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共3个课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各种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缺乏深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物体的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物体的形状,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前两个课时中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观察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
教案:观察物体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教师准备一些观察物体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提问:我们是如何辨别这些物体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指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确定这些面是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观察物体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复杂的物体,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提问:我们是如何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素材,包括实物模型、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个物体,你能发现哪些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不同面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不同面?”等,巩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知识梳理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正方体、长方体或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有时能看到两个面,有时能看到三个面,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3、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物体视图的方法:观察物体时,一般面对观察者的那一面称为前面,朝上的那一面称为上面,右侧的那一面称为右面。
如图:4、观察由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组合: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不变,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个组合体,判断该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判断视图的方法相同。
模块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例1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例2 摆一摆,看一看,填一填。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面()面()面例3 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下列图形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变式1 看一看,连一连。
前面右面上面变式2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前面上面右面变式3用有四个正方体,六个面都按同样的顺序写着1、2、3、4、5、6,如下图所示,你能看出1、2、3的对面分别是多少吗?模块二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例4 下列立体图形中,从()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例5 观察下面的两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吗?从右面和上面呢?例6 按要求在下面括号填上合适的序号。
(1)从右面看到的是的有()。
(2)从前面看到的是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的有()。
变式4 从右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变式5 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连一连。
变式6 看一看,说一说。
(1)从上面看是的有()。
(2)从右面看是的有()。
模块三根据指定视图摆物体例7 由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这个图形从前面和右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摆一摆,画一画。
例8 想一想,摆一摆,填一填。
(1)如果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可以在()号正方体前面摆放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的顺序和观察物体的角度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观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够系统和科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物体的顺序和角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观察物体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物体等。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从不同角度观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简单的几何体》、《作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欣赏生活中的几何体》。
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空间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层次不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汇总
错解:5 3
正解:6 4
一、观察物体:我们观察像冰箱、柜子等有门的物体时,一般把有门的这一面称为前面。如果没有门,那么把物体正对着我们的一面称为前面,在我们右侧的面称为右面,物体顶部的面称为上面。
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1.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
2.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观察几何体:观察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时,要弄清从每一面能看到几个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
举例:
判断:任何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都不相同。( )
错解:(√)
正解:(✕)
解题技巧:单独的一个正方体,无论从什么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要点提示: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想象,才能正确判断。
易错点:仅凭从某一方向看到的图形来确定组成立体图形的正方体的个数。
举例:填一填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1.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稍复杂的物体所得到的图形时,可以先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出看到的图形,再与已知图形对比,判断出已给图形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
2.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六、根据指定的视图摆放物体
根据指定的视图摆放物体时,先思考这个视图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再根据视图的特点摆出物体。
1.观察时应在正对着几何体的一面进行观察。
2.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四、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所得到的图形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所得到的图形时,应从观察者的角度,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把观察到的图形和题目中的图形对照,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教案集+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教案集+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可能不够准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3.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让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物体。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教室、家庭场景等,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教具,如球、盒子、书本等,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展示手中的学具,从不同方向观察对方的学具,并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物体位置关系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识别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2. 观察几何图形: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观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
3.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并提问:“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观察到的图形特点。
(3)教师出示其他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研究质疑释疑研究例1.1.窥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投票箱)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窥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窥察。
)(3)报告交流。
教师课件展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3、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研究例2.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窥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不异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完成练一练。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2)练一练第2题。
五、拓展训练突破难点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和右面一样,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形状)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包括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快速准确地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图形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物体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计划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计划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操作,能够发现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无法全面、客观地观察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物体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克服主观意识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5.布置作业:设计富有思考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空间观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深化学生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角度,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研究研究例1:观察投票箱,指出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不同角度得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师展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研究例2:观察视图1,分组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形状,交流发现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形状。
四、课堂达标完成练一练,观察文具盒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形状并说出。
五、拓展训练完成试一试,观察前面和右面得到的形状,发现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相同形状。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思考,合作探究,课堂达标,拓展训练。
教学工具:课件、方格纸。
本文介绍了一堂关于视图和空间观念的教学课程。
通过情境导入和研究提示,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发展了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包括课件和学具。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连一连、摆一摆、画一画和比一比等练,巩固了所学知识。
最后,学生完成了练题作为作业。
小结:需要注意同一角度上的小正方体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
练六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并进行集体订正。
练六第14题:学生小组合作摆放,然后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练六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不同视角。
练六第16题: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放,并进行讨论。
练六第17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并进行集体订正。
拓展练:学生进行“动手做”练。
全课小结:学生通过练获得了对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中的成长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能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3. 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得到形状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辨认、操作等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初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活动过程中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能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一个牙膏盒。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正对着你的是哪一个面?(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那正对着你的这个面是什么样的?谁来描述一下?
师:(正对着它的右面)那老师也正对着它,为什么看不到你们说的东西呢?看到怎么跟你们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都积极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问题在同学们的争论中越来越清晰了,师引出课题。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有关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具体来说是它是牙膏盒,扩大范围来说我们把它叫做物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观察牙膏盒之类的物体。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课前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察了投票箱实物:1、让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朝向自己,观察投票箱,说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怎样的?3、观察投票箱,应该注意什么?)
师拿出投票箱实物,指着它:课前我让同学们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课件出示)对投票箱进行了观察。
师:这其实是我们书本例1要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翻到书本的32页。
(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
师把投票箱放在讲台,提问: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课件出示)
请生指一指。
师强调:在观察物体时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着的那个面称为物体的前面。
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朝向你们,写有投票箱的这一面相对你们来说就是前面;面对前面,与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而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师:那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呢?谁描述一下?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启发学生:观察哪一个面就要正对哪一个面,使目光大体集中在那个面的范围内。
2、小组活动
同桌两人围绕书本的“练一练”展开交流、讨论。
练一练:1. 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没有文具盒就拿数学书代替)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3、学习例2。
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我们班的同学空间想象能力都很好,你们能根据看到的物体发挥想像连一连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得到: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②、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就是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面的平面图形。
4、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试一试:
练一练:
三、巩固提高
1、练习六第1、
2、3题。
2、课外延伸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21—23页。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相同
右面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