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交互作用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自我管理
• 过程:课堂教师利用传统的应用行为分析 法,以积极的强化和其他程序改进学生的 行为。所期望的行为变化一旦达到,由教 师做出的(外在的)控制就转向由学生做 出的内在控制。
• (1)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决定他们是否已经完 成了特定的行为。 • (2)学生通过自我监视,记录行为的成绩,持 续记录他们以多大频率和在多大的程度上参与了 某些活动,如此,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监视自己 的行为。
2、学习与表现
• 艾伯特·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最为有名。 • 在该实验中,他让儿童们目睹一位模特殴打 一个塑料小丑,名叫波波玩偶。儿童们在那 里观看一步录像,一位模特攻击性地殴打一 个玩偶,“模特用棒槌敲他的头部,把它朝 下猛摔,坐在它上面,反复地打它的鼻子, 把它抛到空中,用球击打它……”看完录像 后,儿童们被放在一间有好玩的玩具的房间 里,但他们不能动玩具。记忆过程开始了, 因此,儿童们变得愤怒和沮丧。然后,把这 些儿童领到一间放着和录像中同样玩具的房 间。动机状态产生了。班杜拉和许多其他研 究人员发现88%的儿童模仿攻击行为。八个 月后,40%的儿童重演波波玩偶实验中观察 到的暴力行为。
3、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 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 替代性学习。 • 参与性学习 是通过实做并体 验行动后 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是做中学。 • 替代性学习 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 学习。例如:通过听他人讲述、看书以 及看电影等来了解火灾、地震等自然灾 害事故的危险性,而不必亲身去体验期 难受后果
2、自我言语
• 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个体的 内在言语影响认知(思维) 和引导行为。有些儿童以不 当的方式行动,是受不当的 自我言语的影响,因此,引 入比较适当的自我言语,行 为就能改变。
班杜拉——教师资格考试人物及其理论重点考点
班杜拉——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点人物介绍: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常考知识点一:交互作用论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即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的实体,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且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
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某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
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作用论”。
常考知识点二:观察(社会)学习理论一、实验在早期的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的过程,然后将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后来,他们对早期的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电影中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
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看到成人既没被表扬也没被批评。
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
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居中。
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二、观察学习(代替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一)观察学习的分类(二)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但他认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因此应该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对人的学习进行研究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通过对众多儿童社会学习问题的研究后,他获得了大量实证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
因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元交互决定论( triadic reciprocal determinism)作为其中包含的核心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更为明显。
随着钢琴教育的日益普及,恰当地运用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导钢琴教学实践,实现钢琴教学到钢琴教育的转变,对提高我国钢琴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理论内涵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避免了传统行为主义者一元单向决定论的机械环境论倾向。
他认为个人、行为、环境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交错、交互影响的。
它们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三角关系:人的行为受到人的内在因素、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人的行为结果会使人的内在因素发生改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创造着环境,而改变和创造出来的环境以及改变了的内在因素又会制约和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内在因素如: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生理特点、心理结构等等在参与行为改变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作用,改变着环境,而且它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的个体产生影响。
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决定和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三元交互决定系统。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从个体、行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中来考察人的行为,它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互动系统,真实地把握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而与传统心理学所隐含的人性观及其“一元单向决定论”因果模式相比,在理论上具有更大的魅力和合理性。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在钢琴教育中的运用在钢琴教育中也存在着行为、个体和环境的三者交互决定。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真实榜样:学习者直接接触的人与事,包括家庭成员、朋友、 同事以及与个体有直接关系的其他人。
象征性榜样:指符号化的人与事、行为的图示表征。
观察学习的条件
2、强化
观察学习的条件
3、个人的信念
信念是人对自己和对外界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据班 杜拉分析,人的信念有四个来源: (1)亲生经历; (2)替代经验;
引起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
第一,榜样或范例要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 也就是说刺激的本质决定注意的产生。 第二,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以增强记忆 。 第三,是否强化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行为。 第四,能否灵活地将观察到的行为用于自己 的行为之中。
