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1-5次作业.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测考试题(最新版)_0.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肥达反应呈假阴性的原因有哪些? 本题答案: 2、多项选择题 关于伤寒传染源以下哪项正确( )A .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 B .患者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排菌 C .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D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性带菌者 E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 本题答案: 3、判断题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伤寒带菌者持续时间超过2月称慢性带菌者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通常发热较高,易出现虚脱 B .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D.病程迁延,恢复慢E.病死率较高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伤寒持续发热和毒血症状主要是由什么所致( )A.伤寒沙门菌在局部繁殖,大量、持续侵入血流B.伤寒沙门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C.伤寒沙门菌释放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D.迟发型超敏反应E.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细胞因子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B.属于沙门菌属的C群C.不形成芽孢D.不产生外毒素E.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第2周出现阳性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C.第6周效价达高峰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人体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有利于伤寒沙门菌的定位和繁殖,但除外( )A.胃酸分泌增多B.口服碱性药物C.使用H受体拮抗药或H泵抑制剂D.肠道正常菌群失调E.胃动力异常本题答案:10、单项选择题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病程的( )A.第1周B.2~3周C.1~2周D.3周E.3~4周本题答案:11、多项选择题关于伤寒杆菌抵抗力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强,耐低温B.水中可存活2~3周C.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D.60℃,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E.对一般消毒剂不敏感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B.O抗体C.E抗体D.M抗体E.Vi抗体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玫瑰疹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助于发现带菌者的是( )A.H抗体B.O抗体C.Vi抗体D.O抗体加Vi抗体E.H抗体加Vi抗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伤寒病人肠道淋巴组织中产生的严重炎症反应属于( )A.I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伤寒沙门菌直接作用本题答案:16、单项选择题关于肥达反应错误的是( )A.通常在发病一周后阳性B.属直接凝集反应C.3~4周阳性率达70%D.肥达反应阳性不能确诊E.属补体结合试验本题答案:17、填空题伤寒患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________内传染性最大。
怎样学习伤寒论?怎样才能学好伤寒论?
怎样学习伤寒论?怎样才能学好伤寒论?怎样学习《伤寒论》,简要地说,要学好《伤寒论》,必须熟读、理解、运用。
因为熟读是基础,理解是深化,运用是提高。
所以,初学者应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篇着重从上述三个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熟读熟读原文,是学好《伤寒论》的基本功。
但由于《伤寒论》的文字,受到汉以前的文学影响,承袭了汉以前的“省文”、“倒装”、“插叙”和“举宾略主”等文法。
因而在阅读时,必须掌握这些文法,才能读通弄懂。
所谓“省文法”。
论中不少原文是采用省略的笔法写成的。
例如只提一证一脉,以概其余,这就应当前后文联系地读,领悟原文精神。
如“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为什么脉浮数者,还可以发汗?而且宜用麻黄汤呢?这条原文必须与第一条太阳病提纲,第三条“……名为伤寒”的提纲,以及第35条麻黄汤证的主文相互对照,才能搞清楚“脉浮数宜麻黄汤”的道理。
此类条文论中甚多,读时应一隅三反,不然则读不通。
所谓“倒装法”,亦称“倒装句”。
论中的原文多数是按主证、主脉、主方,或提示病机、转归、治疗、禁忌等依次排列,这是顺叙,可以一读便通。
但有的条文则不然,不一定是按上述主次顺叙排列的,如“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本条小青龙汤主之句,应移在“发热不渴”的句下,与全文才能衔接,论中此类条文,在理解时应将倒叙文句,按语法原理,换回顺叙的意思。
所谓“插叙法”,是在叙述中插入其他脉证,或插叙疯机.或带有鉴别诊断的作用等。
如“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本条是叙述蓄血发黄的证治,与上下文三条并列,都提出小便利与不利,以兹鉴别蓄血证。
这类条文六经皆有,应当明辨。
所谓“举宾略主”。
亦属“省文”之类。
论中六经辨证,在提纲中叙述之主证、主脉,以后的条文中则多有省略,比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X年传染病学-伤寒
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suǒyǒu)可运 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 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 为沙门菌。
第九页,共八十六页。
沙门菌感染的历史(lìshǐ)回顾
• 沙门菌感染的历史很 久远,但何时出现 伤寒目前尚无定论。我国对伤寒的研究可 上溯至《内经》。从古老文献中可以看到 希波克拉底曾描述过一种可能是伤寒的病 例。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
极期:2、3病周出现(ຫໍສະໝຸດ hūxiàn)典型伤 寒临床表现。
• 1. 持续高热(gāorè); • 2.消化道症状; • 3.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 4.相对缓脉; • 5. 玫瑰疹 ; • 6. 肝脾肿大;
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
死组织碎屑,是本病的相对特征性病变,故又称“伤 寒细胞”,若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则称为伤寒肉芽肿 或伤寒小结;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
主要病理 特点 (bìnglǐ)
• 病程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病程第3周, 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若波及病变部血管可引起 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引起肠穿孔;病程第 4周后,溃疡愈合,不留疤痕,也不引起肠道狭窄 。肠道病变不一定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伴有严重毒血症者,尤其是婴儿,其肠道病变可能 不明显,反之,毒血症状轻微或缺如的病人(bìngrén)却 可突然发生肠出血与肠穿孔。其他脏器中,脾和肝 的病变较为显著。脾肿大,有充血及灶性坏死、网 状内皮细胞增生及伤寒肉芽肿形成。肝的最常见病 变是肝细胞局灶性坏死伴有单核细胞浸润。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
传播途径:伤寒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
、尿排出后,通过污水,食物(shíwù),日常 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水 和食物(shíwù)污染是暴发流行的主要的原因 ,散发病例以日常接触传播为主。
方剂学Z第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方剂学Z第1次作业1.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方剂是: 1分A.大柴胡汤B.四逆散C.以上均非D.痛泻药方E.逍遥散2. 下列方剂中以一味当归为君药的是: 1分A.少腹逐瘀汤B.生化汤C.四物汤D.温经汤E.桂枝茯苓丸3. 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汤剂是: 1分A.六味地黄丸B.炙甘草汤C.大补阴丸D.阳和汤E.玉女煎4. 温中去寒的方剂是: 1分A.阳和汤B.理中丸C.厚朴温中汤D.四逆汤E.当归四逆汤5. 三仁汤的功用是: 1分A.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B.清热利湿, 升清降浊C.利湿消肿, 理气健脾D.理气化湿, 和中止呕E.清热化湿, 理气和中6. 我国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着作是: 1分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D.伤寒论E.备急千金要方7. 银翘散的功用是: 1分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疏散风热,止咳平喘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发汗解表,清热解毒E.疏风清热,解表透邪8. 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 1分A.滋肾保肺,止咳化痰B.清燥润肺,益气养阴C.养阴润肺,凉散疫毒D.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E.清宣温燥,润肺止咳9.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1分A.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B.燥湿化浊, 理气和中C.以上均不是D.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E.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10.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A.黄芩黄连半夏大枣B.人参半夏生姜大枣C.人参黄芩甘草干姜D.人参黄芩半夏生姜E.人参黄芩半夏大枣11.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A.细辛桂心B.杜仲牛膝C.黄芪白术D.秦艽防风E.川芎当归12. 吴鞠通所称“辛凉重剂”是指: 1分A.麻杏甘石汤B.白虎汤C.止嗽散D.银翘散E.桑菊饮13. 患者某,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1分A.桂枝汤B.防己黄芪汤C.羌活胜湿汤D.玉屏风散E.消风散14. 下列方剂除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 1分A.温经汤B.归脾汤C.血府逐瘀汤D.四物汤E.生化汤15. 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中不渴, 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治宜选用: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C.以上均不宜D.真武汤E.实脾散16. 服用十枣汤宜: 1分A.饭后服B.随时服C.饭前服D.临卧服E.平旦服17.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1分A.麻黄汤B.桂枝汤C.消风散D.川芎茶调散E.九味羌活汤18. 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 1分A.防止过汗亡阳B.防止过汗亡阴C.以上都不是D.护中以防伤胃E.助汗以祛外邪19. 温经汤与生化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A.当归川芎B.人参当归C.当归芍药D.桃仁当归E.生姜当归20. 劳倦内伤,气弱血虚,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 1分A.当归补血汤B.白虎加人参汤C.归脾汤D.补中益气汤E.当归六黄汤21. 败毒散的功用是: 1分A.发汗祛湿,兼清里热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E.祛暑解表,化湿和中22. 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 其余是: 1分A.川芎远志茯苓B.川芎知母茯苓C.白芍远志茯神D.当归远志茯神E.川芎知母茯神23. 二陈汤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A.白术B.茯苓C.乌梅D.半夏E.陈皮24. 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 1分A.沙参当归熟地B.柴胡当归川芎C.玄参当归熟地D.柴胡当归白芍E.沙参当归生地25. 治疗因阴血亏失于濡养,阳气虚失于宣通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治宜选用: 1分A.炙甘草汤B.天王补心丹C.朱砂安神丸D.归脾汤E.补中益气汤26.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1分A.肝火犯胃B.血燥气郁C.胃有积热D.阴虚胃热E.脾胃伏火27.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A.桂枝芍药B.陈皮当归C.熟地白芍D.桔梗枳壳E.茯苓半夏28.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1分A.滑剂涩剂B.宣剂通剂C.补剂泻剂D.轻剂重剂E.温剂清剂29. 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是: 1分A.寒饮内停,肺失宣降B.外感风寒,内有蕴热C.外感风寒,内有痰热D.风寒外束,水饮内停E.风寒束表,肺气失宣30. 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用量比例是: 1分A.2:1B.1:7C.7:1D.1:1E.1:2方剂学Z第2次作业1. 腹痛下痢,大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 E.芍药汤2. 下列哪项不是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 1分 A.当归芍药五味子3. 羚角钩藤汤证的病机是: 1分 A.肝经热盛,热极动风4.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原理的方书是: 1分 E.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5. 四逆散所治四肢厥逆的病机是: 1分 A.血虚寒客经脉B.过汗亡阳 C.以上都不是D.传经寒邪,深陷于里E.肾阳衰微,阴寒内盛6. 建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1分 D.半夏厚朴7. 五苓散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1分 D.