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之禹白附关白附

合集下载

禹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禹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禹白附子与附子的区别
禹白附子和附子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它们属于不同的科属,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加以区分。

禹白附子属于毛茛科植物,主要产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区。

它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禹白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附子则属于乌头科植物,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它具有温阳散寒、止痛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引起的疼痛、关节不利等症状。

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炮制方法。

总之,禹白附子和附子虽然都是中药材,但它们的来源、性味、功效和应用都有所不同。

在使用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优秀文档】禹白附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优秀文档】禹白附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禹白附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那么在医学上禹白附有哪些具体的药用价值呢?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禹白附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拼音名
Yǔ Bái Fù.
别名
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

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2~4厘米,外被黑褐色小鳞片,块茎上端有须根20~40条。

叶根生,1~4片,戟状箭形,大小不等,长9~45厘米,宽7~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箭形,全缘或略呈波状,叶脉平行,侧脉伸至边缘时连成网状;叶柄圆柱形,肉质,长15~45厘米。

花梗长8~16厘米,肉质,绿色,常带紫色细纵条斑点;肉穗花序,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不超出佛焰苞;佛焰苞长约12~15厘米,紫色;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中间有无花地带,相隔5~8毫米,上有肉质条状突起;无花被;雄花有雄蕊1~3枚,花药无柄,药隔略突出;雌花子房1室,柱头无柄。

浆果长约1厘米。

花期6~8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主产河南、陕西、四川、湖北。

甘肃、山西等地亦产。

以河南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

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1)佩兰与泽兰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

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

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干燥全草切节。

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

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e Hsiao et K. C. 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

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

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幼小鳞茎。

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

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根茎的切片。

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

中药学第57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中药学第57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前面我们谈了胆南星的加工炮制的情况,那么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了这个天南星是一个温燥的药物,胆南星是一个苦寒的药物。所以在临床上用的时候,是湿痰证、寒痰证的时候就用偏于温燥的天南星,如果是在临床上是热痰证,或者因为热引起的肝风内动,比如说小儿惊风,这样的一些热性病,那么一般就用胆南星。虽然我们没有要求胆南星,但是我们知道它和天南பைடு நூலகம்的区别,那么今后处方的时候也是可以经常使用的。这是关于胆南星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们书上作为附药。
禹白附的第二个功效,息风止痉。这个和天南星一样,而且常常配伍在一起,主要是用于治疗风痰引起的口眼㖞斜、破伤风或者癫痫这一类的都可以使用。这个没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另外呢,它也能够消肿散结,但习惯上这个禹白附多数说它是解毒散结,就是认为它攻毒或者解毒的效果比天南星或者半夏要略强一点,因为它常常治疗毒蛇咬伤,半夏、天南星很少在这方面使用,所以就认为它的攻毒作用明显一些,实际上在这方面区别不大,对于疮痈肿痛。
下面的一个药,皂荚。这个不要求,但是大家简单地了解这个是豆科的植物。过去主要是用它结的皂荚来洗衣服。这个药作为一个祛痰药它是比较峻猛的,所以有的时候咳嗽痰多非常顽固,把它祛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少量的让他引起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有利于痰的祛除,(所以)说它类似于西药当中的那种恶心性的祛痰药,那么现在呢,由于它是有毒的药,尤其是口服,很少使用,所以现在一般都不用它,我们对这个药就不要求。
下面我们介绍另一味燥湿化痰的药物,禹白附。通过前面的半夏和天南星的介绍,这个禹白附就作一个一般的了解。这个禹白附也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药用的部位也是块茎,禹白附比半夏大一些,比天南星块头要小一些,它们的毒性都是相似的,属于同一类的药。
禹白附的第一个功效也是燥湿化痰,禹白附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弱,比天南星还弱得多,当然也没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禹白附是可以用于湿痰咳嗽和寒痰咳嗽的,所以我们书上在“应用1”里面就谈了这方面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临床医生主要选择半夏来治疗寒痰和湿痰的咳嗽证,有时候可以选用天南星,很少有选禹白附的。那么我们这里的“应用1”之所以这样子来写是便于同学们学这三味相同的药,在他们学习的时候进行比较,便于记忆,也就是说它的燥湿化痰在治疗湿痰、寒痰咳嗽方面,它的实用价值不大,根本不常用。所以这一点在其它的教材里面没有相应的(说明),这个功效没有相应的主治,这也是可以的。那么有,是便于大家记忆,没有,就说明它不重要。这个加以说明,不然见到不同的教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大家就知道这个原因。