导致思想和行为形成与改变的两类学习
2、亲历学习
社会认知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人们形成思想和行动的一种 途径,但也没有否认直接经验得到的学习。班杜拉将通过反应 结果获得的学习称为亲历学习。 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之所以能够引起学习,取决于人们 对反应结果功能性价值的认识。
观察学习的效应
3、反应促进效应
反应促进效应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后加强原先习得的行 为。
4、刺激指向效应
刺激只想效应指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 向特定的刺激。
5、情绪唤醒效应
情绪唤醒效应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着身上容易唤 起类似的情感。
观察学习的条件
1、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
对个体来说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影响他的行为,而 其中榜样的影响值较大的。 班杜拉把被模仿的榜样人物或事件分为两类:
儿童观看一位女性成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电影后,精确再现这四 种攻击是行为的情况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 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 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 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 受到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见下图)。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2、榜样与观察者的关系特征:
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 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模仿 学习。
• 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 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 。
• 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 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3、进一步又提出新问题:这结果是否意味着榜样 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儿童习得了更多的 攻击性行为?
• 实验中,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 ,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忆 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
• 自我强化:指人们能够自发的预测自己行 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 和调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把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着重观察外部行为、经 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着重交感神经系统的制约反应、认知行 为学习理论着重不合理思想的矫正工作等三种观点熔于一 炉,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的学习观,即以行 动、环境、个体(包括认知和动机)三者的交互决定论为 基本框架,试图解释人类动机、情绪和行为的起源。
• 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 会拳打脚踢。
• 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 得新行为。
2、实验做进一步延伸:想了解两个问题①榜样攻击性行
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②儿童是否 能不管榜样攻击性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性行为。
班图拉社会心理学理论
班图拉社会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
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
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
由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心理学界树立了很高的声望。
1974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
他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心理学》一书,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的著作。
从这部著作中,不仅可以看到他的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研究成果,而且也可以看出其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的复杂的行为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青少年儿童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为重要。
因此,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证资料。
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二、社会学习中的观察学习(一)班杜拉的经典实验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
下面介绍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两个经典实验。
1、甲乙两族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第一阶段:甲组的录像片里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的录像片里,成人为了惩罚这种不好的行为,打了那个大孩子。
看完录像后,将儿童一个一个地领进一间放着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甲组儿童比乙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说明榜样的作用使儿童很快学会了攻击行为。
巴恩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
巴恩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班杜拉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波波玩偶实验,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叫认知行为主义模式,他的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分别为: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强化的分类。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1、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地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
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
班杜拉三元交互作用论名词解释交互作用论也叫三元交互作用论或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班杜拉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例子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有敌意的反应(个人认知因素),这种期望使该儿童产生攻击性反应(行为),其后果是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行为更有攻击性(环境),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期望(个人认知因素)。
