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的分类方法,明确垃圾的归属。
2.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垃圾的正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垃圾分类桶2.生活垃圾图片3.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图片4.教学反思表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垃圾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
然后,教师问幼儿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才能保持环境的整洁?Step 2:给幼儿一次触摸世界的机会(15分钟)教师把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拿出来,让幼儿观察并分类。
然后,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分类表格,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操作,把图片贴到正确的分类格子中。
Step 3:收集垃圾(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收集教室里的垃圾,然后在教室里摆放几个垃圾分类桶,让幼儿把垃圾分类放入相应的桶中。
Step 4: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在墙上挂上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图片,然后给幼儿们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垃圾名称。
幼儿要按照图片的分类进行站队,每个队站在相应的分类旁边。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教师请幼儿填写教学反思表,让他们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思考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去校园周边进行垃圾分类的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自体验分类垃圾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反思表:1.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2.你对垃圾的分类有什么感受?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4.在今天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通用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生活中的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2.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4.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2.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3.让学生明白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
难点: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桶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垃圾,思考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
2.讲解教材内容:讲解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3.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垃圾分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分类。
4.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六、板书设计: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七、作业设计:1.请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答案:例如,少用一次性筷子,多使用环保袋,减少食品浪费等。
2.请设计一份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海报,要求内容清晰,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明白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自觉地减少垃圾的产生。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参加垃圾分类的实际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瓶、玻璃瓶、纸张、金属等,这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2.厨余垃圾:如食物残渣、菜叶、果皮等,这些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幼儿园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紧要性,认得生活中的垃圾。
2. 引导孩子认得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3. 提高孩子的察看、分类、组合和比较本领。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PPT等多媒体资源。
2. 塑料袋、废纸张、废玻璃等垃圾样本。
3. 彩色纸张,颜料、刷子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前期准备1. 开始前,老师呈现并且让孩子分清楚不同类型的垃圾,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让孩子认得不同垃圾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2. 给儿童发放不同类型的垃圾样本,让他们触摸并察看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垃圾,以提高他们的察看力和分类本领。
二、重要教学环节1. 同学察看垃圾的变化让儿童察看几件垃圾。
其中一件垃圾是清洁、无味的;另外一件垃圾是一个碎裂的塑料瓶;还有一件垃圾是旧报纸。
然后询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老师激励孩子们察看垃圾的变化和源头,了解各种垃圾的来源和去向。
2. 让孩子分类老师将几个不同材料的垃圾分别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察看并分类。
在打包废品时,老师会问孩子们它们属于哪种垃圾类别,并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这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关注每日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行为。
3. 垃圾变废为宝把一些旧报纸、废纸、废玻璃、彩色纸张等垃圾拿到教室,让孩子们察看它们除了是垃圾还可以变成其他东西。
询问孩子们是否有关于各种垃圾是如何变成不同的再利用的创意。
让孩子们用废纸、彩纸等制作盘子、画画、卡片、玩具等并激励完成后向大家呈现,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垃圾的再利用,并且提高孩子们的比较和组合本领。
4. 生活中的垃圾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包括厨房垃圾、医疗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让孩子们知道不同垃圾要怎么样处理,并了解环保意识。
三、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孩子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紧要性,认得了生活中的垃圾,引导孩子认得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提高了孩子们的察看、分类、组合和比较本领。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的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知识和环保意识;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保护环境和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
三、教学准备1.点读笔、图片资料、分类垃圾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垃圾》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老师借助图片等介绍农村垃圾分类如何进行。
2. 讲解垃圾分类1.通过课件和点读笔,老师为幼儿解释四类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老师与幼儿互动,以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3. 创造情景引发教学1.老师主动提出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小红放错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2.老师启发幼儿反思,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垃圾,爱惜环境。
4. 游戏活动1.幼儿利用分类垃圾桶进行分类垃圾这一活动。
2.在幼儿分类完成后,老师为幼儿讲述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法并进行示范。
5. 总结活动1.老师进行简单回顾,帮助幼儿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2.引导幼儿就“如何保护环境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最后一篇教案进行总的反思。
五、总结与反思本次教学,主要围绕环保和垃圾分类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全程采用互动的方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同时,也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分类垃圾桶活动深入理解环保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不仅对垃圾分类有了基本的认识,还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环保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同时,也让他们在游戏和互动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通过反思教师更进一步以更富有表现力,更真实的教学,了解幼儿对学习的学习需求,注重辩证发展,按照幼儿成长法则,有计划地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教学。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垃圾”,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2)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3)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再利用方法的创新性;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等;2. 学具:垃圾分类图、垃圾回收图、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2. 副垃圾分类与环保手工艺品制作3. 板书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回收;(2)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方法;(3)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参与家庭垃圾分类;2. 课堂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款环保手工艺品,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 引言: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垃圾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们了解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2. 学习目标:- 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了解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培养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3. 学习内容:-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 垃圾处理方法:回收、再利用、焚烧、填埋。