温阳化气8. 下列哪首方剂组成中有人参: 1分 A.天王补心丹9.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 D.附子干姜细辛10. 当归补血汤原方配伍用量是: 1分 B.黄芪一两当归二钱11. 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B.吴茱萸汤12. 血府逐瘀汤组成中含有: 1分 D.柴胡桔梗13.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C.大补阴丸14. 桑菊饮的功用是: 1分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15. 安宫牛黄丸、紫雪和至宝丹共有的功用是: 1分 B.清热开窍16. 下列哪项不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 1分 C.枳壳竹茹白蔻仁17.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1分 E.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18. “以补为固”的代表方剂是: 1分 A.玉屏风散19. 肝肾阴虚,血燥肝郁所致胸脘胁痛者,治宜选用: 1分 D.一贯煎20. 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A.陈皮半夏枳壳竹茹茯苓生甘草B.橘红半夏枳壳竹茹茯苓炙甘草C.以上都不是D.陈皮半夏枳实竹叶茯苓炙甘草E.橘红半夏枳实竹叶茯苓炒甘草21. 组成药物中含有竹叶的方剂是: 1分 A.清营汤22. 下列方剂中煎煮时应后下大黄的是: 1分 D.大承气汤23. 按病症分类方剂的医书首推: 1分 D.五十二病方24.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相同的药物是: 1分 A.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大枣25. 平胃散的功用是: 1分 D.燥湿运脾,行气和胃26. 下列方剂中属于温里剂的是: 1分 B.当归四逆汤27. 温病后期,阴虚邪伏,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1分 B.青蒿鳖甲汤28. 组成中含干地黄的方剂是: 1分 A.黄土汤29. 祛痰剂中一般均配伍: 1分 D.理气药30. 逍遥散的功用是: 1分 C.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方剂学Z第3次作业1.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B.白术2. 清胃散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1分 A.胃有积热3. 三仁汤组成药物中的“三仁”是: 1分 E.杏仁白蔻仁薏苡仁4. 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 1分 D.扶正祛邪5.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选用: 1分 E.归脾汤6.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甘草外,其余是: 1分 A.芍药白术当归薄荷茯苓烧生姜7. 天门冬、麦门冬同用的方剂是: 1分 D.天王补心丹8. “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剂是: 1分E.黄连解毒汤9. 半夏泻心汤组成中不含: 1分E.生姜10. 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医着是: 1分 B.黄帝内经11. 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1分 E.和解少阳,内泻热结12. 以下诸剂中除外,均属“十剂”的内容: 1分 A.寒剂热剂13. 桑菊饮组成药物除桑叶、菊花、连翘、薄荷外,还有: 1分 D.杏仁桔梗芦根甘草14.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是: 1分 A.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15. 生化汤中当归的作用是: 1分 E.补血活血,化瘀生新16.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1分 B.生地17. 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舌苔白润,脉滑者,治宜选用: 1分 C.二陈汤18.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的方剂是: 1分 B.凉膈散19. 祛痰剂中,除常配伍健脾祛湿药外,还常配伍: 1分 E.理气药20. 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1分 B.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剂学Z第4次作业1. 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脉虚弦而细者,治宜选用: 1分 B.一贯煎2. 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用意是: 1分 D.清热散结3. 治疗寒凝气滞,疝气作痛的用方是: 1分 C.天台乌药散4. 麻黄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外,其余是: 1分 D.桂枝杏仁炙甘草5. 下列理中丸的主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C.气结痰阻证6.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芍药增加了: 1分 C.三两7. 组成药物中含有熟地黄的方剂是: 1分 D.玉女煎8.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B.生姜肉桂9. 组成中不含竹叶的方剂是: 1分 A.普济消毒饮10. 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宜选用: 1分 A.生化汤11. 四物汤是由下列哪方衍化而来的: 1分 A.胶艾汤12. 下列各方中除___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1分 B.酸枣仁汤13. 吴鞠通所称“辛凉轻剂”是指: 1分 D.桑菊饮14. 下列哪首方剂的主治病机与肝火有关: 1分 C.咳血方15. 定喘汤的病因病机是: 1分 C.外感风寒,内有痰热16. 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A.吴茱萸汤17. 下列最宜用开窍剂的证候是: 1分 C.热陷心包,窍闭神昏1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 D.白芍黄芪19.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眩晕,舌苔白滑,脉滑者,治宜选用: 1分B.二陈汤20. 生姜、大枣合用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 1分 B.调和营卫方剂学Z第5次作业1. 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1分 E.半夏泻心汤2. 寒痰壅盛于肺,兼有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咳喘证,治宜选用: 1分 A.苏子降气汤3. 归脾汤的功用是: 1分 B.益气养血健脾养心4. 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 1分 A.6g:30g5. 患者,肺热咳嗽,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1分 A.泻白散6. 茵陈蒿汤的功用是: 1分 A.清热祛湿利胆退黄7. 血虚受寒,血寒凝滞,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者, 治宜选用: 1分D.当归四逆汤8. 补中益气汤中不属于配伍黄芪的目的是: 1分 E.托毒排脓9. 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1分 E.时有谵语10. 苇茎汤的功用是: 1分 E.清热化痰逐瘀排脓11. 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1分 D.豆蔻12. 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 1分E.半夏白术天麻汤13. 由瓜蒌、青黛、栀子、海粉、诃子组成的方剂是: 1分A.咳血方14.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 E.大戟芫花甘遂15. 组成药物中含桃仁、红花的方剂是: 1分 A.血府逐瘀汤16.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1分 D.不易变质17.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1分 E.青蒿鳖甲汤18. 苇茎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 A.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19. 症见饮食不化,大便溏薄,脘腹痞闷,苔腻微黄,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1分 A.健脾丸20. 被称之为“逆流挽舟”,治疗痢疾的代表方剂是: 1分 E.败毒散方剂学Z第6次作业1. 治疗湿热黄疸证首选: 1分 B.茵陈蒿汤2. 四物汤由何方衍化而来: 1分 A.胶艾汤3. 生化汤的主治病机是: 1分 D.血虚寒凝4. 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 D.防风5. 八正散组成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 1分 B.车前子木通瞿麦滑石扁蓄6. 黄土汤中含的地黄是: 1分 B.干地黄7. 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1分 D.一偏于解表一偏于宣肺8. 下列方剂除____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大黄、甘草: 1分 A.大柴胡汤9. 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舌绛而干脉数者,治宜选用: D.清营汤10. 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1分B.清胆利湿和胃化痰11.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1分 D.清热开窍豁痰解毒12.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1分 E.泽泻猪苓白术桂枝13. 泻白散的功用是: 1分 B.清泻肺热平喘止咳14. 由泽泻、茯苓、白术、猪苓、桂枝组成的方剂是: D.五苓散15. 健脾丸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B.半夏竹茹生姜16.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1分 E.补气固表17. 阴证的痈疡肿毒初起,宜选用: 1分B.阳和汤18. 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1分A.滋阴养血补心安神19.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1分 E.荆芥豆豉20. 生姜、桂枝合用在炙甘草汤中的作用是: E.温阳通脉方剂学Z第7次作业1. 恶寒发热,头痛,胸脘满闷,呕吐,泄泻舌红,舌苔白腻者,治宜选用: 1分 B.藿香正气散2.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多梦,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1分 B.天王补心丹3. 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用意是: 1分 E.温阳化气4.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治宜选用: 1分 C.半夏泻心汤5. 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B.银花扁豆花6. 被俞嘉言称之为“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1分 C.败毒散7. 川芎茶调散适宜治疗: 1分 C.伤风头痛8. 由逍遥散化裁为黑逍遥散属于: 1分 D.药味加减的变化9. 金匮肾气丸方中用量最大的药味是: 1分 B.干地黄10. 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B.麦冬半夏人参11. 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致之热淋,宜用何方: 1分 A.八正散12. 将中药“十种”衍化成“十剂”的方书是: 1分 B.圣济经13. 四逆散的组成药物是: 1分 E.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4. 组成药物中含有人参、丹参、玄参的方剂是: 1分B.天王补心丹15. 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是由: 1分 E.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16. 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C.知母17. 赤白痢疾,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治宜选用:C.木香槟榔丸18. 吴茱萸汤和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E.人参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方剂学Z第1次作业A.白虎汤B.清瘟败毒饮C.凉膈散D.清营汤E.犀角地黄汤1. 治疗热在血分证宜选用:E2. 治疗热在气分证宜选用:AA.肾虚湿热下注B.脾虚肝郁,湿浊下注C.下焦虚寒,湿浊不化D.脾虚夹湿E.气虚下陷3. 完带汤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B4. 参苓白术散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DA.四君子汤B.葛根芩连汤C.四逆散D.参苓白术散E.白头翁汤5. 外感表热未解,邪热入里,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脉数者,治宜选用:B6. 肝脾不和,木郁乘土,症见腹中痛,泄利,脉弦者,治宜选用: 1分 CA.烊化B.冲服C.先煎D.包煎E.后下7. 龟板需要: C8. 旋覆花需要: DA.川椒干姜人参饴糖B.人参干姜白术甘草C.以上都不是D.桂枝芍药当归甘草饴糖E.附子干姜甘草9. 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 C10. 大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 A方剂学Z第2次作业A.生地木通B.木通黄芩C.黄芩石膏D.芍药当归E.当归生地1. 龙胆泻肝汤与血府逐瘀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 E2. 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 AA.黄连连翘B.石膏知母C.生地当归D.黄连黄柏E.黄芩栀子3. 凉膈散与黄连解毒汤共有的药物是: 1分 E4. 龙胆泻肝汤与清胃散共有的药物是: 1分 CA.清胃泻火B.清胃解毒C.滋阴凉血D.清胃凉血E.清胃滋阴5. 玉女煎的功用是: 1分 E6. 清胃散的功用是: 1分 D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当归六黄汤D.桂枝汤E.桑螵蛸散7. 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功用的方剂是: 1分 E8. 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 CA.气血两虚之失眠B.肝阳上亢之失眠C.肾阴不足之失眠D.心肾不足之失眠E.肝血不足之失眠9. 酸枣仁汤适宜治疗: 1分 E10. 天王补心丹适宜治疗: 1分 D方剂学Z第3次作业A.当归补血汤B.补中益气汤C.生脉散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1. 气阴不足,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干,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1分 C2. 