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 答案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 答案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一)答案
一、1、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2、兄道友,兄弟睦,孝在中。

3、纽必结,袜与履
4、兼漱口,辄净手
二、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3、将上堂,声必扬
4、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5、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三、古诗文积累
1. 见语文书第64页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四、1、A 2、C 3、C 4、B 5、B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二) 答案一、
1. 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4、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5、出必告反必面
6、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三、1—5: A A A A B
6—10:B A B A B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三) 1—5:A A B C C
6—10:B B A C C
初一年级经典诵读测试试卷(四) 一
1—5: B B C C B
二、
1—6: C C A B A C
三、答案见语文书。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朗诵是一种表达语言艺术的形式,它要求朗诵者用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的语音来表达文本内容。

以下是一些朗诵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练习和参考。

练习一:古诗朗诵文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在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应以平和的语调开始,营造出夜晚宁静的氛围。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要稍带疑惑,表达出诗人对月光的好奇。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语气要逐渐升高,表现出诗人抬头仰望的动作。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要带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调要低沉,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练习二:现代诗朗诵文本:《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答案:朗诵这首诗时,要把握住诗中的轻盈和淡淡的哀愁。

“轻轻的我走了”和“正如我轻轻的来”两句,语速要慢,语气要轻,体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

“我轻轻的招手”一句,动作感要强,仿佛真的在挥手告别。

最后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要带有一丝不舍和淡淡的忧伤,语调要渐低,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练习三:散文朗诵文本:《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答案:在朗诵这篇散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一句,要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语调要活泼。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要表现出春天的新鲜感,语气要充满惊喜。

最后一句“它生长着”要读出春天不断生长、充满希望的感觉,语调要逐渐升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结束语:朗诵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朗诵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语音基础,更要有深刻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相信每位学习者都能在朗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声音传递文字的力量。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诵读试题及答案1. 请背诵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并解释诗中“床前明月光”的含义。

答案:《静夜思》全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月光洒在床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默写杜甫的《春望》,并简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全文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国家沦陷、亲人离散的深切哀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3. 请列举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并解释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举杯问天,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对宇宙奥秘的感慨。

4. 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分析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登鹳雀楼》全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这句诗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才能拓宽视野,达到更高的境界。

5. 默写王昌龄的《出塞》,解释诗中的“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出塞》全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希望边疆将士能够保卫国家,不让敌人侵犯。

6. 请背诵孟浩然的《春晓》,解释诗中“处处闻啼鸟”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春晓》全文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早晨,鸟儿在四处鸣叫的生动景象,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7. 默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说明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所体现的友情。

答案:《送元二使安西》全文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体现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深情厚谊,劝其在离别之际再饮一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大一经典诵读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经典诵读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经典诵读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

2.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其核心是______。

3. 《道德经》的作者是______,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 《庄子》中“逍遥游”一篇,主要阐述了______的哲学思想。

5. 《孟子》中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答案:C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个篇章?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3. 《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可以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B. 道路可以走,但不是长久的道路C. 道理可以讲,但不是经常讲的道理D. 道路可以走,但不是经常走的道路答案:A4. 《庄子》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出自哪一篇?A. 《逍遥游》B. 《齐物论》C. 《养生主》D. 《大宗师》答案:A5. 《孟子》中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强调的是?A. 天气的重要性B.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C.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D.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区别。

2. 孔子在《论语》中是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3. 《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指的是什么?4. 《孟子》中孟子是如何阐述“仁政”的?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请结合《庄子》中的“逍遥游”一篇,论述庄子的自由观及其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

中华诵读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中华诵读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中华诵读经典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的《离骚》。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______的《春晓》。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的《孟子·离娄上》。

答案:1. 屈原2. 杜甫3. 孟浩然4. 李白5. 孟子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白居易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张九龄C. 杜甫D. 王勃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枫桥夜泊》C. 《山行》D. 《赋得古原草送别》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下哪位词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李煜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以下哪篇古文?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赤壁赋》答案:1. C2. B3. C4. D5. 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2. 描述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所表达的意境。

