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浪漫主义江敏
浪漫之魂-卢梭
啊!这正是我偿债的适当时刻啊!我应该抛弃一 正是我偿债的适当时刻啊! 应该抛弃一 偿债的适当 切而跟她走,相依为 直到她最后一息,同甘共苦, 切而跟她走,相依为命,直到她最后一息,同甘共苦, 她遭遇如何。我却没有这样 这样做 不问她遭遇如何。我却没有这样做。由于我被另一份 感情分了心,我感到我对她的感情也淡薄了, 感情分了心,我感到我对她的感情也淡薄了,不能指 望我的感情对她能有点好处 她嗟叹 望我的感情对她能有点好处。我为她嗟叹,却没有跟 她走。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 她走。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这个内疚是 最抱恨终身的。 我就理该受到从那时 最强烈、最抱恨终身的。为此,我就理该受到从那时起 不断降到我头上来的那些严厉 惩罚: 严厉的 惩罚能 不断降到我头上来的那些严厉的惩罚:愿这些惩罚能 把我的忘恩负义之罪全部抵偿掉吧!这种忘恩负义是 负义之罪全部抵 忘恩负义 把我的忘恩负义之罪全部抵偿掉吧!这种忘恩负义是 在我的行为上的,但是它却如此深地刺伤 表现在我的行为上的,但是它却如此深地刺伤了我的 这颗心从来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者的心 心从来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者的心。 心,足见我这颗心从来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者的心。 ——《忏悔录》第二部 《
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风格 义风
一、崇尚情感
二、讴歌自然
三、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
浪漫之源
父 亲 姑 姑 朗 拜 尔 西 埃 小 姐 德 菲 尔 松 小 姐 · 华 伦 夫 人 黛 莱 丝 勒 瓦 瑟 · ·
华伦夫人 “妈妈”——华伦夫人 妈妈” 华伦
“她那爽朗的美丽灵魂仍 她那爽朗的美丽 她那爽朗的美 然使她保持着最幸福时 然使她保持着最幸福时日 的愉快,直到死亡” 的愉快,直到死亡”。 ——《忏悔录》第一部 《
那一向使我心弦颤动的 那一向使我心弦颤动的钟声,那鸟 颤动 儿的歌唱,那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景色, 儿的歌唱,那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景色, 那疏疏落落的田间房舍——其中有一所 那疏疏落落的田间房舍 其中有一所 被我想象成我们的共同住宅——所有这 所有这 被我想象成我们的共同住宅 所有 一切都使我产生了强烈而又温柔的、 一切都使我产生了强烈而又温柔的、惆 而又动人的印象, 怅而又动人的印象,使我恍若置身于美 妙的梦境中。 妙的梦境中。 ——《忏悔录》第一部 《
论卢梭小说的浪漫主义
外国文学论卢梭小说的浪漫主义文/刘庆康 摘要: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时期极富影响力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本文以卢梭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从讴歌自然、崇尚感情、强调自我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就其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付诸于想象和梦幻的浪漫主义进行阐释。
关键词:卢梭;小说;浪漫主义歌德曾说:“卢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不仅是哲学上的浪漫主义时代,还是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先驱。
他的《新爱洛漪丝》、《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爱弥儿》等作品,不仅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同时也成为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基础。
卢梭一生饱经沧桑,正是这坎坷艰辛的人生旅途,让他社会群像、天地自然、自我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虑和认知,这些认知构建起了他讴歌自然、崇尚感情、强调自我,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付诸于想象和梦幻的浪漫主义。
一、返回自然,讴歌自然的浪漫情怀“在自然的状态下,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卢梭曾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如是说道,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他深刻的剖析了城市对于自然的迫害也是对于人类的一种坑陷,并指出人类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的生长。
这一选择,正是卢梭的“返回自然”浪漫主义思想的驱动。
这种返回自然,讴歌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卢梭的作品中多有呈现,如在《忏悔录》中,将自己比作“自然之子”,能够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律动,于是有了对于美丽的景色的“心弦震颤”。
同时,卢梭讴歌自然的浪漫情怀还体现在他作品中对于自然的刻画非常之细致,将自然景色与人物心理想融合,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忏悔录》中卢梭将自然乡村和工业城市进行对比,指出自然乡村中的荆棘、谷仓、草地、带着乡土风的牧女之歌,远比城市的喷水池、人工树丛、花坛、钢琴、沙龙、晚宴等更加让人心生欢喜,并认为只有承载着自然的独特之美才更具有魅力。
在卢梭的小说作品之中,有着诸多的对于自然景物的书写,在这些书写中所展现的是他对于自然的赞颂和讴歌,也是他追求返回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
_回归自然_和浪漫主义_从卢梭到华兹华斯
“回归自然”和浪漫主义温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10一、卢梭《论科学与艺术》所表现的精神由于自身特殊的经历,卢梭心中郁积了许多对巴黎上流社会腐朽的疑惑,这些问题长期以来积压在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断地问自己:人类从原始的自然状态走出来进入文明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以多数人的忍饥挨饿为代价换取的少数人的骄奢淫逸、高谈阔论难道合理?文明,主要是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促进了自由还是推进了平等?他认为迄今为止,文明的进化亵渎了人类善良纯朴的天性,造成了良知和道德风尚的普遍堕落。
卢梭认为,作为“文明”根本标志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窒息了人类天生的自由情操,人们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而成了虚伪的时尚、习俗和偏见的奴隶。
在文明人温文尔雅的礼仪下面,隐藏着怀疑、猜忌、恐惧、冷酷、贪婪、戒备、仇恨和背叛。
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的虚荣、贪婪和骄傲,而它们的发展又助长了闲逸、虚荣、奢侈和金钱至上主义。
人类的灵魂、德行和情操随科学艺术的发展而堕落,犹如星球的运行支配着潮汐的涨落。
虚假的才能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尺度,而责任、正直、人道、热爱祖国和自由这些公民的基本品质却遭到冷落和蔑视。
理性显赫一时,真挚、纯朴的感情和高尚的德行则遭到漠视,才智和高雅的情趣备受推崇。
那些“分散在穷乡僻壤”、“给我们以面包,给我们的孩子以牛奶的人”[1]却遭受欺凌,轻蔑而悄然离世。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在他人的不幸中追求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财富、荣誉和权势,随才智不同和德行的败坏而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致命不平等乃是科学和艺术发展之最显著、最危险的后果。
总之,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文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心灵、行为和相互关系日趋腐败和堕落。
卢梭对纯朴的自然状态的赞美,正是为了加强他对文明社会腐败的抨击。
浅论卢梭与浪漫主义
浅论卢梭与浪漫主义卢梭对文艺持着否定的态度,在他的第一篇论文《论科学和艺术》里,他就提出了风俗败坏了艺术而艺术也败坏了风俗的论点。
他认为科学和艺术虽然在创造舒适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正是有了它们,文明的民族才可以没有任何德行而又有着一切德行的外表。