2.8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
3
四、自我效能论
自我效能感作为人的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 ➢是个体人格的一个发展指标 ➢是人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效能信 息 作出的主体自我判断
4
自我效能与行为改变
➢ 最能引发和改变个人认知的因素,莫过于 因表现成功而体验到的能力感。
➢ 任何方式的心理改变方法,目的都在于改 变个人对自我效能的预期。
5
效能预期 与 结果预期
➢效能预期
一个人对自己的某项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的预估。
➢结果预期
一个人对自己获得成功所具的信心。
例:跳高选手对自己能否跳出2.38米的成绩 判断是“效能预期” 这一成绩是否能为他赢得奖牌、社会荣誉、自我满足,是“结果预期”
6
效能预期 与 结果预期 的区别
个
行
结
人
为
果
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
7
效能预期的影响因素
➢ 行为表现的成果是产生效能预期的最可靠来源。 ➢ 成功经验可以增加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效能预期。 ➢ 重复失败则会降低效能预期。
8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田丽丽
1
三、三元交互决定论
➢环境、行为、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是相对独立、同时 又交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
2
(一)「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 系
(二)「E
P」
环境因素与主体因素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关系
(三)「B
P」
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决定关系
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教育启示
2017.02 保育与教育 P 50成长商学院案例:豪豪是一个中班的男孩,在班里总是有意无意地推搡其他小朋友,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班里的教师对豪豪的表现经常给予批评,同时告诉其他幼儿不要靠近豪豪。
遭受批评和孤立已经成了豪豪的家常便饭,但他的攻击性行为不但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以上案例有几点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豪豪的攻击性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如何纠正豪豪的攻击性行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给予了我们理论上的指导。
一、何为三元交互理论心理学界关于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在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之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元决定论,即主体因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另一种模式是二元互动论,即个体和环境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交互理论。
他认为环境(E)、主体因素(P)和行为(B)三者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首先,人的主体因素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即P ←→B)。
个体对行为的期待和价值观等主体因素影响并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趋向。
行为结果的回馈,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期待、估价等主体因素。
其次,人的主体因素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即P ←→E)。
人的性格、气质等主体因素不同,会激发不同的环境反应,具有差别的环境影响也会塑造出不同的自我。
再者,环境和行为也是相互作用的(即E ←→B)。
环境可以决定哪些潜在的行为被激发出来成为现实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也会引发不同的环境。
二、如何解读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按照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的观点,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教育启示文/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幼儿园 周美英2017.02 保育与教育 P 51个体行为的形成是在主体因素、行为以及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依据此理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中豪豪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
1.主体因素分析每个幼儿都有固有的特质,要了解幼儿为何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首先要对幼儿的性格、身心状况等主体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主要途径有家园沟通和教师的观察反思两种形式。
班杜拉知识点总结
班杜拉知识点总结【考点讲解】从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班杜拉的理论观点是一个常考点。
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两种考查形式:其一,会出现在判断题里面,问起说法是否正确,所以需要考生要对其知识点熟记并理解。
其二,会出现在单选题中,常以案例反选的形式来考查。
所以要求考生对其内涵深刻理解,能与实际例子和考题结合。
其三会出现在案例分析的选项中。
本文将帮助各位考生对此块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知识点梳理】(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这个地方稍微注意一下和巴普洛夫斯金纳的不同。
前者属于认知行为主义,而后者属于纯粹的行为主义。
2.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此外,班杜拉还将观察学习分为三类:(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就像小朋友看别人跳舞,自己也会跟着舞动。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就比如做体操,在这里就是看示范者示范体操动作。
★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就是会将所有的动作都储存到自己的脑海中。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 1、交互决定观 • 2、学习与表现 • 3、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
(1)交互决定观
• “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 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 决定。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 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两因素的结 合或两因素之间的单向作用。 我们曾经指出,行为和环境条 件作为交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 用。人的内部因素(即观念、 信仰、自我知觉)和行为同样 是彼此交互决定的因素。 ”
被观察行为的后果 预定目标
eg:他们认为合适且会带来奖赏 的行为
eg:结果是观察者期望的 eg:如果能帮助完成观察者的目 标
自我效能
eg:有较强自我效能感,觉得自 己能胜任时
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
讨论:在教学中应如何应用观察学习?
