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
老中医王幸福治疗妇女【崩漏验案】
【案例追踪】张某,女,37岁。
月经淋漓不尽半年有余,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用药多种仍然不止,特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中等身材,偏瘦,面色略红,月经每次量大,且持续半月之久,这次已经十余天了,还未停止,并伴有头晕。
寸脉浮大尺弱,舌淡苔白。
饮食一般,大便便头硬。
【辨证】:虚热崩漏。
【治则】: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
【处方】:生黄芪30g 生地30g 当归30g 霜桑叶30g 三七块10g 仙鹤草60g白头翁30g 生地榆30g 生龙牡各30g 公英30g 卷柏30g 生白术30g 地骨皮15g生大黄10g。
7付,水煎服,日3次。
次诊患者反馈服药3剂后,崩漏已止。
【方解】此患者崩漏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可谓是虚实夹杂,亦虚亦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草纲目》中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病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止血,而后再图其本。
治疗上则以,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为主。
崩漏血失固摄,气随血脱,方中用黄芪补气摄血,当归补血活血,两者合用亦有当归补血汤“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
方中生地、桑叶、白头翁、地榆、公英、地骨皮皆有凉血止血之功。
不同在于生地、桑叶能够滋阴润燥养血,能制约归芪之甘温;白头翁、公英清热解毒以止血。
三七、卷柏活血通经、化瘀止血,正所谓“瘀血不去,血不归经,新血不生”。
白术健脾益气,补中气而固脱,生用且有润肠通便作用。
龙骨、牡蛎、仙鹤草则取其收敛固涩之力以疗崩漏。
纵观全方集“塞流、澄源、复旧”于一体,以治标为主,辅以固本,标本兼顾。
【医案解读】: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经血非时而至,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
崩漏亦是疑难急重之证,历代医家在此方面论述颇多,其中著名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为临床广泛采用。
王幸福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治疗崩漏不能死守上述三步,应因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提出“青年妇女多血热、中年妇女多郁瘀、老年妇女多虚损”。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摘要:
一、病例背景
1.患者基本信息
2.病情描述
二、治疗方法
1.隐白穴与断红穴的定位
2.针灸治疗过程
3.辅助治疗方法
三、治疗效果
1.症状改善
2.生活质量提高
四、病例启示
1.针灸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患者对针灸治疗的接受度
正文:
在本次案例中,我们介绍了一位患有崩漏的患者的治疗过程。
患者为一名35岁的女性,因月经不规律且量多,淋漓不尽一个月余前来就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们采用了针灸治疗,主穴选用了隐白穴与断红穴。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先,我们对隐白穴与断红穴进行了定位。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距离
趾甲角0.1寸;断红穴位于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上,位于手背侧,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们以患者能够忍受的强度进行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天。
同时,我们还辅助采用了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以达到温通经络、驱寒除湿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对针灸治疗表示出很高的接受度。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月经逐渐规律,经量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病例表明,针灸治疗在妇科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在崩漏等疾病中,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黄煌病案桂枝茯苓丸治愈崩漏案
黄煌病案桂枝茯苓丸治愈崩漏案
何某某,女,25岁,体形偏胖,2009年4月10日初诊。
本次来月经后淋漓不断20余天,色黑红,质粘稠,伴腰痛、便干,无血块、失眠、心烦等证。
曾服用云南白药,妇血康等药,未见效果。
既往有痛经史。
左下腹有压痛。
舌苔白腻,脉象弦。
处方:肉桂10茯苓15丹皮10白芍15赤芍20桃仁10大黄5牛膝20四副水煎服。
药后告知,三服药后即愈。
按:本案采用了《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此方是黄师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
经常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病。
体质要求强壮,强调腹诊是关键。
本案用方即是根据上述为依据的,结果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名老中医治崩漏案例
名老中医治崩漏案例
患者李女士,女,40岁,因为多年的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状,前往中医诊所求治。
病情表现:月经不调,经期长达10天,量较少,质稀,色淡,腰酸腹痛,小腹胀痛。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脾虚湿滞。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处方:香附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炙甘草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治疗结果:服药一剂后,月经量明显增多,颜色由淡变鲜红,经期逐步缩短至5天,疼痛明显减轻。
