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经典论文之一: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钟、时间以及事件时序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章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
总结词
基于服务的架构设计方法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功能封装为可复用的服务,实 现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
详细描述
01
02
分布式性
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可以 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03
通信能力
组件之间通过通信进行协调和交互。
可靠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容错性和可恢复性, 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05
04
并发性
多个组件可以并行执行,提高系统的 整体性能。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场景
云计算平台
如亚马逊AWS、谷歌云等,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 服务。
总结词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通过使用智能 代理来处理分布式任务,具有自治性、 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包括:1. 分布式 计算市场案例,如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智能代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易;2. 智 能家居案例,通过智能代理实现家庭设备的 互联和控制,提高生活便利性。
运维
分布式系统的运维需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性能,以及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这需
要使用一些监控工具和技术,如 Prometheus、Grafana等,以便及时发现 和处理系统中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完 善的运维流程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
性和高可靠性。
05
分布式系统案例分析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系统案例
测试方法
对于分布式系统的测试,需要采用一些特定 的方法,如模拟测试、灰度测试、故障注入 测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模拟各 种实际运行场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修复系 统中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概述论文
分布式系统概述论文分布式系统是指由多个独立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这些节点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分布式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大规模系统、云计算、区块链等。
本文将对分布式系统的概述进行探讨。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由不同的节点并行执行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与集中式系统相比,分布式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和存储资源,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和用户请求。
此外,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因为即使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运行。
分布式系统的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系统的通信和协调。
由于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分布式系统的节点数量通常很大,因此节点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技术,如一致性算法、分布式事务处理和数据复制等。
其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是分布式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
由于数据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是一个挑战。
在分布式系统中,往往需要使用复制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复制可以在不同的节点上备份数据,并可以通过副本之间的协调来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然而,数据复制也带来了数据冗余和一致性维护的开销。
此外,分布式系统还需要考虑故障恢复和容错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通信和计算是并行进行的,如果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如网络错误或服务器崩溃,那么其他节点需要能够感知到故障并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性,需要进行一些故障检测和修复机制的设计。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在大规模系统和云计算中,分布式系统被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和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
在区块链技术中,分布式系统被用于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和智能合约。
总之,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独立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分布式的网络和局域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等采集数据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地方。
同步采集是这类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重要要求,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系统的高效性都要求系统能进行实时数据通信。
因此,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
由于产生时钟的晶振具有频率漂移的特性,故对于具有多个采集终端的分布式系统,如果仅仅在系统启动时进行一次同步,数据的同步传输将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失步。
因此时钟的同步就是保证数据同步传输的关键所在。
2002年提出的IEEE1588标准旨在解决网络的时钟同步问题。
它制定了将分散在测量和控制系统内的分离节点上独立运行的时钟,同步到一个高精度和高准确度时钟上的协议。
由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工作于局域网的环境中,于是借鉴IEEE1588标准中的思想,设计出一种针对基于局域网的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的机制,成功地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了μs级的同步。
1 时钟同步原理及实现时钟同步原理借鉴了IEEE1588协议中的同步原理。
IEEE1588 定义了一个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精确同步时钟协议(PTP 协议),该协议与网络交流、本地计算和分配对象有关。
IEEE1588 时钟协议规定,在进行时钟同步时,先由主设备通过多播形式发出时钟同步报文,所有与主设备在同一个域中的设备都将收到该同步报文。
从设备收到同步报文后,根据同步报文中的时间戳和主时钟到从时钟的线路延时计算出与主时钟的偏差,对本地的时钟进行调整[2]。
系统由各个单元的系统控制板(简称“系统板”)来完成同步的工作。
同步模型与IEEE1588时钟协议一致,采用主从结构。
主从单元采用相同频率的晶振,此时时钟同步的关键就是解决时钟相位对准问题和时钟漂移的问题。
系统中采用的时间同步算法,是借鉴IEEE1588的同步原理,主要是采用约定固定周期同步的算法。
分布式系统数据时序更新方法
分布式系统数据时序更新方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在维持数据库的一致性的问题上广泛应用。
在商用系统中,通常在数据中大量的数据需要经常更新,并且现在流行不间断服务,有必要为用户提供在线交易并行一次性更新服务。
