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学习
简述情境性学习的特征
简述情境性学习的特征一、情境性学习的定义和意义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环境布置得象自然界一样,即模仿自然;二是指一个不同于人类世界的非[gPARAGRAPH3]的或不存在的环境。
前者更接近情境性学习的原始含义。
后者则接近情境性学习的现代含义。
从情境性学习所应用的情景来看,可以分为物理情景和社会情景。
物理情景主要指教室环境,如灯光、空气、温度等;社会情景主要指课堂环境,如教师、同学、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
就学习者而言,这些情境又可分为语言情景和非语言情景。
二、情境性学习与其它学习类型之间的关系(一)情境性学习是整合各种认知学习策略的基础学习者只有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此过程中,若能注重多种认知策略的综合运用,不仅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节省学习时间,减轻学习负担。
情境性学习是以具体、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为情境,把听、说、读、写等认知技能综合应用于复杂问题解决的情境性学习活动,即把学习内容嵌入到某一情境之中,使学习者亲身经历完成活动的过程。
其中包括:有目的的了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以之为依据选择和组织学习材料;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组织,形成一个整体;根据社会文化及与其它文化间的差异,合理调节和控制个人学习活动,以求得共同的协调发展;检查结果和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等。
由此可见,情境性学习能将各种认知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策略系统,从而促进认知策略的整合。
(二)情境性学习是情绪和态度的调节器情境性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且往往与特定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因此,情境性学习既是情绪和态度的调节器,也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般采取学习、训练、练习、竞赛、活动等方式,促进学习者情绪、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三、简述情境性学习的特征情境性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整合了多种认知策略,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习者认知策略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且促进了学习者情绪和态度的良好发展。
学习任务的情境化创设
学习任务的情境化创设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情境化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
情境化学习是一种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和创设情境,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实际场景中,使学习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探讨学习任务的情境化创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一、情境化学习的意义情境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让学习者参与和体验的环境,使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趣和可行。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情境化学习还促进了学习者的情感投入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情境化学习的实施过程1. 制定学习目标:在进行情境化学习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创设情境: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
情境应当具有挑战性,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主动探索。
3. 设计任务: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并确保任务清晰、明确,能够引导学习者进行实践和探索。
4. 提供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支持可以包括信息、工具、反馈等,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 引导反思:学习任务完成后,引导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强化知识,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三、情境化学习的关键要素1. 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应当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 任务的挑战性: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习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习者的主动性:情境化学习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者需要在情境中积极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和准确的反馈能够帮助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提供改进的机会,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学习范文如何进行情境学习
学习范文如何进行情境学习在学习的道路上,范文是我们提升写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工具。
然而,仅仅阅读范文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范文进行有效的情境学习,从而真正将其中的精华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情境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将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让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从而增强理解和记忆。
当我们面对一篇范文时,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理解其所处的情境。
这包括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目的以及预期的读者群体。
比如,一篇议论文可能是为了回应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写,了解这个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接下来,我们要对范文的结构进行仔细分析。
一个好的结构就像一座建筑的框架,支撑着整篇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看作者是如何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中间如何展开论述,以及结尾如何有力地总结和升华主题。
比如,有些范文会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头,引发读者的兴趣;在中间部分,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引用权威的数据或者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来支持观点;结尾则简洁明了地重申观点,并提出展望或呼吁。
在分析范文的语言运用方面,我们要关注作者如何运用词汇来准确表达思想,如何通过句式的变化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比如,作者可能会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或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气和感染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作者对连接词和过渡句的运用,这些元素能够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除了结构和语言,范文中的素材和论据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作者往往会引用丰富的事例、数据、名言等素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素材是如何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以及作者是如何对素材进行加工和阐述的。
通过学习范文中的素材运用,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素材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那么,具体该如何将这些分析和学习转化为实际的情境学习呢?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写作。
我们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范文,按照其结构、语言风格和素材运用的方式,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简述情境性学习的特征
简述情境性学习的特征所谓情境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实施的学习,而这种情境通常由教师营造的,从心理学上讲,它是一种微观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境性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在良好的情境性学习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境性学习方式的训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情境性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掌握其方法与策略。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课前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时机,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要耐心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可开展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让学生走出课堂,使其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自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如: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权威者变为平等的倾听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
