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矛盾心理):
(1)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坦率与封闭的矛盾;
(4)性意识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青少年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还不够客观和标准,但是青少年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说明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看作是德育工作的延伸,是我国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如果轻视或漠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很难落到实处。
由此看来,我们班主任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1、认知的发展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
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
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
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
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心理学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心理学
青少年阶段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从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的挑战和变化,他们的心理特点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觉醒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概念日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觉醒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能力和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自我认同的探索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会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经历认同危机,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身份感到困惑和不安。
情绪起伏大
青少年常常情绪起伏剧烈,波动较大。
一方面,他们可能因为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而感到烦躁、易怒,另一方面,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经常处于兴奋和兴奋状态。
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
青少年往往表现出一种逆反的心理,他们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质疑和挑战,对父母和老师的观点和规定产生冲突。
部分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叛逆行为,试图通过对抗和反抗来获得自我认同感。
渴求归属感和亲密关系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开始渴求归属感和亲密关系。
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起友谊和亲密关系,寻找自己的归属感,也开始关注爱情和恋爱关系。
总体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这个阶段的个体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
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个体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因此,青少年在心理上表现出种种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抗性与依赖性青春期个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他们不愿意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青少年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
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是在生活上;青春期时,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二)闭锁性和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个体渐渐地把自己内心封闭起来。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一旦找到朋友,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三)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青春期的个体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此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青春期的个体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如在公共场合不够坦然和从容(四)高傲和自卑青春期的个体尚不能确切地认识自己,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
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五)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青春期的个体成人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同时又留有几分对童年的眷恋,特别是当他们在新的生活或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像小时候得到父母的关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家长、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涵盖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生理特征青少年在生理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
青春期到来,青少年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声音变低等。
此外,他们的内分泌系统经历了许多调整,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二、心理特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独立性的增强。
他们开始思考抽象的概念,具备了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然而,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于个人独立性的追求变得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他们也经历着情绪变化的波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社交特征在青少年期,社交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青少年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更多的友谊关系,渴望被接受和认同。
他们也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
青少年的社交互动有助于他们学习社交技巧、团队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四、学业特征青少年的学业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和责任,需要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同时,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要求也增加。
青少年期间的学业表现和学习动机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身份探索特征在青少年期,身份探索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未来的职业方向。
他们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身份定位。
身份探索的过程可能伴随着困惑和焦虑,但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六、风险行为特征青少年期存在着一些与风险行为有关的特征。
青少年对于新奇和刺激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交压力的影响。
这可能导致他们参与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
因此,青少年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少年期和青年初期。