3. 简述《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出处及其象征意义。

4. 请解释一下“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

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两者相辅相成。

2. 《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上高楼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3.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象征了男女之间的和谐与美好的爱情。

语文诵读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诵读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诵读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下一句是“________”。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

4.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哪一篇?“________”。

5.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1. 疑是地上霜2. 有朋自远方来3. 城春草木深4. 关雎5. 范仲淹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苏轼B. 王安石C. 范仲淹D. 李白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首诗?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赋得古原草送别》C. 《登金陵凤凰台》D. 《望岳》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答案:1. B2. C3. A4. A5. A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缘”是什么意思?2. “忽逢桃花林”中的“逢”是什么意思?3. “中无杂树”中的“中”是什么意思?4. “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什么意思?答案:1. 沿着2. 遇到3. 其中4. 感到奇怪四、默写题(每题5分,共20分)1. 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国学经典诵读” 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诵读” 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38分)1.《游山西村》这首诗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和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是“, 。

”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

2.,。

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

3.“,。

”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跃然纸上。

4.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

”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啊?5.《嫦娥》这首诗描绘主人公的孤冷凄清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是,。

6.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望很聪明,可总是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不懂得“,。

”的道理!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正如孔子所言“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爷爷的战友从台湾来看望他,怪不得他今天心情格外好,这真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7.表面上是说天气,而实际上却是指“郎”的歌声是“无情”还是“有情”的诗句是,。

8.待到秋来九月八,。

9. ,闻郎江上唱歌声。

10. ,家书抵万金。

11.烟笼寒水月笼沙,。

12.本自同根生,?13. ,碧海青天夜夜心。

14.长安回望绣成堆,。

15. ,凭君传语报平安。

16. ,悠然见南山。

17.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她在丛中笑。

18.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不逾矩。

”20.故园东望路漫漫,。

二、选择题。

(12分)1.下列诗句不是唐代诗人所作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B.我花开后百花杀C.杨柳青青江水平D.心远地自偏2.中国文学史上,现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

《国学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5.“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意思是: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一定不要放弃。( )
6.“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出自《空谷传声》。( )
7.“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出自《资父事君》。( )
8.“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出自《外受傅训》。( )
9.《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 )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出自李白的《送友人》。( )
《国学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天地玄( ),宇宙洪( )。( )( )盈昃,辰宿( )( )。寒( )暑( ),( )收( )藏。
2.人而( )( ),不知其( )( )。
3.人而不仁,如( )何?人而不仁,如( )何?
4.何为则( )服?举( )错诸枉。
二、选择。
1.灌木萦旗转,( )。
四、连线。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牛郎织女》
宁信度,无自信也。 《后羿射日》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狐假虎威》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 《郑人买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大禹治水》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黄 荒 日月 列张 来 往 秋 冬
2.无信 可也
3.礼 乐
4.民 直
二、选择。
1-D 2-C 3-A 4-B 5-G 6-E 7-H 8-F Fra bibliotek-J 10-I
I长河没晓天 J赤日石林气
三、判断。
1.《闰余成岁》《剑号巨阙》《龙师火帝》都出自《千字文》。( )
2.《子贡问君子》《林放问礼之本》《子语鲁大师乐》都出自《论语》。( )
3.“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意思是: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做的事。( )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大赛试题(三年组)及答案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大赛试题(三年组)及答案

薄荷台乡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知识大赛试题(三年组)一、选择题。

(每题3分)1、“人无远虑”后一句是( B )A、草生一春B、必有近忧C、恶事莫为2、《弟子规》中讲到如果父母有过错,你会怎么做?( B )A、常悲咽B、谏使更C、谨为去3、一年之计在于( B )A、夏B、春C、秋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 C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5、“偷吃人参果”是( B )部小说里的故事。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是出自( B )A、《三字经》B、《论语》C、《弟子规》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 C )诗句。

