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讲解

合集下载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使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

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为您介绍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发展前景。

一、影像诊断学概述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它结合了生物、物理、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X射线技术的发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影像诊断学已经涵盖了多种成像技术。

二、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1. 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是影像诊断学中最早且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然后用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记录射线通过的程度,从而形成影像。

X射线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病变,如肺结核、肺癌等。

2. CT扫描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它通过将X射线通过人体的不同角度进行扫描,并用计算机将这些数据重建成图像。

CT扫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脑部、胸部、腹部等各个部位的病变,如脑出血、肺炎、肝肿瘤等。

3. MRI技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MRI技术对软组织有较高的解剖学和病理学分辨率,可以用于检测脑部、关节、脊柱等部位的病变,如脑梗死、腰椎间盘突出等。

4. 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扫描,从而生成图像。

超声技术主要用于产科和妇科的诊断,如胎儿发育观察、子宫肌瘤检测等。

三、影像诊断学的应用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协助医生在早期发现疾病、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范围,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乳腺X射线摄影可以用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CT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肺部肿瘤,MRI可以用于评估脑部损伤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重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重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重点一、引言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人体各种疾病进行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影像学技术和临床应用。

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影像学原理影像学原理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放射性原理、声学原理、光学原理和电磁学原理。

放射性原理主要应用于核医学影像,如PET和SPECT;声学原理主要应用于超声成像;光学原理主要应用于光学成像;电磁学原理主要应用于X射线成像、CT、MRI 和超声成像等。

2.影像学设备影像学设备是实现医学影像诊断的关键,主要包括X射线设备、CT设备、MRI设备、超声设备、核医学设备和光学成像设备等。

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临床诊断需求。

3.影像学数据处理与分析三、常用影像学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一种基于X射线穿透性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

X射线成像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辐射剂量较大,对部分软组织病变的诊断能力有限。

2.CT成像CT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基于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的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CT成像广泛应用于颅脑、肺部、腹部、心血管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尤其在肿瘤、出血、炎症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3.MRI成像MRI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生物组织内氢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优点。

MRI成像广泛应用于颅脑、脊柱、关节、软组织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尤其在神经系统和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4.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的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实时成像、操作简便等优点。

超声成像广泛应用于腹部、妇科、心血管、甲状腺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尤其在胎儿、妇科和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收藏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收藏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收藏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

影像诊断学在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影像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希望能对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有所帮助。

一、典型影像学检查方法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能够显示出人体内部的骨骼结构和某些软组织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需求,X线摄影分为常规X线摄影和特殊X线摄影。

常规X线摄影主要用于检查骨折、关节病变、肺部疾病等,而特殊X线摄影则包括口腔X线摄影、静脉造影等。

2. CT扫描CT扫描是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由计算机系统生成多层面断层图像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软组织和骨骼的详细信息,常用于肿瘤诊断、头部损伤、脑血管病变等方面。

3. MRI检查MRI(磁共振成像)利用高频电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

与CT扫描相比,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详细的软组织成像能力,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脑部疾病、脊髓损伤等。

4. 超声检查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具有穿透和回声反射的特性。

超声检查通过对人体内部声波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图像。

它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情况,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消化内科等领域。

5.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带有放射性标记物的药物,以记录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从而观察器官功能和病变情况。

核医学检查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甲状腺扫描等。

二、诊断常见病症的影像表现1. 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突发性脑功能障碍。

在CT扫描中,脑卒中患者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区域的低密度区或脑出血的高密度区。

MRI扫描可以更详细地显示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范围和病变情况。

2.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以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为主要方法进行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它通过应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CT、MRI等,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的体内成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决策。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最常见和最早应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通过放射性物质(如铅)的屏蔽,将X射线透过人体后所产生的影像记录下来。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等。

在胸部X射线检查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阴影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如肺炎、肿瘤等。