• • • •
示范将要学习的行为和态度 让同伴做示范 让学生看到良好行为带来的奖赏 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再次,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
(2)学习与表现
• 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强调 知识的获得与行为的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 Bobo玩偶实验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 实验:让儿童观看3部影片中的1部,每部影片中都有一个成 人在攻击充气玩偶。 第一组:成人因其攻击性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二组:成人因其攻击性行为受到表扬和奖励 第三组:成人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在儿童观看完其中一部影片后,让他们玩玩偶并观察他 们的行为表现。
• 观察学习: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学习
的一种学习方式。
• 我做你学
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 意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
社会学习论本质上是一种行为理论,它试图解释社会情境中人的各种行为是如何起源的,以及控制某种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如何发生化的调节机制。
它是在批判传统行为主义的机械论模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行为主义最初的研究模型取自巴弗洛夫的制约反射学说和桑代克的「情境—反应联结学说」。
(高申春,民90) 巴弗洛夫的制约反射学说旨在阐明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性,但行为主义曲解了它。
曲解后的制约反射学说和桑代克的「情境—反应联结学说」都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有机体(人)的主体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使他们永远脱不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境,新行为主义亦是如此。
(高申春,民90)在基本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是反对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论」的。
班杜拉强调,仅只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学习行为,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人自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更是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换言之在社会环境中,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
人的行为不单是内在力量的驱使,人所学到的行为,也并非纯因行为表现后受到外在环境的控制。
人受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人也能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因此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
(张春兴,民85)三元交互决定论(Triadic Reciprocal Determinism)将环境因素、行为、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又交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
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
所谓交互决定是指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如图3所示。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资料来源:吴幸宜,民85(一)「PB」代表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
人的信念、期待、意向、自我概念等认知因素往往强有力地支配并引导行为,即人怎麽想就会怎麽做。
但人是理性的,他的理性能力不允许思维朝任意方向发展,而必须与世界维持同一,这就是通过行为及其结果的回馈作用实现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行为学习理论,即个体通过社会交往中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新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基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详细的探讨,重点介绍该理论的特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他对动物学习的研究。
他认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刺激和回报的影响,即刺激-反应机制。
然而,人类的行为是更加复杂和灵活的。
人类表现出一种更高级别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社交学习来获取新的行为和技能。
人类的社交学习主要依赖社会认知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意图和动机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发生的。
也就是说,个体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然后模仿他们的行为来实现的。
2. 学习不仅是基于明确的奖惩机制,而是基于内在的强化机制。
也就是说,个体内在地决定什么是正确和有价值的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3. 学习过程涉及很多认知过程,例如注意、记忆、评价和自我监控等,而这些过程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4. 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部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环境和社会因素可以对人类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学习过程不仅依赖于个体内在的动机和目标,还依赖于个体对具体情境的理解和评价。
基于以上特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强调了社会因素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为了证实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一个典型的实验范例是博卡洛夫老鼠实验。
实验者将一群老鼠放在一个带有一定空间的圆形迷宫中,观察它们如何找到食物。
其中,每只老鼠都只有一次机会。
结果表明,当老鼠被放在一个新的迷宫中时,它们无法找到出路。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对人类学习产生及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相关理论的重大结合,也是我们教师招聘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需要大家能够系统掌握。
首先,交互决定论。
通过对儿童进行“波比玩偶”实验,班杜拉认为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都有失偏颇,相比行为主义将人类行为及学习活动看作是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单纯影响,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除了行为和环境,还有认知这一要素的存在,通过三者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学习。
因此,班杜拉的理论又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这是很有特色的。
其次,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等替代而获得学习。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虽然没有外显的操作,但是能够获得新的反应或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即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刺激与反应的反复结合,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即观察学习的对象)行为而实现的。
其次,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其中,注意过程是指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如儿童观看了成年人暴力击打玩偶的过程。
保持过程是指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其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如儿童心里记住了或复述成年人的做法。
复制过程是指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如儿童做出类似的暴力击打玩偶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指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奖励,也就是对模仿的行为予以反馈,以达到强化的作用。