针对当前对大量数据更新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系统中大批量数据时序更新方法,通过时序更新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更新和在线事务之间的冲突,先在本地交易执行,然后一次提交联合数据库,减少了交易时间的占用,有着更高的处理效率。
实验证明这种在分布式系统中更新数据方法与分批处理方法相比,数据更新执行时间,在每1000次更新执行时间会减少为原来的1/80,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据库;分布式系统;批量处理;分布式事务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stributed systems ar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maintaining database consistency.In business systems,mass data need to be updated frequently.Since non-stop service is growing in popularity,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provide online transaction service with once-and-for-all update to users.To deal with thelow update efficiency of mass data,the paper proposes atime-sequence update method of mass data in distributed systems,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nce-and-for-all update and the online transactions.The transactions will be firstly conducted locally before submitting the joint database,which reduces the occupation time of transactions and brings higher processingefficiency.Experiments show that,through the method of updating data in distributed systems(compared with the batch processing method),the execution time can be reduced by1/80 in every 1000 updates.Keywords:database;distributed systems;batch processing;distributed transaction1 引言(Introduction)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商业系统的跨地域分布使得数据存储和应用变得愈加分布化,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比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技术在可靠性、可用性和时间响应方面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分布式存储系统论文素材
分布式存储系统论文素材引言:分布式存储系统(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是指将数据存储到多个节点上,通过节点间的数据复制与访问协作,实现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的数据存储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分布式存储系统成为解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一、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1.1 传统存储系统的不足与挑战传统的存储系统往往采用集中式的存储架构,存在单点故障、性能瓶颈和扩展性受限等问题。
随着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多变,传统存储系统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1.2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实现数据冗余备份、并行访问和负载均衡等功能。
其特点包括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
1.3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发展历程从分布式文件系统到分布式块存储,再到对象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和技术突破。
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不断迭代和演进,推动了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二、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2.1 数据分布和访问管理数据分布是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核心,通过数据切分和分布策略,将数据均匀地存储到各个节点上,并实现数据的高效访问。
常用的数据分布策略有哈希分片、范围分片和副本分片等。
2.2 数据冗余和容错机制数据冗余是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重要保障,通过数据的备份和冗余存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常用的数据冗余技术包括副本复制、纠删码和容错存储等。
2.3 一致性和并发控制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解决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控制的问题。
通过一致性协议和并发控制机制,确保多个并发操作的正确执行和数据的一致性。
常见的一致性协议有Paxos、Raft和ZAB等。
2.4 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平衡各个节点的负载,通过数据迁移、路由策略和负载监控等手段,实现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
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
1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2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场景
3
分布式系统的挑战与问题
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01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由多个节点 组成的计算机系统,这些节点 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并协同工作,
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02
这些节点通常具有自治性, 即它们可以独立地执行任 务,并可以根据需要与其
它节点进行通信和协作
PART 1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透明性
可扩展性
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是指系 统的各个节点对用户来说是 透明的。用户只需要与分布 式系统的前端接口进行交互, 而无需关心系统的具体实现
细节
分布式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 展性,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 节点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
量
可靠性
分布式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 可以独立地运行,当某个节 点发生故障时,其它节点可 以继续正常运行,从而保证
云计算:云计算需要提供大规模的计算、存 储和网络资源服务,分布式系统可以有效地 满足这些需求 游戏开发:游戏开发需要处理大量的用户数 据和游戏逻辑,分布式系统可以提高游戏的 性能和稳定性
科学计算:科学计算需要处理大量的科学数 据和计算任务,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的 处理能力
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需要处理大量 的用户请求和数据存储,分布式系统可以提 供高可用性、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金融领域:金融领域需要处理大量的交易数 据和用户数据,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高可用 性、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Web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需要处理大量的 用户请求和数据存储,分布式系):物联网需要处理大量的传感 器数据和设备控制指令,分布式系统可以提 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能力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研究设计论文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研究设计论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将数据库分布到多台计算机上的系统,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的任务。
