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教案)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学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明确:“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诗人“宿”的地方是小船。
2.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以故事激趣。
(1)教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主交流有关孟浩然的知识。
(2)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师:《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
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山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
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
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3.初读古诗,疏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生字讲解)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德鹊蝉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德 鹊 蝉
笔顺:
dé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美德 品德
形近字:得
“罒”宜扁。
字义:①本课中用于地名。②道德,人
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
范。③好的品行。④信念。Βιβλιοθήκη què 部首:鸟 结构:左右
德
组词:喜鹊 鹊桥
鹊
形近字:鹃
蝉 “日”窄小;“鸟”字义:喜鹊,一种常见的鸟。
长于左部,横要平。
笔顺:
德 鹊 蝉
笔顺:
翘舌音
chán 部首:虫 结构:左右
组词:蝉联 蝉衣
形近字:禅
“虫”小而偏上,
字义:昆虫,又叫知了,雄的腹部有
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尖
“单”末笔要长。
锐的声音,种类很多。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背着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古诗词三首》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三位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六年级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画面入诗歌之情境,结合古代文化背景体会诗之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背诵下来。
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人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夲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我们还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美妙的水墨画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3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编排了三首古诗词。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和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赞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围绕“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抒发了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诗词内容。
但是,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力不是很强,怎样让学生走近作者,感受诗词中的深刻内涵,使其与诗词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在“用情感悟”上下功夫。
学习古诗词,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课文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悟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理解,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评读、悟读,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积极主动积累诗句。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词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夏夜虫鸣和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展示一幅描绘夏夜乡村美景的图片,如稻田、溪流、萤火虫等。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音乐吗?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这幅图片又让你们想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并自然过渡到即将学习的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学生活动(1.1对应)•学生被背景音乐和图片所吸引,认真聆听和观察。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对夏夜乡村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对即将学习的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产生兴趣和好奇。
三、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古诗•教师首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意节奏和韵律。
•要求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节奏。
•分组或全班一起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解析诗意•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感受诗人描绘的夏夜乡村景象。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古诗•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运用生动的意象等。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如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4.拓展延伸•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感受自然之美和乡村生活的宁静。
四、学生活动(1.2对应)•学生认真听教师范读古诗,并尝试跟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积极参与古诗的赏析和讨论,感受古诗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思考古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89张PPT)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zhǔ
水中间的小块
移舟/泊烟渚,陆地。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整体感知 谁来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吹散了 满天的乌云,,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 映照,碧波如镜。
互动课堂
这首诗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吧!(课后 第三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s轼hì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整体感知 谁来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 云层很黑。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遮盖,遮挡。 雨点,形容雨点大, 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 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 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朗读指导
诗句体现了淡淡的愁绪,我们在朗读 时可以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背诵指导
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 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结构梳理
宿 建 德 江
泊舟烟渚 日落黄昏 旷野无边 江清月明
借景抒写愁思
主题概括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的诗。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 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抒发 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 羁旅之思 。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录课版】
琳语
诗句解读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
教育
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
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打翻黑墨水,形容很黑。 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诗意: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 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
比喻
比 黑云翻墨未遮山, 喻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雨势猛,雨点大
试着分析这两句诗。
琳语教育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 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有声有色。一个“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 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琳语教育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指狂风席地卷来。 般开阔而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七 八 个 星/天 外 , 两 三 点 雨/山 前 。 旧
时 茅 店/社 林 边 , 路 转 溪 桥/忽 见 。
诗句解读
即黄沙岭,在今
琳语教育
江西上饶的西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横斜的树枝。
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琳语教育
走近作者
琳语教育
孟浩然(689—740),襄 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 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 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等。
读一读
sù(宿舍)
dé
宿建德江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笔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接触到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三首诗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来分析第一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景象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表达方式扣人心弦,使人感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迫不及待渴望长大,如今却开始怀念童年纯真无邪的时光。
诗中的“似个长”一词,更是在简单的句子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
这首诗教会了我感悟人生、珍惜当下。
我们深入研读《静夜思》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来看,都是了不起的作品。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堪称绝句之中的绝句,简洁而富有意境。
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想起这两句诗,感受到李白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教会了我学会独处、沉静思考,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来品味一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教会了我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懂得仰望星空、探求宇宙之秘密。
这三首古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深入解读和思考,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增进我们的人文修养。
希望我们都能在古诗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像古人一样,心怀文化、品味人生。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接触到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学生能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化理解。
3.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4.启发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朗读《宿建德江》,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4.拓展延伸,了解作者及背景。
第二课时1.复习《宿建德江》,巩固理解。
2.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分析讨论,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
4.拓展延伸,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首诗词,温故知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大雨有声,大雨有色,你能读出大雨的生命力吗?
