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第4单元精读-《河床》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精读《河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赏识”第四单位精读《河床》优良教学设计《河床》教学设计知识和技术目标1.认识诗人昌耀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因其异于一般人的惨剧性人生经历,获得的独到的磨难意识、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认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以及解读现代诗的基本形式。
过程与形式目标感觉诗歌独到的意象,领会诗歌融激情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的特点。
领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类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转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昌耀的诗歌壮硕的艺术精神,感悟他不为一己之私浅斟低唱的广博情怀,从而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
教育要点感觉诗歌独到的意象,领会诗歌融激情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的特点。
领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类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转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育难点领悟昌耀的诗歌壮硕的艺术精神,感悟他不为一己之私浅斟低唱的广博情怀,从而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
教育课时一课时。
教育过程一、导入1.故事激趣。
民间有一种传说,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终生的年纪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一定做出困难却重要的选择。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没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重要的阻碍它的进食。
它的翅膀变得分外深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翱翔分外费劲。
它唯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分外痛苦的改革过程。
它一定努力飞到一处峻峭的绝壁,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要呆上150天左右。
开始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摔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此后静静地期望新的喙长出来。
此后它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
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把旧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翱翔,得以再过 3年的光阴。
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自己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与自己的过去诀别,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
2.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诗歌第4单元河床
诗歌部分第四单元河床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C3.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和生命力。
B.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意象的独特,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表格式)
定向导学
(2分钟)
这首诗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意象群。意象群里最核心的意象是什么?其它的意象都
由具体问题引入到诗歌内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及方向。
自主学习
(5分钟)
那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并从任一个角度来鉴赏这首诗里的意象吗?(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布置作业
(1分钟)
7、阅读《汉家寨》,探究两篇文章在意象景观与内在精神上的相同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小文。
在周记本上完成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基础上,强化比较阅读的习惯,并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河床
昌耀
意象(大千众象)
修辞与句式 (人称与排比)
课堂反思
这节课在推荐诵读(配乐朗诵)的那一环节,学生们自发地给了掌声;在写作交流部分,学生们也有了掌声。这两环节确实呈现了比较精彩的学生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复习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弄清意象,体悟情感,写作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3分钟)
1、课下,老师给大家印发了关于昌耀其人及其作品的补充资料,并要求大家阅读这首诗。现在每小组派一位发言人来说说你们的阅读初感受。(可以在内容、情感及语言等方面引导、归纳)。
小组派一名发言人谈谈阅读感受。
2.明河床是英雄的象征,是先驱者的象征,也是一个文化深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它大气沉稳,它自信厚重,它甘于奉献,它众象万千,它创造,它博爱,它富饶,它培育生命,它栽种希望。历经劫难却百折不挠,肩复使命从不忘记。今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种万众启盼的复兴。潮汛即将到来,潮汛已经到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诗歌鉴赏第四单元精读河床
精读河__床对应学生用书P21昌耀(1936-2000),作家。
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8年被划成“右派”。
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年平反。
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等,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1957年秋,作者的第一本诗集《最初的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出版。
他因两首小诗《林中试笛》而获罪,从此被扫出文坛,打入最底层。
这对作者的生活观念、文学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以肉体和灵魂体验的双重痛苦,感悟了自己的真实处境与生存的意义。
此后22年里,作者在劳改农场劳作之余偶尔的写作,均是留作自慰的心境表述,作品《河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新边塞诗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