学生从原先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予以奖励,对其精彩发言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在成功中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其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还要注重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课堂评价不仅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进步。
有位教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凡是喜欢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学习都比较积极,进步也比较快;而那些不喜欢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往往缺乏信心,成绩不容易提高。
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增强学习的信心。
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拟真实情境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教学改革应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情境学习理论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应尝试引入多种教 学方法和技术,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 革的启示
2023-11-04
目 录
• 情境学习理论概述 • 情境学习的主要观点 • 情境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情境学习理论的价值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情境学习理论概 述
情境学习的定义
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情境的、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它认为学习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和现实问题紧密相连。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技术的不断 发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
认为知识是由社会和文化建构的,而不是由个体独立建构的。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他人互动和合作,逐渐形成 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
认知学徒制
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需要学习者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在认知学徒制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 实践,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是参与的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和存储,而是学习者主动参与 其中的过程。教学改革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真实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学习的关键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实践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中,应增加实践环节,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念,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具体情境紧密关联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正在逐渐升温,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纷纷探索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改进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和情境性过程,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或仿真的情境中,通过参与、互动与合作,建立知识与技能。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动机,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参与和社交互动。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此外,学习者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老师的引导和反馈,能够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情境学习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户外考察等方式实现。
学生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不仅能够观察到原理的实际运用,还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分析数据,进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这一过程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方面,情境学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真实对话场景,学习者能够在互动中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应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方式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及展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教学也是情境学习理论的一种有效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它提出教育要将学习活动
置于特定的体验和行动情境中,鼓励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并得出有意义的
结果,它暗示着要使得学生有效学习,就要针对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境来设计学习的形式和
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称为“体验学习”,它指的是将学习者置于自然而真实的情
境中,同时将可观测的具体感知事件和抽象形式的知识结合起来,由学习者本身去体验,
改动和处理不断发展的活动。
在体验学习环境中,原始任务与学习知识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是孤立学习和实践,是实践中同时发展纪律技能和理论知识。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主
动参与,落实学习的技能,调控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并在决定活动的目标和结果的过程中
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认知活动。
在一种更具体的意义上,情境学习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在一种统一的情境学习教育体系中,推荐九条基本原则和六个组成要素,他们分别为:部署,演绎,视频游戏,建构,过渡,和评估;学生,教师,设备,学习知识,任务,和情境。
以及使用视频游戏及其他方
式了解学习情境以及针对认知和情感层面实施情境评估。
“情境学习”使学习者可以看到知识是如何在特定情境中应用的,它提出学习技能的
目的是参与和巩固学术知识,徍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如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情境学习也往多种形式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学生投入、情境反馈等环节的改进,
以及通过定期进行情境评估来检查学习进度。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情境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环境对知识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性。
而情境认知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理解。
这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环境与行为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
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发生。
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包括家庭、社会、工作等等,而这些情境都会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许多关于生活、人际交往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境学习理论提倡将学习从抽象的、脱离实际情境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具体的实践中。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情境学习通过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情境认知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理解。
情境对于认知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个体通过观察和参与情境中的活动,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和理解。
情境认知不仅仅限于个体自己的内部认知过程,还包括与他人的互动、信息分享和合作学习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情境中的信息,获得全面的认知。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的关系密切。
