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育初探
浅谈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式美术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还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
一、选材和制定教学计划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选题应以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环保为宗旨,选用的教材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通过画画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和生物,感受其神奇和美妙,唤起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要依照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目标是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新意识,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引导孩子有意识地保护和改善环境。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加强孩子的绘画训练,让孩子们从线条、颜色和形状等细节入手,让绘画与生活相联系,将想象和创新融入到作品的设计中去。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在生态环保主题的框架下不断创作。
三、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包括了大量的绘画创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天赋,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启发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让孩子不仅仅是在画画的过程中,而是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从中去探究生态环保的原理和思路。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分析,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主思考,加深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真正教学有效。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教学应该把握实践教学的机会,将丰富多彩的生态知识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小学美术教育之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展、观摩各种美术作品、参观艺术馆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五、分小班制教学,个性化辅导小学生放学之后,会有一些生活事务需要处理,比如做作业、学习才艺等,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时间,而有的孩子可能会比较独立。
基于生态理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初探
基于生态理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初探陆丰市东海镇彭伟学校庄映存生态教育是指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教育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并以此进行教学实践的教育思想以及实施策略。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下的生态教育不限于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生态理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使他们从感受和体验创造中获得生命的潜能、智慧、意义、快乐。
生态美学观首先强调三种美,即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将真与善相结合,实现对人格的全面而综合的教育。
一、中小学生态美术教育的改善方法基于生态理念的美术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观测、探索和体会中学习,并通过锻炼设计和制作,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看、画、想、玩等多种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通过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横向比较,学生能充实自己的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同时,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轻松、和谐以及自然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艺术作品都得到重视,并给予鼓舞和表扬。
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并且有意义的时候,其求知欲才会激发,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并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思考。
因此,课堂教学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一是创造师生民主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从而其求知欲被激发,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二是要创造一个轻松的创新环境。
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然而将潜在的创新转变成为实际的创新,激发潜能必不可少,才能形成创新的外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问答的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心大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生态美育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中美的认识和体验的教育理念。
相对于传统的美育观念,生态美育更加强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让人们深入认识和感受自然美,从而形成一种对自然美的珍爱和保护意识。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个时期,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而美学家们则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美的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美育这一理念开始被提出。
生态美育最早的提出者之一是美国学者Bernard Tschumi。
他提出了“环境意识”这一概念,强调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影响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草地的小故事:人们经常把草地视为公共场所,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对草地进行开垦,这样做的结果是破坏了草地的生态系统,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影响到了人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美育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美国,生态美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许多学校开设了涉及自然环境、动植物和废弃物利用等主题的课程。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美育的意义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生态美育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环境和自然美。