最后,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的模仿行为受到直接强化,如儿童模仿班干部认真完成作业而得到夸奖。
二是替代性强化,是指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如儿童看到老师惩罚迟到的同学而早早来到学校以避免自己受到批评,替代性强化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十分广泛,也是最喜欢在题目中出现实例的知识点。
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第十三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一、交互决定论关于行为(B)、个体(P)和环境(E)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模式:单向的相互作用模式:B=f(P,E)部分双向的相互作用:B=f(P E)三向的相互作用:PB E班杜拉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结在一起的一个系统。
其中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
把班杜拉的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这个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人类行为理论,能完整解读人的行为。
(阅读P361图13-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和自我强化(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他们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动的过程)。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交互作用观
二、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 ----交互作用观
单击添加副标题
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作用
个体 Person(P) 环境 行为 Environment(E) Behavior(B)
自我效能论
个人 行为 结果 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
交互理论的内涵
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决定的 即B=f(E);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即E=f(B);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P)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P,E),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 善于利用教互作用观 1、教师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竞争与 合作并存的学习风气,构建良好的班级 和学校等外部环境。 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制定 相应的行 为标准,使教学活动更有序的进行。 3、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因 素在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充分是每一 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你真的了解班杜拉吗-
(3)反应促进效应: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
(4)刺激指向效应: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向特定的刺激。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3.强化的分类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4.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
(1)习得效应: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2.最能够解释“孟母三迁”这一典故的教育理论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答案】D。解析: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孟母三迁”的典故主要是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进孟子发展的,故社会学习理论最能够给予解释。
(1)观察学习的分类:
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
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2)观察学习的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
1.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教育论坛?诌疆挂重无羹l耀诒置善甜III童0毒口董才华郭定和作者简介:董才华,男,现就读于湖北大学物电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郭定和,女,教授,现就职于湖北大学物电学院,为课程于教学论导师.摘要:三元交互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文章对班杜拉的-S.-~L 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工作的启示作了一定的阐述.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理论现代教育阿J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是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是起源于本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1977年他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一书,是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的着作,也是至今关于这一理论最完整,最完备的论着.我们知道行为主义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决定论,而人本主义倾向于个人因素决定论.班杜拉对这两种观点坚决予以否认.在多因素(包括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论方面,班杜拉也是持否定态度.他说:"那种试图把个人和环境的决定因素综合起来的理论,通常把行为描写为来自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这种模式内进行的有关行为的决定因素的研究中,常常在各种不同的情况条件下,测量被试的反应,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决定行为的变化有多少是由于个人特性决定的,有多少是由于环境条件决定的,以及有多少是由于两者共同决定的.测量这些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工作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有益的事了.因为人们依据各自选择的被试行为和实验情境的类型,几乎可以得到任何一种结果模式."显然,根据班杜拉观点,他也不赞成多因素决定论.在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坚持的是"三元交互理论"(TriadicReciprocalD咖nj鲫).下文将对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的概述所谓"三元交互理论"是指"心理机能是指个人,行为和环境三个决定因素问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这一术语是用在有共同行动的事件意义上,而非用在类似或对力的反作用的狭隘意义上."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个人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于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决定的,即B=;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即E=邸);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和个体的认知(p)之间是的影响是相互的,但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iP, E),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即B=㈣.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只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但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是可以表现出支配作用的.班杜拉把这种观点称作"交互决定论".在三元交互作用的模式里,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内部过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复杂地相互作用的产物.他认为环境是决定行为的一种潜在因素,它只有在适当行为的配合下才能产生影响,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固定的方式影响人.同时.