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设计制备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二)
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学习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本文将介绍无机化学实验(二)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
概述:无机化学实验(二)主要围绕着合成和分析无机化合物展开,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无机盐的鉴定等。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熟练的实验技巧和仪器操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内容的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1.无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1.1电化学方法合成无机金属化合物1.1.1制备氧化物和碳酸盐1.1.2制备金属的氯化物和溴化物1.2沉淀法合成无机金属化合物1.2.1氢氧化物的制备1.2.2能复分解性金属盐的制备1.2.3沉淀法制备含氨金属配合物2.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2.1配合物的合成方法2.1.1配体置换反应法2.1.2配体加成反应法2.2配合物的表征方法2.2.1元素分析2.2.2红外光谱2.2.3电子吸收光谱3.无机盐的鉴定3.1盐酸测试3.2硫化氢测试3.3硝酸银试剂测试3.4高锰酸钾试剂测试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4.1分析实验结果4.1.1判断无机金属化合物纯度4.1.2判断配位化合物情况4.2讨论实验结果4.2.1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4.2.2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5.安全注意事项5.1实验室环境安全5.2实验操作安全5.3废液处理安全总结: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二)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合成方法、表征方法和鉴定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室环境和操作安全,并正确处理废液。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误差来源,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别化制KNO3、Na2SO4、Na2CO3、CuSO4·5H2O和BaSO4等五种无机化合物,并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过程、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一、实验原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NO3:2KOH + HNO3→KNO3 + 2H2OBaSO4:H2SO4 + BaCl2→BaSO4↓+ 2HCl2.反应物的理化性质及操作要点KOH:碱性氢氧化物,易吸潮,防止水质污染,用时要盖好瓶盖。
HNO3:具有强腐蚀性,加入时要缓慢滴加,注意安全。
Na2CO3:与H2SO4反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后易形成沉淀物,处理时要注意。
CuO:黄绿色粉末状物质,用量要控制好。
BaCl2:易潮解,避免吸潮,要密封保存。
二、实验步骤:1.制备KNO3称取2.0克KOH和5.60毫升的HNO3,缓慢滴加到100毫升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滤去杂质,加热至80℃,加入预先称好的KOH,继续搅拌至KOH完全溶解,降温至室温,加入预先称好的活性炭,煮沸10分钟,过滤,冷却后收集结晶。
2.制备Na2SO4称取1.0克Na2CO3,加入到4.0毫升浓H2SO4中,搅拌混合,反应完成后,冷却当沉淀形成后,过滤并收集沉淀,冷却后收集结晶。
向1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预先称好的1.0克NaOH,加入装有3个耐火陶瓷筛孔的滴定漏斗,并将其放置在水槽中,通过冰水让其缓慢滴入,缓慢滴加完毕后,使用滤纸过滤出杂质,加热至60℃,放入适量的竹炭粉继续煮沸15分钟,过滤,收集沉淀。
4.制备CuSO4·5H2O向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加入预先称好的1.0克BaCl2,缓慢加入H2SO4至其过量,搅拌至沉淀出现后,过滤,加入适量的H2O2,搅拌均匀,过滤并冷却,收集结晶。
三、实验结果:Na2CO3:1.94克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无机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无机大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鉴定方法。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
三、实验原理无机化学实验是研究无机化合物性质、制备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夹、滴管、铁架台、滤纸、漏斗、蒸发皿、坩埚等。
2. 试剂:硫酸铜、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银、硫酸、盐酸、氨水、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制备硫酸铜溶液(1)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
(2)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2. 制备氯化钠溶液(1)称取5g氯化钠固体,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
(2)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3. 制备氢氧化钠溶液(1)称取5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
(2)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4. 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2)用滴管将氯化钠溶液滴加至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沉淀的形成。
5.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硝酸银溶液和盐酸。
(2)用滴管将盐酸滴加至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沉淀的形成。
6. 硫酸与氨水反应(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硫酸和氨水。
(2)用滴管将氨水滴加至硫酸中,观察沉淀的形成。
六、实验现象及结果1. 制备硫酸铜溶液:溶液呈蓝色。
2. 制备氯化钠溶液:溶液无色。
3. 制备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无色。
4. 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5.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6. 硫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七、实验结论1.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2. 氯化钠溶液无色。