在现代大规模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特点。
本文将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索其相关技术和应用。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方面,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分片和复制、一致性和容错机制、查询优化和分布式协调等。
首先,数据分片和复制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目的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部分,并将其存储在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上。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能力。
同时,通过数据的复制和备份,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数据的可用性。
其次,在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容错性。
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节点之间的数据是同步的。
容错性是指系统能够在一些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一致性和容错性,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如复制协议、主从复制、分布式事务和快照机制等。
最后,查询优化和分布式协调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查询优化是指在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将查询作为一个分布式任务进行协调,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和性能。
分布式协调是指在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协调不同节点上的查询,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为了实现查询优化和分布式协调,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如查询优化器、查询重写和分布式锁机制等。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面,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架构、存储管理和查询处理等。
首先,系统架构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核心,包括系统的整体架构、节点之间的通信机制和任务调度等。
系统架构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其次,存储管理是指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存储管理的设计应考虑到数据的分片和复制、数据的均衡存储和数据的访问效率等。
为了提高存储管理的效果,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如数据压缩、数据索引和数据分区等。
分布式体系结构范文
分布式体系结构范文分布式体系结构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多个计算机或处理器进行协同工作的体系结构。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定义和特点:1.节点自治: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可以独立地执行任务和决策。
2.通信协作: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被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决策和控制过程。
4.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节点数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
5.容错性:系统可以容忍节点故障或通信故障,并具备自愈能力。
二、优势和应用:1.性能提升:通过利用多个节点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任务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资源利用率提高:每个节点可以独立地执行任务,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
3.可扩展性强: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节点数量,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
4.容错性强:系统可以容忍节点故障或通信故障,并具备自愈能力。
5.灵活性提高: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地执行任务和决策,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分布式体系结构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
在云计算中,分布式体系结构可以提供弹性计算和资源共享的能力。
在大数据分析中,可以利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进行并行计算和数据处理。
在物联网中,分布式体系结构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作和数据共享。
三、挑战和解决方案:1.容错机制:通过使用冗余节点和数据备份等手段,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
2.通信优化: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等,可以减少通信延迟和带宽消耗。
3. 一致性协议:通过使用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如Paxos、Raft等,可以确保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一致性。
4.负载均衡:通过使用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将任务均匀地分配给各个节点,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原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原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引言部分的内容: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可视化分布式系统的原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系统已成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任务的关键技术。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通过可视化手段来呈现和监控分布式系统的工作状态和结构,对于市场领导者和系统操作员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讨论: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定义并介绍可视化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背景知识。
然后,在第3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可视化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收集与传输过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呈现机制以及实时监控与交互功能等方面。
接下来,在第4部分中,我们将概述目前可视化分布式系统的现状,并讨论其未来挑战和应用前景。
最后,在第5部分中进行总结,并给出对可视化分布式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读者对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原理的全面理解,并介绍其在解决复杂分布式系统管理和监控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可视化分布式系统的定义、发展背景、工作原理以及当前研究和应用领域。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在实践中的效果与价值,以期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
2. 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原理:2.1 定义和背景:可视化分布式系统是一种通过图形化展示和呈现的方式,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状态和性能。
