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严重可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

杨某,女,19岁,10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半年,伴淋漓不断加重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高考”压力大,月经量逐渐增多,且出血均需半个月以上才能干净,曾服中药及中成药疗效不显。经亲戚介绍到我处就诊。症见:本次月经来了18天未净,经血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尺弱。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脾气不足,固摄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固崩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 6克,陈皮 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早中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仍感纳差,大便偏稀,上方加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以健脾消食止泻,处方如下: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陈皮10克,姜炭6克,

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

三诊:上方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精神好转,手足渐温,纳食好转,大便成形,每日一解。患者要求按上方继服,上方减茜草炭、棕榈炭再服14剂。虽然血止,病情好转,仍当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嘱其加服归脾丸,健脾益气,养血调经,进行调理。

四诊:患者自述诸症减轻,无其他不适,前方去乌贼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调肾复宫,再服14剂,意在恢复胞宫的正常功能,即复旧之法。

五诊:患者自述月经来了,月经量适中,色转鲜红,6天即净,精神转佳,饮食、大便正常。为巩固疗效,前方加减服用2个月余。半年后随访,月经正常。

张胜兵张利兵张利芳三兄妹合影于湖北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按语:患者思虑伤脾,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统摄无权,而致月经量大不止,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故用固本止崩汤,健脾益气固涩,养血摄血塞流。本病的用药特点,按照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辨证论治。

塞流:“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先固”,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健脾培土,补中益气,固冲摄血;陈皮理气,砂仁化湿,使脾健运而有助于补气;柴胡、升麻少量使用,取其精轻升阳之性,升提气机;姜炭温中止血;阿胶、棕榈炭、乌贼骨养血调经,收涩止血;茜草炭祛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澄源:脾阳不足,脾主统血,气不足血亦不足,当归配黄芪,当归补血汤之意,补血养血。

复旧:待血止后,调补肝肾,以固其本,增强调肾复宫。

补益药中加用阵皮、砂仁,健脾醒脾,使补而不腻,补而不滞。乌贼骨,动物药含有钙质,为血肉有情之品,收敛固涩,可增强止血之功。

本病案充分体现了,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中气而统血。经健脾益气治疗后,患者脾气健运,诸症随之改善,血循常道,月事以时,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固经之功。

本人现在坐诊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金地格林春岸张胜兵中医科诊所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

病机

1. 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2.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3.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诊断要点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辨证要点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原则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鹿角胶、山萸肉、龟甲胶、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川牛膝。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3.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代表方:固本止崩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

4.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沸溢,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净;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

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代表方:清热固经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生甘草

5.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色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伤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代表方:上下相资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车前子、牛膝。

6.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而漏下,经色黯有血块;舌质黯紫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代表方: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加减。

方药: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桃仁

【温馨提示】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本人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修正】

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京东,淘宝均有售。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严重可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 杨某,女,19岁,10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半年,伴淋漓不断加重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高考”压力大,月经量逐渐增多,且出血均需半个月以上才能干净,曾服中药及中成药疗效不显。经亲戚介绍到我处就诊。症见:本次月经来了18天未净,经血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尺弱。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脾气不足,固摄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固崩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 6克,陈皮 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早中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仍感纳差,大便偏稀,上方加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以健脾消食止泻,处方如下: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陈皮10克,姜炭6克,

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 三诊:上方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精神好转,手足渐温,纳食好转,大便成形,每日一解。患者要求按上方继服,上方减茜草炭、棕榈炭再服14剂。虽然血止,病情好转,仍当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嘱其加服归脾丸,健脾益气,养血调经,进行调理。 四诊:患者自述诸症减轻,无其他不适,前方去乌贼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调肾复宫,再服14剂,意在恢复胞宫的正常功能,即复旧之法。 五诊:患者自述月经来了,月经量适中,色转鲜红,6天即净,精神转佳,饮食、大便正常。为巩固疗效,前方加减服用2个月余。半年后随访,月经正常。 张胜兵张利兵张利芳三兄妹合影于湖北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按语:患者思虑伤脾,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统摄无权,而致月经量大不止,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故用固本止崩汤,健脾益气固涩,养血摄血塞流。本病的用药特点,按照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辨证论治。 塞流:“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先固”,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健脾培土,补中益气,固冲摄血;陈皮理气,砂仁化湿,使脾健运而有助于补气;柴胡、升麻少量使用,取其精轻升阳之性,升提气机;姜炭温中止血;阿胶、棕榈炭、乌贼骨养血调经,收涩止血;茜草炭祛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澄源:脾阳不足,脾主统血,气不足血亦不足,当归配黄芪,当归补血汤之意,补血养血。 复旧:待血止后,调补肝肾,以固其本,增强调肾复宫。 补益药中加用阵皮、砂仁,健脾醒脾,使补而不腻,补而不滞。乌贼骨,动物药含有钙质,为血肉有情之品,收敛固涩,可增强止血之功。 本病案充分体现了,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脾为后天