3.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
4. 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5.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高中化学实验无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无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制备二氧化硫气体的方法,并了解其性质及用途。
实验原理:将硫粉和铜片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实验器材:硫粉、铜片、试管、燃烧瓶、酸性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撮硫粉和一块小的铜片放入试管中;
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溶液(稀盐酸);
3. 用试管塞封闭试管口,摇动试管使硫粉和铜片充分接触;
4. 加热试管,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
1. 试管内会产生有刺激味道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气体;
2. 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
3. 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工业生产、防腐保鲜等方面。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避免气体直接接触眼睛;
2. 加热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扩展:
1. 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 可以尝试用其他金属与硫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比较不同金属反应的情况。
希望本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祝实验成功!。
最新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
最新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质,加深对无机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氯化钠(NaCl)
2. 硫酸铜(CuSO4·5H2O)
3. 氢氧化钠(NaOH)
4. 硝酸银(AgNO3)
5. 稀盐酸(HCl)
6. 无水乙醇
7. 蒸馏水
8. 滴定管、烧杯、试管、玻璃棒、PH试纸、天平、磁力搅拌器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合成:准确称取5g氯化钠和3g硫酸铜,分别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将两种溶液混合,静置使其反应。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形态。
2. 滴定:取10mL硝酸银溶液,用稀盐酸进行滴定,记录滴定终点的体积,以此计算硝酸银的浓度。
3. 性质测试:取少量合成的无机化合物,进行溶解性测试(在不同溶剂中测试溶解情况)、热稳定性测试(加热至不同温度观察变化)、pH值测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4.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合成物的可能结构和性质,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
1. 合成物呈现蓝色晶体,初步判断为铜的配合物。
2. 滴定结果显示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1M。
3. 性质测试表明,合成物在无水乙醇中溶解性较好,加热至80°C时
颜色变淡,pH值为中性。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铜的配合物,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与无机化学理论相符合,验证了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实验操作和物质性质分析的理解。
无机化学实验之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2人一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
2.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六、教学内容:[碱式碳酸铜的性质]:①、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色,相对密度4.0,②、加热至200℃即分解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稀酸、氨水或碱金属的氧化物。
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易分解:Cu 2(OH)2CO 3═CuO↓+H 2O+CO 2↑[实验原理]2 CuSO 4+2 Na 2CO 3+H 2O ═ Cu 2(OH)2CO 3↓+2Na 2SO 4+CO 2↑碱式碳酸铜 Cu2(OH)2CO 3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
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Cu(OH)2 和CuCO 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
[正交实验]: 科研生产中如何使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条件的优化?先固定浓度0.5/0.5, 然后0︒C ,20︒C ,50︒C ,70︒C ,100︒C ,确定最佳温度,然后在最佳温度下,反应物料的配比1:1,1/2,1/3,1/4。
反应物是用CuCl 2/Cu(NO 3)2/CuSO 4?【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0.5mol.L -1的CuSO 4溶液和0.5mol.L -1的Na 2CO 3各100ml.注意观察CuSO 4和Na 2CO 3有无结晶水。
可以用烧杯粗略配制,不需用容量瓶!二、反应条件的探求:例如:①、合适配比;②、温度;③、反应物种类;④、反应时间1、CuSO 4和Na 2CO 3溶液的合适配比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 ,0.5 mol.L -1CuSO 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 -1Na 2CO 3溶液1.6ml ,2.0ml ,2.4ml ,2.8ml 依次加入另四支配号试管。
无机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
无机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无机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是一门研究无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的学科,对于无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无机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无机化学合成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的无机物质合成为目标化合物。
基本原理包括选择适当的反应物、控制反应条件以及合理选择反应路径。
