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叶圣陶.(táo)B.拖沓.(tà)妥帖.(tiē)悲哀.(āi)丁卯.年(mǎo)C.恳.切(kěn)监.督(jiān)触.及(chù)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感慨.(kǎi)告辞.(cí)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课时作业+教师配套课件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生疏.( shū)商酌.( zhuó)譬.如( pì)拖沓.( tà) 别.扭( biè) 妥帖.( tiē)2.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1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 2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3.根据下列释义,在括号内分别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 1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 诲人不倦) ( 2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 不耻下问)( 3 )拿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 以身作则)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提倡说普通话不等于要废除方言,[甲]方言是储存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语言仓储。
如果不用河北话唱河北梆子,[乙]而要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唱,那么河北地域文化还能保留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方言的存在不是一件坏事,[丙]所以它保存了当地原生态的文化。
( 1 )[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仓储”改为“仓库”。
( 2 )[乙]处画线句成分赘余,应删去“全国通用的”。
( 3 )[丙]处画线句有关联词使用不当的问题,应将“所以”改为“因为”。
6.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 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
水不在深,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3)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5)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____________ ) 性的意见。
(2) 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méng lóng (____________ ) 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3)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lí(____________ )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zé(____________ )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
(在句末加“的工具”)B.“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将“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十三)
课时作业(十三)[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他对普通话生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rùn()。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kěn ()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人品好,待人厚,律己严,诲人不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七年级(4)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著名作家张中行笔下的叶圣陶先生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他都能做到以身作则....。
3.下面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给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②在这里,教科书知识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
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校课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ì)累赘(zhuì) 别扭(niu) 拖tà(沓)修rùn(润) 生shū(疏)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B.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惯之,宽厚待人。
C.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癫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责,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解析:B项“惯”应写为“贯”;C项“癫”应写为“颠”;D项“责”应写为“则”。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①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久地保存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C)A.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取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能把你的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2017·南京)下列材料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作业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作业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商酌()累赘()拖沓()丁卯()....
慎重()删减()妥帖()...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繁碎教晦草率
B.生疏恳切恢复
C.鞠躬公寓感慨
D.体例躬行格式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6~8段,回答问题。
4.选文第1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6.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
7.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带着一些感概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 zhuì)又别扭。
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
【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应为“感慨”,“慨”与“心”有关;B项中“累赘”读音应为“léi zhuì”,读“lěi”时,组词如“日积月累”,读“lèi”时,组词如“劳累”;C正确D项中正确写法应是“拖沓”,“杳”读“yǎo”,如“杳无音信”。
故答案为:C【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形、字音。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答案】C【解析】【分析】有些成语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绝不能乱用。
我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容易造成误用的成语。
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镜重圆”等也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同学们的学识明显是比老师更少,应该是老师向同学们请教才叫“不耻下问”。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记叙文,记述了XXX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并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作者认为XXX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例如,XXX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作者在文章中用“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来形容得知XXX先生逝世时的心情,这是因为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
XXX先生主张“写话”,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例如:“我第一次见到XXX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这段话简短明了,用词通俗易懂,给人以亲切感。
XXX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给我们启示,我们应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简洁明了,避免累赘的表达。
我们可以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例如,可以尝试用更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删减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让文章更加精炼。
五、课外阅读XXX的《怀念圣陶先生》,思考其中叙述的内容和XXX先生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在文章中,描写了XXX先生看稿十分认真,不仅纠正笔误、整理词句,还要仔细处理标点符号的细节。
此外,他为了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他还向XXX先生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为其女儿的文章题诗,展现了他真诚待人的品质。
此外,文章还描述了他与XXX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景。
总的来说,XXX先生注重文风的简洁,强调用语的简练。
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还应该注重字的删减,使语言更加简洁。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793)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
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对它缺乏热情,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3.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注重“简洁”,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了”,“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既累赘又别扭。
另一个是“太”,“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简明自然;“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累赘且违理。
你还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4.片段练笔本课中心写作技法:小事中见深情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陈述小事,通过小事表现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品德,事虽小,但感情深厚。
请你描写一件小事,并借此寄托你的深情。