A、《春思》B、《墨梅》C、《饮湖上初晴后雨》8、对“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理解是( A )A、任何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爱他,因为大家是同一个天所覆同一个地所载的呀B、任何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爱他,因为大家不在同一个天地C、任何一个人,我们都不应该去爱他,因为大家不在同一个天地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 A )说的。

A、高尔基B、牛顿C、鲁迅D、马克思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 B )里的诗句A 、《山居夏日》B 、《出塞》 C、《望岳》1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 B )里的诗句A 、礼记B 、弟子规 C、劝学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 A )里的诗句。

A、元日B、望洞庭C、风鸢图诗13、“凿壁偷光”讲的是( B )刻苦读书的故事。

A、司马光B、匡衡C、苏秦14、《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作者是 ( B )A、李白B、司马光C、司马迁1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A、孟子的母亲B、老子的母亲C、孔子的母亲二、问答(55分)1、连线(10分)人生不满百不耻下问一日为师切莫我负人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敏而好学常怀千岁忧宁可人负我终生为父1-4 2-5 3-3 4-1 5-22、补充句子:(18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学生朗诵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生朗诵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生朗诵考试题目及答案一、诗歌朗诵题目:请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朗诵时需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情感表达要与诗歌内容相匹配,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二、散文朗诵题目:请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节选。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答案:在朗诵过程中,要把握好散文的语调和节奏,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传达出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留恋。

三、现代诗歌朗诵题目:请朗诵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答案:朗诵时要注意诗歌的简洁和深刻,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出诗人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不屈不挠,展现出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四、戏剧独白朗诵题目:请朗诵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To be, or not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Devoutly to be wished. To die, to sleep;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ay, there's the rub,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Must give us pause.答案:朗诵时要注重独白的情感层次和戏剧张力,表现出哈姆雷特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矛盾挣扎,同时要传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命运的质疑。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o A.好文章
o B.名家名篇
o 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
• 2.“国学经典”的是指:
o A.只是指“三百千”。

o B.只是指“大学”“中庸”。

o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
o A.积累语言。

o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o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 4.“经典诵读”的内容:
o 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o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o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
o 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o B.不需要老师讲解。

o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
o 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o B.课外的自由诵读。

o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o A.弘扬优秀文化。

o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o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
o A.单一的高声诵读
o 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
o C.多种形式的诵读
o D.有理解的诵读
o 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测试含答案

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测试含答案

《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20分)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一年好景君须记,3.笑渐不闻声渐悄,。

4.,不破楼兰终不还。

5. ,独沧然而涕下。

6.枝上柳絮吹又少。

!7.为善则流芳百世,8.知否,知否?9.沾衣欲湿杏花雨,10.一阵《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远远传来,多美妙的音乐啊!此曲只应天上有,。

二、选择题(30分)1.填地名:()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A. 靖州B. 青海C. 长沙D. 楼兰2.填花名:燕子来时新社,()落后清明。

A. 桃花B. 杏花C. 梨花D. 梅花3.填人物:()背涅精忠报国A. 岳飞B. 韩信C. 毛遂D. 秦桧4.填动物:叶底()一两声A. 鸟儿B. 黄鹂C. 蛾儿D. 燕子5.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 今夜月明人尽望C. 东风夜放花千树D. 荷尽已无擎雨盖6. 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

A. 曰摇唇鼓舌B.曰促膝谈心C. 曰吐气扬眉D.曰推心置腹7.下面哪句诗不是描写春景的()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C.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D.燕子来时社新,梨花落后清明8.说话十分守信用,我可以说()A. 慧眼始知道骨,肉眼不识贤人。

B.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C.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D.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9.朋友见了你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下面哪句诗和它意思相同。

()A.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

B.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C.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D.有道则见,君子展济世之才。

10.下列诗句中描写军旅生活的是()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C.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1.正是橙黄橘绿时,指什么季节()A. 暮春B.夏季C.秋末冬初D.早春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A. 辛弃疾B.苏轼C.释志南D.杜甫13. 对《青玉案.元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经典诵读考试题库与答案

