则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与背景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因躲避战乱,迁居鲁国 。
实行王道的根本
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根本在于实行“仁政”,即对内要关注民生, 对外要尊重别国,同时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
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
孟子提出了君主治理国家的三个方法,一是要勤政爱民,二是要选 贤任能,三是要以身作则。
《孟子》PPT课件
❖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 例句:呼尔而与之
给
❖ 2.而
❖ 例句: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 3.于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 4.是 ❖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 5.得
❖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
❖ 6.尔
激
❖ 例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代词,你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 (的恩德)而接受了:
❖ 7.为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得到)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
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
❖ 一、一词多义
❖ 1、与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 例句:呼尔而与之
给
❖ 2.而
❖ 例句:蹴尔而与之
顺接连词
❖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 3.于
❖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
❖ 4.是 ❖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 5.得
❖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
❖ 6.尔
激
❖ 例句:呼尔而与之
助词
❖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代词,你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 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 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 (的恩德)而接受了:
❖ 7.为
《孟子》概述课件
性恶论
• 人类本性自私,只追求自身利益 • 法律与道德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 重视法律,强化制度
“仁”的内涵与实践
1
内涵
孟子的“仁”是对他人的“爱”,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实践
孟子主张实践“仁”,通过行善积德、诚实守信的方式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 推崇“交友有三乐,以友谅之乐为上乐”。
3
意义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提醒着人们,在 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应该真诚、宽容、关爱。
孟子思想在领导力发展中的作用
1
仁政
孟子强调领导需要实行“仁政”,关注人民利益,以人为本,对现代社会的领导也 有启示。
2
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可以在现代领导力发展中得到应用,如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等等。
3
天命思想
孟子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也需要注 重发掘每个人的潜力。
孟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 孟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分 • 在后人的发展中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不断的
发扬光大
当代价值
• 孟子思想所强调的人文主义、仁爱、勤俭节 约、爱国等,也为当今的社会提供了重要思
• 想在人支的撑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
孟子影响世界范围的历史事件
• 展孟子;本人曾于公元前3世纪赴齐国担任官员, 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学习孟子,传承经典
孟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名人,其思想深刻,影响广泛。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他的思想 遗产,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论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抨击了当时秦、齐等 诸侯国的“性恶论”,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做好事的天 性,主张“救人以天下”。
孟子简介PPT课件作品
⑵军事上,主张以德王天下,反对兼并战争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深入剖析孟子的思想内涵,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好 地掌握孟子的理论
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小组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孟子等角色,深入理解经典内容 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建议
孟子思想
孟子著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作品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立身处世之道、伦理 道德思想及教育思想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 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国 学经典孟子》的基 本内容和思想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孟子的思想内涵和 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 高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热 爱,增强文化自信
适用人群
大学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学爱好者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学经典孟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 念等。
学习目标设定
掌握《国学经典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 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 了解孟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 反复阅读,加深印象 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学习时间安排
每天至少学习30分钟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时间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
《孟子》PPT教学课件
06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仔细阅读原文,注 意细节和语言的特 点。
注意古汉语的语法 和词汇,与现代汉 语有所区别。
结合注释,逐句或 逐段理解文本的深 层含义。
结合注释,深入剖析
1
借助注释和解析,深入剖析文本中的难点和疑 点。
2
对比不同注释版本,了解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3
关注《孟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 景。
《《孟子》ppt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核心思想 • 《孟子》的主要篇章 • 《孟子》中的故事与典故 • 《孟子》的现实意义 •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总结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 儒家代表人物。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继续与梁惠王讨论国家治理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君主如何与民同 乐、如何处理好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公孙丑上》
总结词
该篇章主要讨论了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与公孙丑就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强调了人的善良本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涉及到了对音乐、诗歌 、礼制等方面的讨论。
守节不仕
总结词
守节不仕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 动摇。
详细描述
在《孟子》中,有很多故事表达了这种思想。例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 柳下惠的人,他因为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动摇,最终获得了千古美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
《孟子》简介PPT课件
兵器 战争 军队 士兵
胜: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 予观夫巴陵胜状
承受 尽 胜利 超过 优美的
五十步笑百步
返回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莩 ( ) (3) 鸡豚( )狗彘( )之畜( ) (4) 数( )罟( )不入wū(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序之教 (7)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tì( )之义
发:
01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0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03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04
百发百中
05
派遣征发
06
打开
07
花开 发射
08
再见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
添加副标题
《孟子》
目录
02
孟子、《孟子》简介
03
分析结构
04
语言现象
05
典型例题
01
词语讲解
(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胜: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 予观夫巴陵胜状
承受 尽 胜利 超过 优美的
五十步笑百步
返回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莩 ( ) (3) 鸡豚( )狗彘( )之畜( ) (4) 数( )罟( )不入wū(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序之教 (7)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tì( )之义
发:
01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0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03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04
百发百中
05
派遣征发
06
打开
07
花开 发射
08
再见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
添加副标题
《孟子》
目录
02
孟子、《孟子》简介
03
分析结构
04
语言现象
05
典型例题
01
词语讲解
(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23《孟子》三章 课件(共42张PPT)
《孟子》三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 高尚的人。
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 子和孟子以“孔孟”并称。
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合作探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改句:道之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原句更加详细、具体、透彻,句式整齐,形成对比。
熟读篇
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气势吗?