视频链接
你觉得这场雨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看出来的?
雨很急。从“未”可以看出来:“黑云”指 的是大雨来临前的云,还没有把山遮住就开始下 起雨来,可见雨很急;从“乱”可以看出来:雨 点杂乱地落入船中,可见雨很急。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一下就想到黑云像 打翻的墨汁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在雨来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 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滚。
你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雨很大?
从“白雨”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白花花的, 都可以看到雨的颜色,说明雨很大。
从“跳珠”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滴看过去像 白花花的珍珠般跳落,雨点这么大,肯定是大雨。
从“乱”字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着急落下来, 争先恐后地掉落在船上,雨一定很大。
白雨跳珠乱入船。 跳珠:跳动的珠子。
卷地风来忽吹散, 卷地风:狂风席卷大地。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 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散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 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在苏轼的眼中, 夏季西湖的一场暴雨有 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3.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视频链接
以“雨”为题,一起来玩飞花令。
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描写雨的,
读诗题,说说题目交代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正是盛夏。 “醉书”可能是作者喝醉后写下的此诗。 地点——望湖楼。
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雅致的 阁楼,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泼墨作诗。 这首诗正是盛夏时节苏轼酒后所作。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课件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读一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 月 别 枝 惊q鹊uè, 清 风 半 夜 鸣c蝉hán。d稻ào 花 香 里 说/丰 年 ,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
七/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山 前 。 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039、:0少成57年功.1易都2.学永20老远20难不09成会:0,言57一弃.1寸 ,2.光放20阴弃20不者09可永:0轻远50。不9。会:05成:0功37。.12.202009:057.12.2020
盛开的春地去方春,又在回这,醉新人桃芬换芳旧的符季。节在,那愿桃你花 409、:0桃57花.1潭2.水20深20千09尺:0,57不.1及2.汪20伦20送09我:0情50。9:05:037.12.202009:057.12.2020 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 74.、12敏不.2而要02好为07学它.1,的2.不结20耻束20下而09问哭:0。 ,50。应9当7:0.15为20.9它2:0的250:开073始.1029而.:20笑052:。00309:0509:0509:05:0309:05:03
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日暮
日暮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 你在干什么呢?
《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描写。在对比的描 写中,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表现得 淋漓尽致。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诗眼)
生盛活开像的春地天方一,样在阳这光醉,人心芬情芳像的桃季花节一,样愿美你 57.、12少海.2壮内02不存07努知.1力已2.,20老天20大涯09徒若:0伤 比50悲邻9。:05S0u9n:d0a5y:0,3J0u9ly:0152:0, 3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 250、2生07命/1的2/2成0长20,需要吃饭,还需要吃苦,吃亏。Sunday, July 12, 2020July 20Sunday,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 诗歌赏析 备课综合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诗歌赏析备课综合资料一、《宿建德江》,一个“愁”字十分了得唐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本是一首行旅诗,可是因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得极佳,又很容易让人当成描绘幽美的晚景的写景诗,而忘了前面的那个“愁”字。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诗,先要理解古人的行旅,我们才能读好这首诗。
古人写行旅的诗文极多,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大写特写行旅之苦呢?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为赋诗而强说愁。
现代意义的旅游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事,是一种前卫时尚的消费,可是,我们应该理解古人,古人的行旅与现代的旅行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古代的文人总是行迹匆匆的,有的是求师,有的是赶考,有的是省亲,有的是奔丧,最多的是赴任。
我国古代多数时间实行的是流官制,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一个任职干上个二三年就得调离,而且讲究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家在北方的偏让你到南方,家在南方的偏得到北方赴任,为的是防止结党营私。
更有遭到贬谪的,那就得到边远的地方了。
也有为数不多真正的旅行者,如徐霞客,如青年时的司马迁,但那是要冒危险的,是要吃苦的。
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火车,好的有舟船、车马,差的就得用脚量了。
动辄几月一年,多则数载,许多人的许多生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
可以说李白、杜甫、林则徐全是逝于行旅的。
司马迁年轻时曾游历大半个中国,若是现在,那是算不得什么的,可是当年其辛苦是难以言说的。
“移舟泊烟渚”,“移舟”是慢慢地行舟,因为没有目的地,没有归程,所以船并不是急急回家的那个样子。