中药学第57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中药学第57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

中药学第57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第五十七讲化痰药: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桔梗、前胡下面第二味化痰药,天南星。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的代表植物,和半夏是同类的,是属于同科的。

天南星也是用的地下的块茎,但是个头比较大,它一般的直径可能都有三公分的左右。

天南星作为一个化痰药,基本的功效也是燥湿化痰。

作为燥湿化痰药,天南星的温燥的性质和毒烈的性质,就是它的毒性,都强于半夏,温燥的性质和毒烈的性质强于半夏,但是它的止咳祛痰的作用并不优于半夏,所以这个半夏被称为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但是天南星相对就要次要一点,就没有被称为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但是它可以和半夏一样的,用于湿痰或者寒痰的咳嗽痰多,而且可以配伍在一起使用。

它重要性不如半夏,对于湿痰咳嗽和寒痰咳嗽,因为它的毒烈的性质,温燥的性质更强,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更好,所以它临床的价值相对来说就要低一点。

但是在教材上常常有一种表述不是很准确,给同学们造成一种误解。

在有的书里面,这个天南星用于湿痰、寒痰的顽症,好像顽痰,就是很顽固的很重的就要用天南星。

那么这样不是天南星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就应该优于半夏。

那么它为什么又会有那样的表述呢,实际上它主要是指的导痰汤那一类的方剂,那么一般的湿痰咳嗽、寒痰咳嗽,用二陈汤,就用半夏配橘皮就够了。

如果比较重的,顽固的一点,只用二陈汤,只用半夏橘皮还不够,再还要加一点天南星这样的药,使整个方的燥湿化痰的作用更强一些,那么对于比较顽固的湿痰或者寒痰咳嗽,对导痰汤来讲就更加适合,并不是说的天南星的单味药和半夏相比较更适合这个顽痰证。

所以如果见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实际上它是把复方和单味药没有能够很准确地区别,在表述上有一点问题。

所以对于这个天南星的燥湿化痰就掌握刚才我们说的一点就行了。

它和半夏比较相似,但是温燥毒烈的性质过之,所以常常可以和半夏同用,用于湿痰或者寒痰咳嗽证。

另外呢,由于它的消痞这一类的作用呢,实际上还不如半夏,所以对于湿痰引起的痞闷、痞满,往往就没有用天南星,而是用的半夏,所以燥湿化痰不是天南星的优势,天南星的优势和半夏相比,主要在于祛风止痉,就是一般说的祛风痰,应用于肝风夹痰,它既有祛痰,或者说有消痰的作用,又能够息风止痉,所以它常常用于风痰证。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白附子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白附子BaifuziTYPHONII RHIZOMA一、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二、基源鉴定:本品为较常用中药。

药材有两类: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主产河南,药材称禹白附;黑龙江、吉林、浙江、上海、广东等地使用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主产于东北,药材称关白附。

1、禹白附别名牛奶白附。

主产于河南。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

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2、黄花乌头(毛茛科)别名竹节白附。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性状:块根分为母根及子根。

母根呈长圆锥形,略弯曲,顶端有地上茎残基。

全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

表面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根痕。

子根呈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

顶端有芽痕。

长1.5-5厘米,直径1-2厘米。

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常有锥形突起的芽或小侧根。

质坚硬,断面白色,母根有蜂窝状的空隙,子根充实,可见排列成环的点状维管束群。

臭微弱,味辛辣麻舌。

种类性状禹白附黄花乌头母根子根外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圆锥形,略弯曲呈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小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长1.5-5厘米,直径1-2厘米外表色泽白色至黄白色棕褐色灰褐色外观性状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根痕细纵皱纹,常有锥形突起的芽或小侧根顶端顶端有茎痕或芽痕顶端有芽痕质地质坚硬质坚硬质坚硬断面断面白色,粉性断面白色断面白色气味气微,味淡、麻辣刺舌臭微弱,味辛辣麻舌臭微弱,味辛辣麻舌三、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