层递式排比句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学生读——师示范——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由慢而快;在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由低到高。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 持自己的原则,有立身处世的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要坚守自我)
思想碰撞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熟读篇
得道者,何如? 失道者,何如?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 高尚的人。
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 子和孟子以“孔孟”并称。
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合作探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改句:道之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原句更加详细、具体、透彻,句式整齐,形成对比。
熟读篇
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气势吗?
层递式排比句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学生读——师示范——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由慢而快;在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由低到高。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 持自己的原则,有立身处世的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要坚守自我)
思想碰撞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熟读篇
得道者,何如? 失道者,何如?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课件优秀ppt
礼法约束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走进孟子课件ppt
民权利。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 ,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到。
君主的道德责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道德修养为 先,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
政。
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 本性和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途
径。
02
孟子的仁政思想
仁政思想的内涵
以民为本
强调道德
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以人民利益为重 ,政府应当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为首要目标。
提倡性善论
人性本善
道德修养的层次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 的本性和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 和培养这种善良本性。
孟子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层次,即从“自暴自 弃”到“反求诸己”,再到“尽心知性”, 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强调道德教育
在孟子看来,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义、礼、 智等美德,以实现人性的完善。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道德修养
孟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倡 “反求诸己”,有助于个人提升 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
自我实现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和使命,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 和成长,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
家庭教育
孟子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是 培养品德和情感的重要场所,对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影 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社会正义
01
孟子提倡“仁政”,主张以仁爱和正义治理社会,对现代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
人权思想
02
孟子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现代社会
的人权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环境意识
03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 ,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到。
君主的道德责任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道德修养为 先,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
政。
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 本性和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途
径。
02
孟子的仁政思想
仁政思想的内涵
以民为本
强调道德
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以人民利益为重 ,政府应当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为首要目标。
提倡性善论
人性本善
道德修养的层次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 的本性和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 和培养这种善良本性。
孟子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层次,即从“自暴自 弃”到“反求诸己”,再到“尽心知性”, 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强调道德教育
在孟子看来,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义、礼、 智等美德,以实现人性的完善。
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道德修养
孟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倡 “反求诸己”,有助于个人提升 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
自我实现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和使命,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 和成长,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
家庭教育
孟子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是 培养品德和情感的重要场所,对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影 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社会正义
01
孟子提倡“仁政”,主张以仁爱和正义治理社会,对现代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
人权思想
02
孟子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现代社会
的人权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环境意识
03
2024版《孟子》三章PPT课件[1]
关注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优质
教育的权利。
22
2024/1/29
06 总结与展望
23
《孟子》三章核心思想回顾
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推行仁政。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
现社会和谐。
20
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用
个体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认知、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社会进步
教育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1/29
6
02 人性本善与四端说
2024/1/29
7
人性本善观念阐述
1 2
人性本善的含义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具有向善的潜能和 倾向。
与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对比 与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不同,孟子强调人的善良 本性,认为恶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孟子人性本善的理论依据
3
孟子从人的心理和情感出发,认为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即同情心、羞耻心等,这些构成了人性本 善的基础。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他 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民 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5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2024/1/29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税徭役, 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走进孟子课件ppt_图文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 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 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受教免休妻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 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 么知道的?”孟子曰:“ 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 ,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 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 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 》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 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 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 了。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
孟子的思想
• 一、孝悌 • 二、五伦之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三、民本思想
一、孝悌
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
兄长为悌。
•
孟子非常重视孝,他主张子女对父母行孝,首先要
爱敬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上》
走进孟子课件ppt_图文.ppt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 之一。名轲,邹(今山东)人。相 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 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 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
(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 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孟子受教免休妻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 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 么知道的?”孟子曰:“ 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 ,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 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 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 》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 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 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 了。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
孟子的思想
• 一、孝悌 • 二、五伦之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三、民本思想
一、孝悌
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
兄长为悌。
•
孟子非常重视孝,他主张子女对父母行孝,首先要
爱敬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上》
走进孟子课件ppt_图文.ppt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 之一。名轲,邹(今山东)人。相 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 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 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国家 国防
翻译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 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 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 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 了相位。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域: 限制。以:凭,靠。固国:巩固国防。威:震 摄。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畔:通 “叛”,背叛。顺:归顺,服从。故:所以。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 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 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 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思10分钟 议6分钟
1· 解释重点词语 2· 翻译文意
2019/3/27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不顺 “拂”通“弼”,辅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
一词多义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
表露,表现
国
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贝多芬 即使在双耳 失聪的情况 下,仍然坚 持音乐创作。
