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8:2.1.1 合情推理(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合情推理(一)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合情推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但是作为一节内容出现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尚属首次.合情推理是新课标教材的亮点之一,本节内容对合情推理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教材的设计是对“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证明”等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与归纳,使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系统化、明晰化.教材紧密地结合了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避免了空泛地讲数学思想、方法;以变分散为集中,变隐性为显性的方式学习合情推理,是知识、方法、思维和情感的融合与促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体会数学的发展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了解推理的含义;掌握归纳推理的结构和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等方式,使归纳推理全方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数学不单是现成结论的体系,结论的发现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对数学较为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的思维习惯,深化学生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推理的特点和推理过程,体会归纳推理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难点:归纳推理的应用;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某市为了解本市的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对四所学校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两方面
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根据这四所学校的情况,你能推测全市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吗?
活动设计: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与学生交流.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教师提问:你的推测一定正确吗?
活动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正确”;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不正确”;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不确定”.
教师:推测不一定正确.
设计意图
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为课堂结尾“数学是生动活泼的,发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埋下伏笔.探究新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看见柳树发芽,冰雪融化,……
看见花凋谢了,树叶黄了,……
看见乌云密布,燕子低飞,……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推理:
1.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都能导电,猜想:一切金属都能导电.
2.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凸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凸五边形内角和为540°,猜想:凸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提出问题:像上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请问你认为什么是推理?
活动设计:学生先自由发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推理的结论是通过猜想得到的.学情预测:学生开始的回答可能不全面、不准确,但在其他同学的不断补充、纠正下,
会趋于完善.
活动结果:推理的概念: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事实(或假设)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就叫推理.
注意:一个完整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
设计意图
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推理的含义和推理的构成,使推理概念的形成更自然、更生动,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表达能力.
看下面两个推理:
1.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
铜受热后体积膨胀;铁受热后体积膨胀.
由此猜想:金属受热后体积膨胀.
2.1,
1+3=4,
1+3+5=9,
1+3+5+7=16,
1+3+5+7+9=25,
……
由此猜想:1+3+…+(2n-1)=n2.
提出问题:这两个推理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
活动结果:共同特点:部分推出整体,个别推出一般.
归纳推理的概念: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或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推理的前提与结论,根据前提与结论的关系由学生作出进一步分类并尝试命名.
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归纳推理吗?(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设计:学生分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学生讨论生活中运用归纳推理的例子,另一部分学生讨论学习中使用归纳推理的例子.
学情预测:学生会举出大量的归纳推理的实例,也可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地球上有生命,火星具有一些与地球类似的特征,猜想:火星上也有生命.”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所举的例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归纳推理的理解程度,通过正反实例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关键词、重点词的理解,及时更正学生在认识理解中产生的偏差,巩固归纳推理的定义.
理解新知
教师举例:介绍歌德巴赫猜想.
观察下列等式:
3+7=10,
3+17=20,
13+17=30.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很杂,甚至会五花八门.
如果换一种写法呢?
10=3+7,
20=3+17,
30=13+17.
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全班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各等式左边的数是什么数?各等式右边是几个数?均是什么数?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活动结果:偶数=奇质数+奇质数.
提出问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偶数是否成立?可以先从几个较小的偶数开始,具体验证一下.
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举例.
教师:全班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共同得到,第一个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的偶数是6,即6=3+3.
其他结果略.
教师:根据上述过程,哥德巴赫大胆地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