连续服药一个月后,经期正常,腰酸胀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医生总结:中医治疗崩漏,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本病属于肝气郁结、脾虚湿滞,治疗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入手,选用香附、柴胡、川芎、白芍、丹参、茯苓、白术、山药和炙甘草等中草药,治疗效果显著,且没有药物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中医医案——崩漏(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肾健脾、调经止血法治愈崩漏证病案:王某,女,20岁。
初诊:1981年12月22日。
主诉及病史:14岁月经初潮,周期四十天左右,但带经时间长,每次长达半月余(还须服中西药方止)。
此次月经11月26日行,至今未止,量时多时少,血色时红时黑,有小血块。
腰酸,下腹坠疼。
患者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五心烦热,头疼,睡眠差,多梦。
诊查:舌质稍淡,边有齿痕,脉细。
辨证:脾肾两虚,冲任不固。
治法:益肾健脾,调经止血。
处方: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2g 山药15g 补骨脂20g 白芍10g 丹参15g 三七粉3g(分吞)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后,血量明显减少,血色呈咖啡色,已无血块。
下腹仍有隐隐作痛。
睡眠好转,饮食及二便均调畅。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加山萸肉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以增益肾止血之力。
1三诊:服上方药5剂后,月经已干净两天,腰酸腹痛已消失,睡眠亦佳。
又以二诊方为主,稍事加减,予以滋肾调脾,观察治疗两个月,其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及带经期均恢复正常。
按语此案乃脾肾两虚、冲任失摄所致。
盖肾为天癸之源,任脉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也非此不能发。
因此,脾肾俱虚,冲任之脉亦必为之而虚,血失统摄,而致经水淋漓,长期不愈。
今许老细审病史,脉证合参,辨证为脾肾两亏,故六年余之崩漏病竟获痊瘥。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546,许润三医案。
许润三,1926年10月生,江苏阜宁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全国五百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许氏19岁拜师学医,受教于阜宁名医崔省三门下,期满后悬壶于阜宁各地。
1953年进入盐城地区中医进修班,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课程。
1957年南京中医学院医科师资班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先从事《诊断学》、《内科学》的教学和临床;自1961年起一直从事妇科的教学和临床工作。
川芎治崩漏29例全部治愈
川芎治崩漏29例全部治愈
【配方】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
【用法】川芎、酒置容器内,再加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
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
【疗效】用此方治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治愈。
【验证】张某,49岁,已婚,阴道出血已25天,曾经刮宫及服止血、激素等药效不佳。
近2天出血量增多,以紫暗血块为主,伴腹痛,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
以此方治疗2天后血止。
为巩固疗效继服8天,随访1年未复发。
注:川芎含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少量用能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压迫宫内血管止血。
如果你觉得这个对您有帮助,就请把它转发出去,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或许大家会从中受益,受益者必会感激您终生。
本空间每天都有最新走访收集的偏方,保证真实有效,本空间提供别人治好病的偏方,不收任何费用,同时也希望您把身边治病奇迹的偏方告诉我,让大家一起分享,相信好人有好报。
更多秘方不断更新中,精彩不容错过!。
马大正运用经方治疗崩漏验案4例
方 中大 黄 一 味 有将 军 之 性 , 《 本经》 称其 “ 主 下 瘀 血
崩 漏 是 月经 周 期 、 经期 、 经 量严 重 失 常 的病证 ,
… …
破瘸瘕积聚” , 此 用 之 常也 , 大黄炒炭而减量 ,
是 指 经血 非 时 而 下 , 忽然 大下 谓 之 崩 中 , 淋 漓 不 断 此 用 之 变也 . 以行 气 之 枳 实 配 伍 活 血 之 大 黄 . 可 起 谓 之 漏 下Ⅲ 。崩 与漏 名虽 不 同 , 但 病机 类 似 , 故 临床 推 波 助澜之 功 。全方用 药谨 守病 机 , 丝丝入 扣 , 区 区 统 称崩 漏 。 崩 漏属 妇科 疑难 病证 , 亦 是急 重病 证 。 马 几 剂 , 即药 到病 除 。可 见马 老对 于经方 的运 用 , 已是 大 正 主任 医师 是全 国第 3批 老 中医药 专 家 . 上 海 中 知 常达 变 , 圆机 活法 。 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 享 受 国务 院特 殊 津 贴 , 从 事 2 甘 麦 大 枣 汤 治 疗 漏 下 妇 科 临床 工 作 4 0余 年 , 擅 治妇 科 疑难 杂症 . 尤 其 对 经 方 的研究 造诣 颇深 。现 摘 录其运 用经 方 治疗 崩漏
羞 零 Biblioteka 虚、 实、 寒、 热 等不 同证 候 , 究 以热 证 为多见 。本案 症
见 经 期 过长 . 量多 色 鲜 夹块 , 腹 痛腰 酸 , B超 发 现 子
宫 肌 瘤 。分 析病 因 : 其 一病 家 年 近七 七 , 天 癸渐 绝 ,
马 大 正 运 用 经 洽 疗 崩 漏
验 案 4 j 『 ! j
黄某 , 4 6岁 。2 0 0 6年 8月 2日初 诊 。