小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 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 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 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 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 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 境的优越性。 限时练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的教育理念 • 孟子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 孟子与现代社会 • 结语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 影响,后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道德和人伦,认 为君主应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孟子的主要思想与著作
02
01
03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政”、“民本”、“教育” 等。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游说诸侯
孟子曾游说多个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得到重用。这些游说经历对孟子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著书立说
孟子在晚年时期致力于著书立说,传承儒家思想。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与同时代政治家的交往与论争
与齐宣王的交往
孟子曾到齐国拜见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表示赞同,但并未完全采 纳。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子并称为“孔孟”,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的代 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 一。
孟子的思想也对东亚文化产生 了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 重要思想之一。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的天命观
目
CONTENCT
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的教育理念 • 孟子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 孟子与现代社会 • 结语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 影响,后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道德和人伦,认 为君主应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孟子的主要思想与著作
02
01
03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政”、“民本”、“教育” 等。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游说诸侯
孟子曾游说多个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得到重用。这些游说经历对孟子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著书立说
孟子在晚年时期致力于著书立说,传承儒家思想。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与同时代政治家的交往与论争
与齐宣王的交往
孟子曾到齐国拜见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表示赞同,但并未完全采 纳。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子并称为“孔孟”,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的代 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 一。
孟子的思想也对东亚文化产生 了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 重要思想之一。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的天命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三:孟子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孟子的思想
• 一、孝悌 • 二、五伦之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三、民本思想
一、孝悌
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 兄长为悌。 • 孟子非常重视孝,他主张子女对父母行孝,首先要 爱敬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 上》);他认为“大孝”应“终身慕父母”(《万章 上》)。 • 其次,父母在世,要事之以礼,孝养终生。对父母 的孝养包括生活之养和精神之养。生活之养,指对父母 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奉养,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 精神之养,指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使其心情怡悦。相 比之下,“精神之养”比“生活之养”更重要。他把 “生活之养”称为“养口体”,把“精神之养”称为 “养志”。孟子提倡以“养志”事父母。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è)于众 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 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 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 “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 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 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 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 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 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 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 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 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 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 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 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 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 努力让天下人(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悌,就是尊敬兄长。敬长、从兄的道德意识,孟子认为也是人
人生而具有的。实际行动中,简而易行,如“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告子下》)。敬长、从兄,只要人们愿为,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的。
• 孝悌所蕴含的孝爱父母、 敬重先祖、敬顺兄长的 道德意识,已成为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 天仍值得提倡和发扬。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 之一。名轲,邹(今山东)人。相 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 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 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 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 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没有得到实行 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作《孟子》 七篇。
11、“‘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 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却之不恭
12、“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 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
杯水车薪
13、“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 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茅塞顿开 14、“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 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 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当务之急
活动二:《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寻找“成语英雄”
比赛要求: 老师展示出自《孟子》一书中的成语含 义,大家根据意思猜成语,答错不扣分,答 对一题得10分,答对最多者就是咱班的“成 语英雄”。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 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 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明察秋毫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 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 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 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 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 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 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 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 “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 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活动一:讲解孟子的逸闻趣事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 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 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 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 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 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 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 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 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 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 子居住的地方!”
15、“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 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解民倒悬
你还知道《孟子》中的哪些成语?
缘木求鱼 一暴十寒 怨天尤人 赤子之心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孟子》中的成语: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 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 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 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 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 人尊敬。
(14)君子有三乐,而王(wà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 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尔反尔
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 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出类拔萃
7、“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 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中愉悦顺服。 心悦诚服 8、“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 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绰绰有余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 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 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自暴自弃 10、“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 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手舞足蹈
自暴自弃 绰绰有余 同流合污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夜以继日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duó),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9)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10)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 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 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断机教子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 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 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 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 “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 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 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 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 了。学习如果不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 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 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