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交互决定论16页PPT

合集下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2.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3.反对传统学习理论试误性的学习
ppt课件
4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一)人类行为的起源: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1.传统行为理论:试误性学习 2.替代学习:观察別人的行为反应及其 结果在替代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学习
ppt课件
5
(二)行为的決定因素: 1.先行決定因素: (1)环境因素(刺激—反应) (2)条件制约 a.自然条件制约 b.社会条件制约 2.后继決定因素:行为結果的回馈 3.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行为的获得、维持与表 现,是个体的外部物理事件与內部认知事件转换 的过程
2.教学生涯: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 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 系主任
3.特殊荣誉:美过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 利福尼亚心理学會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
ppt课件
3
二、受米勒与多拉德的影响
1.社会学习与模仿(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一书
学习者从 事这种行 为的能力
观察者表 现此行为 的动机
学pp习t课者件 的认知历程
11
3.四种不同的模仿方式:
(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直接模仿行为、技能
(二)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综合多次所见之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
(三)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ppt课件
16
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他 行为的影响
• 班杜拉的另一项实验研究,比较了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利 他行为的影响。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 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戏中都得到了一些 现金兑换券。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实验者的 助手装扮的榜样参与。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一起玩, 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救济他人, 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现金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二组儿童和一个 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 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组儿童和一 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口里说人人都应该为自己考 虑,实际上却把兑换券放入了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则是口 里说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实际上却只说不做。实验结果 是第二、三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比第一组和第四组均明显地多。 这清楚地表明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对实际行为则无影 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班杜拉ppt终极版

班杜拉ppt终极版

1998年,加州心理协会 杰出终身贡献奖 • 1999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名誉学位 • 1999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桑代克奖 • 2000年,加拿大心理协会名誉会长 • 2002年,纽约城市大学荣誉学位,Universitat海梅一世 • 2004年,西方心理学协会终身成就奖,美国心理学会詹 姆斯McKeen卡特尔奖 • 2004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杰出终身心理学贡献奖 • 2004年,雅典大学的荣誉学位 • 2005年,爱荷华大学杰出校友奖 • 2006年,职业自我概念研究,自学中心的杰出贡献成就 奖 • 2008 Grawemeyer心理学奖 • 此外,他还应邀担任《美国心理学家》、《人格与社会 心理学杂志》、《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等20余种杂志 的编辑,并经常出入美国国会听证会。多项殊荣集于一 身,充分表明了学术界对班杜拉的贡献与成就的认可。
Self-Efficacy Theory
1.观察学习理论(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
提出背景
主要内容
实验研究
理论背景
Background
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
概念。在班杜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 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 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 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 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 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个体能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得到某种认知表象,并以之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 样就使得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很明显,观察学习与斯 金纳的强化学习和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PPT课件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PPT课件
• 如看过母亲化妆的小女孩会很快学会给自己 的玩具玩玩化妆,可能化得不一定美,但一 般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如用口红去涂眼睫 毛。
•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 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人的许多知识、技能、 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第2页/共17页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实验
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 题:(1)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 (影响)(2)儿童是否 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 击行为。(能)
第12页/共17页
• (一) 为幼四儿、树家立长学应习正的确榜应样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1. 家长应身体力行, 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 2. 帮助幼儿筛选图书和电视节目, 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 3. 细心引导, 让幼儿深入理解榜样的言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阶段, 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局部性和表面性。幼儿无法理解模仿 对象出现某种行为的动机, 只是在简单地模仿。如, 幼儿看了《奥特 曼》、《西游记》等动画片后无法理解奥特曼、孙悟空惩强济弱的品质, 只是因为好玩而学习他们打怪兽或打妖精的动作。因此, 当幼儿看动画 片后模仿奥特曼、孙悟空的动作打同伴时, 家长应该及时向幼儿解释奥 特曼、孙悟空打怪兽、妖精的理由。
直接的外在强化在 观察学习的行为习 得中并不是必要条 件,但对模仿行为 是否表现出来有重 要意义。
第3页/共17页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强化和动机过程
四阶段
第4页/共17页
观察习中相继的步骤
榜样表现出 来的行为
行为 表现
学习者注 意榜样
学习者将行为 编码并保留
学习者的认知历 程
习得符号 编码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课件
(二)「E P」: 环境因素与主体因素之間的双向交互 作用關关系
(二)「B P」: 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決定关系
精品课件
15
模仿学习的实验
• 模仿学习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 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 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 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 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 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 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 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 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 榜样行为。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 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 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 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 娃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 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象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 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物与实验 班杜拉其人 观察学习实验
精品课件
1
学习目标: 1、了解班杜拉的生平以及他的贡献 2、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社会学习中的观察学习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和评价
精品课件
2
一、班杜拉的生平:
1.学术生涯:出生在加拿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 学获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
(三)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概述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概述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是建立在吸收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有关部分的优点并批判地指出它们各自不足的基础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班杜拉指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