血虚气弱,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 1分 AA.利尿通淋B.引血下行C.排脓止痛D.活血祛瘀E.补肝肾,强筋骨3. 牛膝在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 E4. 牛膝在镇肝熄风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 BA.虚劳发热证B.湿热下注证C.肝胆实火证D.胃热阴虚证E.胃火炽盛证5. 玉女煎主治: 1分 D6. 清胃散主治: 1分 EA.白头翁汤B.大柴胡汤C.葛根芩连汤D.败毒散E.芍药汤7.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治宜选用:1分 A8. 身热腹痛,下利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 1分EA.补中益气汤B.生脉散C.四君子汤D.小建中汤E.当归补血汤9. 治疗气虚发热的常用方剂是: 1分 A10. 治疗血虚发热的常用方剂是: 1分 EA.镇肝熄风汤B.大定风珠C.阿胶鸡子黄汤D.羚角钩藤汤E.天麻钩藤饮11. 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方剂是: 1分 A12.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的方剂是: 1分 DA.大头瘟B.肺痈C.寒积腹痛D.麻疹初起E.肠痈初起13. 苇茎汤主治: 1分 B14. 普济消毒饮主治: 1分 AA.龙骨牡蛎鳖甲B.龙骨牡蛎穿山甲C.牡蛎鳖甲穿山甲D.龙骨牡蛎龟板E.鳖甲牡蛎龟板15. 镇肝熄风汤组成中所含药物是: 1分 D16. 大定风珠组成中所含“三甲”的药物是: 1分 EA.九味羌活汤B.再造散C.小青龙汤D.麻黄汤E.桂枝汤17. 功用为助阳益气,解表散寒的方剂是: 1分 B18. 功用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的方剂是: 1分 AA.补中益气汤B.四君子汤C.当归补血汤D.小建中汤E.生脉饮19.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 A20.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 C方剂学Z第4次作业A.行气温中,燥湿除满B.降逆止呕,益气清热C.行气散结,降逆化痰D.降逆化痰,益气和胃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1. 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1分 A2. 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 1分 DA.丹皮芍药B.石膏知母C.竹茹麦冬D.玄参丹参E.黄芩黄柏3. 属于犀角地黄汤的药物是: 1分 A4. 属于清营汤的药物是: 1分 CA.肺肾阴虚虚火上炎B.肝肾阴亏虚火上炎C.燥热伤肺气阴两虚D.肺胃阴虚虚火上炎E.肺肾阴虚复感疫毒5. 养阴清肺汤的病机是: 1分 E6. 百合固金汤的病机是: 1分 AA.同煎B.另煎C.包煎D.先煎E.后下7. 大承气汤中大黄宜: 1分 E8. 小承气汤中大黄宜: 1分 AA.3:1B.7:1C.6:1D.5:1E.2:19.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1分 E10.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1分 BA.肺痈B.大头瘟C.麻疹初起D.疮疡初起E.肠痈初起11. 大黄牡丹汤主治: 1分 E12. 普济消毒饮主治: 1分 BA.干地黄B.鲜地黄C.生地黄D.熟地黄E.酒蒸熟地黄13. 一贯煎中用: 1分 C14. 玉女煎中用: 1分 DA.参苓白术散B.炙甘草汤C.补中益气汤D.四君子汤E.六君子汤15. 脾胃气虚兼内湿泄泻者,治宜选用: 1分 A16. 脾胃气虚兼清气下陷者,治宜选用: 1分 CA.益气补血,健脾养心B.滋阴清热,固经止血C.健脾燥湿,清热止带D.补脾疏肝,化湿止带E.益气健脾,固冲摄血17. 完带汤的功用是: 1分 D18. 固冲汤的功用是: 1分 EA.蛔厥证B.气厥证C.痰厥证D.寒厥证E.热厥证19. 乌梅丸主治: 1分 A20. 四逆散主治: 1分 D方剂学Z第5次作业A.归脾汤B.磁朱丸C.甘麦大枣汤D.酸枣仁汤E.天王补心丹1. 气血两虚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1分 A2. 阴血两虚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1分 EA.竹叶麦冬半夏B.麦冬半夏人参C.粳米甘草D.竹叶石膏麦冬E.石膏麦冬甘草3. 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共有的药物是: 1分 B4. 白虎汤与泻白散共有的药物是: 1分 CA.养阴清肺汤B.咳血方C.大补阴丸D.炙甘草汤E.百合固金汤5.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 1分 C6.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1分EA.当归芍药B.当归黄芩C.半夏黄芩D.大黄柴胡E.柴胡芍药7.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1分 E8.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1分A.外感风邪之头痛B.外感凉燥之头痛C.肝风上扰之头痛D.风痰上扰之头痛E.外感风热之头痛9.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1分 D10. 川芎茶调散主治: 1分 AA.天麻钩藤饮B.大定风珠C.阿胶鸡子黄汤D.羚角钩藤汤E.镇肝熄风汤11. 具有滋补真阴,柔肝熄风功用的方剂是: 1分 C12.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功用的方剂是: 1分 DA.赤石脂B.豆蔻C.阿胶D.龟板E.羚羊角13. 需要后下的: 1分 B14. 需要先煎的: 1分 DA.当归补血汤B.补中益气汤C.生脉散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15. 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 1分 A16. 气阴不足,体倦乏力,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脉虚数者,治宜选用: 1分 CA.肝火犯胃证B.肺热喘咳证C.阴虚肺热证D.肝胆实火证E.心经火热证17. 导赤散主治: 1分 E18. 泻白散主治: 1分 B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当归六黄汤D.桂枝汤E.桑螵蛸散19. 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 C20. 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 A方剂学Z第6次作业A.烧生姜B.炮姜C.姜炭D.生姜E.干姜1. 半夏泻心汤中所用的姜是: 1分 E2. 生化汤中所用的姜是: 1分 BA.生脉散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当归补血汤E.小建中汤3.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B4.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DA.四神丸B.理中丸C.金锁固精丸D.真人养脏汤E.桑螵蛸散5. 治疗心肾两虚,尿频遗精的方剂是: E6. 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的方剂是: AA.调味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复方大承气汤D.大承气汤E.小承气汤7. 凉膈散中含有: 1分 A8. 麻子仁丸中含有: 1分 EA.桑菊饮B.普济消毒饮C.百合固金汤D.参苓白术散E.银翘散9. 组成中配伍桔梗载药上行以保肺的方剂是: 1分 D10. 组成中配伍桔梗载药上行以达病所的方剂是: 1分 C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B.养阴清热润肠通便C.滋阴养血润肠通便D.攻下热结益气养血E.滋阴增液通便泻热11. 黄龙汤的功用是: 1分 D12. 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1分 AA.降气快膈化痰消食B.降气平喘祛痰止咳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D.宣利肺气疏风止咳E.宣肺降气清热化痰13. 止嗽散的功用是: 1分 D14.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1分 BA.犀角地黄汤B.青蒿鳖甲汤C.当归六黄汤D.清骨散E.清营汤15. 功用为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方剂是: C16. 功用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方剂是: AA.六味地黄丸B.四物汤C.当归补血汤D.一贯煎E.归脾汤17.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选用: E18.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弱或虚弦者,治宜选用: DA.热在血分证B.热入营分证C.热在卫分证D.气血两燔证E.热在气分证19. 犀角地黄汤主治: 1分 A20. 白虎汤主治: 1分 E方剂学Z第7次作业A.赤石脂B.豆蔻C.阿胶D.羚羊角E.石决明1. 需要熔化的是: 1分 C2. 需要后下的是: 1分 BA.芍药当归B.当归黄芩C.黄芩半夏D.大黄柴胡E.柴胡芍药3.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 E4.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 C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B.温中补虚,降逆止痛C.益气健脾,渗湿止泻D.温中散寒,补气健脾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5. 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1分 E6.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1分 CA.蝉蜕B.穿山甲C.桔梗D.全蝎E.地龙7.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1分 E8. 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1分 BA.定喘汤B.苏子降气汤C.止嗽散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9. 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以上实为主的咳喘,治宜选用: B10. 表邪未解,肺热壅盛的咳喘,治宜选用: EA.四君子汤B.葛根芩连汤C.四逆散D.健脾丸E.白头翁汤11. 外感表热未解,邪热入里,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脉数者,治宜选用:B12. 肝脾不和,木郁乘土,症见腹中痛,泻利,脉弦者治宜选用: C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当归六黄汤D.桂枝汤E.牡蛎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习题:细菌感染-伤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习题:细菌感染-伤寒一、A11、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A、病前1周B、病后第1周C、病后第2周D、病后第4周E、病后第8周2、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A、体温下降至正常B、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D、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E、自发病之日起已隔离满2周3、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选A、氯霉素B、磺胺嘧啶C、四环素D、氨苄西林E、红霉素4、伤寒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上的哪一期A、潜伏期B、初期C、极期D、缓解期E、恢复期5、关于伤寒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B、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C、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诊断D、“Vi”抗体的检测常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E、粪便培养阳性即可确诊6、伤寒溃疡多发生于A、病程的第1周B、病程的第2周C、病程的第3周D、病程的第4周E、恢复期7、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A、血液B、肝脏C、肾脏D、胆囊E、胰腺8、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A、玫瑰疹B、脾肿大C、肥达反应阳性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E、血培养阳性9、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A、发热B、皮疹C、腹泻D、脾肿大E、表情淡漠10、伤寒发病第1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A、大便培养B、尿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补体结合试验11、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A、病前1周B、病后第1周C、病后第2~4周D、病后第5周E、病后第6周12、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A、热退以后B、病程的第1天C、病程的第3天D、病程的第6天E、日期不定13、曾用过抗菌药物,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粪培养B、骨髓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4、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是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15、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A、典型患者B、顿挫型患者C、慢性带菌者D、恢复期患者E、潜伏期患者16、关于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描述下列哪项正确A、属沙门菌属的A群B、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E、外毒素对伤寒发病起较重要的作用17、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B、合并肝硬化C、I型变态反应D、Ⅲ型变态反应E、中毒性肝炎18、目前诊断伤寒,血象检查最有价值的是A、血白细胞计数B、血小板计数C、红细胞计数D、嗜酸粒细胞计数E、嗜碱粒细胞计数19、持续高热2周患者,怀疑伤寒,有关伤寒细菌培养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病程第1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C、粪便培养阳性者可确诊D、早期可以使用尿培养E、用过抗菌药物者会影响培养结果20、患者持续发热6天,怀疑为伤寒,为确诊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A、尿培养B、粪便培养C、肥达反应D、骨髓培养E、血培养21、发热患者肥达反应结果为“O”1:80、“H”1:160,正确解释是A、注射伤寒菌苗的反应B、健康人群的基础效价C、其他沙门菌属的交叉免疫反应D、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E、无任何意义22、高热3天,体温38.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均(-),诊断是A、伤寒慢性带菌者B、伤寒逍遥型C、伤寒轻型D、伤寒迁延型E、伤寒暴发型23、发病第5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最可能是A、药物疹B、流脑C、斑疹伤寒D、上感E、猩红热24、对伤寒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A、血白细胞计数B、肥达反应C、嗜酸粒细胞计数D、体温的高低及热型E、肝脾肿大的程度25、疑为伤寒曾使用过氯霉素的患者,细菌培养应用A、大便培养B、血培养C、骨髓培养D、尿培养E、胆汁培养二、B1、A.糖皮质激素B.复方磺氨甲基异恶唑C.痢特灵D.氨苄西林E.氧氟沙星<1>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A B C D E<2> 、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必要时可给予A B C D E2、A.轻型伤寒B.典型伤寒C.迁延型伤寒D.逍遥型伤寒E.顿挫型伤寒<1> 、患者持续性高热,皮疹,相对缓脉,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以诊断为A B C D E<2> 、患者中度发热,全身毒血症状较轻,2周左右痊愈,可以诊断为A B C D E3、A.轻型伤寒B.典型伤寒C.迁延型伤寒D.逍遥型伤寒E.顿挫型伤寒<1> 、患者起病急,伤寒症状典型,但1周左右迅速痊愈,可以诊断为A B C D E<2> 、患者症状轻,因出现肠穿孔就医,可以诊断为A B C D E4、A.伤寒病例B.伤寒带菌者C.骨髓炎D.慢性菌痢E.伤寒临床诊断病例<1> 、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A B C D E<2> 、持续发热,脾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A B C D E5、A.伤寒血培养B.伤寒骨髓培养C.伤寒粪便培养D.伤寒尿培养E.伤寒玫瑰疹刮取物培养<1> 、病程中阳性率最高且操作简便的是A B C D E<2> 、伤寒病程中阳性率最高的是A B C D E6、A.弛张热B.稽留热C.波状热D. 间歇热E. 不规则热<1> 、伤寒极期的热型多为A B C D E<2> 、伤寒初期的热型多为A B C D E7、A.氟喹诺酮类B.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C.头孢菌素类D.氯霉素E.阿莫西林<1> 、菌痢治疗首选A B C D E<2>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