内皮层不明显。

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禹白附,白芥子

禹白附,白芥子

药性与功效、使用之间的关系
辛温→温肺化痰,利气(散肺寒,利气 机,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用于 寒痰肺壅,咳喘胸闷,痰多难咳,悬饮 (配紫苏,莱菔子) 温→通经络→散结止痛→治 疗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 节肿痛(配鹿角胶,肉桂, 熟地或马钱子,没药) 辛温走散→耗气伤阴→用量宜少且 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 道溃疡出血及皮肤过敏者忌用。
附:关白附
来源: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块根 关白附与禹白附:两药均能祛风痰解痉 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作 为白附子正品使用;
关白附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毒性大,现 已较少使用
白芥子
化痰止咳平喘药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 白芥的种子
别称:辣菜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 肺,胃经。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 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禹白附
化痰止咳平喘药
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独 角莲的块茎。
别称:
别称:白附子、 独角莲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毒。归 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使用之间的关系
辛温→燥湿化痰,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用于中 风痰壅,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全蝎, 僵蚕)(半夏,南星)(防风,天麻,天南星) 辛温→上行→善治头面部 诸疾→用于痰厥头痛,眩 晕(半夏,天南星) 甘→解毒→毒蛇咬伤(内服外 敷;配以其它解毒药) 散结→用于瘰疬痰核(鲜品捣汁外敷) 辛温燥烈→用量较少,且阴虚血虚动风或热 盛动风者及孕妇不宜用。内服宜用炮制品。

毒性中药“白附子”的鉴别及应用

毒性中药“白附子”的鉴别及应用
tr ,d s rmi ai n d a p iai n e t o me ii e . e s ic i n t s a p l t s o t w d c n s o n c o f h
KEY 0RDS R io y h ni W h z ma T p o i ,Koe n s o d Ro t io e C i e e h r d cn r a Mo k h o o ,v r s h n s e b me i ie n
造成 在一些使用单位相互 误用 。本文对其沿革 、 性状、 鉴别 、 应用等进行 了概述 。 关键词 白附子 ,禹白附 , 白附 ,毒性中药 关 中 图分类号 :2 2 5 R 8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65 8 (0 2 0 -0 50 10 -67 2 1 )20 5 -2
r s h n s e b me ii e t s e il n to b e R io y h n ii o e o lm.T e e a e t i e e h r d cn s o e C ie e h r d cn s/ e e p ca l i r u l . h z ma T p o i s n ft e i y l h r r wo Chn s e b me ii e n me h z ma T p o i.On s R i ma T p o i,t e oh ri r a n s o d R o ., l d cn s h v e s me印 - a d R io y h n i e i h z o y h ni h t e sKo e n Mo k h o o t I e t me i ie a e t a 1 wo h p l t n a d t e smi rf u a in ,wh c r a g r u n ci ia el i n h i l g r t s ao a i o i h a e d n e o si l c l印 pi ain ., l u n l t s I i s mmaie a ay e h e o r e ,c a a - c o 18 r l s st e r s u c s h rc z n

中药白附子与白附片的异同

中药白附子与白附片的异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如何区分白附子、白附片与附子因药名相近,附子、白附子、白附片及其别名或习称常易混淆不清,从而导致某些药材供应商供货、药剂人员收货与临床医师用药张冠李戴,影响治疗效果。

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药材与品名界定清楚,确保用药安全与有效。

白附子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就是法定的药名,习称禹白附。

由于历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故有些地区习惯用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表面棕褐色,断面却类白色,又称关白附,作为白附子用。

两者都有毒性, 功用大同,但关白附的毒性很大,不应与禹白附混用。

我国2000年版药典所收载的白附子就是禹白附。

两者都就是块根,外观长短与直径虽有差别,但就是不明显,两者都有根痕与芽痕,只就是禹白附的表面有密生环纹,而关白附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

白附子的饮片就是经过炮制的,如要用非炮制品则应注明生白附子。

附子(白附片)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又称泥附子,有毒,需加工后以供药用,按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与炮附片。

经炮制的乌头母根,则称为川乌。

乌头的子根就是从母根生出的块根。

李时珍曰:“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

所以,用附子炮制的白附片又称天雄片,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白附片与黑顺片,统称为熟附片。

虽其加工方法不同,名称有别,但效用无甚差异。

区别:二者名称相近,常易混淆,但它们的功效迥异,前者味辛甘,性温,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风痰壅盛、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以及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症。

但本品亦辛温燥烈有毒,常须炮制后用,阴虚、血虚动风及热极动风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而后者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

