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龙纹装饰图形在隋唐时期的应用
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纹图案,感受传统美学魅力的永恒魅力
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纹图案,感受传统美学魅力的永恒魅力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灿烂绚丽。
其中,传统的龙纹图案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种图案的使用已有数千年,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品、建筑、陶瓷和服装等方面,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生物,具有神话色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神圣、大有所成的象征。
龙被描绘成身体长而盘绕的形象,瘦身强壮,四爪张开,神态颇为威猛。
龙纹图案经常被用来装饰和点缀物品、建筑物、家具、服装等,以表达生活中的美和吉祥。
尤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这一图案被广泛应用。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龙,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更不用说龙帝位于人们的特殊地位。
因此,龙纹图案被崇尚,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龙纹图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装饰艺术,比如大大小小的器皿、瓶盖、鼓面、漏斗等等。
最早的龙纹图案是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出现的,因为它能够象征神灵和社会地位。
随着时代变迁,龙纹图案的艺术表现和使用方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唐代为例,在这一时期,龙纹图案不仅在传统的装饰艺术中得到表现,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上。
在唐代的建筑中,龙作为吉祥物象征,非常受欢迎。
龙纹图案通常出现在瓷器、绸缎、纹银和铜器等现存文物上。
例如,清代之前,无锡太湖石的属性是由石中含铁、青铜等调和而来,这种含有铜的石料上的龙纹图案,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无锡太湖石图案。
除此之外,龙纹图案的形态和变化也非常多样。
常见的形态如盘龙、凤凰、龙蛇相杂等。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盘于一种修行方式,盘龙图案就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精神。
凤凰作为另一种神话生物,同样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好愿望。
龙蛇相杂则更加寓意深刻,它代表着百家争鸣、和谐共处,是中国文化中对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些多样的形态,使龙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承载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
探析联珠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
探析联珠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作者:孙成豪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18期摘要:联珠纹又叫作“毯路纹”,是中国古代织锦的装饰纹样,隋唐时期曾盛行的丝织纹样中的一种。
联珠纹源于中亚地区的萨珊王朝,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经粟特人传入中国,为中国装饰纹样带来了一种新的图案组织模式。
由于隋唐时期南北统一,国力强盛,全面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繁荣,因此联珠纹在中国得以传承,并与中国文化融合加以创新,成为唐代最流行、最普遍的织锦装饰纹样。
关键词:联珠纹隋唐时期起源流变装饰纹样一、联珠纹的样式、起源以及传入(一)联珠纹的图案样式联珠纹这一图案样式是由联珠圈和圈内的主题图案组成的。
联珠圈就是在适合的图案纹样的周边饰以一圈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圆珠,如同联珠,所以取名联珠圈。
联珠纹样中间的主纹图形一般有两种组成形式:一是形象简单的、内置基本没有辅助的单独纹样;二是布局都以二、四、六偶数出现的,或扭转对称,或左右分布对称,给人以庄重、稳定的美感的对称形图案。
联珠纹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强烈的中亚文化特色。
(二)联珠纹的起源丝织纹样中的联珠纹起源于波斯的萨珊王朝。
“联珠纹在波斯最早出现在银币和王室巨石浮雕上。
波斯的银币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流入中国,萨珊王朝时期的货币风格独特,很容易辨认。
”比如沙卜尔二世时期的银币上,银币的周围有一圈联珠圈,里面是一个半身像。
这种具有联珠纹的银币在萨珊王朝时期被大量的铸造,它们自成体系。
(三)联珠纹的传入联珠纹于5—7世纪经栗特人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隋唐时期则普遍应用于织锦上,成为唐锦中数量最多、最具时代特色的纹饰之一。
二、联珠纹在隋唐时期的发展流变(一)联珠圈的变化联珠圈从最初的单层联珠圈,变化为两层联珠圈甚至多层联珠圈。
双层联珠结构的变化更加灵动,也给人厚重、饱满的感觉。
有的在双层联珠中间有线圈分割,让纹路更加清晰,精密的圆珠紧挨着连成线,并且前后对称。
浅谈龙纹在陶瓷中的装饰及其发展演变
学 而思之
21 0
浅谈龙纹在陶瓷 中的装饰及其发展“ ’的起 源,除 了原始 宗教 与巫术 的原 因外 , 龙’ 博 物 院 陈 列 的 越 窑 刻 龙 花 纹 还 与图腾 崇拜有一 定的联 系。在 漫长的远 古岁 月中,动 物 张咀 、 昴首 瞪 目,体 态 强 劲有 力 。 图腾 形象与其 它原始 宗教 中动物 崇拜形象融和在一起 ,形 宋 朝 时期 : 成 了原 始 的龙 形 象 。 北 宋磁 州 白地 黑 花剔 花瓶 ,是 宋代龙 纹 的代 表作 。 “ 龙” 变成真正 的龙 纹 ,约在 商代。一个 突出标 志是 其龙 欠身仰望 ,龙 颈后抽 ,龙 头仰起 ,龙足徐徐后 掣 ,腿 龙开始有 了角 ,只是形 态多样 。或如长 颈鹿 角呈锥形、或 前 的火苗被 龙腿 后拖 而表现 出飘 曳感 。情态之真和动 态之 似绵羊 角向后 卷等。 商代人 又把 象 、虎 、猪 、鳄等动物 的 活 ,与中 国传统 审美习惯 以 “ 气韵 生动”见胜 的准 则一脉 不 同器官加到龙的身上 ,从 而使龙的形象更为神 奇。 相承 。宋代 郭若虚指 出画龙要 掌握 “ 三亭 九似 ”。九似 , 《 文 》解释龙 字说 “ ,鳞 虫之 长 ,能幽能 明,能 指 角似 鹿 ,头 似 驼 , 眼似 鬼 ,项 似 蛇 ,腹 似 蜃 ,鳞 似 鱼 , 说 龙 细能 巨,能短 能长 ,春分 而登 天 ,秋分 而入 渊”。传统装 爪似鹰 ,掌似虎 ,耳似 牛。三亭 ,则是 对脖亭 ,腰 亭,尾 饰 图案 中龙 纹图案的普遍 出现 ,反 映 了人们 对超 自然力 的 亭三 处加 以 强调 。 崇 拜 以及 对 神 人 领 袖 的 崇拜 。 宋代龙 成 为统 治的 象征 ,皇 帝 用五爪 龙 ,亲王 用 四 龙在我 国古代 工艺 美术品上的 出现应 以陶器为最早。 爪龙 。龙 的形 象也 多起 来 ,有 立龙 、侧 龙 、升龙 、降龙 最新考古资料证 明, 内蒙古敖 汉旗 兴隆寺 出土 了距今 六千 等。这 时期御 用瓷的最 明显标 志就是打上 了龙 的烙 印。 宋 至七 千年的刻有类似 龙纹的 陶瓷,在甘 肃发现 的新石 器时 代 虽然 规 定 民 间 不 准 用 龙 ,但 在 民 间 瓷 器 上 还 是 可 以 见 到 代仰韶文化庙底 沟类型的一件 彩陶瓶的 外腹上 ,绘有一只 龙 纹。 宋代磁 州窑 白地 黑花龙 纹瓶 , 中间的行龙 张咀怒 圆首、圆眼、张 口、身折 曲、饰有方格纹的龙形纹 。 目,须鬣舞动 ,矫 健凶猛 ,空间衬以 两朵 云纹 ,宛如腾 云 商周 时代 : 驾 雾。构 图浑朴活泼 ,与 官窑瓷器上那种凝 滞呆板 的龙相 青铜器上的龙纹 图案十分丰富 ,但 以龙作青铜 器上的 比 .格 调 绝 然 不 同。 装饰 图案最早只见 于商代 后期 ,而商代 中期的 陶器上 仍然 元朝时期 : 用龙 纹装饰 ,可见 商代 青铜 器上的龙纹 应源 于陶器。商代 元代 以前 的龙 纹 ,四足 大 多是 三爪 形 的。唐 代 长陵 后期 的白陶器的胎质 细腻 洁 白,器表 多刻印龙纹 ,无论从 的 两 巨幅 行 龙 纹 ,前 足 三 爪 ,后 足 四 爪 。 元 初 龙 袍 上 流 行 造 型还是 纹饰看 ,均是模 仿 同时期 的青铜 器 ,这充分反 映 缠 身大龙的花式 ,四足均为五爪 。称 五爪 者为龙 ,五爪 以 了各 种工艺品之 间的相 互联 系。商周 陶器上的龙纹通 常称 下 ( 四爪及三爪 者 )为蟒 。元代 和明初的龙纹 ,上嘴 唇明 为蟠龙 、螭或夔龙 ,特 点是 龙身肥胖 ,有双角 、四肢 ,作 显拉 长 ,向上翻翘 ,这一特点颇 与五代辽 墓 出土 的龙 形相 奔跑 状 或 盘 旋状 。 似 。明初 ,龙的上唇 已比元代加宽加厚。 战 国秦 汉 时期 : 从元代始 ,景德镇逐 渐成为全 国的制 瓷中心 ,生产 的 开始较 多使 用堆 塑、捏 塑、合模 等方法制作立体形 象 卵白釉 瓷、青花 瓷及 釉里红瓷等 多用龙纹 装饰 ,元代规 定 的龙 。