而骨骼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诊断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二、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它具有成本低、无辐射、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妇产科、肝脏、胆囊、乳腺、心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妇产科中,超声可以用于孕产妇的孕期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检查。

在肝脏方面,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大小、结构、是否存在肿瘤等。

三、CT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是利用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来获取多个切片图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CT成像的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细微的病变。

CT扫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头颅、胸部、腹部等脏器的检查。

例如,头颅CT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颅骨骨折、脑出血等情况。

腹部CT可以用于检查肝脏、肾脏、胰腺等脏器是否存在肿瘤、囊肿等。

四、MRI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氢质子的信号差异,通过强大的磁场和梯度磁场的作用,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成像的优点是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以显示脑、脊髓、心脏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脑部MRI可以用于检查脑癌、脑血管病变等。

心脏MRI可以评估心室结构、心功能等。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放出的γ射线进行体内显像与功能研究的一种方法。

影像诊断学基础教程

影像诊断学基础教程

影像诊断学基础教程一、引言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采集患者的影像数据,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影像模态、影像解剖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影像模态影像诊断学中常用的影像模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

其中,X射线是最常见的影像模态,通过X射线的吸收情况来获得影像信息;CT则是通过多个X射线的拍摄来重建患者的断层影像;MRI利用磁场和脉冲序列来生成影像;超声则是利用声波的传播和回波来生成影像;核医学则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摄取和释放来获得影像。

三、影像解剖学影像解剖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在不同影像模态下的形态和位置。

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医生需要了解正常解剖结构的外观和位置,以便判断异常情况。

例如,在胸部X射线中,心脏位于胸骨后方,左右肺位于心脏两侧,而肺门则位于心脏的中央。

四、影像学病理学影像学病理学是影像诊断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不同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和特征。

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扩展范围。

例如,在CT 扫描中,肺癌常表现为肺内结节或肿块,并可通过测量其大小和密度来评估病变的性质。

五、影像诊断的步骤影像诊断的一般步骤包括影像观察、影像描述和影像诊断。

在影像观察阶段,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影像中的各种结构和病变,注意形态、密度、位置等特征。

在影像描述阶段,医生需要将所观察到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界、密度等。

最后,在影像诊断阶段,医生根据观察和描述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诊断。

六、常见影像学病变在影像诊断中,医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影像学病变,如肿块、结石、囊肿等。

肿块是最常见的影像学病变之一,它可能是良性的,如脂肪瘤、血管瘤等;也可能是恶性的,如肺癌、乳腺癌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医学影像学是指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它可以通过产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波、核医学、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1. 放射学: 通过投射放射线并记录其经过人体后散射、吸收或发射的信息来获得图像。

常见的放射学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 扫描和乳腺X线摄影。

2. 超声波: 利用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影像学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血管学和肝脏疾病等领域。

3. 核医学: 通过给患者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再利用探测器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来生成图像。

核医学影像学常用于心脑血流灌注和肿瘤显像。

4. 磁共振: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图像。

磁共振影像学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分辨率,常用于脑、脊柱和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5.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使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对人体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来重构出精确的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手术和治疗过程,并进行疗效评估。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应用包括:肿瘤检测和定位、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导管介入的引导、术前和术中导航。

总结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收缩 或舒张功能不全,X线可见 心影增大。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血管检查可见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胃癌
肠梗阻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部占位性病变, 胃镜可见胃黏膜异常。
X线可见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CT可 见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肝癌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可 见肝脏密度不均。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精准医学
02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跨学科合作
03
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医
学领域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与临床医学的合作
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影像诊断学概述 • 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影像诊断学新进展 • 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 影像诊断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影像诊断学概述
CHAPTER
影像诊断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利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其分类包括X射线、CT、MRI等多 种影像检查方法。
图像质量标准
包括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方 面,确保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包像质量稳定可靠。
图像评价方法
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通过专 业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打分。
03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01