患 者 经 水来 潮 1 8 d未 净 , 量多 , 色鲜 , 夹块 , 伴 血 ; ( 2 ) 失 眠症 。 治 拟养心 安神 , 缓急 止血 。 予 以甘 麦
崩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桂枝茯苓丸合归芍散--王幸福案
崩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桂枝茯苓丸合归芍散--王幸福案医案启示---宫血重症女,30岁。
月经淋漓不尽一个多月。
西医妇科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药多种仍然止不住,查无子宫肌瘤等病,求治于中医我处。
刻诊:人中等个子,白胖,舌淡苔薄白,脉浮濡,头晕,略显乏力,月经时多时少,颜色不黑,少腹不痛,余无它症。
余认为久病必虚,急应补虚固涩,处于傅青主老年崩血汤加红参三甲炭类之药,七付,基于以往经验,想药后必止。
谁知一周后复诊,患者告之,仍为止住。
我为之一惊,怎么可能,再详细四诊,认为辨证无误,乃思病重药轻,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大药量,继续再服七剂,试想这回应该没问题了,七天后患者再诊告之,还是未止住,且有加大趋势。
我陷入深思,考虑再三,突然领悟,前诊误也,此乃旧血未去,有瘀滞也。
*另处方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桂枝12g 茯苓15g 桃仁12g 丹皮12g 白芍100g 当归12g 川芎10g 泽泻30g 白术15g 鸡血藤30g 三剂,水煎服,以观后效。
*三日后,患者如约赴诊,告之一剂即止,现已痊愈。
继与定经汤善后。
古道瘦马按:崩漏一证妇科常见之病,西医谓之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疗法是止血清宫,但也是疗效参半,中医在这方面治疗是特长。
此病我在临床上治之较多,常用补益固涩法取效。
但此案,却犯了经验主义,一误再误,好在迷途知返,迅速调整方药,瘀去血止,一剂收功。
此案治疗成功除了药方对证,其中白芍用大量也是一关键,量小不行。
用大剂量白芍止血,这是根据已故老中医岳美中先生经验,引《芷园医话》之说。
白芍重用至一两以上,止血效果往往神妙而不可言。
【附】罗芷园论白芍止血吐血,肺痨之咯血或吐血……中药中之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而不可思议。
上述数例,于麦角及其他西药不能完全止血时,或再发更大吐血时,竟以白芍四钱至一两,佐以藕节一两、汉三七一钱、生地四钱至八钱等药,而完全止血,且止血后均经过数年或数十年亦未见再发。
或根本不用西药一遇吐血或咯血,即以白芍为主药与之,率皆一剂即有奇效。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摘要:
1.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概述
2.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分析
3.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结论
正文: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概述】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是一则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典型案例。
崩漏是中医学上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妇女在非月经期间出现大量出血。
该案例采用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隐白断红的方剂,最终成功治愈了患者的病症。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分析】
患者为38 岁女性,因出现非月经期间大量出血前来就诊。
经过诊断,患者被确诊为崩漏病症。
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如肝气郁结、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等。
在本案例中,患者因肝气郁结导致崩漏。
治疗方法采用隐白断红汤加减,此方剂具有疏肝解郁、益气摄血的功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方剂,并注重患者的饮食调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患者的崩漏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未见复发。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结论】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表明,中医药对于治疗崩漏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运用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例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例
归脾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主治脾虚湿盛的气滞疾病。
在临床上,由于其加减自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例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的临床案例,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和应用效果。
1.病史
患者女性,30岁,因经期量多、经期延长3个月前来就诊。
症状发作期间腰酸背痛,全身乏力,小腹胀痛,食欲不振,精神疲惫等。
查体: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细弱。
诊断为脾虚湿盛型崩漏。
2.治疗方案
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应用归脾汤方剂加减治疗,其具体组成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人参各15克,陈皮5克,二陈汤加减(去生姜、加枳实)。
3.治疗过程
该患者于每月经期结束后开始用药,每日1剂,水煎服。
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经期明显改善,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至5-7天,色调发亮,腰酸背痛、小腹胀痛等症状明显
减轻。
查体: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脆。