往往 装饰 在器物 的颈、肩等部位 ,使 器物的 实用性 臣民不准用双 角五爪龙 ,这种情 况在 景德 镇湖田窑遗址 出 与装饰性 产生有机结合 。在 浙江义乌 曾发现 一件西汉 中期 土的卵白瓷上有充 分反 映 ,遗址 中出土的卵 白釉 高足杯 内 原始 瓷壶的耳部堆塑一龙 头 ,鼓睛 突 目,两 角卷 曲,十分 部 有印花五爪龙 纹的 ,应为 当时的官用瓷 器,但也有 印三 精采 。这 一时期的 陶器上还 开始 出现彩绘龙 。龙纹也 开始 爪 、四 爪龙 纹 的 , 当 为 民 用瓷 器 。 明 清 时期 : 用于建 筑上。战 国时 燕国的半 瓦当上就有刻 印双龙纹和单 龙纹的。 明清时期 ,在是最 高封 建权 威象征的思想更加 突出。 战国时期的龙纹 ,角和 四肢伸 长 ,龙爪清晰可数 ,作 明代初期 ,景德镇设有 专 门的 “ 器y ”。明清 时期各 个 御 - 奔跑状 ,或双龙相 对峙。通 常为四足 、三爪 、双角 ,长身 朝代 的瓷器上 ,无论是 单色釉 、还是 青花 、五 彩、斗彩 、 躯 ,全 身布满鳞片 ,鼻面 上归拢皱纹 ,两眼 外凸有神 ,这 珐琅彩 、粉 彩器上 ,龙纹 图案 比比皆是 。尤以明代嘉靖 、 些特征在 汉代 陶瓷器上 可以清楚看到 ,大致 可 以说 已为后 隆庆 ,清代康 熙居 多。 瓷器上所绘龙数 ,一 、二 、四、五、九数 目不等。从 代的龙形奠定 了基础。 隋 唐 时期 : 龙的姿 态上看 ,根据 宫廷 器物使 用性能和 实用要 求 ,有正 龙 的地位 因象征 皇帝而 日 益尊贵 ,灿烂 的盛唐文化 , 龙 、团龙 、盘龙 、升龙 、降龙 、行龙、飞龙 、侧 面龙等 ; 使 龙纹 图案 充满现代生活 气息和激 动的精神 气魄。西安 出 根 据龙 与其他 图案的搭 配,有云龙 、出水龙 、降水龙、 赶 土唐 代刻花银碗 器底 装饰的蟠龙纹 , 身蜿 蜒蟠绕 ,结构 珠龙 、穿花龙、捧字龙 、龙凤等 。 龙 明清瓷器上的龙 图案 ,多以云纹 、海水相陪衬 ,通常 分明 ,角、毛 、鳞、须 ,意 态丰满 ,标志 着龙这 一纯属幻 想虚构的 艺术形象 ,已臻 完美成熟之境 称之 为海水云龙 纹 ,采用云海相 陪衬 象征 着封 建帝王的” 陶瓷 器上的 龙 多为雕 塑龙 ,象隋代 的 白釉龙 柄鸡 头 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 ;四海之 内,唯我独尊” 的威严气势。 作者单位 :方漫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院 ; 乐明亮 景德镇 壶、唐 三彩双龙耳瓶 等。唐代 南方 仍在 烧造堆 塑瓶 ,龙是 ( 堆 塑瓶 上的主要神 灵。唐代瓷器上 最精 彩的龙应是在 故宫 陶瓷学院 )
浅谈中国传统的龙纹装饰图案
浅谈中国传统的龙纹装饰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又长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无论是遥远的半坡彩陶,还是各朝的陶瓷玉器,无论是民间的手工艺,还是现代的装饰设计,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演绎着各种风格和形式。
龙纹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孤立,它是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
粗略说来,有环境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时代因素等。
但在最初的原始图案中这些因素还未产生,这几种因素应该在原始人类形成部落或者是渐趋小社会群落,即具有初步的文明后才能对图案起到影响的作用。
真正产生图案的因素应是在远早于这几种因素之前产生,而且这种因素应该与原始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息息相关。
一、龙形的来源与传说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中留下了神秘而威严的形象。
上古时代,氏族部落的人们把龙作为崇拜图腾,它是各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
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通,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易林》说:“黄帝驾龙乘风,东上泰山,南游齐鲁,邦国咸喜”,认为中国人的始祖黄帝是龙属。
又根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
周人则以龙自居。
周人原来崇拜鼋,就是鳖。
“我周人出白天鼋”(《国语、周语》),可是灭商以后,崇拜龙子。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诗经、小雅》)“用昭乃穆,巫显龙光”,说他们以龙为尚。
因此,在各种各样的材质,器物上以龙纹为饰,是为了标榜自己为龙属、龙子。
故上古时代龙纹的使用,除有图腾意义外,还是为了显示自己为龙的传人,反映了中华这个大民族所传承特定的审美观。
古往今来,龙纹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陶瓷器、服装、玉器等各种器物和材质上,不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对龙纹表现出一定的偏爱,使之成为装饰纹样中极有生命力的题材,富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感染力。
二、龙纹的种类极其历史流变过程装饰纹样的演变发展在根本上受到社会结构以及原始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龙形象就有不同的形象,都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过程。
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龙纹的运用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龙纹在不同时期的运用陈飞(07级艺术设计三班)摘要:龙纹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运用最广泛的题材,龙的图形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龙是古代神灵和皇帝的化生,是阳光之气的最完美代表。
中国的装饰图文中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龙纹,斥候各个朝代对龙纹的装饰运用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关键字:龙纹;中国传统图案;装饰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中国人独创的精神文化──人文动物,是人民理想中的神物,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在民间流传多了,久了,就形成了龙的大体形象。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1】这表明中国文化领域上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
其神灵幻化概念,是中国上古原始文化长期揉合的结果。
龙的形象在不断的进步,龙纹图腾的模样自然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
龙这一艺术形象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形成,她的传承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两条路线:一是攀援皇族,成为官方异化的皇权,这种龙成为权利象征的钟鼎之上的主体纹样和装饰,到后来有成为了神兽之主,这种形式的传承主要是因为古代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与权利而用来迷惑自己的子民,还有就是统治者为了强调自己珍贵的身份,而形成的一种理想的动物。
越到后来,就成了皇帝的象征。
皇帝的礼服,汉代龙纹作为十二章之一,和其他十一种纹样并列。
唐代龙纹常画于大袖,或作团龙饰于前胸和后背,比其他十一种纹样要大。
宋代除有四围龙的款式外,还流行一种通身的大龙,称为缠身龙。
元代初年,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织造五爪缠身龙袍。
明朝皇帝礼服和朝服以龙纹作主要装饰,形式不一。
清朝的皇帝龙袍制作更加精细,龙纹除用彩丝,金线,银线,孔雀羽线,还用细的珍珠,红珊瑚珠串起来绣织,极奢华之能事。
宫室方面,以故宫太和殿为例,殿中金銮宝座两旁,分列六根金大柱,每柱各有一条巨龙围绕,东三柱龙头西上望,西三柱龙头东上望,藻井顶部木雕金漆巨龙衔珠俯首下视,全都把视线引向宝座。
后面屏风上雕有升龙,行龙,坐龙,使得金銮宝座呈现群龙竞舞的壮观场面。
中国古代蟠龙型纹样浅析
中国古代蟠龙型纹样浅析——以嘲风系列为例院系:06级艺术学院学号:00643007姓名:周翠中国古代蟠龙型纹样浅析——以嘲风系列为例06级艺术学院——00643007—周翠前言:在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而真正称得上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的却仅有长安和北京。
在北京,最能展现北京封建统治时期特色的就要算坐落于中轴线的紫禁城了,北京旧城的设计核心就是紫禁城。
这座皇城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地理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只有深刻关注到紫禁城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那个时代以及北京的文化特色。
但是,如果想要全面的领略紫禁城的风采,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本文试从紫禁城最有特色的一个角度——屋脊,切入,阐释中国古代传说文化对于以紫禁城建筑为代表的北京建筑的影响。