- 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 教学活动:活动一:垃圾的分类a)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垃圾,如塑料瓶、废纸张、餐厨垃圾、电池等。
b) 谈论每种垃圾的特点和可以用来制作什么新产品。
c)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类一些垃圾,鼓励他们合作、讨论以及归类。
活动二:垃圾处理方法a) 向学生简要介绍垃圾处理的方法,例如回收、再利用、焚烧和填埋。
b)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c)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为不同角色,例如环保专家、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模拟辩论或采访,讨论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
活动三: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a) 观看有关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视频或幻灯片。
b)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表达自己对影响的理解和看法,并可以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c)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垃圾处理的建议。
5. 教学评估:a) 通过学生小组活动中的分类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理解程度。
b) 监督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理解和评价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能力。
c) 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对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认识,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通过本教案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并知道垃圾的分类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学会正确投放垃圾。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知道垃圾的分类方法。
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投放垃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桶模型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应该放入哪个垃圾桶。
3. 实践: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将垃圾图片放入相应的垃圾桶模型中。
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垃圾分类的方法,强调正确投放垃圾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将家中的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2. 课后反思:教师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正确投放垃圾。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正确投放垃圾。
但在实践中,仍有一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掌握不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活动中的家庭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幼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做到正确投放垃圾。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操作、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利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投放垃圾。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垃圾分类操作的正确性。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精选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教材第五章《环保小卫士》,详细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垃圾展开,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减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学会进行简单分类。
2.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懂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将垃圾变废为宝,参与垃圾减量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及垃圾减量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实物、环保视频等。
2. 学具:垃圾箱模型、画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垃圾箱,观察垃圾箱内的垃圾种类,让幼儿思考这些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垃圾分类图示,讲解垃圾的种类及分类方法,让幼儿了解垃圾减量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垃圾实物进行分类,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箱模型中。
4. 垃圾变废为宝(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纸袋,用空瓶制作花瓶等。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图示2. 垃圾减量方法3. 环保口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里的垃圾箱,并标注出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要求垃圾箱内垃圾种类齐全,分类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环保活动,共同进行垃圾减量。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及垃圾减量的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垃圾箱,观察垃圾种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垃圾分类图示及垃圾减量的意义。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生活中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垃圾的不同种类,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式。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垃圾的不同种类。
2. 引导幼儿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2. 帮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桶模型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垃圾分类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认识垃圾的不同种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2. 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师讲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幼儿明白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垃圾图片,将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模型中。
5. 延伸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主题的游戏或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生活中的垃圾》(续)六、教学活动一:垃圾分类小游戏1.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2. 活动过程:a. 教师准备一个大的垃圾分类箱,上面标明不同类型的垃圾。
b. 邀请幼儿轮流扮演“垃圾分类小能手”,将各种垃圾图片放入正确的分类箱中。
c. 设置时间限制,看谁分类得又快又准确。
d.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垃圾分类。
七、教学活动二:垃圾分类故事分享1.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活动过程:a.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环保故事。
b. 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故事中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
c. 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实施垃圾分类。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生活中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和意识。
2.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为环境做贡献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彩色贴纸、彩笔、画架、彩色纸制作的垃圾分类箱。
2. 图片或实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垃圾分类游戏1. 引导幼儿观察一堆杂乱的垃圾,询问他们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该怎么处理?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准备垃圾分类箱,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让幼儿根据垃圾的种类将其分类放入正确的箱子中。
活动二:制作垃圾分类画1. 给每个幼儿发放画架、彩色纸和彩笔。
2. 借助图片或实物的提示,让幼儿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垃圾进行绘画。
鼓励他们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元素,可以是人物、动物或其他背景。
3. 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绘制的垃圾形象,询问幼儿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类垃圾,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活动三:垃圾分类故事1. 向幼儿讲述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故事,内容包括宝宝米奇学会了正确分类垃圾,并将它们送往回收站。
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有关回收利用的信息。
2. 让幼儿附和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讨论故事中的宝宝米奇在做了什么好事,为什么正确分类垃圾很重要。
活动四:自制垃圾分类贴纸1. 鼓励幼儿使用彩笔和彩色纸出彩创作,绘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图案。
2. 将幼儿自制的垃圾分类贴纸粘贴在相关物品上,如书本、文具盒等,以提醒他们正确处理垃圾。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社会教案的设计,幼儿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故事、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的活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此外,教案还鼓励幼儿动手创作、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案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引言:垃圾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产物,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将其变废为宝。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和危害,并探索垃圾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处理垃圾。