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
新边塞诗是中国西部豪放派的歌唱,诗人们崇尚的是阔大的含蓄与恢弘的悲壮,他们的诗发展了唐代的边塞诗风,不仅具有苍凉、慷慨、浓厚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朗、刚健、朴实的风格。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河床》_教案人教版选修
4.1 《河床》教案(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重要意象,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2.通过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这首诗的主题3.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可能还记得,儿时的你摇头晃脑地背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情景那时的你也许还不懂得什么是诗,但可以依稀感受到它有值得我们铭记的魅力长大后,你发现诗依然会陪伴着我们,并且开始随着诗感受生命的高贵与情感的深厚这时,你懂得读诗也是一种享受诗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诗人用心谱写生命的律动,那我们就用心去感受诗歌的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河床》,作者昌耀(写板书)二、品味意象1.学生自由朗诵全诗,整体感知2.品味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分析这些意象与中心意象“河床”的关系(1)通过课前挑选出的预习作业,来品味意象(2)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兀鹰、猎人、三条腿的母狼、黄河象)(3)众多意象与中心意象“河床”的关系:这众多的意象或者是在地域空间上与“河床”相关,表现出形态外貌的特点,或者是在气质精神上与“河床”相似,表现出精神内涵的特点,它们都是为中心意象“河床”服务的3.从形态外貌和精神内涵两方面总结概括河床这一中心意象的特点总结:这是沟壑纵横、宽广壮阔的河床这是孕育众生、历经沧桑、坚忍无畏的河床三、探究主题作者这样描述河床,用意何在呢?请结合最后三节,探讨一下这首诗的主旨首先大家极富情感地齐读这三节1.学生讨论,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潮汛可以象征希望,可以象征辉煌,可以象征发展的机遇,也可以象征生命的延续、中国的崛起而河床是孕育生命和希望的,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河床”这一独特的意象,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礼赞,他对民族的爱!2.欣赏徐涛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探究,可以看到昌耀的这首《河床》内涵丰富,底蕴十足想起余光中的一句诗:“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请欣赏徐涛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3.纠正读音的错误四、拓展比较1.齐读《长江之歌》2.比较《长江之歌》与《河床》在意象和主题方面的异同(1)《河床》是从父亲的阳刚之美来描写的,写了黄河历经沧桑,百折不饶《长江之歌》是从母亲的角度来描写的,写了长江的历史悠久,无私奉献(2)《河床》通过许多意象,间接的抒发情感,主题多样,内容丰厚它不仅是对黄河的赞美,还通过这种赞美,体现了对生命的礼赞,对祖国的爱《长江之歌》直抒胸臆,主题清晰,通俗易懂(3)两首诗都从形态和精神两方面写了黄河和长江的特点《长江之歌》写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同时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探究,感受到了诗歌中生命的律动和无限的诗意河床所表现出的坚强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是拨动我们心弦的强烈音符它的这种精神内涵如同一条汹涌澎湃、激荡起伏的河流,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大家课下还能在品读中去领略诗人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六、布置作业请大家比较《长江之歌》与《河床》的异同,写一篇500字的赏析,课下同学们互相交流。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河床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床【学习目标】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的含义。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3.明白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学习重点】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白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2.写作背景《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这些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及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3.人物评价敬文东: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
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人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后,昌耀的诗歌才情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一大批杰作经他之手被塑造成型。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河床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这首诗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意蕴。
2.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3. 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层内涵,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
教学重点: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
教学难点:明白“河床”是一种象征,学会赏析诗歌的象征意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语: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什么?你见过黄河吗?领略过黄河的气势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共同感受黄河的气势。
播放截取《我们来到黄河》视频,让学生在激越高亢的音乐声中初步接近黄河,感受黄河粗犷雄浑的美,为解读《河床》奠定情感基调,并让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导语:有一位诗人,他没有歌颂黄河,没有歌颂奔涌咆哮的黄河水,而是写了河床。
展示黄河河床的图片。
二、初读《河床》,初步感知整首诗:学生读,重点学生读1、学生自由朗读《河床》,感受诗情。
2、学生个人有感情朗诵《河床》片段,融入他们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澎湃的激情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的。
