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群建设路径的探索
交通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Ke y wor ds: Top —q u a l i t y c o ur s e g r ou p; t r a ns po r t a t i o n e ng i n e e r i ng; t e a c h i n g r e s o u r c e s ;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t y
( 青 岛理工 大学 汽 车 与交通 学 院 , 山东 青岛
镇
2 6 6 5 2 0 )
摘要 : 精 品课 程 群 的建 设 , 可 以优化 教 学 资 源 , 提 高教 学效果 。通 过 交通 工程 专 业精 品课 程 群 的建 设过 程 中涉及 的教 学 内容 改 革 与 建 设 、 教 学 手段 与 管理 机 制 建设 、 教 师 队伍 建 设 和 实验 室建设 等 多个 方 面 , 可 以有 力地 促 进 教 学质 量 的 整 体提 高。 通 过 交通 工 程专 业精 品 课程 群 建设 的 思考 从 中明确 了教 学理 念 , 并探 索 了精 品课 程群 建设 的整体 构 架 , 而且 建 立 了相应
201 3年 1 2 月 第 51 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 AT1 0N TE A CHI N G FO R[ J 卜 1
D ec . 2 01 3 N 0. 51
【 探 索与实践 】
交通 工程专业精 品课程群建设 的思考 与探 索
刘立新 , 宋年秀 , 齐新宇 , 刘桂丽 , 张
T h o u g h t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o p — q u a l i t y Co u r s e Gr o u p i n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 n g
国际视野下英语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实践探索

对 话 莎 t 3
GOf o ri t 4
5
5
2
2
模 拟 联 合 国
公 共 演 讲 艺
术
英 美 诗 歌 鉴
岂 言 0 口
赏
志 愿 小 导 游
海 外 游 学
新 世 纪 好 声
特色课程群 的建设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 : 系统性原则 。课程群建设立足于课程群 的系统 性建 设 , 各 门课程之 间相互联 系 , 相承 互补 , 给学 生 提供 立体 、 开放、 自由的成长平台 。 校本性原则 。 立足学校发展现状 , 使课 程内容更 切合社会 需要 ,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 实现 学校 的发
发展 需要 。
来, 我校以国际化 、 现代化 、 精品化为办学愿景 , 将 英
语 学科列 为特色优 势学 科 , 在校本 英语课 程标 准的 制订 、 英语教 师评价标准 的革新 、 英语校本课 程的编
制 、 英 语教 学 资 源 库 的 建 立 等 诸 多方 面 做 出 了 积 极
开放性原 则。 注重教育时空的开放 , 组织形式的 开放 , 教学要求与 内容 的开放 , 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 的开放 , 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 的开放。 2 . 课程群建设 目标 英语 学科特色课程群 旨在为学生提供 最优的英 语学 习资源和 最高效的英语 学习方式 ,全面提升学 生英语素养 ,为培养 未来具 有国际 素养的创新人才 奠基。 为此 , 学校制订 了英语学科 发展愿景 。 根 据语 言 习得规律及学生的发展需求 , 我们从语言 知识 、 语
的探 索 ,但诸 如前述的问题在我校也或 多或 少的存
在。 据此 , 我校 以建设 英语学科特 色课 程群为载 体 , 积极对 英语 学科 进行整体改革。 在改 革中 , 特 别强调 了各特 色学科 间的平衡、 优化 、 资源互补 、 成果共享 , 以期给 学生提供 最优 的英语学 习资源 ,促使 学生全
高职院校平台课程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所 有专 业 . 内涵 是指 在 同 一 个专 业 群 内. 其 由若 干 个 技 术 基 础相
同 或 紧 密相 关 、 现 为 具 有 共 同 的 基 本技 术 能 力要 求 和能 涵 盖 表 某 一 技 术或 服 务 领 域 的若 干 门课 程 组 成 的 一 个 集 群 . 即将 本 专 业 群 培 养 方 案 中若 f 门在 知识 、 法 、 题 等 方 面 有 逻 辑 联 系 方 问 的 课程 加 以 整 合 而成 的 课程 组 合
会适 应 性 、
路 .也 没 有 形 成 具 体 操 作 的 建 设
路 径 本 课 题 对 平 台课 程 群 的 内 涵 进 行 探 讨 . 并 存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中 探 索 了 平 台 课 程 群 构 建 的原 则 和路 径
关 键 词 : 职 院校 : 台课 程 群 : 高 平 构 建 原 则 : 径 路
能 课 程 . 要 实践 教 学 体 系 支撑 , 求 教 育 与 生 产 劳 动相 结 合 , 需 力 同 时 . 强 实 验 实 训 室 和 校 外 实 习 基 地 建 设 . 导 学 生 课 堂 学 加 引
习 与社 会 实合 型 人 才 现 代 生 产 和 技 术 的 综 合 化 趋 势 不 断 增 强 . 产线 的技 术 岗 位 内 涵 不 断 丰 富 . 到 问 题 常 常 需 要 多 学 生 遇
课 程 设 置 主 动 适 应 本 地 经 济 发 展 的 多样 化需 求 . 映 新 知 识 、 反 新 技 术 、 工 艺 、 方 法 , 持 其 先 进 性 。坚 持 在 灵 活 性 中追 求 新 新 保
相对 稳定 性 。 中 求 稳 , 少 变应 多 变 。 变 以 产教 结 合 . 应 实践 教 学 体 系 技 术平 台课 程 都 是 核 心 技 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其培养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有必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行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是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竞争力。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可以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效果评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涉及到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
通过对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研究,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因此专业课程群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推广。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字数:254】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在教育培养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提升专业课程群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群建设探索

这 也是高等学校计 算机 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采取课程群建设就 是一个较有效 的解决途 径。将相关 的几 门 课程 组合起来 , 构成一个 群 , 置主要 的知识点 , 设 去掉这 几 门课程 中重 复的部分 , 使学生 既能够掌握这 些课
程的精髓部 分, 又能节约一些课时 。
3 计算机专 业课群 建设 总体 目标与 内容 . 2
课程的增 设 。
() 3 完整独立 的相对性
课群 的定义 已经说 明了课群 的教学 内容在教学计划 中具有相对独立完整 的特 点。课群是教学计划大系