伤寒学教学大纲
伤寒学教学大纲《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见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好基础。
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
《伤寒学》大纲内容分绪论、六经病证治及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治及附篇三部分。
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在宽背景、厚历史、深基础中展示伤寒学的地位和研究脉络。
尤其突出其临床经典的特质。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及辨证论治,继承前6版教材的成熟经验,在汤证条文阐述基础上,为保持理法方药一致性、临床概念的完整性,增加【辨证提要】,提纲挚领,掌握要点;以【疑难点击】取代以往【文献摘要】,既指出疑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又避免以经释经纯理论之枯燥;增加【案例选释】,强调经典的临床实践性,重在训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保留【现代研究】,展示当前研究平台及前沿;补充【学习要求】、【复习思考】,使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难点;汤证一级以上标题均用中英文标示,以体现其现代性、国际性。
附篇包括历代著名伤寒学家及其研究伤寒的著作,伤寒学研究近况与最新进展。
谈谈怎样学习《伤寒论》的词语解释
教学研究作者简介王德蒇(),男,研究员。
谈谈怎样学习《伤寒论》的词语解释王德蒇(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关 键 词:伤寒论;词语解释;学习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是由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等要素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学习掌握这些要素是学习一门学科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如何准确地表达并且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这些要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学习掌握反映《伤寒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专门名词术语,是学习掌握《伤寒论》学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当引起每一个学习者的重视。
一、明确学习《伤寒论》专有名词术语的重要性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它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 .Piage t )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 .B rune r )。
[1]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强调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结构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整体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零碎的知识经验。
[2]根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任何学科都存在着基本的知识结构”,他认为“与其说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传播和学习结构”。
在这里,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不仅是指掌握某一学科领域中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而且指掌握该门学科的态度和方法。
[3]即使在今天,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认真研究并规范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布鲁纳关于重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认识,对于《伤寒论》的专用名词术语的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名词”,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除了“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外,就是指“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953页)。
中医诊断学Z第1-3次作业
10. 头摇不能自主,多属: [1分]A.肝风内动11. 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1分]D.壮热面赤12. 脾胃气虚病人多见: [1分]B.面色萎黄13.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1分]C.脏腑精气衰竭14.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1分]C.青色15.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16. 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1分]C.脾气虚弱17. 面黄虚浮者,多属于: [1分]C.脾虚湿蕴18. 血瘀证病人的唇色是: [1分]D.青紫19. 白的出现,是由于: [1分]B.湿郁汗出不彻20.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1分]C.血瘀日久21. 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1分]D.精神不振22.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1分]E.咳喘肺胀23. 下列属于“体征”的是: [1分]C.舌苔黄24.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1分]C.诊病25.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 [1分]C.癫病26.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1分]A.痫病27. 体瘦食少,多属: [1分]C.中气虚弱28. 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1分]B.精血不足29.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 [1分]A.瘿病30.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 [1分]C.寒湿困脾31. 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1分]B.温病火邪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32. 午后颧红属于: [1分]B.阴虚内热33. 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1分]D.颧赤如妆34. 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 [1分]C.煤气中毒35.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1分]C.《诸病源候论》36. 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为 [1分]D.假神37. 形胖食少多为:( [1分]C.脾虚有痰38. 斑秃,多属: [1分]B.血虚受风39. 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1分]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40.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1分]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41. 望神的重点是: [1分]D.目光42. 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 [1分]C.瘰疬43. 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C.肺胃热毒壅盛44.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1分]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45.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1分]D.累累如串珠状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青色、赤色B.黑色、青色C.赤色、白色D.赤色、黑色E.黄色、黑色1. 瘀血证时,面部颜色可见: [1分]B2. 水湿内停时,面部颜色可见: [1分]E3. 疼痛时,面部颜色可见: [1分]BA.面色萎黄B.面色青黄C.面目黄而鲜明D.面色青灰,口唇青紫E.面目黄而晦暗4. 血虚患者可见: [1分]A5. 脾胃气虚患者可见: [1分]A6. 阳黄患者可见: [1分]CA.横目斜视B.目睛微定C.双睑下垂D.瞪目直视E.昏睡露睛7. 脏腑精气衰竭,病危笃可见: [1分]D8. 肝风内动可见: [1分]A]]]]] ]]]]2. 舌苔焦黄干裂,多属: [1分]B.邪热炽盛,津液枯涸3. 咯脓血痰腥臭痰者,多属: [1分]B.肺痈4. 下列哪项与淡白舌最无关? [1分]D.阴虚5. 病室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 [1分]C.消渴病患者6. 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 [1分]B.湿痰7. 下列哪项不是腐苔的特征? [1分]B.苔质致密8. 现病史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1分]B.生活经历9. 舌绛少苔,多属于: [1分]D.阴虚内热10. 呕吐不消化的酸腐食物,多属于: [1分]B.食滞胃脘11.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于: [1分]B.谵语12.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 [1分]B.血虚动风13. 太息的病机是: [1分]C.肝气郁结14.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性质,主要依据是: [1分]C.苔色的黄白15. 指出下列哪个病证与籍贯所处地域有关: [1分]B.疟疾16. 下述何症不属于胃气上逆? [1分]C.太息17. 舌绛少苔有裂纹,属于: [1分]C.阴虚火旺18. 痰黄黏稠有块者,多因: [1分]C.热邪内盛,灼津成痰19. 舌体肿胀,青紫晦暗者是: [1分]C.酒毒攻心20. 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 [1分]D.舌有裂纹21. 舌色淡白可见于: [1分]E.阳虚水湿内停22.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或吐字不清者,称为: [1分]D.言謇23. 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 [1分]C.痰湿内阻24. 呕吐物清稀,多属: [1分]A.寒呕25. 语无伦次而精神错乱,狂躁妄为,属于: [1分]C.狂言26. 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多属: [1分]B.表证27. 舌色浅淡而裂,多属: [1分]B.血虚2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病理舌态: [1分]B.肿胀29. 脏腑在舌面上的分部,舌中属: [1分]C.脾胃30. 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 [1分]C.喉中痰鸣3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望舌形内容: [1分]E.歪斜32. 镜面舌色红绛,多属: [1分]C.胃阴枯竭33. 咳声如犬吠样者,多见于: [1分]B.白喉34. 郑声的病机为: [1分]D.心气大伤,精神散乱35.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 [1分]D.舌苔的厚薄36. 久病音哑,多属: [1分]D.肺肾阴虚37. 紫舌主 [1分]E.血瘀38. 腻苔的特征是: [1分]C.苔质细腻致密39. 小儿指纹透于气关,多属: [1分]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40. 小儿指纹透于命关,多属: [1分]D.邪气深入脏腑,病情严重41. 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可见: [1分]D.白如积粉苔42. 小儿指纹色深暗滞者,多属: [1分]C.实证43. 痰白清稀量多者,多属: [1分]D.寒痰44. 与虚喘发作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1分]E.肺肾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舌苔由白转黄B.舌苔由厚转薄C.舌苔由润转燥D.舌苔由薄转厚E.舌苔全部脱落1. 正气渐复者为: [1分]B2. 胃之气阴大伤者为: [1分]E3. 邪气渐进者为: [1分]DA.语无伦次,笑骂不定B.语无伦次,神识不清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D.