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原理26
化学公开课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化学公开课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在化学学科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研究的领域。
它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以及与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构成、键的类型和结构、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机理。
1. 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并且可能包含氧、氮、硫和其他一些元素。
碳在有机化合物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四个价电子和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长链、支链和环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于其性质和反应至关重要。
2. 键的类型和结构在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键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它们是共价键。
碳碳单键由两个碳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而碳碳双键由两个碳原子共享两对电子形成。
这些键的存在影响了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它们的化学性质。
除了碳碳键,还存在碳氢键和碳氧键等其他键型。
碳氢键是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元素之间的共价键,而碳氧键是碳和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
3. 化学反应及机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原子、离子或官能团从一个有机分子上取代另一个原子、离子或官能团的过程。
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分子结合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子的过程。
消除反应是指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团离开该分子的过程。
许多有机化学反应都符合特定的机理和步骤。
其中一种常见的机理是亲核进攻-离去反应。
在这个机理中,一个亲核试剂(带有正电荷或反电荷的分子)攻击一个电子云密度较大的部位,然后一个离去基团离开,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这个机理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
除了亲核进攻-离去反应,还有其他重要的机理,如自由基反应、质子转移和催化反应等。
不同的机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构成、键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和机理。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族和周期的性质变化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 -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速率:碰撞理论、活化能、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的基础4. 酸碱与电化学- 酸碱的定义: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的概念及其计算- 缓冲溶液的制备与作用- 电化学电池:伏打电堆、电解质溶液5.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6. 热力学与化学能量-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熵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循环- 化学势能与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能量转换效率与能量守恒7.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 生物分子的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配位化学:配体、配合物、配位键- 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9. 分析化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质谱分析与联用技术10.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信息-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事故处理- 化学品的储存与废弃- 化学信息检索与科学文献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与伦理这个概要提供了大学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撰写详细的文章,每个部分都可以扩展为一个章节,详细介绍每个概念和相关的化学原理。
记得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确保逻辑连贯,并且格式规范。
复旦大学现代化学原理答案

复旦大学现代化学原理答案1、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2、萃取时易发生乳化现象的是()[单选题] *A简单萃取法(正确答案)B逆流连续萃取法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3、可沉淀具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的沉淀法是()[单选题] * A溶剂沉淀法B醋酸铅沉淀法(正确答案)C酸碱沉淀法D水提醇沉法4、下列化合物中β位有-COOH取代的是()[单选题] *A大黄素B大黄酸(正确答案)C大黄素甲醚D芦荟大黄素5、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6、薄层吸附色谱中的Rf的大小说明了吸附程度的大小,吸附力越大,则Rf()[单选题] * A越大B越小(正确答案)C越接近1D越接近07、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从中药中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于亲水性的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正确答案)B乙醇C乙醚D三氯甲烷8、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9、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10、中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D菲醌类(正确答案)11、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12、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3、