《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
02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X线成像原理及设备
X线产生及性质
介绍X线的产生原理、特性及其 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X线设备构造
详细阐述X线机的构造,包括高 压发生器、X线管、控制台等部 分。
X线成像过程
描述X线穿透人体后,如何在胶 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影像 的过程。
X线检查技术
发展历程
自X射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诊断学 经历了从单一的X射线诊断到超声、 CT、MRI、核医学等多模态影像技术 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性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促进医学研究和教育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 观察患者体内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 小,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 程度。
介绍各种X线检查技术,如普通 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
)、数字X线摄影(DR)等。
CT成像原理及设备
CT成像原理
CT设备构造
CT图像重建
CT检查技术
解释CT如何利用X线束 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 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 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 线,转变为可见光后, 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再经模拟/数字转换 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 机处理。
诊断意见等部分。
图像标注
在图像上标注必要的信息,如病变位 置、大小、形态等,便于读者理解。
文字表述
使用专业术语,表述准确、清晰、简 洁,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性语言。
诊断结论
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包括疾病名称 、病变性质、严重程度等。
06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 势及挑战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信息化
利用CT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用于血管狭窄、动脉瘤等血管 病变的诊断。

影像诊断学重点

影像诊断学重点

影像诊断学重点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利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术后效果的评估。

本文将重点介绍影像诊断学中的几个重要内容。

一、X射线摄影术X射线摄影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它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通过在患者身体部位进行照射,再接收和记录射线透过身体部位的程度和位置,从而形成图像。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和腹部X射线等。

在临床上,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图像来判断骨折、肺部病变、肿瘤等疾病。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像技术,在临床影像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利用X射线的原理,通过旋转式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快速扫描患者身体各个部位,然后通过计算机对扫描数据进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断层图像。

CT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于检测肿瘤、血管病变以及脑部疾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三、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

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MRI没有使用X射线辐射,更加安全。

它可以提供具有高对比度和分辨率的图像,有利于鉴别疾病和正常结构。

MRI在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检查中,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对肿瘤、炎症、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诊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超声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它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实时生成图像。

超声检查可以在腹部、胸部、妇科、泌尿系统等各个部位应用,可用于检测肿瘤、囊肿、结石等病变。

五、核医学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成像的方法。

患者通过摄入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通过探测器进行放射性计数,最后生成图像。

这种成像技术对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通过利用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

影像诊断学的掌握是每个医学生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人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X射线影像学X射线影像学是最早应用于医学诊断的一种影像技术。

它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程度吸收,形成影像,从而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在X射线影像学中,常见的疾病表现包括骨折、肺炎、胸腔积液等。

医生通过观察X射线影像,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感应和测量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吸收与散射,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的技术。

相对于常规X射线影像学,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更好的显示效果。

在CT影像学中,常见的应用包括头部CT、腹部CT、胸部CT等。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各个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三、MRI(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图像构建的一种影像技术。

它通过对人体进行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得到具有不同脉冲序列的图像。

相比于X射线,MRI不会产生辐射,对人体无害。

MRI在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和软组织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MRI图像,判断疾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四、超声影像学超声影像学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扫描,生成图像。

它不仅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还可以实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

超声影像学在孕妇产检、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病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生通过超声影像,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并辅助术中操作、引导穿刺等。

五、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通过体内外部探测器记录的放射线信号,构建图像,从而观察人体代谢和功能状态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核医学影像学在肿瘤学、心血管病、神经病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的框,看看谁有用没有来源:郭志超的日志第十七节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解剖一、X 线检查1.胸廓正常胸部x 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器官包括胸壁软组织、骨51骼、心脏大血管、肺、胸膜和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

某些胸壁软组织和骨结构可以投影于肺野而形成能与病变混淆的阴影。

(1)胸壁软组织:包括: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③乳房及乳头。

(2)骨性胸廓:骨性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3)胸膜:胸膜菲薄,分成包裹肺和叶间的脏层和与胸壁、纵隔及横膈相贴的壁层,两层胸膜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