语言错乱,错后自知E.表情淡漠不序4. 病人郑声时,可表现为: [1分]C5. 病人谵语时,可表现为: [1分]BA.肝气郁结B.胃气上逆C.肺肾气虚D.气郁痰阻E.肺失宣降6. 嗳气的病机为: [1分]B7. 呃逆的病机为: [1分]BA.寒痰B.热痰C.燥痰D.湿痰E.肺痈8. 痰黄稠有块者,多属: [1分]B9.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 [1分]CA.舌尖B.舌中C.舌边D.舌底E.舌根10. 胆在舌分属部位是: [1分]C11. 胃在舌分属部位是: [1分]B]]]]]]]]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排便感异常? [1分]E.大便溏结不调2. 小便频数,量多色清,多属: [1分]B.肾阳不足3. 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者,称为: [1分]B.潮热4. 下列除哪项外,常见微热表现? [1分]C.阳明经证5.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渴不多饮的表现? [1分]B.里实热证6. 下述何项对于新生儿问诊意义不大? [1分]B.有无传染病史7. 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后尤甚者,称为: [1分]D.自汗8. 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者,多属: [1分]B.痰湿困脾,清阳不升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引起头晕的原因: [1分]C.肺阴不足10. 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多属: [1分]B.精血不足11. 男子阳痿,伴有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者为: [1分]B.肾阳不足12. 厌食油腻,伴胁肋胀痛者,多属于: [1分]B.肝胆湿热13. 半身无汗,是因: [1分]B.风痰阻滞经络14. 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 [1分]A.肝郁脾虚15. 疼痛的性质为胀痛,部位不固定,多属: [1分]C.气滞16.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见于: [1分]C.外感病表证阶段17. 饭后嗜睡,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者为: [1分]C.中气不足18. 口甜而粘多属: [1分]B.脾胃湿热19.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1分]C.胃强脾弱20. 脾胃虚弱而致脘腹疼痛的特点是: [1分]B.隐隐作痛21. 下述何项不属于大肠湿热: [1分]E.大便先干后稀22. 崩漏的表现是: [1分]C.非经期出血不止23. 巅顶痛者,属于: [1分]D.厥阴经头痛24. 阳明经头痛的特点是: [1分]B.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25. 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1分]E.身热不扬26. 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1分]D.小便频数而清27. 头晕昏沉,兼胸闷呕恶者,多属: [1分]C.痰湿内阻28. 病人口淡乏味,多属: [1分]D.脾胃气虚29. 食欲减退的常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1分]B.胃强脾弱30.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1分]B.瘀血内停31. 自汗的病机多为: [1分]A.气虚不固,津液外泄32. 消谷善饥是因: [1分]C.胃火炽盛33. 下列哪项不是湿温潮热的特点? [1分]A.日晡热甚34.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常见于: [1分]B.少阳证35. 下列哪项多表现为壮热: [1分]D.阳明经证36. 下述何项不是由肾气不足所致? [1分]D.小便涩痛37. 大便酸腐臭秽者,腹胀纳减者,多因: [1分]D.伤食积滞38. 尿频、尿急、尿痛之症,多属于: [1分]D.淋证39. 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1分]A.脾虚湿注40. 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痛者,多因: [1分]B.气血亏虚,筋脉失养41. 下述何项可引起月经后期? [1分]B.营血亏损42. 完谷不化多见于: [1分]E.脾虚泄泻43. 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者,称为: [1分]B.目昏44. 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 [1分]A.肝胆火盛45. 肛门气坠,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属: [1分]C.脾虚气陷46. 口酸是因: [1分]B.肝胃不和47. 入睡后汗出,醒时汗止,称为: [1分]D.盗汗48. 胃热亢盛,多表现为: [1分]D.口渴喜冷饮49. 尿后余沥不尽是由下述何项所致: [1分]C.肾气不固50. 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而质稠,多属: [1分]D.血热内迫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自汗 B.盗汗 C.大汗 D.战汗 E.头汗1. 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是: [1分]B2. 阴寒内盛,虚阳上越,可见: [1分]EA.消谷善饥B.完谷不化C.饥不欲食D.厌食E.偏食生冷3. 胃火亢盛可见: [1分]A4. 胃阴不足可见: [1分]CA.恶寒重,发热轻B.发热重,恶寒轻C.但热不寒D.但寒不热E.寒热往来5. 外感寒邪可见: [1分]A6. 阳明腑实证可见: [1分]C7. 阴虚证可见: [1分]CA.口渴喜饮B.渴喜热饮C.口不渴饮D.渴不多饮E.但欲漱水不欲咽8. 温病热入营分可见: [1分]D9. 实热证可见: [1分]AA.午后或入夜发热,伴五心烦热,盗汗等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日晡热甚,伴腹满便秘D.恶寒发热,伴鼻塞流涕E.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伴口苦,咽干,目眩等。
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
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毛进军:学用《伤寒论》经方的感悟(一)经方的“道”是六经方证辨治法则我注意到,咱们师承班的创建有这么一个愿景:“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
这句话说的很好,是一个充满自信心的祈望。
“行道”,道是什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个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句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的意义就是道理、法则和规律。
我们经方的道,就是《伤寒论》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的大法和总规律。
我们能在这里共同学习、研究和探讨这个经方的“道”,首先要感谢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创立的《伤寒》“方证辨证”学说。
胡老的学说明白易懂,崇尚实效而无一丝浮华,将六经思辨步步落实在方证上,辨证识机,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六经方证辨证施治体系。
这个体系,大道至简,疗效彰明,可操作性强,真正是发皇了《伤寒》经方济世救人的古义。
还要感谢胡希恕先生的学术继承人,著名经方医家冯世纶教授的无私奉献。
冯老不遗余力地传授、弘扬和创新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使得胡老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不被湮灭,真正是造福于世,功莫大焉。
三年学成而行道救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时间是非常紧迫的,也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不能光是说说而已,重要的是要下真功夫。
唐代文人吕岩有句诗:“莫言大道人难得,只是功夫不到头”,这句话说的很实在,这就是说,不要说高深的道理和学问不易学到手, 只是你下的功夫还不到家罢了。
说到这个吕岩,他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而说到中国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大家可能就人人皆知了,这个吕岩就是吕洞宾,吕洞宾一生博学多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苦心修道有成后,下山云游四方,广为百姓解除病痛,深得百姓敬仰,百姓认为他有神仙手眼,奉他为八仙之一。
我们读《伤寒论》,学习应用仲景经方,也要有这种苦心修道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即使达不到这个“神仙手眼”的功夫,最起码也能成为一个明白医。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白话版伤寒论(第201~398条)▼201、阳明病,脉象浮而紧的,主胃燥成实,所以一定会出现潮热定时发作;只见脉浮的,主邪热内盛、实邪未成,所以一定会出现盗汗。
202、阳明病,口中干燥,但只想用水漱口,却不想吞咽下去的,这是热在血分的表现,一定会出现衄血。
203、阳明病,本来就有自汗出,医生又重复发汗,疾病虽然得以解除,但还微感心烦不舒适的,这一定是大便干结坚硬的缘故。
大便之所以干燥,是因为汗出过多,损伤津液,津液亏乏,肠中干燥所致。
此时,应当询问病人一天解几次小便,如果原来为一天三四次,现在只有二次,就可以推知大便不久将要解出。
究其原因,是因小便次数较原来减少,津液应当还于肠中,肠中津液势必增加,硬便得以濡润,则大便一定会很快解出。
204、伤寒病,呕吐剧烈的,虽然有阳明府实证,也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205、阳明病,胃脘部痞满硬结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损伤脾胃而致腹泻。
假如腹泻不停的,就有生命危险,假如腹泻停止的,疾病就会痊愈。
206、阳明病,满面通红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误用攻下就会产生发热、肌肤发黄、小便不通畅的变证。
207、阳明病,没有使用涌吐或泻下法治疗,外邪内入,化热化燥成实,而见心中烦躁不安的,可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用陈米酒洗。
以上三味药,将大黄、甘草切细,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即可。
一次温服,用来调和胃气。
208、阳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如果发潮热的,这是表证将要解除而里实已成,可以攻下里实;如果手足不断汗出的,这是大便已经硬结的标志,用大承气汤主治。
如果汗出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证未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
如果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不可用峻泻药攻下。
内科学作业1-6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内科学》作业1答案》* 1。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时间是在:E.体温正常后21天* 2。
确诊急性菌痢,主要靠下列哪项检查:B。
大便细菌培养* 3。
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时间是:A.第2周* 4. 治疗霍乱最主要的措施是:C.大量补液* 5。
中毒型菌痢好发于:B.2~7岁* 6. 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是:C。
注射甲肝疫苗* 7。
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A.A群* 8. 治疗流脑首选:B。
青霉素* 9. 乙脑的主要死因是:C.呼吸衰竭*10. 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E.抗-HBc*11. 关于急性菌痢,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D.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12。
伤寒肠穿孔多发生于:C。
病程的第3周* 13。
流脑的流行高峰季节是:B。
2-4月* 14.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D。
滥用针头* 15。
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B.2个月*16. 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是:A。
先泻后吐*17. 诊断肝炎最有意义是:C。
病原学检查*18. 下列哪项不是普通型流脑的表现:E。
巴彬斯基征阳性*19. 急性菌痢治疗的关键是:E。
抗菌治疗* 20. 伤寒的并发症中不包括:E。
肠梗阻* 21. 霍乱泻吐的主要原因是:B。
肠毒素作用* 22. 伤寒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C。
呼吸困难* 23. 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是:A。
HBsAg* 24。
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
蚊虫叮咬*25. 流脑和乙脑可通过下列哪项进行鉴别:C.皮肤瘀斑*26。
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粪-口* 27。
下列哪种类型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我国最多见:B。
乙型* 28. 下列对伤寒的诊断最有帮助的是:D。
嗜酸粒细胞减少B型题:* 29。
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B.2-7岁* 30. 流脑多发生于:C。
15岁以下* 31. 甲肝的潜伏期为:C。
2-6周* 32. 乙肝的潜伏期为:E。
6周-6个月C。
尿培养 D.粪便培养 E.玫瑰疹培养* 33. 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B。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题库1、问答题(江南博哥)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本题答案:①发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②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③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④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⑤肝脾肿大: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肝脏亦可肿大;⑥皮疹: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即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天,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
2、单选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病程的()A.第1周B.2~3周C.1~2周D.3周E.3~4周本题答案:B3、单选伤寒的基本病变是()A.单核巨噬细胞增生B.枯否细胞增生C.嗜酸性粒细胞增生D.胶质细胞增生E.网状细胞增生本题答案:A4、问答题简述伤寒病理特点?本题答案: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