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14、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15、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16、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的是()[单选题] *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17、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莨菪碱B小檗碱(正确答案)C长春新碱D长春碱18、浓缩速度快,又能保护不耐热成分的是()[单选题] * A水蒸汽蒸馏法B常压蒸馏法C减压蒸馏法(正确答案)D连续回流法19、南五味子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色原酮B胆汁酸C多糖D木脂素(正确答案)20、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1、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22、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23、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24、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莪术醇C薄荷醇D青蒿素(正确答案)25、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26、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27、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28、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29、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30、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
分析化学原理

分析化学原理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化学反应、测定方法等。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步,它包括样品的采集、清洗、分解、萃取等步骤,以获得可分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与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
测定方法是分析化学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重量法、容量法、电位法、光谱法等,可以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3. 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组分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法、络合反应等。
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等。
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分析结果的获得非常重要。
4. 仪器设备分析化学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支持,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的光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浓度;色谱仪可以通过将混合物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分析;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中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析化学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5. 应用意义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食品安全中,分析化学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在医药工业中,分析化学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和成分进行测定,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分析化学可以对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云南大学普通化学原理期末考试

云南大学普通化学原理期末考试一.单选题1.300K温度下,一容器充有2.0mol H和6.0mol CO两种气体,如果混合气体总压力为1Kpa,则氢气分压p(H)等于多少Kpa G.1/2 H.1/4 I.3/4 J.1/52.抱负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R称为G.比例常数H.摩尔吸取常数I.摩尔气体常数J.特性常数θ3.下列物质ΔG在室温下不等于零是fmG.Cl H.C(石墨) I.Cu(s) J.Ne(g)4.已知反映A(s) + B(g) ↔C(g) +D(g),当增大系统总压力时,平衡移动方向是G.正向H.逆向I.不移动J.无法拟定5.已知某反映在一定温度下,原则平衡常数K=1,则该反映ΔG0等于rmG.0 H.1 I.1/2 J.36.下列属于共轭酸碱对是2-+-2--G.HCO和CO H.HO和OH I.S和HS J.HPO和HPO7.在KMnO中,锰氧化数是G.-4 H.+6 I.+7 J.-2 2-8. HPO共轭碱是4-3 -G.HPOH.POI.OHJ. HPO9.在氧化还原反映中,失电子物质,其氧化数G.升高H.减少I.不变J.不拟定10.依照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具备酸碱两性是G.HOH.COI.HSOJ.HAc11.对于电对Cu/Cu,增大Cu浓度,该电极电势值G.减小H.增大I.不变J.无法拟定12.已知某温度下,反映①,反映②与反映③关系为③=2(②-①),则G.ΔH=2(ΔH-ΔH)H.ΔH=2ΔH-ΔHI.ΔH=ΔH-2ΔHJ.ΔH=2(ΔH-ΔH)13.对于配合物K[Fe(CN)],应命名为G.四氰化铁酸钾H.六氰合铁(Ⅵ)酸钾I.六氰合铁(Ⅱ)酸钾J.四氰合铁(Ⅱ)酸钾14.已知某批示剂pK(HIn)=3.4,则该批示剂理论变色范畴是aG.1.4-5.4 H.2-3 I.4-5 J.2.4-4.415.一定条件下,反映①与反映②关系为2①=-②,则两个反映平衡常数关系是G.2K=KH.K=1/KI. K=1/KJ. 1/K=K16.某弱酸HAK=1.0×10,则其0.1 mol.L溶液pH为aG.1.0 H.3.0 I.5.0 J.7.017.在NH.HO溶液中加入少量NHCl固体后,NH.HO解离度减少是由于G.同离子效应H.盐效应I.络合效应J.酸效应18.在HAc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等体积NaAc溶液,则该混合溶液pH值等于(已知HAcpK=4.75)G.9.25 H.10.15 I.4.75 J.5.6519.已知反映A(s) + B(g) ↔C(g) +D(g) ΔH<0使平衡向右移动条件是G.高温高压H.低温低压I.高温低压J.低温高压20.纯水室温下,PbI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定量关系是G.K=2SH. K=4SI. K=3SJ. K=3S21.已知E(Cu/Cu)=0.34V,E(Br/ Br)=1.066V,E(I/ I)=0.545V,则原则状态下最强氧化剂是2+G.CuH. BrI. IJ. Cu22.