4.讨论
本例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病例中,其机理主要源于其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止痛的功效。
归脾汤补中益气、健脾渗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黄芪、党参能够补益脾胃、振奋气机;白术、陈皮利湿健脾、行气调中;茯苓除湿利水、益心安神、降低血压;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利用二陈汤加枳实降逆的作用,加强中焦气机的运输功能,进一步疏通气机、化湿除邪,治疗脾虚湿盛的崩漏病。
总之,归脾汤加减在临床上治疗崩漏病非常有效,并且该方剂加减灵活,根据患者病情做针对性调整,有助于其药效达到最佳状态。
但是该方剂亦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验证,以期更好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小柴胡汤治疗崩漏不止(胡希恕医案)赵某,...
小柴胡汤治疗崩漏不止(胡希恕医案)赵某,...
小柴胡汤治疗崩漏不止(胡希恕医案)
赵某,女,22岁,学生。
2年来月经淋漓不断。
16岁即来月经,前三个月不规律,但半年后大致正常。
缘于年前撤暖气时,过于劳累而感冒,适月经正行,没想到感冒愈后,月经淋漓至今未止。
曾到妇科多次检查,未查清病因,服用止血药毫无收效。
近来症状:月经淋漓不断,色淡红,有时见小血块,时有腹隐隐作痛,常乏力、头晕、或头痛,口干,纳差,或心烦,手足心热,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细。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地艾叶: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半夏四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三钱,生地五钱,艾叶三钱。
结果:上药服10剂血止,嘱继服原方巩固疗效。
三月后其同学告之月经正常。
一般而论,长期月经淋漓不断,当首先考虑血虚、血瘀,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肾不摄血、气衰血脱等。
《伤寒论》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
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宜注意。
又《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
胡老注解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
”。
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
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中医治疗崩漏的案例:案例一:女性患者,35岁,经期不调,每次月经量过多,持续时间长达10天,伴有腰腹疼痛和乏力感。
中医诊断为崩漏症,属于肾虚血瘀型。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连续服用3个月后,月经恢复规律,量减少,疼痛明显减轻。
案例二:女性患者,42岁,经期不调已有一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有时提前,有时延后,经量不稳定,时多时少,伴有疲倦无力和腹胀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型崩漏。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舒肝理气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疗法。
经过2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经量逐渐增加,疲倦无力和腹胀症状也明显缓解。
案例三:女性患者,28岁,经期不调已有半年,每次月经周期长达40天以上,经量少而稀,经期间断,伴有腹痛和头晕症状。
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崩漏。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气活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拔罐疗法。
经过3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缩短至30天左右,经量增加,腹痛和头晕症状也明显好转。
案例四:女性患者,38岁,经期不调已有两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多而长,甚至达到15天以上,伴有腹部胀痛和情绪波动。
中医诊断为肾阳虚型崩漏。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温补肾阳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艾灸疗法。
经过4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在28天左右,经量减少,腹部胀痛和情绪波动明显减轻。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经期不调已有半年,每次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少而稀,经期提前,伴有腹胀和口干咽燥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型崩漏。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滋阴养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推拿按摩疗法。
经过3个月的治疗,月经周期逐渐稳定在30-35天左右,经量增加,腹胀和口干咽燥症状也明显缓解。
案例六:女性患者,33岁,经期不调已有一年,每次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长,经期间断,伴有腰酸背痛和失眠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型崩漏。
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包括补肝肾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太极拳锻炼。
经方案例分享: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