随着现在各种丰富的物质,以及发达的网络,青少年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开始变得复杂,作为家长必须得了解它的特点,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援。
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杂,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
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少年期的心理活动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活动;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2、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1、学会倾听。
经常和孩子说说话,但要尊重孩子的舒适圈。
也许他们并不想说话,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在,愿意倾听,不要让孩子有必须参与对话和回应的压力。
2、不要妄下结论。
当你想要指正孩子的想法,或对孩子的做法下判断时,请忍住。
最好避免给出任何建议,更不要给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下结论。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理解,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3、表现关爱。
有些人也许会担心对孩子过分慈爱会让他们更依赖父母,实际上,向他们展露你对他们的情感,能让他们收获安全感。
而父母的关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4、和孩子主动交流。
父母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主动找孩子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长辈高高在上的姿态。
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如果不能跟孩子打成一片,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发展心理的特点与教育方法

青少年发展心理的特点与教育方法需要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特点和相应的教育方法:1. 身份探索:青少年期是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等。
教育方法可以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和启发性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身份,并鼓励他们尝试多样的角色和经历。
2. 自主性增强:青少年渴望独立和自主决策。
教育方法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同时,提供适度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做出明智的选择。
3. 情绪波动:青少年情绪容易波动,经常经历情感起伏和挑战。
教育方法可以包括提供情绪管理技能的培训,如表达情感、寻求支持、调节压力和应对挫折等。
同时,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支持和安慰。
4. 社交关系:青少年对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增加,他们希望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教育方法可以鼓励积极的社交互动,促进友善、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
同时,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5. 思维发展:青少年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推理转化,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
教育方法应该鼓励他们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
提供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6. 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评价,并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意识。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积极的自我评价和鼓励,以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身心健康的自尊心。
7. 独立性培养:青少年渴望独立和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应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性和自我组织能力。
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任务,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独立思考和行动。
重要的是,教育者应与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从孩童逐渐转变为成年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体验。
青春期的青少年有许多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很重要。
1. 自我认同的探索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我认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是什么。
他们常常表现出对社会角色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和迷茫。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为它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2. 情绪波动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出情绪的忽高忽低。
这是由于身体上荷尔蒙和大脑发育的变化所致。
他们可能会情绪激动、易怒、忧郁或兴奋。
这些情绪的波动经常让他们感到迷茫和困惑,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理解和支持。
3. 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期是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时期。
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有着强烈的关注和意识。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对外貌和身体的标准的影响,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满和自卑感。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追求独立青春期的青少年追求独立和自主性的欲望加强。
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做决策、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家长和教师的抗拒,更倾向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青少年相应的自主权。
5.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开始变得重要。
他们更多地依赖朋友和同龄人进行社交和情感支持。
他们希望能够与同伴建立深入的关系,并从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对青少年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积极的同伴交往。
6. 对未来的焦虑青春期的青少年通常会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确定。
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学业和生活规划。
这种不确定性和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压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鼓励他们制定目标和规划,并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
总之,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特点非常重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人类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基本特征包括身体和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关系发展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
下面将分段解释这些特征。
1. 身体和认知发展:在青少年期,身体经历快速的生长和变化,包括性征的发展和身高的增长。
与此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成熟。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但相对于成年人,他们可能还缺乏一些决策能力和成熟的判断力。
