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国山水方风景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课件4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课件4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山水画
大 自 然 山 水






赏 析
画 法
漓江
黄山
三峡
太湖
山涧清泉
渔舟唱晚
请你说一说看了这几幅图片的感受(用一个词表达也可以)
游春图(最早独立的山水画)
( 隋 ) 展子虔
(五代)关仝
(明)沈周
(清)王原祁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作高51、5厘米,长1191、5厘米, 是古代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
江山如此多娇(展挂于北京人民 大会堂) 毛泽东题字 傅抱石 关山月绘制
富 春 江(局部)
钱松岩
玄武湖之晨(局部)
宋文治
巫峡烟云
亚明
长江大桥
魏紫熙
山水画 国画题材,用中国 画彩墨形式绘制以大 自然景物为主体的画 称做山水画。
学习传统的山水画应从基本元素练习开始
点叶法
勾叶法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课件15页PPT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课件15页PPT

西方风景画
西方风景画
西方风景画
• 通过中国古代山水画和 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高 远 平远 深远
游春图
• 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勾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 水画》课件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学画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美术—山水画ppt课件

美术—山水画ppt课件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了许多 行之有效的程式。
作品分析《富春山居图》
24


9




















元 明 清 成 为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主 流
10
中国古代山水画
艺术传统
• 表现情景交融的意境
11
溪 山 行 旅 图

1、大小对比

(2、虚实对比来自宋)3、疏密对比
4、动静对比
5、化情思入景
12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 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 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 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 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 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13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六君子图》元倪瓒
14
突 出 表 现 早 春 季 节 特 色
1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
的创 一造 种孤 艺傲 术、 境清 界高
、 茺 凉 、 疏 放
17
《 青

卞 隐 居
倪 瓒











18
北宋
南宋
张大千。《庐山图》
5
发展脉络概况
1。魏晋时期萌芽
东 晋 。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胭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37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
其它工具 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 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 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 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 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 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笔架:毛笔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挂在笔架上凉干, 或包在竹制笔簾中,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用来压纸。 38
?
?
看独 万立 山寒 红秋 遍, ,湘 层江 林北 尽去 染, ;橘 漫子 江洲 碧头 透。 ,
?
?
?
?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一 九 二 五 年
24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
34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 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 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 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 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 常用的有 :

八年级美术上册 5 中国山水画课件2 人美版.pptx

八年级美术上册 5 中国山水画课件2 人美版.pptx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雪石
20
小结: 观看了以上的名家作品我们从中发
现了一些规律,画山水画时要近浓远淡、 近繁远简、近干远湿、近实远虚。
21
学画山水画 画山石的技法
22
山石画法步骤


皴 染、点 23
学画山水画
荷叶皴
雨点皴
折带皴
皴的多种表现,加强了山石的形态和厚实感
24
1
树的画法
2
3
4
25
各种树叶的画法
26
学生作品
27
28
欣赏美丽的风景
1
2
3
4
5
6
探讨水画
8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 来)唐代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 完美境界。
9
魏晋时期萌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10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隋:独立成画科
11
唐 、宋: 从成熟走向高峰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12图卷
13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14
元 倪瓒(六君子图) 北宋 巨然 (层崖丛树图)
观看更多作品
15
16
齐白石 作品
17
齐白石 作品
沈周作品
18
19
春水芳洲
溥儒
画面前后层次分明,虚实处理得当, 意境清新淡远。
寒江独钓图(局部)宋代 马远

山美版高中美术《中国山水方风景画》课件

山美版高中美术《中国山水方风景画》课件

霍 贝 玛 《 乡 间 村 道 》
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手法
“三远法”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
自山前而窥山后 自近山而望远山
高远
深远
平远
(元)倪瓒 《渔庄秋霁图》 平远
(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高远
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
焦点透视:
科学的在平面上表现深
远空间的方法,景物因角度、 距离的不同发生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的变化。
近实远虚 近大远小
视平线 消失点
A
B
C
D
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 荷 兰 焦点透视:
在平面上表现深远空间
的方法,景物因角பைடு நூலகம்、距离 的不同发生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的变化。 视平线
( 宋 ) 马 远 《 寒 江 独 钓 图 》
中国山水画欣赏要点:
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中呈 现出的那种情景交 融、活跃着生命律 动的韵味无穷的诗 意空间。
傅抱石《平沙落雁》
暂停
傅抱石《平沙落雁》
中西绘画的审美追求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强调写实性 画眼中所见
注重意境 画心之所感
小结:
中国山水画 观察方法 西方风景画 固定视点 对景写生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强调写实 画眼中所见
散点透视 游走观察
空间表现 “三远法” 手法 虚实相生
审美追求 注重意境 画心之所感
思考
通过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你认为 造成中西美术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中西文化、传统、环境、思想等)