1.选择适当的反应物:无机化学合成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反应物。
反应物的选择需要考虑目标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晶体结构以及产率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反应物需要满足化学反应平衡和速率条件。
2.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对于无机化学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剂、催化剂等因素。
通过调控这些条件可以实现反应的选择性和高产率。
3.合理选择反应路径:无机化学合成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来实现。
常见的反应路径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等。
选择合适的反应路径可以提高合成效率,获得纯度较高的产物。
二、无机化学制备技术的实验方法无机化学制备技术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
1.溶液法: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无机化学制备技术。
它通过将适量的反应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来实现化学反应。
溶液法具有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和产物纯度高的优点。
常见的溶液法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2.气相法:气相法是通过气体相反应进行制备的技术。
气相法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利用气体反应物的高扩散性以及高活性来进行反应。
气相法适用于制备高纯度的产物,但需要考虑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3.固相法:固相法是指通过固体相反应进行制备的技术。
固相法通常需要将适量的反应物混合均匀,然后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固相法适用于制备晶体材料和多相材料,但通常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4.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溶液中的溶胶聚集来制备材料的方法。
它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均匀微结构的材料。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十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减少,氯化钠析出。 通过热过滤滤去氯化钠,将此溶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仅有少量析出,从而得到硝酸钾粗产品;
水中。 (5)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
(5)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 (注意 热滤操作见下页图),滤液盛于烧杯中自然冷却,析出硝酸钾晶体。
5mL水,甘油浴(在小烧杯 中加入3/4体积,使试管中液面在甘油液面以下),记下大试管中中液面位置。 1、学习用转化法制备硝酸钾晶体
(6)称量 不同,促使反应向右进行,从而得到
5mL水,甘油浴(在小烧杯 中加入3/4体积,使试管中液面在甘油液面以下),记下大试管中中液面位置。 架、铁架台、热滤漏斗、布氏漏斗、 仪器: 量筒、烧杯、台称、石棉网、三角
(3)冷却至室温。 减少,氯化钠析出。
2、继续加热并不断搅动溶液,使试管中溶液蒸发,当体积减小到约为原来的2/3体积时,有晶体 (氯化钠)逐渐析出,趁热进行热过滤 (注意 热滤操作见下页图),滤液盛于烧杯中自然冷却,析出硝酸钾晶体。
(4)减压过滤。 NaNO3+KCl NaCl+KNO3
架、铁架台、热滤漏斗、布氏漏斗、 2、继续加热并不断搅动溶液,使试管中溶液蒸发,当体积减小到约为原来的2/3体积时,有晶体 (氯化钠)逐渐析出,趁热进行热过滤
实验报告:按制备实验格式,完5g氯化钾放入硬 质大试管中,加入17.
(2)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 架、铁架台、热滤漏斗、布氏漏斗、
NaNO3+KCl NaCl+KNO3 2、继续加热并不断搅动溶液,使试管中溶液蒸发,当体积减小到约为原来的2/3体积时,有晶体 (氯化钠)逐渐析出,趁热进行热过滤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制备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名称: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系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 (略写)二、制备反应式及有关计算(原料、产量)(略)三、简略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产量= ;产率(%)= ; 产品等级(如果经过检验分析): 。
五、 问题与讨论无机测定实验报告格式称量 灼烧 溶解=⨯100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实验名称:气体常数的测定系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略写)二、 简略实验步骤1、 称量操作用托盘天平称表面皿( g)→mol·L -1用电子分析天平称表面皿( g )→用电子天平称表面皿+铝箔共( g )→ 铝箔 g 。
2.测气体常数在反应管内加入3mL 8mol·L -1 的HCl 和铝箔→试漏→反应→读书记录→计算。
三、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1、 测量气体常数(R )反应前量气管中液面读数:V 1= mL ;反应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V 2= mL ;V(H 2)= mL 。
铝箔质量 g ,n(H 2)= mol (计算式)。
室温= ℃,T= K , p(H 2O)= Pa ;大气压p = k Pa; p(H 2)= kpa 。
结果:R = 。
2、相对误差(%)= 。
3、误差分析无机验证性实验实验名称:单、多相离子平衡=⨯-100)()()(理论理论测定R R R系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略写)二、实验步骤三、问题与讨论。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一)2024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一)引言概述: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一)是大学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分析和概述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一)的五个主要方面。
正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合物基本合成步骤。
2. 熟悉常用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
3. 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实验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器材:量筒、烧杯、瓶口和胶塞,热水浴装置,恒温恒湿箱等。
2. 试剂:无机盐、溶剂、指示剂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器材、秤量试剂、配制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试样制备、反应过程控制、反应物质量测定等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观察现象和相关结果。