摘要:自古所有国家的封建时期都崇尚“君权神授”思想,以便封建帝王统治国家,而对于建筑,各国在这一时期更是渗透了这样的思想,中国也不例外。
神与人的交流是封建时期最重要的沟通,而神和人的交流必然需要一个媒介,而对于建筑,屋顶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媒介的所在,它位于天界和人界之间,人若想和神交流,在建筑中,屋顶的位置就显得格外。
同时,往往一个国家的屋顶也最能体现这个国家建筑的风格。
而世界上唯有在中国才可以看到以神兽作为房檐装饰的屋顶,而这种装饰的屋顶又以北京特别是故宫最为出色。
这些小兽不仅仅起到了装饰屋顶的作用,也在同时表现了皇家的威严和神圣以及神秘,更很好的起到了其建筑的原始作用。
这些蟠龙小兽充满了中国人民的丰富神奇的想象,同时体现了一个以龙作为原始图腾的国家的图腾信仰。
蟠龙型小兽的装饰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庄重与和谐的统一,既体现出皇家的严整规矩,又不失变化,他们是我国古代先人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愿望的完美结合体。
以下仅以这些蟠龙型小兽作为切入点,试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表达,借以展现北京古代皇家文化特色的缩影。
关键词:蟠龙型纹样、嘲风溯源、文化象征意义、造型美感、嘲风系列与传统建筑之间的搭配美感一、蟠龙型纹样的发展龙,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江山社稷的寓意,成了中国的第一神兽。
隋唐龙纹装饰研究
隋唐龙纹装饰研究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龙纹装饰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旨在探讨隋唐龙纹装饰的特点、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其后世的影响和现代意义。
通过对这一时期龙纹装饰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丰富和完善中国装饰艺术史的理论研究,并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概念界定隋唐龙纹装饰是指在隋唐时期,以龙为题材的装饰纹样,包括龙的形象、姿态、色彩、图案等方面。
这些龙纹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信仰,也体现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敬畏。
历史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龙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符号,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传承。
龙纹装饰的分类1、根据龙的形态特征,隋唐龙纹装饰可分为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等类型。
行龙矫健有力,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英勇;坐龙庄重肃穆,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敬仰;升龙则高瞻远瞩,寓意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的希望;降龙则镇邪避灾,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人民的安宁。
2、根据龙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隋唐龙纹装饰可分为单龙、双龙、群龙等类型。
单龙纹饰造型简洁,多用于表达一种独立、自信的精神面貌;双龙则寓意着阴阳互补、天地相合,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群龙则代表着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彰显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龙纹装饰的应用隋唐龙纹装饰在建筑、器物、书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方面,龙纹装饰多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场所的屋顶、柱础、梁枋等部位,以增强建筑的艺术效果和神秘感。
在器物方面,龙纹装饰多见于陶瓷、铜镜、玉器等工艺品上,既增加了器物的美观性,又寄寓了使用者的美好愿望。
在书画方面,龙纹装饰多以泼墨、工笔等形式出现,成为文人墨客表达自我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龙纹装饰的影响隋唐龙纹装饰对后世艺术、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纹 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龙纹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图案,自古以来就在各个国家及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服饰中。
龙被视为神兽,具有祥瑞、权威和力量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古代服饰中的使用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龙这一神奇生物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本篇文章将探究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并揭示其象征意义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首先,将详细介绍古代服饰中的龙纹样式和制作工艺,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将深入分析龙纹的象征意义,探讨其与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关系,并从中窥探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
通过对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对于龙的看法和崇拜程度,还可以从中窥见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古代服饰中的龙纹图案中体会到人们对于龙这一神秘生物的膜拜之情,以及对于力量和权威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龙纹的传承和发展也值得关注。
虽然现代服饰中的龙纹图案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见,但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龙纹的存在。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人对于龙纹的理解与古代有何不同?我们对于龙纹的认同和理解是否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些问题将在本文的结尾部分进行探讨和总结。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的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龙纹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现代对于龙纹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对于这一古老图案的认知能够得到全面的拓展和深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点:在本文中,将围绕"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龙纹在古代服饰中的应用,并给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将详细介绍古代服饰中的龙纹应用情况。
这包括龙纹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饰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龙纹在各类服饰中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中国传统龙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龙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龙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一直以来都在家具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是一种象征权威、祥瑞和文化传承的符号。
本文将从龙纹样的历史、文化含义和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龙纹样的历史和文化含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图腾和神物,代表着伟大、神秘、威严和力量。