但《河床》不是一读就懂的,学生一下很难抒发清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可以给予指导。
3、自由朗读喜欢的诗节,再次感受澎湃的诗情。
4、找学生代表朗诵,其他同学配合朗读。
回忆:我们在必修里学到了读懂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寻找意象,明白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三感知意象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床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来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1品味河床的意象:外在的精神的2分析诗歌中其他重要意象(兀鹰猎人母狼黄河象)3众多意象与河床的关系4 概括中心意象的特征(外貌精神)问题研究:1、找出本诗中最能概括“河床”这一意象的词语—巨人。
2、学生讨论,解读“巨人”意象,通过抓诗歌意象及意象群概括“巨人”的“形”与“神”。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河床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河床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屹.立( ) ②须臾.( ) ③近狎.( )④长唳.( ) ⑤潜.伏( ) ⑥跛.向( )⑦胝.掌( ) ⑧脐.蒂( ) ⑨飓.风( )答案 ①yì ②yú ③xiá ④lì ⑤qián ⑥bǒ ⑦zhī⑧qí ⑨jù(2)多音字①堡⎩⎪⎨⎪⎧ 城堡.瓦窑堡.十里堡. ②刹⎩⎪⎨⎪⎧ 刹.绳 古刹.③晕⎩⎪⎨⎪⎧ 晕.倒 晕.车 ④载⎩⎪⎨⎪⎧ 满载.刊载.答案 ①bǎo/bǔ/pù ②shā/chà ③yūn/yùn④zài/zǎi2.辨清字形 (1)⎩⎪⎨⎪⎧ 脯 捕 (2)⎩⎪⎨⎪⎧ 狎 押 (3)⎩⎪⎨⎪⎧ 隘 溢 (4)⎩⎪⎨⎪⎧ 汛 讯答案 (1)胸脯 逮捕(2)狎昵 押车 (3)狭隘 充溢 (4)汛期 讯问1.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还用其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山。
形态特征: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性格特征: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2.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称指代 作用 我 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读者之间的隔膜。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河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河床》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识和能力:学会通过赏析意象探究诗歌主旨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这首诗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意蕴。
二、教材分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同学们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
诗歌第四单元以“大地的歌吟”为主题,5首诗歌集中写诗人对祖国、对大地母亲的颂扬。
但这种颂扬又是深沉的。
如《河床》的作者,50年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负伤,可57年却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受到22年的不公正待遇,直到1979年平反后,他才重又写出《河床》等广受诗坛关注的作品。
诗的雄厚刚强与作者的执着不屈自然会有些内在的联系。
这就需要学生在品读过程中联系作者经历,感知意象,探究主旨。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现代诗歌,尤其是当代诗歌接触得比较少,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情况了解不足,没有掌握系统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手法。
四、学习目标:(一)寻找诗歌独有的意象,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这首诗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意蕴。
(二)体会诗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既是西部高原上的囚徒又是圣者,既是诗人又是哲人。
他就是高原的行吟者——昌耀。
今天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昌耀的代表作《河床》。
(二)明确目标(三)朗诵视频欣赏通过视频,激发学生感情,带入诗歌情境。
(四)引领学生找到全诗纲领性语句和意象——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五)探讨诗歌意象,总结意象群的特点,进而探讨河床在形态和精神上的特点。
干枯滋润浩荡屈曲的峰峦下陷的断层切开的地峡眩晕的飓风纵横❖这些是河床形态上的特点,是中华大地的缩影兀鹰猎人母狼黄河象织锦珠宝黄金时间古迹腭骨化石始皇帝帆樯广场通都大邑景观深渊结构力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些意象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是河床精神上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六)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解析“河床”这一意象的内涵和象征意义22年里,诗人虽然以囚徒的身份生活在大西北,但西部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力和博大的文化精神,早已渗透到昌耀的血液里。
人教版-语文-高二-河床教案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河床》教案整体感知,讨论意象特点,体会形式特点,是比较合适这首诗的教学方法。
一、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这首诗充满了激情,有一种粗犷雄浑之美。
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听来感受本诗澎湃的感情。
可以安排感悟力强朗诵好的学生在课前熟读全诗,在课堂上配乐朗诵。
二、讨论中心意象“河床”的特点。
这首诗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以河床自述的形式来抒情。
在听配乐朗诵之后,要求学生思考河床的特点,提示学生从地域特点、形态特点、性格特点这几个方面分析。
参见“问题探究”。
从整体上看,河床给人的感觉是雄悍、粗犷、原始、神秘的。
三、与“河床”相关联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对表现“河床”的特点有何作用?参见“语言品味”。
这些意象丰富多彩,可见诗人的思绪纷纷扬扬。
它们或者是在地域空间上与“河床”相关,或者是在气质性格上与“河床”相似,紧紧地围绕在核心意象“河床”的周围,对于表现河床的雄悍、粗犷、原始、神秘和旺盛的生命力起到了一种强化的作用,使人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审美感受。
四、阅读第五节,讨论拟人写法的作用和本诗句式的特点。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河床,把“我”幻想成河床,在这一节中,更是在河床中渗进了“我”的感觉、情绪和思考。
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可以说,此处的“我”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第五节是一整节的连续排比,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是河床的气势,更是诗人的情感的气势。