统 中的一个重要子 系统 , 它与其 他课群 或课程( 也是子系统) 存在一定的联接关系 。
() 学内容 的整合性 4教
组成课群的教学 内容 , 必须 重新整 合 。 从面向 2 世纪 的高度 , l 严格审视其教学 内容及其 结构体系 的合理
何 中胜
( 常州工学院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 30 ) 10 2
摘
要: 出了将课程群 引入 计算机专 业建设 的方案 , 提 对计算机专业 的课 程群建设 的 目标与 内容做 了研 究与
分 析 , 对 实 施 课 程群 教 学 提 出 了一 些 建 议 与 方 法 。 井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群建设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6 2 4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1 9 2 0 ) 3 0 3 — 3 17 — 7 4(0 6 0 — 0 00
维普资讯
第 8 第 3期 卷
20 0 6年 6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U N L0 H Z O NV R IY 0 R A FC U H UU IE ST
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群建设探索——以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6,2021 Sum No.5222021年第6期总第522期摘要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群,是指以提高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通过院、系两个层面的课程关联性建构而形成的,承接合理、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通过顶层设计、交流研讨、队伍建设和项目支持等保障措施,促进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顺利建设,这对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院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Taking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ANG Huaixing,WANG ChenAbstra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refers to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reasonabl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prominent key points constructed and formed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relevance at the two levels of departments and college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research capabilities in social science.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has promote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op-level design,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team building,and project support.This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achiev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Key words social research methods;curriculum group;talent training;discipline construction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正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一、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要明确核心课程内容。
核心课程应覆盖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算法与模型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这些是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算法与模型课程则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不同算法和模型的理论和应用。
实践应用课程则涵盖人工智能项目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机交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交叉学科融合的课程群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的支持,还需要与数学、统计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融合,以形成更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立选修课程,吸纳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如数学领域中的优化方法、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模式识别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实践环节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践性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入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参与到人工智能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中,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实习接触到行业中的真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建立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知识架构搭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在课程体系中,可以设立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前置条件,确保学生能够系统而有序地学习相关知识。
_特殊儿童心理康复_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收稿日期:2013-10-12作者简介:王娟(1978-),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何侃(1963-),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应用型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ICF 国际康复理念为指导”(09YJ A88006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江苏残疾儿童教育公平的保障机制研究”(12JYD018)“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王 娟1,何 侃2(1.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38)摘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儿童康复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调适。