在生态美育中,人们不仅仅是欣赏美的色彩和形式,更注重的是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生态美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人们欣赏美,更是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美的珍贵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美育要求人们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对环境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
比如,如何降低使用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何节约能源等等。
在这些方面,生态美育强调的是个体的行动和影响力,倡导诸如环保公益活动、绿色出行、废旧物品的再利用等行为。
这些行为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的正确认识和关注,同时意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再生资源。
生态美育对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正在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正在遭受污染和破坏。
生态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美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生态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美育教育探索与实践摘要生态美育是伴随着生态环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注重体验与生态美的新型教育形式。
生态教育美育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同时对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灌输的传统幼儿园美术教育,不同于灌输教学,生态美育是一种新的美育形式。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强调民主、平等的对话,强调幼儿的生态美育体验。
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幼儿审美意识、提高幼儿审美素质、增强幼儿艺术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的起点。
1生态美育的基本内涵近年来,随着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生态教育应运而生。
单纯的生态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生态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态美育也随之产生,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更新社会教育观念,有别于传统灌输和教师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生态美育,也就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注重学科之间的生态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互补共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创造能力。
生态美育丰富了美育的内涵,促进了美育的发展与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实践活动中人类情感培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美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已成为高校美育的新起点。
2生态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意义2.1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生态化生态美育是人类在美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
在更新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一变化和多样化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运用方式,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方面和单一的形式,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教育方法活动等具有多种综合运用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方法的生态化。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生态美育作为有机融合而成的美育形式,其概念探源包含着广泛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考。
本文将从生态美育的起源、概念内涵、教育意义等方面分析生态美育的相关问题。
一、生态美育的起源生态美育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美育形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此时生态学研究更加深入。
生态学的发展催生了生态美育的生长,将自然、美学、文化三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二、生态美育的概念内涵1、自然教育生态美育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是自然教育,这是由美国教育先驱约翰·胡兹所提出的。
他主张将教育与自然相结合,通过体验、观察、研究等形式,使学生对自然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获得自然界的感悟和启示,产生美感和审美情趣。
2、环境美学生态美育的第二个重要概念是环境美学,这是美学范畴内的一个子集。
环境美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它注重人和环境间的互动和交流,力图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发展。
3、文化意义生态美育的第三个重要概念是文化意义,这一概念是将自然、美学和文化综合起来考虑所得出的。
文化意义不仅包含了各种美学潜能,而且还强调了文化本质上的多样性和深层次的内涵。
三、生态美育的教育意义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态美育是一种自由、充满创造性和开放式的教育方法。
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吸收自然环境的美感,还能够在认识到美感之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拥有创新的思想。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生态美育,学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调节和治疗,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自然绿色环境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更加平静和专注。
3、提高学习效果生态美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形式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和开放式的特点,同时,生态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和自我主动性。
四、生态美育和教育实践生态美育不仅在美育教育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也在其他学科教育和园林、环保、旅游等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浅谈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小学生态式美术课堂的构建是将美术教学内容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以此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素养。