在句式上是长短交错,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就一句,如“是眩晕的飓风”,长的多达五个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
是广场。
是通都大邑。
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
这种语言的夸张加上意象群的独特奇异,正是诗人所看重的“激情──永不衰竭的激情”得以传达进而感染读者的手段。
精心校对版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 课件(37张)
18 、不要装大,对于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捡块砖头,悄悄跟上去,一下子从背后放倒他。 2 、赢家总有一个计划,输家总有一个借口。 9 、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爱自己的人,好好珍惜,好好保护,终了一生。 3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4 、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喜舍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
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生活以开心 为准则。人生一世,其实活在一回心境。
5 、人往往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可是为时已晚,即使是哭干眼泪也换不回曾经的拥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感叹: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 时已无可挽回。
2、诗人描绘这个意象,目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意象,在整体上
展示出了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 大。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始、古朴而 凝重的西北高原的风情之美。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 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 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 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 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 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 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1.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河床》《河床》一诗写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这类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富有雄性美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融合在一起,我们才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2.诗神虔诚追随者的心语——《金黄的稻束》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3.人子深情的恋歌——《地之子》这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
作者以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
这里的土地,含义已超出了自身,成了祖国、母亲乃至人世间的代称。
正是基于这种乡土自然人文景观,诗人才触摸到了乡土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并且在歌唱乡土的绵延精神的音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当现代诗派诗人们纷纷迷醉于自我生存的精细文雅时,李广田却固执地扎根土地,以乡土之境折射农人心曲与现实风云,并踏实地靠近了乡土本质。
4.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写意画——《半棵树》《半棵树》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牛汉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河床 教学设计
随着河床的延伸,“我”“表现为大千众相”同时,“我”富饶,“我”负有历史感、时代感和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任务和使命。诗歌到这里就已经达到了最高潮。然后,回转面目,转向“我”的发源地“白头的巴颜喀拉”,这也是“我”洗尽铅华以后的心灵归宿,是“我”永远的心灵朝向。“我”许诺给予世人的“我”都做到了,唐古特人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诗歌的最后通过一种自我否定来更肯定或者说更坚定地表明我对诺言的实践,表达一种对世人的宽厚的爱。
3、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⑴诗歌中的“我”是谁?
参考答案:河床
⑵“我”从哪里出现?我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形态特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河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四单元精读《河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3.明白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2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了一段时间的诗歌,对于中国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寻找诗人独有的意象,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明白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诵读导入
学生齐读《河床》。
这首诗充满了激情,有一种粗犷雄浑的美,这种澎湃的激情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的。
但《河床》不是一读就懂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初步的印象,它既可以是内容上的,又可以是情感上的,又或者是语言上的。
也可以让学生提一些问题,问题本身也是思考的一个结果。
但学生一下很难说清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老师可以引导:
回忆:我们在必修里学到了读懂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寻找意象,明白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2【讲授】分步讲解。