随着分布式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仅依靠传统的文本日志分析已经无法满足对系统全貌、动态变化以及问题定位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应运而生。
2.2 分布式系统基本原理: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连接、协同工作的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包括:- 分布性: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可以位于不同位置,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论文题目:分布式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简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分布式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其特点以及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区别,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在比单机复杂的多机环境下得到实现的,并且具备分布性、自治性、并行性、全局性这四个基本特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加快计算速度,并且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在分布性与并行性上比网络操作系统有独到的优点,并且在透明性以及健壮性方面具有网络操作系统不可匹敌的优势,本文从分布式系统的结构、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布式系统的典型作用以及分布式系统的局限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系统是如何实现分布的。
关键字:分布式、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1.分布式系统1.1分布式系统概述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
具有分布结构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
实现不同地点的硬、软件和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
分布式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联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又可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信息资源独立开展工作。
下图是分布式的图例:1.2硬件环境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软件。
1.3网络环境多数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网络操作系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在结构、工作方式和功能上也不同。
网络操作系统要求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首先必须了解网络资源,网络用户必须知道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的功能与配置、软件资源、网络文件结构等情况,在网络中如果用户要读一个共享文件时,用户必须知道这个文件放在哪一台计算机的哪一个目录下;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的,它可以为用户任意调度网络资源,并且调度过程是“透明”的。
分布式系统常用技术及案例分析
分布式系统常用技术及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系统成为了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重要技术手段。
分布式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多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的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本文将围绕分布式系统的常用技术和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分布式系统技术。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文件存储在多台计算机上,并提供统一的文件访问接口。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就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采用了主从架构,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块存储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上,实现了高可靠性和高吞吐量的文件存储和访问。
另外,分布式计算框架也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MapReduce是一个经典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它能够将大规模的数据集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在多台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这些任务,最后将结果汇总起来。
通过MapReduce框架,用户可以方便地编写并行计算程序,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处理。
除了以上介绍的技术之外,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缓存等技术也是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组件。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实时消息处理和高性能的数据访问。
在实际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规模,可以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技术来构建系统架构。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以电商行业为例,大型电商平台需要处理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这就需要构建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分布式系统。
通过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用户数据和商品信息,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实现数据分析和推荐系统,再配合分布式缓存和消息队列实现实时交易处理,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分布式系统架构。
另外,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应用场景。
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
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分布式系统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织形式。
然而,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并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一、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涉及到多个节点的协作和数据交互,一致性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
1.1 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在任意时刻,所有节点访问到的数据都是一致的。
然而,由于网络延迟、节点宕机和并发访问等原因,数据一致性往往很难得到保障。
例如,在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如果节点A更新了一份数据,而节点B还未收到更新通知或者更新失败,那么节点B就无法保持与节点A的数据一致。
1.2 时序一致性时序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的事件先后发生顺序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和B,如果A在节点X上发生,而B在节点Y上发生,并且A在时间上先于B,那么所有节点都应该能够观察到这种时序的一致性。
1.3 一致性模型一致性模型是指对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抽象和形式化描述的模型。
常见的一致性模型包括严格一致性、强一致性、弱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等等。