个人的认知因素和自我调节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人们能够对作用于他们外部的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环境影响决定了哪些潜在行为倾向成为实际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了哪些环境成为实际影响行为的环境. 班杜拉特别强调人的主体能力,并将人的主体因素及其作用机制gl入到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他认为,人的主体因素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所拥有的各种生物的,社会的及心理的特征或能力,特别表现为感知,记忆,思维,表象,信息等心理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符号化能力,替代学习能力,预见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正是以这些能力为中介, 人的主体因素才介入到行为及环境的关系之中,并对他们构成原因性质的影响力.个体与行为的关系如同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一样,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例如,个人对行为结果的期待影响着他的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反过来改变着他的期待;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决定他追求哪些目标,以什么方式追求这些目标,追求的结果又反过来改变自己的估价.人的因素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如此,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性格,气质上的特征激活不同的社会环境反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导致个人性格和气质的改变.班杜拉在论述个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时,他把个人的内部因素和他的行为的影响因素放在一起作为个人的决定因素.这样,在个人的决定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决定的关系.在相互依存方面,班杜拉指出,环境仅仅时具有潜在影响的东西,它并不具有必然影响人的固有特性.教师只有在学生听他的课时才能影响学生;书也只有在人们选择并阅读它时,才能影响人们;火只有在人们接触它时,才能烧伤人们;奖惩影响只有通过条件性行为被激活时,才具有有效性. 同样,个人的决定因素也仅仅是个潜在的东西,只有被激活时才能作为影响因素而起作用.能清楚地阐述某一问题的人,只有说出来才能影响别人.如果他保持沉默,即使他有这种能力,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样,行为部分地决定了在许多潜在的影响中,哪些将起作用和采取什么方式.反过来,环境的一15—教育论坛?影响也部分地决定哪个行为技能将受到激活和发展.按班杜拉的观点,个人决定因素和和环境决定因素都不是各自独立的东西,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东西.独立的环境和独立的个人行为倾向都是不存在的.因此,他指出传统理论的主要缺点就在于把行为倾向和环境作为各自独立的实体来看待. 关于个人决定因素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班杜拉认为,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由于起影响作用的个人和环境因素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所以,估价行为变化多大的百分比是由于人造成的,多大是由于情境造成的研究,不足以阐明调节过程的相互活动的方面.事实上,大量的行为变化是由于个人因素和实验情境条件非常有效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为了阐明个人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必须弄清一方是指定条件概率,在这种情况,相互影响的因素随着时间地进展,相互影响对方出现地可能性." 相互作用过程既可以受到瞬间行为的关联性的支持,也可以受到后来反应结果的影响.当个人的特性可以预示可能的结果时,这一特性本身就可以使某种相互作用过程发生.另外,班杜拉还指出,并不是所以的相互影响过程都是直接的,个人间相互交往的水平上进行的.许多影响作用干人,并造成认知的变化.认知变化反过来又左右对后来影响的选择和符号加工. 当然,环境,个人,行为这三个相互联结的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干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在某种情况下,环境的影响对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在另一些条件下,行为也可以成为这三个相互作用因素中的主要成分.同时,行为因素也可以在这个交互影响链中起决定作用.在多数情况下,环境,行为,个人三因素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二,三元交互理论的特点1.交互决定论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分析原则而被提出来的.班杜拉提出这一原则的目的是给他的理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的,社会的心理现象作多层次的分析.正如他指出的那样:"社会学习理论把交互决定论看作是在不同复杂性水平上分析心理社会现象的一种基本原则,其实用范围可从个人的发展到人际行为和组织的,社会的系统的互动功能."事实上,班杜拉也正是在人际的和社会的水平上分析观察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以及经由观察获得的行为的操作恰恰构成了三元结构的因果联结模式.2.班杜拉认为,所谓"社会学习理论",是系统探究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立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干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的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而不是在实验里研究人的行为.3.交互决定论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这一因果观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人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识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领域内重新确定了认知地位;注意到人的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一16一为主义的机械论倾向.4.交互决定论认为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是符号辨证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正如列宁曾指出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恰恰体现了意识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但这种观点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的影响是不能等同的.依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人对环境的影响仅仅是意识的反作用.三,三元交互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可知,个体,环境,行为这三者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必须在某一具体活动中进行.只要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活动一启动,那么个体的主体因素便自然地参与到三者之间的活动当中去,不仅如此,其参与后所发挥的作用还会举足轻重.为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准备,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学校内的各种教学活动,可以是校外的实践活动,还可以是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的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认为,并贯彻到一切阶段和活动中去.在我国的传统教学的活动中,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为此,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在课堂上采取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上海七宝中学提出了"开放性主题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要学>-7方式,知识的记忆和接受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行为的出现是受环境,个体的影响的.为此,他们提出了课程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信息的开放,教师选择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等等.这种新的模式真正把"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这种新型的活动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学习,借鉴,但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使它更好地服务干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2.