经方案例分享: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作者/宋柏杉王某,女,51岁,患者阴道下血1年余。
曾在某医院行止血治疗,输注止血药,身体僵硬,把身体都输硬了,用她的话说:“这血都定了,要凝了,但是我底下这血,哗哗的往出流,止不住。
”后来西医想要给她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拒绝,经多方中医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来到我门诊。
每天排出大量血水,我一直认为女性很奇怪,你看她就这么天天地流血,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贫血,这要男人流这些血,早死了,这女人就很奇怪。
女人是以血为本,天天流特别多,卫生巾都不行,得用纸尿裤,一张一张往出扔,后来我还特意让她留一个,我说我看看,你究竟是不是血,这一天下这么多血,你能活着,我都觉得奇怪。
后来一看还真是,就是那种淡粉色的水。
伴见轻微腰酸,脸色略黄,体力尚可,饮食可,二便无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是崩漏,证型是冲任虚损,我们用的是姜胶汤。
阿胶20g,熟地3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生姜30g,炙甘草15g,黄酒200ml。
3付,水煎服,日三次。
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
因为她年头太长了,我没开一付,开了三付,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就是一剂,姜胶汤治疗的冲任虚损,就是一剂,非常好用。
二诊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5g,生地10g,桃仁5g,红花5g,赤芍5g,枳壳5g,柴胡5g,川芎5g,桔梗5g,牛膝10g,生水蛭5g,益母草10g,刘寄奴10g,炙甘草3g。
7付,水煎服,日三次。
为什么又改成血府逐瘀汤了?因为在下血日久,里边的络脉会有瘀血,我们用它做一下清道夫的工作,清理一下络脉。
三诊处方右归丸,填精补肾来善后。
熟地20g,附子6g,肉桂6g,山药30g,山萸肉10g,菟丝子15g,当归10g,杜仲15g,鹿角胶10g,枸杞子10g。
7付,水煎服,日三次,善后。
这是一个补肾法善后,患者要发怵喝中药,完全可以用丸药,有现成的成药。
崩漏的几个证型我们把崩漏,分为几个证型:一个是血热妄行,第二个冲任虚损,第三个瘀血阻滞,第四个宫寒不缩。
名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
名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刘渡舟老先生、朱南山老先生、刘惠民老先生治疗崩漏医案4则。
五分钟读完,学习名医如何治崩漏!刘渡舟医案,气血两虚崩漏案于某,女,40岁素来月经量多。
近月余淋漓不断,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经色鲜红、质稀、头晕乏力、腰酸腿沉、口渴、口苦、便干、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按之无力。
此证属于气血两虚,兼有虚热。
法当养血止血,益气养阴调经。
方用《金匮》之“胶艾汤”加味。
阿胶珠12g,炒艾叶炭10g,炙甘草10g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0g,麦冬20g,太子参18g服七剂而血量大减,仍口苦、腰酸、大便两日一行。
于上方加火麻仁12g,又服七剂,诸证皆安。
【按语】《金匮》有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经水淋漓不断的漏下,半产后下血不止,胎漏,三者病因虽异,病机却同为冲任虚损,营阴不得内守。
胶艾汤在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综观本案脉证,月经不止、质地稀、头晕、乏力、舌胖、脉沉无力等,究为气血两虚。
血虚冲任失养,气虚冲任不固。
冲任不固,使经血频至,甚则淋漓不止。
故治当益气血,调冲任,止崩漏,处以“胶艾汤”。
又见经色鲜红、口渴,此出血日久,伤阴损津所致,故加麦冬以养阴生津也。
刘奉五医案阴虚血热崩漏案孙某,女,29岁,初诊日期:1974年3月2日近10年来月经行经日久,每次约持续15~20天,周期也不规律,先后不定(间隔20~70天)。
末次月经为2月21日,至今未净、量多,色红有血块,伴有头晕,多梦,烦急,胸闷,手足心热,口干。
近5个月来曾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
某医院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舌质暗、尖红,脉弦滑。
辨证为阴虚血热,冲任不固。
法当养阴清热,安冲调经。
开方如下:地骨皮9g,旱莲草9g,椿根皮9g煅牡蛎24g,侧柏炭9g,阿胶15g青蒿9g,黄芩9g,丹皮9g,白芍9g【按语】行经日久,耗伤阴血,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心藏神,血虚心神失养,故头晕心烦多梦。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隐白断红治崩漏案例
摘要:
一、病例背景
1.患者基本情况
2.崩漏症状及诊断
二、治疗方法
1.隐白断红针灸疗法
2.治疗过程及原理
三、治疗效果
1.症状改善情况
2.患者反馈及治疗满意度
四、结论
1.隐白断红针灸疗法对崩漏的治疗作用
2.未来研究方向及建议
正文:
一、病例背景
患者,女性,35岁,已婚,职业为教师。
因月经不规律且淋漓不尽一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但此次月经来潮后,持续淋漓不尽,且量逐渐减少。
经过西医检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二、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采用了隐白断红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隐白断红针灸
疗法是一种源于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等经络的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固摄冲任、止血的目的。
治疗过程:患者取坐位,医生选取隐白、公孙、足三里、地机、中脘、气海、关元、命门等穴位进行针灸。
每周治疗3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崩漏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明显好转,月经量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并继续接受治疗。