二、活动准备1. 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3. 创意手工材料,如胶水、剪刀、彩纸等。
三、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展示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标准。
(2)与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提供自己所了解的垃圾种类,并解释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
(1)呈现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2)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垃圾可以如何再利用,可以制作哪些有用的物品。
(3)分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回收利用的手工作品。
可以制作废纸手工、废塑料瓶花盆等。
3. 环保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安排垃圾回收桶,让学生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2)每周组织一次垃圾收集和分类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
4. 教育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让他们亲眼见到垃圾是如何分类处理的。
(2)邀请环保志愿者或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过程中的参与和创意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类准确性和参与度。
3. 听取学生对于活动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垃圾处理和环保的观念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垃圾》
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垃圾分类说话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生活垃圾的样本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大家有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垃圾?”引发学生对垃圾的认识和讨论。
2. 呈现材料: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种类的垃圾的图片或样本,并介绍它们的分类方法。
3. 讨论检查:与学生一起讨论每种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垃圾分类的场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或小册子。
5.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并向班级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6. 教师总结:总结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了解了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宣传和说话。
2. 教学准备:准备了多媒体设备和垃圾样本或图片,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
3. 教学过程:通过分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4. 教学方法:课堂上采用了导入、呈现材料、讨论检查、分组活动和分享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改进建议:在分组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垃圾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垃圾分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中班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
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
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及反思《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二)能力目标1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3、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四)认知水平1、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
2、认识乡镇垃圾的危害。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知道垃圾的危害,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主题的产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生知道了目前我国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约占贡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批的垃圾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
从而传播疾病。
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
它们随着飘尘到外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质和农作物。
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新课讲授:1、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帖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地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2、小组汇报垃圾的分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⑴、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⑵、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
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⑶、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做到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使用再生资源的习惯。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学生的爱环保、爱节约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种垃圾,如:有害垃圾(如电池、灯管等)、可回收物(如塑料、纸张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学生对于这些垃圾都应该有所了解。
2.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措施。
垃圾分类可以将可回收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3.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后的垃圾并不一定都是废弃物,通过一系列的鉴别处理,可以把垃圾变废为宝,变废为宝是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正确的方法将垃圾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中的垃圾及其分类意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垃圾分类鉴别及其变废为宝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用回收资源的习惯;•如何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将垃圾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下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导入通过生动的讲解,课件展示垃圾分类的分类方式及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周围的垃圾分类情况,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鉴别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5.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分类垃圾的经历,以此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行为。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
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
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
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的垃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二)能力目标1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3、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四)认知水平1、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
2、认识乡镇垃圾的危害。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知道垃圾的危害,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主题的产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生知道了目前我国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约占贡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批的垃圾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
从而传播疾病。
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
它们随着飘尘到外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质和农作物。
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新课讲授:1、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帖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地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2、小组汇报垃圾的分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⑴、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⑵、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
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⑶、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生活中的垃圾》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并知道垃圾的分类。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2. 引导幼儿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垃圾图片卡片。
2. 垃圾分类操作材料。
3. 环境保护相关视频或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儿歌或故事引入主题,让幼儿对垃圾有初步的认识。
2. 认识垃圾:展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垃圾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垃圾的来源。
3. 垃圾分类:给每组幼儿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