4.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 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或其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绘图和报告撰写。
四、实验内容1. 合成无机化合物:通过反应合成不同类型的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铜、硫酸铁等。
2. 确定物质性质:通过测定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如溶解度、酸碱性等。
3. 实验控制:探究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变化。
4. 数据记录与处理:使用适当的仪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 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五、实验难点与解决办法1. 合成反应的选择和条件控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
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合理选择统计方法和计算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结果判断。
3. 安全意识与团队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实验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总结: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一)是大学化学专业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无机化学综合设计实验2
无机化学综合设计实验Ⅱ海带中提取碘作者姓名:蔡文平班级:化学07-1学号:1034指导教师:盖利刚2020 年6月 14日海带中提取碘摘要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不管是对人类生活仍是对海带成份的分析都是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海带碘含量多数在 %左右,理论值很低,考虑到单质碘容易升华,但实验进程会有必然的损失;也可用萃取法,然后再减压蒸馏,但碘易随有机容剂一路挥发,可能得不到碘。
因此可用两种方式做本实验。
还有氧化剂的选择,为避免用K2Cr2O7、H2O2、Cl2等强氧化剂把I2继续氧化而使产率降低上,咱们选择了氧化性相对较弱的NaNO2,使I-只氧化到I2这一步反映。
取食用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放入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
用电炉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烧成炭黑色灰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将海带灰倒在烧杯中,依次加入40ml、20ml、10ml蒸馏水熬煮,每次熬煮后,倾泻出上层清夜,抽滤。
将滤液和三次浸取液归并在一路,再浓缩。
用盐酸酸化使PH〈1,滴加NaNO2饱和溶液,盖上表面皿,小火加热(或先用CCl萃取,再减压蒸馏)。
通过比较实验取得碘关键词:碘升华减压蒸馏氧化剂ABSTRACTKelp in the iodine conte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oth to human life or the composition of kelp is a mo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Most of the content of iodine in kelp about percent, the theoretical value is very low,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ingle distillation of iodine easy, but the experiment will be a loss, can also be used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n vacuum distillation, but the iodine-agent together with the capacity of volatile organic , May not be iodine. Therefore can be used two ways to do this experiment. Oxidants have the choice, to prevent the use K2Cr2O7, H2O2, Cl2-oxidants such as the I2 continue to reduce the yield, we selected the oxidation of the relatively weak NaNO2, the only I-oxidation reactions to the I2 this step. From eating dry kelp, used brushes to drykelp Brush net Surface fixtures, will not wash. Jiansui will kelp, used alcohol wetting Add to porcelain crucible in the crucible placed on the mud . Burning furnace with containing seaweed the crucible, to kelp completely black ash after burning charcoal, stop heating and natural cooling. Ash fell on the kelp will beaker, followed by adding 40 ml, 20ml, 10ml Aozhu distilled water, each Aozhu, caving in to the upper Qingye, Choulv. Will filtrate and leaching of three combined, and then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de acid to PH <1, dropping NaNO2 saturated solution, with a surface vessel, small thermal heating (or to use CCl extraction, and then vacuum distillation). By comparing experimental iodineKey word:Iodine into the vacuum distillation oxidants一.引言(Introduction)1现状碘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吸收的碘要紧来源之一是海洋生物,尤其是资源丰硕的海带。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实验一】制备氧化亚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氧化亚铜,并观察其颜色、形态等特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铜粉和硝酸反应的原理制备氧化亚铜。
当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铜会被氧化成Cu2+离子,同时生成气体NO2。
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褐色的氢氧化亚铜。