它们能使风尚虚伪,灵魂堕落,趣味腐化。
与其他几位主要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是,卢梭基本上是属于情感主义。
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
他的这种思想在《爱弥儿》和其他著作里也经常出现。
他的这种观点一方面认识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和文艺的腐朽,另一方面却看不到出路,认为禁止戏剧就可以起到消除腐朽文艺的作用。
他的这种观点容易使人联想到柏拉图对希腊文艺的看法,柏拉图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文艺对城邦风化的负面影响。
而实际上,他们都否定了文艺的积极作用。
卢梭反对社会文化,就必将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他认为文明与自然的对立的,于是他的选择便是“回到自然”,即回到人的野蛮状态。
他鄙视当时所谓的文明社会,在他的成名著《论科学与艺术》中,“他认定人类最先曾有过人人幸福的‘自然状态’,随着科学、艺术极其它文明的出现,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类的苦难也就来临。
”在这种情况下,他向人类发出了“返归自然”的号召。
卢梭思考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原始人(即自然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
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原始人就是按照本性生活的。
虽然由于身体和智力条件的差异,原始人存在着生理上的不平等,但这是自然的,并不是人为的不平等,因而不具有道德意义。
随着文明的发展,却使人失去了原本就有的自由和平等。
于是,他便提出要“回到自然”。
他怀念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我们想到风化时,就不能不高兴地追怀着太古时代的纯朴景象。
那是一幅全然出于自然之手的美丽景色,我们不断地向它回顾,离开了它,我们是不能不感到遗憾的。
卢梭《爱弥尔》中的浪漫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爱弥尔》中的浪漫主义教育思想作者:申雯婧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爱弥尔》无疑是卢梭最具代表的经典教育理论专著,对其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其独特的感情色彩与教育理论间联系的研究还是不如对其教育理论的研究那么丰富。
由于感情色彩和时代背景对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联系卢梭时代浪漫主义运动和浪漫主义的独特感情色彩,对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阅读和分析,通过这种深入阅读的方式,对《爱弥尔》一书中的部分教育思想、理论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从文化背景着手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教育理论问题的能力。
一、浪漫主义与《爱弥尔》卢梭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他的作品均带有大量的浪漫主义色彩,《爱弥尔》也不例外。
因此,对浪漫主义稍加研习,特别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定义,浪漫一词的解释,对理解其作品内涵是大有裨益的。
(一)浪漫主义运动与浪漫在开始之初,实在有必要先明了何为浪漫主义,首先可以从罗素的描述中稍有体会:“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今天,艺术,文学和哲学,甚至于政治,都收到了广义上所谓浪漫主义运动独有的一种情感方式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连那些对这种情感方式报反感的人对它也不得不考虑,而且他们受它的影响常常超过自知的程度以上。
”可以看出,“情感方式”和强大的“影响”是罗素想要传递出来关于浪漫主义的感觉。
(二)《爱弥尔》的浪漫色彩基于上述对浪漫主义的讨论,卢梭无疑是“几个著名人物”中首当其冲的。
通过卢梭,浪漫主义同政治和哲学联系在了一起,而通过《爱弥尔》,浪漫主义也与卢梭的教育思想如影随形,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作为一种情感方式的的浪漫,也有一种作为人类天性浪漫,同时也充满了一种作为时代气息的浪漫。
而在《爱弥尔》中最为突出的是浪漫主义最独特的两个特征,即浪漫主义的“善感性”和浪漫主义的审美标准。
二、“爱弥尔”的身份——卢梭“善感性”最佳的体现在整部作品中,卢梭所刻画的“爱弥尔”,其身份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浪漫,并且这种浪漫色彩与浪漫主义中的一大特点“善感性”极其吻合,从“爱弥尔”的具体身份入手,便能发现“善感性”的存在。
浅谈卢梭浪漫主义美学观
住宅小区规划概述
严 正 (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610015)
摘要 : 住宅小区即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 住宅小区规划也由配给制的住区规划向科学的需求和市场导向性规划转变 。 不管是小区 的整体规划设计还是户型的灵活多变 , 只有进行成功的设计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 关键词 : 住宅小区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39( 2009) - 20- 0037- 1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 住 宅对于 居住者 来讲 , 不 仅仅 只是一 个遮风 避 雨但求生存的地方 , 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 而居住 小区对于 住户来讲 , 也 绝不再是以前的院子 , 而是一 个让 人不愿 离去 , 割 舍不下 的地方 , 所以 , 不 管是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还是户型的灵活多变 , 只 有进行成功 的设计才 能 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 而这样 的一个 居住环 境 , 才是 设计 师一直 在不断 探 索 , 不断寻找的 , 堆砌梦想的起点。 为了使这一篇设 计论文 更加 的目 的明 确 , 也 能够 跟上 现代 的时 代 节 奏 , 跟的上市场的形式需求 , 能够把握现代小区设计 的一个设 计走向 , 我 专 门来到成都近郊温江区 , 参 观了芙 蓉古 城, 给我 留下了 很深的 印象。芙 蓉 古城建于 2001 年, 位于成都西郊青羊界 , 新 成温公路 成 - 温 - 郫生态城 市 带快速通道旁 , 交通便利 , 距市区二环路仅 10余分钟车程 , 与外环路文家立 交桥相距仅 1000米。项目远离都市喧嚣 , 独拥一处 宁静 , 又享 有成 - 温 郫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带 中的新 鲜空气 和生态 环境。芙 蓉古城 以川西 民 居为主 , 同时融入江 苏民 居、 云 南民 居、 唐 风建筑 等中 国传 统建 筑精 髓 而 成 , 由四合院型的建筑群组成。集居住、 度假、 休闲、 投资于一 体、 融合各 种 中国民居建筑风格、 以成都地域文化为项目内涵的 老成都缩影 式的极富 传 统色彩的小区。芙蓉古城当初被定位 ∀ 置信生态花园 #, 在古城中拥有多 种 建筑风格 , 有江苏风格建筑、 云南风格建筑、 川西风 格建筑、 唐 风建筑等 , 这 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在芙蓉古城的和谐互映。 芙蓉古城各功能区以水系园林环境间隔和穿 插 , 动静有 致 , 统一和 谐。 水面面积达近 4万平方米。芙蓉古城总占地面积 680 亩 ; 建筑总面积 20. 43 万平方米 ; 容积率 0. 4; 绿化覆盖率 72 % ; 建筑密度 16. 9 %。 通过这一次的调研我深刻的了解到住区是以居住为主体, 但各种配套功能 区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密度 )应控制在 30 % 以下; 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 35 %, 并尽可能扩大 , 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 50 %以 上 , 而芙蓉古城的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 72 %, 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标注。