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北川羌族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北川羌族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北川羌族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一: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

我居住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

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

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

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

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

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

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

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

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

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

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

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

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

羌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羌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羌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①摘要: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人口306072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②。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马+龙)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已的语言。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这个古老的民族现主要经营农业。

工业从无到有,已兴建起制革、造纸、木材、水泥、化肥等工业。

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

③注解:①作者姓名:杨赵南,作者简介:四川崇州人,中南名族大学电信院,学号:2012214462。

②《中国名族理论新编》附录二,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修订,第333页。

关键字:羌族旅游文化舞蹈服饰建筑保护地震重建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

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

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

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族实践考察总结

羌族实践考察总结

羌族实践考察总结1. 引言羌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对对羌族进行实践考察,并总结考察中的观察和体会。

2. 背景羌族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省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

他们的社会组织、居住建筑、服饰图案、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 实践考察内容实践考察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3.1 羌族的居住建筑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羌族的居住建筑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羌族的居住建筑大多建在高山峡谷之间,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风格。

建筑外观以鲜艳的彩绘装饰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3.2 羌族的传统服饰羌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图案丰富著称。

女性的传统服饰多样化,主要包括上衣、长裙、腰带、围裙等。

男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裤子、腰带等为主。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羌族的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3.3 羌族的音乐舞蹈羌族的音乐舞蹈是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践考察中,我们有幸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羌族音乐舞蹈表演。

羌族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动感,能够展示出羌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4. 实践考察体会通过实践考察,我们对羌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羌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羌族人民以勤劳、勇敢、热情的特质赢得了我们的敬佩。

羌族的居住建筑、传统服饰和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精髓。

5. 结论通过本次实践考察,我们对羌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羌族的独特的居住建筑、传统服饰和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通过深入了解羌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参考资料1.张三,李四. 《羌族文化概论》. 文化出版社,2005.2.王五. 《羌族的传统居住建筑》. 人民出版社,2010.3.赵六. 《羌族传统服饰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出版社,2013.。

凤县羌族调研报告

凤县羌族调研报告

凤县羌族调研报告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凤县羌族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凤县羌族人口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对凤县羌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发现,凤县羌族人口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羌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凤县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地区,其中羌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了解羌族人口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情况,对于深入了解国内少数民族群体的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羌族人口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调研方法主要有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我们走访了当地羌族村落,与羌族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交流,并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了羌族人口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一)羌族人口的生活状况根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羌族人口的生活状况整体较为艰苦。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羌族人民的生活物资供应相对不足。

同时,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羌族人口的健康和教育水平。

(二)羌族人口的经济发展羌族人口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经济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羌族人口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和畜牧业,收入较低。

缺乏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羌族人口在经济上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羌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受到现代化的冲击,许多羌族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导致羌族文化传承的断裂。

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关注。

四、政策建议(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针对羌族人口在生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和教育投入,改善羌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羌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羌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羌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羌族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背景介绍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参与了一次羌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

在羌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和我的队友们深入了解了羌族文化,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感受到了羌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二、活动介绍我们的羌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和社区调研。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前往了四川省松潘县,参观了松潘羌寨和羌族文化博物馆等地;在文化交流中,我们与当地的羌族人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服饰和民俗等;在社区调研中,我们深入当地的羌族社区,与居民进行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等。

三、了解羌族文化在松潘羌寨,我们参观了羌族村落、传统建筑等,了解了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羌族人民以“羌”为姓,他们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社群,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羌族人民崇拜自然,把山、河、树木等都视为神明,他们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需要我们保护和珍惜。

在羌族文化中,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如“酂神节”、“民间歌舞”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羌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四、深入了解羌族生活在与当地的羌族人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羌族人民的主食是青稞和玉米,他们种植这些作物,并用于自己的生活。

在农忙时节,他们会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等,这些活动都与羌族文化密切相关,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态度。

五、了解羌族发展现状在与羌族社区居民进行座谈会时,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羌族社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等。

羌族社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这两个行业是他们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由于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足,一些羌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社区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现象加剧。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1. 羌族的历史与起源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历史记载,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羌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后移居至中国西南地区,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

2. 羌族的居住区和分布情况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其中四川是羌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地区,羌族人口分布较广,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如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

3. 羌族的语言和文字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藏语、门巴语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羌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字,目前仅少数羌族人能够使用传统的羌文进行书写和交流。

