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

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

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

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表示( )“_” 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填相同还是相反}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______福州( )表示—______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__+16°表示__—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大辛小学四年级数学建模校本教材

大辛小学四年级数学建模校本教材

大辛小学校本教材四年级数学建模校本教材编著:张恩华序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但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

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精神来指导着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入和发展。

”课程纲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

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2)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乘除法运算1. 乘法概念: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过程。

2. 乘法运算: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除法概念:介绍除法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除法运算:讲解除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5. 乘除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数形结合法:运用图形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4. 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4. 应用题解答:通过解答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数学》四年级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材料。

2. 教具:准备乘除法的计算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除法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第一章:认识校本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教材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概念和意义。

2. 校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3. 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校本教材。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校本教材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使用校本教材的心得。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使用校本教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目录和结构。

2. 校本教材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校本教材的练习和评价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熟悉校本教材的目录和结构。

2. 教授学生阅读校本教材的方法和技巧。

3. 安排学生进行校本教材的练习和评价。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目录和结构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阅读校本教材时的方法和技巧。

3. 评估学生的校本教材练习和评价结果。

第三章: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

2. 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3. 学习笔记和复习方法的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教授学生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

3. 教授学生学习笔记和复习的技巧。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学习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学习笔记和复习方面的技巧。

第四章:校本教材的互动与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互动和讨论方法。

2.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一、填空: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二、口算:36÷3 100-6224-8+10 75× 30371-371 35+24-12200÷40 84 ÷ 4 48÷8 ×9三、比一比,算一算:49+ 17 - 25 240 ÷ 40 × 5300 - 50 × 249-(17 + 25)240 + 40 × 5300 - 50 × 20 × 0四、计算下面各题:121- 111 ÷ 37(121 - 111 ÷ 37)× 5 280+ 650 ÷ 131000 -(280 + 650 ÷ 13)707- 35 × 20(120 - 103)× 50 760÷ 10 ÷ 38(95 - 19 × 5 )÷7445× 20 × 3(270 + 180)÷(30 - 15)五、解决问题:1.商店里有彩电80台,卖出25台后,又运来40台。

商店现有多少台彩电?2.一箱可乐72元,一箱24瓶,欣欣要买三瓶,需要付多少钱?3.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四则运算(二)一、请你来当小裁判: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3+6÷2 ()②(34+16)÷(18-8)(34+16)×(18-8)()③240÷20-5240×(20-5)()2、小医生看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如千克、克等单位那么常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增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水杯、饮料瓶等,标明它们的容量。

2.准备一些关于升和毫升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饮料瓶、水杯等容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容量标识,引出升和毫升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反之亦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整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水果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1.4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形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

讲解整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能够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与特点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描述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利用几何绘图工具,让学生亲自绘制几何图形,加深对几何图形特点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讲解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乘法运算。

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除法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整数的乘除法。

3.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3 教学方法利用计数器、算盘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整数的乘除法实际操作。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乘除法进行解决。

3.4 教学步骤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年级下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四年级下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巧填除法竖式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厨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相信大家都学会了,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一类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巧填除法竖式。

回忆一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是怎么做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复习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

例1、请在下面左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得等式成立: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在做除法的时候,第一次商2,与除数相乘的结果是48,可以确定除数为24,被除数、除数已知,剩下的相信就难不住我们了。

是不是很简单?下面我们加大难度。

例2、在方框内填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我们可以从这样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红色部分,5×7=35,5×9=45,能够落下9,说明被除数那一位也是9。

接着确定蓝色部分最中间的4,只有49才能保证余数比除数小,剩下的就简单了,39-35才能等于4,49-45=4,40÷5商8,填出全部答案。

总结方法:先确定可以确定的,在推理出其他的。

练习:1、在方框内填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62、补全下面左图中的除法竖式,使得被除数尽可能地大。

答案:1、1116÷362、被除数为108即可,除数可以为54,36,18。

盈亏问题(一)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如果物体不够分,少了,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例1、例1.三(1)班同学分图书,如果每人分1本,则余下20本;如果每人分3本则缺少16本,求三(1)班有多少人?共有多少本书?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次每人一本,图书数量等于人数,第二次每人三本,图书数量等于三倍人数。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一倍人数和三倍人数相差的两倍人数,就是第一次余下的20加上第二次缺少的16,所以二倍人数是20+16=36(人),三(1)班的人数就是36÷2=18(人),一共有18+20=38(本)图书。

四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四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特色校本)