不同的一致性模型对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开发难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二、解决分布式系统一致性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为了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2.1 分布式共识算法分布式共识算法是一类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问题的算法。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之一是拜占庭容错算法(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简称BFT)。
拜占庭容错算法能够在面对网络故障或恶意攻击等情况下,保证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
2.2 基于版本控制的解决方案基于版本控制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版本号来解决一致性问题。
分布式控制系统精确时钟同步技术
时 间
时间
图 1 主 从 时钟 关 系示 意 图
F g 1 Rea in hp b t e n ma t ra d sa e co k i. lt s i e w e se n l v lc s o
图 3
偏 移 和 延 迟 的 测 量
Fg 3 Mesrm n fi fe add l i. aue et meo st n e y ot f a
正 , 以使基于 以太 网的分布 式系统 时钟 达到 高精度 可
同步 。
在 IE 5 8标 准 中, E E 18 系统 内的时钟 分为 普通时 钟和边界时钟两种 。只有 1 P P通信端 口的时钟是 个 T
普通时钟 ; 2个及 以上 P通 信端 口的时钟 是边界 有
时钟 。每个 P P端 口的状态 有 9种 , T 主要 的 3种状态
系统对时钟 的应 用 主要 有两 种 : 于绝对 时 间的 基 应用 和基 于频率 的应 用。绝对 时问用于记 录系统 内事 项发生 的次序 ; 频率 用于控 制器、 执行器 以及传感 器的 同步采 样、 反馈和执行 。 基 于此 , 工业界一直 在致力 于解决 以太 网定 时 同 步能力 不足 的问题 。19 9 2年 推 出的基 于 软件 控制 方 式的网络 时间协 议 ( e o iepo clN P , nt r t rt o, T ) 同步 w k m o 精度可以达  ̄2 0 , 10 s 但是 不能 满足 测量 仪器 和 工业
P P的参 考体 系结构如 图2所示 , T 协议层包含 3
个通信接 口: 口接 口、 端 时间戳接 口和时钟 接 口。端 口
2 1 偏 移 和 延 迟 测 量 .
为了描述分 布式控制 系统 的时钟 同步 问题 , 我们
分布式系统综述论文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报告——分布式系统设计概述摘要:计算机诞生60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生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随着人们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冯·诺依曼型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分布式系统成为可能并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
本文从分布式系统定义、特性、拓扑结构、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并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比较更深刻地阐述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关键字:分布式系统网络云计算一、前言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6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50年代,计算机是串行处理机,一次运行一个作业直至完成。
这些处理机通过一个操作员从控制台操纵,而对于普通用户则是不可访问的。
在60年代,需求相似的作业作为一个组以批处理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运行以减少计算机的空闲时间。
同一时期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技术,如利用缓冲、假脱机和多道程序等的脱机处理。
70年代产生了分时系统,不仅作为提高计算机利用率的手段,也使用户离计算机更近了。
分时是迈向分布式系统的第一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共享并访问资源。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两方面的进步开始使得多台计算机连接成为可能。
第一项进步是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开发,第二项进步是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发明。
有了以上这些技术的使用,到了90年代,分布式系统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
当用户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时,分布式计算提供对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的透明访问,同时实现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目标。
在过去10多年里,无数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分布式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来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并行性和容错性。
二、分布式系统定义分布式系统是若干独立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对于用户来说就像是单个相关系统。
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硬件的:机器本身是独立的。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软件的:对用户来说他们就想在于单个系统打交道。
如果一个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式的;如果它的部件在不同地方,部件之间要么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合作,要么存在紧密的合作,它是分散式的。
分布式基本概念
分布式基本概念 从这周开始深⼊学习Zookeeper,主要是看PAXOS到ZOOKEEPER分布式⼀致性理论与实践以及Zookeeper3.5的源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整理⼀些学习笔记。
分布式系统是⼀个硬件或者软件组件分布在不同⽹络计算机上,彼此之间仅仅通过消息传递来进⾏通信和协调的系统。
⼀个分布式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分布式:在空间上随意分布,对等性: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都是对等的。
并发性缺乏全局时钟。
在分布式系统很难确定多个时间的顺序,原因就是分布式系统缺乏⼀个全局的时钟。
故障总是会发⽣。
分布式系统体系机构⾯对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通信异常:分布式系统需要在各个节点之间进⾏⽹络通信,⽽⽹络本⾝是不可靠的。
⽹络分区:当⽹络由于发⽣异常情况,最终导致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只有部分节点之间能够进⾏通信,另⼀些节点则不能。
这种现象称为⽹络分区,俗称脑裂。
三态:分布式系统的每⼀次请求与响应存在特有的三态概念,即成功、失败、超时。
节点故障:指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节点出现的宕机或“僵死”现象。
从ACID到CAP/BASEACID 事务是由⼀系列对系统中数据进⾏访问与更新的操作所组成的⼀个程序执⾏逻辑单元,⼀个数据库事务具有以下四个特性:原⼦性(Atomicity):指事务必须是⼀个原⼦的操作序列单元。
在执⾏过程中要么全部执⾏,要么全部不执⾏。
⼀致性(Consistency):事务的执⾏不能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和⼀致性,事务在执⾏前后数据库必须处于⼀致的状态。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的事务是互相隔离的,⼀个事务的执⾏不能被其他事务⼲扰。
标准的SQL规范中,定义了4个事务隔离级别:Read Uncommitted、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和Serializable。
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Read,Oracle的默认隔离级别是:READ COMMITTED。
分布式原理
分布式原理分布式系统是一种复杂的计算系统,是基于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连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利用了可用空间和计算机多样性,使得一个大型计算机集群可以共同完成具有复杂功能的任务。
