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策划(一)电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分享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共享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兴趣,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口味认知和健康饮食观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准备:1. 观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片段或短视频,并准备图片、简单介绍或故事,让幼儿对美食和地域有一定的了解。
2. 准备各种中国传统美食的食材和食品图片,如饺子、汤圆、月饼等。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厨具和食材,如擀面杖、木制模具等。
4. 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围裙,以免弄脏衣服。
三、活动过程:1.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引导幼儿观看并简要介绍片中出现的美食和地域文化。
2. 跟幼儿们讨论他们对这些美食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幼儿们了解这些美食的历史、制作过程和食材。
3. 组织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中国传统美食,比如饺子、汤圆等。
并根据所选美食制作食材和工具清单。
4. 引导幼儿们动手制作美食,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醒幼儿们注意安全和卫生。
5. 在制作的过程中,适当让幼儿们共享和交流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6. 做好美食后,举行一次“美食节”。
每个小组陈列自己制作的美食,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并简单介绍。
7. 全班幼儿品尝每种美食,并用一些简单的表情词语表达对味道的感受。
8. 结合所制作的美食,老师给幼儿们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美食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这次活动,《舌尖上的中国》带给幼儿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美食、对文化的感受和表达。
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美食,也了解了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内涵。
通过团队合作,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和责任感。
这次活动也唤起了幼儿们对美食和文化的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口味认知和健康饮食观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五、观点和理解: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教案的共享,幼儿们在感受美食的魅力的也了解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培养幼儿饮食文化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培养幼儿饮食文化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培养幼儿饮食文化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饮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也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培养。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该教案对幼儿饮食文化的培养意义和方式。
二、对《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全面评估1. 深度评估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深度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效果的全面分析。
这个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知识,还包括各地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材的认知。
教案采用亲身体验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展示节目,《舌尖上的我国》的视觉效果也能为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他们对饮食文化的记忆和认识。
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饮食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为他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 广度评估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的广度评估主要包括对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和教育价值的全面分析。
该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认知和体验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舌尖上的我国》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如制作小笼包、包粽子、煮糖醋排骨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
该教案还设置了课程的延伸活动,比如观看有关食材采摘和传统美食制作的视频让幼儿与真实生活相联系,深化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这种宽泛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促进了他们对饮食文化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总体评估,《舌尖上的我国》教案对于幼儿饮食文化的培养意义非常重大。
教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大学
教案名称:《舌尖上的中国》——大学课堂体验式教学设计课程类型:文化体验课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相关片段。
2. 准备与纪录片内容相关的美食样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品尝和分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的美食文化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观看纪录片(30分钟)1.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
2.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引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思考。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纪录片中的某一美食或某一地区的美食文化进行深入讨论。
2.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品尝与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品尝与纪录片内容相关的美食样品,感受中国美食的魅力。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品尝美食的心得,以及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 提问:“你们通过这节课对中国美食文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小组活动(2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中国美食文化的调查问卷。
2. 学生互相发放问卷,收集其他同学对美食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三、分享与交流(2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设计的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观点。
舌尖上的中国策划案
招商方案--- 1、总冠名