绿地 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不仅是绿化率要高 , 而且 在小区 规划是 也应注 重功能 分区的 组合 , 小 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 划分为 公共空 间、 半公 共空间、 半私 用空间 和 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 集中的绿 地或游园 , 供 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 的规划 上应与 文化 建筑、 水 面、 曲桥、 草坪、 树 木、 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 河 流水系 等结合 在一起 考虑 , 营造出 一种舒 适、 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 间 , 是指 其公共 性具有 一定的 限度的 空间 , 作 为居住组团内的半 公共 空间 是供 居民共 同使 用的 , 它是 居民 增加相 互 接 触、 熟悉、 交流的地方 , 是邻里 交往、 游乐、 休 息的主 要场所 , 也是 防灾避 难 的疏散的有效空间 , 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 的视野作为 居民接近 自 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 划上应 注重根 据各居 住组 团的不 同组合 方 式来考虑 , 并保证其交通畅 通、 功 能齐全。半 私用空 间是 住宅楼 幢之间 的 院落空间 , 是居民就近休息、 活动和健身的场地 , 在 设计上应注 重其设施 的 多样化和完备性 , 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 引力的居民 活动空间。私 用 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 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 庭院的设置 使居民可 以 自由种植 , 增加组团内的景观 , 又使居民有安 全感。楼层上 阳台可以眺 望、 休息、 种植花卉 ,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住区的个性、 特色十分重 要 , 即 使是同 一开发 商开发 的小区 也应表 现 不同的特色 , 不应照搬、 ∀ 克隆 #。不仅住 区要有特 色, 而且住 区内组团 ( 群 落、 院落 ) 也应该有特色 , 尤其是大型住区 , 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 区, 在园 林设计、 建造造型、 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在设计中也要注重不 同社会 阶层居 民融合 混居。目 前内地 所见到 的 社区 , 在同一小区内有各种户 型住宅 , 最大 的住宅 单位面 积可以 是最小 单 位的 10倍 , 这种形式发展与中国古乡镇发展形式相类似。居民阶层分布方 面 , 有坐名贵汽车出入的富豪 , 也有 依靠公 用交通 工具早 出晚归 的小康 之 家 , 这规划模式令不同阶层及家庭在生活中可相 互接触、 交 流, 不同阶层 的 小孩可以在同一环境下长大 ,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在中国 传统建筑 中, 住宅都是 围 合状 , 屋内所有房间都以内置 空间为 景观 和采光 中心点 , 此中心 空间也 成 为当时大家庭各成员的生活及交流接触的空 间。但在社会 现代化过程 中 , 大家庭形式的社会结构已慢慢被人口较少的小 户人家取代 , 以 前传统规 划 的内向空间已在现代生活小区规划中消失 , 取而 代之是以园林 绿化为主 题 的大片室外空间 , 表现了建筑师更外向开放的 住宅模式。此模 式不单改 变 了居民生活习惯 , 也使居民有了更多机会相互接 触、 认识 , 令整 个生活社 区 显得温馨、 有活力 , 建筑物层次和外立面的处理也 变得更轻 松, 而且有多 种 变化 , 成为现代生活居住场所的特色。 作为居住小区的设计师 , 其社会角色和肩 负的责任也变得 多元化 : 他 一方面应对环境负责、 对社会负责 , 使小区 建成后成 为自然及 人文环境 可 持续发展的载体 ; 另一方面应对开发商负责 , 使之获 得尽可能高的经 济回 报 ; 同时还应对小区的最终使用者 ( ( ( 即小区的居民 负责 , 较好地满 足其 对小区使用的各方面的需求。因此 , 兼顾环境、 开发商及住户三者的 利益 , 并在其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 创作出具 备 ∀ 与环境 融合、 住户 认同、 开发商 认 同 #这三要素的当代居住小区精品 , 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住宅小区即居住区是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 分, 住宅小区 规划也由 配 给制的住区规划向科学的需求和市场导向性 规划转变。因 此, 搞好住宅 小 区规划建设 , 营造出高质量的 居住生 活环 境, 可以 更有效 满足广 大居民 的 需求 , 并且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 , 促进住 宅产业的 进 一步发展。总之 , 搞好城市住 宅小区 的综 合开发 , 提高住 宅小区 的规划 设 计水平 ,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浅谈卢梭浪漫主义美学观
浅谈卢梭浪漫主义美学观作者:吴艳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0期摘要:卢梭从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出发否定了艺术与道德、审美之间的这种联系,否定了依靠艺术可以改变民族风尚、培养人的精神道德这一正统的启蒙信念,从而为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开凿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卢梭对文明的否定、对自然美的推崇、对自我感情的追求、对德与美相统一的祈向,开启了浪漫美学的先河。
关键词:德即是美回归自然情感【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087-2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教育等诸多领域,但他的思想又与其时代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
理性主义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
表现在美学领域就是对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反叛。
卢梭和其他启蒙学者都一致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要求建立新的审美观。
卢梭从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出发否定了艺术与道德、审美之间的这种联系,否定了依靠艺术可以改变民族风尚、培养人的精神道德这一正统的启蒙信念,从而为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开凿出了一条新的思路:“以情感对抗理性、以自然对抗文明的新的审美旨趣。
”歌德讲过:“卢梭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就是浪漫主义时代。
对情感的倡导、对科学及艺术等文明的反思,对“回归自然”的热望,对“自然状态”的呼唤,对德与美相统一的祈向,都是基于此而形成的浪漫主义美学的表征所在。
卢梭的美学不像狄德罗那么专门,并没有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文艺批评和文学作品中,如《论科学与艺术》、《论戏剧:致达朗贝尔的信》和小说《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等。
一德与美在卢梭看来,德即是美。
在《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卢梭批评了启蒙运动有关科学与艺术发展的观点,指责了随之而来的道德败坏作用。
在这篇作品中,卢梭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在科学与艺术产生之前,人类的天性是自然的、真诚的,风尚是纯洁质朴的,正如他说“在艺术还没有塑成我们的风格、还没有教导我们的感情使用一种造作的语言之前,我们的风尚是粗朴的,然而却是自然的。
《浪漫主义》读后感
《浪漫主义》读后感《浪漫主义》读后感浪漫主义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情感关系的问题时,倾向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重要的但明显有限的范围内。
文学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作家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叙述不顺的爱情。
伟大的俄国世人亚历山大·希普金在《叶普盖尼·奥涅金》描述了单相思的爱情,古斯塔夫·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研究了无聊和不忠,以及意大利十九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约婚夫妇》中讨论了政治腐败和重大历史事件可能会压倒一段关系。
这些作家都对可能导致一段关系难以顺利进行深感兴趣。
然而,他们的名单上却有一些重大遗漏。
