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分析表现为:

(1)对人生困境的超越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的群体力作,这些诗篇透过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可以反映出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包括对待生死、对待个体、对待社会及对待自我的人生态度。《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又包括几个方面。

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中下层知识分子仕途渺茫,他们既追求功名富贵又鄙薄显官,即有着满腹的愤怒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悲观、绝望。由家国之悲转向人之常情,促使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如“感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反映了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对荣誉地位的渴望和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可是这种争竞人世的亢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施展开来,这股热情最后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予以抒发,聊以自慰。《回车驾言迈》以景物起兴,抒发人世感慨。通过重重思索,最终得出“荣名”的重要性。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对时序的变化更加敏感,于是“荣身立名”更使他们强调要追求功名富贵。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们对社会怀有满腹的愤怒。如《驱车上东门》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清景色烘托出一片悲凉死寂的气氛,从而使他们对现实充满了失望,用“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春陵上柏》)来表达对显宦的鄙薄。

②游子思妇的哀怨

在游子思妇的哀怨中,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在对待个体方面,愁怅与哀怨交织。由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游宦、游学或流浪漂泊的中下层文人,他们为“荣身立名”,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在现实的黑暗激流中,他们仕途无望又客居异乡,贫困潦倒;饱受世态炎凉,尝尽权贵冷眼,孤独、寂寞、苦闷、失意相伴。所以在羁旅、离乱的人生中,乡愁尤为突出,怀人思念之情便接踵而至。如“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思乡情切。《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等诗篇中包括了夫妇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思和游子对于故乡的怀念,将爱情、友情等等当作短暂而可悲的人生中聊以自W的意象。

③宦途失意的悲叹

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在汉末政治F败、社会黑暗的求仕途中,遭权贵冷眼,引起宦途失意的悲叹,使得他们在对待自我方面,积聚怀才不遇、攀结无缘的愤慨,及时行乐和颓*废沉*沦,消*极感伤交织,如《西北有高楼》。诗篇通过“高楼”、“曲悲”、“知音稀”等意象来反映自居高楼望远处,曲尽悲来愁无际的高楼佳人借琴曲吐露心声的清凉氛围。不得志的失意的中下层文人便在及时行乐中求得解脱,也不乏充满颓*废沉*沦,消*极感伤的情怀。如《生年不满百》,诗篇以慨叹昼短夜长、人生短暂的孤寂痛楚,“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

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于是及时行乐,享受人生。《驱车上东门》更是以悲景意象形成凄清的氛围,感叹人生无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提倡及时行乐。

④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古诗十九首》中的中下层文人在异乡求取功名屡受挫折后,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对个体的愁怅与哀怨,对自我的消*极行乐,无不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忧患,从而在对待生死方面故作旷放的自我陶醉。如《青春陵上柏》,诗篇以“陵上柏,涧中石”起兴,透露孤高正直,磊落坦荡的情怀;然后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写出人生的飘忽如寄,接着描绘贫穷潦倒之中见闲情志趣“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簿,”同洛中遭遇的见闻,实属无奈中寄予另一种人生际遇;最后以“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作结,来表达强作旷达的情怀,使失意的中下层文人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反衬于仕途失意而表现出来的人生如寄的情绪中。《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和《生年不满百》都表达了这一主题。这些人生苦短的咏叹,从中也影射出这些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对生死的故作旷放的自我陶醉,提倡及时行乐,强作旷达之志。

(2)生存方式的选择

东汉时期,游学和宦游风气昌盛,许多文人怀着斗志昂扬的济世精神,热衷仕宦,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然而社会的动*乱,政治黑暗,中下层文人仕进无门,追逐“荣身立名”屡受权贵冷遇,遭“同门友”的拒荐,沦落天涯,客居异乡,孤独寂莫,贫困潦倒,对时令

交替的敏感,于是思乡思妇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无奈的现实横流中,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素养将忧生忧世与自我意识觉醒中的困惑与彷徨用人类情感的自然宣泄方式——诗歌表达出来。将相思离别、感时伤志、知音难遇、光阴易逝、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人同有之情,通过时令更替、草木枯荣、飞鸟虫鸣、风云霜露与日月星辰等意象进行表述,似秀才说家常话般的俚俗,却又含蓄深切,影射深广。在内心矛盾冲突中,失意的中下层文人选择了及时行乐来予以解脱,然而及时行乐的享受思想背后却影射了他们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以及对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对生的依恋和执着。

(3)理想人格的构想与追求

由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写作的《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之辞中具体体现的生命意识即对待生死,故作旷放的自我陶醉;对待个体,惆怅与哀怨交织;对待社会,满腹的愤懑、鄙薄显宦和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悲*观、绝望;对待自我,积聚怀才不遇、攀结无缘的愤慨,及时行乐和颓*废沉*沦、消*极感伤。他们是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落之后,更看重生的价值。他们意识到生命短暂、人生无常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于是他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如思妇怀乡,慨叹人生苦短,用强作旷放之词来表达心绪并用享乐的心态提倡及时行乐来自W;以此来排解他们对自我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愤慨。《古诗十九首》中的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在感伤的情调之中,强调对人生的新的认识,及时行乐不过是表象,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他们真正的理想人格或者说人生价值是对生的执着追求,为人生构建旷放的情怀框架,追求任

其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