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书香》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3届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南京市建邺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染四季跋涉路。
少年的我们,或曾感慨知音难觅“噫!微斯人,(1)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或曾思乡怀人“露从今夜白,(2)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或因“(3)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而触景生情。
少年的我们也不乏浪漫与热情。
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4)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自然意趣,或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或抱“(5)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雄心壮志。
不论风吹雨打,都应砥砺前行。
愿同学们珍惜诗意年华,永葆少年初心,永远风华正茂!(1)将文段中的古诗文填写完整。
(2)判断划线句的复句类型:(3)小博尝试朗诵这段话,向你请教。
你以加点句为例,从语气语调方面帮他分析并提供朗诵建议:二、综合性学习2.活动中,同学们在线观看了二十大开幕式。
小伊写下这样一段感想,请你协助他完善。
ㅤㅤ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
少年的我们应牢记主席箴言,bó发生命热情,在广mào天地间大展身手。
(1)为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箴_____言②bó_____发③广mào_____(2)看完开幕式,同学们心潮澎湃。
请你以《少年》为题,结合寄语、借助意象,写一首小诗。
(四行)三、语言表达3.活动中,你获得了采访苏翊鸣的机会。
结合材料,紧扣活动主题,完成采访提纲。
2022年,17岁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一鸣惊人”。
过去几年,苏翊鸣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
决赛时,他完成了此前未曾挑战过的动作,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大跳台冠军。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真题测(2) (含答案)
[2018·深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冯骥才)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
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
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__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剧目叫作《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
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已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
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
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是用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
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唯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
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
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
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被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__。
后台是他的舞台。
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
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
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
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重庆中考语文第2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
2022重庆中考语文第2轮专题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迎来诗词的盛会】2019年9月11日上午,《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浙江赛区(新昌)选拔赛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会现场亮点纷呈,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表演者倾情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带领着现场观众重走诗仙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亲临现场,讲述了一个外卖小哥的诗歌梦,励志又坦然。
浙江赛区选拔赛举办地点缘何“花落新昌”?“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新昌县副县长胡玲萍给出这样的解答,“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优势,新昌将集全县之力打造文化研究新高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实现乡村生态与文化创意的完美重构。
”胡玲萍表示。
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
“浙东唐诗之路”一名是1993年8月,经过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正式行文所定,从此“浙东唐诗之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也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在这个精华路段,451位诗人留下了1505首诗篇,山城新昌因此有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烙印。
下半年,山城还将推出中国新品唐诗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全民诵唐诗、氧气音乐节、天姥山马拉松、李白诗路IP打卡地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浙东唐诗之路以及天姥山的知名度、美誉度。
(选自“人民网浙江频道”,2019年9月16日版,有删改)【__________】“新昌的街头巷尾其实也藏着不少古诗词。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在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不少诗词元素。
“想不到新昌还挺有‘文艺范儿’呢。
”“天姥三重岭,危途绕峻溪。
水喧无昼夜,云暗失东西。
”这是唐朝诗人李敬方所写《登天姥》的前四句,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他登天姥山的景象。
这首《登天姥》出现在新昌江滨公园七星段的一块景观石上。
除了七星公园,南明街道湖莲潭公园里还有21盏唐诗灯,环湖而建。
采访中,记者发现,新昌在对人民路石城路路口、南坑东路路口的两个路廊进行升级改造时,就曾引入唐诗元素,两个路廊地面的石板上都刻有和新昌有关的唐诗。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三):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讲“修辞立其诚”。
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
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
”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
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
②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
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
