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快乐。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1、头饰卡1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2、提前熟悉儿歌《小蝌蚪》。
3、活动前场地、器械、幼儿衣着及情绪身体检查,确保幼儿会户外活动的安全【活动建议】一、准备活动:组织幼儿在场地上学小蝌蚪游、小青蛙跳。
二、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是青蛙妈妈,你们是小蝌蚪,让我们一起做操吧!”“跟着妈妈点点头,转圈游一游,向前跳一跳,和妈妈抱一抱。
”二、学做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扮青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跟着“青蛙”四散地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呀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游呀游,游来游去想一想,妈妈、妈妈您在哪儿?”当儿歌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幼儿要闭上眼睛蹲下,教师立即跑到场地一端。
当儿歌念完时,“小蝌蚪”睁开眼睛寻找“青蛙妈妈”。
“青蛙妈妈”边招手边说:“孩子,我在这里。
”“小蝌蚪”们迅速跑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2、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当念到“游来游去想一想”时,小蝌蚪要闭上眼睛蹲下。
3、游戏熟练后,可请幼儿扮青蛙妈妈继续玩。
三、放松整理。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请你跟我伸伸臂,请你跟我甩甩手,请你跟我踢踢腿。
”活动延伸:可改变动物角色,让各种动物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增加游戏的兴趣。
教学反思: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
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开始,一个小蝌蚪从蛋壳里孵化出来。
它弯曲的身体,透明的尾巴和两只小小的蹼使它看起来与众不同。
小蝌蚪一出生,就开始寻找妈妈,它想知道妈妈是怎样的。
小蝌蚪首先遇到了一只鸟,鸟问道:“小家伙,你在找谁呢?”小蝌蚪回答说:“我在找妈妈,你见过她吗?”鸟看着小蝌蚪的尾巴和蹼,摇摇头说:“不好意思,我没见过你的妈妈。
”小蝌蚪一路顺着溪流游泳,突然看到一个大大的嘴巴从水中探出来,原来是一只大鱼。
大鱼问道:“小蝌蚪,你在找谁呀?”小蝌蚪说:“我在找妈妈,你见过她吗?”大鱼看着小蝌蚪的身体和蹼,把它咬了一口,然后波纹扩散开来,小蝌蚪被吓得连忙游走。
小蝌蚪游到一个石头旁边,石头上坐着一个青蛙。
小蝌蚪问道:“青蛙大哥,你见过我的妈妈吗?”青蛙笑了笑说:“小蝌蚪,你妈妈在这里。
”小蝌蚪高兴地说:“真的吗?在哪里呢?”青蛙指着镜子说:“她就在这里。
”小蝌蚪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眼前出现的是一只青蛙。
它惊讶地说:“我是青蛙的孩子?”青蛙点点头,说:“对啊,你是我的孩子,你长大了。
”小蝌蚪乐坏了,它终于找到了妈妈。
从此以后,小蝌蚪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它们一起游泳、跳跃,过着快乐的日子。
这个故事通过小蝌蚪的寻找妈妈的过程,告诉孩子们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小蝌蚪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青蛙的孩子,直到见到镜子中的青蛙自己才恍然大悟。
这也向孩子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有时候我们会变化,但我们的本质不变。
故事中的其他动物形象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启发。
鸟和大鱼都是陌生的,它们都没有见过小蝌蚪的妈妈,这向孩子们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
而最后的青蛙揭示了小蝌蚪的身份,让孩子们明白相同的亲子关系。
这个故事的情节清晰,简单易懂,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同时,故事涉及的生物形象丰富多样,能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对自然界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故事结尾,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一起生活在一起。
中班语言寓言故事教案12篇
中班语言寓言故事教案12篇这是中班语言寓言故事教案12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学习包书;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讨论):(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2)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
展示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第2篇、中班故事丑小鸭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在阅读时抓住故事主要线索的方法,欣赏并喜爱故事中丑小鸭的角色形象;2、让幼儿在倾听故事的同时能按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记忆故事主要内容的有意性。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育教案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蝌蚪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
2.促进幼儿们对于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动物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对于方向与空间的感知能力。
4.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讲解与幼儿的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幼儿们体会蝌蚪找妈妈的困难。
教学准备:1.小蝌蚪与妈妈拼图。
2.蝌蚪、青蛙的图片、贴纸等。
3.磁铁、白板笔等。
4.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书。
5.家长配合,提供蝌蚪与青蛙的观察机会,与孩子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手持蝌蚪的图片,向幼儿们展示,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会变成什么样子?”2.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孩子们先了解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做“蝌蚪与妈妈拼图”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拓展孩子们的想像空间。
二、讲解故事1.听故事:教师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孩子们听故事的同时,观察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场景等。
2.感受故事:通过观看故事书的插图,让孩子们感受故事情境,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
三、拓展注意力1.教师手持一团小磁铁,示范把它放在白板上并移动它。
2.让孩子观察磁铁的运动,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磁铁会吸住什么?”3.接着,教师将一些贴纸粘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要求孩子们向贴纸靠近并模仿教师刚刚的操作把贴纸吸到白板上。
4.教师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让孩子们在时间限制内吸住更多贴纸。
四、观察与绘图1.让孩子们观察蝌蚪、青蛙的图片或实物,并请家长与孩子们交流青蛙所生活的环境、生活习性等。
2.教师让幼儿自由绘制一只青蛙,并在绘图过程中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辅助活动1.游戏时间:通过音乐和舞蹈,带领孩子们活跃课堂气氛。
2.自由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玩具或书本进行阅读或玩耍。
3.评价与总结:教师与孩子共同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并对孩子们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9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9篇小蝌蚪找妈妈 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了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⑵“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⑵分组进行讨论。
⑶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学生练读,表演。
⑸汇报,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内容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灰迎阿姨追顶被鼓三、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一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母鸡和苹果树》二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金色房子》三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一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
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四)活动目标: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9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9篇小蝌蚪找妈妈 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