2. 情绪和社会关系发展:青少年期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他们可能经历情绪的高峰和低谷,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着深刻的体验。
此外,青少年开始与同龄人更密切地建立社会关系。
他们渴望获得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可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在群体中的地位。
3. 自我认同的形成: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这涉及到性别认同、文化认同、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探索。
他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行为、价值观和身份,以找到与自己真实感受相符的自我认同。
总结起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和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关系发展以及自我认同的形成。
这个阶段的个体经历着身体和认知上的成熟、情绪的波
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在探索和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和支持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比较强,独立性比较好,而且进取性比较好。
1、学习能力比较强:青少年的智力水平进一步的进行发展观察力,以及记忆力和计算能力,都能够更加的活跃,还能够使想象的能力加强,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求知欲强。
2、独立性比较好:青少年就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从个人生活以及社会人生态度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3、进取性比较好: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索新的事情。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生理特征1. 快速生长发育:青少年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肌肉、性器官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体状况和外貌出现较大的变化,这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2. 性特征的出现:青春期是性特征发育的关键时期,男生会出现声音变低、胡须和身体肌肉发育等特征;女生则会发育乳房、月经来潮等。
这些变化会给青少年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3. 大脑发育不平衡:青少年期间,大脑的前额叶发育相对滞后,而情绪中枢和奖赏中枢发育较早。
这就使得青少年在情绪控制、冲动控制以及风险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冲动驱使。
二、心理特征1. 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对他人和社会的评价等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价值开始有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这对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家长独立意识的加强:青少年期间,家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他们开始追求独立自主。
青少年更加注重自身的意见和选择权,对家庭规则和约束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
家长应该适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青少年更加重视与同伴的互动和交往,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寻找到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塑造了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问题1. 情绪困扰:青少年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冲击,他们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生活质量。
2. 自我认同困惑:青少年往往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扰,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价值和角色产生疑惑。
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

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一、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
今天的教育,应试的味道太浓,学校和家长都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
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小学毕业考一个好初中,初中毕业考一个好高中,高中毕业考以一个好大学。
很少对孩子说,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为社会做多少贡献。
认为这些都是空话,结果孩子注意的都是近期目标,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就是升学。
心理学有一项研究,一个人越是有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动力就越持久,发展的就越好。
二、有上进心,都在乎学习成绩,却不能专心学习,消极情绪较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很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既是成绩一贯不好的孩子,他们也希望能考的好一些。
因为,考好了就会得到肯定和奖赏。
但是,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很容易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
一般的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又不够,稍微遇到挫折或者不被理解,就会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三、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对抗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爱多,受到的管制也多。
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致使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要求,孩子在家长那里有太多的不自由,太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很想脱离父母,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学校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由于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就对家长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育采取对抗的态度。
四、心理早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自控能力差。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报纸、电视,各种媒体充斥者五色杂陈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暴露在孩子的眼前。
由于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大,导致他们的心理早熟,有些过去只有成人知道的东西,他们提前知道了。
对这些信息,孩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够,容易陷入误区。
五、受挫承受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由于独生子女者多,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基本上是被大人包办,他们很少经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磨练。
为什么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并从认知、情感和社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认知方面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思考抽象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
然而,他们的思维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我中心性和片面性。