美术教育是一个既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需要实践与创造的艺术教育,其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水平。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一方面过多地依赖讲解和练习,另一方面课堂氛围较为单一、笼统,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只是获得了理论知识,而欠缺实践与创意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种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大胆创新的美术教育。
以生态美术为例,将课堂延伸到自然环境中,既是一种创造性美术教育方式,还是一种考验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思想。
首先,小班规模的授课方式可以使得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授课情况,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的学习充分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也给予老师更多的创作规划时间。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铺设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有力地提升学生的意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的良好成长环境。
其次,让学生多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态美术,通过实践的探究,学生面对真实的自然环境,可以探索出更多未知,吸收自然的灵感,在操作和思考中,提高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价值体验。
其三,使课程更加应用性和实践性。
课程可强调场景体验和互动体验,在教学中加入互助哲学,构建一个小团队,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任务,通过协同完成任务,每个人可以自主创意,课堂内容也能囊括多个方面,例如:场景装置,图片拍摄,小制作,小贴画等。
将日常与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延伸性是生态式美术课程关键词之一,每一堂课堂内容能顺利推进下一节课堂内容的展开,有助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展与实践
生态美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自然材料作为生态美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其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可促进幼儿的感知发展、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幼儿园应科学设计“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方案,并通过趣味化、开放式的生态美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展与实践案例活动一:自然材料蚕茧美育活动探究(一)活动背景生态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是幼儿最亲近、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以自然为基础开展的活动,能有效加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自觉性。
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美丽的生态环境,增强儿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可以以自然材料蚕茧为例,设计生态美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方案。
(二)蚕茧自然材料的意义与特点蚕茧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材料,它经过蚕的口吐丝而形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延展性和韧性。
在蚕的产生、生长、变态等过程中,蚕茧承载了蚕的全部生命活动,代表了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奇妙。
因此,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和探究蚕茧,可以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其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丰富其感性认知,并有利于培养其协作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内容设计1.活动目标。
蚕茧生态美育活动可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蚕茧的基本特征,了解蚕的生长、产生等基本情况;二是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感知发展、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三是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社会性格等方面的能力。
2.活动内容。
首先,让幼儿观察和探究蚕茧。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蚕茧的形態,介绍其特点,让幼儿用手轻轻地触摸蚕茧,感受其质感,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感知它们的大小、颜色等基本情况,并寻找蚕茧与其他物品的异同点。
实施生态式美育课程初探
实施生态式美育课程初探
董琴芬
【期刊名称】《现代特殊教育》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 学前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艺术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期,而艺术、审美、智慧的教育是达到完满型人生的关键.生态式美育课程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把儿童艺术审美放在第一位,为完满型人格成长打基础的教育.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董琴芬
【作者单位】江苏锡山市雪浪镇中心幼儿园,2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6
【相关文献】
1.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初探
2.特殊需要儿童“生态式早期干预方案”的提出与实施——上海市卢湾区生态式早期干预模式介绍
3.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4.融合优秀地方文化的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别样美育课程”为例
5.例谈生态式美育课程理念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体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生态美育教育的推进和实践
小学生态美育教育的推进和实践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美育教育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时期,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小学生态美育教育的推进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 生态美育教育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生态美育教育是指通过给小学生提供自然环境接触和生态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美感、审美情操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教育过程。
1.2 意义•培养绿色意识:生态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绿色意识,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接触自然环境,观察自然景观,学习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生态美育教育不仅仅涵盖自然科学内容,还融入了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推进小学生态美育教育的途径2.1 设置课程通过在小学生的课程设置中添加生态美育相关的内容,例如自然科学、美术、音乐等课程,使得小学生能够全面接触和学习生态美育的知识和技能。