白附子的研究进展

白附子的研究进展
1207—1208.
[14]袁菊丽.白附子提取工艺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9,36(8):1374一1375. (收稿日期:2010一09一19)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邹红.中药附子与白附子的正确调配[j].临床合理用
药杂志,20lO,02:5—6.
[2]刘磊,陈燕萍.独角莲种子中脂肪酸好氨基酸含量分析 [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2):168. [3]陈雪松,陈迪华,斯建勇.中药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I)[J].中草药,2000,3l(7):495. [4]石延榜,张振凌.白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30. [5]刘磊,陈燕萍.独角莲地上各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1):54. [6]王亚娟.黄花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
的协同戊巴妥钠催眠的作用,生品与不同制品之间
未表现出差异性¨2】。白附子水浸液对中枢兴奋剂 戊四唑、硝酸士的宁所致小鼠强直性惊厥,能明显 或不同程度的推迟小鼠惊厥出现时间和死亡时间, 未见有对抗惊厥和死亡的效果,而对咖啡因所致惊 厥,不论生品还是炮制品均未见有抗惊厥的作用。 白附子常作为主药入复方治疗黄褐斑等色素增加 性皮肤病。其高中低3个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均对 络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且对前者的抑制率与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近年 来白附子因其祛斑美白功效成为化妆品工业的研 究热点之一[141。 独角莲根茎水煎液给小鼠灌胃,进行抗肿瘤研 究,结果显示该药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在30%以上,能延长艾氏腹 水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生命延长率达40%以上; 还能明显增加荷瘤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 能。关白附甲素可降低心房肌的收缩力,但不能翻 转正阶梯现象。关白附甲素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 善血液供应。采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得关 白附子中五种成分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 作用‘1 关白附生药4.5 g/kg混悬液灌胃对大鼠蛋清 性、酵母性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 g/妇还可 以显著抑制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关白附甲素 100 mg/kg腹腔注射热板法实验中,能显著提高小 鼠痛阈。关白附甲素腹腔注射140 mg/kg可提高 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存活时间¨2。。 张娜等p1观察体外关白附多糖对氧化反应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白附多糖对超氧自由基O 一2抑制作用较好,最大抑制率为51.80%,对羟 自由基一OH抑制作用显著,最大抑制率可达 90.88%,表明关白附多糖在体外有很好的抑制自 由基的氧化作用。 单保恩等旧1用3H介人法测定中药关白附提 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和人体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 结果显示其对人体的T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免疫增 强作用,并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杀伤或吞噬肿 瘤细胞和外来抗原,这些活性可应用于调节免疫功 能和治疗肿瘤的疾病。关、禹白附的混悬液给小鼠 灌胃,毒性不明显;而采用冷浸液腹腔注射,159/kg 的剂量就可致半数以上小鼠死亡,且关白附的毒性 反应更快。禹白附混悬液可引起兔眼结膜的水肿, 家鸽呕吐。禹白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刺 激反应,而关白附无上述反应。研究表明炮制后白 附子毒性降低,这与白附子内服炮制人药的理论是 一致的。 4临床应用研究

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禹白附,又称白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药的治疗。

禹白附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禹白附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精神紧张、压力大的情况。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容易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和心理问题。

禹白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

其次,禹白附对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也有很好的疗效。

胃肠道问题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营养不良。

禹白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增加食欲,缓解腹胀,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帮助人们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另外,禹白附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禹白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病毒效果。

这对于治疗感冒、咽炎、肺炎、胃肠道感染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禹白附还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禹白附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骨质疏松等骨骼系统疾病。

禹白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的供血情况,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同时,还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禹白附还有一些其他的功效与作用。

比如,禹白附对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银屑病等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禹白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的症状,促进皮肤修复。

此外,禹白附还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能够缓解症状,通气顺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各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禹白附也不例外。

禹白附具有毒性作用,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在使用禹白附前,应该了解其禁忌症和副作用,并严格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进行使用。

《中国药典》白附子

《中国药典》白附子

《中国药典》:白附子【拼音名】BdiFelZl【英文名】RHI ZOMATYPHONII【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

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

内皮层不明显。

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

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u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

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urn,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0【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

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帆(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矶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

将生姜片、白矶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千,切厚片,干燥。

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矶各12.5kg。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

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骞,痰厥头捕,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爆痈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生品内服宜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白附子的基本介绍_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的基本介绍_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的基本介绍_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白附子即是食物也是药物,但是他药物作用占得还是比较多,因为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充当药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附子的基本介绍,希望大家喜欢!白附子的基本介绍白附子是一种植物的根茎,白附子的采挖秋季,把须根茎外皮除去,晒干。

白附子有很高的药物价值,白附子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

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别称:独角莲、滴水参、天南星、野芋、禹白附、疔毒豆、芋叶半夏。