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小蝌蚪找妈妈 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小蝌蚪找妈妈》。
通过学习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不同阶段的蝌蚪和青蛙,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小蝌蚪成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视频,青蛙模型,放大镜。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池塘观察小蝌蚪,让幼儿亲身感受小蝌蚪的形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讲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按照顺序排列,并说出每个阶段的特点。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如:“小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态差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2. 板书内容:a. 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b. 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附近的小蝌蚪,记录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故事教育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故事简介1.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优秀的幼儿教育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蝌蚪在大海、湖泊和小溪中寻找妈妈的故事。
2.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适合3-6岁幼儿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幼儿对于生命成长的探索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生命成长的基本道理。
2. 培养幼儿对于生命尊重和关爱的意识。
3. 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三、教学准备1. 书籍:准备好《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书籍。
2. 图版:准备好故事中出现的图片或者绘本,在讲解故事时进行辅助展示。
3. 角色扮演:老师或者幼儿园工作人员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蝌蚪和其他动物,带领幼儿沉浸到故事情节中。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幼儿围绕水、动物等主题进行自由交流,引导幼儿提出对于动物生命的认识和想象。
2. 讲解故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同时辅以图片展示。
3. 提问互动: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等等。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5. 角色扮演: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6. 情感表达: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于故事的感受,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7. 总结讨论: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故事,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情感表达等。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可以从表现形式、表达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估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成长变化,对于个别幼儿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
六、延伸活动1. 实地探索:组织幼儿园外实地活动,带领幼儿亲自去观察水中生物,并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设计意图: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
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
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4、集体排序图四张;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6、青蛙头饰一个;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
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
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探索《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一本经典的绘本故事,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能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故事中的寻找妈妈的情节也能够引导幼儿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绘本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1. 故事情节《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蝌蚪在池塘里寻找妈妈的故事。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蝌蚪发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于是它开始了寻找妈妈的旅程。
蝌蚪先后问过小鱼、小鸟和小青蛙,最后在一只比自己大得多的青蛙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整个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生命教育通过《小蝌蚪找妈妈》,幼儿能够了解到蝌蚪的生长过程。
故事中蝌蚪的生活环境、寻找食物和寻找妈妈的过程,都为幼儿呈现了一个微小生命的成长历程。
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课程,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3. 独立解决问题在故事中,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但是蝌蚪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最终找到了妈妈。
这样的情节能够引导幼儿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这个故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交流故事中蝌蚪和其他小动物的互动,充满了愉快和友情。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这对于幼儿的情感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总结本文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绘本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程,一次锻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机会。
通过阅读、讲述和解读这个故事,我们期望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在我看来,《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成长,更是勇敢追求、尊重生命和发现爱的过程。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更加和谐、善良。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绘本案例教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绘本案例教学一、教学目标1.能讲、能听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
2.能正确使用“妈妈”、“小蝌蚪”、“池塘”等词语。
3.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够进行简单的情节复述。
4.能够运用图画、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故事的情节和感受。
5.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绘本《小蝌蚪找妈妈》。
2.教案。
3.纸和彩笔。
4.教学辅助工具(音响、投影仪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放一段小蝌蚪的音乐或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们先来谈论一下小蝌蚪,看看幼儿们对小蝌蚪这个生物是有何了解。
2. 教学内容(1)进行绘本故事的阅读,读图,了解故事情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幼儿来说,书本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在进行绘本阅读的时候不妨帮助幼儿完成图片的理解,同时使用口头语言来解析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图片和书本中的文字信息。
(2)阅读后的讨论和语言学习。
(a)触发情感。
在故事中,小蝌蚪走了很久,看到了许多生物,但却没有找到妈妈,这让小蝌蚪很心急,感到很失落。
教师可以根据小蝌蚪的感受和情境来进行情感诱导,如:“小蝌蚪好着急啊,一边游一边找,可是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找到妈妈。
你们觉得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帮小蝌蚪一起寻找妈妈,给他加油呀!”(b)学习新的语言词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涵盖了很多重要的词汇,如“池塘”、“咕嘟”、“蛙鱼”、“水草”等等。
老师在进行阅读故事和讲解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手把手地体验这些新词汇,更好理解。
(c)讲述心得体会。