经典诵读考试题库与答案

经典诵读考试题库与答案1.劝勉世人珍惜光阴、发愤图强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哪首诗?()[单选题] *(1)《凉州词》(2)《从军行》(3)《题临安邸》(4)《长歌行》√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徒”的意思是什么?()[单选题] *(1)白白地√(2)空(3)只;仅仅(4)从事学习的人3.北朝名歌《刺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单选题] *(1)比喻√(2)对比(3)引用(4)对偶4.《咏鹅》的作者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单选题] *(1)宋(2)明(3)唐√(4)清5.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以下属于送别诗的是哪一首?()[单选题] *(1)《咏柳》(2)《悯农》(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登鹳雀楼》6.羁旅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是指反映客居异乡的孤寂、漂泊不定的辛苦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等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作有以下哪首诗歌?()[单选题] *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己亥杂诗》(3)《竹石》(4)《游园不值》7.下列诗歌中属于边塞诗的是哪一首?()[单选题] *(1)《从军行》√(2)《春晓》(3)《望天门山》(4)《独坐敬亭山》8.叙事诗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诗歌,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画面。

其代表作品有以下哪首诗歌?()[单选题] * (1)《回乡偶书》√(2)《咏柳》(3)《静夜思》(4)《山行》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哪一首边塞诗?()[单选题] *(1)《凉州词》√(2)《出塞》(3)《从军行》(4)《塞下曲》10.唐朝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边塞地势辽阔宽广的诗句是以下哪一句?()[单选题]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诗朗诵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朗诵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朗诵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3.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岳》C. 《游子吟》D. 《登鹳雀楼》答案:C4. “但愿人长久”的下一句是什么?A. 千里共婵娟B. 千里共长亭C. 千里共短亭D. 千里共明月答案:A5. “红豆生南国”的下一句是什么?A. 春来发几枝B. 春来江水绿如蓝C.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D.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忆江南否答案:A6. “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黄河远上白云间C. 黄河之水天上来D. 黄河入海流,奔流到海不复回答案:A7. “青青子衿”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陶渊明答案:D8.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天涯共此时B. 天涯若比邻C. 天涯何处无芳草D. 天涯共此时,共赏月圆人团圆答案:A9.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下一句是什么?A. 柳暗花明又一村B. 柳暗花明又一城C. 柳暗花明又一山D. 柳暗花明又一水答案:A10. “明月几时有”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岳》C. 《水调歌头》D. 《登鹳雀楼》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2. “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故人西辞黄鹤楼3. “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答案:千山鸟飞绝4. “________,对海而唱。

”(曹操《观沧海》)答案:东临碣石5. “________,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望》)答案:晓看红湿处6. “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第一篇: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o o o • o o 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好文章B.名家名篇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2.“国学经典”的是指: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o o o • o o o • o o o • o o 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 o o o •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o o o o o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D.有理解的诵读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第二篇:经典诵读试题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7.“豆蔻”是指女子()岁,“弱冠”是指男子(A)岁。

A、十三岁、二十岁B、十三岁、十六岁C、十五岁、十二岁D、十六岁、十三岁8.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幺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奸诈阴险D、卑鄙无耻9.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C)。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B)。

A、三个月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C)。

A、新婚大喜B、乔迁新居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C)。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C、10米D、30米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D)。

A、宣纸B、湖笔C、徽墨 D、河砚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B)。

A、拒绝收礼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D、向人发誓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B)。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B、女角 C、儿童 D、男女均可 22.“文武二圣”指的是(B)。

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23.“小李杜”指(C)。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D)。

A、130 B、120 C、140 D、160 2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C)。

A、戊B、戍C、戌 D、术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A)。

A、4月5-6号 B、5月5-6号 C、5月7-8号 D、4月7-8号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哪方面的典型表现(B)。