情境学习强调学习环境以及环境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情境认知则更加关注个体在情境中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在情境学习中,情境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通过对情境的感知和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而情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通过情境学习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智力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对教学的启示
(1)知识隐藏于环境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情境的互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 的含义。 知识如同生活中的工具,必须透过使用才能了解它们,因此,学习应 强调主动操作探究,教学内容宜取材于现实生活。
(2)学习是一个涵化的历程,教学应在真实情境中提供与适应的文化前 景,以满足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的需要。
3、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过程,从周边渐至核心
基于知识的获得要具备真实的活动和与之适应的文化背景来看,这一过程应该是 学习者参与的过程,如同技艺学徒一般,长期居住在师傅家中,身处专业领域的文化环 境下,通过观察、模仿、动手参与,遇到问题直接请教建立坚实的知识。学习是埋藏于 情境中的、是一种实践活动。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大脑中对抽象符合的操作,而是参与 真实世界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应该是一由有周边参与渐进 到核心的历程,这一历程对于学习者进入某一文化而言尤为重要,起初学习者并非直接 参与到特殊的活动,他们需要通过理解专家如何在对话及其他活动中的表现逐渐获取 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也被称为合法的边缘参与。
三个核心概念
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 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 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二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这一蹩脚的短语有三重意思:所谓合法,是指实践共同体中的各方都愿意接 受新来的不够资格的人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所谓边缘,是指学习者开始只 能围绕重要的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然后随着技能的增长,才被允许 做重要的工作,进入圈子的核心;所谓参与,是指在实际的工作参与中,在 做中学习知识,因为知识是存在于实践共同体的实践中,而不是书本中。
情境学习:通过情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习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为重点。
然而,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情境学习成为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情境学习是指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过情境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情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操作过程。
而情境学习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拟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编程时,可以通过情境学习让学生编写一个真实的程序,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情境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情境学习,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情境学习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情境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学习,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通过情境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情境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的运用机会。
而通过情境学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际应用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时,可以通过情境学习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情境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
通过情境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出真正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重视情境学习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学习的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2篇)
学习情境教育心得体会情境教育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我参与情境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对情境教育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情境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情境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情境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我曾参与一次情境教育活动,主题是环境保护。
在活动中,我们化身为环保小卫士,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亲身体验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这种参与性和亲身性让我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情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主动行动,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种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情境教育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科技产品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设计了一款智能水杯,能够自动控制喝水量和提醒喝水时间。
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实践实现,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情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需要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应对复杂情境。
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一次情境教育中,我们分组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实验计划、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做出结论。
通过实验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最后,情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情境教育中,学生往往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并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
情境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情境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境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理论,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创设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情境学习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首先,情境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机会。
而情境学习则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和问题情节,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情境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会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记忆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通过情境学习,学生会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的情境来体验当时的情况,从而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此外,情境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情境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有效地协作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学会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地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情境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情境学习的方法,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学习,我们可以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未来中小学教育能更加注重情境学习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中文名情景学习外文名Situated learning创立者让·莱夫和爱丁纳·温格创立时间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譬如,你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