在配合物[Cu(NH)] SO中,配位体是G. NHH. CuI. SOJ. [Cu(NH)]23.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为三位是G.pH=7.00H.H.0.020I.I.1.20×10J.lgx=15.024.下列配位体中,属于多齿配位体是G.NHI.EDTAJ.OH325.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运算式50.1+1.45-0.4568对的成果是G.51.09 H.51.1 I.51.0 J.52.1226.下列办法中可以减免偶尔误差是G.空白实验H.对照实验I.提纯试剂J.增长平行实验次数27.用NaCO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浓度,其反映为NaCO+ 2HCl = 2NaCl + H+ CO,化学计量点时,两者物质量对的关系是2G.n(NaCO)= 2n(HCl)H.2n(NaCO)= n(HCl)I.n(NaCO)= n(HCl)J.3n(NaCO)= n(HCl)28.某酸碱滴定突跃范畴为7.75-9.70,应选取何种批示剂G.酚酞H.甲基橙I.铬黑T J.淀粉29.强酸滴定强碱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pHG.不不大于7 H.不大于7 I.等于7 J.不拟定30.欲配制pH=5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盐来配制G.HAc(K=1×10)H.HCOOH(K=1×10)I.NHOH(K=1×10)II.J.NHHO(K=1×10)31.在具有被沉淀离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产生沉淀先决条件是G.Q<KH.Q>KI.Q=KJ.Q>K32.在具有Cl和I溶液中(设两种离子浓度均为0.1mol.L),逐滴加入-1θ-10θgNO溶液时,看到现象是(已知K(AgCl)=1.77×10,K3spsp-17(AgI)=8.52×10)G.先析出AgCl沉淀H.先析出AgI沉淀I.两种沉淀同步析出J.没有沉淀析出44.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反映是G.氧化反映H.还原反映I.中和反映J.歧化反映45.间接碘量法中使用批示剂是G.二苯胺磺酸钠H.淀粉I.二甲酚橙J.甲基橙46.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O含量时,测定温度是G.高温H.80-90℃I.75-85℃J.室温47.在配合物[CoCl(NH)(HO)]Cl中,中心离子氧化数是G.+2 H.+3 I.+4 J.+548.在循环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G.0 H.+3 I.+4 J.+549.对于吸热熵减反映,任何温度下ΔG值rm50.G.不不大于0 H.不大于0 I.等于0 J.无法拟定50.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导致误差,称为G.过错误差H.个人误差I.偶尔误差J.终点误差二.多选题1.状态函数具备下面哪些特性G.状态拟定,状态函数将具备拟定值H.状态函数该变量只与始终态关于I.状态函数具备全微分性质J.无拟定变化途径就无拟定数值2.下列因素,哪些影响化学平衡移动G.浓度H.转化率I.压力J.温度3.与缓冲溶液容量大小关于因素是G.缓冲溶液pH范畴H.缓冲溶液组分浓度对I.外加酸量或碱量J.缓冲溶液总浓度4.比较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大小,只需比较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大小。
大学化学原理

第二章溶液及相平衡1、根据下图回答:(1)相图名称;(2)自上而下的相区种类;(3)上方直线表示的意义是,上方直线对应的数学关系时是(4)a、b两点分别表示,由图推知A较B 挥发(填“难”或“易”)。
\2、对组成x=0﹒5的溶液密闭加热,利用右图回答:(1)从M点升温,产生的第一个气泡的组成yB=_______________;(2)到达K点时,气相组成yA= ,液相组成yB= ;(3)在K点时,气、液两相物质的量的比ng:nl= 。
第1题第2题1、A、B形成理想溶液,80℃为正常沸点,已知80℃时P A*=1.10×104Pa,PB*=2.11×105Pa,求此溶液在80℃时的液相组成和气相组成。
2、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求20g蔗糖溶于90g水中时在常压下的沸点。
(已知水的kb=0.52,蔗糖的摩尔质量MB =342g.mol-1)3、在水中加入乙二醇HOCH2-CH2OH可作汽车防冻液,欲使水在-30℃不结冻,问每1000g水中至少应加多HOCH2-CH2OH?(已知水的kf =1.86,乙二醇的MB =62 g.mol-1)4、23﹒0g乙醇(C2H5OH)溶解于500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92kg﹒L-1,试用四种方法表示该溶液的组成。
已知乙醇的摩尔质量M乙=46﹒0g﹒mol-1。
5、已知HCl溶液的浓度CHCl为6﹒078mol﹒L-1,密度ρ=1﹒096g﹒ml-1。
试求:①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分数。
③质量摩尔浓度表示该溶液的组成。
6、水在28℃时的蒸气压为3742Pa,在此温度下,于100g水中溶于13g不挥发性溶质B,求溶液的蒸气压及下降值。
已知溶质B 的摩尔质量为92﹒3g﹒mol-1。
7、求20℃、101325Pa时,空气中的氮气在水中溶解度。
分别用⑴每升水溶解的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来表示;⑵每升水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已知空气中氮气占78%,20℃氮气溶于水的亨利常数kx=8﹒41×109Pa。
普通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与基本化学原理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普通化学原理(物质结构与基本化学原理)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凡是能形成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比同类物质的都高。
答案:错误2.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而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答案:错误3.H2O 的熔点比HF高,所以O—H…O氢键的键能比F—H…F氢键的键能大。
答案:错误4.在化学热力学中所谓标准条件是指:在 298.15 K 下,系统中各气体物质的分压均为标准压力,或者溶液中溶质浓度均为标准浓度。
答案:错误5.物质的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答案:错误6.在298K时,指定单质的【图片】=0,【图片】=0,【图片】=0。
答案:错误7.化学反应的焓变,是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错误8.对于一个定温反应,如果【图片】>【图片】,则该反应必定是熵增的反应。
答案:正确9.|ф|2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
答案:正确10.价键理论中,共价分子中形成的π键,不决定分子的几何构型。
答案:正确11.含有d电子的原子都是副族元素。
答案:错误12.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没有经典式的轨道,并需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答案:正确13.所谓的“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迅速增大的现象答案:错误14.在同一个多电子原子内,若两个电子n、l、m都相同,则其自旋状态一定相反答案:正确15.29号元素Cu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94s2答案:错误16.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后的O元素的要高,这可以用“半充满”电子构型更稳定来解释答案:正确17.对24号元素Cr来说,价电子构型3d54s1为其激发态答案:错误18.n=2 时,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最多有四组。