四、结论
隐白断红针灸疗法在治疗崩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能够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然而,具体的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名医治疗崩漏医案七则
名医治疗崩漏医案七则例一患者宛××,女,17岁,未婚。
病历号47257(广安门医院)初诊(1962年8月18日):月经过多已三年,十四岁月经初潮时,参加剧烈运动,遂致月经淋沥不止,持续五个月之久。
尔后又复停经五个月复来,周期40~60天,末次月经7月5已量多,下大血块,头晕目花,心慌失眠,倦怠无力,口干纳差,流血二十天时,曾服补气养血、止血之剂,出血至今已43天,仍未得止,面色苍白无神,舌苔薄、尖刺,脉细微数。
辨证:劳伤气血,损伤冲任,不能约制经血,病久气血两虚,当防暴下而致气从血脱。
治法:急以大补元气,固摄冲任。
方药:朝鲜人参6克白术6克山药9克炙甘草3克熟地12克萸肉6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6克乌梅炭6克生龙骨15克禹余粮15克赤石脂15克伏龙肝30克(煎汤代水)6剂。
另:河车粉9克,早晚各服1.5克。
二诊(8月24日):药后,次日血止,诸恙悉减,舌苔薄白,尖刺,脉细微数。
药即应病,仍从前法加减。
人参6克白术6克山药9克炙甘草3克熟地12克萸肉6克五味子6克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6剂。
三诊(8月30日))症状日见好转,舌苔薄白,脉象细软,治以补气养阴。
人参6克白术6克山药9克炙甘草3克熟地12克萸肉6克五味子6克阿胶12克生牡蛎15克白芍9克5剂。
后以此方加减。
另河车粉60克,每日早晚各服1.5克。
以后月经按期来潮,色量正常,余无不适。
(《钱伯喧妇科医案》)例二林××,女45岁。
素体虚弱,月经量较多,因操劳以致崩漏,由于中气不足,气虚而下陷所成。
当以补气摄血为主,拟予补中益气汤加阿胶10克(后入),山萸肉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服五剂后,崩漏渐止,嘱其再服3剂,以竟全功。
(俞慎初: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福建中医药》1:48,1981)例三王××,女932岁。
初诊日期1963年7月23日,病历号: 357565。
宋柏杉分享崩漏病案
宋柏杉分享崩漏病案
崔某,女,31岁,月经量大不止20余天,在某医院用止血药,血止七天后再次出血、量大每天换二十多个卫生巾,今日来诊,予以胶姜汤一剂。
很多人问这个病例怎么辩证啊,是寒是热呢?其实中医辩证有时候很简单,这是个条文症,有这些症状直接开就可以。
《金匮要略》桂林古本里“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又主妇人月经过多”。
妇人经水,温则升而赤,寒则陷而黑。
血藏于肝而肝生于肾,肾寒不能生木,木郁血陷,则漏下黑色,久而不解,此以寒水之失藏,风木之善泄也。
宋老师处方:
阿胶15g,生地30g,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艾叶10g,生姜30g,黄酒200g。
药后,症状消失,疾病告愈。
这里用生姜是因为生姜散寒力大,干姜暖脾肺。
临证之时,治疗崩漏,各家有各家的特色经验和惯用方剂。
伤寒论里治疗此病也有几个方剂。
只要辨明患者的证候病机,确立了治法,用什么方子,就是看各自选方用药习惯了,效果不会相差很多。
【中医杂谈】——【验案分享】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崩漏
【中医杂谈】——【验案分享】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崩漏
【一诊】:患者李某,女18岁,月经提前一周,经来量多,血色紫黑有块,淋漓不断半月未净,小腹疼痛胀。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初潮13岁3/24。
诊断:1.月经不调(提前);2 漏证。
中医辨证:肝郁血热,瘀阻胞宫。
治则疏肝泻热,化瘀调经。
方用丹栀逍遥散,桂枝茯苓丸加味。
药物组成:丹皮6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阿胶10g,焦艾叶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6g,桃仁10g,红花6g,棕榈炭10g,生龙牡各15g,乌贼骨15g。
【二诊】:上方服用7剂后,经血停止,腹痛减轻。
乏力,头昏,属于气血不足原方加党参、黄芪、木香、元肉14剂,配合归脾丸治疗二月痊愈。
【按】:
少女月经提前淋漓不断,腹痛,血色紫黑,舌质紫暗,脉涩,属肝郁血热,瘀阻胞宫之漏症。
以丹栀逍遥散舒肝解郁调经;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活中寓养,消补并用,缓消症块;阿胶、艾叶养血止血;棕炭、生龙牡、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热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经血漏下不止,故用丹皮、栀子清热凉血。
(注:本文收录在《甘肃医药》杂志2013年10月。
作者:展文国)
编审:彭家大小姐
责任编辑:陈柏材
版面编辑: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奇效病案分享!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严重可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
杨某,女,19岁,10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半年,伴淋漓不断加重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高考”压力大,月经量逐渐增多,且出血均需半个月以上才能干净,曾服中药及中成药疗效不显。
经亲戚介绍到我处就诊。
症见:本次月经来了18天未净,经血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尺弱。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脾气不足,固摄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固崩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 6克,陈皮 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早中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仍感纳差,大便偏稀,上方加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以健脾消食止泻,处方如下: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陈皮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