再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呢?因为在莱夫和温格看来,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在莱夫和温格1991年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创设情境学习
创设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或虚构情境的学习方法,旨在提供学习者与实际问题相似的情境,以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情境学习,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情境学习的定义、原理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情境学习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它通过模拟或创设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习者在这个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这个情境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模拟实验等。
情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应对自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境学习的原理可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解释。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人们的学习更有效,更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当他们处于主动参与和情感投入的状态。
情境学习提供了一个参与度高、投入感强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能够认知地掌握、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情境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
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对话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或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科学实践。
情境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其次,情境学习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再次,情境学习提供了一个交互和协作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
然而,情境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情境学习需要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需求,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其次,情境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情境学习可能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有些情境需要特定的设备或场地,这对于一些学校或地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实现。
情境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情境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紧密关联。
这种学习方法倡导通过沉浸于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也反映了一种教育理念,即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体现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
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源自于多个相关领域,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
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与情境学习强调共同合作与互动的特性相吻合。
建构主义更进一步,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情境的真实性、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社会互动的促进。
真实情境能够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动机,当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时,他们更容易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则指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任务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社会互动是情境学习的一部分,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交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得更深的理解和多样的观点。
在实际应用中,情境学习方法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教育、培训和企业管理等。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区服务项目中,应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真实的社会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企业培训中,员工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或角色扮演来学习新的技能,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情境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估与反馈。
在情境学习中,评估不仅仅关注学习者最终的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的情境中活动,积极获取和使用知识。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学习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的情境中的活动来获取和使用知识。
情境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学习是一种成长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具体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它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活动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转化。
2.学习需要情感投入。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需要情感投入,学习者在参与活动时会对活动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投入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需要社会交往。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实现的,学习者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和交流知识。
这种社会交往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需要主动参与。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参与具体活动中的实践来获取和应用知识。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和探索。
二、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
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
比如,在教授科学实验课时,教师可以将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齐全,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化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实践。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历史事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历史情境。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情境学习理论展开,首先介绍了情境学习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了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具体实践,最后总结了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相关研究和案例,本文旨在为中小学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中小学课堂,教学,启示,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情境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的情境和活动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从书本或教师口中获取信息。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环境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当他们在具有真实情境和互动性的环境中学习。