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的儿童康复专业,始终定位于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教师,并将特色课程群建设列入品牌专业建设的重点工程。
本文以品牌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群“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系列课程为例,探讨了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群;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3)06-0077-03 “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群是南京特教学院儿童康复专业以“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为基础而开设的系列专业课程,由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行为干预、游戏治疗、艺术治疗、感觉统合训练五门课程组成。
在儿童康复品牌专业建设中,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五门课程叠加,而是通过逐步完善,变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课程间相互衔接、配合并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
一、“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群的理念和思路一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977年,美国学者ENGEL 指出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心理、社会的维度,提出了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高职院校课程组建设的路径与实践

在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 平 民 化 的 今 天 ,各 高职 院 校 招 生 或 者 相 似 课 程 的 教 师 按 照 一 定 原 则 组 成 的教 学 及 教 学 研 究
的规 模 日益 扩 大 , 所 开 设 的 专业 逐 年 增 多 ,学 生 人 数 和 班
团 队 ,是 一 个 以课 程 或 课 程 群 为 基 础 建 立 起 来 的 教 学 及 教
课程 组建设 的实践
课 程 组 是 高 职 教 育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的必 然 产 物 , 加 强 课 程 组 建 设 是 推 动课 程 建 设 、推 出 精 品 、推 出 品牌 、 提 升
行 的 组 织 管 理 ,二 级 是 各 教 学 系 具 体 实施 工 作 , 第 三 级 是
教学效能的重要举措 。 针 对 院 系 专 业 ( 向 ) 多 、跨 度 大 , 青 年 教 师 多 、 方
各 专 业 教 研 室 在 院 系领 导 下 具 体 组 织 开展 完 成 所 承 担 的各
项 任 务 。 在 这 种 管 理 模 式 下 ,一 方 面 教 研 室 担 负 着 院 系 大 学 历 高 , 承 担 教 学 任 务 繁 重 , 但 缺 乏 教 学 经 验 的 特 点 , 尝
量 的 教 学 工 作 ,导 致 教 研 室 一 级 被 动 地 完 成 一 些 事 务 性 的
试 以 课 程 组 的教 学 管 理 组 织 形 式 ,较 好 地 解 决 老 教 师 与 年
实 现 新 老 两 代 人 资 源 的有 机 整 合 ,从 而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和 效
益
工作 , 相 当 数 量 的 教研 室 主 任 主 要 职 责 只 是 处 于 一 般 性 教 轻 教 师 传 、 帮 、带 的 作用 , 通 过 学 习 、 合 作 、优 势 互 补 ,
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儿童期是一个儿童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广泛联系的生命阶段。
跳出知识本位的窠臼,以整体、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和课程,勾连、整合儿童的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是课程的应有品质。
学科课程群将学科知识与儿童的经验世界相联系,将学科思维和儿童的认知发展相统一,为培养“完整的儿童”提供学科滋养,符合并彰显着课程发展的趋势。
一、学科课程群的价值意蕴1.回应时代发展的需求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的热词,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等先后制订了核心素养的框架和标准。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探讨和构建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日益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今天,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为新时代期许的新人形象所勾勒的一幅“蓝图”,各门学科则是支撑这幅蓝图得以实现的“构件”。
核心素养由跨学科素养与学科素养两部分组成,学科素养的培养主要依托学科课程群来实现,因此,学科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2.契合学校课程建设的趋向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一线学校的共识,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但是,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这些突出的问题:不少学校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或将学校课程的建设仅仅等同于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且没有突破知识本位的桎梏;还有学校迷恋“课程超市”的建构,课程设置存在简单做加法的嫌疑,或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泾渭分明,二者割裂化倾向明显;还有学校的学科课程囿于学科本位,学科知识之间相互分离,每一门学科犹如在挖自己的深井,而井与井之间的水互不流通。
事实上,儿童生活的世界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教育要给儿童一百种经历、一百种创造和一百种富有挑战性的生活。
在思考课程与学生素养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必须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穿越经验与知识的界限,围绕培养“完整的儿童”这一目标,进行模块整合,把学科课程统整为一个有机整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日益扩大,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
建设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专业课程概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课程群。
一般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以及大学物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编程语言原理等。
这些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途径。