崩漏月经过多用固冲汤治疗

崩漏月经过多用固冲汤治疗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陈宝贵教授认为,凡见到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的属于脾肾两虚而致的均用固冲汤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则冲脉盛,血海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健固,封藏有司,则月事能按期而来,适度而止。若脾虚而不摄,肾虚而不固,以致冲脉滑脱,则血下如崩或漏下难止。对于舌淡齿痕,面色无华,疲乏无力之气虚明显的,黄芪可用至30~60克,以加大补气摄血之力。如伴有气短,气不接续,可加用柴胡、升麻升举阳气。柴胡又可疏肝、升阳,取补中益气之意,配合补气药可增强补气之力。《本草纲目》谓升麻:“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利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可见升麻亦可治血崩。用于升举阳气治疗崩中漏下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6克即可。如见月经量多鲜红,舌红脉数,为伴有血热者,可加生地15~30克,丹皮10~15克,仙鹤草30~60克凉血养阴止血。如月经淋漓不断,有血块,色暗或黑,量少,舌暗或有瘀斑,伴有瘀血者,可加益母草15~30克,当归10~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活血化瘀,使瘀去则血止。如见崩漏不止伴小腹冷痛,四肢凉,经来腹痛,舌淡齿痕,苔白,脉细者,伴下焦虚寒者,可加小茴香15克,元胡10克,炮姜10克,桂枝10克以温经散寒。 典型病案:患者王某,女,43岁,月经淋漓3月,色淡红,无血块,面色白光白,经来时无明显腰痛,小腹坠胀,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头晕乏力,自汗出,舌淡齿痕,苔白,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为崩漏(冲任不固),治以调摄冲任,方以固冲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芪30克,生龙骨和生牡蛎各30克,山萸肉15克,五倍子5克,蒲公英30克,升麻10克,炒白术10克,仙鹤草50克,海螵蛸15克。

顽固崩漏用胶姜汤一剂血止

顽固崩漏用胶姜汤一剂血止 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有一条非常简短的条文,内容是:“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但方后的记载中,却没有具体的药物。 宋老师参考了《桂林古本伤寒论》记载的胶姜汤的药物组成。说:“此方是治疗冲任虚损型崩漏的主方,临床遇到此种证型,基本上都是一剂血止,很少有用到第二剂的”。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则宋老师的临床病案,看看宋老师是如何应用胶姜汤的。 王某,女,51岁,患者阴道下血1年余。曾在某医院行止血治疗,输注止血药,身体僵硬,把身体都输硬了,用她的话说:“这血都定了,要凝了,但是我底下这血,哗哗的往出流,止不住”。后来西医想要给她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拒绝,经多方中医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来到我门诊。 每天排出大量血水,我一直认为女性很奇怪,你看她就这么天天地流血,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贫血,这要男人流这些血,早死了,这女人就很奇怪。女人是以血为本,天天流特别多,卫生巾都不行,得用纸尿裤,一张一张往出扔,后来我还特意让她留一个,我说我看看,你究竟是不是血,这一天下这么多血,你能活着,我都觉得奇怪。后来一看还真是,就是那种淡粉色的水。 伴见轻微腰酸,脸色略黄,体力尚可,饮食可,二便无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是崩漏,证型是冲任虚损,我们用的是姜胶汤。 阿胶20g,熟地3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生姜30g,炙甘草15g,黄酒200ml。3付,水煎服,日三次。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 因为她年头太长了,我没开一付,开了三付,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就是一剂,姜胶汤治疗的冲任虚损,就是一剂,非常好用。 二诊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5g,生地10g,桃仁5g,红花5g,赤芍5g,枳壳5g,柴胡5g,川芎5g,桔梗5g,牛膝10g,生水蛭5g,益母草10g,刘寄奴10g,炙甘草3g。7付,水煎服,日三