反应式: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Cu(NO3)2 + 2NaOH → Cu(OH)2↓ + 2NaNO3三、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铜粉用砂纸擦至表面不生锈,清洗干净。
取适量的铜粉置于干净烧杯中。
2. 加入浓硝酸:缓慢加入浓硝酸至铜粉表面完全被液体覆盖。
反应后,观察产生的气体和硝酸的颜色。
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烧杯中,直至反应液呈浅蓝色、中性或微碱性。
反应完毕后,观察产物颜色和形态。
4. 过滤、洗涤和烘干:用滤纸将反应产物过滤,在水龙头下冲洗几次质量稳定,然后用酒精或电热板烘干。
四、实验结果1. 过程: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火苗会变小,表面会出现一些黑色、褐色的气体。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物变成了褐色沉淀,溶液变成了蓝色。
2. 产物:制得的氢氧化亚铜产物呈红棕色固体,粒径较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五、实验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本实验中,铜粉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NO2气体,并放热,因此火苗变小。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物颜色由蓝色或无色变成红棕色,说明产生了氢氧化亚铜沉淀。
2. 反应机理分析:Cu + 4 HNO3 → Cu(NO3)2 + 2 NO2 + 2 H2OCu(NO3)2 + 2 NaOH → Cu(OH)2 ↓ + 2 NaNO3在本实验中,硝酸与铜反应后生成二价铜阳离子(Cu2+)和NO2气体同时产生热。
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褐色固体——氢氧化亚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制备氧化亚铜,使我们了解了铜与高氧化态氮元素进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通过这种反应制备其他金属盐。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总结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操作的安全与规范。
本文将总结我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之后的实验课程有所帮助。
实验一: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质测试的步骤。
例如,我们制备了氯化银,并测试了其溶解度和沉淀的反应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理解了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测试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了操作流程和实验记录的要求。
实验二:无机离子的分离与鉴别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分离和鉴别实验室中常见的无机离子。
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离子分离的方法,例如沉淀法、溶解法和还原法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利用化学反应和相关性质进行离子分离和鉴别,并且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这个实验重点在于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溶液反应法、热分解法和固相合成法等,合成了一系列无机化合物。
在合成完成后,我们还利用常规的分析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表征方法,并提高了实验技术的操作水平。
实验四:气体吸收与释放实验这个实验是关于气体的吸收与释放现象的实验。
我们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的气体吸收与释放实验,如氢气的吸收与氧化铁的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吸收与氧化反应以及氨气的释放与铁(III)离子的络合反应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气体吸收与释放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要求。
实验五: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知识。
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催化剂,并通过催化反应来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催化反应器和表征技术来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如气相色谱、质谱和催化剂表面特性的研究等。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全12个无机实验完全版)
⼤学⽆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机实验完全版)⼤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试验⼀蒸馏和沸点的测定⼀、试验⽬的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法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法⼆、试验原理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细管、橡⽪圈、铁架台、沸⽯、氯仿、⼯业酒精四.试验步骤1、酒精的蒸馏(1)加料取⼀⼲燥圆底烧瓶加⼊约50ml的⼯业酒精,并提前加⼊⼏颗沸⽯。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冷⽔,在打开电热套进⾏加热,慢慢增⼤⽕⼒使之沸腾,再调节⽕⼒,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2、微量法测沸点在⼀⼩试管中加⼊8-10滴氯仿,将⽑细管开⼝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银球旁,⽤橡⽪圈束紧并浸⼊⽔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细管⼝处连续出泡,此时停⽌加热,注意观察温度,⾄最后⼀个⽓泡欲从开⼝处冒出⽽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六、思考题1、蒸馏时,放⼊沸⽯为什么能防⽌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应怎样处理?沸⽯表⾯不平整,可以产⽣⽓化中⼼,使溶液⽓化,沸腾时产⽣的⽓体⽐较均匀不易发⽣暴沸,如果忘记加⼊沸⽯,应该先停⽌加热,没有⽓泡产⽣时再补加沸⽯。
2、向冷凝管通⽔是由下⽽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折断其侧管?冷凝管通⽔是由下⽽上,反过来不⾏。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橡⽪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润滑,防⽌侧管被折断。
3、⽤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个⽓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个⽓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无机化学实验1
无机化学实验