2.2 组织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郊游、野外考察、植树造林等,让小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和理解。
2.3 创建生态美育环境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创建生态美育环境,例如花园、小池塘、花坛等,让小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玩耍,增加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3. 小学生态美育教育的实践案例3.1 美术课堂中的生态美育美术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和生物,画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3.2 生态教育周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年一度的生态教育周活动,期间设置各种与生态美育相关的主题展览、讲座、实践活动等,让小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
[ 摘要] 生 态 美 育是 中 国 美 育发 展 的 当代 诉 求 与 国 际环 境 教 育 和 中 国生 态 美 学研 究视 域 融 合 的 产 物 。 是
中 国 美育研 究 的 一 种 生 态 学 范 式 。 生 态 式 艺术 教 育 、 生态关学的美育、 生 态存 在 论 的 美 育是 生 态 关育发 展 过 程
[ 作者 简介 ] 张超 ( 1 9 8 0 一 ) , 男, 山东师范大学文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济 南职业 学院公 共教 学部教 师 , 研 究方
向: 文艺美学。( 山 东济 南 2 5 0 0 1 4 ) 了 生 态 美育 实施 发 展 的路 径 和方 向 。
一
生 态 文 明 建设 是 一 个 庞 大 的 系统 工程 , 除 了需 要
国 家 层 面 上 的 建 章 立 制 、经 济建 设 上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思想资源上的反思考察等 , 更 需 要 人 们 观 念 上 的落 实 和行为上的认知 。 这种 “ 落实” 和“ 认知 ” 的过 程 也 就 是 教 育 的 过 程 。美 深 深 植 根 于 人 类 生存 发 展 的 深 处 , 对
人 的精 神 成 长 和 观 念 建 构 具 有 本 源 概 念 的理 解
对 生 态 美 育 进 行 探 源 ,首先 必 须 对 中 国学 者 对 “ 生态” 概 念 的 理解 与使 用 有个 清 醒 的认 识 。 生态审美 活动 、 生 态 审 美 教 育 思 想 虽 古 已有 之 , 但“ 生态 ” 却是
学” 观 念 在 人 文 社 科 领 域 的 延 伸 发 展 。“ 生态学 ”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由德 国生 物 学 家 海 克 尔 在 《 有 机 体 普 通 形 态 学》 一 书 中提 出 , 他将 “ 生态 学” 定 义为 “ 研究( 任 何 一 种) 有机体彼 此之间 、 以 及 与 其 整 体 环 境 之 间 是 如 何 相 互影响的学 问” …。徐 恒 醇 在 其 《 生态美学 》 一 书 中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
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浅谈生态美育概念探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美育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态美育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环境的美学感受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浅谈生态美育的概念探源,探讨其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生态美育的概念在近年逐渐兴起,但其实质内容在早期的人文圈和教育界已有倡导。
20世纪中叶,随着生态问题的逐渐突显,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扩展到艺术领域。
在1960年代,以塞斯顿为代表的生态艺术运动兴起,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表现手段传递环境保护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将自然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的作品,如使用天然材料制作的雕塑、艺术装置等。
可以说,生态美育的萌芽与生态艺术运动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生态美育的理论基础则源于美学和社会生态学的结合。
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关注人们对美的感知、体验和认知。
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生态美育将美学的观念应用于环境教育中,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激发人们对环境美感的体验,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生态美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将美从狭义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一种情感、思维和行为的综合体验。
生态美育的发展趋势在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艺术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紧迫问题的现实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美育的意义变得越发重要。
通过生态美育的教育手段,可以培养人们的环境认知、情感和行动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此外,生态美育还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他们对环境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的感知能力。
在实践中,生态美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如学校教育、社区活动、艺术展览等。
探析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美育理念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有助于规范美术教学行为,在促使学生绘画技能提升的同时,使其建立正确审美观。
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阐述了生态美育理念对美术教学的积极影响,接着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字:生态美育理念;初中;美术教学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度满足,生态问题却日益凸显,生态美育理念应运而生。
生态美育理念是由生态学、教育学、美学相互融合而成,其浅层含义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态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观,进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深层含义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态审美教育,引发学生对生命、生活以及自然的反思。
一、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一)有助于提升美术课堂文化价值生态美育理念融合了生态学、美学以及教育学特质及精髓,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理念不同,生态美育理念将世间万物看做一个整体,人只是整体中微小的一部分,生态美育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态之美,培养自身正确审美,最终达到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因此,将生态美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中,会促使教师站在教学整体性的角度,促进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注重班级内每位学生的课堂参与。
亦有助于增强美术教学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向多维度发展。