答案:错误19.下列各组粒子中,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是()。
答案:K+,S2-20.下列晶格能(离子键能)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答案:NaCl > KCl > RbCl21.如果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50年,下列描述正确的为:答案:反应进行50年后,反应物的浓度减半22.Qp、Qv之间的换算只适合气相反应,不适合有凝聚相参与的反应。
化学原理 pdf

化学原理
化学原理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和组成等基本规律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化学原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在化学原理中,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方面发生了改变。
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和描述,如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以及酸碱度、氧化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都与物质的结构密切相关。
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了解物质的结构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变化非常重要。
此外,化学原理还包括了物质的分类和命名等方面的知识。
物质的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酸、碱、盐等。
而物质的命名则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为其命名的过程。
总之,化学原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物理化学授课课件第26讲电和磁(本科专业)

1.“悬空的磁环”实验中, 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 中间的塑料管 是光滑的。 当甲、 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h1, 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 之间的距离变为 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 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 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 h1、h2、h3 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A.h1>h2,h2>h3 C.h1<h2,h2=h3 B.h1>h2,h2<h3 D.h1<h2,h2<h3 )
3. 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开关的移动插座, 插座上的开关与插座 是 串 联,插座与插座之间是 并 联。如图所示,A、B 弹簧下方分 别吊着软铁棒和条形磁体,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右 移动时, A 弹簧的长度将 伸长 , B 弹簧的长度将 缩短 ( 填“伸 长”“缩短”或“不变”)。
4. 如图为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 实验时先在有机 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 客观描述出磁场分布情况, 接下去的操作是 敲有机玻璃板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减小铁 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力作用下动起来 ,说明力 能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 向,可用 小磁针 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
【解析】如图甲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因为开关没有闭合; 如图乙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因为导体没有作切割磁感线运 动;由图丙可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 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
1.下列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的是( A.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B.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大学化学:练习册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正确请画“√”,错误的画“×”)1.当温度接近0K时,所有的放热反应可以认为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2.△S >0的反应,必定是自发反应。
3.对于一个反应如果△H>△G,则该反应必定是熵增的反应。
4.△Gθ值大,平衡常数Kθ值就愈大。
5.平衡常数K值越大,则反应速度越快。
6.对于△H<0的反应,提高温度速度常数k值减小。
7.对于△Hθ>0的可逆反应,提高温度平衡常数Kθ值增大。
8.NO的△f Gθm(298.15K)>0,空气中的N2和O2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共存。
但在高温常压时能发生反应,说明该反应是△Hθ>0, △Sθ>0的反应。
9.反应CO(g) = C(s)+1/2O2 (g)的△G>0,正向非自发,加入催化剂后降低了活化能,则反应正向进行。
10.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体积和温度不变,则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不变。
11.一定温度下,对于△υg=0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系统中某组分的浓度或分压,平衡不移动。
12.一定温度下,对于△υg≠0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保持总压力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13.某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率α值增大,则在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也一定增大。
14.对于一个复杂反应,当总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为:△Gθ总=△Gθ1+△Gθ2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θ总=Kθ1+Kθ215.单质的△f Gθm(298.15K)值一定为零。