据历史记载,龙最早出现在夏朝时期,被一些贵族和王室视为天神和祖先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代表着权利、指挥和力量。
由此,龙纹样也开始在中国的装饰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龙纹样中,龙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头、颈、躯干、尾、鼻等部位,构成优美的曲线和纹样组合。
龙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明清时期的龙纹样具有线条流畅、勾勒精致的特点,而唐代的龙纹样则更加粗犷、豪放。
1、床床在古代是家居中非常重要的家具之一,反映了家庭的地位和身份。
床的龙纹样设计多用于床头板上,以显得高贵、典雅和豪华。
床龙纹样的主要线条包括龙头、龙身、龙爪、龙尾等,形状曲线流畅、端庄大气。
床龙纹样通常呈现红色、金色、黄色、黑色等颜色,很好地彰显了床的高贵气息和祥瑞的象征。
2、椅子3、屏风屏风在中国的家具中起到了重要的隔断和装饰作用。
屏风的龙纹样设计通常用于屏风的画面中,由龙头、龙身、龙爪、龙尾等形象构成。
屏风的龙纹样线条流畅、曲线优美,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崇高的力量和充满神秘感的意境,为空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4、柜子柜子在古代也是家居中非常重要的家具之一。
龙纹样在柜子上的应用,可以增添柜子的典雅性和祥瑞的象征。
柜子的龙纹样设计多用于柜子的门板和抽屉等部位,表现龙在天空中飞翔的气势和神秘的力量,增添了柜子的典雅气息。
结语综上所述,龙纹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代表权威、祥瑞和文化传承的符号,经过时代的沉浸和历史的考证,依然流传至今,在家具设计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期中国“龙”形象的发展演变
早期中国“龙”形象的发展演变1. 引言1.1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形象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形象始于远古时代,龙被视为神灵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尊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着君主的权威和智慧。
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绘画、雕塑以及民间传说中。
龙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龙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形象,具有神秘、权力和祥瑞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灵物,被供奉和崇拜。
龙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古代的文学、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也被广泛运用在宫殿、寺庙和古建筑的装饰中。
龙的形象贯穿于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代表着中国人对权力、智慧和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被赋予了各种寓意和象征意义。
龙被认为是五行中的水之灵物,代表着丰饶和生机。
龙也象征着皇权和权力,是帝王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常常会选择龙作为吉祥物,希望能够获得好运和幸福。
龙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2. 正文2.1 古代龙形象的起源古代龙形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和神话中。
根据史书记载,龙是中国古代四大神兽之一,象征着尊贵、力量和神秘。
在古代,龙被视为神灵的象征,被供奉和崇拜。
据说,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上都有关于龙的图案和浮雕。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展现了人们对龙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也反映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龙形象的起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形象,更是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神话传说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
在古代,《山海经》、《竹书纪年》等文献都有关于龙的记载,描述了龙的形态和能力。
龙纹分析报告
龙纹分析报告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龙纹一直是历代传承的主要纹样。
但它在众多纹样中的地位和意义却极为特殊。
它是天神,是皇权,是祥瑞等多重意义的结合。
而其纹样本身却是结构于中国人的心灵构象之上的。
龙纹经历代的流变和发展,集“九似”,有着明确的创作规范和使用规范,但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它的原型。
龙纹是真正的“观念的形式”。
龙纹的演化清晰明了的显示了符号的线索。
龙纹的发展经过了文化艺术的,社会制度的层层加工创造,演化成了“人文龙”别于其他传统纹样,是特殊的象征符号。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龙纹。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期便基本成形了。
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期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的加减、衍变和发展。
第一阶段:自目前所见的河南龙虎埠饰开始,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多与水器铜盘相联系,春秋时期的龙,多做盘绕状。
商以前的龙主要是各氏族、各部落的图腾徽铭以及神化了以便借而生炎帝的神话图腾。
龙虽是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神物,但也不可能空穴来风,无端降生。
它不可能产生于一时,也不可能出于某个人一手创造。
这一时期的龙纹属于“原龙纹”,在形象上因部落和时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我们今天熟知的龙的角、鳞、爪、齿、须等特征皆不可见。
这一时期的龙形更接近于它起源的本体——蛇,身体盘曲,略显蛇的花纹特征。
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故青铜器的铸造尤为重视。
青铜器作为沟通天地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
这种纹饰中,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来那个的神性得到延伸,龙的形象也更加有神秘感。
青铜器上的龙纹已经可见明显不同于前代的特征:龙身伸长,巨首大口,在蛇的基本形体基础上长出了脚爪且基本定型。
例外形式喜用两个侧视的龙做对称式组合,构思极为巧妙,形成巨大的兽面特征。
各个时代玉器龙赏析
各个时代玉器龙赏析展开全文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文明的图腾,龙的造型、纹饰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上,它组合、虚拟多种生物优异形象,并经不断创造、完善,从而成为的能上天入渊,能消灾降福,无所不能的、神化的、吉祥的艺术形象,并成为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的象征。
在中华玉器雕塑上,从龙纹的各种造型、风格的演变,也可以看到玉器雕塑风格演变的全过程。
龙是华夏祖先的图腾,在民间它代表喜庆吉祥,也是整个华民族威武奋发,勇往直前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前进,文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作者的风格,都对龙纹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直接的影响。
龙纹有一个从简朴到繁华,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的过程。
龙纹造型、体态、纹饰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内在的审美特征,每个朝代龙的变化通常也都还有非常复杂微妙的时代契机因素,但今天的龙,已经从红山时期的“神化”而变成今天的“人化”,已经从古代的凶猛演化成了温和、大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
战国螭有枝角纹,尾巴与身不大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S”形龙,并且战国是中国玉器史上玉龙最多的一个时期,其制作之精,纹饰之繁,堪称一流。
汉螭面短腮外凸,单阴脊线游丝纹。
宋螭尾叉向内卷,元螭发向两边分。
明螭首为方斗形,清螭独角发后伸。
螭纹特征仅一斑。