2.肺(1)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3)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内,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主要由肺动脉分支、肺静脉、支气管构成,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4)肺: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

正位胸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

侧位胸片上,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5)气管、支气管:在高千伏胸片上,气管和肺门区的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可以显示。

气管在第5~6 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3.纵隔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

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

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

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

纵隔的分区方法有多种,有较为简单的六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 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其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的分界,再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的分界。

从而将上、下纵隔各分为前、中、后三区,共6 区。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医学的分支科目,主要研究和应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来进行医学诊断。

影像诊断学通过运用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检查方法,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结构进行观察和诊断,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类型和分级,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1. 放射学:放射学是使用X射线和其他高能辐射来获取关于人体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的图像。

通过放射学可以观察到骨骼病变、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并能提供有关疾病性质和严重性的信息。

2. 超声学:超声学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和反射的原理,通过超声波探头发出和接收回波,产生图像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

超声学广泛应用于妇科检查、胎儿监测、心脏病诊断等领域。

3. 核医学: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来实现对人体内部生物分子、组织和器官等进行定位、显像和定量测定。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可用于诊断和评估肿瘤、心脏疾病、骨科疾病等。

4. 磁共振: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人体内组织和器官的不同核磁共振特性,生成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磁共振广泛应用于脑部、胸部、腹部等器官的检查和诊断,对软组织和血液流动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5. 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探测器完成的多层次扫描,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获得详细的人体断面图像。

CT可以用于观察和诊断肺部疾病、肝脏病变、骨折等疾病,特别适用于小结节的检测和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大量的客观数据,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

通过影像诊断学,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组织特征,为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影像诊断学还为医生提供了非侵入性、安全、及时的诊断手段,为病人减少了痛苦和不必要的检查。

因此,影像诊断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影像诊断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和异常情况。

这些影像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直观、全面的信息,协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影像诊断学进行深入的讲解。

一、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影像诊断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使用X射线产生器向人体发射X射线,并通过感应器接收到的射线来生成影像。

这种技术能够观察到人体骨骼、器官和软组织的情况,对于骨折、肺炎和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技术的原理是射线在不同组织中的吸收程度不同。

骨骼对于X射线的吸收能力强,所以在X射线影像上呈现出较亮的区域;而软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弱,所以在影像上呈现出较暗的区域。

通过这种原理,医生能够观察到患者的骨骼结构,检测是否有骨折等情况。

二、CT扫描技术CT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诊断方法,它利用计算机对连续的X射线图像进行重建,生成更为精确的三维影像。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技术,CT扫描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丰富的信息。

CT扫描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各种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病变等。

通过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扫描,医生能够获得组织的详细信息,对异常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

三、MRI技术MRI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影像的方法。

相比于X射线和CT扫描,MRI技术不会产生任何辐射,对患者较为安全。

同时,MRI影像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和组织特性,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MRI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态势进行探测,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分布和运动状况,生成影像并显示出不同组织之间的各种特征。

四、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影像的方法,它安全无害且操作简便。

超声技术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于婴儿、孕妇等特殊群体的检查尤为适用。

超声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高频声波,并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声波的回声强度来生成影像。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目,它主要通过用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分析和诊断人体内的疾病。

通过对影像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本文将对影像诊断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一、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它通过向人体投射X射线,并通过摄影机将X射线图像转化为可见图像。

在X射线摄影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胸部摄影、骨骼摄影和腹部摄影等。

医生通过对X射线图像的细致观察,可以判断出骨折、肿瘤等疾病。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来获取横断面图像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比常规X射线摄影更详细的图像,并且能够以不同方向和层面显示内部结构。

CT扫描在肺部疾病、肝脏病变和脑部疾病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磁共振现象生成图像的技术。