100字左右。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jì)颠沛.(pèi)朦.胧(ménɡ)B.譬.如(pì)累.赘(lèi)草率.(shuài)C.商酌.(zhuó)恳.切(kěn)既.然(jì)D.妥帖.(tiè)生疏.(shū)拖沓.(tà)6.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恳切累赘颠沛流离B.商酌譬如不耻下问C.妥帖业绩付之一笑D.朦胧生疏以身做则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设计者:一、语基达标训练1.读读写写(给划线标音或填空)丁卯年()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搀和:()()冗长:()()人不倦不()下问()流离以身作()2.解释词语搀和:修润:商酌:颠沛流离: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以身作则: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二、课内精彩阅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3.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内容?4.请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划分段落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三、课外类文阅读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完整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答案版
答案版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 a 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 a o (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 u(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 1 )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 e ngl o 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 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4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新)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课时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面依次填入括号内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切,念,顺口,听,〔〕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A.lǜsháo垦悦B.shuàizhuó恳悦C.lǜzhuó垦兑D.shuàisháo恳兑2.以下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华同学在学习上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帮扶工作精神,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对以下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描写〕B.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记叙〕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抒情〕D.他说:“好,就这样。
〞〔描写〕4.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B.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大家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C.文章在人物刻画方面,用生活和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这种大中见小的写法,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D.穿门越街,鞠躬致谢,目送上路,几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叶圣陶先生“德行〞的生动表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一)基础部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生shū()商酌()kěn()切累zhuì()譬()如tuǒ()帖2.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B.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D.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2分)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③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 ④①②③5.叶圣陶,原名,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之称。
(二)课内语段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练习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B.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D.张中行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也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触动到)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圆润)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商量斟酌)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B.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C.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
D.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知道自己身为编课本的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B.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1. D应该是两人有一致的看法。
2. B修润:修改润色。
3. D D项中的“得”是“得到”的意思,是动词,A、B、C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助词。
4. B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用在该句中,不合句意。
拓展阅读(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课堂跟踪练·追踪课堂核心】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躬.行(gōng)生蔬不耻.下问(zhǐ)辨伪去忘B.商酌.(shuó)恢复颠沛.流离(pèi)抑扬顿错C.譬.如(pì)朦胧付.之一笑(fù)气势汹汹D.拖沓.(tà)妥贴以身作则.(zé)思空见惯2.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叶圣陶先生是1988年春节前夕去世的,那时候改革开放还没有多久,与我们的今日今时,已是百废待兴....了。
不知叶老先生会怎样地想我们今日今时的日新月异....。
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今天能认真体会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处世....,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我们的今天该有多少尘埃落定A.百废待兴B.日新月异C.待人处世D.尘埃落定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春社日一般在立春之后举行,内容主要是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郭沫若曾称赞他“鬼写妖高人一等”。
D.《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被誉为“民族魂”。
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
A.美丽和宽广坚韧和刚强纯洁和高尚淳朴和谦逊B.坚韧和刚强纯洁和高尚淳朴和谦逊美丽和宽广C.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淳朴和谦逊美丽和宽广D.纯洁和高尚坚韧和刚强美丽和宽广淳朴和谦逊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海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
(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座号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8分)
(1)外面正响着鞭pào(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zhào( )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 ),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让我帮他(修改润色) 。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 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 )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 )的……对于以简明如话 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
C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 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6分)
A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 .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6分)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6分)
A .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
C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 .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
6.(淄博中考)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 (6分)
A .《论语别裁》
B .《庄子心得》
C .《战国策》
D .《孟子的智慧》
E .《乐府诗集》
(2)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6分)
02 拓展阅读
孤独温暖的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个会上他对《玫
七年级 语文 日期: ___月___日 第___周 第___次
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
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7.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2分)
事件印象
①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②
③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
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
④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6分)
(2)“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
..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
..,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3)文中“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9.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5分)
10.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5分)
11.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