白附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物,治疗疾病用途广泛,《民间草药》、《中药大辞典》记载,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

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独角莲除上述药用外,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

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给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制禹白附较生禹白附作用较强。

禹白附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对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

亦有报告指出,禹白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镇静作用强。

但两者皆无抗惊厥作用。

2、抗炎作用禹白附粉混悬液或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其均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症的肿胀度;两种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

禹白附粉混悬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尚能显著降低酵母性关节炎的肿胀度。

3、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显著祛痰作用。

有毒中草药之禹白附

有毒中草药之禹白附

有毒中草药之禹白附禹白附《中药志》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Typho- 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

亦名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味辛、甘,性温。

有毒。

禹白附的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 glucoside)、皂甙(Saponin)、肌醇(Inositol)、蛋白质(Protein)、黏液质(Mucilage)、草酸钙(Calcium oxalate)、蔗糖(Sucrose)、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酪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琥珀酸(Succi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相应的甘油酯。

禹白附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生禹白附和制禹白附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2.58±2.65g/kg和29.57±2.70g/kg。

多数动物在用药后20分钟内死亡,死亡前动物表现呼吸抑制或惊厥。

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温浸剂给小鼠灌胃、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水煎剂给小鼠和家兔灌胃,均未见动物死亡。

禹白附粉混悬液对兔结膜、兔耳皮肤均有刺激作用,生禹白附的刺激作用较制禹白附为强。

禹白附生品成人中毒量为每日15~30g,致死量为45g,中毒潜伏期约0.5~3小时。

本品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口舌发麻、四肢及全身紧束感、全身大汗、口渴舌干、心慌、躁动不安,继而出现谵语、呕吐、腹泻、颜面青紫,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临床应用本品,曾有用生白附子7枚(约37g),加黄酒煎煮,一次服下致中毒死亡的报告。

中毒救治:1. 立即催吐、洗胃(用高锰酸钾液或2%鞣酸溶液)。

2. 用生姜汁和白醋口腔含漱及内服。

3. 其他救治措施参照“天南星”。

附注:商品白附子,有禹白附及关白附两种,二者功效不同,当分别使用。

白附子的用法

白附子的用法

⽩附⼦的⽤法 选择药物的时候,需要对药性进⾏全⾯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药是最佳选择,使得疾病能够得到改善,那⽩附⼦的功效与作⽤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不太清楚的。

下⾯店铺就简单介绍⼀些⽩附⼦的⽤法。

⽩附⼦的⽤法⽤量 1、治癫痫皂⾓60g,关⽩附15g,半夏、天南星、乌梢蛇、全蝎各90g,蜈蚣半条,僵蚕45g,姜汁糊丸绿⾖⼤,每服3丸,⽶汤送下。

2、治中风半⾝不遂关⽩附、⽩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研末,每次3g,热酒调服。

3、治痰厥头痛关⽩附、半夏、天南星各等分,研末,⽣姜汁蒸,为丸绿⾖⼤,每次15g,饭后⽣姜汁送下。

⽩附⼦的功效与作⽤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痛。

⽤于中风痰壅,⼝眼唱斜,语⾔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1、内服宜炮制后⽤。

2、风痰壅盛,经脉拘急,肢体不遂者,可与天南星、半夏、川乌等配伍,以加强祛痰通络之功。

3、若风邪侵袭⾯、风痰阻滞经络,症见⼝眼歪斜者,可与僵蚕、全蝎等同⽤,以散风⽌痉。

4、痰⽓结聚颈项⽽致瘰疬肿痛者,可⽤鲜品捣烂涂敷患处;或与半夏、贝母、连翘等同⽤。

⽩附⼦的副作⽤ ⽩附⼦品有毒,宜慎⽤。

【⽤法⽤量】:煎服,3~6克。

研末服,0.5~1克。

内服宜炮制后⽤。

外⽤⽣品适量,捣烂外敷。

【使⽤注意】:阴虚⾎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

⽣品⼀般不内服。

传统⽂献《本草纲⽬》:有⼩毒。

《⼤明本草》:⽆毒。

临床观察⽣关⽩附有毒。

制禹⽩附、制关⽩附⽆毒。

在常规剂量内⽔煎服可有内热升⽕或胃不适反应。

长期⽔煎服没有明显副作⽤。

⽣禹⽩附与南星、半夏相似,煎汤饮服⽆毒,药渣可能有毒。

另外,很多爱美⼥⼠会利⽤⽩附⼦做⾯膜,但⼀晚上过后会发现脸部有些红肿,这个和⽩附⼦是有关系的,因为⽩附⼦的药性属温,味⾟,是带有毒性的,所以会导致出现红肿现象。

在使⽤前应该听取医⽣的指导。

注意事项:⾎虚⽣风、内热⽣惊及孕妇禁服。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查询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查询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查询白附子的传说故事根似天雄茎独赢,苗为附子故得名。