河床-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河床-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诗歌艺术和文学价值;•接受现代诗歌散文的文学理审美;•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策略,领悟现代诗歌散文的核心时代价值观念;•能够通过影像的呈现深入理解并体验诗歌散文的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艺术特征、主要文学价值;•诗歌散文的文学理学应用;•现代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文学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文学鉴赏的策略,领悟现代诗歌散文的核心时代价值观念;•通过影像的呈现深入理解并体验诗歌散文的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播放《河床》的音频,让学生沉浸于诗歌散文的艺术美感中;2.课件上呈现《河床》的诗歌图片,启发学生对于诗歌的文学价值探讨和审美。
第二步:介绍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文学背景: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之间,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繁荣发展的时期。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流入,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从而形成了抗争与怀疑的主题。
而随着人们对所面临的现实不断认真思考,他们的关注点逐渐从抗争和怀疑,转向了他们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2.呈现《河床》的诗歌文本,分析诗歌的内容、形象、表现手法,启发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散文的探究。
第三步:呈现播放《河床-张承志美术馆》影片,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让学生通过影像的呈现深入理解并体验诗歌散文的审美和表现力。
第四步:思考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河床》的主题和所表达的人生观;2.思考《河床》中所呈现的是否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3.让学生通过手抄和文学鉴赏的方式,进一步领悟现代诗歌散文的核心时代价值观念,并对自己的文学理解进行提升。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文学鉴赏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探究思考和主动学习;2.对于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通过影像的呈现、诗歌的朗读和文学手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了现代诗歌散文的表现力;文献资料1.高中语文选修四: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诗与评话》;3.《诗学指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诗歌部分 第4单元河床
河床【画面内容】漫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小船上,手拿双桨在人工小河中自由地前行。
两旁是长出了绿枝的高楼和绿色的草地。
【寓意点评】一个宜居的城市,河流带来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柔柔的流水,绿色的草地,自由的鱼与小鸟,成了拥挤、喧闹中的城市生存者无比宝贵的诗意安慰,平衡着城市的嘈杂,化解着城市的单调,并稀释着无数人多重挤压下的焦虑。
[识作者]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7年被打成“右派”,历尽坎坷,1979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探背景]昌耀青年从军,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
《河床》记载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
[巧识文]新边塞诗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
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散文4-1河床(精读)课后撷珍素材新人教版选修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散文4-1河床(精读)课后撷珍素材1.思想精华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2.说事悟理前段时间,看到李宁的“inner shine”系列广告。
inner shine,内在光芒,是非常迷人的词汇。
人只有有了强大的inner power(内在力量),才会有inner shine。
强大的内心,可以理解为强大的inner power。
这才是最尖锐的矛,也是最坚硬的盾。
用它既可以攻击敌人,又可以防卫自身。
俗话说:“人的内心必先强大,而后能抵御很多屈辱。
”职场中总是波涛汹涌,明浪暗涌共存。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谁都想顺顺利利地爬上去,可是半路上总会杀出一个程咬金。
谁都要争NO.1,就算你好不容易爬到了NO.1,后面也还有人在谋划着把你拉下来呢。
所以,身在高位,那可是孤独又危险的事情。
inner power,通常都是在一个人遇到危机和困难的时候才会显得格外重要。
有了强大的内心支撑,你还不至于垮掉,还有从头再来的那一天。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拥有强大inner power的人呢?inner power对于少数人是天生就有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需要不断修炼的。
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跌跌撞撞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
比如,你的上司不重视你,你的同事总排挤你,你的敌人总暗算你,那你就得要有强大的inner power跟他们周旋了。
这个时候,通常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
打的就是心理战术,比的就是inner power。
就拿女人来举例,通常,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让她成长的男人,一段让她大彻大悟的感情经历,一个把自己逼到绝境最后又重生的蜕变过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07河床(精读)
课后撷珍锁定思维着眼冲关1.思想精华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也正是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2.说事悟理前段时间,看到李宁的“inner shine”系列广告。
inner shine,内在光芒,是非常迷人的词汇。
人只有有了强大的inner power(内在力量),才会有inner shine。
强大的内心,可以理解为强大的inner power。
这才是最尖锐的矛,也是最坚硬的盾。
用它既可以攻击敌人,又可以防卫自身。
俗话说:“人的内心必先强大,而后能抵御很多屈辱。
”职场中总是波涛汹涌,明浪暗涌共存。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谁都想顺顺利利地爬上去,可是半路上总会杀出一个程咬金。
谁都要争NO.1,就算你好不容易爬到了NO.1,后面也还有人在谋划着把你拉下来呢。
所以,身在高位,那可是孤独又危险的事情。
inner power,通常都是在一个人遇到危机和困难的时候才会显得格外重要。
有了强大的内心支撑,你还不至于垮掉,还有从头再来的那一天。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拥有强大inner power的人呢?inner power对于少数人是天生就有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需要不断修炼的。