优惠价:30万元 招商对象:食品企业,尤其节目中提及的相关食品和相关企业 广告回报: 5秒冠名标版+宣传片,总计130次: 节目播出前至节目播出结束,约10天; 大连一、二套黄金时间,各3次/晚,总数不低于60次;22:00以后各2次/晚,不 低于40次; 一套白天3次/天,不少于30次; 节目插播赞助企业15秒广告指定头条,2次/集,含三档播出,共42次; 节目挂角15分钟/集; 大连二套6-9月制作《舌尖上的大连》(《最生活》中),与冠名企业合作一期 节目,并对企业相关产品做节目植入,形式节目自定;(以食品企业为主) 相关节目做播出预告,提及冠名企业。 大连一套15秒品牌广告20次。2012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毕。
播出计划
播出频道及具体时间: 大连二套6月11-17日,21:30—22:20 大连一套6月11-17日,23:00—23:50 大连一套6月12-18日,10:40—11:30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共7集,每集50分钟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第七套播
优惠价:2万元+5000元奖品(实用快消品) 招商对象:适合各种食品企业、酒店 广告回报:
节目插播赞助企业5秒广告,2次/集,含三档播出,共42次;
《最生活》或《快乐的士》中奖品提供一个月:主持人口播及字幕,提 及赞助企业及产品; 奖品由广告中心确认。
收视看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食的经典诠释,文明的传承,延绵至今 情感与味蕾完美结合,一种生活方式,一场视觉盛宴,一次情感回归, 一部耐人寻味的纪录片,收视率高过电视剧,引发纪录片收视热潮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大学版
课程名称:大学中国饮食文化教学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2. 中国八大菜系及地方特色美食3.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 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饮食文化。
2.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了解?为什么说中国饮食文化是“舌尖上的中国”?二、讲授新课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
2. 中国八大菜系及地方特色美食- 分别介绍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的特点。
- 举例说明各菜系的地方特色美食。
3.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举例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
4. 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独特的魅力?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并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价值。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况,掌握基本饮食的家常做法和特色菜肴2.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基本汉字和常用词汇,提高幼儿园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3.增加幼儿园生的食品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健康意识和饮食卫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华特色菜肴、家常烹饪技巧三、教材准备1.《中国菜谱》2.图片:全国各地名吃的图片、常见食材的图片、常见厨具的图片3.教具:根据所需食材粘贴起来的菜谱样本,用玻璃纸封装,展示给幼儿。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制作一幅大型的“中国饮食文化知识地图”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引导幼儿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调味多样、食材多样、地域性强等等。
2.主体环节(1)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中国各地的特色菜肴。
利用图片特写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好的了解每道菜肴的制作方法和口感。
(2)面对又爱又恨的家常饭,我们的幼儿园“小厨神”们必须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带领孩子们学习:a.炒菜:把各种蔬菜、豆类、肉类等全部翻炒到熟。
需要考虑加入调味品和用油的量。
b.烧菜:把菜从生到熟,在加入汤或调味品,根据需要反复加热。
(3)现场烹饪,让幼儿亲自操作!幼儿一字排开跟着老师一起烹饪红烧肉、宫保鸡丁等等家常菜,让孩子们亲手做一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饮食文化。
(4)制作折纸和手工制做各地小吃,让幼儿了解并感受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同时增强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3.总结通过结束性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们对今天所学的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简单总结,复习重点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五、课后练习1.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以让幼儿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2.根据菜谱样本,绘制一份自己最爱的菜谱,让孩子们能在更好地掌握中国饮食文化之后,尝试自己料理一番。
3.组织亲子活动,每位孩子和家长一起为幼儿园带上一道自己家的特色菜,现场品尝。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指南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教案指南一、前言《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非常接地气的美食节目,以其真实、生动的纪录片形式,深入挖掘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文化,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如何通过该节目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一份美食节目《舌尖上的我国》的教案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为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教案指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文化。
2.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口腔发育和肌肉活动能力。
4.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食物和美食文化。
a. 通过视瓶播放、图片展示等形式,给幼儿呈现我国各地的美食特色,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b. 用简单生活用品仿制各地美食的样式,引导幼儿了解和感知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
2. 营造美食氛围,引导幼儿学习厨艺。
a. 在课堂上设置简易的“美食节目厨房”,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简单的美食,如面条、粽子等。
b. 引导幼儿在做菜的过程中,感受食材的形状、颜色、味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加交流互动,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a.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一起交流各自喜欢的食物和食材。
b. 引导幼儿观察和品尝自己做的美食,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初步探索:通过观看部分《舌尖上的我国》节目片段,教师简单介绍并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看到的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饮食文化。
2. 制作美食:教师根据节目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幼儿进行简单的美食制作,如蒸包子、煮面条等。
3. 共享交流:幼儿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进行感受和体验,并在小组内共享自己制作的美食,交流感受和建立情感通联。