目录:1 一兆有多大2 二进制的算法3 空瓶换汽水问题4 趣味24点5 制胜策略(一)(二)6 制胜策略(三)海盗分金币问题7 制胜策略(四)约瑟夫斯问题8 趣味24点1、一兆有多大在大数的认识单元,我们认识了很多很大的计数单位,如百亿、千亿等等。

那么千亿以上还有没有计数单位呢?如果有是什么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更大的计数单位——兆。

兆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位,它本身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说说。

一、欧洲人的解释。

欧洲人使用的计数方法是三位分级,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即从小数点为中心,整数部分从右到左每三个数加一个逗号。

用thousand(千,数字后面3个0)、million(百万,数字后面6个0)、billion(十亿,数字后面9个0)等来表示分级。

例如35120000,加上分级逗点就要写成,35,120,000。

在这三个分级单位中,million(百万,数字后面6个0),也就是百万级翻译过来就用单位“兆”表示,所以,在这种分级制制度下,1兆=1百万。

例如:一千万,用三位分级就表示为10 millions,也就是10百万。

二、计算机领域的解释这种计数方法是三位分级解释的种演变。

我们平时使用的不管是三位分级还是四位分级,都是十进制。

而计算机领域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字是以扩大2倍的形式扩大,例如:2、4、8、16、32、64、128、256、512、1024……,这种计数方法和十进制计数法之间的换算十分复杂,所以人们选择了一个近似数为标准,那就是1024,在计算机里表示1000,同样使用表示千的字母K来表示,1K表示1000,也就是1024。

那么1024×1024应该等于1048576,在计算机里看成1百万,也就是1兆,用字母M表示。

三、古代中国的解释中国自古就是四位分级,所以兆的含义跟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亿以上的大数计数方法有三个体系: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数述记遗》书中所载。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身边的数学》(精编版)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身边的数学》(精编版)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身边的数学》(精编版)小学数学校本教材《身边的数学》教学科目数学教学年级教学班级教者教育教学目标重叠问题与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教学过程: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

(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加减法运算1. 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第二章:乘除法运算1. 学习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乘除法题目。

第三章:四则混合运算1.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第四章:解决实际问题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练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学游戏1. 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数学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4. 教学素材:数学游戏、实际问题案例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章:加减法运算1. 第1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2. 第2周:巩固加减法运算,进行小测验。

第二章:乘除法运算1. 第3周:学习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乘除法题目。

2. 第4周:巩固乘除法运算,进行小测验。

第三章:四则混合运算1. 第5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全解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全解

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前言---------------------------------------------------------------------------------2 第一课猪八戒吃了几个山桃----------------------------------------------4 第二课小熊开店-------------------------------------------------------------5 第三课唐僧师徒摘桃子----------------------------------------------------6 第四课老寿星故事----------------------------------------------------------7 第五课请示国王-------------------------------------------------------------8 第六课高僧下棋-------------------------------------------------------------9 第七课买菜------------------------------------------------------------------10 第八课井底小虫------------------------------------------------------------11 第九课分酒------------------------------------------------------------------12 第十课有这样的分数吗---------------------------------------------------13 第十一课和尚数念珠---------------------------------------------------------14 第十二课硬币问题------------------------------------------------------------15 第十三课卡片问题------------------------------------------------------------16 第十四课何时相遇------------------------------------------------------------17 第十五课伽里略的数学题---------------------------------------------------18给数字一个生命同学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的直直的“1”,是多么的傲慢呀。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四年级下空瓶换汽水问题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四年级下空瓶换汽水问题
空瓶换汽水问题
每瓶一元
打七五折
看起来都差不多 我一共有20元
买三赠一
三个空瓶子 换一瓶汽水
去哪家可以买 更多的汽水?
每瓶一元 1×75%=0.75(元) 打七五折 20÷0.75=26(瓶)……0.5(元)
在第一家超市,可以买26瓶,还剩0.5元。
每瓶一元 20÷3=6(次)……2(元)
买三赠一 20+6=26(瓶) 在第二家超市,同样可以买26瓶,但
每瓶一元
打七五折 26瓶剩5角
买三赠一 三个空瓶子
26瓶
换一瓶汽水
30瓶
现在你知道该去哪家
买汽水了吧!
每瓶一元
打七五折 26瓶剩5角
买三赠一 26瓶
三个空瓶子 换一瓶汽水
30瓶
什么?第三家?想要换30瓶,必须保证
在超市里一口气把30瓶汽水全部喝完,所以,
别拿生命开玩笑,还是老老实实第一家,搬
起26瓶汽水,揣起5角钱回家吧。
是不会剩下钱。
每瓶一元

