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平面镜成像》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及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
2.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
大家一定都见过平面镜吧,那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探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白纸上,观察蜡烛的火焰。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蜡烛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
(3)用直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大小与实际蜡烛火焰大小相等。
(4)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与实际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小华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像比实际身高高10cm。
请问他应该站在离平面镜多远的地方?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华的像高为实际身高。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1 课题背景1.1.1 平面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对于学习光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1.1.2 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1.1.3 平面镜成像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摄像机、望远镜等,具有实际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平面镜成像原理2.1.1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反射产生的,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按照反射定律发生反射。
2.1.2 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物体的虚像。
2.1.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教学内容3.1 平面镜成像实验3.1.1 准备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一块作为平面镜,一块作为透明板。
3.1.2 让学生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像。
3.1.3 同时让学生观察透明板上的物体和其像,对比两者的位置和大小。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1.2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1.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平面镜成像现象。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学生理解光线反射定律以及如何应用到平面镜成像中。
5.1.2 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1.3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并解释平面镜成像现象。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一块作为平面镜,一块作为透明板。
6.1.2 物体,如书籍、铅笔等,用于放置在平面镜前。
6.1.3 测量工具,如尺子,用于测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
6.2.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6.2.2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2.3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讲解和实验心得。
七、教学过程7.1.1 教师通过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案【篇一: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发生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光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适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验证问题答案,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验探究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其知识梳理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平面镜成像吗?你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
3.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反射、成像规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进行总结。
2.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成像特点、原理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更多知识,提高其拓展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2《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平面镜成像涉及到虚像的概念,以及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我发现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只关注到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点,而忽视了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同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如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在平面镜前,观察成像的大小和位置。
3.结合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望远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2.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征。
3.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画图方法。
4. 将平面镜成像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与特征。
(2)平面镜成像的画图方法。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吗?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镜子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镜子吗?”等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
2. 学习平面镜成像知识(1)呈现图片,向学生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通过展示物与镜子的相对位置关系解释成像的产生过程。
(3)表现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距、像距、物高、像高等概念。
(4)演示平面镜成像的画图方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来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实际应用。
3. 讨论、练习、总结(1)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实例预测和证实,探究几个问题,如: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
(2)在本节课结束之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学生互相询问和回答问题,教师对错得分。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交流和讨论中互动性强,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通过学生对学习的总结和口头阐述的验证,阐明教学的效果良好。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个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际问题的解答。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写一篇文章,并通过图片来说明关键概念。
3、以“画出平面镜成像步骤”为题,简要说明平面镜成像画图的基本过程,并举出具体例子说明。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doc
优质课平面镜成像教案.doc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初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①。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习题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作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结合PPT展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习题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分享研究成果。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有关光学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更深入内容。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12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一、老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当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老师创设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探讨制定方案,小组协作试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楚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爱好、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协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试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打算。
3.教学语言。
一般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美丽,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老师举止大方,从容,酷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互动融洽。
二、学生实力培育1.视察实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终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仿照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索实力。
学生依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洁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依据老师供应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索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依据试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探讨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索如何设计合理试验步骤。
3.动手实力。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3.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4.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穿衣镜、哈哈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平面镜?”引发学生对平面镜的思考。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结合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成像规律。
4.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光的反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教案剩余部分(六、七、八、九、十)待补充。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程评价1.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九、教学拓展1. 探讨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2. 研究光学仪器中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元件的作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看或自己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4. 分析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生活实例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物体、直尺、白板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过程、生活实例等内容。
3. 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第3-4课时:进行实验演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第5-6课时: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 第7-8课时:进行课堂问答和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展示科学家对平面镜成像研究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不断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
(二)问题导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计算物体与像的距离等。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镜像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共同探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4.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镜子中的selfie,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性。
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镜中的像是从哪里来的?它与真实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3.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特点。
4.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镜中花、水中月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附:课后作业1. 复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思考: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的镜子装置?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平面镜成像技术、激光等。
2. 探讨平面镜成像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如镜子装置、摄影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如镜子反射、光污染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实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开民族中学张齐彪【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3节《平面镜成像》,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
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
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
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
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
发,更真实、更实际。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
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
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
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生命之旅,学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向,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了持久学习愿望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4、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让学生“找错误”、“解决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
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一、【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录像、ppt课件、风景图
(2)教师器材:镜子、玻璃板、刻度尺、旋转展示台、蜡烛、火机学生器材:小镜子、玻璃板、支架、刻度尺、纸、象棋子等【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3.球面镜的分类.
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80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
五、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
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三、球面镜
1.定义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2.分类
凹面镜、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应用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
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六、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像的原理及像的相关特点。
同时,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体验平面镜成虚像的情景,并通过实验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认真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