16. 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17.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具有较小的活化能。
18. 基元反应是指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9. 其它条件固定时,活化能小的反应,其反应速度快。
20. 化学平衡是指系统中正逆反应活化能相等的状态。
21. 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越小。
22.平衡常数Kθ值小于1,则△Gθ>0。
大学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 §2-2 §2-3 §2-4
熵与熵变 吉布斯函数变 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2-1 熵与熵变
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一、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性 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过二程、(变熵化与)都熵是增不加可原逆理的。 ➢热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三物、体熵,值直及至熵温变差的为计零算; ➢气体从高压扩散到低压,直至压差为零; ➢正电荷从高电位迁移到低电位,直至电位差为零; ➢不同种组分的相互混合、扩散(推动力?);
▪ 对于化学反应,反应物质是可逆的,且变化在无 限接平衡状态下进行时,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 可逆过程的逆过程发生后,体系及环境都得以复 原,不留下任何变化的痕迹(包括物质的和能量的)。
二、熵与熵增加原理
1、熵与熵变 对于简单、熟悉的过程,可用诸如ΔT、 Δ p、 ΔE
等作为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推动力); 对于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用什么函数来判断? 已知很多放热反应是自发的,那么放热则自发?
放热并非一定自发
二、熵与熵增加原理
1、熵与熵变
S qr 定温可逆过程: S qr
T
T
对定温的任意过程: S q 不可逆 (2-1-1)
T 可逆
封闭系统的定温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不可能小于
过程的热温商。
即封闭系统的定温可逆过程中,熵变等值于过程 热温商,不可逆中,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的热温商;
S是一个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但宏观抽象。
生的熵变。食物(蛋白质、淀粉等)的熵小于排泄 物的熵。
“新陈代谢的最基本内容是:有机体成功地使自 身放出他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熵。”
3
三、熵值及熵变的计算
1、物质的规定熵与标准摩尔熵 ➢由热三律指出:规定,纯物质完美晶体,S0K=0 ➢物质的标准摩尔熵:Sθm(B,T)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纯 物质标准条件下的规定熵。单位“J·K-1·mol-1”。
普通化学原理(定量分析基础)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普通化学原理(定量分析基础)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室温条件下向0.05 mol/L的NaAc溶液中滴入一滴酚酞试剂,然后加热该溶液至90 °C,溶液颜色将加深。
答案:正确2.pH=10的条件下,EDTA与Zn^2+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lgK'MY为()(lgKZnY=16.5,lgαY(H)=0.45)答案:16.053.关于配合物稳定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晶体场能级分裂大小的大小与配体无关4.在[Cu(NH3)4]^2+溶液中存在平衡[Cu(NH3)4]^2+ = Cu^2+ + 4NH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物质,能使此平衡向左移动的是 ( )答案:NH35.配合物[CoCl2(H2O)4]^+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 )答案:66.高锰酸钾法滴定时,可用HCI、HNO3、H2SO4调节溶液酸度。
答案:错误7.以液氨为溶剂,液氨中的最强酸是NH4^+,最强碱是OH^-。
答案:错误8.滴定度是以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质量(完全反应)表示的浓度。
答案:正确9.比较酸碱强弱,需要在合适且相同的溶剂中才可以进行。
答案:正确10.下列情况不会引起系统误差的是( )答案:用合格的电子天平称量试样11.直接碘量法在滴定前加入淀粉指示剂,间接碘量法在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案:正确12.原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则E^θ≥0,ΔrGm^θ≥0,K^θ≥1。
答案:错误13.电极电势值与电极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有关,计量系数不同,电极电势值也不同。
答案:错误14.对于某电极,如果有H+或OH-参加反应,则溶液的pH值改变将使其电极电势也发生改变。
答案:正确1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差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大;反应进行的速度就越快。
答案:错误16.碳酸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2,若用此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答案:偏大17.碘量法常用的标准溶液是答案:硫代硫酸钠溶液18.酸度升高则αY(H)减小,EDTA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增加。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学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机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大学无机化学的知识点的总结:一、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周期表的特点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2. 元素的原子结构: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元素的原子结构基础上的,其中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的结构和性质。
3. 电子排布和价电子:电子排布是指原子中电子的分布方式,而价电子是指原子中最外层电子。
4.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 晶体结构:晶体是有规则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固体,晶体结构研究的是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结构性质。