3.拓展应用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课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新兴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门方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融入这些新技术并加以拓展应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4.实践训练课程: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
这些课程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高 教 研 究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oDERN EDU C AT1 0N C ENCE S I
21 0 0年 第 2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程群建设: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龙 春 阳
[ 摘
要 ] 课 程 群 建 设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课 程 建 设 模 式 顺 应 了高 校 教 学 改 革 的 要 求 ,也 反 映 了课 程 教 学
教 学改革
精 品课 程 3 10 ) 1 3 0
[ 图 分 类 号 ]G62 3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 54 2 1 )0 —0 3 - 0 中 4. 文 文 0 5 8 3(0 0 2 19 3 [ 者 简 介 ] 龙 春 阳 ,浙 江 林 学 院 林 业 与 生 物技 术 学 院助 理 研 究 员 ( 江 临安 作 浙
改革 的新 趋 势 。本 文 在 分 析 了课 程 群 建 设 的 主 要 背 景 和 意 义 基 础 上 ,提 出 了课 程 群 建 设 应 遵 循 的基 本 原 则 , 而后 探 讨 了推 进 课 程 群 建 设 的 一 些 基 本 策 略 。
[ 键 词 ] 课 程 群 建 设 高校 课 程 关
高 等 教 育 的 质 量 已 成 为 一 所 高 校 办 学 水 平 的 主 要 标 志 。 当
前 ,各 高 校 为 了全 面提 高 教 育 质 量 ,提 升 自身 的 办 学 实 力 ,
势必 在 办 学 资 源 、优 质 师 资 、优 质 生 源 等各 方 面 展 开 新 一
轮激 烈 的 竞争 ,而 下 一 阶 段 高 校 之 间 竞 争 将 进 入 以 质 量 求 生存 、 以质 量 求 发 展 的时 代 。“ 程 与教 学 是 教 育 事 业 的心 课 脏 ~ , 高 教 学质 量是 提 高教 育质 量 的 主 要 手 段 , 课 程 又 提 而 是 教 学 工 作 的“ 心 ” 核 。因 此 , 程 改 革 与 建 设 首 当 其 冲 。 课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为例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第4期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转向无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发展格局,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的深刻变革,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教育教学的结构形态也在加快重塑,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深刻变革,课程及学习资源、学习场景正在被重新定义。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一所大学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反映,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成效。
高校应主动回应时代需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长期以来,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事,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课程建设一定程度上处于高校工作和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缘[1]。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国内一批一流大学以课程建设为轴心,自发地、大幅度地、实质性地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2]。
特别是对于一流大学而言,一套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其课程应该更具研究性、个性化、通识性、跨学科性和国际化,更加体现未来引领性人才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
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和高校内部改革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是课程建设的理念,更加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课程建设的内容,注重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等;三是课程建设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四是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强调资源整合,将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模式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资源、技术与文化支撑,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为例施佳欢 蔡颖蔚 郑 昱摘 要: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学科课程群建设,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学科课程群建设,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实践与探索作者:耿素素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1期学科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领域,学科建设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课程规划的统领指导下,我们深入推进学科课程建设,依托学科课程群的开发与设计、实施与评价,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一、问题与困惑在实践学科课程建设路径的过程中,我校先期进入实验的七门学科语、数、英、体、音、美、科都产生了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归类与梳理,大家一致认为,学科课程群建设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关键。
那么如何通过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呢?“基于学科课程群建设,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践就此展开。