4. 经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天的学习过程,共享自己在制作美食时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幼儿共享和交流。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策划案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策划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策划(一)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策划(一)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策划(一)《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节目策划书现实环境一、背景浅析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物质生活更加富足,在吃方面也变得更加讲究。
食客、美食家、吃货等的出现,则从另一方面体现国人口味的变化。
衣食住行为人之根本,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是满足,今人在此之外加上品万种美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而中国幅员辽阔,有八大菜系,淮扬菜、粤菜、鲁菜、湘菜,每种菜系都有其特色美食,而且烹调方法各有不同,可以说,国人够有口福的了。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和摄制组带着观众探访祖国各地美食,了解各式各样与美食有关的人和事,总共七集、每集50分钟的容量,节奏紧凑、制作精良,尝遍美食的同时又能遍览祖国风物,纪录片煞是好。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样基本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文明丰富至如斯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对于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
对于吃,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不只吃味道,还要吃环境、吃服务、吃文化,吃健康。
二、企划动机《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前些日子风头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榜首,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夜间的央视坐等这部“吃货指南”。
人们为美食流口水,为美食的故事流眼泪,为美食的文化而感动自豪,自豪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有人高调地赞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看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有新的态度与措施。
饮食行业发展到今日,大街小巷、五花八门,各种价位、各种地域乃至跨国界的美食比比皆是。
如何从千篇一律的店面经营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商家绞尽脑汁,着力打开销售额与知名度。
美食老饕们也寻寻觅觅,力图享受到有特色、有内涵的精彩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美食资讯节目,是继《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记录片之后的后续美食资讯类节目,更实现其为商家和消费者两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优秀的商家可以尽展己之所长,以此为基础展示自身特色美食功夫。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教案】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拓宽视野,耳濡目染。
2.启发幼儿对美食、对健康饮食方面的兴趣,了解食物对人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的口味,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种类食物,拓宽他们的味蕾。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激发幼儿的认知和兴趣。
2. 进行食物认知,使幼儿能够分辨、认知出几种中国传统食物。
3. 学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如餐桌礼仪、食物分类等。
4. 手工制作传统中式小吃,如豆腐花、凉粉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如糖画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6.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时的年糕、元宵等。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抓住美食的味道。
2. 贴近生活法: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传统食物文化的魅力,如手工制作小吃,现场制作糖画等。
3. 亲子互动法:通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传统小吃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建立家校互通的桥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师通过展示《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介绍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并约定今天进行的教学活动。
第二步:食物认知教师可以展示几种中国传统食物的图片,让幼儿能够准确分辨出这些食物。
如:饺子、包子、汤圆、面条等。
第三步: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教师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知识,如餐桌礼仪、食物分类等,激发幼儿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
第四步:手工制作传统中式小吃教师展示传统中式小吃的图片,如豆腐花、凉粉等,让幼儿跟随教师的示例,自己动手制作。
其中,糖画的制作可以邀请专业的制作人员现场示范制作,并让幼儿观摩。
第五步: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教师现场制作中国传统小食品,如糖画等,让幼儿亲自参与,感受传统食品之美。
第六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教师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时的年糕、元宵等。
舌尖上的中国策划
舌尖上的中国策划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策划舌尖上的中国一、活动背景;《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为《时节》、《脚步》、《心传》、《家常》、《秘境》、《相逢》、《三餐》七集。
其中将包括,“狮子头”、枫镇大肉面、木渎乌米饭、苏州吴江区七都镇的腌桂花等特色菜品。
摄制组历时半年时间,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遍访各地“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部分海外城市,积累了大量素材。
(信机系)二、活动目的及意义“吃货福利”,时隔两年,央视纪录频道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度登场。
新一季能否像当年一样风靡全国?《舌尖2》将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历时一年时间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美食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搜狐视频纪录片带您一起开启舌尖上的味蕾之旅!三、活动时间6月6号~6月24号四、活动地点易班线上五、活动内容1、舌尖上的中国介绍2、每一集的介绍3、大家的评价六、活动展开根据活动内容发帖1)舌尖上的中国介绍2)每一集的介绍3)大家的评价八、活动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xxxx(策划,拍照,素材收集)xxxx(总结)第二篇:“舌尖上的中国”传播策划专题现在很多人最喜欢看的是美食节目吧?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即将开播了,让我们来回顾下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而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饮食文化的跨地域传播成为必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不仅仅再是为了解渴充饥,而是一种追求生活质量和品味的文化体验与消费行为。
青岛广电中视出品的《丝绸之路上的美食》(201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的《美食世家》(2011)以及《世界流行的美食》(英国)、《寿司之神》(日本)、《面条之路》(韩国)、《安东尼奥•卡路西奥的意大利美食》(意大利)、《吉米的食品工厂》(英国)、《香料之路》(英国)等陆续播出或通过网络传播,备受人们关注,美食纪录片市场已经养成。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