慈禧面愈白附力,王莽赐香去斑痕。

美容事业方兴时,老药功效更出新。

【形态采制】白附子又名乌拉花,有禹白附子、关白附子两种。

禹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地下块根。

独角莲为多年生草本,块茎卵球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外披暗褐色小鳞片,有7~8条环状节,颈部周围生多数须根。

叶基生,与花序同时抽出。

叶柄圆柱形,长约60厘米,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膜质叶鞘。

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后展开,呈戟状箭形,长10~45厘米,宽7~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箭形,全缘或略呈波形,中部于背面隆起。

花序梗长8~15厘米。

佛焰苞紫色,管状圆柱形,长约6厘米,粗约3厘米。

肉穗花序几无梗,长达14厘米。

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厘米,粗约1.5厘米。

中性花序长约3厘米,粗约5毫米。

雄花序长约2厘米,粗约8毫米。

附属器紫色,长2~6厘米,粗约5毫米,圆柱形,直立,基部无柄。

雄花无柄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圆柱形,胚珠2,柱头无柄。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地、山坡、水沟旁。

为中国特产,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等省区。

关白附子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地下的肥厚块根,主产东北。

在养生中将秋季采的白附子洗净后,浸泡换水一直到尝无麻辣为止,捞出加白矾,每500克加白矾60~70克,煮透取出切片晒干。

【传说故事】清代慈禧太后面风多年,左侧面部自眼以下,连及颧部,时作跳动,即左侧面神经痉挛。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53岁,10多年未愈。

光绪二十八年,除跳动外,出现口歪眼斜,但仍属面部神经痉挛。

这时慈禧已67岁。

多方治疗到光绪三十二年下半年有好转,各种方中白附子仍是主药。

《楚国先贤传》载:孔休伤颊有瘢,王莽赐玉屑白附子香与之消瘢。

白附子自古研末外搽。

唐代李珣《海药本草》记载:“白附子,头面斑痕,入面脂用。

白附片与附片的鉴别

白附片与附片的鉴别

白附片与附片的鉴别
赵正西;赵元开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87(0)2
【摘要】笔者发现目前有些司药人员将附子(制附片)与白附子(白附片)误认为是一种药,以致造成了治疗上的错误,今提出这两种药的鉴别如下: 白附片分禹附片及关白附两类。

禹白附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块茎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2~4厘米,直经约1~2厘米。

若去净外皮者,表面淡黄,白色略平滑,周身有小凸点(须根痕),形成较规律的环形圈,顶端有圆形下凹的茎痕。

未去净外皮者,表面粗糙呈灰棕或灰黄色,多显抽皱,顶端常为棕色,茎基残留或鳞状叶质坚实。

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味淡麻辣刺舌,有小毒。

性辛甘温,入肝胃经,燥湿化痰之力强,且可祛风止痉,
【总页数】1页(P52-52)
【关键词】白附片;祛风;禹白附;燥湿化痰
【作者】赵正西;赵元开
【作者单位】南部县光华卫生院;南部富利复生堂药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白附子与白附片的鉴别 [J], 于军平
2.白附子与白附片的鉴别 [J], 虞文妹
3.炮附片、黑顺片和白附片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分析研究 [J], 孙素琴;周群;梁曦云
4.白附子和白附片的鉴别应用 [J], 郭红艳
5.白附片与其伪品马铃薯片的生药鉴别 [J], 卫莹芳;易翠华;何捷;汪晓辉;王梦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附子之禹白附关白附
附子、禹白附(白附子)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

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法用量: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

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开水煎制不低于1小时祛麻味。

孕妇禁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主要对心肌、迷走神经、末梢神经有兴奋麻痹作用,中毒症状如舌尖麻木、肢体麻木,有蚁走感,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最严重至危及生命。

禹白附为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

别称滴水参、白附子、疔毒豆等。

性大温,味辛、甘,有毒,入胃、肝经。

功效:燥湿化痰,社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瘰疠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0.5~1g。

内服宜制用并先煎40分钟,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使用时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

禹白附在中药处方上多以白附子出现,切莫与附子,白附片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