4. 羌族的传统服饰与民俗羌族的传统服饰多样且色彩丰富,男性常穿着短领长袍和短裤,女性则穿着彩色上衣和长裙。

羌族民俗活动多样,如赛马、祭祀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羌族的“黄节”、“龙船节”等节日活动。

5. 羌族艺术与音乐羌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织锦、木雕、篆刻等,其中以织锦最为有名。

羌族音乐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采用民族乐器如箫、笛子、板胡等进行演奏,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赞美。

6. 羌族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羌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崇拜山神、水神、土地神等,同时也受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7. 羌族的饮食文化羌族人民饮食以牛、羊、猪肉为主,辅以豆类、蔬菜等。

他们还制作独特的羊肉干、牛肉干等食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8. 羌族的民俗婚礼与节日庆典羌族的婚礼和节日庆典是他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羌族婚礼注重礼仪,如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庆典时常常进行羌族传统舞蹈、歌唱等表演,热闹而喜庆。

9. 羌族的经济活动与发展羌族人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等家畜。

在现代社会,一些羌族人民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旅游业、教育等行业,有一定经济收入。

10. 羌族的传统价值观与文化传承羌族有着独特的传统价值观,如强调家族观念、尊老爱幼、重视亲情等。

羌族草编调研报告

羌族草编调研报告

羌族草编调研报告二零二零年九月,在我们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来学习本地的草编文化。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于草编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片棕叶、一把稻草、一个玉米皮,能做什么?在普通人眼里,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无非是燃料或养料,可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老羌民眼中,它们是会“72变的孙悟空”。

历史缘起羌族草编是流传在羌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工艺,是指用生长在羌族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的棕榈树叶为主要原材料,经过采摘、筛选、摊晾、蒸煮(熏蒸)、暴晒等处理,纯手工编织各种物件的技艺。

羌族草编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

而羌族草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羌族祖先大禹治水时脚上穿的草鞋、身上披的蓑衣。

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与草编为伴,农人于田间地头掐一把野草,心灵手巧的人们就可以编出草帽、草席、草鞋等日常生活用品。

蓑草、藤条做成的草鞋防刺、防磨,棕榈制作的蓑衣防水、御寒,体现出我们祖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智慧。

随着时代变迁,羌族草编的实用价值逐渐被工艺装饰价值代替。

一件件用天然原材料纯手工编织而成的草编工艺品,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寄托着大山深处的祝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今发展草编这一文化原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与利用都较为方便,但随着羌族逐渐接受现代社会的相关知识,同时遭受了“5·12”大地震毁灭性的打击,这项指尖上的艺术濒临绝迹、失传。

但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北川草编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开展了大量的传承培训、产品开发工作,北川人四处搜寻相关资料和工具,拜师访友,收集、学习各种草编技艺,北川羌族草编的文献资料和制作工具才逐渐得以恢复。

但这也仅仅是得以恢复,并没有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利用,羌族草编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现实的传播,在现在这样的互联网社会中网络的传播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也就是我这次调研所想要表现出的问题。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羌族文创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羌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羌族文创的现状,探讨其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羌族文创现状2.1 羌族传统工艺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工艺,如羌绣、羌饰、羌画等。

这些传统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工艺技巧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然而,由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些工艺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危险。

2.2 羌族音乐舞蹈羌族音乐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音乐以其鲜明的节奏、悦耳的旋律和独特的乐器而备受瞩目。

舞蹈方面,羌族的“大裤衩”舞和“豆葫芦”舞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流行文化的追求,羌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

2.3 羌族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一些企业和设计师开始将羌族传统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如服饰、家居用品、文具等。

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羌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的设计和功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羌族文创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面临着与其他文创产品竞争的挑战。

3. 羌族文创发展潜力3.1 羌族文化的独特性羌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其传统工艺、音乐舞蹈和文化符号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种独特性为羌族文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发展空间。

3.2 文化产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羌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羌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的兴起。

3.3 羌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发展羌族文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

同时,羌族文创产品的推广可以增加人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建议4.1 加强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羌族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并传授相关技艺。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文化深厚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羌族的服饰、建筑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以下是我的报告:一、服饰方面羌族的服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鲜艳、图案复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羌族女性的长袖褶裙。

这种褶裙下摆宽大,达到4-5米,褶子密集,非常华丽。

在颜色上,羌族服饰主要以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颜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二、建筑方面羌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