舌尖上的中国教案一、教材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
本教案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欣赏纪录片、制作美食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美食文化,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美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因此,本教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
学习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幼儿对美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欣赏《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学习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如饺子、包子等。
五、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学习制作较为复杂的中国美食,如烤鸭、火锅等。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片段,引导幼儿进入本课主题。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幼儿了解中国美食的基本知识。
制作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中国美食,如饺子、包子等,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和技巧。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制作美食,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和想象力。
分享交流: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经验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延伸:介绍更多中国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七、作业布置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制作一种自己喜欢的中国美食,并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分享。
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一些关于中国美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和学习。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本关于中国美食的绘本故事,并分享阅读心得。
八、板书设计本教案的板书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标题板、知识板和制作板。
标题板居中放置,明确本课主题;知识板放置在标题板的左侧,用于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制作板放置在标题板的右侧,用于示范和展示制作过程。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教案教案名称:舌尖上的中国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味识别能力;3. 提高幼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饮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 中国饮食文化介绍,让幼儿学习中国的传统食品,了解中国菜肴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餐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3. 幼儿尝试中国传统小吃。
让幼儿尝试传统的小吃,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准备幼儿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之中。
第二步:介绍中国饮食文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菜肴、饮食文化、餐桌礼仪等,同时,借助展览板和简单的实物展示,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特点,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饮食文化。
第三步:尝试中国传统小吃通过将中国传统小吃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幼儿尝试传统的小吃,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同时,鼓励幼儿用中文描述自己对小吃的感受,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展板、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口腔的构造和常见的口腔问题,培养幼儿的口腔保健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饮食,拒绝不健康的食品。
第五步:总结通过回顾这节课幼儿所学的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特点、优点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1. 图文并茂的介绍方式:配合图形、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
2. 注重体验感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幼儿尝试中国传统小吃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中国文化。
3. 立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展板、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深刻体会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评价:通过幼儿的回答、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幼儿在这节课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效果。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方案活动背景和目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以中国美食为主题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尝试和分享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
本活动的目标包括: 1. 让幼儿对中国美食有初步的了解; 2. 增加幼儿的食物品尝经验;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活动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展活动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包括: 1. 寻找合适的场地: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举办活动的场地,如教室或多功能厅。
2. 准备材料和食材:根据活动方案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食材,如碗、筷子、水果、蔬菜、米饭、面条等。
3. 设计活动流程:根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出详细的活动流程,并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4. 安排活动时间: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段,确保活动不影响课程的正常进行。
5. 做好宣传:通过家长会、通知或其他渠道宣传活动内容和时间,提前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参与。
活动流程第一阶段:介绍中国美食文化(30分钟)1.幼儿园老师介绍中国的位置、人口和美食文化的概况,引导幼儿对中国产生兴趣。
2.展示中国的地图和一些著名的中国美食图片,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美食文化多样性。
3.让幼儿围坐在一起,观看以中国美食为主题的短片,介绍中国的主要食材、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
第二阶段:学习中国美食的制作(6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内分配一个教师和一名助教,确保活动的安全和秩序。
2.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制作一个中国美食的材料和食材,如水果串、蔬菜沙拉等。
教师和助教给予幼儿相关的操作指导和帮助。