它通过在强磁场中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磁场强度,然后利用射频脉冲来激发原子核共振,从而获取图像。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对软组织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它在脑部疾病、脊柱疾病和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疾病的技术。

它通过将超声波传入人体,然后根据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情况生成图像。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非侵入性、易于操作,并且对于产妇和婴儿也比较安全。

它在妇科、泌尿系统和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示踪剂来分析和诊断疾病的技术。

它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或示踪剂注入人体,然后利用探测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或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核医学检查在骨骼疾病、肿瘤诊断和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

总结起来,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它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的疾病。

X射线摄影、CT扫描、MRI、超声波检查和核医学检查是影像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总论

第一章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总论

第一章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总论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疾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准确地诊断疾病。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定义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使用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观察和分析,以便确定疾病的存在、类型和程度,并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医学界开始使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观察。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改进和完善,如20世纪60年代的超声波检查技术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像诊断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应用领域。

三、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早期疾病筛查:医学影像诊断学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如乳腺癌、肺癌等,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治愈率。

2. 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学,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类型、位置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医学影像诊断学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区分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异。

3. 治疗过程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学影像诊断学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例如,对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后,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判断肿瘤的缩小情况,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前评估与手术导航:医学影像诊断学可以用于术前评估,帮助医生了解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规划手术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学影像诊断学还可以作为手术导航工具,提供实时的解剖结构信息,辅助医生操作。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可以准确地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疾病,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大一影像诊断学知识点

大一影像诊断学知识点

大一影像诊断学知识点影像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利用各种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在大一学习影像诊断学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大一影像诊断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它通过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能,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

X线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骨骼系统、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

了解X线的物理特性和透过不同组织的程度,可以帮助理解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在不同角度上的扫描,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断层成像技术。

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CT扫描在图像质量和解剖细节上更为清晰。

CT扫描广泛应用于头部、胸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疾病诊断,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疾病信息。

三、MRI扫描MRI扫描利用强磁场和无损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高质量图像。

与X线和CT扫描相比,MRI扫描不会产生辐射,适用于对脑部、脊髓、关节、软组织等进行详细检查。

MRI图像能够提供更多的解剖细节和生理功能信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很高的价值。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肝脏、盆腔等部位的检查。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无创伤,并且可以实时观察器官和组织的活动情况,对于妊娠和儿科检查尤为重要。

五、影像诊断报告的编写在影像诊断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编写影像诊断报告是必不可少的。

影像诊断报告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检查方法、检查所见、影像印象和诊断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简明扼要、准确完整,具备规范和统一的写作格式。

六、临床应用了解影像诊断学的知识点后,还需要学习临床应用。

影像学在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通过学习典型病例和实际临床操作,加深对影像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大一影像诊断学知识点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扫描、超声波检查等一些基础知识点,以及影像诊断报告的编写和临床应用。

影像诊断学知识重点

影像诊断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绪论X 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X线影像的形成基于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高密度骨和钙化X线吸收多白影低密度脂肪和含气体的脏器(肺、鼻窦)X线吸收少黑影中等密度软骨、肌肉、体液实质脏器等 X 线吸收中等灰影病变组织密度与邻近组织密度不同,存在自然对比,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影像。

X 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

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CT 值--系CT 扫描中X 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 图像中物质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

用亨氏单位表示,简写HU。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1>MR 水成像是指人体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 成像技术1. MRCP MR 胆胰管水成像2.MRU MR 泌尿系水成像3.MRM MR 脊髓成像2>MRA MR 血管成像: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是血管内腔成像的技术3>MRC MR 电影成像技术—磁共振电影:运用快速成像序列,使运动器官能快速成像,藉以评价器官的运动功能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小儿长骨特点: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分为骺、骺板、干骺端及骨干几部分组成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完全愈合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是骨龄。

