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的发现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分离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3. 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分离定律的定义和发现。

2. 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3. 分离定律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入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介绍(10分钟)
1. 讲解分离定律的定义和发现历程。

2. 分析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离定律的原理来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五、总结与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和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相关内容和应用,以及能够熟练运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试讲分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分离定律的原理。

3.理解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来控制的。

那么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那就是分离定律。

2.讲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是由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

简单来说,分离定律是指在杂种自交或杂种亲代后代中,同一对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互相对立的基因)分离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样就保证了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传代,即实现了遗传的多样性。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可以选择通过蜜蜂或其他昆虫的杂交实验来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分离定律的意义:让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意义,并分析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传递的影响。

5.总结:回顾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强调学生要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练习:1.简答题:什么是分离定律?它在遗传学中有什么作用?2.实验设计:假设你是一名遗传学家,你将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分离定律?五、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

2.总结今天课堂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是否能清晰地传达给学生?2.实验演示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下节课如何继续深入拓展遗传学的知识?七、拓展阅读:1.了解孟德尔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2.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和原理。

分离定律_教案模板

分离定律_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理解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和验证方法。

3. 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并解决简单的遗传问题。

4. 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和验证方法。

难点: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性状、遗传因子等。

2. 引入分离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离定律与遗传学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

2. 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阐述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

3. 介绍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如测交实验、自交实验等。

4. 通过实例讲解分离定律的应用,如杂交育种、遗传病诊断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分离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病的预防、育种技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分离定律与其他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和验证方法。

2. 强调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学习分离定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评估分离定律教学的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生物》2. 相关教学课件、练习题3. 遗传学实验视频、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
2.举例说明并解释有关的遗产相关术语。
3.辨析显性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展问题分析的能力。
2.通过学习对分离现象的假设和验证,发展科学实验思维和应用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环节二构建支架,循序渐进
【教师活动】
讲述:分离定律它的得出十分漫长艰辛,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试验,最后才得到这个规律。那么,究竟这个实验是怎么样进行的呢?什么又是分离定律呢?同学们先别着急,我们一步步来。其实,孟德尔的成功,很多业内人士倒是常这样评价,越努力,越幸运。幸运在哪儿呢?其实就在他选择的材料——豌豆。那么同学们想过豌豆作为杂交试验材料有什么好处吗?可以根据豌豆的特点,也可以看看书本第三页。
1.通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2关注生活中与遗传和变异有关的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解释分离现象与显性的相对性。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支架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温故知新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二
分离定律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一、教材分析
《分离定律》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单因子杂交试验和分离定律相关内容包括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等两部分内容。本节课是本章孟德尔定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必修一学习完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必修一学习内容延伸的另一个层次和另一个难度,也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开篇和基础,更是学习本章后续内容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必修二中起着开篇点题的奠定基础作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分离定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分离定律

第1课时分离定律课标要求 1.说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除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源于必修2P20“知识链接”: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思考分析(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交配类型?提示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

(2)上述过程中包含哪些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提示①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根据F1性状判断;②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为隐性性状。

(3)请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总结自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通过自交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F1是否为杂合子。

(4)测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②测定F1的基因型。

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根本目的)。

(5)性状分离发生在什么过程中?提示只发生在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

(6)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提示不是,一般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7)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②③④⑤。

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

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8)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提示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3.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2)基因类概念辨析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②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举例说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讲出分离定律中的相关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遗传规律中常用符号以及概念〔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2.能力与方法〔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性模拟小游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疑问探究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5.[教学准备]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多媒体课件6.[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7.[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题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一串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生物史上的哪一位科学家?学生回答:孟德尔。