中小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通过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任务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情境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情境学习理论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是,要注重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情境学习理论概述情境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怀特·派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更为有效,因为情境可以提供实际应用和环境支持,促使学习者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构建知识结构,并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是指学习者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技能的运用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是针对各类学习问题的通用模型,已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并取得了成功。
本文将讨论情境学习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情境学习理论的概念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行为及反馈信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境学习不是将学习者置于孤立的学习环境中,而是将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与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学习环境应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挑战,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生成一个对学习内容相关要素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策略和情感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学习者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将能力和知识扩展到新的情境中。
因此,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组织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进程。
情境学习理论的重要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尤其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
情境学习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被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反复实践,应用他们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到真实情境中来。
情境学习理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中小学生的身心运动发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他们的实践经验占主导地位。
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理论。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情境学习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1. 强化个体行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是活跃的、自发的、自我调节的,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处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挑战性的情境和反馈信息可以促进个体学习的目标实现。
在中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学习方式,提供挑战性的情境和正向反馈,建立起一个支持个体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2. 针对经验缺乏的学生:学生缺乏经验是他们学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
情境学习理论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呢?
在莱夫和温格看来,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 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 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 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情境学习与传统的灌输抽象概念和公理的教学模式相比,更重视 在真实互动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学习者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获取,由 灌输的教学模式转为学习者、教师之间的协商与沟通。
谢谢大家
第三个核心概念是学徒制(apprenticeship),也就是采用师傅带徒 弟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 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 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
情境学习的基本观点
1、知识是情境的,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获得
(3)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过程反应,学习者起初的部分参与渐进至其 核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用故事、游戏活实际活动等方式,让学习 者融入其中,通过对话以及参与活动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情境学习对教学的启示
(4)认知是复杂的现象,学习活动是生手与专家产生社会互动,共同参与的 过程。教师应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来发挥情境学习模式中各因素的作用;如何 利用交互式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有效的方式,获得丰富的情境性信息资源,提 供高度真实的模拟学习环境,也是教学设计者所面临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情境教学论为了要使知识能在适当的环境中着锚(anchor),主张要提供一个 完整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要能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 体会概念的意义。
三个核心概念
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 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 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譬如,你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
再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呢?因为在莱夫和温格看来,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在莱夫和温格1991年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高文自从Brown Collins 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体》(1989)中首次详述了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后,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中的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成长性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对教育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教育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对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计算机编程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
本文将描述情境学习及其有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并将探讨应用这些特征进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在开发多媒体产品中的应用。
一、情境学习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表明,通常,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学习是学习赖以发生的活动、情境和文化的功能。
情境学习不同于其它大多数课堂学习活动,后者包括的知识是抽象的、脱离背景的。
然而,情境学习的研究则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分离提出挑战。
它座为,知识在其中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并不脱离或附属于学习与认知,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情境认知强调,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因此,背景既是问题的物理结构与概念结构,也是活动的意向与问题嵌入其中的社会环境。
情境认知暗示,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才是有效的。
可以说,知识正是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出的。
总之,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
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
由此研究中显现出一个统一的概念,这就是“实践的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 )。
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Lavc & Wenger, 1989)。
同时,它也同样地强调实践与共同体的重要性。
该概念的提出表明,知识被视作行动与成功的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社会单元的构建,该单元共享着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学习作为一种结果,可看作是一种增强对共同体验的情境的参与能力。
总这,学习是一件构建一致性与构建理解的双重性事业。
学习者处于这样一种实践共同体之中,去获得该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信念和行为。
随着学生作为一个初始者或新手逐渐从该共同体的边缘向中心移动,他们会变得比较积极,较多地接触共同体中的文化,并开始扮演专家或熟手的角色。