商龙有角阴刻线,臣眼有足尾勾卷。
商代,玉器上的龙纹就出现了蘑菇形角和兕形角,纹饰刻划上,短直线多,弧形线少,“臣”字眼是商代玉龙的一个重要特征。
周龙无足身细长,脊齿长眼多弧线。
西周龙形玉雕继承商代龙纹特点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它形制更为细腻规整。
在细节上,出现了龙纹的眼角带钩、眼梢出须的现象。
周代龙纹弧形线多于段直线。
战国龙体多弯曲,角耳区分不明显。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龙都张牙舞爪,非常凶猛,大概因为战国多战乱,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勇武狠斗的精神。
春秋战国就出现了“螭龙”,螭龙的身形如同蛇,这就奠定了以后各朝的螭龙的基本形态。
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作者:陈家华来源:《辽宁丝绸》 2014年第4期陈家华(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摘要]主要分析了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具体应用,挖掘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龙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意义;审美价值[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 3389(2014) 04- 40- 02一、龙纹的演化历程在我国古代记载中,龙是一种灵异神物。
新石器时代,“龙”的概念首次被提出。
商周时期,龙成为权利的象征,然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等朝代,一直到明清时期:龙”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龙、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独特的文化形象而存在。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龙纹形象开始产生变化,逐渐由简单的形象发展成为复杂、灵动的形象。
距今大约五千年多年的红山文化是龙纹的发源地。
在此之前龙纹已经具备了蛇的基本形态,但是仍然处于雏形状态中。
在商周时期,龙纹具有以下特点:质朴粗犷、与无肢爪的爬行动物相似。
在商代,龙纹的特点有:龙身短、尾巴有刃。
在周代,龙纹的特点表现为:龙身较周代长、尾部刃已经消失。
由于商周时期具有浓厚的宗教之风,因此会在统治者祭祀天地的青铜礼器上刻上龙纹,这就给龙纹增加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儒教以及道教曾风靡一时,并通过文化艺术将人们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
商周时期龙狰狞、威严的形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吉祥的形象,此时龙纹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龙身更加弯曲,为龙增加了四足,这些龙的形象,为后代塑造龙的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龙纹将龙的威武特征呈现出来。
隋唐时期,龙纹形体逐渐变得丰满,龙体盘旋的姿势也发展成为多种类型,这些姿势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宋代,龙纹中的龙大多数都是素身,在龙身上侧、下侧有一条阴刻线,龙具有较长的毛发、腿毛。
到了明代时期,龙纹已经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此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以区别贵贱、区分尊卑身份。
龙形图纹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龙形图纹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作者:王彭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6期摘要:在古代龙被传说成东方神兽,龙形纹在战国时期已经发现很多。
虽然龙没有什么具体的物学含义。
可是古人能创造出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当然也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妙叙事来。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异,在古代建筑中各种龙形图案的应用及寓意深远。
关键词:青龙;蟠螭;四兽;蟠龙引文:中国古典的建筑图案是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经典。
虽然是古代迷信但不失给建筑带来点睛之笔。
特别是古代的龙纹图案更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家具、饰品以及祭祀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传说中的龙传说中的龙,长着一对虾眼、鹿角、狗鼻、牛嘴、鲶须、狮鬃、蛇尾、鹰爪、鱼鳞、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动物。
古人把龙看成预有神灵之物,而且变化无常,体长威猛,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驾雾。
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本本书中都有记载。
如《易经》,便将龙作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予哲学的思想含义。
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在古代建筑中经常能看见龙纹的形象,尤其在紫禁城的建筑商,龙的图案到处可见。
古代的人们经常赋予龙多种特意功能,例如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能顷刻间带来风和洪水等等……经过百年的积淀,龙已经成为一种图腾的标记,所有中国的华夏儿女都成自己为龙的传人。
二龙的各种演变、应用及寓意古人崇拜龙认为它是吉祥灵兽,能攘除灾难,辟邪出崇,能给人们带来吉祥,所有龙成了古典图案中最常用的题材,常用的龙形图案包括团龙、蟠龙、坐龙、双龙戏珠。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得到了政权,但是他出生低微,意思设法论证自己是龙的后代子孙,因此自称龙子。
此后皇帝均以真龙天子自居,由于龙成了皇帝的象征。
所有皇帝用的食具、茶具等器皿都有龙纹图案作装饰。
紫禁城既然是皇帝的殿堂,理所应当用大量的龙做装饰。
有人好奇,统计了一下太和殿里外,上下共有12654条龙,可称得上的龙天龙地了!既然是人们创造的灵兽,那么它的体态可以不受自然动物生态的限制,这对建筑装饰来说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不同的位置勾画创造龙帝形象。
元代龙纹分析报告
元代龙纹分析报告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龙纹一直是历代传承的主要纹样。
但它在众多纹样中的地位和意义却极为特殊。
它是天神,是皇权,是祥瑞等多重意义的结合。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龙纹。
第一阶段:自目前所见的河南龙虎埠饰开始,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多与水器铜盘相联系,春秋时期的龙,多做盘绕状。
第二阶段:汉魏六朝时期,龙做走兽状,与白虎、朱雀、玄武相结合,成为系列图案,其含义多与阴阳五行相结合。
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时期,龙从走兽状过渡到蟠行状。
第四阶段:元明清时期,身躯渐长,脱离兽身成为蛇体的龙,此纹样就为第四阶段,多与凤相配用,代表阴阳,或为统治者所用,代表帝王和皇后体现王权。
此图为元代龙纹的典型代表。
元代继宋代的流风余韵,龙的艺术形象更为完善,也更为世俗化和规范化。
与宋龙相比,元代的龙形象更趋向一种协调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1.图案整体呈圆形。
其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显得轻灵飘逸。
上嘴唇明显拉长,向上翻翘2.多用于服饰,采用多层镂空技法3.云朵,海水及花草作衬景,绘成云中飞龙,更具立体感4.龙的形象与为双鹿角,鱼鳞纹,三爪,肘毛等5.在细部,张口稍小,嘴角不超过眼角,头发变浓,头发向后飘,颈部细长而身体较粗,龙的后足与尾部不相交,双眼突起,上下唇均加长,嘴开启6.双角粗壮如松枝,一对虾米眼向外高凸,眉毛呈锯齿状,两条龙须下垂,额下长满胡须7.作戏珠状,头大,角长略呈弧状,身粗壮,爪苍劲有力8.其龙鳞酷似鱼鳞,被称“鱼龙”,鳞片为半弧形相交,大小间距相同,且细颈肥身9.细颈肥身龙,龙的怪兽、神兽的特征逐渐淡化,凶霸之气消失,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混身具有力量感,富丽而有威严之气。
中国传统龙纹造型也不拘泥于“动物形”本身,而是充分吸收,利用其他纹样和形式。
“草龙纹”、“云龙纹”、“龙凤纹”等都结合的完美无缺。
龙的形态的不现实反而给了我们更多的发挥空间。
现在龙纹的设计应用也不应局限于传统,而将大胆的将其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好作品。
龙纹文物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象征