教师:对。

这首诗里所说的遗传规律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完整版)分离定律教案

(完整版)分离定律教案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苏教版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第三章第一节,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接着,讲述孟德尔用“遗传因子”(后来称为基因)对试验现象进行的分析,即阐明了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然后,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归纳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最后,介绍分离定律在生产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小节在编定上,注意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并且知道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对遗传学所涉及到的各种概念以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部分内容的高考考查方式及这些零散的知识在具体的题目情景中怎么应用还不是很清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旨在教会学生知道高考的考查方式并通过标杆题分析归纳出解题的思路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其解释(3)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2、能力目标:(1)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结果和解释进行介绍,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试验验证——理论(3)掌握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符号及应用(4)解答遗传学相关习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对孟德尔生平及研究过程进行介绍,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1)孟德尔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常用遗传学术语的识记;(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遗传图解的写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创设学习情景:导入:如果双亲都是双眼皮,其子女一定双眼皮吗?如果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这是前世造孽还是现世报应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这些问题孟德尔在一百多年之前给了我们一定的答案,一起来看看。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眼睛颜色遗传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有的是单眼皮?”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基因、染色体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通过复习,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白遗传知识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遗传现象。
-例如:模拟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播放遗传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利用在线遗传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3.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2.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软件;
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材料;
3. 实验室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2.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介绍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3. 展示孟德尔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教师以绘图、实验等形式,展示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5. 练习和讨论: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

6. 总结与提高: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遗传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
1. 完成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历程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掌握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提高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培养其对生物遗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因分离定律(教师)

基因分离定律(教师)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位于苏教版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第三章第一节,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这节内容是以《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为细胞学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定基础,是高中生物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些染色体行为的规律性变化已经很模糊,所以课前需发一些针对性练习来回忆减数分裂。

教学中我尽可能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浅显性,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完善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3.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计划】3课时第1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1)【课内探究】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思考:(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2)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3)杂交过程是怎么进行的?(4)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显性的相对性 a a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 ――→①1A∶1a――→②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③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D .①②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DD、Dd、dd,比例接近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材地位】《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该节内容是前面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及生物的生殖等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内容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甚至是选修课本的有关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3.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4.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5.确立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理解测交实验。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法引导】1.概念较多,学习上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2.体验孟德尔的科学探索过程,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说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苏教版教材本节内容的编排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六小部分:豌豆适宜用作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豌豆杂交的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教学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本节课的新概念特别多,而教材上的甚至都不齐全,因此在编写的学案中第一部分整理了系统的概念,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是本节课容量较大,所以不仅自己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特别要求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进行预习;第三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的解释”进行教学时,尊重事实,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没有滥用讨论法或是探究式教学,因为天才的孟德尔提出的完美无瑕的解释不是几十个学生讨论一会就能得出的;第四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导课在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的是生物的生殖,我们知道生物生殖的子代在性状表现上总是与亲代个体相同或相似,这就是遗传。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

《分离定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必修1遗传与进化】

第二节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3.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4.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遗传的认识曾经很肤浅,一些传统学者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即具有黑与白性状的亲代在简单融合后得到了具有灰性状的子代。

但是,孟德尔等科学家观察生物的许多遗传现象后,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其中,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子一代全开紫花,并不是亲代的紫色与白色融合后的“淡紫色”。

那么,你想知道孟德尔是如何研究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简介【教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孟德尔的生平资料。

哪位同学能把你收集整理的孟德尔的生平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呢?【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孟德尔的资料。

【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总结。

(建议使用资源:【生物世界】孟德尔的生平简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师】孟德尔是从一粒粒小小的豌豆里来揭开了生命的奥秘,那么豌豆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使孟德尔名垂青史呢?【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豌豆的花,讲述豌豆的花是两性花即雌雄同株,但豌豆花在未开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受粉,即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学生】听讲,理解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豌豆其后代全是纯种。

高中生物利用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利用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利用分离定律教案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分离定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遗传学研究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对于我们了解生物遗传的规律有着怎样的作用?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 什么是分离定律?
2. 分离定律的两大法则是什么?
3. 分离定律是谁提出的?提出时是在什么背景下?
三、实例演练(15分钟)
1. 讲解芝麻种子的双色性遗传实验
2. 讲解豌豆种子的形状和颜色遗传实验
3.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分离比例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 学生们观察实验数据,讨论分离定律的作用和应用
2. 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问题?分离定律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分离定律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分离定律的历史和应用
2. 准备下节课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础原理。