学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下,自身思维以及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学生可以尽情体验感知、创新创造。
(二)有助于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思想升华生态美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使学生更直观感受美术的魅力,体会其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传达的作者对生活、生命、社会、自然等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思想升华。
生态美育理念重视学生通过真看、真感的方式获得审美体验。
因此,教师在应用生态美育理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将原作所绘场景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制还原,使学生切身置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直观感受画作魅力,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
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生态美育初论
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生态美育初论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美育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生态美育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学校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和生态美育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建设的实践。
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高校生态美育的概念、内涵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高校生态美育的实施策略,为推进高校生态美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生态美育;社会文明建设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co-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 new type of soc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which takes the school as the c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s the support, and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as the gui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rol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macro level,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micro level,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oc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建设生态式美育特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建设生态式美育特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建设生态式美育特色园的实践研究。
一方面,本文着眼于美育实践研究中的理论方面,分析了生态式美育特色园重要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本文也分别针对建设、管理和运行生态式美育特色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建议。
一、美育实践研究中的理论方面生态式美育特色园是将优秀的生态文明历史、文化、自然、科技等现代文明的元素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美的休闲空间,同时也是一种以“美育”为目的的教育形式。
它着重于发展孩子们的素质,培养孩子们安全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热爱生活的美好习惯,通过醒机、环境设计和组织教育等活动,使孩子们在美育的实践中发展出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健全。
针对建设生态式美育特色园,应当以教育特色为出发点,以创新思维和精准落实为指导,在生态式美育特色园的设计和建设中,尊重自然风貌、尊重社会文化价值、尊重智能空间等原则,从而融合美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二、针对建设、管理和运行生态式美育特色园的实践建议1、建设建设生态式美育特色园应当坚持自然、科学、智能的设计原则,以实际操作、活动性学习和游览观光为宗旨,结合文化传统、当代社会发展等多维度因素,重点打造能够容纳大量少年儿童、开展美育实践的美育场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科学、规范的美育文化环境。
2、管理管理生态式美育特色园应当确立科学的管理机构,确立规范的运行制度,包括普及美育知识的培训、全面检查的巡查、教育活动的日常管理等,重点关注生态式美育特色园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管理问题。
3、运行在运行生态式美育特色园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孩子们的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符合美育目的的有效活动,以引导孩子们参与“创造性学习”,以促进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自主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同时应当由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意义的美育活动,以增加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美育实践的能力。
基于生态美育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
3 . 以 空 间 开 发 为 保 障 , 为 幼 儿 设
置 自主表现 的空间
基于 生 态美 育理 论 对幼 ) L 同 环 境
生态美学是指人类在对 自然 、社会 和 自身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反映在审美 思维 中的过程 ,是将人的个体置于人 、
自然 以 及社 会 的 有 机 生 态 系 统 中进 行 审
3 . 幼 儿 自主 表 达 空 间 的匮 乏
需要多使用蓝色 、淡紫色等冷 色调,减
少炎热的天气对幼儿的影响 ;而在寒冷 冬季则需要多使 用红色 、 黄色等暖色调 , 让幼 儿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色彩的 “ 温 暖” ;此外 ,在春秋季节时教师可以丰 富教学色彩的使用 ,通过制作色彩辨识 卡片 、植物色彩观赏 、自然风光赏析等 手段让幼 儿从感知角度体会色彩的美 。
( 下 半 月 ),2 0 1 6( 6).
细碎 、鲜艳 、多样的对 比色彩 .画面布 局 多而零散 。这样过分强调装饰色彩的 = 卜 富,容易造成视觉污染导致幼儿视觉 混 乱, 同时也影响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 不利 于文化教育 的开展 以及优 良习惯的 养 成,直接影响幼儿 的健康成长 。
儿园靠近湖泊 、河流等地 表水环境 ,那
么幼儿园可以设计 水文化课堂 , 从地理 、 历 史、文学等角度构 建幼儿关 于水 的生
态 意 识 与 审 美认 知 。 除 了 课堂 教 学 ,幼
四 、结 语
幼 儿 园环境 的创设 对 于幼 儿 园 的 教育水平 、发展质量与环境适宜度具有 重要性 .其中运 用生态美育理论对幼儿 同环境进行创设更是必不可 少的环节 。
最 为 根 本 的 是 ,包 括幼 儿 园 园 长 、教 师
存在生态意识缺乏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 是 ,当前幼 儿同在优化园 区环境时往往 只重视物质 基础或硬件设施的改 良与完 善 ( 包括教室 、操场 、游乐场 、 乐器房 、
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教育的探讨
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教育的探讨教育生生态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是“研究住所”的学问。