在我们所谓的“家庭琐事”的领域里,从来没有人对于其中的任何挑战感兴趣。
“家庭琐事”这个词抓住了共同生活的所有实用性,同时涵盖了一些列微小却重要的问题,包括周末应该去看望谁,什么时间睡觉,以及朋友多久回来拜访、共聚一次。
浪漫主义的角度看,上述事情不可能是严肃或重要的。
感情关系的建立或破裂都是基于一些宏大且戏剧性的事情,如忠实和背叛,以自己的方式面对社会的勇气,又或是被传统的要求所压制的悲剧。
相比之下,家庭生活的日常琐事,微小到令人羞于启齿,也根本不会令人有任何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如此,浪漫主义的人对于这类琐事视而不见,他们对于情感问题的真正导火索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都是潜在的导火索。
这些问题如果能引人大众的重视,也将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琐碎小事看似生活中的'小问题,其实是个大问题。
“浪漫主义”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乍一看,这一解释似乎很完美、很完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开始试图给“浪漫主义”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走入了误区。
之所以决定阅读《浪漫主义的根源》这本书是因为书名的吸引,而初次翻开书页的时候我最的急迫的也是去寻找“浪漫主义”的定义。
人们的思维惯式便是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时候,首先要给它一个纯粹的界定以便其他人能够获得清楚明确地认识,比如马克思关于人的属性的研究明确告诉我们人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自燃性表明人的作为一个拥有个体特性的生物体,而社会性表明人从属与芸芸众生之中,又没特性。
卢梭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卢梭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上,“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史一定程度上也是西学东渐之后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发展史。
在近代中国的救亡背景下,浪漫主义思潮被赋予了浓烈的政治实用主义的功能指向,被改造为颠覆主义和理想主义;审美领域的浪漫主义缺少自足性和独立性,浪漫主义文艺只是途径,政治变革才是真正的旨归。
对于20世纪20年代梁实秋和鲁迅关于卢梭的论争,也应从这一文化视角进行重新审视。
20世纪20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关于卢梭的论争,就涉及到论争双方对于浪漫主义的不同理解。
梁实秋、鲁迅、郭沫若对于浪漫主义的理解处于不同的学理层面:梁实秋和新月派借用了白璧德的解读,把浪漫主义理解为站在古典主义对面位置的审美范式上的自然主义、原始主义;鲁迅、郁达夫等人把浪漫主义界定为人们在社会价值取向上的与保守性相对立的革命与自由;郭沫若把浪漫主义理解为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创作方法。
二、卢梭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卢梭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被介绍到中国。
进入初期,对卢梭主要停留在的简单介绍的层面,介绍的内容也仅限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民权思想,被当时中国知识界所介绍和推重的实际上仅仅是作为革命的政治理论家的卢梭。
我国近代最早接触卢梭思想的是黄遵宪。
1879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受当时日本民权之风的影响,读了卢梭的著作,“从此思想为之一变”(黄遵宪致梁启超函)。
1898年上海同文译书馆刻印由日本人中江兆民翻译的汉译本《民约通译》第一卷,这是我国最早的卢梭译著。
1902年《苏报》有《论黄梨洲》一文:“今者卢梭之《民约论》潮汹汹然,蓬蓬然,其东来矣!吾党爱国之士,列炬以烛之,张乐以导之,呼万岁以欢迎之。
”可见当时社会对卢梭思想的热情和认可。
蒋冠云发表于1903年的诗《卢梭》中有句:“民约倡新义,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余球革命潮。
”南社的创始人之一的柳亚子(1887-1958),本名慰高,字安如,因崇尚卢梭的民权思想,更名人权,字亚卢,又字亚子,即亚洲卢梭。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导读: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卢梭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见解,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在音乐美学领域也有许多著述,并对音乐的本质、内容和形式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根据卢梭在这方面的主要著述,对其音乐美学思想作了初步整理与探讨。
卢梭既是启蒙运动的主将,又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创作和理论方面的先驱,他的音乐活动和音乐美学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体现出与法国古典主义音乐美学观念的深刻对立。
虽然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音乐本体上都持“他律论”的观点,即认为音乐的本质和音乐表现的内容在音响形式之外,但古典主义音乐美学所认同的音乐本质体现在个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先验法则里,其哲学基础是自笛卡尔以来的唯心主义理性哲学,其政治基础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其文艺和音乐实践的源泉是自莫里哀、高乃依、拉辛和吕利以来的宫廷戏剧和音乐的传统,这一切在启蒙主义思想家那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批判,而坚持“情感论”音乐美学观的卢梭是他们中最激进的一个。
卢梭从根本上否认君主专制政体和古典主义文艺(包括音乐)的天然合理性和普遍性,这一惯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和文学著作中。
以感觉和经验为依据的泛神论哲学,强调艺术作品中个人主观情感的非理性情结,以托古为名的对淳朴、原始的自然状态的追求支配着卢梭的全部思想和文艺活动,也必然深刻地渗入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模仿卢梭认为,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模仿,而音乐和语言共同源自人类表达激情的需要。
在《音乐辞典》中具有纲领性的长条“音乐”中,卢梭写道:“音乐是以悦耳的方式把音结合起来的艺术。
当我们试图找出这些结合的原则和它引起我们快感的原因时,这一艺术就成为科学。
”在卢梭看来,音乐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两个层面,即作为艺术的音乐和作为科学的音乐。
虽然在这里他没有指出二者的关系,但从以后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在卢梭那里,科学的音乐应当服从或服务于艺术的音乐。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他一生动荡不安,四处流浪。
在流浪生活中,通过自学获得渊博的知识。
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看到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与不幸,对此深表同情,又亲身感受到社会不平等所带来的屈辱,因此对巴黎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华奢侈与虚伪无耻,表示了极大的轻蔑与愤恨。
卢梭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
他的这些著作极力抨击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寻求克服不平等的办法。
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
《爱弥尔》一书,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深刻的领悟,既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引导了西方教育的现代发展方向,又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开浪漫主义写作风格的先河。
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教育思想内容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归于自然”,不仅是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上帝创造万物,都使为善;而人滥于施为,便成为丑恶的了。