A、虚短实长B、虚实相生C、心物对应D、虚实相抑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B)。

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光的作用 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C)。

A、诗经B、元曲 C、乐府诗集 D、唐诗三百首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C)。

A、谦虚B、捧起 C、生动 D、弯腰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D)。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2.中国民间的“冬九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C)。

A、立冬B、冬至 C、大寒 D、小寒33.“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C)。

A、京剧B、豫剧C、川剧D、粤剧34.我国古迹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A)。

A、河南洛阳B、河南开封 C、甘肃天水 D、陕西咸阳35.古汉语中,关于“阴”、“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山南为阳,水北为阳B、山南为阴,水北为阳C、山南为阳,水北为阴D、山南为阴,水北为阴36.“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B)。

A、河南B、安徽C、四川 D、河北 37.按我国传统风俗,在农历哪一天喝“腊八粥”(B)。

A、二月初八 B、十二月初八 C、正月初八 D、三月初八3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B、令正C、令尊D、令弟39.古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C、息弟、息妹 D、堂弟、弟妹 40.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A)。

A、庐山 B、华山 C、泰山 D、峨眉山41.毛笔中“狼毫”的原料取自(C)。

A、狼B、狈C、黄鼠狼D、山羊42.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B)。

A、仁、义、礼、智、信 B、宫、商、角、徵、羽 C、天、地、君、亲、师 D、麻、黍、稷、麦、菽43.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B)。

A、三月B、六月C、八月D、九月 44.“蜀犬吠日”的意思是(B)。

A、见异思迁B、少见多怪C、狗仗人势D、云开雾散45.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文艺界 D、桃园 46.古人对“六十岁”年龄的人的称呼是(D)。

A、而立 B、不惑 C、知天命 D、花甲47.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A)。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端午4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是(C)。

A、陈子昂B、盂浩然 C、杜甫 D、杜牧4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B)。

A、一个人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A)。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51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都是哪一个城市(B)。

A、西安 B、成都 C、重庆D、南京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C)。

A、驾车B、骑马 C、奔跑 D、飞行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作品,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D、陌上桑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B)。

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B)。

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D)。

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57 民间故事《梁祝》的精神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相一致(C)。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C)。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A)。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D、宝钗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A)。

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中国古代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B)。

A、华佗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B)。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64 “泾渭分明”指的是(B)。

A、泾水混,渭水清B、泾水清,渭水浊C、泾水宽,渭水窄D、泾水宽,渭水窄第三篇:经典诵读试题详解祁川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一、背诵题目:高年级组1、《论语两则》以学而时习之开头的第一段(第3页)2、《长歌行》(第4页)3、《陋室铭》(第16页)4、《增范晔》(第18页)5、《少年中国说》(第26页)6、《饮酒》(第53页)7、《礼记》一则(第97页)8、《观沧海》(第121页)中年级组1、《凉州词》(第3页)2、《清明》(第5页)3、《竹枝词》(第8页)4、《乌衣巷》(第9页)5、《蝶恋花》(第15页)6、《天净沙。

秋思》(第22页)7、《元日》(第37页)8、《别董大》(第38页)低年级组1、《三字经》的人之初——名俱扬(第3页)2、《三字经》的昔孟母——老何为(第3页)3、《三字经》的玉不琢——宜先知(第5页)4、《弟子规》的弟子规——则学文(的41页)5、《相思》(第55页)6、《送别》(第54页)二、朗诵题目高年级组六年级:李莹《行行重行行》(第67页)冀喜红《梁甫吟》(第54页)王蕊妮《木兰辞》(第130页)齐家乐《少年中国书》(第26页)五年级:桑静《陋室铭》(第16页)冀妙《长歌行》(第4页)冀引香《少年中国说》(第26页)陈迎莉《马说》(第95页)中年级组四年级:何举《凉州词》(第3页)朱瑞兄《蝶恋花》(第49页)凡宝燕《后庭花》(第23页)马潇涵《水调歌头》(第87页)三年级:朱颖慧《小桃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