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间的消息传输,在服务器数量和地理范围上进行扩展。
分布式系统具有多节点分布有线和无线的特点,组成单元的节点数量可以从几个增加到几百甚至数千,并且节点可以是同一位置的物理机,也可以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虚拟机或服务器。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是,它可以将大量任务分离分发给任务执行服务器,然后将这些任务的执行结果再合并,从而提高整体任务执行效率。
此外,分布式系统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扩展,增加更多服务器,从而支持更多的并发任务执行。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配任务,将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分别被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多个节点上完成的结果进行汇总,从而完成整个大任务。
这样,就可以在节点机器之间共享资源,省去了单台机器处理整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利用多台节点提高了系统性能,大大提高了任务处理速度。
分布式系统有很多应用场景,如大数据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云计算和大规模应用程序的建设等。
此外,还可以用于实现更复杂的应用,如科学计算、多媒体流媒体计算和虚拟计算等等。
当前最流行的分布式系统技术包括分布式消息传递协议、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计算框架和无状态Web应用等。
分布式系统具有多节点分布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等优点,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任务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供更多的服务。
然而,分布式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系统的复杂性和更高的管理成本等。
同时,由于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的网络复杂性,数据之间的传输延迟也会限制系统的性能。
总之,分布式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分支,它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有效提高计算能力,可以支持更多种复杂的应用,应用场景也很广泛。
当然,在分布式系统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开发改进。
分布式系统数据时序更新方法
分布式系统数据时序更新方法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系统,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本地数据。
在这种环境下,系统中的不同节点可能会对同一份共享数据进行更新。
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采用一种数据时序更新的方法,以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都是最新的。
一种常见的分布式系统数据时序更新方法是基于版本控制机制。
该方法在每个节点上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号,用于记录数据的更新历史。
当一些节点更新了数据时,会在本地为数据生成一个新的版本号,并且将新的数据和版本号通过网络广播给其他节点。
其他节点接收到更新消息后,会根据版本号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自己的本地数据。
如果新的版本号比自己本地的版本号大,则说明有新的数据需要更新,节点会根据更新消息更新自己的本地数据,并将新的版本号更新到本地。
基于版本控制的数据时序更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简单易懂:基于版本控制的方法相对简单易懂,容易实现和理解。
每个节点只需要记录自己的数据版本号,并根据版本号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数据。
2.数据一致性:当系统中的一些节点更新了数据后,所有其他节点都会根据版本号来更新自己的本地数据,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3.高可用性:当一些节点发生故障或者网络延迟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进行数据更新。
只需要节点之间做好消息的广播和接收,即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4.容错性:基于版本控制的方法可以容忍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和故障。
当节点恢复正常后,可以根据最新的版本号来进行数据更新。
5.可扩展性:基于版本控制的方法可以支持系统的扩展,节点的数量增加不会对数据的更新造成任何影响。
但是基于版本控制的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网络负载:当数据更新频繁时,节点之间的消息广播会增加网络负载。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更新的频率,避免造成网络拥堵。
2.冲突解决:当不同节点对同一份数据进行更新时,可能会出现数据冲突。
如果不同节点同时更新了数据,并且广播了更新消息,其他节点可能会出现冲突,需要制定冲突解决策略。
分布式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
分布式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分布式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分布式系统是一种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这些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彼此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与传统的中央化系统不同,分布式系统的每台计算机都能够独立处理任务,减少了单点故障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分布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通信协议、数据一致性、容错性等。
通信协议是分布式系统的基石,其要求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实现可靠的通信。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数据一致性是分布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要求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在进行数据操作时保持一致,通常采用副本机制、分布式锁等技术来实现。
容错性也是分布式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要求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常采用备份机制、容错算法等技术来实现。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方面,下面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为例进行介绍。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的技术,它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使用。
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包括虚拟化层、资源管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虚拟化层负责将物理资源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资源管理层负责管理虚拟机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服务层负责提供各种云计算服务,如存储、计算、通信等,应用层则是具体的应用程序。
云计算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调配计算资源、降低初期投资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等。
大数据处理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要求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通常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来完成。
大数据处理的架构通常采用Hadoop、Spark等分布式计算框架。
Hadoop是一个由Apache开发的基于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计算模型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它可以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运行,处理PB级别的数据集。