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胞浆内常见被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和伤寒杆菌。
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致穿孔。
第4周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5、单选伤寒复发的原因是()A.潜伏在病灶内的伤寒沙门菌再度繁殖B.潜伏于肠腔内的伤寒沙门菌再次侵入血流C.菌血症未完全控制D.再次感染伤寒E.伤寒病人退热后2~3周,因其他感染再次出现发热本题答案:A6、填空题预防伤寒的关键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切断传播途径7、单选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A.病后第1-2周B.病后第3~4周C.病后第2-3周D.病前1周E.病后第5周本题答案:B8、判断题伤寒患者病原学检查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本题答案:对9、单选下列有关伤寒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轻型病人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B.迁延型病人发热时间长,肝脾肿大较明显C.逍遥型病人毒血症状轻,部分病人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D.暴发型病人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容易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DIC等E.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关本题答案:E10、多选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条件为()A.症状完全消失B.体温复常半个月C.嗜酸性粒细胞复常D.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E.肥达反应转阴本题答案:A,B,D11、单选?男,25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象:WBC18.0×109/L,N0.88,L0.12,肥达反应H1:320,O1:320,OXA1: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肠出血B.阑尾炎穿孔C.胆囊炎胆囊穿孔D.阿米巴痢疾肠穿孔E.伤寒肠穿孔本题答案:E12、配伍题解除伤寒患者隔离应采取何种培养()已用氯霉素而未能确诊的疑似伤寒患者应采取何种培养为优()伤寒慢性带菌者必要时应采取何种培养()伤寒患者入院时常规培养应是()A.骨髓培养B.血培养C.粪便培养D.尿培养E.胆汁培养本题答案:C,A,E,B13、单选关于伤寒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病程第1周,体温呈阶梯形上升B.皮疹出现早,以瘀点、瘀斑多见C.极期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D.可有肝脾大E.病程第2~3周最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本题答案:B14、问答题伤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哪些?本题答案: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和营养物质的适宜条件下繁殖。
(1)任应秋如何学习《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转]
(1)任应秋如何学习《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转]任应秋如何学习《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学习辩证施治较有系统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杰出著作。
学习中医,必须要读《伤寒论》的重要意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
但究竟如何阅读也?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论》者的参考吧。
(一)选本一般读《伤寒论》的,往往都是读注本的多,很少从《伤寒论》白文本着手。
其实这是研究伤寒论的关键问题,不应该忽略。
因为白文本是仲景《伤寒论》的基本原貌,各家注本于《伤寒论》的本来面目,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了。
当然,所谓白文本,亦只指北宋林亿等的校刊本而言,除了林校本而外,我们不可能再看到更接近仲景原论的白文本了。
北宋刊本,亦为稀世之珍,国内还没有访到是否有这个本子的存在。
其次是明代赵开美的翻刻宋本,据《经籍访古志补遗》说:“此本为仲景全书中所收,曰翻刻宋板,其字面端正,颇存宋版体貌,盖伤寒论莫善于此本”可惜这个刻本,亦流传甚少,不易购得。
无已,下列几个本子,还不失为《伤寒论》白文本的善本。
第一是民国元年武昌医馆刊本,其次是民国十二年恽铁樵委托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又其次是民国二十年上海中华书局的影印本。
这三个本子都是据赵氏翻刻本而校刊或影印的,古旧书店时或可以买到。
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也是据赵刻本排印的,1959年又增附索引发行,仍不失为较好的白文本,只是删节去原本的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等十二篇,以及三阴三各篇篇首所列诸法条文,可以称作《伤寒论》的白文本节。
(二)选注注《伤寒论》的,从宋至今,不下四百余家,要想尽读这些注本,既不可能,亦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较好的注本,不仅可以帮助《伤寒论》的理解,还足以启发我们的思路。
因此,在阅读了白文之后,选几家较好的注本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
兹选列数家如下,以供参考。
1、《注解伤寒论》宋·聊摄成无己注书凡十卷,这是通注《伤寒论》的第一部书。
中医诊断学Z作业1-6
《中医诊断学Z》第1次作业A型题: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1分]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2.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1分]C.诊病3。
眼窝凹陷,多属: [1分]E。
伤津液或气血不足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1分] C.血瘀日久5.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1分] C。
青色6。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1分]E.咳喘肺胀7. 午后颧红属于:[1分]B.阴虚内热8. 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1分]C。
瘰疬9. 阳气暴脱病人多见:[1分]C.面色苍白10.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1分] 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11. 头摇不能自主,多属:[1分]A.肝风内动12。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1分] C。
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13. 血瘀证病人的唇色是:[1分] D.青紫14。
牙龈红肿而痛,多属:[1分]D。
胃火上攻15。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1分]C。
脏腑精气衰竭16。
形胖食少多为:( [1分] C.脾虚有痰17. 面黄虚浮者,多属于:[1分] C。
脾虚湿蕴18. 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C。
肺胃热毒壅盛19. 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1分] C。
肾气不足,发育不良20。
望神的重点是:[1分] D。
目光21.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1分] A.瘿病22。
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是:[1分]C.《脉经》23.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1分]A。
痫病24。
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1分] C。
痿证25.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1分]B.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26. 白的出现,是由于:[1分] B.湿郁汗出不彻27.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1分] C.寒湿困脾28。
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1分]C。
《伤寒金镜录》29. 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1分] D.精神不振30。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方剂学1-7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方剂学1-7次作业方剂学Z第一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三仁汤的功用是: [1分]A.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2. 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汤剂是: [1分]B.炙甘草汤3. 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 [1分]E.助汗以祛外邪4.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B.陈皮当归5. 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是: [1分]D.风寒外束,水饮内停6. 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用量比例是: [1分]E.1:27. 下列方剂除( )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 [1分]B.归脾汤8. 服用十枣汤宜: [1分]E.平旦服9. 温经汤与生化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A.当归川芎10.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方剂是: [1分]B.四逆散11. 吴鞠通所称“辛凉重剂”是指: [1分]B.白虎汤12. 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治宜选用: [1分]E.实脾散13.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C.黄芪白术14. 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 其余是: [1分]B.川芎知母茯苓15.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1分]E.温剂清剂16. 治疗因阴血亏失于濡养,阳气虚失于宣通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治宜选用: [1分]A.炙甘草汤17. 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 [1分]E.沙参当归生地18.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1分]A.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19. 我国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1分]B.黄帝内经20. 温中去寒的方剂是: [1分]B.理中丸21. 劳倦内伤,气弱血虚,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 [1分]A.当归补血汤22. 败毒散的功用是: [1分]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23.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E.人参黄芩半夏大枣24. 下列方剂中以一味当归为君药的是: [1分]B.生化汤25. 患者某,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1分]B.防己黄芪汤26. 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 [1分]A.滋肾保肺,止咳化痰27.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1分]A.肝火犯胃28.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1分]D.川芎茶调散29. 二陈汤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A.白术30. 银翘散的功用是: [1分]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1. 治疗热在气分证宜选用: [1分]A.白虎汤2. 治疗热在血分证宜选用: [1分]E.犀角地黄汤3. 大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 [1分]A.川椒干姜人参饴糖4. 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 [1分]C.以上都不是5. 旋覆花需要: [1分]D.包煎6. 龟板需要: [1分]C.先煎7. 外感表热未解,邪热入里,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脉数者,治宜选用: [1分]B.葛根芩连汤8. 肝脾不和,木郁乘土,症见腹中痛,泄利,脉弦者,治宜选用:[1分]C.四逆散A.肾虚湿热下注,湿浊下注 C.下焦虚寒,湿浊不化9. 参苓白术散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 [1分]D.脾虚夹湿E.气虚下陷10. 完带汤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B.脾虚肝郁[1分]第二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祛痰剂中一般均配伍: [1分]D.理气药2. 组成药物中含有竹叶的方剂是: [1分]A.清营汤3.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相同的药物是: [1分]A.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大枣4. 逍遥散的功用是: [1分]C.疏肝解郁,健脾和营5.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 [1分]C.大补阴丸6. 五苓散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1分]D.温阳化气7. 羚角钩藤汤证的病机是: [1分]A.肝经热盛,热极动风8. 下列哪项不是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 [1分]A.当归芍药五味子9. “以补为固”的代表方剂是: [1分]A.玉屏风散10. 下列哪项不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 [1分]C.枳壳竹茹白蔻仁11. 安宫牛黄丸、紫雪和至宝丹共有的功用是: [1分]B.清热开窍12. 当归补血汤原方配伍用量是: [1分]B.黄芪一两当归二钱13. 