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

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 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 案例一:女性患者,35岁,经期不调,每次月经量过多,持续时间长达10天,伴有腰腹疼痛和乏力感。中医诊断为崩漏症,属于肾虚血瘀型。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连续服用3个月后,月经恢复规律,量减少,疼痛明显减轻。 案例二:女性患者,42岁,经期不调已有一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有时提前,有时延后,经量不稳定,时多时少,伴有疲倦无力和腹胀症状。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舒肝理气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疗法。经过2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经量逐渐增加,疲倦无力和腹胀症状也明显缓解。 案例三:女性患者,28岁,经期不调已有半年,每次月经周期长达40天以上,经量少而稀,经期间断,伴有腹痛和头晕症状。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气活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拔罐疗法。经过3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缩短至30天左右,经量增加,腹痛和头晕症状也明显好转。 案例四:女性患者,38岁,经期不调已有两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多而长,甚至达到15天以上,伴有腹部胀痛和情绪波动。中医诊断为肾阳虚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温补肾阳的中

药方剂,同时结合艾灸疗法。经过4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在28天左右,经量减少,腹部胀痛和情绪波动明显减轻。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经期不调已有半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少而稀,经期提前,伴有腹胀和口干咽燥症状。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滋阴养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推拿按摩疗法。经过3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在30-35天左右,经量增加,腹胀和口干咽燥症状也明显缓解。 案例六:女性患者,33岁,经期不调已有一年,每次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长,经期间断,伴有腰酸背痛和失眠症状。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肝肾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太极拳锻炼。经过2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在28-30天左右,经量减少,腰酸背痛和失眠症状明显减轻。 案例七:女性患者,40岁,经期不调已有半年,每次月经周期长达45天以上,经量少而稀,经期间断,伴有乏力和头晕症状。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脾肾阳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食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缩短至35天左右,经量增加,乏力和头晕症状也明显好转。 案例八:女性患者,37岁,经期不调已有一年,每次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长,伴有腹胀痛和情绪波动。中医诊断为肝胆湿热型崩漏。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中药泡脚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崩漏78例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崩漏78例 78例患者中,13~25岁28例,26~49岁36例,50岁以上14例;本组病例排除女性生殖器 炎症,阴道外伤,肿瘤,血液病,妊娠及异位妊娠引起的阴道流血,发病周期最长为7个周期,最短为2个周期;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发病前均有月经不调史,血色淡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心悸,四肢不温,小腹空坠,舌淡苔白,脉细弱。 2 治疗方药 黄芪60g,党参30g,陈皮12g,升麻6g,柴胡12g,白术18g,阿胶(烊化)12g,炙甘草 6g,艾叶炭12g,茜草炭12g,乌贼骨12g,益母草18g,炮姜6g。伴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20g,女贞子15g;伴血热者,加丹皮15g,栀子12g;伴肾阳虚者,加肉桂9g,气郁者加木 香15g,香附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食物。 3 疗效标准 痊愈:流血停止,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停药后未复发;显效:流血停止,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经周期以上:好转:流血停止,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连续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结果:痊愈56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 4 病案举例 患者滕某,女,23岁,平素行经量多,本次行经26天,淋漓不断,开始量多,少有淤血, 续则淋漓不断,血色淡红,小腹空坠,伴面色苍白、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妇科检查:附件子宫正常,宫颈糜烂2度。西医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脾虚,因久病伤脾以致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固摄升提。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经血停止,续服6剂, 其他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临床以 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为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者称为漏。崩与漏 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临床中常相互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有可 能转化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 子宫出血,现代医学认为系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病因由于青春期卵巢未发育成熟,更年期卵 巢功能渐趋衰退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 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所致。体质素虚或久病伤脾以致中气不足,行经 之际气随血泄,气虚日甚,冲任不固,不能摄血致行经量多,淋漓不断。正如《坤元是保》云:“冲任虚衰,气不固也。”故在治疗上应“健脾益气,固摄升提”。方中重用黄芪意在健脾 益气,固经摄血,党参、炙甘草、白术与黄芪相须为用意在加强健脾益气之功效;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助黄芪、党参益气升提之功;阿胶、艾叶炭、炮姜温经补血止血;乌贼骨、茜草 炭收涩止血;益母草取祛瘀生新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固摄升提之功,从而达到 病变痊愈的目的。

逐瘀止崩汤治疗崩漏100例(中医临床)