羌族的传统建筑多数为木质结构,屋顶为斜坡和重檐。

羌族的房屋还有独特的“花墙”装饰,一般以河卵石、碎砖等拼花而成,造型复杂、图案丰富。

此外,羌族的村落建筑还有特色的长汀楼,这是一种寨堡式建筑,用来保护村民免受外界侵袭。

三、习俗方面羌族的习俗多样独特,其中最著名的习俗是“诺日朗”(婚礼)和“完颜朗”(葬礼)。

在羌族的婚礼上,新郎需要乘坐花轿,穿着彩色的袍子,来迎接新娘。

新娘则会穿上羌族传统的礼服,头戴鲜花和金银饰品。

葬礼上,羌族人会摆放牛羊等牲畜和食品作为祭品,并舞动锣鼓,祭祀逝去的亲人。

四、语言方面羌族有自己独特的羌语,属于藏缅语系的羌缅语族。

羌语是羌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

羌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如歌谣、童谣等。

总结起来,羌族文化独特精彩,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羌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美丽的民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羌村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地区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情况。

经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对该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羌村的生活状况较为艰苦。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物资供给不足。

农民生产手工艺品是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偏低。

同时,医疗和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羌村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产出较为有限,缺乏大规模的产业支持。

部分羌村还存在着土地流转和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我们也对羌村的文化传承进行了调查。

羌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些传统民俗和习俗正在逐渐消失。

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当地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羌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对当地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鼓励当地人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羌村调研报告展示了该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努力,能够为羌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些贡献。

羌族文化研究

羌族文化研究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四川阿坝羌族自治洲文化调查姓名陈骏云学号09011052院系(部所)法学院专业法学任课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8月14 日四川羌族特色民族文化摘要:羌族是我们四川省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9.8万人。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

羌族文化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他们具有独特的历史民族文化,具有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惯和最具特色的食物、习俗、服饰、歌舞等。

关键词:阿坝州羌族历史习俗歌舞发展现状一、羌族历史发展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历史中悠久的民族之一,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龙部落就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区,据1990年人口普查公布,羌族人口为198252人。

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以来,古代羌人的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现在有人口19.8万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为四川省独有的民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

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由来已久,除汉朝在岷江上游设置汶山郡外,从隋到宋都设过羁縻州。

元明推行土司制度,清朝实施“改土归流”,经过改土归流,羌族的土司制度基本废除,羌族社会发展到封建地主社会。

羌族富有革命传统。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羌村调研报告近日,我们小组对四川某羌村进行了一次调研。

该羌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村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了解到该羌村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村里有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班,对年轻人进行羌族舞蹈、歌曲和手工艺品等方面的培训。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老人正在教授年轻人唱歌和跳舞。

这些努力有助于维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并使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其次,我们发现该羌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这个羌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手工艺品制作。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收入较低。

同时,手工艺品销售受到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限制,也无法为村里的居民提供足够的收入。

因此,该村的居民普遍面临经济困境。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该羌村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人口外流现象。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村庄,在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整个村庄人口老龄化,社区凝聚力不足。

同时,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水电供应和交通系统,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村里可以更加积极地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这样可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并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减少人口外流现象。

其次,村庄可以申请相关政府项目的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更加注重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熟悉和喜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总之,该羌村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该羌村的发展,并保护好该羌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采风报告 四川茂县羌族萨朗舞的艺术风格研究

采风报告 四川茂县羌族萨朗舞的艺术风格研究

采风报告一、采风地点:四川茂县羌族二、采风时间:2016年4月30日至5月3日2016年6月9日至11日三、采风内容:羌族萨朗舞表演四、采风历程:1、茂县境内进行参观,收集资料2、茂县的凤仪镇、曲谷乡河西村西湖寨、叠溪镇排山营村等地访谈3、参加“瓦尔俄足节”五、采风总结:一、茂县羌族萨朗舞资料梳理在2016年4月30日至5月1日期间,本人以自由行的方式在茂县境内参观,了解羌族风土人情及舞蹈发展情况。

在《羌族舞蹈文化与传承》一书中曾提及:“羌族人民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自古称‘日玛’、‘日麦’,意思指当地人、本地人。

古代羌族人主要靠务农、放牧为生,受战乱影响,羌族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的迁移经过由东至西和由西至东的变迁,最终在崛江上游一带形成了相对固定、对外封闭的聚居群落。