Spark是一个基于内存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它比Hadoop更快,更适合迭代计算类型的应用。
理解计算机的时钟和时序
理解计算机的时钟和时序计算机的时钟和时序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计算机中,时钟和时序是用来协调和同步各个组件之间的操作的。
没有准确的时钟和时序管理,计算机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1. 时钟的作用及原理时钟在计算机系统中类似于人类的心脏,它提供了一个全局的时间基准,用于同步和调度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
时钟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计算机运行的时间基准:时钟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这个信号被称为时钟脉冲。
计算机系统根据时钟脉冲的跳变来确定时间的流逝,从而控制和同步计算机的操作。
- 控制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钟信号可以控制数据在不同部件之间的传输和处理速度,保证数据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传输和处理。
- 同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不同的部件可能以不同的速度运行,时钟信号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时间基准,使得各个部件能够按照一致的时序进行操作,避免数据冲突和错误。
时钟的原理一般采用晶体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通过一个稳定频率的振荡回路来产生时钟脉冲,这个频率通常以兆赫或千兆赫为单位。
时钟的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越快。
2. 时序的作用及类型时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控制和同步各个部件操作的时间顺序。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时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指令时序:用来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和时机。
计算机根据指令时序,依次读取和执行指令,确保指令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时机进行。
- 数据时序:用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顺序。
计算机根据数据时序,控制数据在寄存器、内存和各个部件之间的传输和处理过程,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 中断时序:用来处理外部中断请求。
当计算机系统收到一个外部中断请求时,中断时序会中断当前的操作,并保存当前的执行状态,然后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 时钟时序:用来控制和同步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操作。
时钟时序通常由时钟信号来驱动,根据时钟脉冲的变化来确定各个操作的时机和顺序。
3. 时钟和时序的关系时钟和时序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时序管理。
系统时序基础理论
系统时序基础理论对于系统设计工程师来说,时序问题在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时钟频率的提高,留给数据传输的有效读写窗口越来越小,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限制里,让数据信号从驱动端完整地传送到接收端,就必须进行精确的时序计算和分析。
同时,时序和信号完整性也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信号质量是确保稳定的时序的关键,由于反射,串扰造成的信号质量问题都很可能带来时序的偏移和紊乱。
因此,对于一个信号完整性工程师来说,如果不懂得系统时序的理论,那肯定是不称职的。
本章我们就普通时序(共同时钟)和源同步系统时序等方面对系统时序的基础知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 普通时序系统(共同时钟系统)所谓普通时序系统就是指驱动端和接收端的同步时钟信号都是由一个系统时钟发生器提供。
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时钟系统的示意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前端总线的时序结构,即处理器(CPU)和芯片组(Chipset)之间的连接。
在这个例子中,驱动端(处理器)向接收端(芯片组)传送数据,我们可以将整个数据传送的过程考虑为三个步骤:1.核心处理器提供数据;2.在第一个系统时钟的上升沿到达时,处理器将数据Dp锁存至Qp输出;3.Qp沿传输线传送到接收端触发器的Dc,并在第二个时钟上升沿到达时,将数据传送到芯片组内部。
一般来说,标准普通时钟系统的时钟信号到各个模块是同步的,即图中的Tflight clka和Tflight clkb 延时相同。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整个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过程需要经历连续的两个时钟沿,也就是说,如果要使系统能正常工作,就必须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让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如果信号的传输延迟大于一个时钟周期,那么当接收端的第二个时钟沿触发时,就会造成数据的错误读取,因为正确的数据还在传输的过程中,这就是建立时间不足带来的时序问题。
目前普通时序系统的频率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原因就在于此,频率越高,时钟周期越短,允许在传输线上的延时也就越小,200-300MHz已经几乎成为普通时序系统的频率极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式经典论文之一: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钟、时间以及事件时序[序: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爱因斯坦说时间是幻觉,马赫(Ernst Mach)说:我们根本沒有能力以时间來测量事物的变化,相反的,我们是透过事物的变化因而产生时间流动的抽象概念。
那么在分布式系统中是如何定义时序的呢?这篇论文进行了讨论,该论文首先通过定义一整套逻辑时钟系统对所有事件进行ordering,然后通过解决一个资源互斥访问问题说明了如何将此应用到分布式系统中,并引入了状态机复制的方法。
之后又由逻辑时钟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引出了物理时钟的使用,由于物理时钟本身会存在偏差,又给出了一个物理时钟同步算法,并给出了一个关于物理时钟同步的定理。
该论文于1978年7月发表在”Communication of ACM”上,并于2000年获得了首届PODC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于2007年获得了ACM SIGOPS Hall of Fame Award 。
关于该论文的贡献是这样描述的:本文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想法,每个都成为了主导分布式计算领域研究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重要课题。
1. 关于分布式系统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又称为clockcondition)的精确定义和用来对分布式系统中的事件时序进行定义和确定的框架。
用于实现clock condition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由Lamport在本文中提出的”logical clocks”,这一概念在该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该论文被引用地如此之多的原因。
同时它也开启了人们关于vector 和matrix clock ,consistent cuts概念(解决了如何定义分布式系统中的状态这一问题),stable and nonstable predicate detection,认识逻辑(比如用于描述分布式协议的一些知识,常识和定理)的语义基础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最重要的是它非常早地指出了分布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本质不同,同时它也是第一篇给出了可以用来描述这些不同的数学理论基础(“happen before”relation)。
2. 状态机方法作为n-模块冗余的一种通用化实现,无论是对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还是实践来说,其非凡的影响力都已经被证明了。
该论文还给出了一个分布式互斥协议,以保证对于互斥区的访问权限是按照请求的先后顺序获取的。
更重要的是,该论文还解释了如何将该协议用来作为管理replication的通用方法。
从该方法还引出了如下问题:a)Byzantine agreement,那些用来保证所有的状态机即使在出错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输入的协议。