腹痛下痢,大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 [1分]E.芍药汤14. 建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1分]D.半夏厚朴15. 按病症分类方剂的医书首推: [1分]D.《五十二病方》16. 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1分]B.吴茱萸汤17. 温病后期,阴虚邪伏,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1分]B.青蒿鳖甲汤18.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原理的方书是: [1分]E.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19. 肝肾阴虚,血燥肝郁所致胸脘胁痛者,治宜选用: [1分]D.一贯煎20. 四逆散所治四肢厥逆的病机是: [1分]C.以上都不是21. 血府逐瘀汤组成中含有: [1分]D.柴胡桔梗22.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1分]E.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23. 下列方剂中属于温里剂的是: [1分]B.当归四逆汤24.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D.附子干姜细辛25. 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C.以上都不是26. 组成中含干地黄的方剂是: [1分]A.黄土汤27. 平胃散的功用是: [1分]D.燥湿运脾,行气和胃28. 桑菊饮的功用是: [1分]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29. 下列方剂中煎煮时应后下大黄的是: [1分]D.大承气汤30. 下列哪首方剂组成中有人参: [1分]A.天王补心丹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1. 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功用的方剂是: [1分]E.桑螵蛸散2. 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C.当归六黄汤3. 凉膈散与黄连解毒汤共有的药物是: [1分]E.黄芩栀子4. 龙胆泻肝汤与清胃散共有的药物是: [1分]C.生地当归5. 玉女煎的功用是: [1分]E.清胃滋阴6. 清胃散的功用是: [1分]D.清胃凉血7. 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A.生地木通8. 龙胆泻肝汤与血府逐瘀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分]E.当归生地9. 天王补心丹适宜治疗: [1分]D.心肾不足之失眠10. 酸枣仁汤适宜治疗: [1分]E.肝血不足之失眠第三次A型题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甘草外,其余是: [1分]A.芍药白术当归薄荷茯苓烧生姜2. 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1分]B.清热生津,益气和胃3. 祛痰剂中,除常配伍健脾祛湿药外,还常配伍: [1分]E.理气药4. 以下诸剂中除( )外,均属“十剂”的内容: [1分]A.寒剂热剂5. 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 [1分]D.扶正祛邪6. 天门冬、麦门冬同用的方剂是: [1分]D.天王补心丹7. 三仁汤组成药物中的“三仁”是: [1分]E.杏仁白蔻仁薏苡仁8. 生化汤中当归的作用是: [1分]E.补血活血,化瘀生新9. 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舌苔白润,脉滑者,治宜选用C.二陈汤10. “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剂是: [1分]E.黄连解毒汤11.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选用: [1分]E.归脾汤12. 清胃散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1分]A.胃有积热13.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的方剂是: [1分]B.凉膈散14. 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医著是: [1分]B.《黄帝内经》15. 桑菊饮组成药物除桑叶、菊花、连翘、薄荷外,还有: [1分]D.杏仁桔梗芦根甘草16. 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1分]E.和解少阳,内泻热结17.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B.白术18. 半夏泻心汤组成中不含: [1分]E.生姜19.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1分]B.生地20.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是: [1分]A.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确答案.1. 功用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的方剂是: [1分]A.九味羌活汤2. 功用为助阳益气,解表散寒的方剂是: [1分]B.再造散 C3. 玉女煎主治: [1分]D.胃热阴虚证4. 清胃散主治: [1分]E.胃火炽盛证5. 血虚气弱,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1分]A.当归补血汤6. 气阴不足,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干,脉虚弱者,治宜选用: [1分]C.生脉散7.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宜选用: [1分]A.白头翁汤8. 身热腹痛,下利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1分]E.芍药汤9. 普济消毒饮主治: [1分]A.大头瘟10. 苇茎汤主治: [1分]B.肺痈11. 牛膝在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E.补肝肾,强筋骨12. 牛膝在镇肝熄风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B.引血下行13. 治疗气虚发热的常用方剂是: [1分]A.补中益气汤14. 治疗血虚发热的常用方剂是: [1分]E.当归补血汤15. 大定风珠组成中所含“三甲”的药物是: [1分]E.鳖甲牡蛎龟板16. 镇肝熄风汤组成中所含药物是: [1分]D.龙骨牡蛎龟板17.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的方剂是: [1分]D.羚角钩藤汤18. 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方剂是: [1分]A.镇肝熄风汤19.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C.当归补血汤20.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A.补中益气汤第四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下列各方中除___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1分]A.朱砂安神丸2. 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宜选用: [1分]A.生化汤3. 下列理中丸的主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C.气结痰阻证4. 组成药物中含有熟地黄的方剂是: [1分]D.玉女煎5.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眩晕,舌苔白滑者,治宜选用: [1分]B.二陈汤6. 组成中不含竹叶的方剂是: [1分]A.普济消毒饮7. 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虚弦而细者,治宜选用:B.一贯煎8. 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用: [1分]A.吴茱萸汤9. 四物汤是由下列哪方衍化而来的: [1分]A.胶艾汤10. 麻黄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外,其余是: [1分]D.桂枝杏仁炙甘草11. 吴鞠通所称“辛凉轻剂”是指: [1分]D.桑菊饮12. 下列最宜用开窍剂的证候是: [1分]C.热陷心包,窍闭神昏1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D.白芍黄芪14. 生姜、大枣合用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 [1分]B.调和营卫15. 定喘汤的病因病机是: [1分]C.外感风寒,内有痰热16.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芍药增加了: [1分]C.三两17. 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用意是: [1分]D.清热散结18. 治疗寒凝气滞,疝气作痛的用方是: [1分]C.天台乌药散19.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B.生姜肉桂20. 下列哪首方剂的主治病机与肝火有关: [1分]C.咳血方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确答案1. 养阴清肺汤的病机是: [1分]E.肺肾阴虚复感疫毒2. 百合固金汤的病机是: [1分]A.肺肾阴虚虚火上炎3. 大黄牡丹汤主治: [1分]E.肠痈初起4. 普济消毒饮主治: [1分]B.大头瘟5. 乌梅丸主治: [1分]A.蛔厥证6. 四逆散主治: [1分]D.寒厥证7. 小承气汤中大黄宜: [1分]A.同煎8. 大承气汤中大黄宜: [1分]E.后下9. 脾胃气虚兼内湿泄泻者,治宜选用: [1分]A.参苓白术散10. 脾胃气虚兼清气下陷者,治宜选用: [1分]C.补中益气汤11. 属于清营汤的药物是: [1分]C.竹茹麦冬12. 属于犀角地黄汤的药物是: [1分]A.丹皮芍药13. 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 [1分]D.降逆化痰,益气和胃14. 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1分]A.行气温中,燥湿除满15. 一贯煎中用: [1分]C.生地黄16. 玉女煎中用: [1分]D.熟地黄17. 完带汤的功用是: [1分]D.补脾疏肝,化湿止带18. 固冲汤的功用是: [1分]E.益气健脾,固冲摄血19.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1分]E.2:120.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1分]B.7:1第五次A型题:1. 苇茎汤的功用是: [1分]E.清热化痰逐瘀排脓2. 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1分]E.半夏泻心汤3. 被称之为“逆流挽舟”,治疗痢疾的代表方剂是: [1分]E.败毒散4. 寒痰壅盛于肺,兼有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咳喘证,治宜选用: [1分]A.苏子降气汤5. 血虚受寒,血寒凝滞,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者,治宜选用: [1分]D.当归四逆汤6.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E.大戟芫花甘遂7. 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1分]E.时有谵语8. 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 [1分]A.6g:30g9. 归脾汤的功用是: [1分]B.益气养血健脾养心10. 由瓜蒌、青黛、栀子、海粉、诃子组成的方剂是: [1分]A.咳血方11. 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 [1分]E.半夏白术天麻汤12. 补中益气汤中不属于配伍黄芪的目的是: [1分]E.托毒排脓13.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1分]E.青蒿鳖甲汤14. 患者,肺热咳嗽,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1分]A.泻白散15.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1分]D.不易变质16. 症见饮食不化,大便溏薄,脘腹痞闷,苔腻微黄,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1分]A.健脾丸17. 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1分]D.豆蔻18. 茵陈蒿汤的功用是: [1分]A.清热祛湿利胆退黄19. 组成药物中含桃仁、红花的方剂是: [1分]A.血府逐瘀汤20. 苇茎汤的组成药物是: [1分]A.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1. 阴血两虚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1分]E.天王补心丹2. 气血两虚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1分]A.归脾汤3.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1分]D.风痰上扰之头痛4. 川芎茶调散主治: [1分]A.外感风邪之头痛5. 导赤散主治: [1分]E.心经火热证6. 泻白散主治: [1分]B.肺热喘咳证7. 需要先煎的: [1分]D.龟板8. 需要后下的: [1分]B.豆蔻9.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1分]C.半夏黄芩10.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1分]E.柴胡芍药11.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1分]E.百合固金汤12.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 [1分]C.大补阴丸13. 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A.生脉散14. 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1分]C.当归六黄汤15. 具有滋补真阴,柔肝熄风功用的方剂是: [1分]C.阿胶鸡子黄汤16.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功用的方剂是: [1分]D.羚角钩藤汤A.竹叶麦冬半夏D.竹叶石膏麦冬 E.石膏麦冬甘草17. 白虎汤与泻白散共有的药物是: [1分]C.粳米甘草18. 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共有的药物是: [1分]B.麦冬半夏人参19. 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1分]A.当归补血汤20. 气阴不足,体倦乏力,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脉虚数者,治宜选用: [1分] C.生脉散第六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1分]D.一偏于解表一偏于宣肺2. 治疗湿热黄疸证首选: [1分]B.茵陈蒿汤3. 生化汤的主治病机是: [1分]D.血虚寒凝4. 健脾丸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B.半夏竹茹生姜5.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1分]E.泽泻猪苓白术桂枝6. 由泽泻、茯苓、白术、猪苓、桂枝组成的方剂是: [1分]D.五苓散7. 下列方剂除____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大黄、甘草: [1分]A.大柴胡汤8. 泻白散的功用是: [1分]B.清泻肺热平喘止咳9.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1分]D.清热开窍豁痰解毒10. 