三诊:上方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精神好转,手足渐温,纳食好转,大便成形,每日一解。
患者要求按上方继服,上方减茜草炭、棕榈炭再服14剂。
虽然血止,病情好转,仍当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嘱其加服归脾丸,健脾益气,养血调经,进行调理。
四诊:患者自述诸症减轻,无其他不适,前方去乌贼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调肾复宫,再服14剂,意在恢复胞宫的正常功能,即复旧之法。
五诊:患者自述月经来了,月经量适中,色转鲜红,6天即净,精神转佳,饮食、大便正常。
为巩固疗效,前方加减服用2个月余。
半年后随访,月经正常。
张胜兵张利兵张利芳三兄妹合影于湖北蕲春李时珍纪念馆按语:患者思虑伤脾,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统摄无权,而致月经量大不止,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故用固本止崩汤,健脾益气固涩,养血摄血塞流。
本病的用药特点,按照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辨证论治。
塞流:“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先固”,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健脾培土,补中益气,固冲摄血;陈皮理气,砂仁化湿,使脾健运而有助于补气;柴胡、升麻少量使用,取其精轻升阳之性,升提气机;姜炭温中止血;阿胶、棕榈炭、乌贼骨养血调经,收涩止血;茜草炭祛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澄源:脾阳不足,脾主统血,气不足血亦不足,当归配黄芪,当归补血汤之意,补血养血。
复旧:待血止后,调补肝肾,以固其本,增强调肾复宫。
补益药中加用阵皮、砂仁,健脾醒脾,使补而不腻,补而不滞。
乌贼骨,动物药含有钙质,为血肉有情之品,收敛固涩,可增强止血之功。
本病案充分体现了,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中气而统血。
经健脾益气治疗后,患者脾气健运,诸症随之改善,血循常道,月事以时,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固经之功。
本人现在坐诊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金地格林春岸张胜兵中医科诊所病因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
病机1. 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
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2.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3.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
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诊断要点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辨证要点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原则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辨证论治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鹿角胶、山萸肉、龟甲胶、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川牛膝。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
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常用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3.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
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代表方:固本止崩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
4.实热证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沸溢,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注如下,或淋漓日久难净;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代表方:清热固经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生甘草5.虚热证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色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伤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代表方:上下相资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车前子、牛膝。
6.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而漏下,经色黯有血块;舌质黯紫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代表方: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加减。
方药: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桃仁【温馨提示】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本人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修正】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
京东,淘宝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