在《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中曾提及:“不同的萨朗动作不同,风格也不同。

有的摆胯,有的动脚;有的男女各半圈,有的男女间隔。

”故此,萨朗一般都是自跳自唱的舞蹈,鲜少有乐器伴奏。

每一种萨朗都根据第一句或者呼号命名,于是拥有了“夸耳环”、“情歌”这样的名称。

一般而言站在圆圈两端的人是领舞,整首舞曲由他们主唱,并控制节奏。

羌族舞蹈的渊源近千年,四川音乐舞蹈研究所《巴蜀舞蹈史》一书论证了巴人继承了氏羌先民的舞蹈传统,说明羌舞蹈历史文化之久远,历史之悠久。

王明坷在他所著的《羌在汉藏间》书中描述的一样,“有时各村寨间的语言不通,而要用四川话作为‘乡谈话’才能沟通”。

,从这一点出发对于这种舞蹈样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语言差异性方面来解释。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有描述:卓因风格和地区的不同,又分东路、南路、北路卓,“达尔嘎”(农区嘉戎锅庄)、“俄卓”(牧区草地锅庄)、“珠赛莎”(白马地区藏族锅庄)、“萨西卓”、“学羌”等“。

藏族的锅庄舞蹈有这么多地称谓,但是人们并没有把东路、南路、北路、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称谓的舞蹈分开来,而是把它们共同划分为同一个舞蹈样式,并选择了锅庄作为它们共同的称谓。

XJTU219暑期实践报告——羌族民俗文化调研与发展建议

XJTU219暑期实践报告——羌族民俗文化调研与发展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民俗文化现状对比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羌族民俗文化发展建议西安交通大学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民俗文化现状对比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XJTU219南洋书院学生处学生事务主管 郑冬婷2010年9月报告题目:羌族民俗文化发展建议团队名称:西安交通大学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民俗文化现状对比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团队编号:XJTU219所属单位:南洋书院指导教师:郑冬婷摘要为更好的保护传承和推广羌文化,我们实践团队北川县吉娜羌寨、青片乡、石椅羌寨、擂鼓镇、禹里镇等处全面开展调研工作。

大家深入普通人家、乡村田野对普通群众、民间艺人、老人小孩展开深入调研,通过走访、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积极收集材料、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总结经验,充分掌握了羌族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大量详实的重要资料。

主要调研内容包括:羌族特色民俗、技艺的起源、变迁、现状、传承等情况;政府部门、文化组织、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在保护羌族文化方面所开展的具体工作以及起到的积极作用;羌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教育、传承情况;地震对羌文化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仔细分析资料、深入探究原因,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各地文化运营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其中心思想是:走市场经济道路,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依靠特色文化发展经济,通过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复兴!关键词:羌族;旅游文化;经济带动;政府引导;网络宣传目录摘要...................................................................................................................................................... - 2 -第一章活动主旨意义............................................................................................................................ - 4 -第二章实际调研情况.......................................................................................................................... - 5 -1.1 前期准备................................................................................................................................... - 5 -§ 2.11羌族文化....................................................................................................................... - 5 - 羌笛.................................................................................................................. - 5 -羌语.................................................................................................................. - 5 -羌碉.................................................................................................................. - 6 -锅庄.................................................................................................................. - 6 -羌绣.................................................................................................................. - 6 -§ 2.12 文化现状.................................................................................................................... - 7 -§ 2.13 没落原因.................................................................................................................... - 7 -§2.14 采访提纲....................................................................................................................... - 8 - 政府工作人员之访谈提纲...................................................................................... - 8 -羌族艺人的访谈提纲.............................................................................................. - 9 -普通群众的访谈提纲.............................................................................................. - 9 -1.2 调研过程................................................................................................................................. - 11 -调研地点................................................................................................................ - 11 -调研方法................................................................................................................ - 12 -调查对象................................................................................................................ - 12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介绍........................................................................................ - 13 -数据结果比较分析................................................................................................ - 13 -第三章合理意见建议........................................................................................................................ - 14 -1.3 政府......................................................................................................................................... - 14 -§3.11政府作用综述.............................................................................................................. - 14 -§3.12政府积极作为的渠道.................................................................................................. - 15 - 政府在统筹领导方面的作用................................................................................ - 15 -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的作用................................................................................ - 16 -政府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作用................................................................................ - 17 -政府在引导示范方面的作用................................................................................ - 17 -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 - 18 -政府在基础服务方面的作用................................................................................ - 19 -政府在监督保障方面的作用................................................................................ - 19 -§3.13政府作为的一些误区以及解决方案 .......................................................................... - 20 -1.4 文化传播公司......................................................................................................................... - 20 -1.5 网络宣传................................................................................................................................. - 21 -第四章参考文献................................................................................................................................ - 24 -第五章致谢................................................................................................................................ - 25 -第六章附录................................................................................................................................ - 25 -附录一:擂鼓镇广播台报导我队实践活动广播稿 .................................................................... - 25 -附录二:青片乡人民政府回函.................................................................................................... - 26 -第一章活动主旨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羌村调研报告调研背景:羌村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村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为了探究羌村的发展现状以及解决羌村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羌村调研。