很多工作都是源于这个问题,包括fast protocols, impossibility results, failure model hierarchies等等。
b)Byzantine clock synchronization 和ordered multicast protocols。
这些协议是用来对并发请求进行排序并保证得到相同的排序结果,通过与agreement协议结合可以保证所有状态机都具有相同的状态。
关于这篇论文,作者Leslie Lamport自己有这样的描述:“Jim Gray曾经告诉我他听到的关于该论文的两种观点,一种是觉得该论文太普通了,另一种则认为该论文太绝妙了。
对此,我并不想争辩什么。
这篇论文的灵感实际上是源自于Paul Johnson和Bob Thomas写的一篇名为”The Maintenance of Duplicate Databases”的文章。
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在分布式系统中为消息使用时间戳的想法。
只是因为我本身恰巧对狭义相对论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使我敏锐地察觉到他们所做的工作的本质。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中的事件并不存在一个始终如一的全序关系;不同的观察者对两个事件谁先发生可能具有不同的看法。
当且仅当事件e2是由事件e1引起的时候,事件e1和e2之间才存在一个先后关系。
我意识到Paul Johnson和Bob Thomas采用的算法的本质是通过时间戳来提供一个事件的全序关系,而这本质上与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是一致的。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绝妙了,意识到这点后,其他的都显得很简单了。
由于Paul Johnson和Bob Thomas并没有理解他们真正所在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算法并不完全正确,那个算法允许一些会打乱因果关系的异常行为的发生。
我赶紧记录下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这些想法,并修正了他们的算法。
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该定义事件全序关系的算法可以用来实现任意的分布式系统。
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特殊的具有多个由网络互联的处理器的串行状态机。
如果能够对输入请求进行全排序,就能够实现任何由网络互联的处理器组成的状态机,因此也就可以实现任意的分布式系统。
为了表明这一点,论文采用了一个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分布式系统实例—分布式互斥算法作为例子。
该论文也是我的论文中被引用最多的。
很多计算机科学家都声称读过。
但是我碰到的人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该论文在说状态机相关的东西。
看起来他们认为该论文是在讲分布式系统中事件的时序关系,或者是分布式互斥算法。
有些人还坚持声称该论文根本跟状态机无关,搞得我甚至重新回头读下这篇文章来确定我确实记得我写了什么。
该论文中描述了逻辑时钟的同步方法。
之后我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即真实时钟的同步问题,并由此引入了一个关于真实时钟同步的理论。
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要提供证明太困难了,当然这也为后面的Byzantine clock synchronization{!即论文Byzantine clock synchronization}提供了一些基础,只是那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
”另外在一次采访中,当提问者问到“你认为你的哪个贡献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与产业具有最大的影响力?”,Leslie Lamport 是这样回答的“我的引用量最多的文章是“Time, Clock, and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我不知道这和你说的影响是不是一回事,因为我并不能从该文章直接指导出许多工作,但可能它影响了人们思考分布式系统的方法。
我认为我在工业界还没有太多影响,虽然我期望Paxos 和状态机方法将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上有重要影响。
在微软内部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点(Lamport 目前在微软研究院工作)”。
这个回答还是很谦虚的,随着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增加,在各种分布式系统大行其道的今天,Paxos及各种分布式算法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感觉也该给Lamport一个图灵奖了,只是不知道还要等几年。
除了这篇,Leslie Lamport还发表了其他一些关于time,clock 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的文章,”The Implementation ofR eliable Distributed Multiprocess Systems”(1978),”Using Time Instead of Timeout for 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Systems”(1984),“Byzantine clock synchronization”(1984),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the Presence of Faults”(1985)等。
另外看时钟同步这个问题,在该论文中也涉及了时钟同步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在该论文发表后的1981年,人们提出了Internet Clock Protocol(RFC 778),这是最早提出的Internet时间同步协议;1983年提出了Time Protocol(RFC 868),该协议可以精确到1s;1988年提出了NTP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RFC 1059),在广域网内使用NTP 协议进行同步,可以达到几十毫秒的精度,在局域网内精度可以达到0.1毫秒;1996年,又提出了NTP协议的简化版SNTP(RFC 2030),它可以用于对时间精度要求比较低的场景。
2000年11月,IEEE成立网络精密时钟同步委员会,2002年9月通过了IEEE 1588标准,IEEE 1588 PTP协议借鉴了NTP技术,具有容易配置·、快速收敛以及对网络带宽和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IEEE1588标准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简称PTP(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基本构思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将网络设备(客户机)的内时钟与主控机的主时钟实现同步,提供同步建立时间小于10μs的运用(应该是单链路内的),与未执行IEEE1588协议的以太网延迟时间1000μs相比,整个网络的定时同步指标有显著的改善。
近来Google发表的Spanner中提到的TrueTime API,这也是实现该系统各重要feature的基础。
要真正理解TrueTime API在这篇论文中的重要意义,就得了解为何要得到事件的一个全序关系,得到这样的关系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得到这样的一个关系。
读完这篇论文,就能发现其实早在30多年前Leslie Lamport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而且当时的思考已经非常深刻,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些思考依然是如此深刻和富有远见。
而关于时钟同步这个问题,实际上历史要更为悠久,即使是在Leslie Lamport发表这篇论文时,人们已经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审视了分布式系统中,某事件发生在另一事件之前这一概念,并展示了如何用它来定义事件间的偏序关系(partial order)。
给出了一个可以对具有逻辑时钟的系统进行同步的算法,通过逻辑时钟可以得到事件的全序关系(total ordering)。
通过作为解决同步(synchronizing)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展示了total ordering的使用方法。
进一步地,该算法还可以被特化用来解决物理时钟的同步问题,同时我们推导出了时钟可能达到的不同步的一个误差范围。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时钟同步多进程系统导引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
它实际上源于更基础的概念--事件发生的顺序。
如果某件事情在我们的时钟指示在3:15且还未指示3:16之前,我们就是这件事发生在3:15。
事件的时序概念遍布在我们对系统的思考中。
比如,在一个航线预订系统中,我们会这样表述,如果预订请求是在该航线被分配出去之前发出的,那么该请求应该得到授权。
但是,我们将看到对于分布式系统中的事件来说,需要对这个概念重新仔细地进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