打七五折
买三赠一
因为在第一家超市,20元都享受到了优惠,而在 第二超市,最后两瓶是原价买的,达不到优惠标准, 也就是说只有前面18元享受了优惠。如果剩的2元,享 受75%的优惠,正好是第一家超市找回的0.5元。
每瓶一元
打七五折
买三赠一
同样是买了26瓶,但第一个超市还剩 5角,第二个超市全部花光,所以相对的 来说,还是第一个超市便宜一些。
每瓶一元
三个空瓶子 换一瓶汽水
20÷3=6(瓶)……2(个) 20+6=26(瓶) 2+6=8(个) 8÷3=2(瓶)……2(个) 26+2=28(瓶) 2+2=4(个) 4÷3=1(瓶)……1(个) 28+1=29(瓶)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

3.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练习。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尝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应用3.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 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3.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介绍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认识。

2. 讲解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应用,让学生进行练习。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2. 练习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3. 尝试创造自己的几何图形作品。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乘法运算方法2. 整数的除法运算方法3.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倍数问题》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校本教材第一节例1、2、3,练习第5题。

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问题中一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会解答基本的倍数问题。

2、经历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倍数知识的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师:谁能说说,在行程问题中,一倍量、倍数与多倍量的关系?板书:一倍量某倍数=多倍量,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倍数。

二、教学新课1、例1:果园有梨树120棵,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的2倍少4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3)师:一倍量某倍数=多倍量,,则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倍数。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5)120某2-40=240-40=200(棵)2、出示例2例2:学校安南伬兴趣小组有70人,比舞蹈兴趣小组人数的3倍少20人,舞蹈兴趣小组有多少人?(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3)师:此题题中一倍量舞蹈兴趣小组未知,根据“多倍量÷倍数=一倍量”的模型,注意安南伬小组要加20人才是舞蹈组人数的3倍。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5)(70+20)÷3=90÷3=30(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第1题。

学校棋艺小组有25人,田径队人数比棋艺小组的3倍少5人,田径队有多少人?(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3)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4)25某3-5=70(人)2、出示练习第5题一个书架,第一层有120本书,比第二层的3倍少30本,第二层有多少本书?(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一、填空: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二、口算:36÷3 100-6224-8+10 75× 30371-371 35+24-12200÷40 84 ÷ 4 48÷8 ×9三、比一比,算一算:49+ 17 - 25 240 ÷ 40 × 5300 - 50 × 249-(17 + 25)240 + 40 × 5300 - 50 × 20 × 0四、计算下面各题:121- 111 ÷ 37(121 - 111 ÷ 37)× 5 280+ 650 ÷ 131000 -(280 + 650 ÷ 13)707- 35 × 20(120 - 103)× 50 760÷ 10 ÷ 38(95 - 19 × 5 )÷7445× 20 × 3(270 + 180)÷(30 - 15)五、解决问题:1.商店里有彩电80台,卖出25台后,又运来40台。

商店现有多少台彩电?2.一箱可乐72元,一箱24瓶,欣欣要买三瓶,需要付多少钱?3.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四则运算(二)一、请你来当小裁判: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3+6÷2 ()②(34+16)÷(18-8)(34+16)×(18-8)()③240÷20-5240×(20-5)()2、小医生看病。

(纠正运算错误)23+7×(12-4)改正:=30×8=24025+75÷75+25 改正:=100÷100=1二、用心选一选:1、下面各题中,()的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

A、37-12÷3+11B、30+(24-6)÷9C、(24+124)÷(35-20)2、已知△+○=□。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B、○=□÷△C、○=□×△3、小强掷垒球,三次的成绩分别是29米、30米、28米,小强掷垒球的平均成绩是()。

A、28米B、29米C、30米4、要改变75+36÷20-5的运算顺序,使最后一步计算除法,正确的是()。

A、75+36÷(20-5)B、(75+360)÷20-5C 、(75+360)÷(20-5)5、被减数()减数时,差是0。

A、等于B、大于C、小于三、计算题,要仔细:1、2、计算下面各题。

330÷(65-50)128-6×8÷1664×(12+65÷13)3、先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写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四、解决问题:1、王老师用98元钱买了2颗足球。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2、养鸡厂上午收鸡蛋85千克,卖出42千克。

下午收鸡蛋26千克。

现在共有鸡蛋多少千克?3、从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360千米。

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90千米/ 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60千米/ 时。