班杜拉把交互(reciproca1)这一概念定义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决定论(determinism )定义为“事物影响的产物”。

班杜拉在交互决定论中批驳了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行为(B)是受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控制的,因此公式为:B=f(E):同时他也反对人本主义者的个人决定论,他们认为本能、驱力和特质等内部事件,驱使有机体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行事,即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公式为:E=f(B)。

他认为这些都是单向决定论。

班杜拉提出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1、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一是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产生决定作用的影响。

二是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相结合,并且被适当的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

这种潜在因素包含在行为发生之前,或行为发生之后,要具体分析。

在行为发生之前,是因为发生在个体周围包含在环境中的事物往往有一定的规律。

人们可以根据他们和环境交往的经验归纳出这些规律,并预期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结果,借此来调节人们的行为。

由于人类能认识环境中事物的规律,所以不一定要直接和事物接触才可以获得经验,他们可以观察别人的行为结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班杜拉指出:人既不是完全受环境控制的被动反应者;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完全自由的实体,人与环境是交互决定的。

环境中各种外部因素是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影响自我调节过程。

环境有利于建立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建立和发展自我反应的能力。

3、行为是三者交互的相互作用环境、人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交互决定的过程。

在行为内部,人的因素和环境影响是以彼此相连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课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课件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1.要以人作为根本研究对象:宝宝玩 偶实验
2.楷模及楷模作用(modeling):透过 观察而习得行为
3.行为相互联系的机制: (1)替代过程:观察他人行为,受到強化还
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响,体验 結果。 (2)认知过程:将行为透过符号,转换成內 在模式,成为未來行动的指南。 (3)自我調節過程:根据自己的內准則和对
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
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
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典范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典范的行为,对典范的惩罚那么使儿
童防止典范行为。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
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
像,两组儿童都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只不
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
象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
口头劝说和典范行为对儿童利他 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一)人类行为的起源: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1.传统行为理论:试误性学习 2.替代学习:观察別人的行为反响及其 结果在替代经验根底上产生的学习
(二)行为的決定因素: 1.先行決定因素: (1)环境因素(刺激—反响) (2)条件制约 a.自然条件制约 b.社会条件制约 2.后继決定因素:行为結果的回馈 3.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行为的获得、维持与表 现,是个体的外部物理事件与內部认知事件转换 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课堂PPT)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课堂PPT)
2、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 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 显的操作