欲泊之“烟渚”,又是个并不清晰的地方,有没有热水,有没有暖床,全是未知的。
之所以“泊烟渚”,并不是到站了,只是因为“日暮”不能走了,是不得已,于是自然引出了“客愁”。
客愁是“新”的,那么自然也就有“旧愁”了。
一路行走是愁,不走了还是愁,这是愁上加愁,“新愁”之后必然还是更新的愁。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1_16-20
层次梳理
烟渚
宿
触景生情 日暮
建
德
野——旷
愁
江 借景抒情 天——低
江——清
月——近人
9:00~11:00为巳时蛇类开始出洞觅食。面对生活的时候,白羊座其实很难被控制住的。11:00~13:00为午时,这时动物大都躺下休息,唯有马人在奔跑嘶鸣。 可以预见的是,12生肖会一直在行业里继续引领航向,在产品质量上保持先进的国际标准。 12生肖 / 的时段。
化学元素大多数人是知道的,不同的元素是有不一样的特征和表现的,而在十二星座对应的元素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也和十二星座的性格有些关系,十二星座可以找到和自己相对应的元素的。,明代大学士王鏊认 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远景 野旷天低树,
近景 江清月近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旷天低树,
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低”“近”用得极妙,烘托出了作者孤寂 的心情。
赏析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先写羁旅 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 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 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 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 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3 古诗词三首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1.解释词语:
飞桥: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参考答案】
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生字组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生字组词一、《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茅台蘸砚墨,灵感浸纸品。
洛阳纸质好,常用契约金。
秦川遥相望,风华同一程。
楼船弄海阔,月色入汉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生字组词1. 茅台(máo tái):茅台酒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因其出产地为茅台镇而得名。
2. 蘸(zhàn):把笔尖沾湿墨汁。
3. 砚墨(yàn mò):指用砚台和墨砚制成的墨汁。
4. 灵感(líng gǎn):指作品创作时获得的启发和思路。
5. 洛阳(luò yáng):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位于河南省。
6. 纸质(zhǐ zhì):指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7. 契约(qì yuē):指双方达成的书面合同。
8. 金(jīn):指贵重的金属材料。
9. 秦川(qín chuān):指秦岭和渭水流域的地区。
10. 遥相望(yáo xiāng wàng):远远相望。
11. 风华(fēng huá):指人物的才华和风采。
12. 楼船(lóu chuán):指豪华的船只。
13. 弄海阔(nòng hǎi kuò):驾驶船只在海上游弋畅快。
14. 月色(yuè sè):指月亮的光辉。
15. 汉宫(hàn gōng):指汉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
16. 野火(yě huǒ):指火灾在野外燃烧。
17. 烧不尽(shāo bù jìn):指火势无法彻底熄灭。
18. 春风(chūn fēng):春天的风。
19. 吹(chuī):风吹,指风吹动。
20. 生(shēng):重新生长。
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茅台蘸砚墨,灵感浸纸品。
洛阳纸质好,常用契约金。
秦川遥相望,风华同一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2年3月 下午11 时32分 22.3.22 23:32 March 22, 2022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2年3 月22日 星期二 11时32 分7秒2 3:32:07 22 March 2022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1时3 2分7秒 下午11 时32分 23:32:0 722.3.2 2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3:32:0723 :32:072 3:32Tuesday, March 22, 2022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 3.2222. 3.2223: 32:0723 :32:07 March 22, 2022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2年3 月22日 星期二 下午11 时32分 7秒23: 32:0722 .3.22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3.2 222.3.2 2Tuesday, March 22, 2022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3:32:07 23:32:0 723:32 3/22/20 22 11:32:07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2223:32: 0723:3 2Mar-2 222-Ma r-22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孤独、沧桑、凄凉
词语解释
移舟:漂浮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客:作者自己。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近:亲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4.提问后,明确: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出示课件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
再来背诵一遍吧。
2.出示《清平乐•村居》。
【出示课件8】
清平乐•村居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
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4பைடு நூலகம்说说题目的意思。
(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出示课件3】并板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人:
主备人: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人: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
(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