脊柱四个生理弯曲:颈椎段前突;胸椎段后突;腰椎段前突;骶、尾骨后突;※骨基本病变表现(一)骨质疏松(六)骨内与软骨内钙化(二)骨质软化(七)骨质坏死(三)骨质破坏(八)矿物质沉积(四)骨质增生硬化(九)骨骼变形(五)骨膜异常(十)周围软组织病变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的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讲解

影像诊断学一、名词解释1.自然比照: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天然差异,这样使X线投影形成良好的比照,即为自然比照。

2.CT图像:CT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象。

3.T1W1: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映组之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异,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4.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5.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6.Codman三角:骨肉瘤或炎症反应等疾病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外表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

此三角称为 Codman三角,又称骨膜三角。

7.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8.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

多见于儿童。

9.关节脱位:又叫脱臼或脱骱,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10.许莫氏结节〔又名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11.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

坏死物质经过支气管排出形成的病变状况。

12.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13.肺实变:是指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

14.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X线的产生: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X线成像基本原理: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以及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X线的特性:●穿透性:与管电压、物体的密度与厚度相关。

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防护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小儿长骨:骨干、干骺端、骺和骺板1、骨干:骨皮质(密质骨)、骨髓腔2、干骺端:骨松质(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3、骺:骨骺(二次骨化中心)4、骺板:骨骺与干骺端之间横行的半透明线小儿骨骼的特点1、骨干:管状骨周围由密质骨含钙多,密度高而均匀且中间厚而端薄。

2、干骺端:粗大,由骨小梁交织成网状。

顶端为一横行的薄层致密的临时钙化带。

3、骺板:居骺和干骺端之间,X线片上称之为透亮的骺线。

4、骺:为长骨未发育的骨端,X线片上不显影三、骨骼基本病变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减少,亦就是说,有机质和无机质成比例地减少。

X线表现: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甚至出现分层和囊变和骨折。

骨质疏松:局限性、全身性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长骨、腰椎、骨盆:全身性外伤骨折或肿瘤:局限性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模糊、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承重骨常出现变形,同时还可见假骨折线(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亮线,与骨皮质垂直,好发于耻骨肢、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等)骨质软化:矿物质含量减少腕部、下肢骨、骨盆及腰椎骨质破坏:指正常骨组织被病理性骨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骨质破坏方式: 囊状破坏膨胀性破坏溶骨性破坏X线表现:骨质密度局限性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如肿瘤造成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诊断学讲解影像诊断学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天然差异,这样使X线投影形成良好的对比,即为自然对比。

2.CT图像:CT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象。

3.T1W1: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映组之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4.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性骨病变。

5.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6.Codman三角:骨肉瘤或炎症反应等疾病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

此三角称为 Codman三角,又称骨膜三角。

7.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8.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

多见于儿童。

9.关节脱位:又叫脱臼或脱骱,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10.许莫氏结节(又名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11.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

坏死物质经过支气管排出形成的病变状况。

12.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13.肺实变:是指任何原因致肺泡腔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

14.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15.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16.空腔:是肺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构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

合并感染时,腔可见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

17.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

18.心胸比例:心脏横径在X线片的投影与胸廓相应位置的最大横径相比的比例。

正常心胸比例不大于0.5。

大于0.5通常认为心脏影扩大,多与心脏增大有关。

19.法洛四联症: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成人先天性心脏中所占比例接近10%。

20.Kerley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垂直,其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21.肺门舞蹈症:是一个X线征象,指在透视下可见两肺门的粗大肺动脉扩并有比较明显的搏动(或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22.第三弓:即风心中增大的左房在胸片中的投影,其主要结构为左心耳。

23漏斗征:是先心"动脉导管未闭"较为特异的征象,表现为主动脉结下方的动脉壁向外膨隆,其下方降主动脉在与肺动脉段相交处骤然收,主要是由于导管附着处主动脉壁的局部漏斗形膨出所致。

24.假肿瘤征:在绞窄性肠梗阻中,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中充满大量的液体,在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形成类似于肿瘤样的征象。