二、研究与实践1.构建网络,为学校推进课程建设开设“绿色通道”我们成立三级课程建设组织网络:第一级是由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学校整体课程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第二级是由各学科负责领导任组长,主要负责学科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第三级是由各学科教研组长任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本学科子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
2.制订方案,为学校推进课程建设拟定“理想蓝图”在自身实践与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先后出台《文化路第三小学“精彩教育”课程规划》《文化路第三小学“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在起草、制订学校课程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从学校教育哲学出发,对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度梳理和提炼,对学校课程从宏观层面进行设计和架构,为我校深入推进课程建设拟定实践蓝图。
3.加强培训,为学校推进学科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我们积极邀请专家,为老师做关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方面的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主题与内容在学校内部由主管领导、学科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同时学校积极为老师购买相关书籍,供大家学习借鉴。
4.编制纲要,为学校推进学科建设提供“操作指南”课程纲要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旅游文化”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 指 导 思 想 一
的重 要 内容 ,在 导 游 资 格考 试 培 训 、旅 游 中职 、高 职 和 本 科 等 不 同 层 次 的 教 育 中 都有 不 同深 度 的涉 及 。在
旅 游 教 学 体 系 中 ,旅 游 文 化 方 面 的课 程 主要 有 导 游 基
课 程群 建 设 进行 了有益 的探 索 和 实践 。
一
以传 授 知 识 或 理论 研 究 为 中心 的模 式 ,将 课 程 之 问 的
理 论 关 系 、技 能 之 间 的关 联理 顺 贯 通 ,从 而 把 相 关 课
、
“ 游 文 化 ” 课 程 群 建 设 的 基 本 思 路 旅
( 四) 完善教 学质 量监控 体 系 ,提 高教 学质 量
专 业 基 础 制 定 合 理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优 化 课 程 体 系 ,
强 化 实 践 教 学 和 能 力 培 养 ,更好 地 培养 _ 会 发 展 经 丰 十 济 建设 需 要 的创 新 型 、实 践 型 、复 合 型 的 高素 质 人 / , j 提 高 毕业 生 就业 竞 争力 。
一
定 的 旅 游 文 化 理 论 知 识 , 越 是 高 层 次 的 人 / 埘 于 这 r
方 面 的 知 识 就 要求 越 系统 越 全 面 。 为适 应 旅 游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 游 文 化 ” 厅 面 的课 程 群 建 设 就 要 打破 旅
游 资格 证 考 试 培 训 基 地 的 实 际 ,我 们 对 “ 游 文 化 ” 旅
门 性 质 相关 或相 近 的子 课 程 整 合 而 成 的 课 程 体 系 。它
们 一 般 强 调 在 一个 教学 层 次 ,即课 程 群 建 设 绕 一 ¨
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作者:倪娜王翠芳斯琴其木格丹妮李华王华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8期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如何积极打造“金课”、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工科背景下本科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食品工程类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任务的关键突破点。
食品工程类课程群包括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CAD、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环境工程、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学生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同时也是实现新工科教育任务的难点及关键环节。
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对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存在的不足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工程类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各课程内容又密切相关的特点,除了工程知识的要求外,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目前工程类课程群教学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现有工程训练套路化严重,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学”为主的本科工程教育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对学生好奇心及想象力的激发不够,工程训练内容格式化、套路化严重,缺乏创新训练,导致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主体意识,习惯于被动、机械式地回答、解决现有问题,缺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2.学生的工科知识基础薄弱,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土木工程课程群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 : 课程群建设是现行 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 , 以建设 目标和一条主线贯通所有课 程才能真正发
挥课 程群 优 势。 文章根 据 土木工 程 学科 特 点 , 提 出 以 实践和 理 论 相 融 合 , 以工程 项 目为 主 线联 系所 有 课 程
的课 程群 建设 模 式 , 对课 程群 建设 应遵循 的原 则给 出建议 , 并 对课 程 群 建设 方 案 、 实施 过程 及 存 在 问题 进 行
学提 出 , 其 核心 原理 和 目标与 “ 模块化 ” 教 学具 有 相 似 性 , 在 课 程 建设 中都 以教 学计 划整体 优 化为 目标 J 。主要 建设 思路 是 对 在教 学 计 划 中具 有 相互 影 响 、 互 动、 有序 、 相互 问可构 成 完 整 教学 体 系 的相 关 课 程 进 行 重新 规划 、 设计 、 构 建 的 整体 性课程 的有 机集 成 I 2 J 。众所 周知 , 在 大学教 育 中 , 每 门课程 为 了独 立成 为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8—1 8
基金项 目: 石河子大学教学 改革项 目 ——土木工程专业“ 卓 越工程 师” 培养模式研 究( J G一 2 0 1 2 — 0 5 0 )
作者简 介: 何明胜 ( 1 9 7 1一) , 男,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 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系主任 , 教 授, 博士 , 主要 从事土 木工程教学与管理研 究 , ( E—ma i l ) h ms 1 9 7 1 @1 6 3 . c o n。
为, 课 程群 不能 太大 , 也 不宜 太小 , 太小 难 以成 群 , 太 有 教育技 能 、 科研 和实 践教 学 能力 , 并 且 对课 程 群 中