了解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思考问题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沟通和指导他们。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
二、情感方面青少年的情绪经历着剧烈的波动,他们常常情绪激动或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情感问题在青少年时期较为突出,因此了解青少年的情感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表达和情感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与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和理解来建立亲近的关系,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三、社交方面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身份和社会角色,并与同龄人以及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进行互动。
了解青少年的社交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需求。
通过了解青少年的社交特点,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起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需求,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同时,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也有助于我们建立和青少年之间更亲近、信任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自信、积极向上的个体。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恰好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
因此,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1、闭锁性闭锁性即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容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这是因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性意识的出现,感到自己不是儿童了;另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所以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
由于青少年的这个特点,了解青少年比了解儿童更困难。
不过,青少年还存在着渴望别人理解的一面。
2、动荡性动荡性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敏感,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渴望,敢想、敢说,具有较强的发动行动的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强,但思维的片面性大,容易偏激;他们情感强烈,但感情的波动性大;性格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大。
因此青少年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常常具有跃进式的、暴风雨般的性质。
3、过度性过度性即从儿童向成年人过度、从幼稚到成熟发展的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既存在着儿童、少年的幼稚性和依赖性,有表现出成年人的某些独立性和自觉性,所以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由于这一特征,青少年既对成年人有依赖性,又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不愿意接受成年人的影响,以固执、粗暴、抗拒、执拗、不坦率等很强的逆反心理特征。
4、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考虑个人问题的兴趣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对个人生活价值、自我的认识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
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力求把自己的行为建立在自觉拟定或者现已掌握的行为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
但是青少年的自我认识还不深刻,带有明显的表面性;自我评价的概括性有明显的发展,但是概括水平不高。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1、青少年认知的发展规律青少年认知的随意性增强主要表现在认知过程不完全以刺激物的特点为转移,而是依存于任务,手意识的支配调节。
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由于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需要与认识随意性的矛盾促使认知随意性逐渐增强。
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交织在一起,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迫切要求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处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一、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攀比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进行反抗、抵制。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认真对待社会的关心。
2、情绪不很稳定。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
另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
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这三个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学前那样单纯容易了。
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
3、开始关注异性。
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4、个性心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以后,人的记忆力增强了,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增强,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心理特征是指在身体生理、社会经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青少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所具有的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增强。
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开始关心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对自己的外貌、声音、行为等方面也更加敏感。
2. 情感波动大。
青少年经常会经历情感上的波动,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容易产生起伏,同时也较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3. 学习能力提高。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
4.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有限,容易冲动、急躁,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5. 社交需求增强。
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一员,开始寻求社交关系,希望在社交中得到认可和满足。
6. 成长和发展尚未完成。
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
- 1 -。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了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这一阶段中,青少年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出现的独特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春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开始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概念的抽象化。
2. 反思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反思,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3. 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提升: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逐渐具备做出决策的能力。