”⋯仲”所以,要想造就理想的人,就要推行自然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协调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的关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即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归于自然,成为自然人。
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既不是帝王贵族,也不是亿万富翁,所有的人生来都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都要遭遇人生的苦难、忧虑、疾病、匮乏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最后注定都要死亡。
做人的意义正在于适应这种种境遇。
论卢梭小说的浪漫主义
论卢梭小说的浪漫主义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欧洲现代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以及整个欧洲的政治和文化氛围。
同时,卢梭的哲学也深受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新赛尔叙事》(La Nouvelle Héloïse)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浪漫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
浪漫主义者强调感性与直觉的重要性,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自然、狂热、直觉、幻想、自由、个性和热情。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感性、幻想、个性化、追求完美、批判现实等特征。
尽管卢梭生于18世纪,早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但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却深受浪漫主义思想和氛围的影响。
在《新赛尔叙事》中,卢梭刻画了爱情、自然和理想社会的理念,这与浪漫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卢梭通过描写朱利叶斯和圣普雷的爱情故事,强调了感性和情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感情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人们应该保持朴素,引导感情的流露。
在小说中,朱利叶斯和圣普雷之间的爱情是情感丰富的,充满了热情、忠诚和牺牲。
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感情的证明,也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的体现。
相比于当时世俗的婚姻观念,卢梭的这种爱情观点体现了浪漫主义者对于感性和情感的尊重。
此外,卢梭在小说中对自然的描写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在《新赛尔叙事》中,自然是朱利叶斯和圣普雷情感交流的场所,也是意见自由、心灵的栖息地。
卢梭强调自然的美、真、善,认为自然是一个平等的社会,而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和不正义是由于离开自然造成的,倡导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生活在自然之中。
这表达了浪漫主义中对于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最后,卢梭也对于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自由持有批判的态度,这就和浪漫主义批判现实的立场不谋而合。
在小说中,卢梭描写的社会阶层和人类之间的不公和不自由,体现了他对于这些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浅析卢梭的浪漫主义江敏
浅析卢梭的浪漫主义江敏,一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并风行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
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逐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二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被浪漫主义尊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人类之友”的卢梭以其“返归自然”的呐喊震惊世界,并深刻影响了他身后的历史,成为在政治、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中诸多流派的鼻祖。
同时,他也因此受到了后人褒贬不一的评价。
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实际上,卢梭所谓的“自然”不仅包括山川草木的自然界,而且包含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最终归结为纯真质朴的人性,这三者的结合才真正成为卢梭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自然".正因如此,卢梭的反文明也并非如伏尔泰等人认为的那样是要人回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原始人的状态。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
谈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侯静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
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
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其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倡导德育过程遵循自然,尊重德育对象的个性,提倡行为实践,反对说教训诫,对今天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
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
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
“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卢梭浪漫主义的先驱
卢梭浪漫主义的先驱一、本文概述卢梭,这位十八世纪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长久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对象。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思想则更是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在众多的研究中,卢梭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这一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卢梭如何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以及他的思想如何为浪漫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文章将首先简要介绍卢梭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包括他的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理论等。
随后,将重点分析卢梭的思想与浪漫主义运动之间的关联,包括他对个人自由、情感表达、自然与社会的看法等。
通过对比卢梭的思想与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本文将总结卢梭作为浪漫主义先驱的地位,并探讨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卢梭的思想不仅为浪漫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激发了无数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因此,深入研究卢梭的思想及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十八世纪法国的思想文化以及浪漫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卢梭是18世纪启蒙时代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深深影响了后世,尤其是他对浪漫主义思潮的推动,使他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卢梭提出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他认为,人生来就拥有自由、平等和财产权等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