以上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在生物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分离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分离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分离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分离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举例说出有关的遗传术语;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②能力目标:通过相关背景材料的分析,总结归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依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运用推理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较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思想,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分离定律》是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按科学发现史的发展线索编写,学生在学习时由于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作铺垫,所以认知上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去推理、去分析,从而揭示遗传本质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所以在第一课时中,可以通过相关背景材料引入,展开广泛讨论,使学生充分明白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因子的分离以及受精作用,导致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现象。

从而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并从中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②以合理假设展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③遗传学相关术语的学习。

教学难点:解释分离现象。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机率是:
A、2/3 B、1/2
C、1/4 D、1/6
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你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白化病的概率及生一个白化病女孩的概率分别是:
A、1/4和1/8 B、1/3和1/4
教学
重点
难点
纯合体与杂合体、相对性状与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测交的概念、比例与意义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学生
活动
复习遗传的基本定律,构建知识体系
简明教程
Ⅰ、本节内容地位及概括:
生物的遗传规律是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具体性状的传递而被人们认识的。经过了实验、假设、验证、提出理论和应用等过程。
遗传的基本规律揭示的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基因在世代传递中的规律。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基因的活动规律是一致的,遗传的三个规律的实质是性细胞形成时(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位于该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连锁或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Aa×Aa→3正常∶1白化,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4,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如:
Aa×Aa→两个亲本产生A、a配子的概率都是1/2。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2A×1/2A+2(1/2A×1/2a)=3/4正常。
Ⅳ、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月季的红花和白花B.兔的黑毛和白毛
D.与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o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理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遗传学领域的好奇心和兴趣。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难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

•豌豆种子、实验器具(如有条件进行实际实验操作)。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o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简要介绍实验背景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强调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的分离和独立遗传。

o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o讲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实验中的应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o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如基因工程、遗传病诊断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基因分离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建立类推理与演绎的思维。

3.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根据初中所学遗传的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

4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离定律的内容。

【难点】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测交实验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测交,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

测交后,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验证了假说。

2.假说——演绎法读书指导教材,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3.得出结论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自交、测交。

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

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分离定律特例——致死现象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离定律特例——致死现象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离定律特例——致死现象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分离定律特例——致死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分离定律在遗传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应用。

3. 理解致死现象在遗传学中的特殊意义。

教学重点:1. 分离定律的特例。

2. 致死现象的遗传模式和机制。

教学难点:1. 根据遗传物质的分离定律推测致死基因的遗传模式。

2. 分析致死现象的成因和对进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粉笔、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板书或幻灯片展示遗传学中经典的分离定律,引导学生回顾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简要介绍其在遗传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引入致死现象:告知学生致死现象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现象,会导致个体的死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存在致死现象?它与分离定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3. 解答学生疑惑:致死现象实际上是由于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的,进而影响个体的存活能力。

4. 提出问题:在遗传学中,致死现象的遗传模式是什么样的?如何解释致死现象在进化中的意义?三、案例分析(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到两个实例,让学生自行推测致死基因的遗传模式,并思考致死现象对进化的影响。

2. 展示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讲解正确答案。

四、实验演示(30分钟)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致死现象的理解。

2. 实验步骤:a) 制作果蝇突变品系:将一些果蝇配对繁殖,得到一代后代。

b) 观察幼虫发育:观察突变后代的幼虫发育情况,记录生存率和表型特征。

c)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突变基因是否致死,并尝试推测其遗传模式。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归纳分离定律特例:总结分离定律在致死现象中的特殊应用,强调致死基因对个体存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致死现象对进化有何重要意义?六、拓展阅读(10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拓展资料,了解其他与致死现象相关的遗传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定律》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建立类推理与演绎的思维。

3.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根据初中所学遗传的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

4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离定律的内容。

【难点】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测交实验
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测交,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

测交后,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验证了假说。

2.假说——演绎法
读书指导教材,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
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自交、测交。

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

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测交应用、分离定律的概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作业:技能训练,设计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