6. 配位化学: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周围的配体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键的形成和配合物的性质、结构等。
7. 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是指质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这两种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常见的重要反应类型。
二、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 离子晶体和离子半径: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离子半径大小对于晶格稳定性和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2.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配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谱学和X 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配合物的性质受中心离子、配体和配位数等因素的影响。
3. 水合物和络合物:水合物是指溶液中的有水合离子,而络合物是指配合物中配体和中心离子形成了配位键。
4.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用来解释配合物的配位键形成和分子的形状等问题的理论。
5. 同核多中心键和金属簇化合物:同核多中心键是指多个中心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金属簇化合物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小团簇。
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机理:1. 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溶液法、固相反应法、气相反应法等,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PH值等。
化学基础原理

化学基础原理
化学基础原理是研究化学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
化学的基础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子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间的化学反应是电子的重新分配过程。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将各种元素排列起来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的方式进行排列,能够反映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化合物。
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通过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是关键步骤。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对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化规律的理论。
热力学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熵的变化和反应的方向性。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理论。
化学动力学可以描述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化学基础原理是研究化学现象和解释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小原理

化学小原理
化学小原理即化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描述化学现象和化学平衡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小原理:
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造或破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3. 原子理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微小颗粒——原子组成,每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原子。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相似性分组的表格,它展示了元素的特性和周期性规律。
5.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形成的,用于连接原子形成分子或离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6. 摩尔定律: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体积和气体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这个定律描述了气体的理想行为。
7. 动力学定律: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速率方程、活化能和反应级数是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概念。
8.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态,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正反应速率相等。
这些化学小原理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和反应的行为。
普通化学原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普通化学原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第一章测试1.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需用以下参数()。
参考答案:n,l,m2.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亚层种类最多可以有()种,原子轨道的最多数目是()。
参考答案:163.对于原子中的电子,量子数正确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n=3,l =1,m=-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定5.下列元素中,价层电子全为成对电子的元素是()参考答案:Zn6.()可以解释能级交错,而能级交错现象又可以解释()现象。
参考答案: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7.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l的分层上,原子轨道数为()。
参考答案:2 l +18.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 =1,m=0轨道中的电子数为()参考答案:19.电子具有波粒两象性,即它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电磁波参考答案:错10.原子轨道指原子运动的轨迹。