这一观点直接冲击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为后来的民主和自由思想奠定了基础。
卢梭主张“社会契约”。
他认为,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自由意志的契约,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契约,同时也享有契约带来的权利。
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后来的社会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再次,卢梭批判了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变得越来越依赖物质,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挚的感情,这一观点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浅析卢梭浪漫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
第 4期
琼 州学 院学 报
Ju a f in zo nv ri or l o gh uU ies y n oQ t
V0 . 1 . No 1 9 .4 Au u t 2 1 析卢梭浪 漫主义生态思想 的 内涵
石 颖
( 南 艺术 职 业 学 院 ,湖 南 湖 长沙 4 0 2 1 1)
思 想 的 最 大 认 可 和 赞 赏 。 “ 归 自然 ” “ 重 自然 ” 是 卢 返 尊
要 嘛为 自己存在 而辩 护 的权 利 。正 是这种所谓 的 “ 的理 人
性” ,与卢梭所倡 导的 回归 自然 、走 近 自然 ,所推崇 的 自然
之美 、人性 之善是 相抵触 的 ,所 以那 时的卢 梭极力反 对这 种所谓 的 “ 的理性 ”带来的所谓 “ 人 人类文 明” ,也就在情 理之 中了 ,并不 是像 伏尔泰 等人所 指责 的那 样要我们 人类
一
( 三)崇 尚 自然之 美+ 尚人 性 之善= 崇 卢梭 的生 态思想。 在那个 时代 ,曾有 这样 一种观 点 ,例 如代表 性人物——伏 尔泰等人 ,他们攻 击卢梭 的 “ 回归 自然 ”的浪漫 主义生态 思 想 ,是 一种反人类 文 明的思想 ,他 们误 以为卢 梭的 “ 回 归 自然” ,就是要 我们 人类重新 回到食 不果腹 、衣不蔽体 的 生产力水 平极其低 下的原始 社会状 态 ,真 是十 足的幼稚可 笑 。殊不 知 ,卢梭所 反对 的人类文 明 ,乃是 建 立在人与人 之 间不平等 的基础之上 的所 谓人类 文 明 ,从今 天来看 ,其
乃是无尽不 能的上帝 ,卢梭能倡 导这种 “ 亲近 自然” “ 、 回 归 自然” “ 尚 自然之 美” “ 尚人 性之善” 的浪漫 主 、 崇 、 崇 义 生态思想 ,实在是难 得可 贵的 ,尤其是 卢梭卓有 远 见地
卢梭创作的艺术对浪漫主义的影响
个性自由的解放。
这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而卢梭一生却都在致力于此。
从他的第一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开始,他就吹起了解放人性与自由的号角。
其实他所控诉的这种被坏社会风气的科学、文学与艺术就是在他身处的那个时代的浮泛理性下的。
接下来,他更为直接的痛斥社会风尚对于人性的泯灭。
在《社会契约论》的开头,就提到了人性解放的迫在眉睫。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后来无论是思想界还是在政治学界,无论是在人类学还是文学中都成了伟大的名言。
而在剖析自己心灵的《忏悔录》、《卢梭评判让·雅克》、《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著作中,更是直观的发出了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呐喊。
卢梭的思想中的浓重的主观臆想的这种味道在他的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的《爱弥儿》以及罗曼蒂克式的《新爱洛伊丝》两部小说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爱弥儿》的自身结构——教育的五段式的分期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
我们是不可能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截然分立开来的。
然后,就是卢梭为爱弥儿设定的理想主义的教育环境。
小说中的情节都是完全合理化的按照他的主观意愿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的。
当然,这种主观精神最适合于对强烈感情的抒发,尤其是狂热的爱情。
再者,想象性——浪漫主义的符号象征。
正是卢梭把这种不仅代表着浪漫主义的象征而且更是作为文学与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想象从浮泛理性的桎梏下解禁开来。
从他晚年的在隐居时写下的随笔《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是多么的沉醉于隐居时孤独自由的田园生活。
他沉浸于孤独的幻想、遐想的世界。
他不仅解开了一直以来新古典主义压在人身上的镣铐,而且更是打破了接替而来的启蒙主义(狭义的,通常意义上的)浮泛理性与空洞自由的牢笼。
自然主义(卢梭意义上的,区别于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强调人的科学性、生物性以实验小说为主要创作手法的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流派)。
这是浪漫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卢梭的法律浪漫主义思想
浅谈卢梭的法律浪漫主义思想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似乎浪漫从来不属于法律,但是卢梭却将他的浪漫思想巧妙的融合进了法学的世界中。
卢梭的法律思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的政治和法律是其根本特征。
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自然状态的人文理想,自然法的情感内核,社会契约的善良行动,公意社会的美德统治,法治的道德支持。
道德价值的引入和张扬,使卢梭的法律思想卓尔不群。
一、卢梭思想的历史背景“每个人都是她那个时代的产儿。
”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的政治法律思想正是适应法国大革命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一切都面临变革的需要而诞生的。
卢梭生于1712年,卒于1778年。
卢梭的时代是一个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最高峰并开始转向没落的时代。
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
当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要比英国落后。
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势力和第三等级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一方面,国家、僧侣和贵族力图维持专制势力的统治地位以及他们的一系列封建特权;另一方面,整个第三等级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要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在经济、政治上实行全面变革。
18世纪法国就是封建专制社会处在危机四伏、摇摇欲坠的政治大动荡的时代,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
卢梭的思想正是适应这一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
时代需要像卢梭这样的思想家来揭露专制社会的虚伪,时代需要卢梭的思想作为变革的指针。
具有浪漫主义特质的法学家与法律流派在西方并非很多,流派如批判主义法学运动,后现代主义法学,女权主义法学运动;著名人物如萨维尼,昂格尔,弗兰克等。
法律浪漫主义长期处于主流法学话语之边缘,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性法律与法学思想肇始于主流启蒙主义运动,追求形式理性,统一性与确定性,逻辑上的严密自恰,并且相对独立于道德伦理等因素。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男性主义的法律,与女性主义的法律浪漫主义思想格格不入。