3.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并且教他们一些简单的中国餐桌礼仪,如如何向长辈敬酒、如何用筷子等。
4.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中国美食,教师和助教协助他们完成,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食材和制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节目,它旨在通过展示各地的美食文化,向观众传递中国的饮食魅力。
在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中,我们可以借鉴《舌尖上的中国》的理念,设计一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案,来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和食材。
2. 培养孩子们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品味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视频片段。
2. 几种中国的特色美食食材和制作工具。
3. 幼儿园的餐厨室或厨房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可以选择其中一段介绍某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和特色。
2. 探究: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观看的视频片段,引导他们对美食的感受和观察。
问问孩子们这个地方的菜肴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食材等。
3. 练习:根据观看的片段,组织孩子们参与制作一个小小的中国特色美食。
可以选择简单的食材和制作方法,确保孩子们能够参与其中。
4. 分享: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制作的美食,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5. 深入:通过观看更多的《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向孩子们介绍更多的中国美食和食材。
可以选择不同地方的菜肴和烹饪方式来展示中国的多样性。
6. 创作:组织孩子们分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特色美食,设计一份小小的餐厅菜单,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的老师和家长。
7. 总结回顾:通过回顾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学习,帮助孩子们总结中国美食的特点和价值,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美食和烹饪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每个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准备一个简单的问答,考察孩子们对中国美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样一个幼儿园大班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教案,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还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创造,进一步加深对美食的理解和享受。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方案活动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中华美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体验中国的美食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举办了这次“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知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时间本活动为期一周,每天进行不同的活动。
活动内容第一天:中华美食介绍1、带着孩子们逛菜市场,了解中国传统的市井文化,带孩子们观察各类食材的名称、颜色、气味和产地,讲解食材的特点。
2、为幼儿们展示不同的中华美食,包括烤鸭、红烧肉、水饺、麻婆豆腐、春卷等,讲解它们的来历、制作过程和食用方法。
3、使用投影仪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的美食文化世界。
第二天:动手制作美食1、将幼儿分组,每组制作水饺和春卷,讲解制作流程,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和样式。
2、利用投影仪展示美食制作视频,让孩子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中华美食的制作过程。
第三天:做小厨师1、穿上厨师帽和围裙,让孩子们在厨房里做小厨师,按照配方制作小吃,如糖醋蕃茄和蛋汤。
2、对孩子们进行操作指导,并讲解小吃的制作方法和口感。
3、将制作好的小吃进行休息与品尝,品评小吃口感及提供改进意见。
第四天:拼盘比赛1、将幼儿分组,每组制作一道拼盘大赛,讲解拼盘制作方法,着重强调色、香、味、形各方面的协调和搭配。
2、采用“拥抱胜利,拒绝失败”的精神,评选出最美的拼盘。
第五天:美食分享1、将小组分作4组,每组制作一个中华美食,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品尝。
2、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口味和外观上体验不同的美食特点,同时也会了解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第六天:中华美食餐会1、在幼儿园内部准备一场中华美食餐会,所有孩子着装入席,共同品尝各种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美食制作及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本课程旨在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资源,深入探究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食谱制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3、通过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Unit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内容简介:通过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2、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1.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节日Unit 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看和学习内容简介: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2.1、《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相关背景介绍2.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观看和学习2.3、整理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知识Unit 3: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内容简介: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1、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3.2、展示中华美食制作成果与分享3.3、学生团队文化交流与分享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纪录片的观看及学习。
2、观摩法: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并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舌尖上的中国-中文教案(简洁版)
教学
目的
1.使留学生对于中国美食文化有较为直观清晰的了解
2.重点讲解八大菜系及食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食物是如何与家庭甚至国家联系到了一起
3.通过交流讨论锻炼日常口语表达能力
4.收集留学生对于这份课程样本的反馈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样本试上)
课时数
两个课时(10:10-11:00, 11:10-12:00)
由此衍生到中华传统道德——尊老爱幼、长次有序的讲解
(三)交流讨论
互动:中国有一句很古老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其实就和做一道菜一样。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你们可以花几分钟思考然后和同桌讨论一下,治理国家和制作菜肴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呢?