参考答案:错11.原子在失去电子时,总是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参考答案:对12.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密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对13.主量子数n 为3 时有3s、3p、3d、3f 四条轨道。
参考答案:错14.任何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是吸热的参考答案:对15.电负性是综合考虑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的量,后两者都是能量单位,所以前者也用能量作单位。
参考答案:错16.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按F、Cl、Br、I的顺序依次减小。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按照价键理论(VB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σ和π键,是因为()参考答案: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2.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参考答案:BCl3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F3的几何形状为()参考答案:三角锥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参考答案:Be25.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呈顺磁性的是()参考答案:He2+、B26.下列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7.只有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共价键。
化学的原理

化学的原理
化学的原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原子、元素、化合物、反应、能量转化等概念和理论。
化学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和验证。
化学的原子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不同的元素由具有不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元素的性质由原子的核外电子配置决定。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触媒等。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的能量转化涉及到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热力学研究能量的转化和分配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等。
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包括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等概念。
化学的原理还涉及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的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学等。
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原理有助于我们解释和预测物质的行为,从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普通化学原理 北京大学

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
普通化学原理是一门化学学科,有助于解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它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研究其他化学学科的基础。
这门课是由北京大学开设的,它主要教授有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结构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等内容。
普通化学原理的教学重点是把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上掌握课程内容,在实验实践中加深理论,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践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程序,掌握实验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普通化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研究一般性化学原理的机会。
这门课程的研究,可以使学生熟悉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并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这门课程的研究,也可以为学生研究其他化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研究、研究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工程原理

化学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是指应用化学知识和原理,结合工程技术来解决与化学过程相关的问题。
它涉及到诸多领域,如化学反应、传热传质、流体力学、传递过程、设备设计以及安全等方面。
在化学工程原理的指导下,工程师们能够设计和改进化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是化学工程中的核心过程之一。
它涉及到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动力学。
在化学反应中,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是了解和控制化学过程的重要指标。
对于快速反应的控制,需要考虑反应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此外,了解反应的平衡性质和平衡条件对于工程师来说也非常重要。
二、传热传质原理传热传质是指热量和质量在化工过程中的传递。
化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控制温度和浓度等参数,因此传热传质的研究对于合理设计化工设备至关重要。
传热传质过程由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几个方面组成。
了解传热传质的机理和各种传热传质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过程,提高能效和降低成本。
三、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动物质的力学规律的学科。
在化学工程中,流体力学原理用于研究流体在管道、槽等装置中的流动行为。
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流体的特性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流道结构,减小流体阻力,提高传递效率。
四、传递过程原理传递过程指物质在化工过程中的传递行为,如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
质量传递在吸收、吸附和分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动量传递涉及到粒子的运动和压力的传递,能量传递与温度、热量和功率等参数有关。