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对他人意见的依赖,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增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2. 情感波动和易激动:由于荷尔蒙的分泌和身体发育的变化,青少年在情感上更容易波动和激动。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的起伏和不稳定。
3. 对他人关系的重视: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对他人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他们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三、社会关系发展特点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加注重与同伴的关系,他们开始通过与同伴交往来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2. 家庭关系的变化: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家庭关系中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与父母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3. 社会角色的探索: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三个方面。
在认知方面,青少年开始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反思和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提升。
在情感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增强,情感波动和易激动,对他人关系重视。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面临着许多身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 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青春期是一段由于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身体各方面变化的时期,这些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少年面对身体上的变化时感到困惑和不安,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非常敏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形态、声音、面容等方面,并试图符合社会对外貌的审美标准。
2. 自我认同的探索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探索和建立自我认同。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并试图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对自我能力和自尊心的评估,他们可能经历自卑、焦虑和自负等情绪。
3. 亲密关系的追求青少年时期,个体对于建立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需求增加。
他们开始与同伴建立更加深入的关系,并通过互动和交往来塑造自己的社会身份。
与此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来自同伴的拒绝、孤立和排斥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挑战。
二、常见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1. 抑郁和情绪问题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情绪变化较为复杂和不稳定。
他们可能经历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外界压力、学业负担、家庭问题或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有关。
抑郁和情绪问题对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生活功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2. 自卑和自尊问题在自我认同的探索过程中,青少年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和不安。
他们可能出现自卑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产生负面评价。
同时,有些青少年可能出现自尊心过高的问题,表现出傲慢和自大的行为。
这些问题都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关注,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 社交问题和适应困难青少年时期,个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交环境和人际关系,可能出现社交问题和适应困难。
青春期三大心理特征包括

青春期三大心理特征包括青春期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和变化。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我认知的变化、情绪波动和社交需求的增加。
这三大心理特征在青春期的个体中表现出来,对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认知的变化青春期是一个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定位。
他们可能会出现对自我形象的挣扎和怀疑,试图寻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因此,自我认知的变化是青春期心理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绪波动青春期的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孤独、悲伤或愤怒,这些情绪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种情绪波动常常是由于身体发生变化、生活环境改变以及自我认知的压力所引起的。
情绪波动的出现使青少年更加敏感和易受影响,也增加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引导的难度。
社交需求的增加在青春期,青少年对社交活动的需求和渴望明显增加。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同龄人中寻找认同感和支持。
社交需求的增加促使青少年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交流和互动,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
社交需求的增加也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外表和个人形象,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表现。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自我认知的变化、情绪波动和社交需求的增加这三大心理特征。
这些特征在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和情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生命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认知改变
青春期由于形式运算的出现而使思维完善,它摆脱了儿童时期的单一的具体运算和简单形象思维,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在16~20岁的青少年中有53%能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21~30岁之间为65%,也有人终生缺乏,但智商并不单靠抽象思维,它受文化、经历的影响。能用抽象思维后,青年人发现他们可以任意地做各种假设,并学会对假设进行检验。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他们可以将自身内部主观的经验看作是真实的一部分,抽象思维还使青年人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青年人不能区别他们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不同,因为他主要是关心自己,他相信别人所想也是他的外表与行为。皮亚杰理论主要解释者爱尔金德(D Elrind)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并指出两种后果:假设的观众(imaginary audience)和个人神化(personal fable),前者是指青年人将对自己的关注和兴趣投射给他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外表及自我被他人关注,因而他们追求自我表现、追随时装及对传统的反叛。由于认为自已是他人关注的对象,青少年易产生这样的观点,认为自己和自己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即"个人神化",他们易产生一些宗教的信念,认为自己受到神的指引和支持,期望自己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如相信自己不会死去,未采取避孕措施与男友约会也不会怀孕等。当与伙伴们分享他们的观点、认知和经验后个人神化将会减退,他们会发现自己是一单个的人,而并非独特。