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舌绛而干脉数者,治宜选用: [1分]D.清营汤11. 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1分]D.防风12. 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1分]A.滋阴养血补心安神13.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1分]E.荆芥豆豉14. 黄土汤中含的地黄是: [1分]B.干地黄15. 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1分]B.清胆利湿和胃化痰16. 阴证的痈疡肿毒初起,宜选用: [1分]B.阳和汤17. 生姜、桂枝合用在炙甘草汤中的作用是: [1分]E.温阳通脉18.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1分]E.补气固表19. 四物汤由何方衍化而来: [1分]A.胶艾汤20. 八正散组成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 [1分]B.车前子木通瞿麦滑石扁蓄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生脉散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当归补血汤E.小建中汤1.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 D2.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1分] BA.热在血分证B.热入营分证C.热在卫分证D.气血两燔证E.热在气分证3. 犀角地黄汤主治: [1分]A4. 白虎汤主治: [1分]EA.烧生姜B.炮姜C.姜炭D.生姜E.干姜5. 半夏泻心汤中所用的姜是: [1分]E6. 生化汤中所用的姜是: [1分]BA.调味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复方大承气汤D.大承气汤E.小承气汤7. 麻子仁丸中含有: [1分]E8. 凉膈散中含有: [1分]AA.六味地黄丸B.四物汤C.当归补血汤D.一贯煎E.归脾汤9.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弱或虚弦者,治宜选用: [1分]D10.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选用: [1分]EA.桑菊饮B.普济消毒饮C.百合固金汤D.参苓白术散E.银翘散11. 组成中配伍桔梗载药上行以保肺的方剂是: [1分]D12. 组成中配伍桔梗载药上行以达病所的方剂是: [1分]CA.犀角地黄汤B.青蒿鳖甲汤C.当归六黄汤D.清骨散E.清营汤13. 功用为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方剂是: [1分] C14. 功用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方剂是: [1分] A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B.养阴清热润肠通便C.滋阴养血润肠通便D.攻下热结益气养血E.滋阴增液通便泻热15. 黄龙汤的功用是: [1分]D16. 麻子仁丸的功用是: [1分]AA.四神丸B.理中丸C.金锁固精丸D.真人养脏汤E.桑螵蛸散17. 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的方剂是: [1分] A18. 治疗心肾两虚,尿频遗精的方剂是: [1分] EA.降气快膈化痰消食B.降气平喘祛痰止咳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D.宣利肺气疏风止咳E.宣肺降气清热化痰19. 止嗽散的功用是: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广义伤寒的是()A.中风B.伤寒C.热病D.中寒E.温病2、合病是指( ),并病是指( )。
A.两经病变归并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D.太阳表证未解,又兼有其它证候E.一经病证未罢,复兼其它证候。
3、首次全文注释《伤寒论》的是( )A、林亿B、方有执C、王叔和D、成无己E、尤在泾4、三阳病的治则以什么为主( )A.清热 B.泻火 C.祛邪 D.扶正E.和解5、三阴病的治则以什么为主( )A.温补 B.祛邪 C.和解 D.扶正E.清热6.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关于六经的理论,结合外感病的临床实践,创立了()A.卫气营血辨证 B.脏腑辨证 C.伤寒六经辨证 D.三焦辨证 E.八纲辨证7.下列著作按方分类法的是( )A.《伤寒贯珠集》 B.《伤寒来苏集》 C.《伤寒论纲目》 D.《伤寒论条辨》 E.《伤寒微旨论》8.首次校正整理《伤寒论》的是( )A.王叔和 B.方有执 C.林亿等人 D.尤在泾 E.成无已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 B、112首 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病,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填空题:1、《伤寒论》是年的著作。
2、现今通行的两种《伤寒论》版本是本和本。
3、三阳病都属于外感病的阶段,三阳病共有症为;三阴病属于外感病的阶段,三阴病共有症为。
4、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各经病变常会累及所系的脏腑,如为太阳之腑,为阳明之腑,为少阳之腑,为太阴之脏,为厥阴之脏,为少阴之脏。
5、伤寒六经辨证体系以为纲,以为目。
三、名词解释:1、传变2、六经3、两感4、直中 5.表里传四、问答题:(20分×2题,共40分)1、伤寒的涵义是什么?2、简述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治则与治法。
第二次作业一、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邪,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卫不调 B.风寒外束,腠理失固,肺气不宣C.风寒袭表,太阳经输不利,营阴郁滞 D.外感风寒,经气不舒,津液不布 E.风邪袭表,肺失宣发,胃失和降2、太阳伤寒证的病机是()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D.风寒袭表,正邪分争,营卫失调E.以上均不是3、病者男性,前天因受凉后,即见恶风寒,昨天起见流鼻涕身微疼,项背不舒,微呕纳呆,两天不大便,小便正常。
诊其头微热,周身微汗,脉浮缓,苔薄白。
治宜( ) A.桂枝汤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C.桂枝加葛根汤D.桂枝麻黄各半汤E.桂枝二麻黄一汤4、下列哪项应取微似汗:()A.麻黄汤B.桂枝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E.皆须取微似汗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其正确的治法()A.再与桂枝汤如前法B.先针刺,再与桂枝汤C.与麻黄汤D.与大青龙汤E.宜桂枝加桂汤6、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为()A.桂枝附子汤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桂枝加附子汤7、原文“太阳病,下之后……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省略句为()A.其气上冲者B.虚故也C.心下痞D.脉促胸满者E.身疼痛,脉沉迟8、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除()外,其它各项均为共同点。
A.头痛B.脉浮C.恶寒D.呕逆E.喘9、服桂枝汤后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再发者,治宜()A.桂枝麻黄各半汤B.桂枝二麻黄一汤C.桂枝二越婢一汤D.小柴胡汤E.大青龙汤10、辨太阳病不传的脉症为()A.发热,恶寒,头痛,烦躁,脉浮B.发热,短暂恶寒,烦躁,脉浮大C.恶寒,头痛,不能食,呕吐D.恶寒,发热,口大渴,脉数急E.恶寒发热,颇欲吐,躁烦者二、填空题1、被误治而导致病情恶化,证候错综复杂,难以六经证候称其名者,称为。
其处理原则是。
2、说明以上脉象的脉理:“脉静”:。
“脉数急”:。
“脉促”:。
3、病有者,发于阳也;者,发于阴也。
4、桂枝本为,若其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5、太阳病,,,,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者,名为伤寒。
三、名词解释:1、头项强痛2、中风3、脉阴阳俱紧4、不了了5、翕翕发热四、问答题: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应如何鉴别?2.桂枝汤的煎服法有哪此内容?简述其临床意义。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与麻黄汤证俱可见喘,其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有何不同?4、试析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在药物组成与适应证上的异同。
第三次作业一、选择题:1、可用大青龙汤治疗者指( )。
可用小青龙汤治疗者指( )A.发热、头痛、汗出、项背强几几、脉浮 B.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无汗、脉浮 C.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烦躁、脉浮 D.恶寒、发热、无汗、咳而微喘,脉浮紧 E.恶风寒、头痛、无汗、身疼痛、脉阴阳俱紧2、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两者最具特征的相同症状为()A.头痛B.发热C.恶风寒D.项背强几几E.脉浮3、下列桂枝新加汤证的脉症中,哪项最具特征?( )A.发热B.恶风C.汗自出D.头痛E.身疼痛脉沉迟4、太阳病,下之后,胸满,恶寒,脉微。
治宜( )A.麻黄附子甘草汤B.桂枝加附子汤C.桂枝附子汤D.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E.附子汤5、太阳病,汗下之后,表无大热,汗出而喘者,治宜( )A.葛根汤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葛根黄芩黄连汤E.以上都不适用6、茯苓四逆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 )A.阴盛阳衰,虚阳外扰B.阳气恢复,驱邪外出C.阴阳两虚,神气浮越D.阴虚阳亢,上扰心神E.以上都不是7、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其中的“虚故也”是指( )A.表里俱虚B.表阳不足C.阴阳两虚D.汗后阳虚E.胃中空虚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不足,水停心下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脾虚不运,水停中焦E.脾肾阳虚,水气泛滥9、栀子豉汤证可见到以下除()外的症状A.心中懊憹B.虚烦不得眠C.心中结痛D.心下痞硬E.苔黄10、病案:陈某某,女,52岁,自觉有气从心下上冲,头晕心悸,胸满。
时而气上冲胸头目昏眩更甚,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舌胖质淡苔滑。
选用( )A.苓桂术甘汤证B.苓桂甘枣汤证C.真武汤证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E.小青龙汤二、填空题:1、解释以下方证出现喘的机理:麻黄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主症是:。
3、真武汤证中的“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症状产生的机理是。
4、桂枝甘草汤的主症是:。
5、太阳中风,脉,,,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
二、名词解释:1、筋惕肉瞤2、心下有水气3、内外俱虚4、振振欲擗地5、清谷三、问答题:1、请说明体虚者不能发汗的道理。
2、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3.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均治烦躁,其证治有何不同?4.小建中汤所治心悸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其治疗方药有何特点?第四次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A.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B.心下痞C.小便不利D.烦渴欲饮水E.少腹痛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机理是( )A、阳气内郁,不得宣通B、风湿留着肌肉C、风湿留着关节D、阴阳两虚,筋脉失养E、以上都不是3、抵当丸的适应证是()A.蓄血较轻,其人如狂者B.蓄血较重,病势较急者C.蓄血较重,其人健忘者D.蓄血较重,病势较缓者E.以上都不适用4、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烦躁的机理是()A.外感风寒,内兼郁热B.汗伤津液,胃热炽盛C.心阳受损,心神浮越D.下后复汗,阴阳俱虚E.正不胜邪,正气散乱5、栀子豉汤证可见到以下除()外的症状A.心中懊憹B.虚烦不得眠C.心中结痛D.心下痞硬E.苔黄6、原文:“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证属()A.太阳中风兼邪入经输B.太阳与少阳并病,邪郁经络C.阳明中风D.三阳病证俱见E.少阳病兼有表证7、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其中的“虚故也”是指( )A.表里俱虚B.表阳不足C.阴阳两虚D.汗后阳虚E.胃中空虚8、太阳病,汗下之后,表无大热,汗出而喘者,治宜( )A.葛根汤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葛根黄芩黄连汤E.以上都不适用9、原文“伤寒二三日,(),小建中汤主之。
”A.心中烦而悸者B.心中悸而烦者C.心下悸者D.腹中急痛者E.心下逆满者10、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
A.小柴胡汤B.桂枝加芍药汤C.大建中汤D.小建中汤E.桂枝加大黄汤二、填空题:1、蓄血证最基本的脉症特点是:。
2、“病发热头痛,,若不差,身体疼痛,,四逆汤方。
”3、“伤寒若吐、若下后,,,,,,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5、炙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二、名词解释:1、消渴2、虚烦3、振振欲擗地4、奔豚5、心下逆满三、问答题:1.试述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的异同。
2.太阳病篇中心阳虚证主要有哪些?其病机、主症、治法有何不同?3.麻杏石甘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有何异同?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有头眩,如何鉴别?第五次作业一、选择题:1、结胸证是指()A.寒饮结聚于胸中的病证B.热邪阻滞胸中,胸阳不布的病证C.热邪与瘀血结于胸膈的病证D.痰热壅滞胸中,肺气不宣的病证E.热邪或寒邪与痰水结于胸膈的病证2、大结胸证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E.攻下实热,涤痰宽胸3、患者形肥体胖,喜食冻品及生冷,感冒三天后,见心下至少腹痞满拒按。
心烦、起卧不安,不大便三天,口渴,舌红苔黄,脉寸浮关沉。
可称为( )A.大承气汤证B.小承气汤证C.三物白散证D.大柴胡汤证E.大陷胸汤证4、下列汤证除哪项以外,均以心下痞为主症( )A.大黄黄连泻心汤证B.附子泻心汤证C.五苓散证D.半夏泻心汤证E.甘草泻心汤证5、病人出现胃脘部满闷,嗳气频作,伴有食腐的气味,腹中漉漉有声,泻下水样大便。
治疗上首先考虑用( )A.生姜泻心汤B.甘草泻心汤C.半夏泻心汤D.黄连汤E.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6、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甘草泻心汤的主症( )A.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B.腹中雷鸣C.心下痞硬而满D.噫气不除E.干呕心烦7、患者,女,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