逐瘀止崩汤治疗崩漏100例(中医临床)刘英 关键词逐瘀止崩汤;崩漏 中图法分类号 R271.12 1984年以来,笔者运用逐瘀止崩汤治疗崩漏10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20~28岁15例,29~50岁70例,50岁以上15例。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者60例,子宫肌瘤者10例,不全流产者20例,卵巢囊肿者10例。 2 治疗方法 逐瘀止崩汤:当归、川芎、三七、五灵脂、茜草、丹皮、艾叶、乌贼骨各10g,没药6g,煅龙骨、煅牡蛎、阿胶各12g。水煎内服,出血期每日1剂。 血止后用金鉴胃爱汤(党参、白茯苓、焦白术、陈皮、紫苏梗、炒谷芽、炒麦芽、莲子肉各10g,山药12g)合二仙汤(淫羊藿、仙茅各10g)健脾、补肾、调理脏腑功能,以巩固疗效。 3 疗效观察 100例中,80例治愈(阴道出血止,经期、经量恢复正常,其他症

状消失);15例好转(阴道出血控制,但由于子宫肌瘤、囊肿等原发病未除,下次月经来潮又复发,服原方仍有效);5例无效(连续服药10天以上阴道出血和其他症状无明显好转)。 80例治愈者中,服药3~5剂血止者70例,6~10剂血止者10例;不全流产者服药3剂均出血停止。 4 病案举例 张某,38岁,1991年5月8日初诊。患者阴道间歇点滴出血不止2年多,量少,色紫有血块,小腹阵阵隐痛,胃纳欠佳,面色萎黄,心悸,倦怠,懒言。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中药、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诊见舌质淡紫,舌苔白润,脉沉细弦。妇检及B超提示子宫未见异常。 证属脾失健运,统摄失权,瘀血内停,新血难生。故用逐瘀止崩汤补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连服5剂,阴道出血停止。 继服金鉴胃爱汤合二仙汤10余剂,诸症消失而愈。 5 讨论 逐瘀止崩汤出于《安徽中医验方选集》。该方主要针对瘀血崩漏而设,止血寓行血之中。 方中三七、丹参、五灵脂、川芎、当归能行血消瘀,又能止血,服之使恶血去,新血生,血归经而漏止;当归、阿胶、丹参、艾叶养肝血,补肾精,使精血足,冲任固,经自调;崩漏日久必致气血亏虚,

俞岳真治疗更年期崩漏经验

俞岳真治疗更年期崩漏经验 第 1369 期 作者 / 俞行 编辑 / 张芊芊⊙ 校对 / 段瑞 更年期崩漏是指妇女年届绝经期,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症状。发病特点是月经量多时“如山之崩”,狂涌不止,量少时又“如器之漏”,点滴难净,并且出现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的症状。笔者祖父俞岳真先生系浙江省名老中医,临证五十余年,在中医诊治内、妇科杂病方面均有丰富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崩漏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祖父认为更年期崩漏的发生主要由于气血不足、脏腑虚弱引起冲任不固,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更年期崩漏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脾虚。妇人七七则阳明脉衰,加之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伤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约制经血,故成崩漏。《妇科玉尺》中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也。”前贤在治疗此病时有少女补肾、中年调肝、老年治脾之说,诚良言矣!祖父治疗更年期崩漏时,分出血期与血止后两期论治。 出血期治疗,擅用张锡纯固冲汤加减,常谓用此方可收事半功倍之功,血止后常以归脾汤调治而收功。固冲汤加减:炒白术、生黄芪、白茅根、煅龙骨、煅牡蛎、仙鹤草、山萸肉各30g,生白芍15g,乌贼骨40g,茜草炭、阿胶珠、藕节炭、地榆炭、紫珠叶各10g。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炒白术补气健脾培元,固中摄血,山萸肉、生白芍收涩固冲,龙骨、牡蛎煅过更增收涩之力;加乌贼骨、茜草炭实为合《黄帝内经》“四乌鲗骨一蔗茹”也,其用量为4:1。茜草功善凉血止血,炭炒加强了止血之功,且兼能活血行血,止血而不留瘀血。乌贼骨重用可增加温涩止血之力,仙鹤草、白茅根、阿胶珠、藕节炭、地榆炭等均为止血良药,全方共奏固冲摄血,兼具健脾益气之功。如