(鼓励学生自行讨论)
授课:相似点(1)做菜各种调料的平衡正如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要平衡;
(发放问卷同时发放书签和糖果)
(2)做菜需要耐心掌握火候,正如管理国家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过于懒惰。
四、课程总结(10分钟)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展示了中国美食的划分系别,重点讲解了川菜以及食物和人们情感及国家的联系。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程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美食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
五、问卷调查(10分钟)
课程即将结束,等会我们花大概五分钟时间填写一份简单的问卷,并了解一下大家对于今天这堂课的意见看法等。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写在纸上或者告诉我们。对问卷有疑问的可以随时问我们。十分感谢大家的配合。
(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发言讨论)
引言:正式上课前,我们可以先聊一会。你们可以谈谈自己对于中国饮食的了解吗?任何方面都可以。比如,你们一般在食堂吃些什么?有哪些特别喜欢吃的菜?是否了解各种中国菜系等等。
来到了中国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的食物后,可以谈谈中国菜和你们之前想象中的有何区别吗?或者说,与你们家乡的菜有哪些明显的不一样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节目策划书现实环境一、背景浅析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物质生活更加富足,在吃方面也变得更加讲究。
食客、美食家、吃货等的出现,则从另一方面体现国人口味的变化。
衣食住行为人之根本,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是满足,今人在此之外加上品万种美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而中国幅员辽阔,有八大菜系,淮扬菜、粤菜、鲁菜、湘菜,每种菜系都有其特色美食,而且烹调方法各有不同,可以说,国人够有口福的了。
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和摄制组带着观众探访祖国各地美食,了解各式各样与美食有关的人和事,总共七集、每集50分钟的容量,节奏紧凑、制作精良,尝遍美食的同时又能遍览祖国风物,纪录片煞是好。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样基本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文明丰富至如斯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对于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
对于吃,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不只吃味道,还要吃环境、吃服务、吃文化,吃健康。
二、企划动机《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前些日子风头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榜首,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夜间的央视坐等这部“吃货指南”。
人们为美食流口水,为美食的故事流眼泪,为美食的文化而感动自豪,自豪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有人高调地赞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看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有新的态度与措施。
饮食行业发展到今日,大街小巷、五花八门,各种价位、各种地域乃至跨国界的美食比比皆是。
如何从千篇一律的店面经营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商家绞尽脑汁,着力打开销售额与知名度。
美食老饕们也寻寻觅觅,力图享受到有特色、有内涵的精彩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美食资讯节目,是继《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记录片之后的后续美食资讯类节目,更实现其为商家和消费者两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优秀的商家可以尽展己之所长,以此为基础展示自身特色美食功夫。
而美食爱好者们则可以通过节目的推介,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到平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只能通过口口相传难辨优劣,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美食。
大可以凭此慕名而来、亦可尽兴而去。