卢梭作品艺术特色探析-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他是一位凭着本能画画的天才,大自然是他唯一的老师;他认为艺术创作要想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创作者就必须能获得完全的自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由”被他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活了66岁,专心绘画20多年,留下了多部艺术珍品,对现代画家的绘画技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离世的时候是贫穷的,可后世关于他每一部作品的展出、拍卖都是天文数字。
他就是19世纪后期的伟大画家卢梭。
有人称呼亨利·卢梭是“自然之子”,有人说他是“质朴、纯真”的艺术家,还有人说他是“超越时代”的画家。
所有这些赞誉与评价都来源于他的伟大的艺术创作。
因此,让我们再次走近法国画家亨利·卢梭,一起来探析他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亨利·卢梭;艺术特色;大自然画家;质朴、纯真;超越时代前言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亨利·卢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
由于亨利·卢梭的“另类”,很少有人认可他,更不用说他在艺术史上有无影响了。
几乎没有人会真正认识到卢梭对现代艺术会有多大的影响。
就比如赫伯特·里德就曾经说过:“没有把亨利·卢梭列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理由是他天真的风格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现代的’特性”。
事实上真的如赫伯特所说的那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后来的许多事实上证明亨利·卢梭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是卢梭把绘画从复杂的、繁琐的的物质世界引向了艺术家的精神领域,在想象中创造出一种更高境界、更丰富的现实。
一、亨利·卢梭其人其事(一)人生经历1844年,亨利·卢梭出生在法国西北部拉瓦尔镇,父亲是一位马口铁工匠,在他11岁时,父亲所在的公司宣布破产,全家人陷入了贫困的生活境地。
卢梭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1871年卢梭退役,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他闲暇之余的爱好就是创作绘画,是位业余画家。
浅谈卢梭的思想
浅谈卢梭的思想浅谈卢梭的思想众所周知,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的伟大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雅各宾专政正是他的理论的实践。
当然,尽管雅各宾专政的许多政策为时人和后人所诟责,我们也不意为其辩护,也不是要论证卢梭理论的真理性;但是,我们却不能撇开这些事实而否认卢梭思想对后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不单是雅各宾专政时期,而是整个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都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
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
我们在很多世界著名的宪法理论中不难找到卢梭思想的光辉。
比如1789年的《人权宣言》第1条:“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2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
”第6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1793年宪法:“社会的目的是公共的幸福”;“一切公民都同样有资格担任公共职务”;“宪法的目的即保障全体法国人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并享有一切的人权”;“主权在民,主权不可分,不可失,不可弃让”;“当政府侵犯人民权利之时,全体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起义。
”杰弗逊起草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共同宣言》序言:“我们认为下述这些真理是非常明确的: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曾赋予他们以一些不可让与的权利,……政府的权利来自被统治者,变更或废除政府,这是人民的权利。
”以及后来的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后来的《人权法案》,都体现了卢梭思想的精神。
更值得注意的是,卢梭思想的影响甚至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达于社会主义运动。
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意味着就连我们中国也吸收了很多卢梭的先进思想。
卢梭的思想大体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等方面,是一个涉猎范围特别广泛的思想家。
在哲学方面,卢梭的哲学是天性哲学。
他是一个自然崇拜者。
他认为所有衡量的标尺都存在于人的内心,怜悯、同情、罪恶、怀疑都是天性情感的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梭的浪漫主义江敏,一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并风行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欧洲。
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
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部角逐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二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被浪漫主义尊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人类之友”的卢梭以其“返归自然”的呐喊震惊世界,并深刻影响了他身后的历史,成为在政治、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中诸多流派的鼻祖。
同时,他也因此受到了后人褒贬不一的评价。
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实际上,卢梭所谓的“自然”不仅包括山川草木的自然界,而且包含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最终归结为纯真质朴的人性,这三者的结合才真正成为卢梭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自然”。
正因如此,卢梭的反文明也并非如伏尔泰等人认为的那样是要人回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原始人的状态。
他所反的文明是一种以人的不平等为基础的,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并使人性堕落的文明。
他认为造成这所有一切的根源便是人的理性。
因此,卢梭讴歌自然,推崇感性激情,与这种“文明”相抗衡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然而在十八世纪那个崇尚理性,“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的时代,卢梭倍受迫害的境遇也同样成为必然。
但卢梭的革命性正在于此。
在科学理性渐入主流,并成为主宰人类思想世界的上帝之时,卢梭却在极力推崇人文精神,并将两者视作互为消长与对立的因素,体现出一种罕见的远见卓识。
而卢梭思想的最终归宿正是崇尚人性的爱的哲学,在卢梭那里,理想的人的发展便是顺其自然的教育、充分自由的人性、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
康德从卢梭那里学会了“尊重人”而浪漫主义的后继者们从卢梭那里继承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倾向。
三卢梭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卢梭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卢梭整个浪漫主义思想主题的艺术化体现。
在这里,一如在他的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中所贯穿的思想主一样,卢梭推崇情感福音,扬自然人性,批判文明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而又赋予了强烈的审美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席勒曾有一段经典的话:“作为诗人和作为哲学家的卢梭,永远只有一个愿望:要么探索自然,要么为自然而抨击矫揉造作。