姐妹崩漏闭经相反病异病同治三剂见奇效

姐妹崩漏闭经相反病异病同治三剂见奇效 深圳元上六经中医诊所、蔡氏弟子:林崇汉 核对:方雅(师父的入室弟子) 20200618 说明:蔡氏指蔡长福、蔡长顺、蔡长友三兄弟,有伤寒三剑客及经方三杰的尊称。 一,结缘 位于异地的姐姐从网上看到我的医案及科普文章后,通知其在深圳工作的妹妹一定要找到深圳市元上六经中医诊所并见我。 2020年06月06日,妹妹寻到诊所找到我说起上述过程,我很受感动。妹妹说她跟她妹妹的病相反,姐姐是来月经停不住,她是月经不来。她要求我先给她看看。 二,治疗 (一)妹妹病案 2020年6月6日 姓名:黄**,女,年龄:41岁,已婚。手机:1530268**** 主诉:月经失调,经常两三个月来一次,失眠,胃肠不好,大便粘。。 不怕冷相对怕热,不怕风不怕冷气,无咳嗽咳痰,头晕无头痛,无胸痛胸闷,没有感觉心慌心跳,脖子肩膀无僵硬酸痛,背脊不凉,无口臭,无口苦,无口干口渴喉咙不干,喝水一般,喜喝凉水(喝温水要呕),有渴望喝冰凉水(喝凉的胃无不舒服),刷牙牙龈不出血,不容易口腔溃疡,吃煎炸食物不容易上火,有鼻炎,没有鼻塞鼻涕,偶尔打喷嚏,不容易流眼泪,眼睛不累,无眼屎,眼无痒酸无胀痛,睁眼不困难,眼无干涩,掉头发少。出汗多,运动出汗多,吃热出汗多,睡觉不出汗,背部头颈部出汗,汗不粘,汗味不重,腋下偶尔出汗,有狐臭,汗后身不凉,头油不多。食欲好,口水不多,睡觉不流口水,不易饿,耐饿,偶尔打嗝,不恶心,无腹胀腹痛。屁,多,不太臭,响,大便日1次,量可,不太成型,条状,粘,排不尽,顺畅,

不太臭,尿不太黄,尿味不重,无尿频尿急尿痛,没有泡泡,无尿等待,无夜尿次。 睡眠不好,容易睡易醒,梦多,不打呼,急躁发脾气。不赖床,易犯困,不打瞌睡会打哈欠,无乏力疲劳,饭后不想睡觉。手脚不冷,手心脚心不出汗,没有脚气,小腿不抽筋,阴部皮肤不潮湿不发痒,痔疮,无感觉身重无身痛,没有腰酸。皮肤正常。对强光不太敏感,记忆力减退。 朋经周期不规律,经常两三个月来一次,经期一周左右,无痛经,血块有时有,红色,白带多,无色无味。 脉:沉细, 舌:舌淡红苔薄,舌下静脉瘀(重)。 辨证:表证携带,三阳热,太少两感,瘀证,太阴少阴虚。 理法:解表清三阳热,活血凉血,固护太阴少阴。 方药:四方加术合小承气合好来汤+石膏+龙牡 详见处方照片。 患者服了三剂中药后来微信咨询经期能不喝中药,原来是喝了三剂中药就来月经了。真是为病人高兴,医师收获这种成就感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二)姐姐的病案 2020年6月7日(远程诊疗) 姓名:黄**,女,49岁,已婚,13553***** 主诉:崩漏。经常是月经期比月经周期长,经期半月以上,再过一周左右又来月经。 1,头晕(无)头痛(有)后脑勺痛()偏头痛(是)颈部等可有僵硬胀痛等难受:颈(有)肩(有)背(有)腰(有),甲状腺结节肿块(无)全身多处酸痛(无)有否关节痛(无)关节肿胀(无)关节僵硬感(无),哪个关节:。肩周炎(无)痛风(无)小腿肚胀(无)小腿抽筋(无)下肢肿胀(无)常崴脚(无)手心热(无)脚心痛(无)