2019秋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课件2 人美版PPT

2019秋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课件2 人美版PPT

6,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
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
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
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
了 。(如: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雪石 )
得石中作 青青山品 翠色峦以 的恰朦苏 韵当朦轼 致地胧的 。表胧诗
现的句 出感为 绿觉题 树恰, 被到淡 雨好墨 洗处画 刷,雨
傅 抱 石 、 关 山 月 合 作
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
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 机 画家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充分发挥 传统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表现手法,将南北 景色统一在画面中,使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之美。
既是形,在唐代或唐代以前出现过青
绿山水,是先钩线再上色,但到后来
水墨山水就成了主流,一般来说都是
没骨画法。




–特点: –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
具有以下要素; –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
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 象万千”的气度。(如:傅抱石、 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 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 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 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 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 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
的内容。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 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
打动人。(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一 带 秋 初 景 色 : 丘 陵 起 伏 ,
丽 简 约 的 笔 墨 和 疏 朗 洒 脱 的
色 的 亲 身 感 受 。

中国山水画课件精讲

中国山水画课件精讲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1、工具材料的不同 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水粉颜
料作画,画出的卓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 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 都叫“山水画”。从名称就把西画与中国画分清了。
水 粉 静 物 画
水 彩 风 景 画
油画风景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唐寅(明)
❖ 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中四才子之 一。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或“吴门四家”。在诗词歌赋上与文征明、祝枝山、 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 历史上的唐伯虎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 的画家,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其诗多纪游、题画、 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 炎凉的感慨,著有《六如居士集》。他一生坎坷, 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 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 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 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赵伯驹 ❖ 《江山秋色图》
是一幅长卷山 水,绢本。全 图布局严谨, 勾勒精细,设 色绚烂,以石 青石绿为主, 手法表现细致 入微。
No Image
《草地一角》丢勒
唐寅《桃花诗》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 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画家出生富裕,战乱毁了他原本 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 生只与纸笔墨砚为伴。作品画了 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 木,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 面萧疏的气氛,廖落的用笔都体 现了画家内心的情感,无语的传 达了画家的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抱石《平沙落画的审美追求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
强调写实性 画眼中所见
注重意境 画心之所感
小结:
观察方法
中国山水画
散点透视 游走观察
空间表现 “三远法” 手法 虚实相生
审美追求 注重意境 画心之所感
西方风景画
固定视点 对景写生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强调写实 画眼中所见
焦点透视:
科学的在平面上表现深 远空间的方法,景物因角度、 距离的不同发生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的变化。
近近实大远远虚小
消失点
视平线
A
B
C
D
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


焦点透视:

在平面上表现深远空间

的方法,景物因角度、距离

的不同发生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的变化。

视平线



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手法
思考
通过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你认为 造成中西美术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中西文化、传统、环境、思想等)
虚实相生




马 远


寒 江




中西绘画的表现手法——空间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三远法”
(高远、深远、平远)
虚实相生
焦点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意境”——山水画最高审美追求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马 远
独钓寒江雪。







中国山水画欣赏要点:
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中呈 现出的那种情景交 融、活跃着生命律 动的韵味无穷的诗 意空间。
“三远法”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
自山前而窥山后 自近山而望远山
高远
深远
平远
(元)倪瓒 《渔庄秋霁图》
平远
(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高远
(宋)郭熙 《早春图》
深远
“留白”
天、地、水、 云、烟
李 可 染 《 万 山 红 遍 》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观察方法 表现手法 审美追求
山水画观察方法
《千里江山图》 宋代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宋代 王希孟
康斯太布尔 《干草车》
一、观察方法 中国山水画
散点透视 游走观察
西方风景画
固定视点 对景写生
二、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