答:能。 FeC2O4·2H2O + HNO3 + K2C2O4 + H2C2O4===K3[Fe(C2O4)3]·3H2O+NO↑+KNO3 H2O2作氧化剂好,因为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杂质。 2.根据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过程及它的TG曲线,你认为该化合物应 如何保存? 答:保存于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 3.在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过程中,加入15 mL饱和草酸溶液后,沉淀 溶解,溶液转为绿色。若往此溶液中加入25mL 95%乙醇或将此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 加入25mL 95%的乙醇,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并说明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答: 由于沉淀在加入 15 mL 饱和草酸溶液后, 可能未溶完, 若往此溶液中加入 25mL 95%乙醇,会使产品不纯。
0.5 0.0000493 0.0000493 0.0000444
0.4 0.0000394 0.0000394
通过原理中两个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硫酸亚铁铵与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物质的量相同, 所以: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理论产量=
称取的硫酸亚铁铵的质量×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相对原子质量 硫酸亚铁铵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十二钨磷酸的产率 理论产量为 17g,实际产量为 7.095g 产率 =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7.095 17
=
=41.73%
2. 十二钨磷酸的红外光谱 十二钨磷酸的 IR 特征峰出现在 700-1100cm-1 范围内,有 4 个特征反对称峰。
5 化学 081 2008011030 张旭
无机化学实验
编号
1 5.61 0.0002763 0.0002704
2 5.37 0.0002645
大学化学教案:无机化学实验设计
大学化学教案:无机化学实验设计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设计的教案制定。
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通过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正文、章节三、章节四、结论。
首先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概述,然后详细讨论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供读者参考。
1.3 目的编写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且有条理的方法,帮助大学教师设计和安排无机化学实验课程。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内容和流程,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该教案也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参考指导,帮助教师组织好教学资源和管理实验室,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若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2. 正文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无机化学实验设计教案,适用于大学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并加深对无机化学原理的理解。
2.1 实验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使学生能够:- 掌握常见无机盐的制备和性质;- 理解溶液浓度及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学会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准确的化学定量分析;-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实验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确保所有参与者已经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建议:- 戴好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室外套;- 注意对有毒物质、腐蚀物质和易燃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避免误操作。
2.3 实验内容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目标,本教案包含以下几个实验项目:2.3.1 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物的制备与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一种无机盐,并进行相关性质测试。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范文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范文本实验主要通过溶液混合、沉淀反应以及干燥等步骤制备出一种无机化合物,并进行分析与鉴定。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掌握固液分离和干燥技术,了解沉淀反应原理和过程,进一步加强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 实验原理:(1) 沉淀反应原理:沉淀反应是化学分析和制备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一种反应物使两种或多种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并生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沉淀出来。
(2) 过滤:过滤是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物质的一种实验操作。
过滤时先将混合物倒入滤纸上,由于滤纸的材质不同以及孔径、厚度、形状等不同,而选择的滤纸会对过滤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干燥:干燥是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基本除去水分,直到称重质量不变的过程。
1)将试剂齐全,准备好干净无水的试管和滤纸等实验设备。
2)按实验所需分别取得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一定质量,逐渐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
3)在将两种溶液混合后,观察反应后生成的颜色和状态,并通过过滤分离出混杂物, 4)将沉淀物干燥并测量其质量,用滴定法测定沉淀中所含铜离子的量。
5)通过生成物的比重、颜色和化学性质等来确定实验所生成的化合物的性质。
二、实验过程1. 首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包括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等试剂、蒸馏水、试管、滤纸、标定管、滴定管等。