【陈大年:海派陈氏妇科-黑蒲黄散-崩漏】

【陈大年:海派陈氏妇科-黑蒲黄散-崩漏】 海派陈氏妇科治疗月经病,特别注重“调治血分”。针对崩漏这一疾病的治疗,具有其鲜明的临证经验特色,根据“瘀血不去,崩漏不止”的学术思想,主张塞流必须化瘀止血。 崩漏盖有因劳顿有热,迫血妄行;有因气虚冲任束固无权;有因心、肝、脾三脏约束无权;更有年老奇经失调所致。海派陈氏妇科第三代传人陈大年先生以“黑蒲黄散”为主方,根据寒、热、虚、实随证加减治疗。 “黑蒲黄散”出自陈素庵《妇科医要》抄本,在《沈氏尊生书》、《圣济总录》、《肘后方》等书也有记载,由炒黑蒲黄、炒黑陈棕、熟地、阿胶、川芎、丹皮、醋炒香附、白芍、血余炭、荆芥等组成。 本方君药为蒲黄,蒲黄行血消瘀,炒炭可以止血,近代医药试验,用蒲黄洒在兔子被切断的股动脉上,压迫3~4分钟,即可止血,可见蒲黄是一味止血良药。陈棕炭、血余炭同用增强收涩止血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血尽去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通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川芎能温行血海,使血行不滞,为血中之气药,有通畅血中之气之特点;崩漏特别是漏下者,“瘀血尽去”究属少数,故方中借助川芎活血行气,达到收涩止血而不留瘀之目的。荆芥入肺肝两经,生用入肺经解表,炒炭入肝经理血止血,引血归元。白芍入肝经,其味苦而微酸,能养血敛阴,益脾阴,收脾气,加强脾之统血功能。 此方之特点:止血不留瘀,补益不滋腻,具有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之功效,故而能调气血,理冲任,止崩漏。 在陈大年先生手稿中, 记载有如下崩漏病案一则: 经事先期五天而行,断续已有二十天,色紫不鲜,肝经有热,肝不藏血,舌薄腻脉濡弦,防狂行,拟以之养营固经:

中医医案——崩漏(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育阴止崩汤治愈崩漏 病案:邓某,女,16岁。 主诉及病史:患崩漏2年之久,初潮即有此疾,月经三五月一潮,潮则崩淋不止,延续月余,非药不止。止则停久不行,行而其崩益甚,多方求医,治皆罔效。形消体瘦,弱不禁风,唯借输血苟全性命。市某医院无奈,劝其手术切除子宫,邓某不肯。遂经人介绍前来舍下就医。 诊查:余见其言语断续,气力不接,体瘦如柴,面白如纸,唇淡无泽,想是沉疴重症,堪难治愈。然医乃仁术,扶困救危,在所不辞,遂问之曰:“诊断若何?”答曰:“功能性子宫出血”。余喜而慰之:吾能治之,勿急。 辨证:诊脉验舌,一派阴亏之象。 治法:当下予以育阴止崩汤加味。 处方:生地25g 白芍20g 鹿角胶25g 山药15g 川断20g 寄生20g 杜仲20g 海螵蛸25g 蒲黄炭20g 炒地榆50g 黄芪15g 当归15g 山萸肉15g 水煎服,10剂。 二诊:半月后邓某与其母来舍复诊,告曰:病势大转,虽流 1

血未止,但其量减半,精神日振,饮食知味。经诊脉辨证,处以原方倍炒地榆,嘱再服药数剂,其血当止。 三诊:1周后复诊,果如所言,遂减去塞流之品,加入五味、龟板、巴戟各15g,令其连服药月余后配成丸药久服。 经1年余,邓某月经以时而下,量质正常,病体康复,重返学校。 按语初潮女子患崩漏者,以肾虚为多,且虽下血不止,但无所苦,致使医者举措茫然。本案从肾阴不足、封藏失职论治者,其因有二:一则初潮即崩,示肾气尚未完实;二则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乃阴亏之象也。其舌必红,其脉必沉弦细数,主水亏火旺,正合《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之旨。及其治也,澄源、塞流,先止其血;固本、澄源,再善其后。阴虚者,阳必不足,是以气弱;水亏者,火必炎上,因而生热。故阴虚为患,可致虚寒虚热两端,不可不察。育阴止崩汤中有地、芍、山萸育阴;有川断、杜仲、寄生补肾;当归和血,鹿角胶止血,海螵蛸涩血;黄芪、山药补气摄血;蒲黄、地榆凉血止血。全方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所固在肾,所摄在血,有固本塞流之妙用,为治崩之良方。 (以上由韩锋整理) 编者评注上述医案,反映了韩老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其治崩漏一案可见一斑。该患者久崩体弱,据证辨脉,一派阴虚之象。治2

