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人和》

孟子《人和》

孟子《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革:皮革,指甲胄。

古代甲胄确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

(5)委:弃。

(6)域民:限制人民。

域,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么。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共6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共6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 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的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 的君主。
天时比不上地利,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 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 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 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 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 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 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 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 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定能胜利。
用“我从......中读懂了......的道理, 谈谈你对《孟子》三章的理解。
如:我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中读懂了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比天 气时令和地理形势更重要的道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1.岂不诚大丈夫哉? 1.真正,确实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人和课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人和课
明。
C.执行法官遂在涉案房屋依法贴出公告,限期腾退,田
某却置若﹒罔(wǎnɡ)闻。
D.在送礼品牌上,苹果稳居“2019最青睐的男士送礼品
牌”榜首,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紧随其后。
【解析】选A。瞻—赡。
二、积累熟语。 1.地利人和:地利,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和,得人心。表 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 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孟子的论辩说 理技巧
举例
(3)_运__用__排__比__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的论辩说理 技巧
(4)运用描写
举例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 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 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 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 者皆欲赴诉于王。
【备选要点】 孟子是如何抓住时机说服齐宣王的?
【点拨】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 及推恩的好处,然后又用一连串排比句从正面为齐宣王 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 王的好大喜功之心,齐宣王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 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完全取得胜利,向齐 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齐宣王心服 口服。
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译文:_对__于__做__了__(_却__)_没__有__达__到__预__期__效__果__的__事__情__,_都__要__反__ _省__自__己__,_从__自__己__身__上__找__原__因__。__自__己__持__身__端__正__,_天__下__的__人__ _都__会__归__向__他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ppt课件

• 论证方法:
•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 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 据 —— 中心论点。
比较本文的两篇
短文,看看它们提 出、阐述论点的方 式及风格上有什么 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 相同之处:
• 1、两篇短文的题目均是编 者加的,都是论点,并且字 数相等,都是由两个结构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短语构成,都用对比, 观点鲜明。
于安乐也。
一、近义词辨析 “发”“举”意义解释有何异同
二、同音字 “士”与“市”的理解
三、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拂、 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 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 要译成 “使……”
四、积累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
五、一词多义:

国防 国家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 是不精良,粮食供给页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 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改变∕ 动摇”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12、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3、此之谓大丈夫。(判断句)
这样的人叫做(是)大丈夫 。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 班级展示
1、请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 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 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 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 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 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 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气势磅礴,增强了语势,极
言局,对照鲜明,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具有 极强的说服力。
结尾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尾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得道”“失
原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注释: 淫:使昏乱。 译文:
富贵不能使我昏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 使我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 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
2. 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 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 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 ”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

论点

多 助
论据

失 类推

寡 助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施行仁政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阐述“贫贱不能移”的道理
孟子强调,真正的君子在贫贱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操守,不因生活的困苦而改变自己 的志向和追求。
2024/1/25
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典范
孟子通过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来阐述这一道理,如颜回、原宪等人在贫贱中坚守道义,不为 富贵所动。
13
第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生于忧患”的道理
06
学习方法与建议
2024/1/25
23
注重文本阅读和背诵
仔细阅读《孟子》原 文,理解每句话的含 义和逻辑关系。
尝试背诵重要段落和 语句,锻炼记忆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2024/1/25
多遍重复阅读,加深 记忆和理解。
24
关注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了解孟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包 括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等。
2024/1/25
探究孟子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脉络,理解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关注孟子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和启示,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
意义和价值。
25
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运用
将孟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尝试从孟子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
10
03
《孟子》三章解读
2024/1/25
11
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4/1/25
01
阐述“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得到民心、顺应民意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即“得道多助”。
相反,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则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即“失道寡助”

02
举例说明“得道”与“失道”的后果
孟子通过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兴衰来阐述“得道”与“失道”的不同后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ppt课件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 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 息表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 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 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 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
不如
地利




守方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粮多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 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畔: 通“叛”,背叛。之: 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
(f ú) (bì) (z ēn g)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和》(共38张PPT)课件

《人和》(共38张PPT)课件
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3、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5、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6、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7、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 毛泽东 8、一燕不能成春。 —— 克雷洛夫
说出与“和”有关的词语,熟语,成语,句子或事例。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谐相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友好(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地震、雪灾) 团结和洽(企业)

《孟子》第五课《人和》

《孟子》第五课《人和》

第二则
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 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
孟子所谓的“忠”具体 指什么?
“教人以善谓之忠”——《孟 子·滕文公上》 “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 “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 一毫不尽。”——黎靖德《朱子语 类》
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 “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都 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和”意味着团 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 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和才 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人和才能生意兴 隆,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取得抗震救 灾的全面胜利!一个集体也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 致才能取得胜利。(例如球赛)

第一则
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做 到“人和”)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 之
何为“得道”,何为“失 道”?
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 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 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 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 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 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 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Zxx`````k

《孟子》三章经典课件

《孟子》三章经典课件
2024/8/30
情景导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 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开了,青 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犯 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那口锅里,同样锅里也煮着水, 不同的是,水没煮开,青蛙觉得挺舒服:这个热水澡 洗得好呀!结果青蛙被煮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 里逃生,在温水中却死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 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 的经典中寻求答案吧!
2024/8/30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2024/8/30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如人和也。 充足 放弃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 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 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024/8/30
限制 凭,靠
巩固国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一定的说服力。
2024/8/30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 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 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第4句进一步阐 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 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 和极强的逻辑性。

23《孟子》三章 课件(共42张PPT)