2. 在取得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后,逐渐将它们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使化合物充分溶解且反应物质的浓度得到充分的调节,以免对反应产物的生成产生不良影响。
3. 将两种混合溶液缓慢混合,观察到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后,代表已经发生了反应并生成了反应产物。
4. 为了过滤掉混杂物,首先要将混合溶液过滤分离,分离的混杂物可以通过滤纸将其留下,用蒸馏水冲洗滤纸过滤后的残留物,将滤液收集。
5. 收集的沉淀物再通过干燥的方法除去水分,直至称重质量不变,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中混合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了明显的颜色变化,表明反应已经进行。
无机综合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无机综合微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验。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制备NaCl溶液(1)称取固体NaCl,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NaCl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NaCl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备AgNO3溶液(1)称取固体AgNO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AgNO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AgNO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3. 实验三:制备FeCl3溶液(1)称取固体FeCl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FeCl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FeCl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4. 实验四:制备CuSO4溶液(1)称取固体CuSO4,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CuSO4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CuS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5. 实验五:探究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的性质(1)观察溶液颜色。
(2)进行沉淀反应实验。
(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NaCl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2. AgNO3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3. FeCl3溶液为黄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4. CuSO4溶液为蓝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5. 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分别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五、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竞赛实验讲义——综合设计和制备
高中化学竞赛实验讲义——无机化学综合设计和制备实验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限量分析1.原理铁屑溶于稀H2SO4生成FeSO4:Fe+H2SO4=FeSO4+H2↑等物质量的FeSO4与(NH4)2SO4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通常称为摩尔盐,它比一般的亚铁盐稳定,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2.实验目的(1)制备复盐硫酸亚铁铵。
(2)熟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3)学习检验产品中的杂质。
3.实验步骤(1)硫酸亚铁的制备称取2g铁屑,放于锥形瓶内,加20mL10%Na2CO3溶液小火加热 10min,以除去铁屑上的油污,用倾析法倒掉碱液,并用水把铁屑洗净,把水倒掉。
往盛着铁屑的锥形瓶中加入15mL 3mol·L-1 2SO4,放在水浴上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等铁屑与H2SO4充分反应后,趁热用减压过滤分离溶液和残渣。
滤液转移到蒸发皿内。
将留在锥形瓶内和滤纸上的残渣(铁屑)洗净,收集在一起用滤纸吸干后称量。
由已作用的铁屑质量算出溶液中FeSO4的量。
(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根据溶液中FeSO4的量,按FeSO4:(NH4)2SO4=1∶0.75的比例(质量比),称取(NH4)2SO4固体,把它配成饱和溶液加到FeSO4溶液中。
然后在水浴上浓缩溶液,放置,让溶液自然冷却,即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用倾析法除去母液,把晶体放在表面皿上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3)Fe3+限量分析称取1g硫酸亚铁铵晶体,加到25mL比色管中,用15mL去离子水溶解,再加入2mL3mol·L-1HCl和1mL25%KSCN溶液,最后用去离子水将溶液稀释到25mL,摇匀。
与标准溶液(由实验室给出)进行目视比色,确定产品等级。
此产品分析方法是将成品配成溶液与各标准溶液进行比色,以确定杂质含量范围。
如果成品溶液的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则认为杂质含量低于某一规定限度,所以这种分析方法称为限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3)由NaH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称取4.2gNaHCO3,6.2gCuSO4·5H2O,将固体混合(不研磨)后,投入100mL沸水中,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草绿色沉淀生成.抽滤、洗涤、风干,得到草绿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H2O.(4)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将冷的Cu(NO3)2饱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中,即有碱式碳酸铜生成,经抽滤、洗涤、风干后,得到蓝色晶体,其成分为2CuCO3·Cu(OH)2.由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晶体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产物的组成与反应物组成、溶液酸碱度、温度等有关,从而使晶体颜色发生变化.从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实验的结果看,由第一种方法制得的晶体分解最完全,产生的气体量最大硫酸铜的制备一、铜片的净化称取4.5g剪细的铜片,放在蒸发皿中,加入10ml mol·dm-33,在小火上微热,以洗去铜片上的污物(注意不要加热太久,以免使铜过多地溶解在稀HNO3中,影响产率)。
用倾析法除去酸液,并用水洗净铜片。
如果用废铜屑为原料,应先放在蒸发皿中,以强火灼烧,至表面生成黑色CuO为止,自然冷却,再作粗CuSO4·5H2O的制备。