甘草学园气滞血瘀崩漏病案

甘草学园气滞血瘀崩漏病案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 作者:刘青云 孔某某,女,43岁,首次就诊时间:2020-10-20 主诉:发现月经量大数年。 现病史:平素经期不规则,量大,经前兆很明显,伴有血块,色暗,经行腹痛,经后疲乏,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胃纳可,二便可,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既往史无。 检查无。 诊断:崩漏病气滞血瘀证 处方:黄芪9g,生蒲黄15g,蒲黄炭15g,炒白术10g,荆芥炭9g,制香附9g,覆盆子12g,煅牡蛎30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蜜紫苑12g,天浆壳12g,蜜款冬花15g,蒲公英15g,鱼腥草15g。7剂。 二诊:2020-10-27 处方::黄芪9g,生蒲黄15g,蒲黄炭15g,炒白术10g,荆芥炭9g,制香附9g,覆盆子12g,煅牡蛎30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鱼腥草15g,侧柏炭10g,藕节炭9g,生地黄10g,贯众炭9g,醋龟甲10g,麦冬10g。7剂。 三诊:2020-11-3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子6g,浙贝母10g,丹参15g,当归9g,伸筋草15g,炒莱菔子10g,川续断12g,燀桃仁12g,红景天12g,赤芍15g,炒瓜蒌皮15g,

绞股蓝15g,荷叶10g,鸡血藤15g。7剂。 四诊:2020-11-10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子6g,浙贝母10g,丹参15g,当归9g,伸筋草15g,炒莱菔子10g,川续断12g,燀桃仁12g,红景天12g,赤芍15g,炒瓜蒌皮15g,绞股蓝15g,荷叶10g,鸡血藤15g。7剂。 五诊:2020-11-17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子6g,浙贝母10g,丹参15g,当归9g,伸筋草15g,炒莱菔子10g,川续断12g,燀桃仁12g,红景天12g,赤芍15g,炒瓜蒌皮15g,绞股蓝15g,荷叶10g,鸡血藤15g,生山楂12g,煅青礞石9g。7剂。 六诊:2020-11-24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子6g,浙贝母10g,丹参15g,当归9g,伸筋草15g,炒莱菔子10g,川续断12g,燀桃仁12g,红景天12g,赤芍15g,炒瓜蒌皮15g,绞股蓝15g,荷叶10g,鸡血藤15g,生山楂12g,制女贞子12g。7剂。 七诊:2020-12-1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子6g,浙贝母10g,丹参15g,当归9g,伸筋草15g,炒莱菔子10g,川续断12g,赤芍15g,炒瓜蒌皮15g,绞股蓝15g,荷叶10g,鸡血藤15g,生山楂12g,制女贞子12g,刘寄奴10g。7剂。 八诊:2020-12-8 处方:黄芪9g,制香附9g,柴胡9g,盐杜仲12g,墨旱莲12g,白茯苓15g,生地黄12g,醋龟甲10g,麦冬10g,牡丹皮9g,炒芥

(九)黄连阿胶汤——崩漏,产后麻疹下血,宫缩胎动,妊娠下血,失眠

(九)黄连阿胶汤——崩漏,产后麻疹下血,宫缩胎动,妊娠 下血,失眠 70崩漏——刘渡舟医案 陈某,女,25岁。月经淋漓不断,往往前次月经未尽,下次又潮,伴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心烦难寐,或偶尔得眠,又乱梦纷纭,反增疲倦。曾多次服用温补涩血之剂,六脉滑数,舌红尖赤,心火上炎,无水以制,阳亢不能入于阴中,故而心烦难寐;心主血脉,心火盛则血不安经,因此月经淋沥不止。然而心火上炎,实由肾水不滋所致。 黄连10克黄芩6克阿胶10克白芍10克鸡子黄2枚 服药五剂,则血止寐安。 解说:黄连阿胶汤治疗月经淋漓、崩漏而有阴虚火旺见证者,疗效很好。《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如果肾水亏而不足以上济心火,心火却移热于胞宫之中,逼迫胞中血溢而不安于经脉之中,则发生经淋崩漏之证。经血属阴类,经血淋漏不止,则更伤阴气,阴气伤则火更炽,从而导致一种不良的循环。通过滋阴降火的方法,而重新恢复阴阳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经方临证指南》 71崩漏——刘渡舟医案 唐某某,女,30岁。月经淋漓不止已半年许,妇科检查未见异常,Hb7.2g%。伴心烦不得卧,惊惕不安,自汗沾衣。索其前方,多是参、芪温补与涩血固经之药,患者言服药效果不佳。切其脉萦萦如丝,数而薄疾(一息六至有余),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红艳如杨梅。细绎其证,脉细为阴虚,数为火旺,此乃水火不济,心肾不交,阴阳悖逆之过。治应泻南补北,清火育阴,安谧冲任为法。 黄连10克,阿胶12克,黄芩5克,白芍12克,鸡子黄两枚(自加)。 此方服至5剂,夜间心不烦乱,能安然入睡,惊惕不发。再进5剂,则漏血已止,Hb上升至12g%。[《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66]