调研目的:1.了解羌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羌村的经济发展情况;3.了解羌村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四个羌村进行实地调研,分别是XX村、XX村、XX村和XX村。

在每个村庄,我们采访了村民代表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村庄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结果:1.羌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羌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羌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传承了丰富的羌族文化,如羌绣、羌剪纸等等。

在村庄的民居、服饰和节日等方面,都能看到浓厚的羌族特色。

2.羌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经济方面,羌村主要以农业为生。

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养殖牛羊等家禽家畜。

部分村庄还发展了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和农家乐等。

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

3.羌村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尽管羌村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需求。

首先,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

其次,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学校和医院设施相对简陋。

再者,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羌村的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此外,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羌村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依赖传统劳动力,农业效益较低。

解决方案:针对羌村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电力供应状况;2.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改善学校和医院设施条件;3.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收入和广告效应;4.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和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总结:通过对羌村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羌村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羌村的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推动羌村实现全面小康。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

羌村调研报告羌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羌村是一个位于四川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羌村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羌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道路狭窄,部分地区只能通行摩托车或徒步,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不便。

同时,村内的供水和供电设施也亟需改善,有许多家庭仍然没有得到安全和稳定的供水供电。

2. 教育和卫生状况羌村的教育和卫生状况也值得关注。

调研中发现,该村的小学虽然有一定的基本设施,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而中学和大学则都需要到县城才能就读,给村民的孩子们增加了很多的学习负担和交通压力。

此外,村内的卫生条件也有待改善,一些家庭没有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给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3. 经济发展情况羌村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目前以种植玉米、小麦和油菜为主。

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导向,农民们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支撑家庭的生活需求。

此外,农产品销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三、问题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羌村的道路狭窄和供水、供电设施不完善,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改造力度,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教育和卫生问题羌村的教育和卫生状况相对较差,需加强对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支持。

同时,要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 经济发展问题羌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传统种植方式,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要发展村民的农业经济,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开发,同时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四、建议措施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宽敞的道路,改善供水和供电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加强对教育和卫生机构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改善居民的教育和卫生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羌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增进对羌族文化的了解,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羌族地区,实地采风,了解羌族的文化特点、习俗传统以及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和传承羌族文化。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1. 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走访:前往羌族聚居地,参观羌族村落、寺庙等,观察羌族特色建筑和生活方式。

问卷调查:针对羌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传统习俗的继承情况等。

深度访谈:与羌族长者、文化保护机构代表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工作的看法。

2. 过程
(1)确定调研目标和地点:选择羌族聚居地作为调研地点,
明确调研内容。

(2)实地走访:参观羌族村落、寺庙等,了解羌族生活环境
和建筑特色。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羌族居民对羌族文化的态度和
对于传统习俗的理解。

(4)深度访谈:与羌族长者和文化保护机构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羌族文化传承的看法和现状。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
1. 文化特点
羌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羌族语言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人民通过羌族语言传承和表达文化。

羌族服饰色彩鲜艳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羌族音乐舞蹈以独特的节奏和舞姿,展示了羌族人民特有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

2. 习俗传统
羌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婚嫁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婚嫁习俗严格,重视礼节,有着一系列的过程和仪式。

葬礼习俗注重敬祖尊孝,有着一套完整的葬礼仪式。

羌族节日庆典多样化,如“毛儿牛”节、火把节等,寓意着丰收和新年的来临,人们通过舞蹈、表演等方式,庆祝节日。

3. 文化传承与保护
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羌族长者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口头传承和表演形式,将羌族文化传递给后代。

文化保护机构也尽力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

然而,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习俗传统逐渐流失,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挖掘工作。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羌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羌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习俗增进了我们对于羌族文化的认知。

2. 建议
(1)加强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
培训,提高羌族居民对于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2)加大对于羌族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公众介绍羌族文化,增进民族文化交流。

(3)加强羌族文化研究,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