这就看他的感情倾向于哪个方面了。
他有时多愁善感,有时愤世嫉俗,有时又逃避到田园世界中去,……他总是被两种东西所制约:有时是病态的敏感统治了他,刺激他的感官直至无法忍受,有时是理性统治了他,他就用逻辑概念的严谨来贬抑绘画的美。
这两种品质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都具备,而这种品质的交替和结合把他造成一位诗人。
”这段话揭示了卢梭思想的在矛盾性,同时也说明卢梭式的“理性”之浪漫在其文学领域里如何被凝结而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文人、作家和诗人,卢梭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理性思考与梦幻遐想、文明针砭与自然回返、自然景观与在情感,尽融一体,达于极至的境界。
卢梭的作品极有特点:《新爱洛伊丝》的自然情感、《忏悔录》的个性扬、《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心灵力量都十分准确而丰满地反映出卢梭的心声。
对于卢梭来说,人是根本目的,鉴于人的灵魂的腐化,倡导回归自然就是回归纯真质朴的人的善良品性。
他认为只是在深藏于理智之下的地方,才使人意识到有感性、善良的存在。
他喜爱同情给予的温暖,喜爱直觉闪现的敏捷,喜爱良心传递的清晰信息。
他的著作给人的特别印象是:冲动比斟酌过的判断来得可靠,本能的感觉比应急的思想更为可信。
对于他来说,凭借直觉的见识比出于理性或清晰的见解更为真实。
他成了“感觉的人”成了“自然之赤子”成了浪漫主义之父。
(一)情感地位的确立《新爱洛伊丝.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描写了贵族小姐朱丽同在其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的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了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要求个性解放,呼吁自然的爱的结合。
作品对于书中人物的感情和大自然的细腻描写,特别是通过人物的感触去描写自然使自然和人物的情感水乳交融,使这部小说成为启蒙文学中的独树一帜的作品。
卢梭推崇自然感情,始终以人的纯朴率真的感情作为挑战特权、虚伪和恶习的根据。
同时情感也是卢梭创作的源泉,他说:“我作了一番大概从无先例的最热情、最真诚的探寻之后,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感情这个东西。
”《新爱洛伊丝》细腻温婉的感情、融合自然的描写赢得了赞赏,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就有一则著名的评价:“卢梭是法国第一位情感作家。
”卢梭打破古典主义悲剧崇尚名誉、尊严和国家义务,以荣誉来扼杀爱情,以理性来节制情感的清规戒律,将自然、纯洁、美好的感情还与人。
当古典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把人仅仅当作理性动物时,卢梭却强调人是一个有着活生生的情感的生灵。
在《新爱洛伊丝》中展现了一种超越等级的情感自由和歌颂纯真爱情的心灵契合。
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勃兰兑斯指出:“这一特点,连带地推翻了法兰西古典时代在情绪问题上所持的理论的立场。
这个理论以为所有高尚而纯洁的情绪,尤其是爱情,都是文明的产物,从而在文学作品中见不到自然和热情,只有伪饰的情操和阿谀的礼式。
”这是从反面对卢梭创新的意义肯定。
卢梭开辟的情感倾向和影响如此之巨大,以至于伯恩斯写道:“要阐明卢梭的影响有多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他是第一个认为感情和情绪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可靠的重要作家,他通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
他以后的五十年里欧洲的文学界都在哭泣。
”二自我个性的扬《忏悔录》是卢梭晚年写作的自转体小说,它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树立了典。
如果说感情的表达就是个性的表达,那么与《新爱洛伊丝》相比,《忏悔录》因系卢梭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乃具有更大的情感冲击力和自我个性的扬度。
《忏悔录》名为忏悔,实为抗辩。
卢梭在一开篇就说:“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
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他宣称,看有谁敢在上帝面前说:“我比那人要好。
”卢梭一生经历坎坷,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
长期的流浪生涯和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使卢梭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晚年著书以地剖析自己为自己辩护,表现了个性品质、信念坚定和巨大的道德勇气。
不仅如此,《忏悔录》更重要的目的是关注“人的研究”、人的独立、自然人性,不啻是一篇人权宣言。
借助于自我的形象,卢梭喊出了他的时代要求个性解放、人性自然发展的最强音,从而确立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重大主题。
在《忏悔录》中对自然人性的崇尚和对个性自由的呼吁,与赞美大自然、歌颂淳朴的自然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构成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核心,这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而《忏悔录》通过卢梭个人奋斗的历程、精神独立的品格和挑战社会的勇气,从而揭示出的个性解放的思想,更是浪漫主义乃至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大主题和某种典型人物性格特征,即“以个人反抗社会”,“个人主义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的最富特色的特征”。
三讴歌大自然,讴歌自然与人的感应契合和生命的融通《新爱洛伊丝》对大自然的出色描写与热情讴歌不仅为其突出的艺术特色,而且是其主题的构成要素。
卢梭在创作中第一个将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把它当作追求和感受感情奔放、个性自由、思想解放的美好理想。
在《新爱洛伊丝》中,自然的绮丽是需要借助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而在《忏悔录》里,自然已经和自身的生命融为一体。
卢梭在大自然中体悟上帝的存在:我喜欢在欣赏他的创造物时默念他,这时我的心也上升到神的境界。
他总在大自然里感受生命的律动;一看到美丽的景色,我不知为什么就感到心弦震颤。
而在《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对自然的描写已不是分割的局部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境界。
晚年的卢梭,再不会被社交的烦嚣所打搅,也不会由于被跟踪而使眼中的自然披上一层迷纱。
卢梭尽情讴歌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有《新爱洛伊丝》的出世,才激动了情感,推翻了启蒙思潮的冷酷理智;有《忏悔录》的著作,才开始了自然的笔法和浪漫主义的文学”。
卢梭“自然的笔法”对十八世纪后期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欧洲文学的发展方向。
四抒发灵魂的梦幻《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像用串串散步的脚印串起的灵魂的叹息与梦幻。
孤寂而丰盈,质朴而高傲,超脱而真情,其间蕴涵着一种无比安静的力量。
它是卢梭式的灵魂梦幻的抒发。
在《忏悔录》中,卢梭就开辟了一块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映射出这位一生关注人类幸福的思想家,在晚年极度不幸和孤独中,发现了幸福。
在他看来,幸福即是一种心灵的安静,好似佛教中的涅磐状态。
他在“散步之九”里说:“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状态,仿佛不是为世人而设的。
”“假设有一种状态,在那里心灵能够找到一个坚实的位置,整个儿地静息在那里,并在那里聚集它的整个存在,既不必追怀过去,亦不必思考未来;在那里,……除了唯一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以外,再无贫乏或享乐、快乐或痛苦的感觉,更无希翼或恐惧的感觉。
我们自身的存在这一唯一的感觉就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完全充实。
”在安静和幻想中,卢梭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依托,而据此又生发出无限的梦幻,这种状态被称之为“卢梭式的存在主义之极致”。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