针灸治疗崩漏跟师病案

崩漏2 景某,女,33岁 就诊时间:2009-03-16 主诉:月经淋漓不断10月余. 现病史:自诉10月前经期淋雨受凉,继之月经延期,每月行经时间约10日,淋漓不断,量多色淡质稀,伴头晕,心悸气短,纳呆,面色白,神疲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腹软,无压痛,无积块.血压107/73mmHg,基础体温偏低,雌激素水平偏低. 诊断:中医---崩漏(气血亏虚,脾肾两虚) 西医----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则:补肾固冲,益气健脾. 取穴:1.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太溪; 2.关元、气海、血海、隐白、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关元、气海加TDP照射;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de)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治21次后,经血量减少,共治2个疗程痊愈. 按: 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凡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为崩;发病势缓,经血量少,淋漓不净为漏.崩和漏可互相转化,血崩经急救止血处理,有时可转变为漏下;漏下历时较久,也可转为血崩.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较为多见. 本病发生(de)原因,多由冲任损伤,肝脾失调所致.肾主闭藏,房劳过度则伤肾,损及冲任,不能固摄血脉,以致经血非时而下,如情志不舒,肝失调达,气血壅滞,郁结化热,藏血失职,以致邪热迫血妄行;如饮食失节,,或久思积虑,脾虚不能统血,轻则漏血不止,重则崩注大量出血. 患者因经期由于淋雨受凉,寒凝经脉,气血亏虚,劳则伤脾,导致冲任亏损,固摄失权,血不归经,经血淋漓不断;各项检查所见都与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有关,应以调节内分泌为主.故治疗以补肾固冲,益气健脾.取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益气健脾统血,补养后天为本;取肾俞、太溪以养肾固冲;取关元、气海以调理冲任之气,加强固摄止血之功.数穴合用,共奏益脾肾、固冲任、止血崩之功.

中医治疗胞宫瘀滞型崩漏67例

中医治疗胞宫瘀滞型崩漏临床观察 摘要:老中医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胞宫瘀滞型崩漏,常以清宫阿胶膏为主,主要配方:阿胶、牛肝、红枣肉、桔梗等;随证加减:血热加牡丹皮、栀子,小腹痛加益母草、茜草根。67例患者总有效率97.01%。血止之后再按照澄源、复旧原则审证求因、调理善后,血热者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临床治愈41例,占61.19%;好转22例,占32.84%;无效4例,占5.97%。总有效率94.03%。 关键词:崩漏;中医药疗法;清宫阿胶膏 中医运用清宫阿胶膏为主治疗崩漏,颇有心得。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中医运用清宫阿胶膏为主治疗崩漏的一些案例,经过以方测证,本方法所观察病例应为胞宫瘀滞型崩漏。现将此类案例加以归纳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经总结中医有记载的2009~2011年间的病例,加上近年来笔者验证的病例,共计67例,其中中医病案记载的54例,笔者验证的13例。年龄29岁~47岁,病程交待清楚的有44例,10天~7个月不等,有17例经过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符合中医崩漏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崩漏为妇科常见、多发病,其病因主要由于冲任损伤所致,临床辨证多分为气虚、血热、血瘀三型,治疗上本着塞流、澄源、

复旧三法。中医在塞流中本着止血防留瘀之弊,一般不用炭类药。常用清宫阿胶膏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气虚加黄芪,血热加丹皮、栀子,小腹痛者加益母草、茜草根。清宫阿胶膏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一次10粒,3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者;好转: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无效:阴道出血无变化。 3.2治疗效果 67例病人中,2例2天止血,6例3天止血,25例4天止血,11例5天止血,l5例6天止血,6例7天止血。笔者验证的病例中,有2例经治疗7天无效改用西医做诊断性刮宫治疗,止血总有效率97.01%。经过上述方法善后调理,临床治愈41例,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占61.19%;好转22例,占32.84%;无效:4例,占5.97%。总有效率94.03%。 4体会 中医认为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常相互转化,久漏致崩,或久崩成漏,通过对月经的期、色、质,明辨阴阳的偏胜偏衰,同时须详察有瘀无瘀。在具体用药方面,强调“求因为主,止血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