龙纹文物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象征龙纹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和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吉祥和神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龙纹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一、龙纹文物的历史渊源龙纹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龙文化。
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被赋予了吉祥、权力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龙纹文物最早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如商代的青铜爵、觚等器物上都有精美的龙纹装饰。
随着历史的演进,龙纹文物逐渐出现在陶器、玉器、瓷器等各种艺术品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二、龙纹文物的艺术特点龙纹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龙的形象在龙纹文物中常常被艺术家们赋予了生动的形态和丰富的表现力。
龙的身体通常呈现出曲线优美的形状,龙鳞的纹理细腻而有层次感,龙爪和龙角的雕刻精细而逼真。
龙纹文物的装饰图案通常以龙为主题,配以云纹、雷纹、水纹等其他纹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龙纹文物的象征意义龙纹文物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腾,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纹装饰的物品。
其次,龙还象征着吉祥和神秘。
龙纹文物常常被用于庆祝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神秘神奇。
此外,龙还被视为水的象征,与水相关的文物常常以龙纹装饰,寓意着水的力量和生命的源泉。
四、龙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龙纹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首先,要加强对龙纹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文物的修复和保养,确保其保存完好。
其次,要加强对龙纹文物的研究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龙纹文物的研究和展览活动。
同时,要加强对龙纹文物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龙纹文物的魅力。
总结:龙纹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
它们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都使其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隋唐龙纹装饰的研究
论文题目:隋唐龙纹装饰研究专业:美术史研究硕士生:郝明(签名)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范淑英(签名)____________摘要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一般认为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形象比较稳定,后来历代其含义逐渐丰富和系统化。
隋唐时期处于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荡和民族融合后,国家重新统一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佛教的兴盛和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其龙纹动态虽然是继承汉代以来的传统,但人们对于龙的观念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隋唐龙纹装饰材料和文献两方面的分析,追究隋唐龙纹的形式渊源和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含义。
将隋唐龙纹进行分期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
并且结合龙纹装饰所在情境,即龙纹装饰配置关系来分析其所具有的含义。
发现龙虎配置均是继承汉代以来的四神观念,这种观念贯穿整个唐代并影响到后代。
龙虎的朝向体现出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朝向和龙虎对称向前三种,在唐代墓室中表现出了墓志铭四神顺时针朝向和墓室壁画中四神逆时针朝向的矛盾性,这是因为墓室壁画四神所代表的地下四方与墓志中四神所代表的天上四方星宿的矛盾。
双倒龙的配置源于东汉晚期到西晋,盛于北魏到北齐,在盛唐以后消失,多存在于佛教造像中。
这种构图在唐代处于衰落和消逝的阶段,而从汉到唐的双龙构图中,经常是龙虎和双龙的观念含混不清的,佛教中所装饰这种倒龙纹是源于汉代的龙虎观念。
其方向之所以呈倒悬状,取决于如何将向前奔走的双龙和竖立的主尊装饰在同一平面内,这就要求双龙的前方朝向主尊的上或下方,而北朝以来同一平面内所装饰四神多将代表前方的朱雀置于下方,也就说明这一时期流行将竖立的主尊下方与奔走的龙虎(双龙)的前方统一起来。
另外,龙“秋分而潜渊,春分而登天”的性质和龙对人们的重要性赋予其与水的密切联系和以龙的各种状态比喻人事的文化现象。
唐代笔记小说中多有将龙作为故事的角色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描述多表露出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
关键词:青龙龙虎四神方向天地秩序主客关系飞龙龙凤研究类型:理论研究Subject: The Research of Dragon Pattern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pecialty: Fine arts historical treatiseName: Hao Ming (signature)__________Instructor: Fan Shuying (signature)__________AbstractThe dragon being treated as the symbol of spirit of China, normally, it supposed that it originate in Neolithic Age, till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image of dragon became stability, in history, the meaning became enrichment and systematic. After the turbulent and integration situation of Wei-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ree centur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ituated in this period of the country re-un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many foreign culture, although the image of dragon inherit the tradition from Han Dynasties, people find new factor in concept of dragon.This article aimed at the analyze of Sui and Tang dragon pattern in both decorative material and literature, in order to find the formal source and meaning in that period. The article make a periodization research in Sui and Tang dragon pattern, and give a summary of development rule. In the article, the writer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dragon pattern, it also means analyze the meaning of dragon pattern in using dispositional relation of dragon pattern. Finding the dragon and tiger configuration inherit the Four Saints of Han Dynasty, this concept penetrate the whole Tang Dynasty and influence offspring. The orientation of dragon and tiger has three types, clockwise direction, 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and symmetry-step forward, the coffin chamber of Tang Dynasty show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lockwise