节目设定一、节目名称——《舌尖上的中国》二、节目类别——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后,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各地美食资讯节目三、节目主旨——让爱美食的人走进节目让看节目的人走近美食四、节目目标借助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的热点,重点打造一档精品的美食资讯节目,不仅仅做美食,还囊括了相关的综合资讯。
力图达到“美食主动靠过来,观众自然看进去”的效果,打造口碑,铸就精品。
五、节目定位这是一档集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的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各地美食资讯节目。
将美食推介节目与菜肴烹饪节目于一身,力图更好的开发各地特色美食资源的服务资讯类美食节目,兼顾一定的娱乐性质。
采用立体全面的推介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优质精选的美食信息,商家现场展示、与美食爱好者们现场沟通交流。
六、节目形态——服务资讯类电视节目七、节目风格节目轻松、知性,提倡健康自然的乐活理念,不仅仅是推介美食、食肆,也将一种新的观念、想法带给观众。
节目强调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事物,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认识态度,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自由的交流。
八、诉求对象(目标观众)这档《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节目中提供的,一般都是相对偏于中高端,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蕴涵的食肆,通常不会包括街边的大排档等类似对象。
所以,针对的目标受众也是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受过一定教育,有相当收入的职业人士。
他们讲究品味与格调,对细节与品质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讲求食物的味道,还对饮食的环境、包装、服务都有所要求。
九、叙事方式不同于谈话节目,虽然《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的单元是一定的,但是叙事方式会比较多样化。
由于节目的目标主在于推介,其次是交流,同时力图兼顾娱乐性,因而叙事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基本上随着每期节目所介绍的食肆各有特色,大相径庭,相应的节目叙事方式也就必须随之变化,不拘泥于形式以求更好的表现每家食肆的特质。
节目流程一、单集节目构成节目不会明确剥离细分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节目成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片头、音乐2.主持人开场白、简单迅速引入当期《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美食、食肆3.展示相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内容短片,包括相关美食的优势、特色、背景知识介绍4.参映食肆的厨师现场烹饪表演,进行展示5..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协助或模仿厨师;场外观众通过短信或网络平台参与节目6.特邀嘉宾与观众试吃品尝,现场点评美食,分享心得体验、传播美食感受。
7.结束、片尾二、节目长度每集90分钟,分为上下集播放(不计入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
三、播出时段鉴于《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的特性,偏向休闲、放松,但是又相对知性,因而策划每集节目在周末双休日晚20:30——22:00首播,并于次日早晨7:00——8:30重播。
四、播出次数——2次五、节目集数——8集左右主持人由于节目自身的特性,《舌尖上的中国》既是一档美食节目,具有服务性、资讯性质,但同时又非常的注重节目中观众的参与度,强调参与度和娱乐性。
这档《舌尖上的中国》力图营造的是轻松愉快、健康自然的乐活氛围,因而并不希望主持人过于严肃破坏了现场氛围、打击嘉宾与观众的情绪;但也不希望主持人过于放松甚至太过“亲切”以至于给节目带来一种市井风气。
《舌尖上的中国》需要主持人温和亲切,自然优雅、措辞简练,重在分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主持人需要通过简单的话语向观众传达一种交流的态度,从而通过他们的引导加大观众的接受程度。
所以,主持人展示的应该是比较知性、自然的形象,这是由节目的定位决定的。
如同在前文中提到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时推介的主要会是偏向中高档的食肆,所以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主持人自然是题中之义。
其次,主持人最好是一男一女搭配,均有一定的年纪与阅历,可以更好的引导观众。
他们应该与目标受众一样甚至具有更成熟的思想、更健康的饮食理念。
能够传达出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辉。
譬如凤凰卫视的一档乐活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专业节目人,而是两位知名的美食旅游家、自由撰稿人。
节目不仅仅向观众推荐食府,也会向观众传达一种比较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态度。