23《孟子》三章 课件(共42张PPT)
《孟子》三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品德 高尚的人。
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 子和孟子以“孔孟”并称。
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合作探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 改句:道之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原句更加详细、具体、透彻,句式整齐,形成对比。
熟读篇
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气势吗?
层递式排比句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学生读——师示范——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由慢而快;在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由低到高。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坚 持自己的原则,有立身处世的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要坚守自我)
思想碰撞
1.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熟读篇
得道者,何如? 失道者,何如?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第23课《_孟子_三章》课件(5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_孟子_三章》课件(5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2)一词多义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行天下之大道 独行其道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戒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此之谓大丈夫
三、内容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是像公孙பைடு நூலகம்、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二、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大丈夫: 戒之曰: 女家: 淫: 移: 屈:
2.翻译重点句子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 译文: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 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 便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译文: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读准字音
(sù)
米粟
(guǎ)
寡助
(qī)
亲戚
一、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朗读指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三章 PPT课件【精品】

《孟子》三章 PPT课件【精品】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
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 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 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 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 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 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 精练准确。《孟和”。文中还运用 了一些骈句,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句式整齐,音韵 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富贵不能淫
字词注音
公孙衍( yǎn ) 不能淫( yín )
丈夫之冠( ɡuàn)
富贵不能淫
指有大志、
真正, 有作为、有
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坚,坚固。利,锋利。
弃城而逃。委,放 弃。去,离开。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 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河的险要。
背景链接
本课三篇文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 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生活 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

历史古代名人孟子人物介绍介绍PPT

历史古代名人孟子人物介绍介绍PPT

02 主要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 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 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 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 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 义;君正,莫不正。”
04 相关资料
主要著作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 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 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 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 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 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 内容。
始作俑者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 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 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 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 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 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 (活人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 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 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03 历史成就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 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 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 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 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 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 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孟子《人和》优秀课件名师优质资料

孟子《人和》优秀课件名师优质资料

全文思路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 做到“人和”)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15/2019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 ,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 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 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思考下列问题:
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孟子认为哪个最重要?
天 时
地 利 两个战例
人 和
逐层递进
3/15/2019
何为“得道者”,何为“失道者”?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15/2019
城:内城 郭:外城 环:包围 然而:这样却 是:这 委:丢弃,抛弃 域:使……在界限内 固:使……坚固 畔:叛,背叛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 是靠山川险阻就可 以保住的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 器就可以做到的。
3/15/2019
第二则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 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 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 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 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 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 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 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 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 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 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 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 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 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 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 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 不患矣。」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放弃。 离开。
如人和也。
限制。
巩固。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
由景春提出问题,树立批驳的靶子, 孟子再反驳景春的观点,接着提出自己的 看法,最后得出结论。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无论 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 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所迷惑、 动摇、屈服)
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景春的话引出话题,为后文孟子 的批驳树立了靶子。
第2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什么?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至“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 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 道”,称不上“大丈夫”。(驳论)
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 夫”,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立论)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新 课
第2课时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
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样
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
的阐释。
富贵不能淫


检 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点以 虚 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凭借
其待我以横逆
介,用
以其存心也
介,因为
明以教我
连,表修饰
仰足以事父母
连,表目的,可译“来”
特殊句式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 舜,人也;我,亦人也
判断句
• 其待我以横逆 • 舜为法于天下
•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 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何为“智”?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智主要是对 (《孟子·公孙丑上 》)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是非的 (《孟子·告子上 》)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
持守。 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
者是也。”
(《孟
子·离娄上 》)
主旨: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 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 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 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 和的境界了。
第四则
统治者要做到“人和” 还有什么方法?
1、推恩
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治礼义,“驱而之善”
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介宾短语后置句
• 于禽兽又何难焉
宾语前置句
谢谢大家~

以:用
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 • 横逆:形作名,蛮横无理的态度
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 •
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 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

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
由:犹 乃若:至于这样 法:规范、标准、榜样
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
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
“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
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和”意味
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
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
和才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人和才能
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 做到“人和”)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两个战例
逐层递进
何为“得道”,何为“失道”?
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拼音填空
愠( )色 悱( )恻
十乘( )浡( )然
数罟( )( ) 瞷( )
讪( )
墦( )间
弃甲曳( )兵
《孟子》选读
和平共处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衷共济 (面对困难的时候)
人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
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 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 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 • “爱人营者造,人人和恒的爱社之会;关敬系人呢者?,人 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 到人和的境界
第三则
爱人不亲,反其仁;
行有不得
治人不治,反其智; 者,皆反
求诸已。
礼人不答,反其敬。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 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 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7、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 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 毛泽东
8、一燕不能成春。 —— 克雷洛夫
第一则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 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生意兴隆,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取
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一个集体也只有上下一
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例如球赛)
知识积累 通假字
亲戚畔之 其横逆由是也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刑于寡妻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则盍反其本矣 放辟邪奢,无不为已
“畔”通“叛”,背叛 “由”通“犹”,尚且,还 “亡”通“无”,没有 “刑”通“型”,树立榜样 “涂”通“途”,道路 “反”通“返”,返回 “已”通“矣”,语气助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城:内城
• 郭:外城
• 环:包围
• 然而:这样却
• 是:这
• 委:丢弃,抛弃
• 域:使……在界限内
• 固:使……坚固
有力量。
——雷锋
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 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3、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5、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6、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 山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 是靠山川险阻就可 以保住的,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 就可以做到的。
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不患矣。」
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 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
孟子所谓的 “忠”具体指什么?
“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 “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 “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一毫不 尽。” ——黎靖德《朱子语类》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
焉!
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
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 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 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
• 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 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
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
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
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
•因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第二则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 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 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 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 所以:-------的原因
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 • 以:因为
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心 竭力、没有尽仁尽礼。
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 一朝之患也。
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
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 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 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 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