direction of Four Saints in epitaph and 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of Four Saint in mural frescos, this contradiction also appeared in the four directions underground and four directions in the sky. The configuration of double invert dragon is start from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it flourished from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QiDynasty, and disappear after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he double invert dragon often used in Buddhism statues. This image in the situation of decline and disappearance of Tang Dynasty, but in the image of double dragon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its meaning didn’t make a clear in dragon-tiger and double-dragon, in Buddhism, the decoration of image of invert dragon is out of the dragon-tiger of Han Dynasty. The direction of image is invert, because the running double dragon and upright main statue must in identical plane, as this reason, the front of double dragon must face to the up or down of main statue, the image often make the legendary phoenix bird in down, this means this kind of image is very popular in period. Otherwise, the spirit of dragon and the importance for people show the relationship in dragon and water, because of this the dragon appear with different kinds in metaphor the culture phenomenon. In literary sketche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novel always use dragon image, and the image was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Key words:Blue dragon; Dragon-Tiger; the Direction of Four Saints; the Rule of Heaven and Earth;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Flying Dragon; Dragon-Phoenix Thesis: Fundamental Research摘要 (1)绪论 (3)1. 选题缘起 (3)2. 隋唐龙纹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5)1 隋唐龙纹的动态特征及其配置关系 (9)1.1 隋唐龙纹的动态分类 (9)1.1.1 Ⅰ型走龙纹 (9)1.1.2 Ⅱ型倒龙纹 (23)1.1.3 Ⅲ型盘柱龙 (34)1.1.4Ⅳ型立龙纹 (40)1.1.5Ⅴ型蟠龙纹 (47)1.2 隋唐龙纹的配置形式 (50)2 唐代龙纹的分期演变 (54)2.1 隋唐龙纹发展的承前期 (54)2.3 隋唐龙纹的发展期 (56)2.4 隋唐龙纹的繁荣期 (58)2.5 隋唐龙纹的衰落期 (60)3 龙虎配置的文化含义及其反映的秩序性 (62)3.1 隋唐龙虎配置装饰载体的特殊性 (62)3.2 隋唐龙虎配置旋转方向的不同含义 (64)3.2.1 唐代墓室壁画和墓志四神方向的矛盾性及溯源 (64)3.2.2 古人的宇宙观念和式 (68)3.2.3 二十八宿与四方对应关系的由来和“南面观天” (70)3.2.4 四象所代表四方星宿和四季、四方的矛盾性 (74)3.3 隋唐龙虎向南奔走的方向性 (77)3.3.1 隋唐龙虎朝向、姿态及其源流 (77)3.3.2 隋唐墓室中四神构建空间结构的主客位置和“北面观天”的形成 (82)3.3.3 墓志中龙虎引导的主客关系和墓志文字方向的矛盾性 (86)3.4 墓志龙虎位置与二十八宿位置的矛盾性 (86)3.4.1 墓志装饰四神和二十八星宿位置的混乱 (86)3.4.2 墓志中四神体现的“南面观天”和“北面观天”矛盾 (89)4 双龙配置的形式渊源与文化特征 (91)4.1 隋唐双倒龙形象概述 (91)4.2 隋唐双倒龙形象溯源 (94)4.3 唐代对称式双倒龙形象的意义 (104)4.4 双倒龙图像的方向性 (107)4.5 草场坡出土金龙意义探究 (108)5 其它龙纹配置关系的寓意 (114)5.1 多走龙配置的含义 (114)5.2 隋唐其它配置龙纹装饰意义探究 (115)5.2.1“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意义延伸和龙、水、天的三角关系 (116)5.2.2 龙的祥瑞和征兆观念 (122)5.2.3 龙凤的配置 (123)5.2.4 与龙有关的宝物 (125)5.2.6 恶龙的观念和龙的动物性 (130)表2-1 唐代纪年龙纹表 (134)表3-1唐代墓志四神朝向 (137)表3-2 唐代墓室壁画中四神朝向 (1)表4-1 北朝佛教造像龙纹装饰分型表 (7)参考文献: (1)致谢 (9)绪论1. 选题缘起龙是中国文化中集合了马、猪、鹰等动物外形特征而虚构出的动物形象。
龙纹在帝王服饰的运用与含义
龙纹在帝王服饰的运用与含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是吉祥、权力和至高无上的象征。
而在古代帝王服饰中,龙纹更是常常被用来体现皇权和尊严,成为了帝王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纹在帝王服饰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是神圣的生物,代表了权力和尊贵。
在古代的帝王服饰中,常常可以看到龙纹的出现。
例如在古代的华夏王朝中,帝王们的龙袍上常常绣有神龙图案,象征着帝王的神圣权威和至高地位。
龙纹还常常被用来点缀帝王服饰,增添服饰的华丽和贵气。
在古代的宫廷中,帝王们所穿戴的龙袍、龙衫等服饰上常常绣有精美的龙纹图案,这些龙纹不仅仅是为了点缀服饰,更是为了彰显帝王的尊贵地位和权力。
龙纹的金色线条常常被用来勾勒出龙的身姿,配合着华丽的服饰材料,使得整个服饰更加庄严肃穆。
龙纹在帝王服饰中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是五行中的水象征,代表了春去秋来,四季循环的变化。
在帝王服饰中加入龙纹图案,也可以被解读为帝王对国家的祝福和对人民的保护。
龙被视为是神龙皇帝的坐骑,代表了帝王的权威和慈爱,因此帝王们常常选择将龙纹作为服饰中的装饰。
第二篇示例: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拥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祥瑞的象征。
而在古代帝王服饰中,龙纹更是被广泛运用,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象征力。
在古代中国,帝王是权力的象征,而龙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高尚的象征之一,因此龙纹的运用在帝王服饰中显得至关重要。
帝王的服饰一直是古代中国的重要象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就是龙袍。
龙袍是古代帝王所穿的一种礼服,通常以黄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有金色的龙纹。
这种龙纹一般是五爪龙,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龙袍的袖口、领口和下摆都会绣上龙纹,整体呈现出一种气派和尊贵的氛围。
龙纹在帝王服饰中的运用不仅在于装饰,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被认为是吉祥、权力和权威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龙纹装饰图形在隋唐时期的应用
作者:邵江坤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龙的形象一直相伴而行,不同朝代的龙有着不同的形象,寓意确是相似的,在各个朝代龙都是权威的象征,祥瑞的代表,只有最高统治者才可以自由的使用龙纹装饰的器物以及绘有龙纹形象的服饰,因此皇帝的衣服被称作“龙袍”。
由此可见,龙纹形象是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的灵魂角色。
关键词:传统装饰隋唐龙纹
【中图分类号】K879.3