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直 接的观察学习是观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在幼儿园中小朋友对老师早上做操时的 模仿行为等;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 原理,从而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简单概括即为“先观察后 模仿”,如学生去看完香港电影之后,对电影里的一些古惑仔的行为觉得很酷,因 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进行模仿这些行为;而创造性观察是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 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 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谢谢
教育心理学班杜拉的社 会学习理论(课堂PPT)
演讲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 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 创始人。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 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之所以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就是 因为其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胆地使用以往被 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首先我们要观察一个事物, 应该先找着对象去看,如一个男生想追求一个女生,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因此先观 察周边朋友对女生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就找着了一个观察的对象,然后记住从榜样情景 了解的行为,接下来把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转为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自己做出来这 些行为,最后第四个阶段如果自己对那个女生所采用的方法有用的话,会得到那个女生 的欢心,因此这就成为了下次再这么做的动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PPT课件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PPT课件
• 实验结果: • 如图所示,与惩罚组和非暴力组的被
试比较,那些在暴力电子游戏中获得 奖励的被试叫喊的声音更大、时间更 长。 • 暴力电子游戏导致攻击性
第15页/共57页
媒体中的暴力节目和攻击行为的研究
• 儿童时期观看电视的数量和30岁时出 现的攻击行为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 相关。
• 经常看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短 期或长期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 实验继续进行,当儿童作出示范者行为就进行鼓励的条件下,三组儿童的表现有差异吗?
• 整个实验研究,让三组儿童分别观察示范榜样行为(受到奖赏、受到惩罚、没有任何后 果)的不同后果,之后在两种不同条件下(有鼓励、没有鼓励)观察他们的行为。
第19页/共57页
后续实验2
• 考察问题:儿童在给予鼓励时是否会作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 攻击行为的评定指标
• 总共评定了被试行为中的八种不同反应。为清楚起见,在此我们只概述四种最鲜明的反 应。研究者记录所有对示范的攻击行为的模仿,包括坐在波比娃娃身上,击打它的鼻子, 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把它抛向空中。第二,评定被试对攻击性语言的模仿,记录 他重复“打他,打倒他”等的次数。第三,记录被试用木槌进行的其他攻击行为(也就 是用木槌击打娃娃以外的其他东西)。第四,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成人榜样未做出而被试 自发做出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
第9页/共57页
攻击行为——宝宝玩偶实验
• 结果
• 若被试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他们也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这些特定的身体 和言语攻击行为,在无攻击行为榜样组和控制控制组几乎没有发现。
• “非攻击性示范榜样能起到抑制攻击行为的作用”,这一假设不能确定。 • 男孩受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榜样的影响明显超过同样条件下的女性榜样。在同

7 第七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7 第七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第七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节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习得过程第三节班杜拉关于人类行为的其它观点第一节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交互决定论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看法三、关于学习结果的看法一、交互决定论班杜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交互决定论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看法(一)经典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

(一)经典实验:抗拒诱惑实验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

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

(二)观点1.行为习得的关键机制是观察和决策过程;2.学习包括行动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行动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从自身的行动结果中获得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三、关于学习结果的看法(一)经典实验学前儿童观看一场电影,在电影中,一个人正在踢打一个充气娃娃。

第一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因为这种行为受到奖励;第二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受到惩罚;第三组没有看到任何结果。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

社会学习论本质上是一种行为理论,它试图解释社会情境中人的各种行为是如何起源的,以及控制某种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如何发生化的调节机制。

它是在批判传统行为主义的机械论模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行为主义最初的研究模型取自巴弗洛夫的制约反射学说和桑代克的「情境—反应联结学说」。

(高申春,民90) 巴弗洛夫的制约反射学说旨在阐明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性,但行为主义曲解了它。

曲解后的制约反射学说和桑代克的「情境—反应联结学说」都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有机体(人)的主体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使他们永远脱不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境,新行为主义亦是如此。

(高申春,民90)在基本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是反对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论」的。

班杜拉强调,仅只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学习行为,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人自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更是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换言之在社会环境中,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

人的行为不单是内在力量的驱使,人所学到的行为,也并非纯因行为表现后受到外在环境的控制。

人受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人也能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因此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

(张春兴,民85)三元交互决定论(Triadic Reciprocal Determinism)将环境因素、行为、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又交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

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

所谓交互决定是指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如图3所示。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资料来源:吴幸宜,民85(一)「PB」代表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

人的信念、期待、意向、自我概念等认知因素往往强有力地支配并引导行为,即人怎麽想就会怎麽做。

但人是理性的,他的理性能力不允许思维朝任意方向发展,而必须与世界维持同一,这就是通过行为及其结果的回馈作用实现的。

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第十三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第十三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一、交互决定论关于行为(B)、个体(P)和环境(E)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模式:单向的相互作用模式:B=f(P,E)部分双向的相互作用:B=f(P E)三向的相互作用:PB E班杜拉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结在一起的一个系统。

其中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

把班杜拉的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这个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人类行为理论,能完整解读人的行为。

(阅读P361图13-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

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和自我强化(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他们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动的过程)。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