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在通风柜中,往盛有铜片的蒸发皿中加入15ml 3mol·dm-3H2SO4,然后慢慢分批加入7ml浓硝酸组成的混酸(此过程应根据反应情况的不同而决定补加混酸的量)。
待反应完全后(铜片近于全部溶解),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至一个小烧杯中,留下不溶性杂质,然后再将硫酸铜溶液转回到洗净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缓慢加热,浓缩至表面有晶体膜出现为止。
取下蒸发皿,使溶液逐渐冷却,析出蓝色的CuSO4·5H2O晶体。
抽滤、称重。
计算产率(以湿品计算,应不少于85%)。
1. 称取2.5 g剪细的铜屑,将它置于干燥的蒸发皿中,用酒精喷灯强热灼热,至不再产生白烟为止(目的在于除去附着在铜屑上的油污),放冷。
2. 往上述盛有铜屑的蒸发皿中加入8 mL,3 mol·L-1H2SO4,然后缓慢的分次加入3.5 mL浓硝酸(反应过程产生大量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待反应缓和后,盖上表面皿,放在水浴上加热,加热过程需要补加4 mL,3 mol·L-1H2SO4和1 mL浓HNO3(由于反应情况不同,补加的酸量要根据具体反应情况而定,在保持反应继续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尽量少加硝酸)待铜屑近于全部溶解,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入一个小烧杯(或直接转入另一瓷蒸发皿中,如果仍有一些不溶性残渣,可用少量3 mol·L-1H2SO4洗涤后弃去,洗涤液合并与小烧杯中,随后再将硫酸铜溶液转入洗净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加热浓缩至表面有晶膜出现为止,取下蒸发皿,置于冷水上冷却,即有蓝色粗的五水硫酸铜晶体析出,冷却至室温抽滤,称重,计算产率。
3. 将粗产品以每克加1.2 mL水的比,溶于蒸馏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并趁热过滤,滤液收集在一个小烧杯中,让其慢慢冷却,即有晶体析出(如无晶体析出,可在水溶液上再加热蒸发,稍微浓缩)冷却后,用抽滤法除去母液,晶体干燥后,再放在二层滤纸间进一步挤压吸干,然后将产品放在表面皿上称重,计算收率,母液回收。
氯化铵的制备具体的方法是将浓盐酸和浓氨水先按10:8的体积比混合,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混合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用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地将约80mL氨水加入到100mL盐酸中,盐酸的摩尔浓度是12mol/L,密度是1。
18kg/L,氨水的摩尔浓度是15mol/L。
密度0。
89g/L。
在实验手册中可查到必要的数据,以作为实验的依据,在实验中可用水冷却反应液,装盐酸的烧杯用一厚纸片当盖子,上打两孔,一是装搅拌器,可用吸管一端开一缝,再装一塑料片,既成简易搅拌器,一孔装一长颈漏斗,再用脱脂棉贴在纸片上,略浸湿,压平,盖在烧杯上,看看是否严密了,就可往烧杯中,加入100mL盐酸,烧杯可放在另一大烧杯中,大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冷却水,这时就可,在长颈漏斗中加氨水,边加氨水,边转动搅拌器,要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氨水全加完后,等溶液冷却后,用pH试纸检测pH,用氨水或盐酸调整溶液的pH在5左右,就可,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小心加热蒸发,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冷却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二、基本原理本实验用氯化钠与硫酸铵作用来制备氯化铵: 2 NaCl + (NH4)2SO4 = Na2SO4 + 2NH4Cl根据它们的溶解度及其受温度影响差别的原理,采取加热、蒸发、冷却等措施,使溶解«结晶转化,从而达到分离。
以上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克/100克水)如下表所示: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硫酸铵的溶解度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都是最大的。
硫酸钠的溶解度有一转折点。
十水硫酸钠的溶解度也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达32.4 O C时脱水变成Na2SO4。
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所以,只要把氯化钠、硫酸铵溶于水,加热蒸发,Na2SO4就会结晶析出,趁热过滤。
然后再将滤液冷却,NH4Cl晶体随温度的下降逐渐析出,在35 O C左右抽滤,即得NH4Cl产品。
三、实验步骤方案一:析出Na2SO4法(加热法)1. 称取23g NaCl,放入250 mL烧杯内,加入60-80 mL水。
加热、搅拌使之溶解。
若有不溶物,则用普通漏斗过滤分离,滤液用蒸发皿盛。
2. 在NaCl溶液中加入26g (NH4)2SO4。
水浴加热、搅拌,促使其溶解。
在浓缩过程中,有大量Na2SO4结晶析出。
当溶液减少到70 mL(提前作记号)左右时,停止加热,并趁热抽滤。
3. 将滤液迅速倒入一100mL烧杯中,静置冷却,NH4Cl晶体逐渐析出,冷却至35 O C左右,抽滤。
4. 把滤液重新置于水浴上加热蒸发,至有较多Na2SO4晶体析出,抽滤。
倾出滤液于小烧杯中,静置冷却至35 O C左右,抽滤。
如此重复二次。
5. 把三次所得的NH4Cl晶体合并,一起称重,计算收率(将三次所得的副产品Na2SO4合并称重)。
6. 产品的鉴定:取1g NH4Cl产品,放于一干燥试管的底部,加热。
NH4Cl杂质含量 =(G灼烧后-G空试管)g/1g´100%方案二:析出Na2SO4×10H2O法(冰冷法)1. 称取23g NaCl,放入250 mL烧杯内,加入约90 mL水。
加热、搅拌使之溶解。
若有不溶物,则用普通漏斗过滤分离。
2. 在NaCl溶液中加入26g (NH4)2SO4。
水浴加热、搅拌,促使其溶解。
3. 然后用冰冷却到0-10°C左右,加入少量Na2SO4×10H2O作为晶种,并不断搅拌。
至有大量Na2SO4×10H2O晶体析出时,立即抽滤。
4. 将滤液转入蒸发皿中,水浴蒸发浓缩至有少量晶体析出,静置冷却,NH4Cl晶体逐渐析出,冷却至35 O C左右,抽滤。
5. 把所得的NH4Cl晶体称重,计算收率。
(将所得的副产品Na2SO4×10H2O也称重)。
6. 产品的鉴定:取1g NH4Cl产品,放于一干燥试管的底部,加热。
NH4Cl杂质含量 =(G灼烧后-G空试管)g/1g´100%氢氧化铝的制备(1)氢氧化铝可能的制备途径①用可溶性铝盐在碱性条件下转变为Al(OH)3铝盐与NaOH。
KOH等适量强碱溶液反应:Al3++ 3OH-= Al(OH)3↓铝盐和氨水等弱碱反应:Al3++ 3NH3·H2O = Al(OH)3↓+ 3NH4+铝盐与Na2CO3。
NaHCO3。
Na[Al(OH)4]等强碱弱酸盐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 3CO32-+ 3H2O= 2Al(OH)3↓+ 3CO2↑Al3++ 3HCO3-= Al(OH)3↓+ 3CO2↑Al3++ 3[Al(OH)4]-= 4Al(OH)3↓②可溶性四羟基合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转变为Al(OH)3四羟基合铝酸盐和适量强酸反应:H+(适量)+ [Al(OH)4]-= Al(OH)3↓+H2O四羟基合铝酸盐和H2CO3等弱酸反应:2[Al(OH)4]-+ CO2= 2Al(OH)3↓+ CO32-+ H2O四羟基合铝酸盐和NH4Cl、AlCl3等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反应:[Al(OH)4]-+ NH4+= Al(OH)3↓+ NH3↑+H2O(2)试剂用量的控制制备氢氧化铝时试剂用量的控制问题涉及氢氧化铝与酸或碱反应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