从甲城去乙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4、春风饭馆买来西红柿和黄瓜各6箱。

西红柿每箱15千克,黄瓜每箱18千克。

西红柿和黄瓜共多少千克?5、饮料批发部运来290箱饮料, 运了3车,还剩110箱, 平均每车运多少箱?五、智慧屋:一筐梨连筐共重26千克,卖出梨的一半后,剩下的梨连筐共重14千克,原来有梨多少千克?筐有多重?第二单元加法交换结合律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6+35=35+□ 204+57=□+2 (45+36)+64=45+(□+□)560+(140+70)=(560+□)+□□ +147=□+a45+□+55=74+(□+□)18+(c+□)=(18+□)+a 二、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47+(30+8)=(47+30)+8(84+68)+32=84+(68+32)75+(48+25)=(75+25)+48三、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3)75+(48+25) C (45+88)+12四、判断175+a+65+b=175+65+a+b( ) (69-12)+28=28+(69-12) ( ) 100-15+26=100-26+15 ( ) 116+32+18+84=(116+84)+(32+18)( ) 五、想一想:怎样应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8+76+24(88+45)+1230+28+70+45+72六、小试身手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了一个83元的计算器,买了一个320元的文曲星,还剩下217元,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乘法交换结合律一、这些算式的结果相等吗?40×50○50×4012×23○23×12(8×5)×2 ○8×(5×2) 4×(25×8) ○(4×25)×8二、填一填300×600=( )×( ) ( )×65=( )×35(84×35)×265=84×( ×) ( ×)×____ = 54×(46×a) 2×6×25×10 =(2×)×(6×)三、.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2×48=48×3214×28×5=(14×5)×28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25×(8×7)=(25×8)×7 ()200×b=b+20 ()15×9×4 =9×(15×4) ()48+2×10=50×10 ()五、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23×18 25×71×4 (132×8)×125 4×150×25六、小试身手:简算。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425 × 32 × 125乘法分配率一、填一填(1) (42+35)×2=42○□+□○□(2) 16×(40+5)=□○□○□○□(3) 32×(b-c)=□○□○□○□8×47+8×53 =□○(□○□)5×26+54×5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13×(4+8)=13×4+13×8 ( )(2)(a+b)×c=a+(b×c) ( )(3)12×4×4×13=4×(12+13) ( )(4)78×101=78×100+78 ( )三、简便运算(80+70)×5 32×(25+125) 135×6+65×6 56×67+56×33 四、能应用乘法分配律吗?63×99+63 125×8879×101-79 99×4645×102 12×105连减法的简算一、判断:788-(438+57)=788-438+57()381-(125-75)= 381-125-75()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 ()二、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745-28 -645 745-378-122369-(269+47)602-107 364-75+25 237+69-37 315+87-115 389-198-89-101567-(267-179)四、思考题(1)220-5-7-9-11-13-15(2)600-32-34-36-38-42-44-46-48(3)100-98+96-94+92-90……8-6+4-2连除法的简算一、简便方法计算:7200÷24÷3 1280÷16÷8 100÷25÷4 540÷(54×5)1250÷25÷5二、下面的题你也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360÷24 360÷5÷3699×1232×99+32三、小试身手(1)有1250千克货物,用5辆车运,5次运完。

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综合练习一一、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带着加减号搬家:a-b-c=a-c-ba-b+c=a+c-ba+b-c=a-c+b二、怎么简便怎么算:(23+56)+4725×277×4125×(3+8) 462-83-117 8×(30×125) 3200÷25÷4 425-38+755246-(246+694)25×6+25×4360÷(18× 4)32×105598+73599×38+3898×3425+75-25+75 48×125540÷45103×56简便计算练习二⑴a+b =b+a88+56+12 178+350+22⑵(a+b)+c=a+(b+c)(23+56)+47286+54+46+4⑶a×b=b×a25×37×4 75×39×465×11×4 125×39×16⑷(a×b)×c=a×(b×c) 19×75×8 62×8×2543×15×6 41×35×2⑸a×(b+c) =a×b+a×c 136×406+406×64702×123+877×702⑹a×(b-c) =a×b-a×c 102×59-59×2 456×25-25×56101×897-897⑺a-b-c=a-(b+c)458-45—155 2354-56-44 68547-457-123-420⑻a-b+c=a+c-b4235-4067+7653569+526-1569⑼a÷b÷c=a÷(b×c)4500÷4÷75 16800÷8÷25248000÷8÷125 5200÷4÷65⑽a÷b×c=a×c÷b4500×102÷90 3600÷80×2 125÷20×8 250÷75×30 (11)灵活运用75×32×12565×16×125第四单元小数意义和性质一、小数意义和读写法1、填空①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