传递过程原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纯度。
五、设备设计原理设备设计是化学工程原理的应用之一。
在化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如反应器、蒸馏塔、输送设备等被设计用于促进化学反应、分离和传递。
设备设计需要考虑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
了解设备设计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设备,确保化工过程的有效运行。
六、安全原理化学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不当的操作和设计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与羧酸和醇的结构及 反应条件有关。经同位素标记醇的办法证实:
2020/6/17
(4)羧酸与NH3或RNH2、R2NH作用,生成铵 盐,然后加热脱水生成酰胺或N-取代酰胺。
二元酸的二铵盐受热则发生分子内脱水兼脱 氨,生成五元或六元环状酰亚胺。
2020/6/17
● 还原为醇的反应 羧酸只能被强烈的还原剂如LiAlH4,或在
(1)这类反应因副产物多,不易分离,一般 不用来制备烷烃。
(2)羧酸蒸气通过加热的钍、锰或镁等氧化 物,可进行气相催化脱羧生成酮类。
2020/6/17
(3) α-C上有强吸电子基,也易脱羧。 (4)β碳原子为羰基碳的羧酸也易脱羧
2020/6/17
(5)某些芳香族羧酸不但可以脱羧,且比饱 和一元酸容易。如:
2020/6/17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C 3 C l CO > C O 2 C lH HC > O C C lO 2 C H H OO
p K a
0 .6 4
1 .2 6
2 .8 6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 效应强度↓。
C3 C H 2 C α HHC > O C3 β C O H αH H 2 CC O H > O γ C H 2 β C H 2 α C H 2 C HO
2020/6/17
这个反应不能用镁代替锌,因镁太活泼,可与 酯基中的羰基发生反应,有机锌试剂比较稳定,只 与醛、酮中的羰基反应,而不与酯基反应。
2020/6/17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 结构
羧酸衍生物一般是 指羧基中的羟基被其它 原子或基团取代后,所 生成的化合物。包括下 列四种化合物:
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热即可生成五元环或六元环的 酸酐。如:
2020/6/17
(3)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作用,脱去一分子 水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 的产率,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或增加反应物 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
2020/6/17
脱水方式 酯化时,羧酸和醇之间脱水可有两种不
(2)在α-C上引入卤素:由于诱导效 应,吸电子基可分散羧基上的负电荷,使 负离子稳定,所以使酸性增强,引入卤素 越多,酸性越强,与羧基距离越近酸性越 强。供电子基则相反。
2020/6/17
● 羧酸衍生物生成 羧酸分子中的-OH可被某些原子或基
团取代,生成羧酸衍生物。
2020/6/17
★ 说明 (1)除HCOOH外,羧酸可与PCl3、PCl5、SOCl2作
用,羧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酰氯。 (2)除HCOOH外,羧酸与脱水剂[P2O5或(CH3CO)2O]
共热,两分子羧酸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酸酐。 用乙酸酐作脱水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它易于吸水
生成乙酸,容易除去,故常用来制备较高级的羧酸酐。
2020/6/17
羧酸的分子间脱水只适用于制备简单酸酐。 混合酸酐可用酰卤与羧酸盐一起共热的方法来制备。
(6)二元羧酸受热,依两个羧基的相对位置不 同,其产物各异,乙二酸、丙二酸脱羧生成一元酸 ;丁二酸、戊二酸脱羧生成酸酐;己二酸、庚二酸 则脱羧兼脱水生成酮。
2020/6/17
2020/6/17
六、羟基酸
*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羟基酸是分子中同时具有羟基和羧基的
化合物,根据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可 分为α一羟基酸,β-羟基酸,命名时,以 羧酸为母体,羟基为取代基,也可按其来源 而用俗名称呼。如:
高温高压下用铜、锌、亚铬酸镍等催化剂加 氢还原为醇。
2020/6/17
用LiAlH4直接还原羧酸不但产率高,而且还 原不饱和酸时,对双键没有影响,乙硼烷也是一 种特别有用的还原剂,可使羧酸还原成伯醇:
除直接还原 ,还可将羧酸酯 化再还原:
2020/6/17
● 脱羧反应 从羧酸中脱去CO2的反应称脱羧反应。
2020/6/17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1) 诱导效应的影响
吸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使酸性↑,其相对强度 :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电负性 依次↓。故:
如:
2020/6/17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 如:
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不饱和性↑,吸电子能↑。
供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使酸性↓。
羧酸及其衍生物
2020/6/17
* 化学,可表示如下 :
2020/6/17
● 酸性 在水溶液中
一般羧酸属弱酸,但比碳酸强,所以可以分解碳 酸盐,这个性质可用来区别或分离酚和酸。上述性质 可用来使羧酸与不溶解于水的或易挥发的物质分离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都含有酰基 ,因此把它 们统称为酰基化合物。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诸如立体 效应、氢键等。总称为邻位效应。
2020/6/17
● α-H的卤代 α-H由于受到羧基的影响,很活泼,很
容易被卤原子取代生成α-卤代酸但其反应 活性要比醛、酮低的多。如:
这种制备卤代酸的方法称赫尔一乌尔哈 一泽林斯基反应。
2020/6/17
说明:(1)卤代酸可发生各种亲核取代反应 ,生成各种取代酸,也能发生消除反应生 成不饱和酸。
2020/6/17
2020/6/17
* 羟基酸制法: 羟基酸的制备,可在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中
引入羧基;或羧酸分子中引入羟基而制得。 ● 从羟基腈水解:
2020/6/17
● 从卤代酸水解:此法只适合于制α-羟基酸
雷福尔马茨基反应 将醛或酮与α-溴代酸酯的混合物在惰性
溶剂中与锌作用,α-溴代酸酯先生成有机锌 化合物,此化合物再与醛或酮的羰基发生亲核 加成后再水解,生成β-羟基酸酯,酯再水解 就得到 β-羟基酸。这个合成反应就称为雷 福尔马茨基反应。
Cl
Cl
Cl
p K a
2 .8 2
4 .4 1
4 .7 0
2020/6/17
(2) 邻位效应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不仅与取代
基的种类有关,而且与取代基在 苯环上的位置有关。
当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 时,将使酸性↓。
2020/6/17
值得注意的是:当取代基处于邻位时,无 论这个取代基是吸电子基还是供电子基(-NH2 除外),都将使酸性↑,即邻位取代苯甲酸的 酸性>对位、间位取代苯甲酸,也>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