大 则 内容 繁杂 , 不利 于统 筹 规划 和设 计 管 理 , 更 不 容 所 有课 程 都 应 该 非 常 熟悉 , 至 少 能胜 任 两 门 以上课
中学生物教学法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Thsp p rman y it ̄ c s te c I i a e il nndu c h 0I 舳
I o , c mtc lls o a d p a t a es n wih e c o e icu ig c mp loylso n pin llso . et g u h s 邮 ms nt o ia es n n rci lls o t a h n n l dn o us r es n a d o to a es nBy sti p te ec h c n
p a
A ̄
, 一 l g
EⅣ L n - a , o g ln WEIZ i q n h - i
a ioyZ=i o aClg,I 5 30, hn) f d g , y Nr l oeezr 602 Ci B u m l l a
。 ilg -ta h n to n hs c o l , ih i o oe 0 e at:b sc b oo y e c i gmeh d i ih sh os wh c s c mp sd ft e p rs ai hr e s
修课 。通过该课程辟 的构建和所 涉及的各门课租教学 内容的 改革 , 以期 能形成充分体现师 范性的、 适应我校 特点的教 学 内容和课
租体 系。 以培养适应基础教 育改革的合格师范生。
关t词 : 生拍教学法 ; 课程拜 ; 建; 构 改革 中圈分类号 : 6 20 G 4 .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号 :0 9 3 8 (0 6 - 3 0 5 - 2 10 - 5 3 2 0 ) 0 - 0 5 0
c le ec b ome . e eo u s8aeb c c t e g o o Sttan n u l ̄ d ta  ̄ r u tbefrt  ̄lg 叽 efr d Th s D Ie I div d Ob o dfrC_ rii gq aic c c ss ia l o he  ̄ f tr. u 南 京师范大 学生科 院是 以 “ 生物学教 学论 ”为整个课程群的核 心 , 以“ 辅 中学生物学 实验技术 ” “ , 中学生 物科 技活动指导 与
“新教研”_课程(群)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

“新教研”_课程(群)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新教研”:课程(群)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行业也正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
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水平,建设虚拟教研室成为一种创新的尝试。
一、虚拟教研室的定义虚拟教研室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平台,用于教师们进行课程研究与交流,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与反思。
它提供了便捷的沟通途径,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通过虚拟教研室,能够扩大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创新思维,进而推动课程(群)类教学的改革。
二、虚拟教研室的优势1. 便捷的交流与组织平台:虚拟教研室提供了教师们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的平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通过在线工具,教师们可以方便地分享教学资源、备课资料等,减少了重复劳动。
2. 实时监控与反馈:虚拟教研室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
这为教师提供了更精准的教学评估和指导,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3. 个性化学习支持:虚拟教研室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要建设好虚拟教研室,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教师培训与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使用虚拟教研室的能力。
同时,还需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以解决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平台建设与维护:教育部门应投入资金与资源,建设稳定可靠的虚拟教研室平台。
平台的功能设计应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特点。
3. 内容建设与共享: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共同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门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们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群建设路径的探索
以《课程群建设路径的探索》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
章
在当今世界,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课程群建设是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创新,它的建设路径也一直是有争议的。
课程群建设是指按照统一的思路和分类,将相关的课程囊括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
因此,课程群建设不仅涉及到教育本身的内容,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等多种科学。
首先,建设课程群的重点在于搭建一个系统的教育框架。
这个框架必须反映出教育的原则,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偏向于某一特定的结果,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知识。
同时,结构也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之上,而不是人为构建的假设或虚构的历史。
其次,建设课程群应该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准确及时地把握和传达知识、理论和技能为目的。
这是因为,只有真正把握好教育质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建设课程群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以适应学生日益改变的能力和素质需要,使学生受到恰当的教育,提高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建设课程群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
课程群的建
设只能靠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教育部门要与社会各界加强协作,发挥各种资源的整合功能,充分发挥企业、部门、大学学校等有关单位在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设课程群必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质量观、学生发展和多方协作的特点,这些也是课程群建设路径的核心。
只有把这些方面都考虑到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课程群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终身发展所需,为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