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③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就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
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要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④真话和真理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真话指的是真心话,而真理则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道理。
真话并不等于真理,真话未必全是真理。
但既然写作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真话,也应当用来表达真理;既然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作者就应当具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责任感。
⑤虽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句句都是真理,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强制捆绑搭售、预付式消费“套路贷”、虚假宣传退货无门……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乱象成为许多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B.繁忙的城市,需要适度的“睡眠”。
我们在追求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要减少不必要的喧嚣,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视“宁静”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C.“一带一路”不是排他、封闭的小圈子,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制度、宗教、文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共享机遇、共享繁荣的国际平台。
D.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或者算法,并不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4 综合考查(含解析)
专题04 综合考查1.【2018年中考北京卷】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答案】(1)D (2)A2.【2018年中考北京卷】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
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
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新部编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
新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班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连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留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7)讽刺手法。
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称赞,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概猛烈。
D、或是接受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抒情谈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又称卒章显志)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节选)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一般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奇特的柳树,奇特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掩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布满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测评卷2套(附答案) (4)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测评卷[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清(18分)1.【中考·重庆B】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把伞,是开在雨中的一朵花;两把伞,就是顺水偕行的一枝并蒂.(dì)莲。
B.黄昏,漫步林间,常常被一树鸟声,一地落叶,一缕清香绊.(bàn)住脚步。
C.初夏,栀子花开,蝶儿翩飞,翠绿的藤蔓也按捺.(nài)不住爬上白墙的冲动。
D.踏着熟悉的林荫道,逝去的日子在眼前流动,往事历历,不觉湿了眼眶.(ku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些年我国的前行轨迹,彰显..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
3.【中考·无锡】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4.【中考·邵阳改编】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西通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5 读·思(三)说明:共两大题,9小题,满分9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必考点,中考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涉及:文意理解,主旨把握,人物分析,写作手法赏析,联系实际个性表达,读写结合。
一、小语段阅读(30分)胖子学裁缝星云有一个胖子,胖到没有一家服装店有适合他穿的衣裤尺寸,他因此非常难过。
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因为穿衣的问题而苦恼,就告诉他:“”他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跑去学裁缝。
几年后,他缝制出心得,想到与他有着相同境遇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于是筹资开设制衣工厂,成立胖子服饰专卖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此举不仅替自己也替别人解决了穿衣的问题,更因此得到了社会的掌声。
成功的人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特质,能够让他们在危机、困难中振作,寻出一条生路,不会让自己沉溺在困境中,不知所措。
生命的智慧,往往在挫折中渐渐被发掘,渐渐成熟,所以不要害怕逆境,《菜根谭》有云:“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生命中每个境遇的出现,必然有它的道理,若有自觉力,就能看出个中端倪,寻出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胖子的父亲看到儿子的苦恼,告诉了他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3分)2.胖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3.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10分)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两只信鸽黄瑞云一个信鸽爱好者驯养了两只很好的鸽子,这两只鸽子多次准确无误地飞回目的地。
但驯鸽者发现,它们总是有先有后,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
他想:虽然两只鸽子都能飞回目的地,但它们在路上还是因为认错路而多飞了路程。
之所以有时这只先回,有时那只先到,肯定是有时那只飞了弯路,有时这只错了目标,不然一定是同时到达的。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题型特训:非连续性文本 主题二 读书学习 (解析版)
主题二:读书学习[三](16分)材料一字句之间,慢慢品读一书,一椅,一人,一隅。
这样的场景,随着移动互联和电子阅读的飞速开展,似乎渐行渐远。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新开书店超过4000家,约是关闭书店的8倍,实体书店呈现蓬勃增长之势,说明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
纸书承载的人文质感,翻阅、流转间的温馨回忆仍无可取代。
多少人去书店、书市的乐趣就是淘书,翻捡的哗啦声耳边作响,淡淡油墨香扑鼻而来,踏破铁鞋后“捡到了宝”,多么惊喜。
又或者,无意间瞥到一本书,读了开头就停不下来,干脆耗上半天一鼓作气读完。
在纸质阅读里,书籍的使用也承载了读者的心意。