最初,美国学者沃勒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
美国教育家劳伦斯•A•克雷明才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
教育生态学开拓教育理论的新视野,给我们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有的学者提出:生态化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上升到一种文明观的教育。
……作为一种文明观,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性质。
”笔者认为,生态化作为一种方法论性质的工具,对语文美育大有裨益,它把语文教学放置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广泛关联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为学生营造诗意的心灵“栖居”。
一、关于生态化语文美育原则界定的探讨生态化是前苏联学者创用的概念,“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言,笔者认为,生态化语文美育原则是以人的生命发展理念为指导,把生态美学和传统美学的生态性、和谐等基本理念运用到语文美育之中,建构学生和谐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准则。
二、关于语文美育定位的探讨1、语文美育的本质是学生的生命发展当前,现代人的身心承载着太多的控制与强迫,显出了越来越多的“无能感”,在精神上,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加厉害!人常常成了科技“座架”上的忙忙碌碌的小虫;人的心灵深处往往形成“精神污染”,造成关系紧张,精神颓废,心理生态严重失衡。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学生成了“知识容器”,心理生态损伤最为严重。
当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美育获奖科研报告
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美育获奖科研报告随着经济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我国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要让教师的工作得到回报,更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状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应用到高效的教育教学中。
国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不仅要巩固知识点,打牢学科基础,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生态审美认知,改变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才能打造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吃透”课本知识,因此,学习的进度较慢,但有的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一味追求教学的进度,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连基本课程完成的效果也不好,自信心受到打击,语文的学习情况受到影响,对于生态美学的学习兴趣会受到较大的打击。
一、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语文课程是一门需要师生不断互动的课程,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共同学习进步和互相探讨的过程,整个课堂充满人性化和个性化,课堂氛围亦随之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融入生态美育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以更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学习和生活。
小学语文中的生态美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美育的一个要点就是带领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只有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在自然界中更好生存。
这种意识需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语文教学工作看,将生态美育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更好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三味书屋》这一篇课文时,学生不仅仅要了解课本中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观察鲁迅先生小时候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与态度,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学习,改变原本较呆板的学习态度,从小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美育初探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中心主义不断膨胀而导致的生态危
机,促使大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生态美育应
运而生。
生态美育是融合了生态原则与审美原则的新型美育,其重
在培养人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以期塑造“生
态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栖居”状态。
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教育;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73-02
生态美育,即生态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教育和审美教
育的理念相融合,以生态美学这一理论形态出发,教育大众,尤其
是青少年一代,使其逐渐养成并完善生态审美素养。
一、生态美育的缘起
近年来,生态教育的深入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生态环境
进一步好转,但随着社会发展,单纯的生态教育、知识教育已不能
适应社会要,新的社会,大众对生态生存的高层次呼唤更高层次的
生态教育的出现。
随着生态教育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生态生存观转
变;由理性教育向感性教育转变;由环境功利主义向生态审美观转
变,标志着生态美育的兴起。
二、生态美育的涵义
(一)与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所关注的内容基本都是以生态系统
性、物质循环、可持续性发展为主,这也是生态美育需要关注的,生态美育提倡确立欣赏自然的生态审美态度,首要的便是确立正确的自然观。
两者所追求的均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生态的价值,保护环境,从而达到真正的和谐发展。
性质、目标不同:生态教育是科学教育,更具理性与客观性,以求传达科学知识与把握生态规律;而生态美育是人文教育,更具情感性。
生态教育试图在人的生态认知论的基础上建立生态观;而生态美育是基于生态观基础说那个存在观的教育,意图探究人与自然最佳相处模式“诗意地栖居”。
内容不同:生态教育主要以生态知识为主;生态美育则从单纯的生态知识升华到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和存在观的教育,和谐性、动态平衡性、可持续性、审美性是其重点,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审美观是其核心。
运用方式不同:生态环境教育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是一种运用理性方式的教育;生态美育具有审美教育的特性,极富情感性,力求让人们发现美、感受美,更强调生态美的教育实践。
(二)与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从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的内涵上来说,美育的基本性质、任务与目标都适合于生态美育,生态美育的发展有赖于普通美育的不断深化。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生态意识与生态原则介入到审美中,美育是没有生态概念的,生态美育在一定范畴上丰富了美育的思想,更强调和谐发展。
三、生态美育的特点
(一)形象性。