三、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理论特点
关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理论方法有三种是较公认的。以生理成熟过程为基础,把其余的发展过程看做是派生的,或者是与其有联系的,这种方法称为生理发生法。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对人生道路的相应阶段而提出任务的,这种方法称为社会发生法。以纯心理过程及其功能的发展为基础的,这种方法称为心理发生法。
当父母的观点和评价明显地与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的评价不同时,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很大。青年人试图扮演一个又一个角色,而把不同的角色综合成一个单一的个性时就遇到了困难,即所谓"角色混乱"。
(三)依恋关系的变化
青春期与父母的感情联系会减轻,他们希望独立,倾向伙伴交往,他们过去主要是家庭成员,现在正成为青年,既是家庭中的成员,又是伙伴集体中的成员,与家庭在一起的时间缩短及交通手段、活动范围的扩展,使依恋和社会关系扩大。他们与其他成人的感情联系可能接近与父母的联系,如与老师、领导、邻居等关系。从小学到高中,形成大量的伙伴关系,性别的吸引也是同伴关系的重要原因。约会经常开始于集体活动。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可提供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术。
心理发生法并不否认以上两种方法的意义,但它却把心理过程本身的发展放到首位。这种方法又分出三种流派。主要用情感、欲望和其他非理性的心理要素解释行为的,称为心理动力学观点,其主要代表人物目前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 Erikson),他的哲学立场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简单化的生物主义和泛性论倾向。他认为,发展的主要规律是"后生原则",每一新的发展阶段都要产生以前各阶段所没有的新现象和新特征。向新的发展阶段过渡是以"正常危机"的形式出现的,只有在解决了前一阶段所固有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到解决,这种过渡将不可避免地推迟。他将人的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产生了认同感、个性感及和别人的差别感。其消极的一面是产生了弥散性、模糊性的"自我",角色和个性的不定性。心理发生的第二种观点是人格学的观点,其把注意力放在整个个体的发展上,认为青少年期首先是精神发展的一定阶段,尽管这种发展与心理生理的综合过程有联系。这个时期的新任务主要是"自我"的发现,反省的发展,对自己特性及其特征的认识;生活蓝图的出现,有意识地确定个人生活的目标;逐步深入到各种生活的领域。这个过程是从内向外进行的:从"自我"发现到实际参加各种生活活动。心理发生法的认知发生的观点与前两种观点不同,它的注意力侧重在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上。其创始人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T Piaget),他认为,过渡年龄的特点是少年摆脱客观实体而进行的抽象思维活动的能力已经成熟,这种思维活动是超脱客体而进行的。他还说:青少年的思维是特殊的自我中心主义,他们把整个世界同化到自己的普遍理论之中,他们的表现给人们的印象是:世界似乎应该服从于他们的体系,而不是他们的体系应该服从于现实。
发展的生理发生理论主要是注意生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推断出社会心理特征,或者把这些因素和社会心理特征联系起来。这种理论把发展过程的本身主要解释为成熟的过程,而成熟的阶段均带有普遍性。发展类型和年龄的变化过程是根据遗传上决定的体质类型来判断。这一学派突出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 Stanley Hall),他认为,生理发生的"重演律"是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个体发展、人体发育复现着种族发展的主要阶段,幼年重演着动物的发展阶段,儿童相当于古代人以打猎和捕鱼为主的时代,人到12岁相当于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初期,从性成熟开始到成年相当于浪漫主义时代。 到来时,青年人都要经历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肌肉、骨骼等组织全面地急剧成长,身高体重快速增加,并且,伴随生殖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显露出来,男孩出现胡须,喉结变大,声音变粗,女孩乳房发育变化,身体脂肪增多,变得丰满,胸围、臀部增大。另外,两性均长出阴毛。这些变化经过约两年的时间,而达到青春盛期,并以女孩的月经和男孩尿中出现活的精子细胞为标志。
伴随性成熟而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既是自豪的资本也是困惑的原因,青年人对自己崭新的体格和随之而来的冲动是否感到自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性发育的态度。父母对于性的隐密和禁忌态度会引起青年人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又可能由于同伴具有比较实事求是的观点而逐渐克服。
(二)实现同一性
随着身体迅速的变化,以前对肉体存在和身体功能的信赖受到严重的怀疑,只有通过对自我进行重新的评价才能得以重建。青年人努力寻求"我是什么人?"和"我往何处去?"的答案。
有些青年人被家庭疏远,部分原因是他们离家的时间增多。在青春期,有几个交往模式可能在家庭中发生,其中有两种关系疏远的模式。其一为"放出模式"(ExPelling mode),这包含忽略或拒绝年轻人,父母放弃他们的照顾角色,不再看管年轻人,鼓励孩子走出去。"放出模式"常被这样的一些父母所采用。他们被自己的生活问题(如婚姻问题)所耗竭,没有精力再管孩子,另一种为"替代模式"(Delegating mode),青少年被暗示采用这样的一种行为方式,即给父母带来替代性愉快的方式,他们的父母不能做的事,也包含表现出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性。
青春期到来的年龄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女孩可以早到11岁行经,另一些女孩可能到17岁才行经,平均年龄12岁零9个月。男孩在同样的年龄范围达到性成熟,但是平均说来,男孩要比女孩晚两年进入发育盛期和成熟阶段。直到11岁之前,男孩和女孩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相同;11岁时,女孩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都突然超过男孩,女孩保持这一差距大约两年之久,然后男孩超过女孩,并且,在以后一直保持领先。这种身体发育速度的差异在初中阶段最显著,常可发现发育相当充分的青年女子坐在一群未发育的男孩旁边。
在身体的变化及性成熟的过程中,青年人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也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新的反应,他们将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的真实情况以及将来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伙伴的来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也使他们扩大了自我活动、自我探索的空间,他们也要弄清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又是什么?我与他们的关系如何?等。
青年人早期对自身特征的意识是从儿童的各种自居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年幼孩子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年轻人来到中学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日益重要,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也是如此。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并试图把这些价值和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年人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对发育中的少年来说,既不像成人,也不像儿童,他们的身体可能是细长的,各部分的比例也可能不相配,这会使有些年轻人感到很不舒服,而周围人的一些不良反应亦会加重他们的沮丧,如周围人可能称细长的少年为"麻杆",称胡须浓而密的少年为"大胡子",而把身体发育快而头发育慢的年轻人评论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或称之为"小头儿"等。
发育的快慢、迟早也给青年人造成压力,如发育迟的男孩要面对一个特别困难的适应局面,因为在他们同伴的活动中力量和勇猛非常重要。如果他们比同学矮小和瘦弱,他们可能在一些竞技中失利,可能永远赶不上发育早、在体力活动中占优势的男孩。研究显示,发育迟的男孩一般不如他们的同学合群,自我概念也较差,常从事一些较不成熟、寻找注意的行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同伴摈弃并受到同伴的压抑。另一方面,发育早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和独立,发育早或迟导致的这些个性差异可能持续进入成年期。发育速度对个性的影响对于女孩较不明显。有些早熟的女孩可能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她们在小学后期比同伴更像成年人,但是,在中学早期,早熟的孩子往往在同学中更有威信,在学校的活动中居于领导地位,这个时期,晚熟的女孩像晚熟的男孩一样,可能有不那么适当的自我意识,和父母及同伴的关系也不那么密切。