特别是需要深度阅读的经典作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圈圈画画,折条印记,夹张书签,甚至写上几句批注,纸张原汁原味地留住了“读”的痕迹,构成了丰富斑斓的人文风景。
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生活的节奏,更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
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节。
(摘编自202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材料二人间四月芳菲日,朗朗读书正当时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有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说到读书,疫情下武汉方舱医院的“读书哥”,在病床上翻看着一本厚厚的《政治秩序的起源》的那一幕,像一股清流激荡着阴霾中的人们。
阅读是一束照进黑暗生活里的光。
蒋勋说,读书就是“在不同的境遇中去求一个‘安’”。
对更多人而言,读书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谐。
读书,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
读书,让偏执的你,变得宽容一些;让自卑的你,变得自信一些; 。
阅读让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
同时,阅读让你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共话读书情。
不能行万里路,就让我们沉下心来破万卷书吧。
正如这段话所说——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灯影书香》.doc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灯影书香》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挂着一副乔大壮所书的集骚句的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这对联挂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鲁迅那样的人挂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如果让我辈来用就不免僭妄了。
多年前我也动过一会心念,拟请能写好字的朋友给我写了一副对联。
当时选定的联语是这么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这好像是陆剑南的诗句吧?但那意境的确是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生活趣味。
斗室中,书刊杂乱,上下堆积。
每到天黑,就埋头书堆,对着不怎样明亮的灯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里。
要说一灯如豆。
当然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夜深了,灯色也深了,日间浮动的心境,至此也显得分外的深沉。
临案读书,地灯豆的情味,拟之红豆惹人相思,恐怕也不为过。
就这样,自己觉得个中天地异常广阔,毫不遗憾地安于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
后来呢,虽然终于给现实轰了出来,不再困守于昔日的书夫了,但对那深灯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仿佛总有点“剪不断”的余绪似的。
本来,只要还有时间的余裕,广读点书也是好事。
问题在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
黄山谷云:“擘书覆瓿,裂史黏窗,谁不惜之?”我看未必尽然,天下有许多坏书,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书在史。
因为它其实是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
至于如赵季仁所持的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心世间好山水。
只要他对“好”字义下的允当,则陈眉公所称“读书者当作此观”云云,也是可以首肯的。
正因为这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而劳生有涯,便觉得有时偷得一时半刻,局促在斗室之中,埋头于深灯底下,那种乐趣是无穷的,那种辛苦也是值得的。
注: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集自《离骚》。
崦嵫,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鹈,即杜鹃,鸣时百花皆谢,这两句诗有抓紧时光,及时之意。
阅读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鲁迅书房的一副对联写起?2、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挑灯夜读?3、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主张“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4、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散文多处恰切地引用前人诗文,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采。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厦门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厦门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厦门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题一直是厦门中考语文中考察的一个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厦门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厦门中考语文阅读原文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许除了叶嘉莹,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有人用一句话概括她一生的追求:“九畹兰滋,乐做诗词传灯人。
”从启蒙到“能自建树”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在察院胡同祖宅里,在家学氛围下,叶嘉莹完成了诗词的启蒙,诗词功底日渐扎实。
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她进入了辅仁大学。
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
叶嘉莹跟从顾随6年,与顾随结下深厚情谊。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顾随生前没有留下一本著作。
叶嘉莹上世纪70年代回国以后,整理出版了40余万字的《顾随文集》,并将她在顾随课堂上记下的八大本笔记,全部交给了顾随的女儿整理成《驼庵诗话》,所得版税,全部给予先生女儿。
在去国外之前,叶嘉莹对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她认为,和充满灵动内容的诗词相比,文学理论实在太过枯燥。
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
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弱德之美熊烨是叶嘉莹的2010级博士生。
彼时他在南方一所大学本科读法律,正处于失落和迷茫中,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讲课的节目,立刻被深深吸引。
“叶先生的授课融入了她切实的人生体验,这是最打动我的。
”熊烨说。
来到南开之后,他才逐渐了解到叶嘉莹诗词极富魅力的另一层原因。
江西省景德镇市莱茵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景德镇市莱茵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巴金写完《随想录》以后陈思和①九十岁的巴金整天坐在客厅里。
客厅的面积虽然大,光线却不怎么好,有些阴暗滞闷,从巴金的客厅联想到北京冰心的客厅:它们在表面上真是完全不一样。
冰心老人的客厅小而明亮,充满灵气,盆花、字画、窗明几净,处处显示了女主人公的天真、率性、心态自由,而巴金老人则更加沉重、疑虑,他的感情似乎总是陷在那一团噩梦中挣扎不开。
②读过《随想录》的人们都说巴金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这个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有权利追求心情的欢悦,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
他沉浸在噩梦的恐怖之中,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解剖自己、指责自己。
③现在,老人终于放下了笔。
写完《随想录》于今,七年过去。
巴金主要的工作就是编他的全集。
依巴金自己的说法,他始终在矛盾中编印旧作。
譬如,《爱情的三部曲》曾经是巴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绘了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在信仰与理想的指导下与黑暗势力搏斗的故事。