4.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感受,总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6. 扩展活动:观看环境保护相关视频或故事,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7. 结束活动:通过一首儿歌或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垃圾分类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判断其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回答和表现,评估其对垃圾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全家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仍存在分类不准确的情况。
《生活中的垃圾》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垃圾》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带来了生活垃圾的增加。
生活中的垃圾不仅仅是一种污染,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加强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掌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地球家园。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设计1. 教学内容(1)生活垃圾的种类:我们身边日常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的种类及特点。
(2)垃圾分类方法:有机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
(3)资源化利用:对各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示范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进行垃圾分类实地操作,并进行示范。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制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计划。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和资源化利用工艺。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短片引起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重视。
2. 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展示。
3.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并介绍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4. 实地操作: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践操作。
5. 总结反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收获,体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个人评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进行个人评价并做出提高计划。
2. 小组评价:小组对整体合作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小组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垃圾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中的《生活中的垃圾》。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资料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能力,并且对各种现象充满关注,能大胆的探索,大胆的想象,敢于实践。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
但是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引导与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契机。
通过报纸、电视的报道,学生对垃圾的处理及垃圾的危害有初步的认识,但生活中很少关注这个话题,好像离他们很远。
教师课前要设计家庭调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教师要准备垃圾的危害以及怎样科学的处理垃圾等问题的资料,把学生的人士进行引导和归纳,在课堂中通过讨论和汇报,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垃圾的处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的新课标里强调: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以动口、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来进行亲身体验,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形成,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认识3个“R”符号,并
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3.知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懂得垃圾分类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知道垃圾的危害,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2.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二)教学难点
通过垃圾分类和处理,如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参与环保。
六、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个垃圾桶的彩图、代表垃圾名称的纸条若干、“环保小卫士”奖状若干。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住家周边的垃圾情况,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垃圾种类、来源,对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以及处理垃圾的方案。
2.准备环保小制作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一组“环境优美、整洁的城市”及一组“被垃圾污染的城市”的对比照片。
1.从这两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强烈的图片对比,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
2.让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垃圾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处理好了生活中的垃圾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简单的谈话,既消除课前的紧张,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和轻松。
)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垃圾(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垃圾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1)师:二三十年前,不仅垃圾的数量不像今天这样多,种类也十分有限,大部分处理起来十分简单。
现在许多常见的垃圾,过去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想,只有真正地了解垃圾的种类及来源,才能使我们在治理垃圾问题上对症下药,取得最大的治理效果。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垃圾的种类,来源及对环境的危害,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完成在书58页中调查表中。
(3)汇报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4)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深深感受到身边的垃圾污染已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萌发治理垃圾的决心。
(设计意图:从学生收集关于垃圾的相关资料到汇报,然后再观看图片,再次引起学生对垃圾所产生的危害的关注程度。
)
2.探究治理垃圾的办法。
(1)师: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人们在积极地探索解决的办法。
现在许多国家的垃圾处理已经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常采用的处理垃圾方法。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活动。
(4)汇报交流。
3.问题解决。
(1)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3个“R”。
(板书:减少、再利用、再循环)
(2)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
(3)师:如果我们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三个“R”,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垃圾分类了。
今天我们经常强调“增强环保意识”,那么,增强环保意识最基本上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了。
(4)播放一组关于垃圾分类的动漫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动漫,从视觉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看中获得知识。
)
(5)归纳垃圾的几种分类方法以及处理垃圾的方法。
(三)体验活动
1.认识“分类垃圾桶”
你知道垃圾的家在哪里吗?其实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家,我们学会把垃圾送回合适的家吧!你看这是什么?黑板上张贴四个垃圾桶的彩图:可回收垃圾(蓝色)、厨余垃圾(绿色)、有害垃圾(红色)、其他垃圾(黄色)。
2.课中小比赛:送垃圾宝宝回家
(1)你会正确使用这些分类垃圾桶吗?下面请把迷了路的垃圾宝宝送回它们的家吧!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代表垃圾名称的纸条分发给8个小组。
这些纸条分别有:①可回收的: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②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③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④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行动”上参与垃圾分类。
)
(2)对正确分类的小组颁发“环保小卫士”奖状。
(设计意图:通过颁发奖状,肯定了学生的正确分类,更肯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勉励学生在以后的垃圾分类中能够做得更好。
)
3.动手实践:变废为宝
(1)让学生欣赏一些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品。
(设计意图:看见别的小孩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
)
(2)老师口头提几点手工制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3)学生自带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的巧手,进行“变废为宝”的制作大赛。
(4)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动手开始制作。
(设计意图: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气氛,从而来完成制作。
)(5)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再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既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又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
)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课,你有什么体会?(至少3人谈体会)
2.老师总结性发言:支持环保,支持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五)布置课外作业
了解我们地球资源宝贵,知道垃圾污染的严重危害。
为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让每个同学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附板书:
减少
生活中的垃圾再利用
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