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跌跌撞撞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
比如,你的上司不重视你,你的同事总排挤你,你的敌人总暗算你,那你就得要有强大的inner power跟他们周旋了。
这个时候,通常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
打的就是心理战术,比的就是inner power。
就拿女人来举例,通常,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让她成长的男人,一段让她大彻大悟的感情经历,一个把自己逼到绝境最后又重生的蜕变过程。
悟理当然,强大的inner power在平时可能是看不出来,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女人,平时并非是强势的咄咄逼人,相反她可能是温柔的、微笑的、韧性的、不紧不慢的、沉着而淡定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四单元河床新人教版选修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河床同步精品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拽.紧(zhuài)伺.候(cì)愠.色(yùn) 彤.云(tōnɡ)B.须臾.(yú) 刹.绳(shā)近狎.(xiá) 堤.坡(dī)C.长唳.(lì) 眩晕(xuán)帆樯.(qiánɡ) 胝.掌(zhī)D.拓.荒(tuò) 测度.(duó)脐.蒂(qí) 咋.舌(zà)解析:选B。
A项,“彤”读“tónɡ”;C项,“眩”读“xuàn”;D项,“咋”读“z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攻克洪荒飓风张驰主旋律B.襟怀文身体魄屈居鼓囊囊C.潜伏既刻喇叭辕马结构力D.沸腾潜伏翼轮博爱黄河相解析:选B。
A项,张驰—张弛;C项,既刻—即刻;D项,黄河相—黄河象。
3.(2012·石家庄第二中学质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北极国家外,一些非北极国家纷纷新建了考察站,而在北极事务的处理上,中国还显得谨小慎微....,既要尊重北冰洋沿岸各国合理的权利诉求,也要维护自身在北极的权益。
B.2012年1月10日,春运开始的第三天,一个来自贵州的小伙子站在了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的候车大厅中的时刻告示牌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身旁鱼贯而行....。
C.客观地说,敦煌给我的初步印象和它如雷贯耳....的盛名比略嫌简陋,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的滞后,也许它并不需要亮丽的现代都会色彩,厚重的历史文化光环和出土的举世文物遗产本身就是一张沉稳的城市名片底色。
D.在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愿接受政治斡旋,并推动政治改革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旨在策动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干预活动不仅师出无名....,反而可能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周边国家、地区乃至国际和平产生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床
教学目标:
1、分析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2、把我诗歌中“河床”的意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把握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
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
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从事农垦,1979年平反。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
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二、重点语句理解
1、请从修辞上对“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进行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
我宛若一个躺倒的巨人,轻轻地笑着,让那些马车早早上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肤”,写出了河床的宽厚慈爱,对待马车的队伍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写出了河床的壮阔和力度之美。
又把马车刮木的声响比喻成迎神的喇叭,使河床弥漫上肃穆与神秘的色彩,整个画面鲜明形象而充满厚重与阳刚之美。
2、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请问“猎人”和“母狼”为什么得到“我”同等的称誉和欣赏?
这两个意象都充满了原始生命的强力,有着让人震撼的血性,它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无
差别地生活在“我”苍莽艰难的环境里,它们身上拥有着诗人所追求的血性和对生命的坚韧态度。
虽然它们相互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却具有无差别的旺盛的生命力,故而“我”予以无差别的称誉与欣赏。
3、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三、问题探究
1、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特点?
从整体上看,河床给人的感觉是雄悍、粗犷、原始、神秘的。
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还用其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是它来自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形态特征表现为:宽阔浩荡(“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有时滋润(“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有时干枯(“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沟壑纵横(“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性格特征表现为:坚实宽厚(“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雄性美(“我拓荒千里”)、富有使命感(“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博爱(“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2、怎样理解“我——河床”
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我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情景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意象,在整体上展示出了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始、古朴而凝重的西北高原的风情之美。
3、本诗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试做分析?
拟人: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情感。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情。
排比: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人内心的澎湃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