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我国,应试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如何为学生(个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个体全面发展,三者良性互动,导致三者的和谐与发展.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摆正学生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首要任务.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另外,我们社会(包括学生)应培养尊师重教的美德,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为教师(个体),环境,行为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使这三个因素真正做到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谐发展.3.在教学模式上,我国的中小学仍以"黑板+粉笔"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使学生表现出厌学,逃学.这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现状,在我国的农村的中小学中尤为普遍和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正在各中小学推广实现多媒体教学,努力使我国的初等教育教育信息化,这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新的学习模式.但这仍存在很多厄待解决的新问题,譬如: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多媒体教材的编写,现代教师的培训等等.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三元交互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当然,学习过教育论坛?口闺福旭摘要: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态度,与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关键词:学生数学人文精神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着《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数学,数学的人文精神及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的探讨和研究,使我们更科学地确立数学与人文精神的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数学人文精神的历史纵观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不仅仅是为自然科学提供语言和工具,而它影响了社会科学,人文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化.在古希腊,数学与神秘性相结合,使得他们从哲学,宗教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了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这样一种文化背景.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学赋于了宗教的色彩.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把数学的神秘性和数量性意义作为一种哲学意义,而且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就是宇宙万有之物质".古希腊借助于数学解释一切的文化使得数学成为文化意义的理性基础,这一文化传统涉及到天文,医学,逻辑,音乐,美术,宗教,哲学等.在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基督教神学逐渐吸收了古希腊数学世界的文化传统.在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的努力下,把以数学为理性模式的自然科学以及由数学的各观念都与神学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成为当时自然知识和神学相结合的这坐大厦的基石(注:丹皮《科学史》,商务印书馆).在中世纪的欧洲,数学在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教会提倡学习数学,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计算,修定日历,观天象和预报节日.学习数学的另一动机是把数学应用到占星术里,统治者利用占星术谋划政治决策,军事作战和个人事务,数学通过占星术又同医学发生关系.在这一时期的人"迷信天体能影响人的身体,医生就想找出天体现象和特殊星座同个人的健康之间的关系.他们把成千人出生, 结婚,生病和死亡时出现的星座记录下来,用以预测之是否有效,为此需要懂得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使医生也变成深谙数学的人"(注: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从这一时期前,数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其时代特征的人文主义目标,数学课程的教授与其他知识一样,为了神学和统治者的统治为目的,而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文主义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才确立.在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未形成以宗教,哲学的层次思辩自己的方法,结构形式,而是形成了专司具体问题的特征.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程是复杂的过程,在重视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的同时,还应结合其它教学理论,使它们共同服务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把我国的教育办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真正把我国的教育办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参考文献[1】张奇.学习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莫雷,何先友,冷英.教育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选辑Ⅱ】.广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容中逵.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现实教育意义Ⅱ】.高教论坛.2002【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仇忠海.开放性主题活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物电学院J一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建议-------
善于利用教互作用观
1、教师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竞争与 合作并存的学习风气,构建良好的班级 和学校等外部环境。
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制定 相应的行 为标准,使教学活动更有序的进行。
3、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因 素在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充分是每一 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作用
个体
Person(P)
环境
Environment(E)
行为
Behavior(B)
自我效能论
个人
行为
结果
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
பைடு நூலகம் 交互理论的内涵
• 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作用于有机体 的环境刺激(E)决定的 即B=f(E);个人决 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 用,即E=f(B);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 与个体的认知(P)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 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 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P, E),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即B:f(P*E)。
二、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 ----交互作用观
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即三者是 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的实体,三者 之间互为因果,且没两者之间都具有双 向互动和决定关系。不能把某一个因素 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 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 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作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