看到龙纹联想到的就是龙纹的象征——龙的精神、龙的腾飞,联想到整个中华民族,龙纹在封建王朝时期曾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中国人之所以世世代代崇拜龙纹,是因为我们崇拜龙的精神和中华民族向上的精神。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龙纹是华夏民族最初的图腾崇拜,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演变,造型日渐健全丰满,虽然在封建时期龙纹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为统治阶级所专用,但独特的使用功能、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一、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龙纹形象
装饰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是在5—6世纪,最初是指修饰打扮。
早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达情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悬崖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原始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当时他们内心的想法,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跟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不断的延伸演变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装饰艺术体系。
传统文化贯穿于设计活动中的每个角落,就像没有人可以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谁都无法脱离传统的影响。
而在众多的传统装饰纹样中龙纹图样更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独特的含义与象征。
传统龙纹图形是传统装饰文化的产物。
更确切一点的说,是过去文化中的产物。
动物装饰常见的装饰纹样有龙、凤、牛、虎、猴、羊等形象的变形设计,龙是古人对猪、鳄、蛇、鱼、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霓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想象中的动物,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龙纹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展着不断的变化,其中种种的演变也映射了各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隋唐时期的龙纹图案。
二、传统龙纹装饰图形在隋唐时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国隋唐时期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装饰艺术在吸收了多种外来元素基础上有了很多创新,隋唐时期的龙纹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龙的眼睛由以前的菱形眼和三角眼变为凤眼,更加清晰有神,龙角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叉,龙唇不再向外翻卷,上颚开始变尖,前额较之以前更加圆润硕大。
龙腹部在和颈部、尾部整体更加协调的基础上变得强壮健硕。
龙鳞开始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美观和细密。
飞龙的双翼的姿势极具动感,龙爪仍旧是沿袭以前的三爪,但变的更浑圆肥厚。
总体来看,龙纹整体有虎狮型的倾向。
虽然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但这时的龙纹却是很有特点的,这个时期的装饰艺术特点犹如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过后的彩虹般的清新,龙纹在此时的应用主要是以吉祥瑞兽的象征意义出现在实用性器皿和建筑物装饰上。
河北赵县安济桥上的石雕龙纹是隋唐时期龙纹的代表,这座桥是由当时的名匠李春设计建造,又名赵州桥。
桥的栏板、柱子、桥墩上都雕刻有精美的龙纹,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有奔龙、对龙、交颈龙、穿石龙等多种样式,最有特色是其中的穿石龙图案,图中双龙巨首硕角,躯体像兽类一样雄壮,龙的首、尾两端从石中探出,龙身隐没在石中。
作者既表现出了龙穿岩饮水、变幻莫测的神通,又弥补了栏板短小无法全面表现龙之身躯躯的缺憾,处理手法轻灵巧妙,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赵州桥的石雕上刻有龙持宝珠,这可能是有历史记载的首次出现龙珠,而后在唐朝应用较多,通常做铜镜的钮。
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和科学的构造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大奇迹,而它精巧多变的龙纹雕刻同样在隋唐时期装饰艺术史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与文化都异常发达,此时的龙纹形象逐渐摆脱那种狞厉之气,吉祥意味不断加深,龙纹形象臻于成熟,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出现了大量与龙相关的艺术品。
龙纹形象传承了唐代以肥为美的时代风尚,龙身体型粗壮,丰满华丽,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成了鸟爪,眼睛由过去的菱形眼、三角眼变为凤眼,整个造型更加智慧。
另一体现隋唐龙纹特点的作品是龙柄瓷壶,这种瓷皿备受人们的喜爱。
下图就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河南汲县出土的凤首龙柄壶,壶盖是凤首的上半部分,与壶口吻合而组成凤首,壶的整体似一只昂首挺胸的凤,在凤头的后部,从壶身口沿顺壶肩向下直至底部,壶柄被塑造成一条腾起的龙,龙嘴衔住壶沿作探头饮水状,前肢撑于壶的肩部,后肢站在喇叭形的底座上,是一条动态的龙。
同时,唐代的龙纹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配以植物纹样衬托装饰,壶身以塑贴和刻花技法装饰有联珠纹、宝相花和卷叶纹,期间还布满了颇具异域风情的中亚式图案纹饰,这些纹饰与中国传统的龙纹形象相形益彰,可谓是中西合璧,充满了时代特色。
龙纹的一个变形分支“鱼变龙纹”也盛极一时,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艺术中有一种广泛流行的来源于印度神话的“摩羯纹”,摩羯本是印度人对鱼、猪、鳄、象等多种动物的集合体。
唐代的社会风气十分开放,随着佛教艺术的传入,摩羯纹因与“鱼龙变纹”相似,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唐代古人将摩羯纹加以利用,与“鱼变龙纹”加以糅合,结合之后形成的“鱼变龙纹”比摩羯纹更接近鱼形,造型较摩羯纹更加温和,迎合了唐朝人想要表现的“鱼变龙纹”的吉祥寓意。
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十分明显的异国风情,这属于中国传统龙纹的一个变异品种。
1976年内蒙古出土的六曲三足银盘,盘子中心是一颗火焰宝珠,一对“摩羯”绕其盘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鱼化成龙的传说,《三秦王》中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留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鲤鱼跃龙门”。
隋唐时期,“学而优则仕”,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科举制度的兴起也正是鱼龙变纹兴起的原因,这里的鱼龙变纹指的是头已化为龙而身体还是鱼形的龙,是鱼龙变幻的中间形态,究其溯源便可发现为何唐朝人对它如此喜爱,唐朝之前讲究任人唯亲,而唐王朝为巩固中央集权推行了科举制度,实行全民选拔,一个寒门子弟一旦考取便可平步青云,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这就不难解释为何“鱼变龙纹”如此受欢迎了。
三、结语
龙纹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视觉语言,而如今我们熟悉的龙纹形象就是在隋唐时期发展成熟的,虽然在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几经变迁,但这种龙头较长,有鹿角,云形耳和毛发,丹凤眼,口大张,有鹿角,足为三爪,躯体较南朝时更为细长,接近蛇形,,身上刻有网状鱼鳞纹的形象已经被作为龙的经典形象沿袭下来。
中国传统龙纹形象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时期它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所表达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也不尽相同。
一个王朝的喜好、政治文化的兴衰,直接或间接反映在了这些吉祥图案之上,其中龙纹可以说是这类吉祥图案的典型代表,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此时期的龙纹给人一种雍容华贵而又不失淡雅的感觉。
作为传统纹样的龙纹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变迁,隋唐时期龙纹图样就像一面华美的镜子再现了当时那段历史与文化。
注释:
1. 杭间、何洁、靳棣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2. 王利利:《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