是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征象。

25.充盈缺损:是放射科的术语,指在钡剂造影时,由于病变向腔突出形成肿块,即在管腔形成占位性病变,所以造成局部造影剂缺损。

26.龛影:是由充钡的胃肠轮廓某局部向外突出的含钡影像。

来自胃肠道壁的局限性缺损,见于胃肠道溃疡,也是作为描述溃疡的钡剂造影表现.27.革带状胃: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蠕动消失,胃腔狭窄,粘膜皱襞消失,状如皮革。

28.“双管”征:胰腺段胆管扩,同时胰管扩即为双管征。

29.“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30.肝脓肿环征:脓肿周围出现低密度的环形带,即“环征”或“靶征”。

31.半月综合征:进展期胃癌Ⅱ型的X线常表现为不规则龛影,多成半月形,外缘平直,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但锐利,其中常见结节状或指压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之为半月综合征。

32.主动脉淹没征: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致其显示不清,呈所谓的主动脉淹没征。

33.阴性结石:造影还能发现少数平片不能发现的阴性结石,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

34.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35.IVP: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称IVP,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中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过肾小球,肾小管浓缩排出使之显影,不但可以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腔解剖形态,而且可以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

36.马蹄肾: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状如马蹄肾。

37.10%肿瘤:即嗜铬细胞瘤,10%位于肾上腺之外,10%为双侧多发肿瘤,10%为恶性肿瘤和10%为家族性。

38.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软化灶),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组在60~70 岁。

39.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

这是因为此期脑水肿消失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缺血半暗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

即为缺血半暗带。

40.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进行性皮层下血管性脑病。

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

41.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42.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43.直角脱髓鞘征:在多发性硬化(MS)MRI检查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或矢状面呈条形,可垂直于侧脑室,则称直角脱髓鞘征。

44.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相邻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45.眼眶爆裂骨折:当面中部受外力撞击发生骨折时眶底冲击使眶压剧增可造成眶底骨折这种骨折又称暴裂骨折46.胡椒盐征或椒盐征(以颈动脉为例):MRI检查血管瘤肿瘤血管因流空效应可呈低信号点、条状影,称为“椒盐”征。

47.眼型Graves病:眼球突出,伴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甲状腺机能正常者。

48.颈动脉体瘤: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

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女性稍多于男性,以30-50岁为主。

49.眶尖空虚征:即眶肿瘤不侵犯眶尖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二、问答题1.试述X线图像形成的条件: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 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2.试述CT图像的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CT图像是层面图像。

3.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有无转移:无转移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使之压迫性破坏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能保持其连续性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且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晰血管造影:血管分化正常,可见肿瘤压迫血管,使之牵拉,移位恶性:有无转移:有转移生长情况: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局部骨变化: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形成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血管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多而紊乱,肿瘤染色及动静脉瘘,同时还可见供血动脉增粗及血管侵蚀变僵硬,边缘破坏等征象简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与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不同:脊柱压缩性骨折X线表现:(1)椎体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

(2)由于断端嵌入,见不到骨折线,反而(因骨小梁中断相互嵌插所致故见不到骨折线。

)能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影。

(3)椎体前方有分离的骨碎片。

(4)椎间隙正常。

(5)可并发脊椎后突出成角,侧移,甚至发生椎体错位。

(6)伴棘突、横突骨折。

椎体结核的特征是:1)骨松质破坏;2)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3)椎间隙变窄、消失;4)后突,侧弯,变形;5)脊柱周围冷脓肿形成。

总之,脊椎结核的主要X线变化是椎体骨质破坏变形,椎间隙变窄、消失和冷脓肿形成。

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楔形变不难鉴别,后者无骨质破坏,椎间隙不变窄,更无冷脓肿形成,且有清楚外伤史,故可资鉴别。

4.简述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1、早期:10~14天以多无明显X线改变,部分病例可出现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哈氏管扩大并出现骨质疏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