这些作品后来遭到了粗暴的批评,巴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编造故事,而对它的真实性却讳莫如深。
这次编印全集时,老人终于发言了,他在跋里承认小说中人物的原型来自他的一些同志,他称他们为“理想主义者”,称赞他们“忠于理想,不停止地追求理想,忠诚地,不声不响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
④巴老在60年代有两部书稿未出版,一部是中篇小说《三同志》,这是写志愿军的故事,1961年写成,因巴金自己不满意,一直未出版。
这次编印全集,他同意收入,却特意在小说书稿前写下这么一行字:“废品《三同志》,1961年写成,我写了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失败了,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巴金1990年1月8日”。
⑤听说一位已故的作家,别人为他编著作目录时收入了类似于《三同志》的作品,作家的家属就出来干涉,说这么做是为这位作家“抹黑”。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新港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新港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两株玉兰树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
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
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
温润的风似有若无。
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
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
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
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
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
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
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
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
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
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
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
2019-2020学年杭州市惠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杭州市惠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沈从文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
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
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
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
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
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
即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
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
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
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
—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
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
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
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影书香》阅读原文:
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挂有一副乔大壮所书的集骚句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这对联挂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鲁迅那样的人挂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如果让我辈来用,就不免妄了。
多年前,我也动过一回心念,拟请能写好字的朋友给我写一副对联。
当时选定的联语是这么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这好像是陆剑南的诗句吧?但那意境的确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生活趣味。
斗室中,书刊杂乱,上下堆积。
每到天黑,就埋头书堆,对着不怎样明亮的灯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里。
要说一灯如豆。
当然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夜深了,灯色也深了,日间浮动的心境,至此也显得分外的深沉。
临案读书,那灯豆的情味,拟之红豆的惹人相思,恐怕也不为过。
就这样,自己觉得个中天地异常的广阔,毫无遗憾地安于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
后来呢,虽然终于给现实轰了出来,不再困守于昔日的书堆了,但对那深灯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仿佛总还有点“剪不断”的余绪似的。
本来,只要还有时间的余裕,广读点书也是好事。
问题在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
黄山谷云:“擘书覆瓿,裂史黏窗,谁不惜之?”我看未必尽然,天下有许多坏书、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书在史。
因为它其实是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
至于如赵季仁所持的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只要他对“好”字的字义下的允当,则陈眉公所称“读书者当作此观”云云,也还是可加首肯的。
正因为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则劳生有涯,便觉得有时偷得一时半刻,局促在斗室之中,埋头于深灯底下,那种乐趣是无穷的,那种辛劳也是值得的。
[注]“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集自《离骚》。
“崦嵫”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鹈”即杜鹃,鸣时百花皆谢,这两句诗有抓紧时光,及时努力之意。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试题:
1.下列对《灯影书香》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灯影书香》多处恰切地引用前人诗文,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文采。
B.作者十分欣赏鲁迅居京寓所壁上的对联,但认为今天之人不配使用。
C.《灯影书香》中所引黄山谷的话,是对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坏书、劣史的有力批判。
D.作者是一个书痴,深谙读书之味,知道读书之乐,应任由个人体会。
E.作者并不一味主张读书,好书甚多,劳生有涯,读之难尽,故须知所取舍。
2.《灯影书香》开头为什么从鲁迅书房的一副对联写起?(4分)
3.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挑灯夜读?(6分)
4.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4分)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 B(文中“我辈”不等同于“今天之人”)C(黄山谷的话,本身并不是对坏书、劣史的批判,作者引用黄山谷的话是为了引出对坏书、劣史的批判。
)
2. (1)作《灯影书香》者赞赏对联所表明的格外及时努力之意,也愿以此自励。
(2)引出自己多年前拟用的一副对联,以展开下文。
3. (1)夜深人静,“日间浮动的心境”也会变得“分外的深沉”。
(2)当此之际,更能感受书中宽阔、自由的天地。
4. (1)天下有许多坏书(读之无益)
(2)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而劳生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