因而观众的接受态度不仅仅关乎于节目美食的内容,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和相应的感染力也很重要。
而各地美食资讯类节目,如果能偶尔请到当地知名的美食老饕参与节目,就会更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公信度(可以偶尔特约,也可以长期参与)。
另外,这档《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重点着眼于推介各地优质的美食资源,同时也强调互动性和娱乐性。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节目就不会仅仅止于主持人的解说与配合,影片的展示与播放。
节目播出现场除了主持人,还会涉及到以下三类角色:1.受邀厨师节目现场会邀请当期的食肆厨师师傅来进行现场的烹饪演绎,这个过程会更帮助观众加深对于推荐的食肆、美食的了解,也有助于食府更直观、深入的向场内场外的观众推销自己的美食。
观众还可以参与其中,乐趣无穷(譬如为师傅打下手,或是接受师傅的指导,现场DIY等等)。
因而,美食师傅的表现非常重要,选择一位合适的厨师,不止要厨艺精良,还要能够表现出相关食肆的特色。
在烹饪的同时要能够对美食进行一定的介绍讲解,因此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措辞技巧。
节目组也应在节目前予以相关的沟通和帮助。
2.美食嘉宾所谓“美食嘉宾”,是指一些对于美食非常有心得、体会,尤其相关资历比较突出的嘉宾。
譬如国家一级厨师、美食协会会长、米其林特约美食评论家之类人士。
因此,《舌尖上的中国》每期会邀请三至四名美食嘉宾。
他们的评论相对于普通人会更加的客观、专业、深刻、全面,甚至会有独辟蹊径的新锐见解。
并且,嘉宾们不会单纯着眼于美食的味蕾感受,也会看重食物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营养价值、烹饪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来源,栽种的过程等等。
相应的,其意见会更有说服力,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和追随。
作为这一领域的意见领袖,美食嘉宾的态度、表现很有影响力,可以为节目增色不少。
3.特邀观众特邀观众会采用场外征集的形式确定,譬如说:在网站上针对节目内容留言,在节目中短信参与互动,事后给相关节目组来信,甚至是针对相关美食机构消费反馈的节目观众等等。
可以自愿报名,也可以由节目组在以上人士中抽取。
对于特邀观众,并非完全的随机抽取,节目组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筛选。
如同厨师与美食嘉宾一样,现场特邀观众的存在也是在为节目的主旨服务的。
尤其《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强调节目现场的互动性,特邀观众就非常的关键。
特邀观众应该符合节目目标受众的一系列特征要求,才能有效地推动节目进程。
《舌尖上的中国》的诉求对象即如前文所示,因而现场观众最好就邀请诸如:热爱美食减压的年轻职业女性、喜欢周末街头约会的新婚夫妇、多年对美食孜孜不倦的美食老饕等等。
观众的现场参与,可以大力烘托节目氛围,达成既定效果。
他们在节目中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他们来自观众,本身就是观众,有观众的思路,感受观众的感受。
对于食肆来说,她们的意见和看法更加直接,也更具有指导性。
(2)他们是观众的代表,他们的切身感受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加直观、亲切,也更具有说服的效果,更易为电视观众所接受。
他们的一句判断,有时甚至胜过主持人和食肆的千言万语。
(3)现场特邀观众合乎节目诉求对象的要求,自然也就成为节目整体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能够更好的帮助《舌尖上的中国》与观众交流、产生共鸣。
可以更好的营造节目氛围。
帮助《舌尖上的中国》打造品牌价值,完善节目定位。
当然,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要兼具一定的娱乐性,所以参考CTV-2《美食美客·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美食美客·三人餐桌》,东风卫视《料理美食王》、《满汉全席》、《天天饮食》等美食栏目,邀请美女嘉宾或是知名网络写手等类似的策略也可以运用到节目中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或者庾澄庆(哈林)和邓健泓的《味分高下》大腕云集,每期都有知名艺人恶搞或者被恶搞。
无线的游戏节目从来奉行对艺人整蛊不留情的原则,所以参与明星反而前呼后拥上来“献丑”。
甚至以此为噱头,加大《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效力与知名度,扩大传播效益,吸引更多观众。
节目的策划亮点借助最近热门的《舌尖上的中国》,一切围绕对具体美食、食肆的推介展开,抓住这个时间,把节目的名气打出去。
并且《舌尖上的中国》一般都是相对偏于中高端,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蕴涵的食肆,通常不会包括街边的大排档等类似对象。
所以,针对的目标受众也是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受过一定教育,有相当收入的职业人士。
他们讲究品味与格调,对细节与品质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讲求食物的味道,还对饮食的环境、包装、服务都有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