根据故事情境,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幼儿自由并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其说话的自信心。
3. 导出环节在故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的环节。
让幼儿们自己动手画一幅和故事有关的画,来表达他们对此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灵活地运用音乐、游戏等手段,丰富领域,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二、理解故事内容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
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mdash;mdash;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刚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mdash;mdash;咦,那是谁的妈妈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mdash;mdash;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mdash;mdash;刚刚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找妈妈》。
通过学习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动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小蝌蚪和青蛙的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观看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画纸、彩笔,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知识。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大。
2. 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观察其他动物的成长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动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作业设计:画一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使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形象化,便于幼儿感知和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与蝌蚪的形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蛙的生长过程,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难点: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PPT,青蛙生长过程的图片,小蝌蚪和青蛙的玩具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青蛙的生长过程,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青蛙生长过程的图片,详细讲解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让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实践(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小蝌蚪和青蛙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大纲2. 青蛙生长过程图片3. 制作手工作品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画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观察家附近的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青蛙的生长过程,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难点: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
补充说明:1. 教师应着重讲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小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巴消失等,以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生长过程。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小蝌蚪找妈妈》,主要涉及第3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第2节“小蝌蚪找妈妈”。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是农作物的朋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磁性板。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了解。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磁性板,展示小蝌蚪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2)教师邀请幼儿到磁性板上操作,巩固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指导幼儿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幼儿完成画作后,教师组织分享和展示活动,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青蛙,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
2. 青蛙的生活习性。
3. 课后作业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简单描述。
答案示例: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青蛙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知道青蛙的发育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4. 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 生态环境对青蛙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青蛙的发育特点。
2. 教学难点:青蛙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蝌蚪、青蛙的图片,视频资料,PPT等。
2. 材料:画纸、彩笔、泥巴等创作材料。
3. 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专注听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介绍青蛙的发育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和提问。
3.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绘画小蝌蚪和青蛙,用泥巴塑造小蝌蚪等,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青蛙的发育特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 拓展:带领幼儿户外观察青蛙的生活环境,了解生态环境对青蛙生长的影响,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的意识。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分享学习乐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户外观察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必备!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范例5篇
必备!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范例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必备!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范例5篇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
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
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
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
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
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
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
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
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
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
老师要
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伴随音乐《悄
悄话》)。
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
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六、活动结束,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第一组:讲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组:给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来排队;
第三组:画蝌蚪;
第四组:观察小蝌蚪。
附件(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
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
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
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