从形象入手,是生态美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生态美育并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生态美的生动形象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众亲身参与生态美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美、获得体验。
(二)情感性。
生态美育是人文教育,更多从人的存在出发,与生态环境教育相比,更注重情感。
生态美育是情感教育,通过美的生动形象来感染受教育者,以情动人,以期达到共鸣,这远比更注重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生态教育更易于接受。
(三)和谐性。
生态美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和谐教育,这是其他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点。
以生态美为基础的生态美育其实质也就是以核心为核心的教育。
生态美育即倡导大众学会对生态和谐的感受、体验与珍视的过程,这是一种物质与精神兼具的和谐。
(四)人本性。
生态美育直接关注人的存在状态,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现实关注与终极关怀,它将生态原则融入审美原则,结合生态教育与普通美育的优势,其宗旨是建立健全生存观,培养新一代“生态人”和“诗意栖居者”。
四、生态美育三维体系的建构
生态美育是在生态教育与审美教育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以及相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其理论体系的架构必须进行“多维”思考和“高位”设计,建构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生态美育体系,即三维生态美育体系:时
间维度生态美育、空间维度生态美育、形式维度生态美育。
(一)时间维度生态美育
从国内外有关教育会议决议和文件中可以看出,对“所有年龄层次的人士”、“每一个人”、“个人、群体”实施生态美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终身过程”。
生态美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
本文希望通过从时间维度上,更好解决生态美育在时间上的不连续问题,在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同时,不忽视学前、大学生和成人群体的生态美育。
1、儿童生态美育。
对“所有年龄层次的人士”而言,可以将幼儿、小学阶段的生态美育称之为“儿童生态美育”。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是生态美育极为重要的对象。
这一时期的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态、自然的人士处于初始状态和建构时期。
这一阶段的生态美育需要以大自然本身作为教育素材,从生活开始,将最本源的生态知识和美感体验让孩子们感知,从小培养他们生态审美素养。
这一时期的实施方法可以采用“自然教育”、“自然学习”、“户外教育”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感知自然、感知和谐之美。
儿童生态美育对人的一生起着奠基作用。
2、中学生态美育。
与儿童生态美育相比,中学(包含初中、高中与中职)阶段的生态美育也是一种建立在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基础之上的教育,是儿童生态美育的时间延续。
是基础
性生态美育。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及初步的生态行为能力和审美水平,处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期。
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因此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更需要重视生态知识、情感、价值观、参与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3、大学生态美育。
这一阶段的生态美育通常是指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的生态美育,与中学与儿童生态美育相比,这一阶段应该更多关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和谐教育问题、生态决策问题以及对审美批判性思考问题等。
4、成人生态美育。
审视我国生态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现状,成人教育尚未成为生态美育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将成人生态美育纳入到全民生态美育体系之中,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审美素养,以及“生态社会”与“诗意化栖居地”的构建。
(二)空间维度生态美育
空间维度生态美育指的是学校生态美育、家庭生态美育、社区生态美育,或者说生态美育融入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现有生态教育实践表明,现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现象,学校教育相对较好,而社区、家境较差。
1、学校生态美育。
学校生态美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生态美育是全民生态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学校所
有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连续过程;二是生态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课程建构,包含了生态美育的目的、目标、实施及评估体系,必须有明确的界定;三是生态美育作为渗透式教育应该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求教育者、管理者本身具备一定的生态审美素养,善于挖掘生态美育素材,从而言传身教达到教育目标。
2、家庭生态美育。
良好的家庭生态美育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关爱生态环境、提高内在修养的情感与意识,通过科学、绿色的生活教养方式,培养孩子从小建立科学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良好的家庭生态美育是一种奠基性教育。
3、社区生态美育。
由于对社区教育的内涵有多种不同论述,可以将“社区生态美育”暂且界定为:社区生态美育是指以社区为活动范围,以社区内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培养社区成员生态审美情感、培养其生态审美能力、建立健全生态生存观的生态美育活动。
社区生态美育应以学校生态美育中的儿童和中学生态美育为依托,重在普及生态审美知识,为公众有效参与生态审美实践提供条件。
(三)形式维度生态美育
就生态美育的具体操作和实施而言,可以将生态美育分为课堂和非课堂两种形式的生态美育。
1、课堂生态美育。
课堂生态美育即实践维度中从幼儿到大学阶
段的生态美育以及空间维度中的学校生态美育。
属于操作层面上的课堂生态美育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系统性、内容系统、操作具体等特点,通过课堂生态美育可以系统培养受教育者关于生态学、美学、生态美学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受教育者较高的生态审美素养,从具体教育形式分析,课堂生态美育可以分为课程式、渗透式和活动式三类。
2、非课堂生态美育。
在生态美育的组织形式中,非课堂生态美育是地课堂生态美育的整合、补充与延伸,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级各类培训和各类宣传来配合完成。
从具体教育形式上看,主要可以分为媒体宣传、艺术熏陶和实践体验等三种类型。
总的来说,生态美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从理论研究的深入性和实践的广泛性上来说,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都是需要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有待加强的。
生态问题因人而起的,其解决也必须从人入手,把“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及生态意识、生态审美素养的培养,应是未来生态美育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
社,2004,8.
[2]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
[3]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4]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