可见,情境学习之初通常是无意识的,Lave & Wenger(1991)把这种设想称之为“合理的边缘参与”过程:首先,对实践文化的参与可以是来自边界或来自“合法的、边缘参与”的观察。
随着不断地学习和被文化所包容,参与者逐渐从观察者的角色转变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代理人。
合法的、边缘的参与可以使学习者不断地将小组文化的碎片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他成为小组的成员。
以合法的、边缘的方式参与的可能性使新手能广泛地接触并进入成熟的实践舞台。
据此,情境学习从研究传统的学徒学习活动入手,揭示了这种在职业训练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它们指出,学徒是通过将观察、指导和实践联合起一的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的,因为这学习活动能创造心智模式、知识架构并逐渐增强学习者的自信。
遗憾的是,在现代,学徒期的设置在部分已被正式教育所取代。
在正式教育中,活动常常聚焦于复杂问题的表面。
对专家在应用知识和完成复杂的真实生活任务时采用的推理过程和策略则注意不够。
为完善正式教育,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提出了有关“认知学徒期”的设想,试图通过“认知学徒期”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加强内容知识和专家们用于完成复杂任务的思考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
归根结底,使学习者在校内外通过合作性的社会交互作用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而不断获得进步。
为此,Brown等强调需要一种用于学习的新的认识论,该认识论强调超越概念和表征的积极感悟。
总之,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即在以规范方式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应用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
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合作,这既是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情境学习环境产生的重要前提。
二、作为教学模式的情境学习历史上有关情境学习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著名教育思想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学说、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以及杜威有关学习与探索、活动和经验改造的关系的设想。
当代从事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原理研究的代表人物有:J. Lave J. S. Brown A. Collins P. Duguid J. D. Brasford H.Mclellan E. Wenger R. J. Spiro等。
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源于研究者对成功的学习情境的观察以及对这一模式的关键特征的分析。
这些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这是以通过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使学生在文化上适应真实的实践为目的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成功的和传统的学徒期模式为依据。
该教学模式人秋一种成功的学习模式,包括了六个基本要素,它们是:认知学徒期、合作、反思、指导、多样化实践和清晰的表述。
总之,尽管学术界对该教学模式还存在着歧义,但有关的研究已表明,情境学习可以作为一种真实的教学模式而成功地加以应用。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又提供了促使情境学习进入课堂教学的强大的和可接受的工具(尤其是通过虚拟现实和超文本),以便将传统学徒制的重要特征置于课堂环境之中。
事实也证明,设计得好的交互式多媒体环境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它有能力包含作为学习辅助活动的模拟学徒期机会,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反映他们需要的各类活动的方式,去学习阅读、作文、数学、科学和社会学。
许多正在探索情境学习的研究者和教师一致认为,计算机能提供一种对真实场景进行变通的方法,而且这种技术的应用也不必牺牲在该模式中如此重要的要素――真实情境。
Mclellan(1994)在总结以上各种观点时,指出,根据情境学习模式,知识必须在情境中才能学到,那么,情境就可以是:1)真实的工作场景;2)高度的真实,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的“虚拟”的代用品;或3)一种可仪的环境,如:影像或多媒体程序。
Brown’Collins 和Duguid一致认为,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的理论,那就必须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的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
他们早期的论文只是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情境学习理论。
从一开始他们就认为,他们的模式只是开始发展成功学习理论前景过程中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是认知科学至今还不能解释的。
今天,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是识别情境学习的重要方面,使它转化为一种可以应用与课堂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深信,在众多理论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情境学习的概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精制,从而使它成为着眼于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更为有效和真实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框架。
三、情境学习的重要特征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即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
这种情境学习的特征是:●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的活动●提供接近专家作业和过程模式化的通路提供多样化的角色和前景●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在临界时刻提供指导和支撑●促进反思,以便有可能形成抽象●促进清晰表述,以便使缄默知识成为清晰的知识●在完成任务时,提供对学习的整体评价●四、情境学习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将教学的基点放在学习上,这一学习概念是以形成整体的人为中心的,而整体的人应该是媒介、活动和世界这三大领域共同影响的结果。
埃迪斯.考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将情境学习的原理运用于交互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提出了能体现情境学习重要特征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计模式。
该模式包括情境学习过程中三个构建要素:学习者、互动式多媒体程序和实施过程(图1)图1 互动式多媒体中情境学习的构建要素根据埃迪斯.考温大学研究人员的观点,在制作一种程序时,不考虑学生将怎样应用它,或者在实际应用中该程序将如何支持学习过程,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他们强调,在设计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上三咱互相作用的、重叠的要素。
下面将从该教学模式的三个构建要素出发,描述情境学习的每一个重要特征,并讨论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1.学生角色的设计1.1合作过去,许多交互式多媒体设计者只是为单独的、个别的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的,而且许多程序都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这仅是与单个学习者的互动,这种表现为快速回答的互动形式所需要的只是低水平的有关事实的反尖或选择。
然而,情境学习的研究表明,情境性学习环境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
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显而易见的教育优势。
在情境学习中,学生可根据需要应用多种认知工具和表征手段,他们必须先作出自己的预测和假设。
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对于交互式多媒体的启示是:交互作用与活动的设计需要加入高度有序的思考与批判的反思。
1.2反思情境学习能促进反思,从而有利于抽象能力的形成。
许多交互式多媒体的程序都将技能细分成许多部分,然后按逻辑闪序系统地进行教学。
由这种教学导致的互动几乎不需要思考,因为学生即使没有真正理解科目也可从前面的部分中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所知道的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因为它们存在于同一部分之中。
这里不需要反思。
而情境学习环境要求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对较为广泛的基础知识进行反思。
与某一特定课题接近的简单事实不能保证是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为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借助于预测、假设和实验,以便对整个资源进行反思。
以产生出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交互式多媒体程序中不存在线性的路径,不采用对多媒体演示进行比较的可能性说明,这样就可协助学生将注意直接集中于他们自身的思维过程。
1.3清晰的表述以往许多交互工多媒体程序是无声使用的。
单独一个学生寂静无声地敲打着键盘,进行选择、指点和单击。
可见,在一些交互式多媒体程序的使用中,知识仍然是缄默的。
情境学习环境则强调用语词说明和叙述实践的文化背景,这对提供知识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学习环境,保证在社会情境中使用交互式多媒体资源,即允许个人和同组学生一起工作,讨论问题,汇报,提供发现,采访或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表述、协商和为自己的知识辩护,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清晰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2.交互式多媒体程序2.1真实的背景情境学习环境提供一种真实的背景,它反映知识在真实中运用的方式,它保持了没有碎片和不被分解的情境的完整背景,它要求进行探索并考虑真实世界天然的复杂性。
这对交互式多媒体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